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为了忘却的记念》精品练习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课文同步练习
试题
名称
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为了忘却的记念》精品练习(高二选择性必修中 统编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6.2为了忘却的记念1.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永诀眷恋信扎罗曼谛克仓皇失措B.戮穿缁衣恩赐苟延残喘郑重其事C.通辑轻率伤疤斩钉接铁情随事迁D.吮血欣幸涅槃光怪陆离欲盖弥彰2.下列句子中加粗成语的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我很欣幸他的得释,但一面又很为我的那两本书痛惜:落在捕房的手里,真是明珠投暗了。B.那
试题预览
6.2 为了忘却的记念
1.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永诀     眷恋     信扎     罗曼谛克     仓皇失措
B.戮穿     缁衣     恩赐     苟延残喘     郑重其事
C.通辑     轻率     伤疤     斩钉接铁     情随事迁
D.吮血     欣幸     涅槃     光怪陆离     欲盖弥彰
2.下列句子中加粗成语的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很欣幸他的得释,但一面又很为我的那两本书痛惜:落在捕房的手里,真是明珠投暗了。
B.那两本书是特地托书店从德国买来的。后来大抵带在身边,后来见异思迁,已没有翻译的意思了。
C.但我又疑心我自己,也许是柔石的先前的斩钉截铁的回答,正中了我那其实是偷懒的主张的伤疤,所以不自觉地迁怒到她身上去了。
D.他曾经和我通过信,投过稿,但现在寻起来,一无所得,想必是十七日那夜统统烧掉了。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在我国,抗战胜利纪念日虽然很早就有,但一直_______在行政规定层面;虽然南京大屠杀纪念活动年年都搞,但基本属于地方级别。现在这两个重要纪念日终于以国家法律正式确立下来,这些都是对民意的_______,承载的是全体国人对历史的集体记忆。中国历史有过恢弘灿烂的华章,更有过百余年山河破碎、血泪斑斑的痛楚。(   ),正是其中最黑暗、最屈辱的一幕。艰苦卓绝的抗战也是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振兴的_______。中华民族付出难以想象的巨大牺牲,获得了二战东方主战场的胜利,为世界反法西斯事业做出了_______的重大贡献。正视那段历史,以更高规格、更固定的平台对先烈、英雄及死难同胞祭之以礼,表达不可忘却的纪念,也是一种精神上的成熟。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滞留     顺应     分水岭     不可磨灭
B.停留     顺应     转折点     不可磨灭
C.滞留     呼应     转折点     不可思议
D.停留     呼应     分水岭     不可思议
(2).文中画框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南京大屠杀纪念活动虽然年年都搞,但基本属于地方级别。现在这两个重要纪念日终于以国家法律正式确立下来。
B.虽然南京大屠杀纪念活动年年都搞,但基本属于地方级别。现在这两个重要纪念日终于上升到国家法律层面并正式确立下来。
C.虽然南京大屠杀纪念活动年年都搞,但基本属于地方级别。现在这两个重要纪念日终于以国家法律的形式正式确立下来。
D.南京大屠杀纪念活动虽然年年都搞,但基本属于地方级别。现在这两个重要纪念日终于以国家法律的形式正式确立下来。
(3).下面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将中华民族近现代悲剧推向顶点的是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铁蹄
B.制造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的日本帝国主义,将中华民族近现代悲剧推向顶点
C.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铁蹄,将中华民族近现代悲剧推向顶点,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
D.日本帝国主义制造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将中华民族近现代悲剧推向顶点
4.阅读下面几句话,给“微小说”下定义,不超过50字。
微小说一般以微博的形式发表。
微小说已成为微博价值延伸的一种生动表现形式的微型小说。
微小说的字数一般在140字以内,语言简洁、短小精悍,可随时随地有感而发。
微小说选材精、结构巧、含义深,结局往往出人意料。
微小说随时与读者互动,读者可以随时参加讨论,作者也可以随时回复读者,与读者讨论。
5.某中学文学社举办“感动心灵——我最崇敬的课文人物”评选活动,请选择刘和珍、白莽、柔石中的一人写一则颁奖词,要求:①符合人物特征;②语言表达生动、连贯、得体;③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
颁奖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卜白
袁良才
民因时期的上海,凭一张纸名满天下且赚得盆满钵满的,只有《申报》。《申报》副刊《自由谈》更是牛气冲天,在上面发稿的多是鲁迅、郁达夫、茅盾、叶圣陶等这样的超级大腕。文豪扬眉吐气,编辑、记者先生也神气活现,洋气十足。但凡事都有例外。卜白就是个例外,不,简直是个另类。
他是《申报》的资深编辑,陈寅恪的高足,国学功底不可作等闲观,却土得掉渣,土得冒烟儿。瘦高个儿,白净无须,常年着一袭青布长衫,足穿黑色方口布鞋,架着一副珐琅圆形近视眼镜,讲一口江南土语。
在报社,他专司划版、校对,有时副刊缺边少角的,主笔大人就会说一声,卜先生,您给补一点白吧。
卜白二话不说,展纸挥毫,须臾立就。或杂谈,或轶闻,或小幽默,或诗画配,虽短小得可怜,却鞭辟入里,妙趣横生,无不是锦绣文章。
不少读者就是冲着卜白的补白文章,才订买《申报》的。其补白文字,政治、经济、文化,天文、地理、历史,无所不包。依其姓名谐音,人送雅号“补白大王”。真是通才、捷才、怪才。
怪才必有怪癖。他嗜茶。西湖龙井、碧螺春、太平猴魁,他宁愿饿肚子也要设法买来饮。有好事者悄悄作了统计,卜白每天饮茶能饮掉五瓶热水,可见嗜茶之深。但他很少如厕,你说怪也不怪?
一天,主笔大人对卜白说,卜先生,您也该给自己的人生补补白啦。卜白会意,三十好几的人,竟酡红了脸,期期艾艾道,不急,不急。事业未就,何以为家?主笔不由分说,扯着卜白的青布长衫袖口说,走,我陪您去见一位女士,我太太已候在那里了。
卜白见到那位神情忧伤的女士,得知她男人是谢晋元的部下,在淞沪战役中为国捐躯了,撇下孤儿寡母,卜白竟爽快地应承了这桩婚事,主笔夫妇大感意外,又惊又喜。
卜白一段话让女士为之涕泪交流:我虽一介书生,亦当为抗战效绵薄之力。让我为你这个抗日英烈之家补白吧!再说,你的娘家福建安溪有好茶“铁观音”呢!
卜白没啥业余爱好,除了饮茶,就是看看京戏,尤其迷梅兰芳的戏,一来二去,结识了梅兰芳,成为票友。
一次,梅兰芳在天蟾舞台演《贵妃醉酒》,观者如堵,一票难求。卜白却接到了梅兰芳专门差人送来的戏票。卜白急急地赶到剧场,戏正待开演,梅兰芳的嗓子突然发不出声音了,在后台急得团团转!
卜白听闻,急急如风地挤进后台,对梅兰芳说,救场如救火!你在台前演,我在台边唱,合作一曲双簧。
梅兰芳将信将疑,台下的观众已作哄叫闹起来,梅兰芳只得上台去。
海岛冰轮初转腾,见玉兔,见玉兔又早东升。那冰轮离海岛,乾坤分外明……
剧场顿时响起暴风雨般的掌声。
整场戏下来,梅兰芳的表演与卜白的唱腔念白浑然一体,俱臻妙境,竟无一名观众识破此中玄机。
事后,梅兰芳特意答谢,卜白又是一句,急人所难,君子不可不为,补白亦大快事也!
民国三十八年初夏,解放军的隆隆炮声响彻大上海城郊,吴淞口外,汤恩伯率重兵扼守上海。《申报》选派战地记者,大笔杆子们虽西装革履,却顿失绅士风度,不是低头狠劲儿抽烟,就是把咖啡喝得嘴里一半、地上一半。卜白饮了一口铁观音,一抹嘴,石破天惊地说,我去!
有一天,上海市民突然从《申报》上看到一则快讯:国民党淞沪警备司令部副司令刘昌义中将率部投诚,为解放军打开进入上海中心城区的大门。
谁也没想到,这竟是卜白平生最“得意之作”。多年后,卜白在自己的回忆录中写道:我是中共隐蔽战线的一名战士,策反敌人弃暗投明,是我对军事斗争的一种补白!
解放后,卜白担任宣传文化部门的高级领导,直至积劳成疾,英年早逝。卜白留下遗嘱:丧事一切从简,请把我安葬在普通百姓的墓地之侧,为逝者留白。
卜白,姓卜名白,一生补白。
(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思想内容的概括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开篇极为凝练,不仅点明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而且写出了《申报》的社会影响力及其效益情况,为人物出场营造了一个特殊的环境。
B.卜白擅长写各种体裁的文章,而且内容涉及领域广泛,“无所不包”,作者以此表现卜白文学才能卓越。
C.卜白见那位女士之前不知所措,以事业为先拒绝,得知那位女士的丈夫为国捐躯后,爽快答应与之成婚,表现了卜白的爱国之心。
D.文章写卜白痴迷京剧,并为梅兰芳救场,表明卜白京剧造诣深厚,丰富了人物形象,且令故事带上了传奇色彩,令文章更具趣味性。
(2).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语言极富特色,既有“须臾”“君子不可不为”等文言词汇,又有“掉渣”“冒烟儿”等口语词汇,文白夹杂,妙趣横生。
B.“低头狠劲儿抽烟”“把咖啡喝得嘴里一半、地上一半”等动作描写,表现了大笔杆子们面对做战地记者这一差事的胆怯与慌乱,“大笔杆子”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C.文章第二段对卜白外貌的描写采用了白描的手法,与《祝福》中对祥林嫂的肖像描写“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等具有异曲同工之妙。
D.本文详写卜白在解放前的故事,而对其解放后的事迹则一笔带过,这样处理使文章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3).人们依其姓名谐音,送卜白雅号“补白大王”,文章也围绕“补白”谋篇布局,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4).本文使用了很多历史上的真人真事为素材,例如鲁迅等人投稿《自由谈》、谢晋元所在部队抗日、解放军进军上海等,因此有人认为本文为散文而非小说,你怎么看?请简要分析。
7.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鲁迅先生的温柔
叶浅韵
近距离与鲁迅先生对视,已经10天了,这是先生留于人世的能量场,我有幸被吸纳。一出房间门,我就看见先生的像,悬于空中的先生有些虚幻。在这个以先生名字命名的文学院里,被各种大师拓宽的维度与自我的渺小像一对经典的矛盾,对立统一,又不断向前发展。先生的目光里,有威严和神圣,又似多了一种温柔和亲近,令我的呼吸中也有了些春天的芬芳。
书本里,画册上,先生一张冷峻的脸,像是这世界与他有仇。与我在这里天天亲近的先生塑像大有不同。我忘记了他在《彷徨》《呐喊》中医治黑暗、腐朽和麻木,忘记了他曾怀抱“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赤肝义胆,忘记了他的作品被人称为匕首和投枪。窗外的风,正恣意地摇动嫩黄的柳条,玉兰多情,梅花呢喃,喜鹊喳喳。这样的时刻,适合怀念先生。
坚硬中的温柔,像绝壁上生香的花朵,令人迷恋。当先生的爱情之花为许广平绽放时,一定像极了楼下盛开的梅。苦寒中的香气在阳光下翩翩起舞,清风与蝴蝶不请自来。他是她永远的小白象,她是他亲昵不尽的枭蛇鬼怪。称呼里收藏不住的爱,穿越时空,依然是完美无比的品牌狗粮。在惺惺相惜中,被人艳羡,被人嫉妒。谁是谁一世未了的青梅,谁又会是谁一生要摆渡的桃花。只要是你,只要有你,万水千山飞不尽的才情,在一粥一饭里,在一纸一句里。
而先生与萧红的一段对话,更让我看到一个情趣盎然的鲁迅。素知先生博学多才,在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的头衔之外,还有翻译家、书法家的称呼,就是说起时尚衣着也头头是道。从样式说到颜色,从搭配说到装饰。他说衣着,讲美学,也在说生活,露性情,先生全然成了时尚达人。
有时,我也会看见一个顽劣的鲁迅先生,他看见有人随地小便时,用橡皮枪瞄准人家。他的心里不仅居住着温柔,还收藏着可爱,甚至还有些小坏坏。当一个孩子身上自然流露的天性在一个成年人的身上呈现时,便变为一种喜剧的色彩,增添了更多的生活质感。有时我很想在寂静的深夜,模仿先生用三个手指(而非食指和中指)燃烧香烟的样子,试着穿过烟雾缭绕的空间理清自己凌乱的思绪。
先生走的时候正值壮年。55岁的年龄,正是智慧峰值期。临终遗嘱有7条,除了交代丧事从简,还交代幼儿周海婴“倘无才能,可寻点小事情过活,万不可去做空头文学家或美术家”。还有一条说,对别人应许的事物不可当真。最后一条是:万勿接近“损着别人的牙眼,却反对报复,主张宽容的人”。鲁迅先生至死也是一个是非恩怨分明的人,记着人应许他的事物还没兑现,记着该报的仇恨一定要报。他与如今处处主张宽容,宽容到要把“看不惯别人是因为自己修养不够”当座右铭的反人性的做法是多么格格不入呀。先生的温柔是有棱角的,有棱角的地方,自成方圆。
翻阅历史典籍,从中国古典文学到现代文学的路上,什么妖魔鬼怪、狐媚幽仙、才子佳人、侠盗勇士、奴才无赖,他们自有高贵和卑贱的安身立命处。惟有神超越一切。先生温柔地看着世间万物的变化,不悲不喜,不怒不嗔。东西南北,各方各圆。
生死之外,世间并无所谓大事。我站在一尊神圣的塑像面前,再惊天动地的语言都已是多余。春光正好时,我恰好苏醒。窗外,春天正在画里。
(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思想内容的概括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很多人已经习惯书本、画册中鲁迅先生那冷峻的面孔,但作者却另辟蹊径,从鲁迅文学院中的鲁迅塑像显露出的温柔目光写起,让人耳目一新。
B.在作者的眼中,鲁迅先生的塑像与众不同,它褪去了威严和神圣,让作者感受到了鲁迅的温柔。
C.在本文中,作者认为宽容到把“看不惯别人是因为自己修养不够”当座右铭的做法是反人性的。
D.文章倒数第二段中,作者的视线在历史典籍的时光中穿梭,对鲁迅先生予以高度评价。
(2).下列对文章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将窗外的风、玉兰、梅花等景物拟人化,为下文写怀念鲁迅先生营造了适宜的氛围。
B.作者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以“楼下盛开的梅”喻鲁迅和许广平的爱情,化抽象为具象。
C.文章引用鲁迅先生临终遗嘱里的相关内容,是为了表现先生高超的智慧。
D.本文综合运用了记叙、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字里行间流露着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怀念和敬仰之情。
(3).在作者眼中,鲁迅先生具有怎样的形象特点?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4).本文结尾写“我”在春光正好时恰好苏醒,春天正在画中,这样写用意何在?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D
2.答案:B
3.答案:(1).B;(2).D;(3).C
解析:(1).滞留:停留不动。停留:暂时不继续前进。语段是指国家对纪念抗战胜利只是进行了行政规定,并没有真正实行,故应选“停留”。顺应:顺从;适应。呼应:一呼一应,互相联系或照应。语境指顺从民意,应用“顺应”。分水岭:①两个流域分界的山脊或高原。②比喻不同事物的主要分界。转折点:事物发展过程中对改变原来方向起决定作用的事情;事物发展过程中改变原来方向的时间。语境没有强调“分界”,应用“转折点”。不可磨灭:指功业、功绩、事实、印象等不可能因时间的推移而消失。不可思议:不可想象,不能理解(原来是佛教用语,含有神秘奥妙的意思)。语段中指中国人民做出了不因时间的推移而消失的巨大贡献,应用“不可磨灭”。
(2).画框句存在两种语病:一是语序不当,应将“南京大屠杀”调到“虽然”前面;二是成分残缺,可在“国家法律”后添加“的形式”。A项没有改正第二处语病,B、C两项没有改正第一处语病。只有D项完全修改正确。
(3).“正是其中最黑暗、最屈辱的一幕”决定前面句子的结尾处应该是具体的某一幕,这样可以排除A、B、D三项。
4.答案:微小说是以微博形式发表的,一般在140字以内的,语言简洁、短小精悍、互动性强的微型小说。
5.答案:示例:刘和珍,你是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始终微笑的刘和珍君,你激励我们每个热血青年,为了祖国更加强盛,“奋然而前行”!
6.答案:(1).C;(2).B
(3).①“补白”与主人公名字谐音,巧妙有趣。②本文以“补白”为线索,将主人公的多个生活侧面串联起来,如给报纸补白、给烈士家庭补白等,使内容集中紧凑。③有利于凸显出一个乐于助人、谦虚做人、顾全大局、大智大勇、品德高尚的共产党人形象。
(4).示例一:我认为本文为小说。①情节上,本文先介绍主人公的基本情况,然后依次写他答应婚事、和梅兰芳配合、促成起义等,故事情节完整连贯。②人物上,本文的主人公卜白是当时地下革命工作者的典型代表。③主题上,本文通过卜白这一形象来赞颂无数普通共产党员为了党的事业而默默奉献的精神,并不只是局限于表达作者个人的情感。
示例二:我认为本文为散文。①情节上,小说一般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而散文侧重于选取不同的侧面。本文多是截取不同生活侧面,且在历史上确有其事。②人物上,小说以塑造人物为主要任务,多为虚构。而本文提到的人、事大多都在历史上确有其人、其事。
解析:(1).“表现了卜白的爱国之心”错,表现了卜白的善良。
(2).“‘大笔杆子’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错,应为借代的修辞手法。
(3).题干要求分析围绕“补白”谋篇布局的好处。从字面意思上来看,“补白”与“卜白”谐音,巧妙有趣。从本文的情节线索上看,“补白”是贯穿文本始终的线索,将文中的“补白”情节,如为报纸补白、为革命烈士之家补白、为军事斗争补白等,串联起来,使文章内容更加紧凑。从塑造人物形象上来看,一系列的“补白”情节,突出了主人公卜白无私无畏的人格魅力和无私、高尚的爱国情怀。
(4).解答此题,首先要弄清小说和散文这两种文体的不同特征。小说的主要特征:①必须细致地塑造人物形象;②必须有完整的故事情节;③必须给出具体的时代背景和生活环境;④主要是为了反映或揭露社会生活中的现象、问題。散文的主要特征:①主要选择人物的一些活动和生活事件的某些镜头进行描述;②主要是为了表达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感悟;③语言优美,经过推敲,达到一定的美学境界。从以上的文本特征来看,学生根据对文本内容的把握可以发现,本文既有小说的特征,又兼具散文的特征,因此可以选择一种立场,只要言之有理,能自圆其说即可。
7.答案:(1).B;(2).C
(3).①温柔,他与许广平的爱情充满温情,令人迷恋。②讲求情趣,说起时尚衣着等头头是道。③具有孩子般可爱的顽劣天性,看到有人随地小便,就用橡皮枪瞄准人家。④是非恩怨分明,有棱角,在临终遗嘱中指出对别人应许的事物不可当真,万勿接近“损着别人的牙眼,却反对报复,主张宽容的人”等。⑤博学多才,有很多头衔,如文学家、思想家、翻译家等。
(4).①“我”结束回忆,回到现实。此时的“我”对生活中的鲁迅先生又有了另一层面的认知和理解,丰富了鲁迅在读者心中的形象,深化了文章的主题。②与开头相呼应,“我”是在春天的芬芳中拉开了对温柔的鲁迅先生回忆的序幕,结尾时又写春天正在画中,首尾呼应,结构严谨。
解析:(1).“它褪去了威严和神圣”错,原文说的是“先生的目光里,有威严和神圣,又似多了一种温柔和亲近”。
(2).“是为了表现先生高超的智慧”分析错误。文章引用鲁迅先生临终遗嘱里的相关内容是为了表现鲁迅的温柔是有棱角的。
(3).本题问的是在作者的眼中,鲁迅先生具有的形象特点,作答时,可结合文章标题、作者所举的事例等进行分析。例如,结合文章标题和第三段的内容可知,鲁迅先生是温柔的;结合第四段的内容可知,鲁迅先生不仅博学多才,而且情趣盎然。
(4).解答这样的题目,应注意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入手进行分析。内容上,“苏醒”实际上是对鲁迅有了新的认识,丰富了先生的形象特点。结构上,与文章开头部分在春天回忆鲁迅先生的温柔相呼应。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统编版 高二 选择性必修中 课文同步练习


上一个『2021-2022学年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为了忘却的记念》同步课时作业』  下一个『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为了忘却的记念》基础知识落实配套练习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