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一单元能力提升卷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单元练习
试题
名称
2021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一单元能力提升卷(高二选择性必修上 统编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第一单元测试卷基础过关+能力提升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分数____________(考试时间:12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文学离不开生活,同样也离不开民俗。乡土小说创作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
试题预览
第一单元测试卷 
基础过关+能力提升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_  
(考试时间:120分钟  试卷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文学离不开生活,同样也离不开民俗。乡土小说创作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能够真正抓住某一地域的民俗文化特征并成功运用民间语言。对民俗文化遗产现代转化的书写是乡土作家让民俗“活”起来的重要实践和探索。乡土民俗作为村民千百年生活中习焉不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转化过程中既可以通过产业转化的方式实现经济上的振兴,也可以通过挖掘其内在活力,实现地方文化的振兴,赵德发的《经山海》、张炜的《独药师》、周大新的《湖光山色》中,都有作家对地方传统民俗文化遗产现代转化的独到思考。《经山海》是赵德发新近出版的现实主义力作,作品中提及的诸多举措,如对地方传统曲目“斤求两”的挖掘并将其列入市级“非遗”名录、以海边民俗踩高跷下海推虾为基础创办“海上高跷”节目、因地制宜举办楷坡祭海节和“鳃人之旅”项目等,都是在地方原有传统民俗基础上的创新之举,其中既有对传统民俗予以改造以造应现代化需要的举措,又有将传统民俗转化为人们喜闻乐见的娱乐活动的探索,给现实生活中传统民俗的现代转化提供了参考。张炜的《独药师》中,作者除了对胶东民俗近乎百科全书式的呈现之外,还主要挖掘并讲述了流传已久的道家“养生文化”。作者敏锐地发现本土养生文化对现代人的重要价值,以此彰显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周大新的《湖光山色》中,科研人员的到来让楚王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们将楚王庄得天独厚的地域条件,如相对原始的耕作方法、历史悠久的楚国文化遗存、古老的烹饪技巧等,充分利用起来。这些楚王庄遗留下来的民俗传统,无疑成为旅游开发的重要资源,藴藏着巨大的文化和商业价值。作家对传统民俗产业转化可能性的独到思考,既让读者认识到了乡土民俗的非凡价值,也通过文本探索出了一条活化民俗文化之路。  
(节选自《乡土文学:让民俗文化“活”起来》,《人民日报》海外版2020年4月22日)  
材料二:  
文学源于生活,当现实生活层面的“乡土中国”日益转变为“城市中国”,乡土文学的末日是不是会随之而来?对此许多人是深表忧虑的,甚至直接给出了“乡土文学消失成必然”的断语。但我以为不必过虑城市化并不会必然带来乡土文学的消亡。  
首先,对于城市化进程加快,乡土空间趋于萎缩的问题应理性看待。乡土中国的转型并不能随着乡变镇、县改市就一劳永逸地解决。住进楼房、“被市民化”后的农民,离真正从思想意识上“市民化”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事实上,农民的思想意识和生活习惯还会保留甚至影响到数代以后。这种情况也可以从创作者一方得到印证。许多写乡土小说的作家都自称是“农民”,沈从文一直以“乡下人”自居,即便在进城多年,做了北大教授后也是如此。莫言也说自己的创作是“作为农民的写作”……这类说法往往容易受到些质疑,因为进城多年的他们早已远离农民生活,不再熟悉现实中的农民和乡村。“作为农民的写作”是个伪命题,这种质疑或许会有一定的道理。但从另一方面来说,这些来自乡土的“新城市人”要想完全摆脱乡土的灌注,彻底告别农民式的思维方式和观念意识,却也的确不是短时间内就能完成的。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乡土作家强调自己的写作是“作为农民的写作”,又不完全是矫情或虚饰。农村的“城市化”、农民的“市民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农民心态和思维方式更是将长期存在。  
其次,即便现实的乡土空间越来越狭小,城市化的潮流浩浩荡荡不可阻逆,也不意味着乡土文学就定会走向衰落。事实上,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乡土空间越来越成为一种稀缺资源,乡土经验也越来越成为对城市人来说充满陌生化的经验。新兴的城市正在变得千城一面,不可避免地给人们带来审美疲劳。于是,在外出旅游时,越来越多的人会将与自然更加接近的乡村作为旅游目的地。村寨游成为旅游新宠,体验农家乐、乡土民俗也正在成为一种新的时尚……我们有理由相信,作为乡土世界虚拟文本的乡土文学也会具有持久的生命力,它会伴随着城市人对乡土的怀旧和对一种乡村生活方式的追求,而长久地存在下去  
(节选自《乡村振兴与乡土文学的未来》,人民网2019年12月12日)  
材料三:  
20世纪90年代以后的中国,随着社会变革的持续与深入,乡土文学叙述也出现了巨大的变化。那种史诗般的叙事模式、宏达的结构和伟大的文学家,逐渐被新时期的小叙事、小结构、新流派作家所代替。虽说这一时期产生了《白鹿原》《丰乳肥臀》等重要作品,但乡土叙述的式微则是不可改变的历史潮流。  
从“五四”乡土作家到先锋派的乡土作家,他们的共同特点是,几乎都有乡土生活的经验。这也是他们写作乡土小说最为重要的基本条件。作家群体的整体特征反映的是中国一个世纪以来的社会变迁、这个重大的社会变迁将在21世纪初期完成。这也意味着,21世纪以后成长起来的中国作家,将失去乡土生活直接经验。  
伴随着作家群体而改变的,是广大的读者群体。年轻一代人的乡土生活经验与老一辈人的经验差异明显。在互联网时代,地域区别早已被打破。那种乡土中国的风景画、风俗画、风情画的美学要素早已失去异域情调的感觉,而变得如此普遍、单一而雷同。乡土经验已经不再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和神秘性。  
只要中国还有农村,就不乏农村题材的写作,但农村题材不等子乡土题材。作为一种世界文学的书写流派,乡土文学的边缘化甚至消亡是正常的文学更新换代,也是无法阻遏的历史潮流。未来的乡土题材写作,只能在多元语境下,与其他流派的写作范式相融合,而难以再以独立的姿态骄傲于世。  
(节选自腾讯文化《乡土文学的前世今生:如何从政治先锋到落寞无声》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乡土文学的成功在于既对传统民俗予以改造,又将传统民俗转化为人们喜闻乐见的娱乐活动。  
B.沈从文、莫言等作家因进城多年早已远离农民生活,所以他们在写作过程中的心态和思维方式也发生了改变。  
C.乡土文学作品《白鹿原》《丰乳肥臀》等,具有史诗般的叙事模式、宏大的结构,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乡土文学的重要作品。  
D.乡土文学的衰落不会因社会转型、老一辈作家的边缘化而成为必然,但其影响力却是有目共睹的。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很多作品通过挖掘乡土民俗的内在活力,实现地方文化的振兴,《湖光山色》就是对古代遗留民俗传统的再思考。  
B.将传统民俗转化为人们喜闻乐见的娱乐活动,“海上高跷”等给现实生活中传统民俗的现代化转化提供了参考。  
C.正因为21世纪以后成长起来的中国作家失去了乡土生活的直接经验,他们也就丧失了乡土文学创作的土壤。  
D.互联网时代,乡土经验已经不再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和神秘性,因为那些乡土中国的风景画、风俗画、风情画的美学要素早已失去异域情调的感觉。  
3.下列说法中,不能体现材料二所论观点的一项是(   )  
A.莫言的《丰乳肥臀》是莫言离开家乡后,勾画出的一副高密东北乡的历史与战争画卷。  
B.沈从文的《边城》,以川湘交界的边城为背景,描绘了湘西地区特有的风土人情。  
C.张炜的《独药师》,基于作者对胶东民俗的了解,而将其近乎百科全书式地呈现了出来。  
D.曹禺的《雷雨》,展现了来自农村的佣人鲁侍萍和资本家周朴园及其家人的一场悲剧。  
4.材料二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  
5.乡土文学如何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请结合材料和现实谈谈你的看法。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骑自行车去拉萨  
王奎山  
罗西在送儿子上大学的一个星期之后,在晚报上刊登了征集驴友一起骑自行车去拉萨的启事。罗西喜爱旅游,特别是喜爱骑自行车旅游。罗西早就想骑自行车去拉萨了。妻子问他,为什么要去拉萨?罗西说,有人问一个登山家,你为什么要登山呢?登山家说,因为那座山在那里存在着。罗西的妻子想了半天,不知道应该如何回答罗西。  
罗西的启事登出来后,很快就收到了几个驴友的电话,表示愿意和罗西一起骑自行车去拉萨。几个人还一起推举罗西为召集人。罗西非常高兴,拟定了具体的计划,并且开始付诸行动。  
罗西的妻子很快就知道了这件事。罗西的妻子知道这件事之后,和罗西大吵大闹起来。罗西的妻子说,儿子才刚刚考上大学,光本科四年就得花多少钱?罗西说,儿子上大学的钱不是早就存在那里了么?妻子说,读完本科还要读研究生,读完硕士还要读博士。再说,读完博士还要找工作,还要结婚,还要买房,你想没想过,这些事得多少钱?罗西笑了,说,结过婚还要生儿子呢,生了儿子还要生孙子呢,你累不累呀?妻子说,我不跟你耍嘴皮子!只要儿子大学没毕业,只要儿子工作没找好,房没买,婚没结,你休想离开这个家。等儿子大学毕业找了工作,买了房,结了婚,你爱上哪儿上哪儿,你哪怕是去阿拉斯加呢,我也不拦你。罗西哈哈地笑了,照你这样说,我这一辈子不是卖给你啦?妻子说,我还卖给你了呢!人家马丽早就住上别墅,开上私家车了。马丽,是妻子的闺中密友。妻子还把双方的父母都叫到一起,说,你要走也中,咱先把婚离掉再说。  
于是,骑自行车去拉萨的事只好泡汤。  
这事本来就是罗西挑起来的。罗西去不成,那几个驴友也一时有些泄气。但驴友中有个晚报社的首席记者叫杜平的,不服气,说,咱离了罗西就去不成拉萨了?咱非去不行。咱不但要去,还要搞得轰轰烈烈的。于是,杜平接替了罗西,成了驴友们的头头。杜平到底是晚报社的首席记者,懂得舆论的重要性。驴友队出发那天,在世纪广场那里举行了隆重的欢送仪式,连市委宣传部长都到了场。  
从驴友队出发的那一天开始,晚报特意辟出了专门的版面,刊登杜平撰写的旅途见闻的文章。这个专栏受到了广大读者的热烈欢迎。有的人甚至跑到报社说,我买晚报就是冲着这专栏的。这个专栏在晚报上一直持续了半年多的时间。驴友队从拉萨回来之后,杜平还把那些文章汇集成一本书,书的名字就叫《骑自行车去拉萨》。  
再说罗西。不管怎么说,骑自行车去拉萨这件事是由罗西挑起来的。没有罗西就没有驴友队的拉萨之行。驴友队出发那天的欢送仪式,罗西是参加了的,不仅参加了,还发了言。罗西的发言十分简单,只有短短的几句话。罗西是这样说的:骑自行车去拉萨,是我多年来的梦想。今天,我的这个梦想,就要由你们付诸实施了。我非常羡慕你们。但是,我要说,只要我不死,我还活着,总有一天,我也要骑自行车去拉萨!说罢,罗西的眼泪哗哗地流下来了。罗西的话,赢得了一片热烈的掌声。  
从那天开始,罗西在家里该干啥干啥,但就是不说话,一句话也不说了。妻子知道罗西是在赌气,也不理他。  
驴友队从拉萨归来的第二天,罗西失踪了。罗西的妻子知道罗西肯定是去拉萨了,就找到罗西的爸爸,问怎么办?罗西的爸爸说,还能怎么办,我权当是没有他这个儿子。罗西的妻子问,找不找?罗西的爸爸说,找个啥,不找!我生的儿子我知道,王八蛋是个犟种,十头牛也拉不回来。  
于是就不找。  
谁也没有想到,罗西这一去竟是八年。  
八年后,当罗西出现在家人面前的时候,他已经变成了一个纯粹的西藏人,头发胡子都很长,脸色黑红,身上有一股浓重的羊膻味儿。那时,罗西的儿子已经娶妻生子。罗西说,儿子,爸爸对不住你。说这话的时候,罗西流出了眼泪。没想到,儿子哈哈地笑了。儿子说,爸爸,你是世界上最优秀的爸爸。我要告诉你我的一个决定,等我的儿子考上大学以后,我也要骑自行车去拉萨!说完这句话,罗西父子两个紧紧地拥抱在一起。  
(有删改)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罗西对于为什么要去拉萨这个问题的回答,让妻子想了半天,且不知如何回复,说明妻子对罗西的做法不赞成,但又找不到理由反驳。  
B.罗西的妻子不让罗西去拉萨,主要是担心这一趟花多了钱,影响儿子的教育大业,也因为时间较长,会有很长一段时间无法照顾家里。  
C.杜平接替罗西成了驴友队的头头,他之所以把这次骑行活动搞得轰轰烈烈,一方面是职业思维定势的作用,其次就是特意做给罗西看。  
D.罗西在驴友队出发时的欢送仪式上的发言,五味杂陈:既有遗憾,也有鼓励;既有自己半途而废的歉意,更有独自骑行前往拉萨的决心。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罗西的妻子虽然是一个次要人物,但对罗西的人物塑造和情节的发展都起到了特殊的作用:一是衬托了罗西的形象,二是使情节曲折跌宕。  
B.杜平把骑行活动搞得有声有色,既在晚报辟了专栏刊载文章,又把文章汇成一本书,这些情节极大地丰富了小说的内容,突出了小说主题。  
C.罗西父亲说的“我生的儿子我知道,王八蛋是个犟种,十头牛也拉不回来”,从侧面印证了罗西的独自骑行前往拉萨的倔劲,增强了真实感。  
D.罗西从拉萨回来,作者通过“头发胡子都很长,脸色黑红”“浓重的羊膻味儿”等外貌描写,表明八年时间西藏生活和文化对罗西改造之深。  
8.小说结尾安排罗西与儿子见面,有何用意?请简要分析。  
9.小说在情节结构方面有哪些特点?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顾大章,字伯钦,常熟人。大章举万历三十五年进士,授泉州推官,乞改常州教授。父丧除,值朝中朋党角立,正士日摧。大章慨然曰:“昔贾彪不入‘顾’‘厨’之目,卒西行以解其难。余向与东林疏,可以彪自况也。”乃入都,补国子博士。尚书王纪令署山东司事。司辖辇毂,最难任。自辽阳失,五城及京营巡捕日以逻奸细为事。稍有踪迹,率论死。绝无左验者二百余人,所司莫敢谳,多徙官去,囚未死者仅四之一。大章言于纪曰:“以一身易五十人命且甘之,矧一官乎!”即日会谳,系三人,余悉移大理释放。纪大嗟服。佟卜年之狱,纪用大章言拟流卜年,未上而纪斥。侍郎杨东明署事欲置之大辟大章力争卒拟流忤旨诘责竟论年辟死狱中。  
魏忠贤欲借刘一𪩘株累刘一燝,大章力辨其非,忠贤大恨。熊廷弼、王化贞之下吏也,法司诸属二十八人共谳,多有议宽廷弼者。大章因援“议能”、“议劳”例,言化贞宜诛,廷弼宜论戍。然二人卒坐死。会王纪劾罢徐大化,又疏刺客氏。其党疑纪疏出大章手,恨之。大化令所亲御史杨维垣讦大章妄倡“八议”,鬻大狱,大章疏辨。维垣四疏力攻,言纳廷弼贿四万,且列其鬻狱数事,反覆诋讦不休。大章危甚,赖座主叶向高保持之,下所司验问,都御史孙玮等白其诬。帝以大章渎辨,稍夺其俸,大章遂引归。  
五年起官。历礼部郎中,陕西副使。大化已起大理丞,与维垣为忠贤鹰犬,因假汪文言狱连及大章,逮下镇抚拷掠,坐赃四万。乃移大章刑部狱,由是涟等惨死状外人始闻。仍移大章镇抚。大章慨然曰:“吾安可再入此狱!”呼酒与大韶诀,趣和药饮之,不死,投缳而卒。崇祯初,赠太仆卿,官其一子。福王时,追谥裕愍。  
(节选自《明史》,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侍郎杨东明/署事欲置之大辟/大章力争/卒拟流/忤旨/诘责/竟论卜年辟/瘐死狱中  
B.侍郎杨东明署事/欲置之大辟/大章力争/卒拟流忤旨/诘责/竟论卜年辟/瘐死狱中  
C.侍郎杨东明署事/欲置之大辟/大章力争/卒拟流/忤旨/诘责/竟论卜年辟瘐/死狱中  
D.侍郎杨东明署事/欲置之大辟/大章力争/卒拟流/忤旨/诘责/竟论卜年辟/瘐死狱中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进士,在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参加在京城举行的会试,中试者被称为进士。  
B.东林,即东林党,是明朝末年以江南士大夫为主的官僚政治集团。  
C.起官,指被罢免、退职回家居住的官吏或丁忧回籍的官吏被朝廷重新起用。  
D.谥,古代帝王、贵族、大臣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被加给的带有褒贬意义的称号。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顾大章坚持信念,正直无畏。顾大章立志向贾彪学习,坚持不参与党争;勇于担任山东司事一职,管理最难治理的京城。  
B.顾大章不畏困难,秉公论事。顾大章不怕丢官,秉公处理没有证据而被抓的人,最终只囚禁了三人,其余都由大理寺释放。  
C.顾大章不畏强权,力抗阉党。顾大章因极力指摘魏忠贤的错误遭到怨恨,所以被杨维垣上疏攻击,顾大章上疏进行辩解。  
D.顾大章义不受辱,舍生取义。顾大章在受诬再次被移交镇抚司大狱时,宁死亦不受辱,先是喝药未死,后自缢而死。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佟年之狱,纪用大章言拟流卜年,未上而纪斥。  
(2)大章危甚,赖座主叶向高保持之,下所司验问,都御史孙玮等白其诬。  
14.由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当时政治黑暗?请简要概括。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秋日赴阙①题潼关驿楼  
许 浑  
红叶晚萧萧,长亭酒一瓢。  
残云归太华,疏雨过中条②。  
树色随关③迥,河声入海④遥。  
帝乡明日到,犹自梦渔樵。  
[注]①阙,指长安。此诗作于诗人奔赴长安应试途中。②太华,陕西的华山;中条,山西的中条山。两山分别耸立在潼关南北。③关,一作“山”。④海,一作“塞”。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题目中的“秋日”点明了时间,“赴阙”写出了事件,“题潼关驿楼”交代了题诗的地点。  
B.颔联两句写景,景色雄浑苍茫,残云归岫,意味着天将放晴;疏雨乍过,给人一种清新之感。  
C.颈联写诗人眼见树色苍苍,耳听河声汹汹,场景描写绘声绘色,使读者有耳闻目睹之真实感。  
D.尾联传达出诗人即将抵达长安的兴奋,以及科考后要放松心情,过一段闲适逍遥生活的梦想。  
16.这首诗勾勒出一幅怎样的图景?请结合具体诗句分析景物描写的特点。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仙人出场时壮观的场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2)苏轼《赤壁赋》中描写江面美景,与“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有异曲同工之妙的两句是:“________,___。”  
(3)杜甫在《登高》中描写秋风烈烈、猿啼鸟飞的肃杀景象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人的一生是一个猜不透的谜,看得见从童年到老年的变化,但是其过程却(   )。人说心路历程,  
有什么样的心,①。心有多种姿态,路有曲曲折折。  
生命就是生老病死,听起来简简单单,可有意想不到的事情在这一路上等着你,或喜或忧,又或者灾难福报。每天都有不同的(   ),心思也是变幻无常。事实上人生几十载,谁都会经历出生经历成长经历病痛直到归去,可是这(   )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谁又能看得清道得明?  
人活着不是每天都(   ),也不是每天都苦痛缠身,世界每天都在改变,人心也在变,本来简单的人生随着改变而变得复杂。生命就是这样,看起来不过是一条经历成长经历衰败的路,但路上又有千奇百怪的事情在等着你。  
②,但或许明天你就可以荣华富贵;今天你荣华富贵,但指不定明天你就会一无所有。谁也不能掌控世间所有事情的完全变化,每个人都将经历着不同的喜怒哀乐。  
18.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扑朔迷离  境遇  期间  遂心如意  
B.扑朔迷离  境地  其间  如愿以偿  
C.千姿百态  境地  期间  遂心如意  
D.千姿百态  境遇  其间  如愿以偿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谁也不能掌控世间所有事情的完全变化,每个人都将经历不同的喜怒哀乐。  
B.谁也不能完全掌控世间所有事情的变化,每个人都经历着不同的喜怒哀乐。  
C.谁也不能掌控世间所有事情的完全变化,每个人都经历着不同的喜怒哀乐。  
D.谁也不能完全掌控世间所有事情的变化,每个人都将经历着不同的喜怒哀乐。  
20.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21.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对于长征来说,每一次危急关头,_______________,而每一次的胜利,又都可能潜伏着失败。中央红军长征出发时还有8万多人,到达陕北时只剩8千多人。人虽少了,但大家思想统一了。残酷的斗争环境不仅是对整个党、整个红军的一次生死考验,______________。湘江战役失败后,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遵义召开会议,开始确立毛泽东同志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这是我们党和革命事业转危为安、不断打开新局面最重要的保证。  
   
22.阅读下面的文字,概括“复兴号”的核心优势,不超过30字。  
当前,中国已经进入高铁时代,高铁已然成为一张闪亮的国家名片。2017年9月21日,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复兴号”动车组在京沪高铁率先实现350千米时速运营,可以在4小时30分内跑完从北京到上海的1 200千米,我国成为世界上高铁商业运营速度最快的国家。“复兴号”特别注重运行的安全性,远程数据传输系统可以实时监控速度,一旦出现异常,监控系统会在紧急情况下自动使列车减速。此外,“复兴号”的噪声控制做到了全世界同行业最高水平,乘客可以在安静的车厢里享受WIFI全覆盖,多种照明控制模式还能为旅客提供不同的光线环境。  
   
四、写作(60 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2021年5月22日中午,袁隆平院士在湖南长沙去世。长沙群众涌上街头,夹道送别袁老,齐喊“一路走好”。23日,全国各地有近十万群众自发前往长沙悼念袁老。网上悼念厅开放后,短短几天,悼念人数就达到上千万。  
材料二:  
2021年5月上海科技节上,一场科学红毯秀在场内外引起阵阵欢呼。多位科学“明星”走上红毯,他们中有中国科学院院士叶叔华,有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迈克尔•莱维特,有张文宏带领的抗疫与科普团队,还有天问一号探测器副总指挥张玉花等。  
校团委要求各班就“谁才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值得追的星?”这个问题,举办一次“我的青春,我的榜样”主题班会。请综合以上材料,写一篇发言稿,说说你的感受和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统编版 高二 选择性必修上 单元练习


上一个『2021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一单元培优测试卷』  下一个『2021-2022学年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论语》十二章课前预习练(10分钟)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