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二单元《老子》四章同步练习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课文同步练习
试题
名称
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二单元《老子》四章同步练习(高二选择性必修上 统编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5.1《老子》四章1.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①埏埴以为器:黏土②自伐者无功:讨伐B.①跨者不行:跃、越过②自矜者不长:夸耀C.①日余食赘行:同“形”,形体②自胜者强:强壮D.①凿户牖以为室:门窗②自知者明:知识2.下列加粗的词语活用情况归类正确的一项是()①自见者不明②其脆易泮③小学而大遗④
试题预览
5.1 《老子》四章
1.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①埏埴以为器:黏土
②自伐者无功:讨伐
B.①跨者不行:跃、越过
②自矜者不长:夸耀
C.①日余食赘行:同“形”,形体
②自胜者强:强壮
D.①凿户牖以为室:门窗
②自知者明:知识
2.下列加粗的词语活用情况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自见者不明
②其脆易泮
③小学而大遗
④学不学
⑤上决浮云,下绝地纪
⑥赢粮而景从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③/④/⑤⑥ C.①/②③/④/⑤⑥ D.②/③①④/⑤/⑥
3.下列句子中含有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
A.自伐者无功 B.夫子固拙于用大矣
C.今一朝而鬻技百金 D.强行者有志
4.下列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老子,是春秋末期楚国苦县人。中国古代哲学家,法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
B.辐,车轮中连接轴心和轮圈的木条,古时候的车轮一般由三十根辐条构成。
C.毂,车轮中心的圆,周围与车辐的一端相接,中有圆孔,可以插轴,后借指车轮或车。
D.夫子,古时对男子的尊称。原为孔子门徒对孔子的尊称,后来夫子成为人们对教师的尊称。
5.下列对原文内容或手法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老子》第十一章里论述了“有”与“无”即实在之物与空虚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所讲的“有”与“无”是就现象界而言的。
B.在《老子》第二十四章里,老子用“企者不立,跨者不行”作比喻,说“自见”“自我”“自矜”的后果都是不好的,这些做法是不足取的。
C.《老子》第六十四章以“合抱之木”“九层之台”“千里之行”与“生于毫末”“起于累土”“始于足下”进行对比,形象地证明了大的东西无不从细小的东西发展而来的道理。
D.老子指出“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许多人不能持之以恒,总是在事情快要成功的时候失败了。主要原因在于将成之时,人们不够谨慎,开始懈怠。
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真水无香,大音希声。老子《道德经》中所说“不言之教,无为而治,不争之争,知足之足”等,都告诫我们,不要刻意去获取功德,   ①   ,刻意地去树碑立言。人生在世,岁月短暂,如果整天满脑子想着去立大德、建伟功、撰巨言,   ②   ,或者总是感叹命运不济,怨天尤人,   ③   。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在《道德经》一开始,老子用大部分篇章带着读者认识天地、刍狗、器皿、车子、屋室等具体的东西,去发现抽象的道理。他的学说往往是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而并非总在______________。
在现实社会生活中,一般人只注意______________的东西及其作用,而忽略了虚空的东西及其作用。对此,老子论述了“有”与“无”——实在之物与虚空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他举例说明“有”和“无”是相互依存的、相互为用的;无形的东西能产生很大的作用,只是不容易被一般人所______________。他特别把“无”的作用向人们______________出来。老子举了三个例子:车子的作用在于载人运货;器皿的作用在于盛装物品;屋室的作用在于供人居住,这是车、器、室带给人的便利。车子是由辐和毂等部件构成的,这些部件是“有”,毂中空虚的部分是“无”,(     ),其“有”的作用也就发挥不出来了。器皿如果没有虛空的部分,即无“无”,就不能起到盛装东西的作用,其外壁的“有”也无法发挥作用。同理,房屋如果没有四壁门窗之中空的地方,人们就没法出入、采光、使空气流通,可见房屋中的空的地方发挥了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弄虚作假     实有     觉察     显现 B.弄虚作假     实用     观察     展示
C.故弄玄虚     实有     觉察     展示 D.故弄玄虚     实用     观察     显现
(2)下列选项中的破折号与文中“‘有’与‘无’——实在之物与虚空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中的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阿然——”他对着在海里冲浪的女朋友大喊道。
B.“人生中总有些事悔不当初——你看微博上那个热搜没有?她对着同学悄声说道。
C.迷雾散开,一个身材高大、面容冷峻的人——苏伏跳了进来。
D.“亲爱的罗曼•罗兰,你不知道我多么爱你。——还有你笔下的人物,约翰•克利斯朵夫!”
(3)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车子无法载人运货,就是因为车子没有“无”,无法行驶
B.没有“无”车子就无法载人运货,根源在于无法行驶
C.车子无法行驶就是因为没有“无”,载人运货也就没法实现
D.没有“无”车子就无法行驶,当然也就无法载人运货
(4)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如果房屋没有四壁门窗之中空的地方,人们就没法出入、采光、使空气流通,可见房屋中的空的地方发挥了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B.如果房屋没有四壁门窗之中空的地方,人们就没法出入、采光、使空气流通,可见房屋中的空的地方发挥了作用。
C.房屋如果没有四壁门窗之中空的地方,人们就没法出入、采光、使空气流通,房屋中的空的地方发挥了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D.房屋如果没有四壁门窗之中空的地方,人们就没法出入、采光、使空气流通,可见房屋中的空的地方显而易见地发挥了作用。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
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且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孔子去谓弟子曰:“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
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终。
或曰:老莱子亦楚人也,著书十五篇,言道家之用,与孔子同时云。
盖老子百有六十余岁,或言二百余岁,以其修道而养寿也。
自孔子死之后百二十九年,而史记周太史儋见秦献公曰:“始秦与周合,合五百岁而离,离七十岁而霸王者出焉。”或曰儋即老子,或曰非也,世莫知其然否。老子,隐君子也。
老子之子名宗,宗为魏将,封于段干。宗子注,注子宫,宫玄孙假,假仕于汉孝文帝。而假之子解为胶西王卬太傅,因家于齐焉。
世之学老子者则绌儒学,儒学亦绌老子。“道不同不相为谋”,岂谓是邪?李耳无为自化,清静自正。
(选自《史记•老子韩非列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老子修道德     修:修饰 B.君子盛德,容貌若愚     盛:高尚
C.因家于齐焉     家:安家,居住 D.世之学老子者则绌儒学     绌:排斥
(2).下列对文中画框部分的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
B.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老子日/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
C.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
D.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
(3).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相关含义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名,是在古代社会中使用的个人的符号。字常常是“名”的解释和补充,是和“名”互为表里的,所以它又叫“表字”。
B.罔,本义是指渔猎用的网,引申义是天网、法网,也指结网等。“学而不思则罔”的“罔”即此意。
C.矰,是古代用来射鸟的拴着丝绳的短箭,因拴着丝绳而能收回再次利用。后来泛指短箭。
D.老莱子,为中国民间传说中二十四孝人物之一。道家的代表人物道教认为老莱子是老子在春秋时期的一个化身。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子向老子问礼,老子告诉他要抛弃骄气和过多的欲望,抛弃做作的情态神色和过大的志向,体现了老子的无为思想。
B.孔子问礼归来,告诉自己的弟子,老子就像是一条龙,自己不能了解他,钦佩之情溢于言表。
C.老子的学说以隐匿声迹、不求闻达为宗旨。他在周都住了很久,见周朝衰微了,就离开周都。
D.《史记》上记载周太史儋会见秦献公时,曾预言说:“当初秦国与周朝合在一起,合了五百年而又分开了,分开七十年之后,就会有称霸称王的人出现。”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
②“道不同不相为谋”,岂谓是邪?李耳无为自化,清静自正。
(6).选文中,体现了老子怎样的思想主张?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B
解析:A.②伐:夸耀。C.②强:刚强、果决。D.②知:了解。
2.答案:C
解析:①明:形容词活用作动词,明察。②脆:形容词活用作名词,脆弱的时候。③小、大:形容词活用作名词,小的方面,大的方面。④学:动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学。⑤上、下:名词作状语,向上、向下。⑥景:名词作“从”的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像影子那样。据此可知答案为C。
3.答案:D
4.答案:A
解析:选项中的“法家学派”错,应是道家学派。
5.答案:C
解析:C项中“进行对比”说法不当,这里不是对比,而是比喻论证。
6.答案:①刻意地去追求功名;②而不屑于做小事;③也许最终一事无成
7.答案:(1)C;(2)C;(3)D;(4)B
解析:(1)故弄玄虚:故意玩弄使人迷惑的花招儿。弄虚作假:耍花招儿,欺骗人。根据语境,老子的学说不应该是“假”,应用“故弄玄虚”。实有:实际拥有。实用:①实际使用。②有实际使用价值的。根据后文“虚空的东西”可知,应用“实有”。观察:仔细察看(事物或现象)。觉察:发觉;看出来。前者侧重强调过程,后者侧重强调结果。根据语境,应用“觉察”。显现:呈现;显露。展示:清楚地摆出来;明显地表现出来。后者更具有主动性。从前文的“他特别把……”来看,应用“展示”。
(2)C项与题干中的破折号均标示注释内容或补充说明。A项,标示声音的延长。B项,标示话题的转换。D项,标示话题的中断或间隔。
(3)根据括号后“其‘有’的作用也就发挥不出来了”可知,括号里的内容应该从反面论证“无”的作用。由此排除A、C两项。比较B、D两项,D项体现了“无法行驶”与“无法载人运货”之间的逻辑关系,且其表述与后文的“……也就……”衔接紧密。因此选D。 
(4)画线句有两处语病:一是语序不当,主语不同时,关联词语应该放在主语之前,应将“如果”调至“房屋”前;二是结构混乱,可删除“是显而易见的”。只有B项完全修改正确。
8.答案:(1).A;(2).C;(3).B;(4).D;
(5).①我听说,善于经商的人把货物隐藏起来,好像什么东西也没有,君子具有高尚的品德,他的容貌谦虚得像愚钝的人。
②“主张不同的人,彼此说不到一块儿去”,难道就是说的这种情况吗?老子认为,无为而治,百姓自然趋于“化”;清静不扰,百姓自然会归于“正”。
(6).①君子应当具有高尚的品德,要谦虚,戒欲望,不要有不切实际的志向。②老子学说以隐匿声迹、不求闻达为宗旨。③主张无为而治,清静不扰,百姓自然趋于“化”,归于“正”。
解析:(1).“修”的意思是“研究”。
(2).根据文意,“问礼于老子”一句点明问礼的对象,不宜断开,故排除B、D两项;“曰”后引出所说的话,后面应当断开,据此可排除A项。
(3).B项,“学而不思则罔”的“罔”为“迷惑”的意思。
(4).文中“而史记周太史儋见秦献公曰”中的“史记”一词应理解为“史书记载”,而不能理解为司马迁的《史记》。
(5).①“良贾”,译为“善于经商的人”。
②固定句式“岂谓是邪”,译为“难道就是说的这种情况吗”。
(6).找出文中议论的句子,主要集中在第二、三段和结尾段中,然后从中概括出老子的思想观点。
【参考译文】
老子是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人,姓李,名耳,字聃,做过周朝掌管藏书室的史官。
孔子前往周都,想向老子请教礼的学问。老子说:“你所说的礼,倡导它的人和骨头都已经腐烂了,只有他的言论还在。况且君子时运来了就驾着车出去做官,生不逢时,就像蓬草一样随风飘转。我听说,善于经商的人把货物隐藏起来,好像什么东西也没有,君子具有高尚的品德,他的容貌谦虚得像愚钝的人。抛弃您的骄气和过多的欲望,抛弃您做作的情态神色和过大的志向,这些对于您自身都是没有好处的。我能告诉您的,就这些罢了。”孔子离去以后,对弟子们说:“鸟,我知道它能飞;鱼,我知道它能游;兽,我知道它能跑。会跑的可以织网捕获它,会游的可制成丝线去钓它,会飞的可以用箭去射它。至于龙我就不了解了,它是驾着风而飞腾升天的。我今天见到老子,他好像就是龙吧!
老子研究道德学问,他的学说以隐匿声迹、不求闻达为宗旨。他在周都住了很久,见周朝衰微了,就离开周都。到了函谷关,关令尹喜对他说:“您就要隐居了,勉力为我们写一本书吧。”于是老子就撰写了本书,分上下两篇,阐述了道德的本意,共五千多字,然后才离去,没有人知道他的下落。
有的人说:老莱子也是楚国人,著书十五篇,阐述的是道家的作用,和孔子是同一时代的人。
据说老子活了一百六十多岁,也有的人说老子活了二百多岁,这是因为他能修道养心而长寿的啊。
在孔子死后一百二十九年,史书记栽周太史儋会见秦献公时,曾预言说:“当初秦国与周朝合在一起,合了五百年而又分开了,分开七十年之后,就会有称霸称王的人出现。”有的人说太史儋就是老子,也有的人说不是,世上没有人知道哪种说法正确。老子是一位隐君子。
老子的儿子叫李宗,做过魏国的将军,封地在段干。李宗的儿子叫李注,李注的儿子叫李宫,李宫的玄孙叫李假,李假在汉孝文帝时做过官。而李假的儿子李解担任过胶西王刘卬的太傅,因此,李氏就定居在齐地。
社会上信奉老子学说的人排斥儒学,信奉儒家学说的人也排斥老子学说。“主张不同的人,彼此说不到一块儿去”难道就是说的这种情况吗?老子认为,无为而治,百姓自然趋于“化”;清静不扰,百姓自然会归于“正”。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统编版 高二 选择性必修上 课文同步练习


上一个『2021-2022学年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二单元《老子》四章课时作业』  下一个『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老子》四章课前预习练(10分钟)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