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二单元《人皆有不忍人之心》精品作业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课文同步练习
试题
名称
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二单元《人皆有不忍人之心》精品作业(高二选择性必修上 统编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一、单选题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内:同“纳”,结交B.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要:求取C.自贼者也贼:小人D.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保:使……安定2.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 B.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C.若火之始然,泉
试题预览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一、单选题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            内:同“纳”,结交
B.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               要:求取
C.自贼者也                                         贼:小人
D.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                  保:使……安定
2.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 B.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
C.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 D.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全都属于古今异义现象的一项是(    )
①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         ②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
③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④犹其有四体也
⑤将军者,国之爪牙也           ⑥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
A.①②④ B.③⑤⑥ C.①③⑥ D.②④⑥
4.下列句中加横线“之”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人之有是四端也
A.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
B.知皆扩而充之矣
C.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D.治天下可运之掌上
5.下列各句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无恻隐之心,非人也
A.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B.其斯之谓与
C.不学《礼》,无以立 D.治天下可运之掌上
6.下列关于《孟子》相关内容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孟子由不忍人之心推导出“行不忍人之政”,以情感为基础,推出理性结论,影响深远。
B.虽然孟子周游列国受到礼遇,但他的政治主张却被讥为“迂阔”,其政治理想并没有能够实现,所以其晚年和孔子一样退而著述。
C.《孟子》原本并不在儒家经典之列,直到南宋朱熹将《孟子》列为“五经”之一,其地位才最终确立。
D.《孟子》和《论语》都属于以记言为主的语体文,但后者简约、含蓄,前者则长于论辩,气势磅礴。
7.下列对课文《人皆有不忍人之心》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孟子从人性的前提推导政治,从人人都有“不忍人之心”的仁心推导仁政,突出仁政应该是天经地义的。
B.孟子提出的“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是在孔子关于“人性”思想的基础上提出的“仁义礼智”,成为中国古代哲学中“性善论”的理论基础和支柱。
C.孟子指出“不忍人之心”是人生而固有的,承认“仁义礼智”是人的天性里固有的,体现了孟子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
D.孟子在认为“仁义礼智”是人的天性的同时,并不完全否认后天培养的作用,强调需“扩而充之”才能发扬光大。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孟子的政治思想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王道”,一是“民本”。孟子崇尚“王道”政治,以“王道”为最高政治理想,而贬黜“霸道”。他分别以尧舜禹、“春秋五霸”为“王道”和“霸道”的代表。孟子所说的“王”,就是“以德行仁”,让人“中心悦而诚服”;他所说的“霸”是“以力服人”,结果是“非心服”。孟子要求行“仁政”,讲“民本”,其落脚点都在“王道”上。他向往先王之治,实质上是希望道德主体与政治主体合一,即以尧舜禹等圣王实践过的理想政治的“类型” ,作为自己的精神支柱,通过对圣王历史与业绩的诠释,批判他所处的纷乱的战国时代,目的是引导历史的走向。
孟子的政治思想体系以“民本”为基础,这与两千多年来中国以“君本”为基础的政治传统是形同水火的。如朱元璋读《孟子》至“草芥”“寇雠”之语而大怒,于洪武三年(1370)废黜孟子祠,并于洪武十七年命大学士刘三吾删节《孟子》,就是明显的水火不相容的例子。两千多年来,《孟子》成了为苦难民众伸张正义的书,它召唤着历代读书人的良心,如“诗圣”杜甫的“致君尧舜上”,为民呐喊,忧国忧时。
要讲“仁政”,就要以民为本,这就是传统的“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的理念。从这一理念出发,孟子阐述了自己的“仁政”学说。这一学说,简单说来,包含礼贤下士和保民爱民这两方面的内容。孟子说:“君行仁政,斯民亲其上,死其长矣。”就是说,君主若能行仁政,那他的臣民就会拥护君王,会为长官去拼命。孟子一直以为,国君和社稷都是可以变换的,就是改朝换代,而民众是不变的,民心向背与政权的稳定与否直接相关,这是孟子民本思想的核心内容。可是,孟子以民为本的“王道”理想与现实之间毕竟存在着很大的落差,孟子其人其书对专制政治的冲击力之大,后世的不少帝王“望孟生畏”,《孟子》成“经”之难可见一斑。
孟子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这一思想,是对春秋以来“以民为本”的人文主义思潮的继承和发展,在中国思想界是破天荒的,对中国政治思想和文化思想的影响都是不可估量的。如果说孟子言心言性是侧重于哲学思想的话,那么他谈君谈民就是偏重于政治思想了,二者密切相关。孟子的理想是道德主体与政治主体的合一,也就是“王道”。
孟子“仁政”说的哲学基础是“性善论”。“性善论”,简言之就是:“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孟子以为,仁爱基于善性,这个善性是人与生倶来的天性。孟子“道性善,言必称尧舜”,其目的是要为他的“仁政”说找依据。他说“道性善”,即善性人皆有之,应当不断加以扩充,达之于天下,那么“仁政”说就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是深植于人的本性之中。这样一来,“仁政”学说就有了一种天然的合理性、普遍的可行性。他“称尧舜”,是称道尧舜的德治天下,不失为仁义之道。德治天下是人们的理想政治,孟子的机智之处就在于把自己的“仁政”说,托之于人们理想中的圣王,这样说服力、可信度都会增强。然而,孟子虽然为“仁政”说找到了“性善论”这个内在依据,不过在当时崇尚“霸道”的形势下,这种“性善论”“仁政”说都是很难有市场的。难怪到西汉,司马迁在《史记•孟子荀卿列传》中就说孟子的“仁政”说“迂远而阔于事情”了。
8. 下列关于“王道”“霸道”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道”是孟子的最高政治理想,孟子把尧舜禹等圣王实践过的理想政治的类型作为自己的精神支柱。
B.“霸道”是孟子所贬黜的,“王道”是孟子所提倡的,他认为二者的代表分别是尧舜禹和“春秋五霸”。
C.“王道”是孟子行“仁政”讲“民本”的落脚点,“王”即“以德行仁”,行王道的结果是让人“中心悦而诚服”。
D.历史上,孟子处于“霸道”的形势下,他认为“霸”的本质是“以力服人”,“非心服”是其结果。
9.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孟子阐述自己的包含礼贤下士和保民爱民两方面内容的“仁政”学说的出发点是“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的理念。
B.孟子认为朝代可以改换,但民众是不变的,民心向背与政权的稳定与否有直接的关系,这是他民本思想的核心内容。
C.《孟子》很难成“经”,因而孟子以民为本的“王道”理想与现实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孟子其人其书对专制政治的冲击力大。
D.孟子继承和发展了春秋以来“以民为本”的人文主义思潮,提出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主张。
10.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朱元璋废黜孟子祠,删节《孟子》,可见以“民本”为基础的孟子的政治思想与两千多年来中国以“君本”为基础的政治传统是不相容的。
B.孟子提出的“王道”思想,在中国思想界是破天荒的,它对中国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的影响不可估量。
C.“性善论”是孟子“仁政”学说的哲学基础,其内容为“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其中的“善性”是人与生俱来的天性。
D.在崇尚“霸道”的时代,孟子的“仁政”“性善论”是很难有市场的,因而司马迁称孟子的“仁政”说是“迂远而阔于事情”。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一: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论语•为政》)
材料二: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
(《孟子•公孙丑上》)
11. 根据材料可知,孔子主张用_________来治理人民,孟子主张用________来治理人民。
12. 孔孟提出治国理念的依据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括说明。
四、语言表达 
13.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中国古语有:“君子无故,玉不离身”,孔子说:“君子如玉”。古人喜欢佩玉,因为他们认为①_________,佩戴玉石的目地是时时警醒自己,道德修养与品格应像玉石一样。但老子却说:“不欲绿绿如玉,珞珞如石”,②_________而是想做一块平凡的石头。原因很简单,玉石很珍贵,③_________;石头遍地都是,却能被所有人使用,能造福到所有人。所以老子说“最高的荣誉是没有荣誉”,最珍贵的东西,看起来反而不珍贵。就像水、空气一样,它们是免费的,但远远比玉石黄金珍贵多了。
14.请筛选、整合下面这段文字中的主要信息,为“慎独”下定义。要求不超过100字。
“慎独”是中国儒家创造出来的修身方法,最早载于《中庸》:“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所谓“慎独”或“慎其独”,可通俗地解释为:小心翼翼地固守本性,无怨无悔地遵循,矢志不移地追求。其实说到底就是“慎心”,靠强大的“精神防线”来抵挡形形色色的诱惑。
五、情景默写 
1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中,孟子以人突然看见小孩子将要掉入井里的反应为依据,论证人有一种本能,即“____________”。
(2)在《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中,孟子由不忍之心而推导出“四端”并用比喻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象地说明其于人的重要性。
(3)在《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中,孟子论及“仁义礼智”扩充推广的积极作用时所说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统编版 高二 选择性必修上 课文同步练习


上一个『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论语》十二章《大学之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培优练习』  下一个『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二单元《大学之道》精品作业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