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四章提升训练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课文同步练习
试题
名称
《老子》四章提升训练(高二选择性必修上 统编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第05课《老子》四章【提升训练】一、选择题1.下列加点的词语活用情况归类正确的一项是()①自见者不明②其脆易泮③小学而大遗④学不学⑤上决浮云,下绝地纪⑥赢粮而景从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③/④/⑤⑥C.①/②③/④/⑤⑥ D.②/③①④/⑤/⑥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都是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①强行者有志②合抱之木
试题预览
第05课 《老子》四章
【提升训练】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的词语活用情况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自见者不明          ②其脆易泮          ③小学而大遗          ④学不学
⑤上决浮云,下绝地纪      ⑥赢粮而景从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③/④/⑤⑥
C.①/②③/④/⑤⑥ D.②/③①④/⑤/⑥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都是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
①强行者有志          ②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③民之从事
④跨者不行            ⑤勇则冠军,威能振敌
A.①②⑤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⑤
3.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埏埴以为器                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B.死而不亡者寿               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C.当其无,有车之用             而宋荣子犹然笑之
D.其脆易泮,其微易散            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4.下列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老子,是春秋末期楚国苦县人。中国古代哲学家,法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
B.辐,车轮中连接轴心和轮圈的木条,古时候的车轮一般由三十根辐条构成。
C.毂,车轮中心的圆木,周围与车辐的一端相接,中有圆孔,可以插轴,后借指车轮或车。
D.夫子,古时对男子的尊称。原为孔子门徒对孔子的尊称,后来夫子成为人们对教师的尊称。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自伐者无功
A.此五霸之伐也 B.十年春,齐师伐我 C.坎坎伐檀兮 D.平伐其功
6.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 B.其脆易泮
C.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D.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
7.下列对课文中相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般认为,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是老子。《老子》的核心思想是“道”,道家学派的另一位巨擘是庄子,他主张人要以道为师,随顺造化,其基本底蕴是对社会人生的同情与关怀,他也曾倡导“无用之用”。
B.《老子》又名《南华经》,全书的思想结构是道是德的“体”,德是道的“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权术上讲究物极必反,修身上力求性命双修。
C.毂:车轮中心的圆木,有洞可以插轴的部分;代指车轮或车。辐:车轮中连接轮辋和车毂的直条。
D.瓠:一年生草本植物,茎蔓生,叶心脏形,花白色。果实细长,圆筒形,嫩时可做蔬菜。本文“五石之瓠”中的“瓠”指葫芦。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凿户牖以为室            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
B.企者不立                不学《礼》,无以立
C.故有道者不处            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D.自见者不明              在明明德
9.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一—衡量这两种对策,宁可答应秦的请求而受点委屈。
B.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一—不这样的话,我们这批人都将被俘虏。
C.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一—为什么要飞到九万里之远的南部呢?
D.敢以烦执事。一—冒昧地拿亡郑这件事麻烦您。
10.下列对课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烛之武深明大义,以解国难为重。他在郑国官微人轻,在秦晋大兵压境、郑伯自责道歉的情况下,慨然答应出使,表现出奔赴国难的义勇精神。
B.烛之武勇敢无畏,从容对敌。他不顾年迈之躯,夜缒出城,从容去见秦伯,坦言郑国将亡,满足强敌的骄横心理,创造说服秦伯的契机。
C.烛之武善于利用矛盾,晓之利害。他先说亡郑对秦无益有害,再说存郑对秦对晋都有益,最后说晋屡背秦德,不可共事,使秦伯不得不听。
D.烛之武机智善辩,成功使敌退兵。他援古例今,使秦穆公跟郑国订立了盟约,并留下驻兵帮郑国防守,晋国也不得不撤兵,从而保全了郑国。
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
A.掠江东南去
B.上干云霄
C.岸土赤而壁立
D.得尽所历妙
1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徙倚久之而归        岸土赤而壁立
B.若稍饰以楼观亭榭    皆以杏仁澄之
C.自数十里外望之      徙倚久之而归
D.过夕乃可饮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13.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有俊鹘抟水禽        抟:持,抓
B.上干云霄            干:冲
C.实不然也            实:其实
D.南唐为奉化军节度    军:军队
14.对下面这段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
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
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A.同一个问题,不同的学生提出,孔子给出的答案经常是不同的。
B.不同的答案往往会令学生无所适从,制造疑惑也是一种教育艺术。
C.孔子认为冉有和子路性格不同,冉有需要鼓励,子路需要约束。
D.公西华有惑即问,孔子耐心解答;弟子学得明白,老师教得清楚。
1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三事忠告》二则
张养浩
治官如治家
治官如治家,古人尝有是训矣。盖一家之事,无缓急巨细,皆所当知;有所不知,则有所不治也。况牧民之长,百责所丛,若庠序,若传置,若仓廥,若囹圄,若沟洫,若桥障,凡所司者甚众也。相时度力,弊者葺之,污者洁之,堙者疏之,缺者补之,旧所无有者经营之。若曰彼之不修何预我事瞬夕代去自苦奚为此念一萌则庶务皆堕矣。前辈谓:公家之务,一毫不尽其心,即为苟禄,获罪于天。
禁家人侵渔
居官所以不能清白者,率由家人喜奢好侈使然也。中既不给,其势必当取于人,或营利以侵民,或因讼而纳贿,或名假贷,或托姻属,宴馈征逐,通室无禁,以致动相掣肘,威无所施。己虽日昌,民则日瘁,己虽日欢,民则日怨。由是而坐败辱者,盖骈首纚踵也。呜呼!使为妻妾而为之,则妻妾不能我救也;使为子孙而为之,则子孙不能我救也;使为朋友而为之,则朋友不能我救也。妻妾、子孙、朋友皆不能我救也,曷若廉勤乃职而自为之为愈也哉!盖自为虽阖门恒淡泊,而安荣及子孙;为人虽欢然如可乐,而祸患生几席也。二者之间,非真知深悟(  ),未易(  )言。有官君子,(  )审择焉。
(选自《三事忠告》,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将文言虚词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最恰当的一组是
二者之间,非真知深悟(  ),未易(  )言。有官君子,(  )审择焉。
A.之    与    而 B.者    与    其
C.之    所    其 D.者    所    而
1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欧阳子方夜读书,闻有声自西南来者,悚然而听之,曰:“异哉!”初淅沥以萧飒,忽奔腾而砰拜,如波涛夜惊,风雨骤至。其触于物也, 鏦鏦铮铮,金铁皆鸣;又如赴敌之兵,衔枚疾走,不闻号令,但闻人马之行声。余谓童子:“此何声也?汝出视之。”童子曰:“星月皎洁,明河在天,四无人声,声在树间。”
余曰:“噫嘻悲哉!此秋声也,胡为而来哉?盖夫秋之为状也:其色惨淡,烟霏云敛;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其气栗冽,砭人肌骨;其意萧条,山川寂寥。故其为声也,凄凄切切,呼号愤发。丰草绿缛而争茂,佳木葱笼而可悦;草拂之而色变,木遭之而叶脱;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其一气之馀烈。夫秋、刑官也,于时为阴;又兵象也,于行用金;是谓天地之意气,常以肃杀而为心。天之于物,春生秋实。故其在乐也,商声主西方之音;夷则为七月之律。商,伤也,物既老而悲伤;夷,戮也,物过盛而当杀。
嗟乎!草本无情,有时飘零。人为动物,惟物之零。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有动于中,必摇其精。而况思其力之所不及,忧其智之所不能,宜其渥然丹者为槁木,黟然黑者为星星,奈何以非金石之质,欲与草木而争荣。念谁为之戕贼,亦何恨乎秋声!”
童子莫对,垂头而睡,但闻四壁虫声唧唧,如助余之叹息。
                                               (欧阳修《秋声赋》)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风雨骤至         骤:突然
B.天高日晶         晶:亮
C.盖夫秋之为状也   状:情状
D.亦何恨乎秋声     恨:遗憾
17.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颜太初杂文序
司马光
天下之不尚儒久矣。今世之士大夫,发言必自称曰儒。儒者果何如哉?高冠博带、广袂之衣谓之儒邪?执简伏册、呻吟不息谓之儒耶?又况点墨濡翰、织制绮组之文以称儒,亦远矣。舍此勿言,至于西汉之公孙丞相、萧望之、张禹、孔光,东汉之欧阳歙、张酺、胡广,世之所谓大儒,果足以充儒之名乎?
鲁人颜太初,字醇之,常愤其然。读先王之书,不治章句,必求其理而已矣。既得其理,不徒诵之,以夸诳于人,必也蹈而行之。在其身与乡党无余,于其外则不光。不光,先王之道犹蘙如也,乃求天下国家政理风俗之得失,为诗歌洎文以宣畅之。景祐初,青州牧有以荒淫放荡为事,慕嵇康、阮籍之为人,当时四方士大夫乐其无名教之拘,翕然效之,浸以成风。太初恶其为大乱风俗之本,作《东州逸党》诗以刺之。诗遂上闻,天子亟治牧罪。又有郓州牧怒属令之清直与己异者,诬以罪,榜掠死狱中。妻子弱不能自诉,太初素与令善,怜其冤死,作《哭友人》诗,牧亦坐是废。
于时或荐太初博学有文,诏用为国子监直讲。会有御史素不善太初者,上言太初狂狷,不可任学官。诏即行所至,改除河中府临晋主簿。太初为人,实宽良有治行,非狂人也。自临晋改应天府户曹,掌南京学,卒于睢阳。旧制,判、司、簿、尉四考,无殿负①,例为令录。虽愚懦昏耄无所取者,积以年数,必得之。而太初才识如此,举进士解褐近十年,卒不得脱判、司、簿、尉之列以终身,死时盖年四十余。噫,天丧儒者,使必至于大坏乎!将大吠所怪,桀桀者必见锄也?何其仕与寿两穷如此?
世人见太初官职不能动人,又其文多指讦,有疵病者所恶闻,虽得其文,不甚重之,故所弃失居多,余止得其两卷。在同州又得其所为《题名记》,今集而序之。前世之士身不显于时,而言立于后世者多矣。太初虽贱而夭,其文岂必不传?异日有见之者,观其《后车》诗,则不忘鉴戒矣:观其《逸党》诗,则礼义不坏矣;观其《哭友人》诗,则酷吏愧心矣;观其《同州题名记),则守长知弊政矣;观其《望仙驿记》,则守长不事厨传矣。由是言之,为益岂不厚哉!
(选自《司马光集》)
(注)①殿负:因欠国家赋税而考核为下等。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发言必自称曰儒 发言:发表意见。
B.当时四方士大夫乐其无名教之拘拘:束缚,拘束。
C.牧亦坐是废废:(被)罢免。
D.实宽良有治行治行:政绩。
18.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游武夷山记
(清)袁枚
凡人陆行则劳,水行则逸。然山游者,往往多陆而少水。惟武夷两山夹溪,一小舟横曳而上,溪河湍激,助作声响。客或坐,或卧,或偃仰,惟意所适,而奇景尽获。洵游山者之最也。
余宿武夷宫,下曼亭峰,登舟,语引路者曰:“此山有九曲名,倘过一曲,汝必告。”于是一曲而至玉女峰,三峰比肩,睪如①也。二曲而至铁城障,长屏遮迣,翰音难登②。三曲而至虹桥岩,穴中庋柱栱百千,横斜参差,不腐朽亦不倾落。四、五曲而至文公书院。六曲而至晒布崖,崖状斩绝,如用倚天剑截石为城,壁立戌削,势逸不可止。窃笑人逞势,天必夭阏之,惟山则纵其横行直刺,凌逼莽苍,而天不怒,何耶?七曲而至天游,山愈高,径愈仄,竹树愈密。一楼凭空起,众山在下。如张周官《王会图》,八荒蹲伏;又如禹铸九鼎③,罔象、夔、魈④,轩豁呈形。是夕月大明,三更风起,万怪腾踔,如欲上楼。揭炼师能诗,与谈,烛跋⑤,旋即就眠。一夜魂营营⑥然,犹与烟云往来。次日至小桃源、伏虎岩,是武夷之八曲也。闻九曲无甚奇胜,遂即自厓而返。
嘻!余学古文者也,以文论山:武夷无直笔,故曲;无平笔,故峭;无复笔,故新;无散笔,故遒紧。不必引灵仙荒渺之事,为山称说,而即其超隽之概,自在两戒外别竖一帜。余自念老且衰,势不能他有所往,得到此山,请叹观止。而目论者,犹道余康强,劝作崆峒、峨嵋想。则不知王公贵人,不过累拳石,浚盈亩池,尚不得朝夕玩游,而余以一匹夫,发种种⑦矣,游遍东南山川,尚何不足于怀哉?援笔记之,自幸其游,亦以自止其游也。
(选自《小仓山房续文集》,有删改)
(注)①睪(gāo)如:高的样子。②翰音难登:此处或可释为飞禽难越,或因山如屏障,高飞的声音也超越不过。③禹铸九鼎:传禹收九州之金,铸九鼎以象百物。④罔象、夔、魈:罔象,传说中的水怪。夔,传说中山林中的精怪。魈,山林之怪。此处指大鼎的形状。⑤烛跋:蜡烛点完燃尽。⑥营营:来来往往的样子。⑦种种:头发短少的样子,喻年老。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篇游记行文思路清晰,作者先整体从山的形势与游者的乐趣上概括武夷山的迷人之处,然后以白描的手法描写武夷山的奇特景观。
B.本文以沿九曲溪游览为线索,作者知道“此山有九曲名”,在前后两天的行程里一一游历了武夷九曲,独抒灵性,写了这篇别具一格的山水游记。
C.作者以文喻山,对武夷山做了总结性的议论,概括了武夷山风景的曲、峭、新、遒紧四大特征。
D.作者把自己的心志情韵寄托于山容水态之中,既把景色呈现在读者面前,又激起人们深层次的思考。
1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送石处士序
韩  愈
河阳军节度、御史大夫乌公,为节度之三月,求士于从事之贤者。有荐石先生者。公曰:“先生何如?”曰:“先生居嵩、邙、瀍、谷之间。冬一裘,夏一葛。食,朝夕饭一盂,蔬一盘。人与之钱,则辞。请与出游,未尝以事辞。劝之仕,不应。坐一室,左右图书。与之语道理、辨古今事当否,论人高下,事后当成败,若河决下流而东注;若驷马驾轻车就熟路,而王良、造父为之先后也;若烛照、数计而龟卜也。”大夫曰:“先生有以自老,无求于人,其肯为某来邪?”从事曰:“大夫文武忠孝,求士为国,不私于家。方今寇聚于恒,师环其疆,农不耕收,财粟殚亡。吾所处地,归输之涂,治法征谋,宜有所出。先生仁且勇,若以义请而强委重焉,其何说之辞?”于是撰书词,具马、币,卜日以授使者,求先生之庐而请焉。
先生不告于妻子,不谋于朋友,冠带出见客,拜受书礼于门内,宵则沐浴,戒行李,载书册,问道所由,告行于常所来往,晨则毕至,张上东门外。酒三行且起,有执爵而言者曰:“大夫真能以义取人,先生真能以道自任,决去就。为先生别。”又酌而祝曰:“凡去就出处何常?惟义之归,遂以为先生寿。”又酌而祝曰:“使大夫恒无变其初,无务富其家而饥其师,无甘受佞人而外敬正士,无昧于谄言,惟先生是听,以能有成功,保天子之宠命。”又祝曰:“使先生无图利于大夫,而私便其身。”先生起拜祝辞曰:“敢不敬,蚤夜以求从祝规。”于是东都之人士,咸知大夫与先生果能相与以有成也。遂各为歌诗六韵,遣愈为之序云。
(选自《古文观止》,有删改)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第一段写乌公与从事讨论求贤之事。由乌公与从事之间的问答,引出石处士其人,既赞石处士之贤,同时也赞乌公能知贤求贤。
B.文章第二段写石处士应聘及与众人饯行。写石处士应聘之果断,赴行之速,由此可以看出其行事自有决断,与前面写其议论古今人物之当、料事成败之神颇能呼应。
C.文章直接规劝石处士与乌公,希望乌公与石处士行事时能恪守道义,并祝两人合作成功,体现了韩愈“文以载道”的创作主张。
D.本文的主旨是赞扬石处士此次出仕不违初衷,并对他做一些劝勉,同时也对节度使乌公进行劝勉。
20.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余①与子颍别二十余年矣。忆昔与子颍游,子颍未及弱冠,余虽有一日之长,而与为嬉戏,异乎世俗之所谓师弟子者。然其情乃益深,而义顾弥笃。子颍上有两兄,皆从余受学。子颍奇男子也,其胸中浩浩焉常有担荷一世之心。文辞章句非其所措意,而其为诗古文乃能高出昔贤之上。后数年,子颍偶以七言诗一轴示余,余置之座侧。友人姚君②姬传过余邸舍,一见而心折,以为己莫能为也,遂往造其庐而定交焉。姬传以文章名一世,而其爱慕子颍者如此。
子颍之父、祖皆为达官,然不为子孙留遗计,而子颍少时衣食不足。子颍所与交游,皆当世名贤,时过子颍论文,子颍与相对终日,或不能设食,盖子颍之穷如此。
余别子颍闭门里居,忽忽十余年,则闻子颍已举于乡,出宰巴蜀之属邑,其自秦入蜀,道途览古之篇,尤为深入唐人之室。子颍在蜀,值军兴,领兵八千人,出使云南永昌,逾美诺之岩,往来阻险师旅数千里之地。自重庆移守泰安,又值邻郡贼起,子颍早诣大府,为设方略,亲战临清城下,射杀贼首一人,定其余孽。然其忧深家国,心为瘁、发为白矣!尝思退而稍息其劳,而辄为上官所留,欲归不得。
呜呼!子颍昔日之穷,非子颍之能穷也;今日之为郡守,非子颍之能为郡守也;其出入师旅,屡经锋镝之危,非子颍之能行乎患难也;则今日之欲归,非子颍之能自为归也。然则子颍之于为官,去可也,留可也。去而混迹渔樵之侣,留而为宇内建不世之勋,无不可也。若夫文章之事无穷也。子颍其于簿书丛集,稍求顷刻之暇,出其才力以与古之风人学士相追逐,此则子颍之所能自为者也。
(选自《刘大櫆集•朱子颍诗序》,有删改)
(注)①指刘大櫆,桐城派代表作家。②姚君:指姚鼐,字姬传。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朱子颍年少时衣食不丰足,他同两个哥哥跟随作者学习,作者跟朱子颍嬉笑玩乐,感情非常深厚,情义也十分深切。
B.姚鼐先生凭文章名重当世,他曾在探望作者时,看到了朱子颍的一卷七言诗,非常喜爱倾慕朱子颍的诗文。
C.朱子颍从秦地进入蜀地任职,一路写下的游览古迹的诗篇流露出为国担忧的深情,直追唐人诗篇的风范。
D.朱子颍曾想辞官退隐田园,却难以如愿,而拿出才智和古代的诗人学者比较技艺,是朱子颍能为自己做主的。
2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与杨德祖书
曹  植
植白:数日不见,思子为劳,想同之也。
仆少小好为文章,迄至于今,二十有五年矣。然今世作者,可略而言也。昔仲宣独步于汉南,孔璋鹰扬于河朔,伟长擅名于青土,公干振藻于海隅,德琏发迹于此魏,足下高视于上京。当此之时,人人自谓握灵蛇之珠,家家自谓抱荆山之玉。吾王于是设天网以该之,顿八纮以掩之,今悉集兹国矣。然此数子犹复不能飞轩绝迹,一举千里。以孔璋之才,不闲于辞赋,而多自谓能与司马长卿同风,譬画虎不成反为狗也。前书嘲之,反作论盛道仆赞其文。夫钟期不失听,于今称之,吾亦不能妄叹者,畏后世之嗤余也。
世人之著述,不能无病,仆常好人讥弹其文,有不善者,应时改定。昔丁敬礼常作小文,使仆润饰之;仆自以才不过若人,辞不为也。敬礼谓仆:“卿何所疑难,文之佳恶,吾自得之,后世谁相知定吾文者邪?”吾常叹此达言,以为美谈。昔尼父之文辞,与人通流;至于制《春秋》,游夏之徒乃不能措一辞。过此而言不病者,吾未之见也。
盖有南威之容,乃可以论于淑媛;有龙渊之利,乃可以议于断割。刘季绪才不能逮于作者,而好诋诃文章,掎摭利病。昔田巴毁五帝,罪三王,訾五霸于稷下,一旦而服千人,鲁连一说,使终身杜口。刘生之辩,未若田氏,今之仲连,求之不难,可无息乎?人各有好尚。兰茞荪蕙之芳,众人所好,而海畔有逐臭之夫;《咸池》、《六茎》之发,众人所共乐,而墨翟有非之之论,岂可同哉!
今往仆少小所著辞赋一通相与。夫街谈巷说,必有可采;击辕之歌,有应风雅。匹夫之思,未易轻弃也。辞赋小道,固未足以揄扬大义,彰示来世也。昔扬子云先朝执戟之臣耳,犹称壮夫不为也。吾虽德薄,位为藩侯,犹庶几戮力上国,流惠下民,建永世之业,流金石之功,岂徒以翰墨为勋绩、辞赋为君子哉!若吾志未果,吾道不行,则将采庶官之实录,辩时俗之得失,定仁义之衷,成一家之言,虽未能藏之于名山,将以传之于同好。非要之皓首,岂今日之论乎!其言之不惭,恃惠子之知我也。
明早相迎,书不尽怀。植白。
(原文有删改)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通过嘱托杨德祖对自己所作辞赋进行修改以及对当时人才优劣的讨论,抒发了作者远大的志向。文章感情真挚,情文并茂。
B.作者提到陈琳(陈琳字孔璋)的目的在于说明,陈琳在辞赋创作方面并不熟谙,但陈琳却过高地估计了自己,以致把别人的讥嘲也当做了赞美。
C.作者认为文章著述不可能没有毛病,而文人不能害怕遭受别人的批评,也不能害怕修改文章,同时他指出,高度的艺术才能与素养是批评家的必备条件。
D.作者把辞赋、翰墨之事与他认为更重要的事业相提并论,认为人应该先追求功名事业,然后学文,写辞赋,最后是完成政治学术思想的著述。
2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西郊观桃花记
(清)朱鹤龄
吾邑城隍偪①仄,独西郊滨太湖,野趣绵旷,士女接迹。
出西门约里许,为江枫庵。庵制古朴,开士②指月熏修之所也。折而南一里,为石里村。桑麻翳野,桃柳缀之,黄花布金,温 炙日③。昔嘉靖中,乡先生陆公居此地。陆公治行有声,今遗构尚存,止小听事三间耳。
又南则桃花弥望,深红浅红、错杂如绣者,梅里村也。地多梅花,十年前,余犹见老干数百株,名流觞咏,每集其下,今多就槁。里人易种以桃,争红斗绯,缤纷馥郁,园田鸡犬,疑非人间。奚必武陵路溪畔始堪避秦哉?
迤逦而行数百武④,为朴园。园中有墩,可以四眺。隆万间,高士张朴所居。张工画,颇能诗。邑令徐公尝看梅来访,屏驺从,倾壶觞,日暮列炬前导,人折花一枝以归。茂宰风流,升平盛事,今不可复睹矣。
又南数十武,有庵,庵名独木。万历中,忽有梓木浮太湖而来,木广二十围。里人异之,锯为栋梁,结构具足,供大士⑤其中。至此为桃花艳胜处。花皆映水,两岸维百余株,艳冶如笑,醉面垂垂,暖晕熏人,落英满袖。为咏唐人“向日分千笑,迎风共一香”之句。低回久之,循庵而西,即太湖滨也。是日晴澜如镜,万顷无波。遥望洞庭西山,雾霭朦胧,明灭万状。坐盘石,灌尘巾,意洒然适也。回首桃林,如霞光一片,与暮烟争紫,恨无谢脁惊人语,写此景物耳。
吾因是有感矣:昔徐武宁之降吴江城也,其兵自西吴来,从石里村入此,青原绿野,皆铁马金戈蹴踏奔腾之地也。迄今几三百年,而谋云武雨之盛犹仿佛在目。经其墟者,辄寤叹彷徨而不能去,况陵谷变迁之感乎哉!计三四十年以来,吾邑之朱甍⑥相望也,丹毂⑦接轸也,墨卿骚客相与骈肩而游集也,今多烟销云散,付之慨想而已。孤臣之号,庶女之恸,南音之戚,至有不忍言者矣!惟此草木之英华与湖光浩皛,终古如故。盖盛衰往复,理有固然,彼名人显仕,阅时雕谢,而不能长享此清娱者,余犹得以樗栎⑧废材,翫⑨郊原之丽景,延眺瞩于芳林。向之可感者,不又转而可幸也哉!然则兹游乌可以无记?
时同游者,周子安节,顾子樵水,余则朱长孺也。
(原文有删改)
(注)①偪:同“逼”。②开士:对僧人的敬称。③温 (fén)炙日:麻子被日光晒得暖暖的。黂,大麻的果实。④武:古时以六尺为步,半步为武。⑤大士:菩萨。⑥朱甍(méng):红漆的屋栋,指称豪门显贵的房舍。⑦丹毂(gǔ):红漆的车毂,指士大夫乘坐的车子。⑧樗栎(chūlì):樗树和栎树,两种无用之材,比喻才能低下。⑨翫:同“玩”,游赏。
下列句子中,直接表达作者对“盛衰往复”的感慨的一组是(    )
①陆公治行有声,今遗构尚存,止小听事三间耳
②奚必武陵路溪畔始堪避秦哉
③茂宰风流,升平盛事,今不可复睹矣
④遥望洞庭西山,雾霭朦胧,明灭万状
⑤恨无谢朓惊人语,写此景物耳
⑥墨卿骚客相与骈肩而游集也,今多烟销云散,付之慨想而已
A.①②③ B.①③⑥ C.②③⑤ D.④⑤⑥
2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欧阳生文集序
(清)曾国藩
乾隆之末,桐城姚姬传先生鼐,善为古文辞,慕效其乡先辈方望溪侍郎之所为,而受法于刘君大櫆及其世父编修君范。三子既通儒硕望,姚先生治其术益精。历城周永年书昌为之语曰:“天下之文章,其在桐城乎!”由是学者多归向桐城,号“桐城派”,犹前世所称江西诗派者也。
姚先生晚而主钟山书院讲席,门下著籍者,上元有管同异之、梅曾亮伯言,桐城有方东树植之、姚莹石甫。四人者,称为高第弟子,各以所得传授徒友,往往不绝。在桐城者,有戴钧衡存庄,事植之久,尤精力过绝人,自以为守其邑先正之法,襢①之后进,义无所让也。其不列弟子籍,同时服膺,有新城鲁仕骥絜非,吴兴吴德旋仲伦。
昔者,国藩尝怪姚先生典试湖南,而吾乡出其门者,未闻相从以学文为事。既而得巴陵吴敏树南屏,称述其术,笃好而不厌,而武陵杨彝珍性农、善化孙鼎臣芝房、湘阴郭嵩焘伯琛、溆浦舒焘伯鲁,亦以姚氏文家正轨,违此则又何求?最后得湘潭欧阳生。生,吾友欧阳兆熊小岑之子,而受法于巴陵吴君、湘阴郭君,亦师事新城二陈。其渐染者多,其志趣嗜好,举天下之美,无以易乎桐城姚氏者也。
当乾隆中叶,海内魁儒畸士,崇尚鸿博,繁称旁证,考核一字,累数千言不能休,别立帜志,名曰“汉学”,深摈有宋诸子义理之说,以为不足复存。其为文芜杂寡要。姚先生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统编版 高二 选择性必修上 课文同步练习


上一个『《老子》四章基础训练』  下一个『《老子》四章基础知识落实(一)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