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一单元精品测试卷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单元练习
试题
名称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一单元精品测试卷(高二选择性必修中 统编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第一单元测试卷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分数____________(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问题。材料一:3000多年前的甲骨文,时下流行的表情包,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中国古文字艺术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陈
试题预览
第一单元测试卷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_ 
(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卷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问题。 
  材料一: 
3000多年前的甲骨文,时下流行的表情包,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中国古文字艺术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陈楠将古老与新潮融合一体,设计出系列甲骨文表情包,让传统文化焕发新的光彩。从1999年起,陈楠开始对甲骨文艺术设计进行研究与创作。“作为韩美林老师的设计助手,我参与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运动造型设计,融进甲骨文元素的体育运动项目造型,受到世界各国参加奥运会的运动员、教练员的好评,成为经典案例。”陈楠说。近20年间,他发表了大量关于甲骨文的设计作品。2017年,首套甲骨文设计字库正式上线,同时他还把甲骨文设计成表情包、动画、贺卡、手机壳、丝巾等创意产品,带动了大量年轻人重新关注中国传统文化。目前,陈楠采用当下流行的网络语言和热词,创作发布的甲骨文表情包已经有6套。他关于汉字设计的专著在海外出版发行,甲骨文等汉字艺术设计作品也在法国、匈牙利、美国等地展出。 
(摘编自《陈楠:把甲骨文“玩”出“表情”来》) 
材料二: 
文字是文明诞生的标志,文化传播的先导是文字。甲骨文传承数千年,是我们文化自信的源泉之一。如何在纯粹的甲骨文研究、社会传播和文明交流之间搭建桥梁,如何让深藏在博物馆里的甲骨从清冷库房中走出来,体现其时代价值,更多的人在尝试,在努力。 
甲骨填色的拉曼光谱分析,计算机拼接甲骨图片技术报告,甲骨文大数据库平台的发布……科技手段在甲骨学研究中的运用是一个新的趋势。识别与释读,一直是甲骨文研究的核心问题。在已发现的甲骨文单字中,大部分未获识别。人们对未来进一步利用科技手段来研究解决甲骨文问题充满期待。 
“殷契文渊”平台的发布也让人欣喜。它是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甲骨学殷商史研究中心主任宋镇豪指导下,建立的一个集甲骨文字库、著录库、文献库为一体的甲骨文知识共享平台,包括“三库一平台”——甲骨字形库、甲骨著录库、甲骨文献库、甲骨文知识服务平台。对甲骨文感兴趣的人可以借助这一平台认识、学习、研究甲骨文。 
(摘编自靳晓燕、王胜昔《甲骨文,我们这样走近你》) 
材料三: 
“今山川效灵,三千年而一泄其密,且适我之生,所以谋流传而悠远之,我之责也。”一个多世纪前,学者罗振玉在朋友刘鹗家中初见甲骨,既惊又喜,大受震动后写下这段话。历经120年,几代甲骨文研究工作者辛勤努力、接续奋斗,誓要从千年中华文明标志的甲骨文中解码出历史记忆的真相。日前,纪念甲骨文发现120周年座谈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专家纷纷就如何做好甲骨文的传承工作建言献策。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刘一曼看来,殷墟考古与甲骨学研究的关系非常密切,它们互相依存、互相促进、共同发展。比如,殷墟文化分期的绝对年代确定、殷墟考古发现的许多重要遗迹遗物的年代和性质等考古学问题,都是依据甲骨文资料和甲骨学研究成果来探讨的。因此,应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进行综合分析、比较,这样定会取得更大收获。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宋镇豪说,应保护载入《世界记忆名录》的甲骨文的尊严,杜绝伪造、乱用、乱通假甲骨文字的现象,注重多元化、多路径的甲骨文研究理论、方案、方法的探索,完善甲骨学学科体系,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营造良好的甲骨学发展氛围。 
2018年,国家图书馆申报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国家图书馆藏甲骨整理与研究”正式立项,这意味着国家图书馆馆藏甲骨整理研究进入快车道。据国家图书馆馆长饶权介绍,目前已基本完成照片采集和释文,正加紧推进排序等整理研究工作,力争早日完成《国家图书馆甲骨全集》的整理出版。 
(摘编自孙亚慧《纪念甲骨文发现120周年座谈会在京举行》) 
材料四: 
长期以来,西方流行的观点是“中国文字是埃及传入的”。事实上,这种说法根本站不住脚。我们通过对比不难发现,甲骨文有其独特的异彩之处: 
巴比伦的楔形文字产生于5500年前,埃及的象形文字产生于4100年前。而随着中国考古不断有新的发现,汉字起源的时间一再被提前。夏朝有没有文字,虽然还没有定论,但是许多夏王朝纪年范围内刻画符号的发现为我们提供了线索,如二里头文化刻画符号、陶寺文化朱书陶文、河南登封王城岗刻画符号等,有的已具有类似文字的性质。因此,我们认为夏代至少出现了文字的萌芽。巴比伦的楔形文字到公元前4世纪随着波斯王国一起消亡了。埃及的象形文字到公元前5世纪也灭绝了,后来没有被传承下去,以至于古埃及的象形文字长期得不到解读。而甲骨文的境遇却大不相同,它与后世的文字传承关系十分密切。古人总结的汉字造字的六种方法,即“六书”——象形、指事、形声、会意、转注和假借,在甲骨文中都可以找到例证。因此,可以说甲骨文是一种具有严密规律的文字,实为后世方块汉字的鼻祖。 
据文献记载,中国汉字在秦汉年间传入越南,越南长期使用汉字至13世纪才有本国文字。汉代初年汉字传到朝鲜,直到李朝初期,他们依据中国音韵,研究朝鲜语音,创造出朝鲜文字,并于公元1443年公布使用,朝鲜才有了自己的文字。而巴比伦的楔形文字、埃及的象形文字,由于绝迹较早,其对周边国家文字的影响无从谈起。 
(摘编自李雪山《甲骨文与中华文明的传承》)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B.  
C.  
D.  
2.下列可以作为论据,有力反驳材料四中提到的西方观点的一项是(   ) 
A.在河南省舞阳县贾湖遗址发现了17个距今7000多年的具有文字性质的刻画符号。 
B.巴比伦的楔形文字和埃及的象形文字在公元前4世纪和公元前5世纪就绝迹了。 
C.甲骨文、金文、大小篆、隶书、楷书、行书的嬗变轨迹清晰可见。 
D.晋朝初年汉字传到日本,至今在日本语中常用的汉字仍有1945个。 
3.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四则材料介绍甲骨文的传播、甲骨学的研究,让读者能够感受到寄寓在甲骨文上的传统文明和文化自信。 
B.陈楠将甲骨文元素融入诸多设计作品中,出版关于汉字设计的专著,在多个国家展出汉字艺术设计作品,在国内外传播中国传统文化。 
C.用拉曼光谱分析甲骨填色,用计算机辅助拼接甲骨图片,用大数据整理、汇总研究成果,当下甲骨学研究手段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D.殷墟考古与甲骨学研究的关系非常密切,它们相互依存、促进,只要将二者有机结合,综合分析、比较,就一定会取得更大收获。 
4.根据材料四的相关内容,拟写分论点,证明甲骨文有“独特的异彩之处”。 
5.在甲骨文(学)的传承、研究上怎样做到“流传而悠远之”?请结合前三则材料简要分析。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鼠疫(节选)[注] 
[法]加缪 
报纸在老鼠事件里喋喋不休,对死人的事却只字不提。原因是老鼠死在大街上,而人却死在他们自己的房间里。报纸只管街上的事。不过省政府和市政府已在开始考虑问题了。但只要每个大夫掌握的病例不超过三两个,便没有人想到要行动。其实,如果有谁想到把那些数字加一加就好了,因为加起来的数字是触目惊心的。仅仅几天工夫,致死病例已在成倍增加,而在那些关心此怪病的人眼里,很明显,那是真正的瘟疫。贝尔纳.里厄的一位年龄比他大得多的同行卡斯特尔,正好选在这个时刻前来看望他。 
“您自然知道那是什么,里厄?”卡斯特尔说。 
里厄回答说:“我在等化验结果。” 
“我可明白,用不着化验分析。大约二十年前我在巴黎也见过几例这样的病,只不过当时谁也不敢说出它的名字罢了。舆论,很神圣嘛:它说不要惊慌,千万不要惊慌。呵呵。里厄,您和我一样清楚这是什么病。” 
里厄在思忖。他从诊室的窗口眺望着远处俯瞰海湾的悬崖。天空虽然还呈蔚蓝色,但亮丽的色彩已经随着夜幕的降临逐渐消逝而暗淡下来。 
“是的,卡斯特尔,”里厄说,“这难以置信。但这很像是鼠疫。” 
卡斯特尔老大夫起身朝门口走去。他边走边说: 
“你知道人家会怎样回答我们:‘鼠疫在温带国家已经绝迹多年了。’” 
“绝迹,绝迹意味着什么?”里厄回答时耸耸肩。 
“是啊,别忘了:大约二十年前,巴黎还发生过呢。” 
“好吧,但愿这次不比当年严重。不过这真难以置信。”里厄说完,便沉默下来。 
疫情发展到现在,适才是里厄医生第一次承认“鼠疫”这个词。故事讲到这里,我们暂且把贝尔纳•里厄留在窗前,让笔者对大夫心里的犹豫和惊异作些解释。天灾人祸本是常见之事。然而当灾祸落在大家头上时,谁都难以相信那会是灾祸。人世间经历过多少鼠疫和战争,两者的次数不分轩轾,然而无论面对鼠疫还是面对战争,人们都同样措手不及。里厄大夫与我们的同胞一样措手不及,因此我们必须理解他为什么会焦虑不安而同时又充满信心。就如同一场战争爆发时,人们会说:“这仗打不长,因为那太愚蠢了。”人们总是过高地看待自己,他们认为天灾只是一场噩梦,很快就会过去。他们继续做买卖、准备旅行、发表议论。他们如何能想到会有鼠疫来毁掉他们的前程、取消他们的出行、阻止他们的议论?他们自以为无拘无束,但只要大难临头,谁都不可能无拘无束。 
里厄大夫在凭窗眺望这座尚未起变化的城市时,面对所谓“前景堪忧”的鼠疫,他几乎感觉不出在他心里已产生了轻微的沮丧之情。他竭力回想着自己对此病所知道的一切。一些数字在他脑海里浮现出来,他想,在历史上大约发生过三十次大规模的鼠疫,大约造成一亿人死亡。但死一亿人算什么?人只有在打过仗时才知道死人是怎么回事。既然人在死亡时只有被别人看见才受重视,分散在历史长河中的一亿尸体也无非是想象中的一缕青烟而已…… 
大夫不耐烦了。他这是在听任自己遐想,不应该这样。几个病例算不得瘟疫,采取一些预防措施就行了。不过必须抓住已知的情况不放:昏迷、虚脱、眼睛发红、口腔肮脏、淋巴结炎、极度口渴、谵语、身上出现斑点、体内有撕裂般的疼痛,而出现这一切……这一切之后,里厄大夫想起了一句话,这句话正好成了他在手册里列举症状后写下的结束语:“脉搏变得极为细弱,稍一动弹就骤然死亡。”是的,那一切症状之后,病人危在旦夕,而四分之三的病人——这是准确数字——都按捺不住去做这个难以觉察的动作,加速他们的死亡。 
大夫仍在凭窗眺望。窗玻璃那面,天高云淡,春意盎然;这面却还能听见“鼠疫”这个词在屋里回荡。这个词不仅有科学赋予的内涵,而且有一长串与这个平静祥和、与世无争的城市很不协调的图景:瘟疫肆虐的雅典连鸟儿都弃它而飞,还有君士坦丁堡医院里硬土地上潮湿霉臭的病床、堆放在米兰的一片片墓地里的还活着的人、惊恐万状的伦敦城里那些运死人的大车,还有日日夜夜到处都能听见的人们无休无止的呼号。 
就在这时,窗外突然传来一阵电车铃声,刹那间赶走了那些痛苦的景象。唯有那鳞次栉比的灰暗屋群后边涌动的大海才能证明,这世界上还有令人忧虑和永无安宁的东西存在。里厄大夫凝视着海湾,不错,“鼠疫”这个词是说出来了;不错,就在那一刻,疫病已使一两个人罹难。但那没关系,有办法可以阻止疫病蔓延。目前应当做的,是明确承认必须承认的事实,消除无益的疑心,并采取适当的措施。随后,假如鼠疫停止了——这最有可能——一切都会一帆风顺。假如情况并非如此,大家也可以知道什么是瘟疫,知道是否有办法先处理,它,后制服它。 
大夫打开窗户,街市的喧闹声骤然增大了。一台机锯千篇一律而又短促的咝咝声从隔壁的车间传了进来。里厄振作精神。坚定的信心就在那里,在日常的劳动中。其余的一切都如系游丝,都由一些毫无可取之处的意念左右,可不能停留在那里面。最重要的是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里厄医生想到这里,大步流星地走出门去。他要向省政府提出一个也许会被认为不得体的谏言与要求。 
[注]长篇小说《鼠疫》首版发行于1947年,选文刘方译,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老鼠死在大街上,而人却死在他们自己的房间里。报纸只管街上的事。”作者用煞有介事的口吻,犀利讽刺了媒体对关乎百姓生死的大事并不关心。 
B.在与卡斯特尔的讨论中,里厄医生两次“难以置信”的言语和“耸耸肩”这一细节描写,都暗示了他此时和多数人一样,对可能发生的鼠疫感到惊异。 
C.小说细腻描摹了里厄医生面对疫情从焦虑又乐观,到沮丧不安,再到回归理智、下定决心面对灾难的心理变化过程,表现了强烈的抗争精神。 
D.“人们总是过高地看待自己”“无非是想象中的一缕青烟”等表述一方面提醒着读者应该及时审视自我,另一方面也点破了生命的虚无感。 
7.下列与小说艺术特色有关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其他译本中,画波浪线句也被译为“舆论不可惊动:不能慌乱,切不能慌乱”,这种翻译虽然简洁有力,但两者相比,选文更生动,也更符合情境。 
B.小说擅长营造反差。叙说口吻与故事的反差、人们的预期与即将到来的鼠疫的反差、惨烈图景与平静小城的反差都使小说在短小篇幅中进发巨大张力。 
C.选文建构多层象征,如“经历过多少鼠疫和战争”“人只有在打过仗时”都在暗示残酷的战争与鼠疫的对应关系,而这恰好契合了小说的创作背景。 
D.虽然作者是以里厄医生关于“鼠疫”的联想为单一线索来展开叙事的,但他却能旁征博引,借史诗般的悲壮话语,勾勒出跨越时空的人类苦难图景。 
8.本文节选自加缪的同名长篇小说。在之后的情节发展中,里厄医生终于承认,他就是故事的叙述者。作者这样安排对选文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9.“而四分之三的病人——这是准确数字——都按捺不住去做这个难以觉察的动作,加速他们的死亡。”这句话包含着哪些含意?请简要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陈德传 
陈德,字至善,濠人。世农家,有勇力。从太祖于定远,以万夫长从战皆有功,为帐前都先锋。同诸将取宁、微、衢、婺诸城,握元帅。李伯升寇长兴,德往援,击走之。从援南昌,大战都阳湖,擒水寨姚平章。太祖舟胶浅,德力战,身被九矢,不退。从平武昌。大败张士诚兵于旧馆,擢天策卫来军指挥使。吴平,进佥大都督府事。从大将军北取中原,克元汴梁。立河南行都督府,以德暑府事,讨平群盗。征山西,破泽州磨盘寨,获参政喻仁,遂会大军克平阳、太原、大同。渡河取奉元、风翔,至秦州。元守将吕国公遁,追擒之。徐达围张良臣于庆阳。良臣恃其兄思道为外援,间使往来,德悉擒获,庆阳遂下。又大破扩廓于古城,降其卒八万。 
洪武三年,封临江侯,食禄一千五百石,予世券。明年,从颖川侯傅友德伐蜀,分道入绵州,破龙德,大败吴友仁之众,乘胜拔汉州。向大亨、戴寿等走成都,追败之,遂与友德围成都。蜀平,赐白金彩币,复还汴。五年,为左副将军,与冯胜征漠北,破敌于别笃山,俘斩万计。克甘肃,取亦集乃路,留兵扼关而还。明年复总兵出期方败敌三盆山其副枢失刺罕等七十余人其秋再出战于答刺海口斩首六百级获其同佥忻都等五十四人凡三战三捷七年,练兵北平。十年,还凤阳。十一年卒。追封杞国公,谥定襄。 
二十三年,追坐德胡惟庸党,诏书言其征西时有过被镌责,遂与惟庸通谋。爵除。 
(选自《明史》,有删改)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明年/复总兵出朔方/败敌三岔山/擒其副枢失刺罕等七十余人/其秋/再出战于答刺海口/斩首六百级/获其同佥忻都等五十四人/凡三战三捷/ 
B.明年/复总兵/出朔方败/敌三岔山/擒其副枢失刺罕等七十余人/其秋/再出战于答刺海口/斩首六百级获其同金/忻都等五十四人/凡三战三捷/ 
C.明年/复总兵出朔方/败敌三岔山/擒其副枢失刺罕等七十余人/其秋/再出战于答刺海口/斩首六百级获其同金/忻都等五十四人/凡三战三捷/ 
D.明年复/总兵出朔方败/敌三岔山/擒其副极失刺罕等七十余人/其秋/再出战于答刺海口/斩首六百级/获其同金忻都等/五十四人凡三战三捷/ 
1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擢,提拔、选拔,义同“拔、升、加、加封”等,古代用于提升官职。 
B.世券,又称铁券。始于明代,使功臣世代享有免除罪责的特权凭证。 
C.漠北,又称岭北,指中国北方沙漠、戈壁以北的广大地区,蒙古族活动区域。 
D.谥,即谥号,谥号是对死去的帝妃、诸侯、大臣以及其他地位很高的人,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始于西周。 
1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陈德出身农家,勇力过人。陈德跟随太祖征定远,因功擢帐前都先锋,同诸将夺取多座城池,擢升为元帅。 
B.陈德随军出征,屡建奇功。陈德随军援救南昌,大战都阳湖,平定武昌、吴地,晋升为金大都督府事。 
C.陈德北伐元朝,屡战屡胜。陈德先后随冯胜、傅友德征讨,三战三捷。 
D.陈德战绩显著,多次受赏。陈德在洪武三年,被封临江侯。平定蜀地,被赐给白金彩币。死后被追封为杞国公。 
14.把文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太祖舟胶浅,德力战,身被九矢,不退。 
(2)徐达围张良臣于庆阳,良臣恃其兄思道为外援,间使往来,德悉擒获,庆阳遂下。 
15.陈德为什么最后被削除了爵位?请简要说明。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远游① 
杜甫 
江阔浮高栋,云长出断山。 
尘沙连越巂②,风雨暗荆蛮。 
雁矫衔芦③内,猿啼失木间。 
散裘苏季子④,历国未知还。 
[注]①诗人晚年出夔州至潭州,此诗写于其间。②越巂:古郡名,治所在今四川西昌东南;安史之乱后,吐蕃不断入侵河陇诸州及安西、北庭诸地。③衔芦:指雁衔芦草以自卫。④敝裘苏季子:原指苏秦游说秦王未果,敝裘而归的事,这里指人奔波劳碌。 
16.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的首联先写江水后写高山,由近而远,由高到低,描绘了诗人羁旅途中所见的壮阔之景。 
B.诗的颔联将眼前的气象与时局联系起来,表达了诗人对当时时局动荡、社会战乱的忧虑。 
C.诗的颈联写雁与猿,颇具暗示性,独猿失木,暗指诗人此时的处境。 
D.诗的尾联写苏秦奔波劳碌狼狈返乡的故事,实指自己飘零无依、无家可归的现状。 
17.本诗主要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关于荆轲刺秦王,历来颇多赞语,古人也有对此非议的,如宋朝的苏洵在《六国论》中就这样评论刺秦事件:“_______,________。” 
(2)魏征敢于直谏,他在《谏太宗十思疏》中说道:“_________,_________。”概括了君主能创业却不能守成的普遍规律,劝谏唐太宗治国应善始善终。 
(3)古代文人擅长借“梦”,寄托情思,苏轼的《江城子》中由“____”开始入题记梦,写自己在梦中回到了故乡;周邦彦的《苏幕遮》中“_______”,以梦境作结,词人恍惚间飞到了五月的江南。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2021年3月9日,人社部正式发布了包括集成电路工程技术人员、调饮师、碳排放管理员等18个新职业信息,越来越多的新职业走进公众________。新职业不会凭空出现,而是________。近年来,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越来越强烈。从数字化和智能化技术催生的区块链工程技术人员、智能制造工程技术人员,到受“线上经济”影响而兴起的网约配送员、互联网营销师,再到因健康需求日益增长而出现的健康照护师、卡路里规划师……各种新职业________,带给人们全新的就业体验。 
(        )。在机遇面前,谁能率先把握住,谁就有可能成为“弄潮儿”。当今职业选择呈现多元化、个性化趋势,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摒弃传统的择业观,大胆尝试新生事物,勇于应对变化挑战,通过掌握新技能、学习新本领,拓宽自己的人生舞台,使个人价值得到充分发挥。新职业不断涌现,________出的是社会变迁和时代发展。面对新职业,使人们可以看到一个洋溢生机与活力的中国,更能感受到科技革命大潮涌动、生活品质显著提升。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视线  接踵而至  风起泉涌  影射 
B.视野  应运而生  风起泉涌  折射 
C.视线  接踵而至  星罗棋布  影射 
D.视野  应运而生  星罗棋布  折射 
19.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除了就业体验不同以往外,新职业还意味着就业空间更多元、职业转型机会更广阔 
B.新职业意味着就业空间更多元、职业转型机会更广阔,但是就业体验却不同于以往 
C.除了就业体验不同以往外,新职业还意味着就业空间更广阔、职业转型机会更多元 
D.新职业意味着就业空间更广阔、职业转型机会更多元,但是就业体验却不同于以往 
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面对新职业,使人们可以感受到科技革命大潮涌动、生活品质显著提升,更能看到一个洋溢生机与活力的中国。 
B.透过新职业,人们可以感受到科技革命大潮涌动、生活品质显著提升,更能看到一个洋溢生机与活力的中国。 
C.面对新职业,人们可以看到一个洋溢生机与活力的中国,更能感受到科技革命大潮涌动、生活品质显著提升。 
D.透过新职业,使人们可以看到一个洋溢生机与活力的中国,更能感受到科技革命大潮涌动、生活品质显著提升。 
  
21.下面文段有四处语病,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①据统计显示,今年大学生就业招聘主要在线上进行。②很多单位出台了“云招聘”服务政策。③“云招聘”特点是求职者与面试官全程不需要面对面接触。④传统招聘方式存在人力物力成本高、招聘信息覆盖面小、招聘方式单一、受时间和空间等限制较多,⑤“云招聘”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⑥相比传统线下招聘,“云招聘”有三个优势:人数优势、时间空间优势、效率优势。⑦应该充分认识到这种趋势和变化,⑧在就业工作中加强“云上”渠道,⑨为毕业生高质量就业架设“云梯”。 
  
22.用下面的词语或短语组成两副有关中秋节和重阳节的对联。要求:上下联各为七字,语意连贯,符合节日和对联特点,不得重复使用词语。 
黄菊倚风   月静池塘   紫门临水   风摇帘幕 
村酒熟     桐叶影     稻花香     桂花香 
中秋:上联_________________下联_________________ 
重阳:上联_________________下联_________________ 
  
四、写作(60 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三国时期文学家李康在《运命论》中说:“行高于人,众必非之。”其意思是“德行高于众人(的人),众人必定会诽谤他”。然而,汉代儒家学者郑玄却认为“古人有高德者则慕仰之,有明行者则而行之”,意为“古人看见品德高尚之人就会仰慕他,看见行为光明正大之人就会效仿他”。 
某中学拟以“行高于人,众必非之”和“行高于人,众必仰之”分别为正反两方观点举行辩论赛,请你选择其中一方的观点,写一篇辩论词。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统编版 高二 选择性必修中 单元练习


上一个『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一单元同步检测题』  下一个『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一单元培优卷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