黑龙江省双鸭山市重点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周测语文试题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月考试卷
试题
名称
黑龙江省双鸭山市重点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周测语文试题(高二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高二语文试卷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材料一:所谓移情,通俗地说,是指人面对天地万物时,把自己的情感移置到外在的天地万物身上去,似乎觉得它们也有同样的情感。当自己心花怒放时,似乎天地万物都在欢笑;苦闷悲哀时,似乎春花秋月也在悲愁。描绘此种现象的第一人是庄子。《庄子•秋水》篇中,庄子看见鱼儿
试题预览
高二语文试卷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 
材料一: 
所谓移情,通俗地说,是指人面对天地万物时,把自己的情感移置到外在的天地万物身上去,似乎觉得它们也有同样的情感。当自己心花怒放时,似乎天地万物都在欢笑;苦闷悲哀时,似乎春花秋月也在悲愁。描绘此种现象的第一人是庄子。《庄子•秋水》篇中,庄子看见鱼儿出游从容,于是把自己在出游中体验到的快乐之情移置到鱼身上,觉得鱼在出游时也是快乐的。 
审美移情作为一种审美体验,其本质是一种对象化的自我享受。这就是说,审美体验作为一种审美享受,所欣赏并为之感到愉快的不是客观的对象,而是自我的情感。在审美享受的瞬间,是人把自我的情感移入到一个与自我不同的对象中去,并且在对象中玩味自我本身。 
审美移情的基本特征是主客消融、物我两忘、物我同一、物我互赠。移情和感受不同。在感受活动中,主客体是分离的,界限是清楚的。但在移情活动中,主体移入客体,客体也似乎移入主体,主客体融合为一,已不存在界限。对主体而言,他完全地沉浸到对象中去,流连忘返,进入忘我境界;对客体而言,它与生命颤动的主体融合为一,实现了无情事物的有情化,无生命事物的生命化。也就是说,在移情之际,不但物我两忘、物我同一,而且物我互赠、物我回还。清代大画家石涛在描述自己创作的心理状态时所说的“山川脱胎于予,予脱胎于山川”“山川与予神遇而迹化”,就是审美移情中的物我互赠、物我回还的情境。 
(节选自童庆炳《中国古代心理诗学与美学》,有删改)材料二: 
大自然靠什么给人以美感呢?它蕴含有许多美的要素,如:对称、和谐、奇巧、虚实、变化、新鲜等等。这些要素我们在人类的精神产品中,如小说、戏剧、绘画、音乐中都可以找到,而在大自然中早就存在,并且更为丰富。这些东西再简化一点就是三样:形状、颜色、声音。形、色、声这三样基本东西经对称、和谐、奇巧等等的变化组合,就出现无穷无尽的美。美的要素在自然中最多,远远多于人为的创造,所以艺术家强调师法自然,国画大师刘海粟就曾十上黄山“搜尽奇峰打草稿”。 
客观的景物和人怎样沟通、交流、融合而共同创造一件艺术品呢?是通过人与自然的交流,通过艺术家的观察,再创造。刘勰说“目既往还,心亦吐纳”,是通过眼睛观察,内心思考,经过一番酝酿吐纳之后才加工出来的。这些要素作用于人,激活人的美感有三个步骤。一是以美形引人,二是以美情感人,三是以美理服人,由形及情及理。我们看到鲜艳的花朵、奇伟的山峰、行云流水等美好事物,就会被吸引。与动物不同,人能将这种美感上升到感情,并形成一种定式,于是相应于景色的明暗便有心情的好坏,物象之异可转化为精神之别。小石潭的凄清,荷塘月色的宁静,范仲淹所谓物悲物喜,这就是意境。 
人们不只满足于自然中的“形”向主观的“情”的转化,又进而求理。因为哲理本身的逻辑美,在自然中也能找到相似的形象。它们灵犀一点可相通。如山之沉毅,海之激荡,云之多变等,人们从美的形、色、声中不但可以悟到美好的情感,达到美好的意境,还能悟出一种哲理的美,逻辑的美。周敦颐见莲花就悟出“出淤泥而不染”的做人之理;朱熹“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是讲做学问的理。 
(选自梁衡《山水为何有关感》,有删改)材料三: 
有些理论家和艺术家力主用联想来解释审美体验,并不认为有什么纯粹的音乐、绘画、舞蹈等。白居易的《琵琶行》写琵琶女所弹的声音,就是用各种联想的意象来描写来表现的,如“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有的理论家根据这样一些事例,认为人们喜爱音乐,从音乐中获得愉悦,并不是因为欣赏声音本身的和谐等,而是因为音乐能唤起视觉或听觉的意象(即联想)。然而,也另有一些理论家和艺术家认为,审美体验不但与联想无关,而且联想还会妨碍审美体验。在他们看来,自然和艺术的美都在形式而不在内容,欣赏者不能靠题材唤起的联想来获得美感。要是在欣赏这些艺术时产生联想,那恰好是走出了艺术境界,进入了实用境界,审美体验就丧失殆尽。他们认为,在审美体验中,只有让我们的注意力专注于一个独立的意象上面凝神于一,才能沉醉于审美的愉悦之中。 
联想究竟是有助于审美体验还是妨碍审美体验呢?我以为应该从以下两点来把握它:第一,应该把审美联想和非审美联想区别开来。非审美联想相当于心理学上的自由联想,这是一种偶然的、随意的、杂乱的、不定向的联想。英国美学家布洛称这种联想为“非融化的”联想,即这种联想所引起的实用情感与审美对象所展示的情境不相融合,从而与审美无关。譬如:当我们心中想到船时,便想到它航行的海,想到海便想到风暴等等。尽管这种联想是对一种接近事物的联想,人们是容易理解的,但它没有定向性,没有主旨,不能构成审美的情境。而审美联想相当于心理学上的控制联想,它的最大特点是联想时所展示的情境的定向性和整体性。按一定的情致、具有定向选择、沉入整体情境的联想就是审美联想。审美联想是人的心灵自由的一种表现,它给人带来美感的愉悦。布洛称审美联想为“融化的”联想,即这种联想所引起的情感与审美对象本身的情感是相融化的,不是隔离、孤立的。由此看来,笼统地说联想可以解释审美体验是不对的,只有审美联想才与审美体验相关,只有用审美联想才能解释审美体验。 
第二,应该考虑到美有“纯粹美”和“依存美”的区别。“纯粹美”就是重形式的美,某些艺术品种,由于社会历史等各种原因,内容已淡化,人们直接感知到的仅是线、形、色、光、声、质等媒介及其组合方式,如图案画、花边装饰、建筑、陶瓷造型等等,就是以形式感取胜的“纯粹美”,对于这些艺术品的欣赏,只能靠艺术直觉,而不能靠审美联想。与审美联想相契合的往往是“依存美”。所谓“依存美”就是重内容的美,像小说、戏剧、散文和古典诗歌等等,人们欣赏这类艺术品,就不能不借助审美联想,只有在审美联想中,作品所描绘的形象和形象体系,才能在欣赏者的头脑中呈现出来,而欣赏者也才能沉入艺术世界,并获得审美愉悦。 
(选自《中国社会科学报》,有删改)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______ 
A.《庄子•秋水》中,庄子把自己出游中体验到的快乐之情移置到鱼身上,这实际上是庄子对自己感情的对象化享受。 
B.在审美移情说看来,人的审美体验是主体在对客观对象的欣赏中,触生出千种情绪、万般感受。 
C.艺术家强调的“师法自然”,是指进行艺术创作要从自然中获取丰富的美的要素。 
D.小石潭的凄清、荷塘月色的宁静、岳阳楼的阴晴是人与客观景物沟通、交流、融合的共同产物。
根据材料三,下列不属于“非审美联想”的一项是 ______ 
A.读到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一)》,联想到乍暖还寒、草长莺飞的春季美景。 
B.读到辛弃疾的《京口北固亭怀古》,联想到宋文帝刘义隆金戈铁马克复中原的恢弘气势。 
C.读到徐志摩的《再别康桥》,联想到诗意美好的逝去时光和寻梦的惆怅落寞。 
D.读到海明威的《老人与海》,联想到交通工具落后的人类文明社会早期。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对移情概念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李煜的“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李商隐的“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等诗句,都体现了审美移情,是诗人把自己体验过的情感移置到外在的景或物身上的结果。 
B.白居易的《琵琶行》:“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从审美移情看,诗人审美欣赏的对象是移入乐音中的自我情感。 
C.北宋画家文与可画竹时,“其身与竹化,无穷出清新”。“身与竹化”所强调的是竹已化为画家的精神,获得了人的生命存在。这是移情中出现的物我两忘、物我同一的境界。 
D.在“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中,杜甫以移情的方式把自己的深情移入小舟,小舟因此就孤愁起来。此时主体的情感是移置在小舟中,只存在于小舟上的。
材料三首段是如何引出论题的?这样安排有何好处?
三则材料都是围绕审美沟通与体验展开的,但侧重点不同,请简要概括说明。
2.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问题。 
木佛
冯骥才我被放进一个讲究得有点奢侈的金黄色的锦缎盒中。我感觉自己被放在汽车里,开出了老板家。听说话车里还是老板和司机两个人。 
我听见老板说话的声音:“我还是不甘心把它送给这陈主任,毕竟几十万啊!” 
司机的声音:“人家批给您一个工程能赚多少钱?当初把市里盖那个大剧院的活给您之前,甭说这一个佛,五个佛您也送了。如果不是曲老师说值几十万,您会喜欢吗?谁不爱值钱的?” 
老板说:“那就不知道这陈主任懂不懂了?” 
司机说:“您会用得着为他操心?他秘书打一通电话,能把咱们市里最懂行的专家都叫去。不管懂不懂,懂得值大钱就行。” 
他们笑起来。 
当锦盒被打开,我被拿出来放在桌上,陈主任陪着一个人对着我瞧。刚才秘书向陈主任来报客人姓名时,说是“北京嘉宝拍卖行的黄老”。黄老的年纪总有六十开外,谢顶,衣装考究,气度不凡。陈主任一口一个“黄老”称呼他,口气似很尊敬。他对我看得十分仔细,还几次用“不错”两个字夸赞我。在陈主任到另一间屋接听电话时,他紧盯着我胸前的缨络与飘带细看,忽然脸上露出极其惊讶的表情,好像发现了宝物。等陈主任听过电话回来,这黄老立刻把脸上惊讶的表情收了回去,对主任只淡淡说了一句: 
“东西不错,您要想出手就交给我吧。” 
陈主任说:“交给你我自然放心。” 
黄老说:“您的东西不上拍为好,我拿到香港去找买家。国内买家大都是土豪,只认鎏金铜像。要讲看历史看文化看艺术还得是人家欧洲人,肯出高价的也是人家。” 
陈主任说:“东西太老不能出关吧。” 
黄老笑得露出牙来。说:“只要肯出钱,什么东西都能出去。不单能出去,您要买了几件,东西还不用自己往回带,自管回来后到北京潘家园这边来取。” 
陈主任听得瞠目结舌,说:“那就交您全权去办吧。” 
黄老说:“那好,别的事我就和小袁秘书说吧。”说完便告辞而去。 
自从离开天津,我便找不到北了。我被转手好些地方,经手好多拨人,至少被十五六个人看过,而且是在各式各样的环境里,高贵讲究的,粗俗不堪的,一本正经的,文气十足的,我对什么样的环境毫不在意,这都是人间的各种把戏,我只求一己的清净。 
那天 --我也不知自己在什么地方。一个外国人拿着一大一小两个放大镜仔细打量我。外国人这么看佛吗?我第一次看到外国人,他脸上的胡子修理得很干净,金丝边的眼镜框后边一双蓝色的小圆眼珠专注地看着我。他那股认真劲儿给我一种好感。他有一个翻译,把他的话翻译成中文,说给我当时的经手人徐经理听。他说我身上刀刻的线条很深,刀法简练有力,只有宋人才有这么好的刀法。“这种刀法,很像你们宋代北宋山水画使用的中锋的线条,非常有力,非常优美。”他挑起大姆指。 
徐经理只是点头,陪笑,说是。看来他没太听明白。 
当这外国人看到我胸前的缨络和衣衫,也和当时北京嘉宝拍卖行的黄老一样露出同样惊讶的表情,他轮番用大小两个放大镜一通看,最后开始与徐经理谈价钱。为了我,这个外国人至少到徐经理这儿跑了三趟。 
过了很长的时候,当我被从一层又一层包装中取出来后,我看到许多稀奇古怪的脸,全是外国人对着我惊奇地张着嘴,其中一个竟然用不流畅的中国话对我说:“欢迎你来到德国德里斯顿温格艺术博物馆。” 
我惊讶自己的奇遇,我居然来到一个从来没有佛也不信佛的世界中来。想不到吧,我现在已经是德里斯顿温格艺术博物馆的骄傲了。在我进了德里斯顿的博物馆后,他们请来一些修复古物的高手,动用了很多高科技,将我身上一些没有价值的表皮和污迹,一点点极其小心地除掉,这样前后居然干了半年。我没想到他们在我身上下了那么大功夫,却渐渐将皮壳下边一千年前的色彩,美丽的硃砂、石绿、石青、石黄五彩缤纷地显露出来,叫我古物重光,再现当年的辉煌。他们给我量身定制一个柜子。柔和的灯光十分考究又精妙地照射在我身上。最舒服的是柜子里边的空气,清爽滋润,如在深山。最美好的感觉还是站在玻璃柜前的人们都在欣赏我,赞美我,没人再想打我的主意,拿我赚钱。 
我应该从此无忧无虑了吧。可是渐渐我忽然有点想家,有点彷徨和失落,有点乡愁吧。可是我的家又在哪儿呢?我是佛,一定来自一处遥远的庙宇或寺观,那么我始祖的寺庙又在哪里? 
(选自2019年第11期《北京文学》,有删改)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老板不甘心把木佛送给陈主任是因为他担心陈主任不懂木佛不菲的身价,从而不能达成钱权交易的目的,说明他精于算计、唯利是图。 
B.黄老其实已经知道木佛的非凡价值,却故意隐晦,很可能是想从中获得更多利益。作者借他之口揭示了官员受贿、文物走私黑幕的冰山一角。 
C.陈主任看重的并非木佛的文物价值,而是能否卖出高价,自己并不插手而是交由黄老全权办理走私出关,可见他内心贪婪,行事谨慎而圆滑。 
D.从被装在“有点奢侈的金黄色的锦缎盒”中到被放置在温格艺术博物馆展厅柜子里,木佛完成了从“礼物”到“文物”的转变,并找到了归宿。
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随着经手人的变化,小说逐渐浮现了官商、古玩、走私等一个个隐秘世界,呈现了各阶层、各行业的众生相,展示了广阔深远的社会背景。 
B.木佛从老板手上再到陈主任、黄老手上,再被转手好些地方,最终流落到外国的艺术博物馆,木佛的身世辗转,使小说一波三折,精彩迭出。 
C.“外国人这么看佛吗?”作者借写“我”面对外国人专注认真态度的疑惑,反衬出此前经手过木佛的国人眼里只有金钱却缺少良好的专业素养。 
D.小说中老板、陈主任、徐经理等没有完整的姓名及可辨识的外表特征,这种塑造形象时不过多强调人物个性化特征的写法,使形象更具代表性。
这篇小说采用第一人称“我”也就是木佛的视角来叙述,请结合作品,简析这样写的好处。
小说结尾“那么我始祖的寺庙又在哪里?”这句话耐人寻味,请探究其中的深刻意蕴。
3. 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迁生龙门,耕牧河山之阳(山南水北)            沛父兄固请,乃并复丰,比沛(免除赋税徭役)武王克殷二年,天下未集,武王有疾(统一)  天子使中贵人从广勒习兵击匈奴(统率,部署)
B. 南绝幕,遇前将军、右将军(横渡)               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平民百姓)杨雄走之荥阳,二世使使者斩以徇(示众)     项羽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加害)
C. 羽岂其苗裔邪?何兴之暴也(快,迅疾)        孔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安定)唐虞之际,绍重黎之后,使复典之(继承)     我之所以弗辟而摄行政者,恐天下畔周(代理)
D. 周监二代,郁郁乎文哉。(同“鉴”,借鉴)  公子引侯生坐上坐,遍赞宾客,宾客皆惊(称扬)昔下宫之难,矫以君命,并命群臣(假托)      是谓“委肉当饿虎之蹊”也,祸必不振矣(放置)
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敬翔字子振,同州冯翊人也,乾符中举进士不中,乃客大梁,为人作笺刺,传之军中,太祖爱之。 
翔见太祖,太祖问曰:“闻子读《春秋》,《春秋》所记何等事?”翔曰:“诸侯争战之事耳。”太祖曰:“其用兵之法可以为吾用乎?”翔曰:“兵者,应变出奇以取胜,《春秋》古法,不可用于今。”太祖大喜,补以军职,非其所好,乃以为馆驿巡官。 
太祖与蔡人战汴郊,翔时时为太祖谋画,多中,太祖欣然,以谓得翔之晚,动静辄以问之。 
太祖已破赵匡凝,取荆、襄,遂攻淮南。翔切谏,以谓新胜之兵,宜持重以养威。太祖不听。兵出光州,遭大雨,几不得进,进攻寿州,不克,而多所亡失,太祖始大悔恨,益以翔为可信任。 
翔为人深沉有大略,从太祖用兵三十余年,细大之务必关之。翔亦尽心勤劳,昼夜不寐,自言惟马上乃得休息。而太祖刚暴难近有所不可翔亦未尝显言微开其端太祖意悟多为之改易。 
太祖崩,友珪立。翔以友珪畏己,多称疾,未尝省事。 
末帝即位,赵岩等用事,颇离间旧臣,翔愈郁郁不得志。其后,梁尽失河北,与晋相拒杨刘,翔曰:“故时河朔半在,以先帝之武,御貔虎之臣,犹不得志于晋。今晋日益强,梁日益削,陛下处深宫之中, 所与计事者,非其近习,则皆亲戚之私,而望成事乎?臣闻晋攻杨刘,李亚子①负薪渡水,为士卒先。陛下委蛇守文,以儒雅自喜,而遣贺瑰为将,岂足当彼之余锋乎?” 
其后,王彦章败于中都,末帝惧,召段凝于河上。是时,凝有异志,顾望不来。末帝遽呼翔曰:“ 朕居常忽卿言,今急矣,勿以为怼,卿其教我当安归!”翔曰:“陛下初用段凝,臣已争之,今凝不来,敌势已迫,欲为陛下谋,则小人间之,必不见听。请先死,不忍见宗庙之亡!”君臣相向恸哭。 
庄宗入汴②,翔乃自经而卒。 
(选自《新五代史•梁臣传(上)》,有删节)【注】①李亚子:晋王李克用之子李存勖,后唐开国皇帝,庙号庄宗。②汴:今河南开封,后梁曾以此为东都,以洛阳为西都。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而太祖刚暴难近/有所不可/翔亦未尝显/言微开/其端太祖意/悟多为之改易/ 
B.而太祖刚暴难近/有所不可/翔亦未尝显言/微开其端/太祖意悟/多为之改易/ 
C.而太祖刚暴难近/有所不可翔/亦未尝显言/微开其端/太祖意悟/多为之改易/ 
D.而太祖刚暴难近/有所不可翔/亦未尝显言/微开/其端太祖意/悟多为之改易/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敬翔不溺于古。当太祖和他谈论《春秋》时,他认为《春秋》上所记载的兵法不适用于当下,用兵打仗讲究的是随机应变,出奇制胜。 
B.敬翔足智多谋。太祖用兵三十多年,其间与蔡人作战、进攻淮南,他都为太祖出谋划策,虽然未能大获全胜,但太祖对他却越发信任。 
C.敬翔明察秋毫。友珪即位后,了解友珪心思的他常称病不参与朝政;末帝即位后,重用段凝,他进言反对,后续的事件印证了他的正确。 
D.敬翔忠于后梁。太祖在位时,他尽心勤劳辅佐太祖;末帝即位后,他尽管越发不得志,但当后唐庄宗李存勖攻入后梁东都后,自缢殉国。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所与计事者,非其近习,则皆亲戚之私,而望成事乎? 
②朕居常忽卿言,今急矣,勿以为怼,卿其教我当安归!
敬翔从哪几个方面分析了梁军难敌晋军的原因?请简要分析。
5.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问题。 
点绛唇•感兴
王禹偁①
雨恨云愁,江南依旧称佳丽。水村渔市,一缕孤烟细。
天际征鸿,遥认行如缀②。平生事,此时凝睇,谁会凭栏意?【注】①王禹偁(chēng):巨野(今属山东)人,北宋最早改革文风的诗文家。在朝为官,因直言讽谏而屡遭贬谪。这首词是作者被贬为长洲(古地名,今属江苏苏州)知县任上所作。②如缀:排列成行很整齐,如连缀在一起。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江南多雨,容易引起人的愁闷,然而在苦雨愁云之中江南却依然美丽。上片前两句欲扬先抑,用雨恨云愁来反衬江南的美丽。 
B.“水村渔市”是最具江南水乡地域特色的典型意象,词人置身于此,以“一缕孤烟细”点出了环境的萧瑟、寂寥。 
C.词人遥见冲天远去的大雁,触发了“平生事”的联想,他恨世无知音,愁身无双翼,不能像“征鸿”一样展翅高飞。 
D.本词格调沉郁而高旷,寓情于景,因情绘景,情感表达委婉深沉,含而不露,语言清新自然,不事雕饰。
本词的“平生事,此时凝睇,谁会凭栏意?”和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的“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在手法和情感上有异曲同工之妙。请对此作简要分析。
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一个文明的社会唾弃挥霍浪费的行为,《礼记•礼运》中的“ ______ ”就表达了类似的意思。
《种树郭橐驼传》中,郭橐驼自言他之所以种树种得好,是因为“ ______ ”。
《蜀相》中,杜甫用“ ______ , ______ ”高度凝练地概括了诸葛亮鞠躬尽瘁的一生。
《苏幕遮》中,周邦彦以虚景作结表达思乡之情的两句是:“ ______ , ______ ”。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她给人一种青春的印象,好比春天的花朵,然而,她岁月(  ),又留下了风尘的痕迹。这从她分外熟悉而又完全陌生的眼神里看得出来。他印象鲜明,像在哪儿见过她,他几乎叫得出她的名字来,似乎见过她亲笔写下的名字,可是怎么也想不起来。不,这怎么可能呢,他该想得起来。她这脸蛋儿是够动人的,却不能说漂亮得出众,不能这样说,这一点他心里明白,只是她脸上有一种什么东西,使他(  )。把她的五官分别开来看,其他几张照片上面的妇女比她还强些,但是她一下子跳到他的心上 --她享受过生活,起码是想享受,还不止这个,也许悔不该当初过那种生活--心灵上似乎受过很深的创伤:这从她那对含恨的眼睛深处、从她灵魂所蕴藏和闪发出来的光彩之中看得出来;她打开了未来的境界:她有自己的个性。列奥要的就是她这样的人。他集中眼力凝视着照片,头都看痛了,眼睛眯成缝,于是,好像有一团迷雾突然在他脑子里(  )开来,他感到对她害怕起来,省悟到他得到的可是一种邪恶的印象。他哆嗦了一下,轻轻地说,这个,我们都不能幸免。列奥冲了一小缸子茶,没放糖,坐下来呷茶, 。但是,茶还没有喝完,他又兴奋起来,细细(  )那张脸,发现她确实美丽:在列奥•芬克尔眼里是美丽的。
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______ 
A.销蚀 心旷神怡 蓬散 端详
B.销蚀 心摇神驰 膨胀 端详
C.消歇 心旷神怡 膨胀 参详
D.消歇 心摇神驰 蓬散 参详
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画波浪线句子中的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______ 
A.把她的五官分别开来看,其他几张照片上面的妇女比她还强些,但是她一下子跳到他的心上--她享受过生活,起码是想享受。 
B.(叶三)和园主打了多年交道,熟得像是亲家一样了。--别的卖果子的下不了这样的功夫,也不知道这些路道。 
C.自从镇上有了洋纱,洋布,洋油,--这一类洋货,他自己田里生出来的东西就一天一天不值钱。 
D.你刚才说的那--叫什么的--东西,能够卖五块钱,要是每天能做一个,多么好呢?
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句子,使前后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不超过10个字)
8. 下面文段有四处语病,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①人脸的生物特征信息具有特殊性,②人脸识别广泛应用,③就会衍生过度使用、缺乏统一标准规范、数据存储缺乏安全保障。④此前,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了一份关于 APP个人信息收集与隐私政策的测评报告显示,⑤测评的100款APP中,⑥10款涉嫌过度收集个人信息的行为。⑦客观存在的问题,⑧提醒我们对于海量人脸数据的分享、存储、应用等还需更加审慎。
9. 下列有关《红楼梦》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甄士隐是贾雨村的恩人,他原本有机会报答甄士隐,但却为一己之私胡乱断案,不仅让凶手薛蟠逍遥法外,而且将英莲断给凶手。
B. 元春十几岁时被选入宫,起初充任女史,后来被封为贤德妃。为迎接她回家省亲,皇上特许贾府大兴土木,兴建了一座省亲别院。
C. 芒种节这一天,大观园中女孩们忙着祭饯花神,黛玉却独自跑到沁芳闸桥畔掩埋残花落瓣,并为宝玉不能理解自己对他的一片深情而大恸。
D. 被贾母谑称为“凤辣子”的王熙凤,“明是一把火,暗是一把刀”,她在设局害死贾瑞后,又为了三千两银子的贿赂,逼死一对苦命鸳鸯。
10. 请根据《乡土中国》的有关内容,完成下面这道填空题。 
费孝通先生认为:中国乡土社区的单位是 ______ ,基层社会结构是有别于西洋社会的“ ______ 格局”,在这种格局中,一切价值是以“ ______ ”作为中心的主义,社会关系是 ______ 联系的增加,其联系的范围富有 ______ 性。
11.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为发动更多的市民参与到社会文明创建活动中来,某市区文明办首创微信“智能随手拍我要举报”系统,市民通过随手拍平台,可举报不文明行为。举报成功!可通过抽奖获得行车记录仪、微信现金红包、流量等奖励。
此消息一出,便听到各种声音:有人说,这是一种社会文明建设新思路,通过人人监管的方式,促进人们文明行为的养成,能有效加快创建文明的步伐;有人说,维护社会文明人人有责,杜绝不文明行为是每个人的责任,不宜有物质奖励导向,这会使文明失了味道;还有人说,设奖本质上是鼓励人们主动参与,成为文明创建的主体,无可厚非。
对此你有怎样的看法?请以高中生身份给本市精神文明网“文明创建大家谈”栏目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思考和认识。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字。 

答案和解析
1.【答案】【小题1】B
【小题2】C
【小题3】D
【小题4】
【小题5】
2.【答案】【小题1】D
【小题2】C
【小题3】
【小题4】
3.【答案】C
4.【答案】【小题1】B
【小题2】B
【小题3】
【小题4】
参考译文: 
       敬翔字子振,同州冯翊人,乾符年间考进士没考中,于是客居大梁。替人写信札文书,流传到军队中,梁太袓很喜欢。 
       敬翔见到梁太祖,梁太祖问他说:“听说你读过《春秋》,《春秋》上写的是什么事?”敬翔说:“只是诸侯争斗作战的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二 月考试卷


上一个『湖南省长沙县第九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周测(一)语文试题』  下一个『广西省防城港市防城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