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赤壁怀古》基础检测
您现在位置: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试题下载
→
课文同步练习
试题
名称
《念奴娇赤壁怀古》基础检测
(高一必修上 统编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第9课念奴娇赤壁怀古【典例】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
试题预览
第9课 念奴娇赤壁怀古
【典例】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词是作者被贬黄州时所写,词人政治上遭受挫折。因而在文中流露出沉重、苦闷的情绪,但词的最后一句却表现了他的超脱与旷达。
B.词的上阕重在写景,将时间与空间的距离紧缩在三国时代的风云人物身上:下阕词人集中腕力从正面塑造青年将领周瑜的形象并抒发感慨。
C.“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这三句绘形、绘声、绘色,从不同角度描写赤壁的壮丽景色,仿佛把读者带回到金戈铁马的古战场。
D.本词气象磅礴,格调雄浑,境界宏大,写尽了赤壁的雄奇和周瑜的风采,表现了词作的豪放风格。
2.三国时期正是英雄辈出的时代:如横槊赋诗的曹操,驰马射虎的孙权,隆中定策的诸葛亮……真可谓“一时多少豪杰”!在众多英雄中,作者为什么选择周瑜作为咏诵的对象?
【名师点睛】
1.人说学士之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要唱苏轼的词都要高歌“大江东去”,可见开篇之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已然成了苏轼作品的象征,这是唯有苏轼能驾驭的大开大阖之典型。你品味出了什么?
【点睛】
“大江”空间之广阔,“千古”时间之悠久,人物之众多。苏轼把倾注不尽的大江与名高累世的历史人物联系起来布置了一个极为广阔而悠久的空间时间背景,它使人看到大江的汹涌奔腾,又使人想见风流人物的非凡气概,并将我们带入历史的沉思之中,气势恢宏,笔大如椽,但苏轼挥起这如椽巨笔,只轻轻一句“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2.古人作词讲究炼字,留下许多炼字佳话。赏析描写赤壁之景的句子,说一说你喜欢哪几个字?赤壁之景有怎样的特点?(炼字、描写手法、角度)
【点睛】
“乱”:岩石山崖的奇形险怪。“穿”:陡峭山崖直插云霄的高峻。“惊”:江水之汹涌。拍:惊涛骇浪力度之大。卷:波涛巨大的力量。角度:形、声、色
手法:夸张、对偶、比喻赤壁美景的特点是:雄奇有关赤壁之景描写的句子渲染了磅礴宏伟的气势,齐读,读出气势。点评:注意赏析的几个字的读音轻重
3.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思考:“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在上下片中起什么作用?
【点睛】
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既抒发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也表达了对众多英雄人物的感慨。
4.三国时代是一个英雄层出不穷的时代,作者笔下的周瑜是什么样的形象?找出有关描写周瑜形象的句子并分析概括。
【点睛】
①“遥想公瑾当年”,“当年”指何时?周瑜指挥赤壁大战时,24岁,正意气风发。
②“小乔初嫁了”,幸福美满,春风得意(美女衬英雄)
③“雄姿英发,羽扇纶巾。”(羽扇纶巾,魏晋以来,上层人物以风度潇洒,举止雍容为美,这是儒将的行头)把周瑜描写成儒将,风度翩翩。英俊潇洒、儒雅倜傥
④“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指挥若定、非凡战绩。
5.苏轼此时是什么样的形象呢?“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这是个倒装句,词人形象和周瑜形象在诗中如何呈现?
【点睛】
①年龄:方才我们说过周瑜指挥赤壁大战时24岁。而苏轼这时候多大呢?引入背景:苏轼总结自己一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47岁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59岁被贬惠州、62岁被贬儋州、66岁卒于常州
②外表:周瑜外貌是雄姿英发,而词人是早生华发,雄姿英发的周瑜与早生华发的苏轼形成第二组对比。
③生活:周瑜有倾国倾城的江南美女小乔相伴,苏轼被告贬黄州之前,《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远处话凄凉。”便已失去了相濡以沫的爱妻王弗,两人一生一死,隔绝十年,音讯渺茫。克制自己的思念,却本来难忘。妻子的孤坟远在千里,没有地方跟她诉说心中的凄凉悲伤。东坡失去了这样一位爱侣,对东坡是绝大的打击,其心中的沉痛,精神上的痛苦,是不言而喻的。
④事业上:周瑜功成名就,苏轼功业未成总结:周瑜:情场、官场、战场,场场得意。苏轼:黄州、惠州、儋州,州州失意。在这里,苏轼写周瑜就是为了写自己,借古人之酒杯,浇自己心中之块垒。
6.最后词人,千言万语化作一句话:“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词的?是积极的还是消极?
【点睛】
“人生如梦”,写人生是短暂的,虚幻的。这是壮志难酬,人生无常的苦闷。苏轼的常人之处在于他总是旷达的,他怎样排解这种苦闷的呢?“一尊还酹江月。”向江月洒酒祭奠,引江月为知己,向江月寻求安慰。回归自然,融于自然,在恬淡幽静,气氛清新的明月中找到了精神的寄托。可以说这是一种无可奈何的随遇而安的慰藉,但又何尝不是一种苦难后深悟的旷达、洒脱。
一、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各小题。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1.下列对《念奴娇•赤壁怀古》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苏轼素有抱负,却在激烈的党争中屡遭贬斥,甚至险遭杀身之祸,其内心的苦闷可想而知,因而将夙志寄托在古代英雄身上,也是情理中的事。首著名的词作正是如此,他借咏史抒写出了郁积胸中的块垒。
B.“江山如画”承上总括,“一时多少豪杰”呼应“千古风流人物”,继而为赞美周郎蓄势,自然过渡到下阕。
C.这首词感慨古今,雄浑苍凉,大气磅礴,昂扬郁勃,兼有感奋和感伤两重色彩,但篇末“人生如梦”的感伤色彩却透出一丝消极颓废思想、损害了全词的豪迈气派。
D.词人将写景、咏史、抒情糅合在一起,做到了情、景、事的交织。且全词文脉相承,又各有重点:上阕由壮丽的赤壁,联想到古代英雄;下阕则抒发向往英雄与自己壮志未酬的感叹。
2.这首词豪气冲天,但最后却陡然一转,发出人生如梦的感慨,似乎有点不太协调,你是如何理解的?
二、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水龙吟
苏轼
小沟东接长江,柳堤苇岸连云际。烟村潇洒,人闲一哄,渔樵早市。永昼端居,寸阴虚度,了成何事。但丝莼玉藕,珠杭①锦鲤,相留恋,又经岁。
因念浮丘②旧侣,惯瑶池、羽觞沈醉。青鸾歌舞,铢衣摇曳,壶中天地。飘堕人间,步虚声断,露寒风细。抱素琴,独向银蟾影里,此怀难寄。
(注)①税:又作粳,即不黏之稻。②浮丘:浮丘公,古仙人名。
3.下面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阕开头五句写景:小沟、长江、柳堤、苇岸、烟村、早市。描绘出一幅开阔辽远、祥和而富有生机的风景画。
B.在这样一个民风淳朴、景色极佳的小村,词人整天闲居无事,没有世事纷扰,关心的唯有莼菜与玉藕等美食,过着寻常百姓的生活。
C.“飘堕人间”三句,作者笔锋一转,由“仙境”陡然坠入“人间”,反照现实,过着“露寒风细”贫困的谪居生活,好不凄凉,可见当时的苏轼面临着精神和物质的双重困境。
D.整首词,词人采用以景托情、正反观照寄托的手法,由景人情,由实入虚,以虚显情,由虚而实,层次井然,收到良好的艺术效果。
4.此词系苏轼被贬黄州两年之时寄赠友人所作,请结合全词分析词人情感。
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西江月①
苏 轼
照野弥弥②浅浪,横空隐隐层霄③。障泥④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
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⑤。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
注①此词为苏轼被贬黄州时所作。他春夜行蕲水边,过酒家,饮酒醉,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曲肱醉卧。拂晓,见乱山攒拥,流水淙淙,宛如仙境,书此词于桥柱上。②弥弥:水波翻动的样子。③层霄:弥漫的云气。④障泥:马鞯,垂于马两侧以挡泥土。⑤琼瑶:美玉。这里形容月亮在水中的倒影。
5.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写词人濒临溪流,从马上下来,等不及卸下鞍鞯,即欲眠于芳草。既侧面描绘出月下溪景之美,又表现了词人的喜悦心情。
B.“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琼瑶,本是美玉,这里代指月亮,水月交辉,有如晶莹剔透的珠玉。这两句传神地写出水月之静美。
C.词的结尾,不写野外的景色多么迷人,而是通过描写杜鹃在黎明的一声啼叫,对野外春晨的景色做了画龙点睛的提示。
D.本词写词人爱惜一溪风月,不让马踏碎溪月,解鞍酣眠直至春晓,描写了一个醉心自然、随性洒脱、乐观豁达的词人形象。
6.请从表达技巧的角度简要赏析“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两句的妙处。
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浣溪沙①
苏轼
软草平莎过雨新,轻沙走马路无尘。何时收拾耦耕②身?
日暖桑麻光似泼,风来蒿艾气如薰。使君③元是此中人。
(注)①此词作于苏轼任徐州知州时。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词人自请外放。②耦耕:指二人并耜而耕,典出《论语•微子》:“长沮、桀溺耦而耕。”长沮、桀溺是春秋末年的两个隐者。③使君:指词人自己。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软草”两句,不仅写出“草”之“软”、“沙”之“轻”,而且写出作者在这种清新宜人的环境之中舒适轻松的感受。
B.“光似泼”“气如薰”运用了夸张兼通感的修辞手法,将春日雨过天晴后田野里的蓬勃景象渲染得淋漓尽致。
C.“软草”两句、“日暖”两句,似平却奇,出诗人画,显示出苏轼农村词清新开阔、含蓄隽永的艺术特色。
D.这首词的结构十分巧妙,上下两片都是先写所见之景,接着抒发感情,写景和抒情错综层递,浑然一体。
2.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
二、阅读下面宋词,回答问题。
桂枝香•金陵怀古
王安石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豪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3.下列对两首词曲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桂枝香•金陵怀古》上阕围绕金陵秋色极尽渲染,以“画图难足”句作结,道出金陵美景用画笔是难以完美地描绘出来的。
B.《桂枝香•金陵怀古》一词立意新颖,直抒胸臆,境界开阔,风格高峻。
C.“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两句,作者感慨,历史在他面前一页页地翻开,无情地宣示王朝更替不可避免的现实。
D.“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四句表达了作者对封建统治者的批判和对百姓的同情。
4.《桂枝香•金陵怀古》这首词借古讽今,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5.请对画线的“峰峦如聚,波涛如怒”两句简要赏析。
6.综合分析《桂枝香•金陵怀古》《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三首怀古词作,请简要概括怀古题材词的一般特点。(不超过100字)
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浣溪沙
苏轼
风压轻云贴水飞,乍晴池馆燕争泥。沈郎①多病不胜衣。
沙上不闻鸿雁信,竹间时听鹧鸪啼。此情惟有落花知!
(注)①沈郎:苏轼自比南朝诗人沈约,沈约体弱多病。
7.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首句连用“压”“贴”“飞”三个动词,构成连动句式,赋予画面动感和蓬勃生机。
B.次句将时空交织在一起描写,季节是春天,天气是初睛,地点是池馆内外。
C.开头两句用华丽的辞藻勾勒出一幅春天的画面,呈现了一股清新的春之气息。
D.第三句词人自比多病的沈约,虽弱不禁风,但面对春景仍心情振奋。
E.“沙上”二句,“沙上”“竹间”分别为鸿雁和鹧鸪的栖息之地,也可能为词人举目所见之景。
8.词的上片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运用了什么样的表达技巧?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9.下片表达了词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结合有关意象简要分析。
四、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南乡子①
苏轼
晚景落琼杯,照眼云山翠作堆。认得氓峨春雪浪,初来,万顷蒲萄②涨绿醅。
春雨暗阳台,乱洒歌楼湿粉腮。一阵东风来卷地,吹回,落照江天一半开。
(注)①这首词作于元丰四年(1081),词人因揭露新法弊端被贬至黄州。②蒲萄:即“葡萄”,喻江水澄澈碧绿。
10.下面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上阕写春日晚景,词人不从景物本身落笔,而从酒杯中的映象写起,极有特色。
B.下阕前两句中“暗”字和“乱”字写山上春雨忽至,营造了悲凉清冷的氛围。
C.下阕后三句描写骤雨复晴的景色,东风吹散云雨,落日的余晖染红了半边天。
D.本词描写的自然景观阴晴不定、神奇瑰丽,蕴含着词人对身世际遇的感慨,也透露出词人旷达超脱、怡然自得的襟怀。
11.本词上阕写景运用了虚实结合的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相关试题:
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上
课文同步练习
上一个『
《梦游天姥吟留别》基础检测
』  下一个『
《声声慢(寻寻觅觅)》基础检测
』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