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群文练习
您现在位置: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试题下载
→
课文同步练习
试题
名称
《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群文练习
(高一必修上 统编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7 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同步练习(2021湖北襄阳五校高一上期中联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什么时候,我早已不再注意,有一片小草正在悄悄地冒芽,有一树花朵正绽放清香。“情怀”二字已成风花雪月的矫情。一位作家说过:一个人只有今生今世是不够的,他还应当有诗意的世界。一枝花、一场雨、一次远行,都是诗意的生活。可
试题预览
7 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
同步练习
(2021湖北襄阳五校高一上期中联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什么时候,我早已不再注意,有一片小草正在悄悄地冒芽,有一树花朵正绽放清香。“情怀”二字已成风花雪月的矫情。
一位作家说过:一个人只有今生今世是不够的,他还应当有诗意的世界。
一枝花、一场雨、一次远行,都是诗意的生活。可在每日的忙忙碌碌中,我们认为它们无用,而这些无用的一草一木,一书一曲,恰是灵魂的栖息地、心灵的平静台,是这些,给沉闷的生活,送来清风花香。
物质的富足可以让你的脚步抵达想去的地方,精神的追求更能让心灵的水泽花香萦绕。偶尔停下脚步,将一些时间花在看似无用的小欢喜上,其实是毫不可惜的。赏花、读书、喝茶、听曲,是夹缝里的阳光,是生命中必不可少的诗意和点缀。
翻身下床,打开书柜,抽出一本旧书,弹去微尘,认真地翻阅起来。从今天起,给自己的生活留一点空间,哪怕每天只有10分钟的时间,留给文学,留给音乐,留给茶艺,留给舞蹈,留给手工,留给梦想。毕竟生活里,我们需要蔬菜,也需要鲜花。
1.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情怀”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
A.卫生员为难地说:“被子……是借老百姓的。”
B.拟南芥,一种看起来细弱的草本植物……常被植物学家比作“小白鼠”。
C.他平日里喜欢占小便宜,这样的“聪明人”,还是少一点好。
D.鲁迅在书桌上刻了一个小小的“早”字。
2.请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比喻修辞进行简要分析。
3.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可改成:“留给文学、音乐、茶艺、舞蹈、手工、梦想。”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4.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梦想,因时代背景、生活经历不同,梦想的内容也有所不同。请根据所给篇目,仿照例句续写两句话,与例句构成排比句。
曹操《短歌行》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例句:担忧楚国未卜的前途和命运,屈原的梦想是变革和统一,渴盼楚国国富兵强威震四方。
5.(2021辽宁沈阳郊联体高一上期末)下面是丰子恺先生创作的漫画《跌一跤,且坐坐》,请表述画面内容并说明图画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
内容:
寓意: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曹操《短歌行》中“ , ”两句,把贤才比作光照宇内、可望而不可即的月亮,表达了诗人对贤才的渴望。
(2)曹操《短歌行》中写彼此久别重逢,欢饮畅谈,诉说往日情谊的句子是“ , ”。
(3)曹操在《短歌行》中借用《管子•形势解》中的典故,用比喻手法说明自己渴望多纳贤才的句子是“ , ”。
(4)《短歌行》中,曹操以周公自比,表达求贤建业的雄心的诗句是“ , ”。
(5)陶渊明在《归园田居(其一)》中,用比喻手法表明自己身在官场,心恋故园的句子是“ , ”。
(6)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描写乡村中常见的声音的句子是“ , ”。
(7)陶渊明辞官归隐,如羁鸟出笼,任意西东,《归园田居(其一)》中的“ , ”两句充分表达了他重获自由的愉悦之情。
7.微写作。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南山”是陶渊明不经意间所见。请对诗中的“南山”之景展开合理想象,进行生动描写,表达诗人的“悠然”之情,150字左右。
三年模拟练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9分)
却东西门行
曹操
鸿雁出塞北,乃在无人乡。举翅万里余,行止自成行。
冬节食南稻,春日复北翔。田中有转蓬,随风远飘扬。
长与故根绝,万岁不相当。奈何此征夫,安得去四方。
戎马不解鞍,铠甲不离傍。冉冉老将至,何时反故乡。
神龙藏深泉,猛兽步高冈。狐死归首丘,故乡安可忘。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全诗没有华丽的词句,也少有表达愁、苦之类的主观情感的词语,但朴实之语也收到了动人心魄的效果。
B.“鸿雁”万里远行,形单影只,不管是“食南稻”还是“复北翔”,都只能依从节令的变化。
C.“转蓬”即飞蓬,诗中的“转蓬”经历“万岁”却不能归于“故根”,时间的漫长感非常强烈。
D.诗歌虽充满悲凉的情调,但不会显得过于柔绵,“故乡安可忘”回荡着沉郁刚健之气。
2.()本诗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如借景抒情、比喻、用典、起兴等,请从中任选两种手法,结合诗歌内容进行赏析。(6分)
二、(2021江苏如皋高一上期末)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3—4题。(9分)
立春日感怀
于谦①
年去年来白发新,匆匆马上又逢春。
关河底事空留客,岁月无情不贷人。
一寸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泪为思亲。
孤怀激烈难消遣,漫把金盘簇五辛②。
[注] ①于谦,字廷益,号节庵,官至少保,世称于少保,明朝名臣。②五辛:五辛菜。《本草纲目》:“五辛菜,乃元旦立春,以葱、蒜、韭、蓼、蒿、芥辛嫩之菜,杂和食之,取迎新之义,谓之五辛盘。”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首联扣“立春日”有感而发,春天到来,白发新添,诗人感慨时光匆匆飞逝,年华易老。
B.颔联紧承首联,但情感更为强烈,且超越了个人之叹,开始为明朝河山边关的安危担忧。
C.颈联写诗人丹心一片,只想报效祖国,但一想尊亲便双泪直流,暗含对朝廷的不满。
D.全诗和曹操的《短歌行》一样通俗易懂,自述心事,都能充分地表达对人生的感慨。
4.()本诗情感看似“激烈”,其实略显低沉,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三、(2021福建宁德高一上期末)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5—6题。(9分)
春日即事(其二)
耿氵韦[注]
数亩东皋宅,青春独屏居。
家贫僮仆慢,官罢友朋疏。
强饮沽来酒,羞看读破书。
闲花更满地,惆怅复何如?
[注] 耿氵韦(wéi)于唐宝应二年(763)举进士,不久任周至(今陕西周至)尉,四年任满后,罢居在家。此诗大约就写于其罢居在家时。
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诗人居住在郊外,种着几亩薄田,过着隐士般的田园生活,日子很是清贫。
B.颔联以通俗的语言道破人情世故之淡薄:家贫官罢,则僮仆怠慢,朋友渐疏。
C.颈联写诗人幸而尚可畅饮沽来的美酒,家里的藏书也很丰富,不必翻来覆去读破书。
D.以隐居为题材的诗歌往往着重表现生活的闲适与恬静,本诗可谓大异其趣。
6.()同样是归隐田园,《春日即事(其二)》与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一)》所表现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为什么?试作简要比较分析。(6分)
五年高考练
古代诗歌鉴赏之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一、(2020课标全国Ⅲ,14—15)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9分)
苦 笋
陆游
藜藿盘中忽眼明①,骈头脱襁白玉婴。
极知耿介种性别,苦节乃与生俱生。
我见魏征殊媚妩②,约束儿童勿多取。
人才自古要养成,放使干霄战风雨。
[注] ①藜藿:藜和藿。泛指粗劣的饭菜。②唐太宗曾说,别人认为魏征言行无礼,我却觉得他很妩媚。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诗人看到盘中摆放的一对剥去外皮的竹笋,洁白鲜嫩,不禁眼前一亮。
B.诗的三、四两句既是对苦笋的直接描写,又有所引申,使苦笋人格化。
C.诗人虽然喜爱苦笋,但毕竟吃起来口感苦涩,所以吩咐不要过多取食。
D.全诗以议论收尾,指出人才养成既需要发展空间,也要经受风雨磨炼。
2.诗人由苦笋联想到了魏征,这二者有何相似之处?请简要分析。(6分)
二、(2019浙江,19—20)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3—4题。(8分)
早秋过龙武李将军书斋
[唐]王建
高树蝉声秋巷里,朱门冷静似闲居。
重装墨画数茎竹,长著香薰一架书。
语笑侍儿知礼数,吟哦野客任狂疏。
就中爱读英雄传,欲立功勋恐不如。
3.诗题中“过”字的意思是 。首联中“ ”一词点出了李将军的地位。(2分)
4.全诗是如何运用多种手法塑造李将军的独特形象的?请结合诗句分析。(6分)
三、(2017课标全国Ⅱ,14—15)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5—6题。(11分)
送子由使契丹
苏轼
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
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
沙漠回看清禁月①,湖山应梦武林春②。
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③。
[注] ①清禁:皇宫。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②武林:杭州的别称。苏轼时知杭州。③唐代李揆被皇帝誉为“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后来入吐蕃会盟,酋长问他:“闻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李揆怕被扣留,骗他说:“彼李揆,安肯来邪?”
5.本诗尾联用了唐代李揆的典故,以下对此进行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本联用李揆的典故准确贴切,因为苏轼兄弟在当时声名卓著,与李揆非常相似。
B.中原地域辽阔,人才济济,豪杰辈出,即使卓越如苏氏兄弟,也不敢自居第一。
C.从李揆的故事推断,如果苏辙承认自己的家世第一,很有可能被契丹君主扣留。
D.苏轼告诫苏辙,作为大国使臣,切莫以家世傲人,而要展示出谦恭的君子风度。
E.苏轼与苏辙兄弟情深,此时更为远行的弟弟担心,希望他小心谨慎,平安归来。
6.本诗首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性格?请加以分析。(6分)
答案全解全析
同步练习
1.D D项中“早”和文段中“情怀”的引号均表示突出或强调。A项中的引号表示直接引用。B项中的引号表示特殊含义。C项中的引号表示讽刺。
2.答案 画横线的句子把心灵比作水泽,把精神享受比作花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人受到精神滋养后的美好体验(或:形象地表达了人的心灵需要精神力量的支撑与滋养)。
解析 本题考查对常见修辞(比喻)的赏析能力。答题时,应先指出画横线的句子是如何运用比喻的,再指出表达效果。本题画横线的句子中含有两组比喻,一是将“心灵”比作“水泽”,形象地表现了心灵的丰盈、滋润;二是将“精神享受”比作“花香”,突出了“精神享受”带给人的美好感觉。两组比喻相结合,化抽象为具体,说明人生有了精神追求就会更加充实快乐、美好幸福,生动形象地诠释了人需要精神追求的道理。
3.答案 ①原文连用六个“留给”,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强调了生活不仅需要物质的富足,更需要精神的滋养,进一步强化了语段的主旨,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无限热爱。②原文六个分句,句式相同,构成排比,表意更酣畅淋漓,表达更富有气势,而且富有节奏感和韵律美。
解析 解答本题,应先细致比对原句和改句,找出二者的不同;然后分析这些不同造成的表达效果的差异。原句连用六个“留给”,使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不仅不啰唆,反而强化了“留给”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强调了精神追求的重要性,强化了语段的主旨。原句连用六个句式相同的分句,构成排比,表意更酣畅淋漓,读起来音韵更和谐,富有气势和说服力,感染力更强。改句中“留给”后六个名词构成并列关系,用顿号隔开,较之原句的逗号,停顿短促,强调的意味稍弱。
4.答案 (示例)感慨如朝露般短暂易逝的人生,曹操的梦想是贤才和功业,渴盼贤才归附建功立业。
厌倦黑暗污浊的官场,陶渊明的梦想是田园和山林,渴盼归隐田园重返自然。
解析 仿写要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入手。首先要把握例句的特点:“担忧楚国未卜的前途和命运”——先用一个动宾结构的短句交代主人公的梦想的由来,然后用“……的梦想是……和……,渴盼……”的句式说出其梦想和期盼。然后根据曹操《短歌行》和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作者的理想追求和人生选择,仿写出相应的句子即可。
5.答案 内容:画面描绘的是一个行路人跌坐在地上,包裹和雨伞放在旁边,漫画右上角题写“跌一交且坐坐”等字样。
寓意:人在生活中难免会跌倒,跌倒时应从容淡定,笑对挫折。
解析 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关注漫画的标题,漫画的画面及细节,漫画中的文字,等等。漫画为了表达某种意思,常常配有言简意赅、画龙点睛的文字。因此,要认真思考这些文字中所隐含的观点。另外还要关注漫画的夸张之处。漫画为了说明某种观点,常常对人物行为或场景描绘进行变形夸张,以引起人们的注意。本题在说明画面内容时,要写出图中的关键信息:坐在地上的人、人身边的包裹和雨伞、右上角的文字“跌一交且坐坐”等。说明寓意时,注意不要就事论事,应把具象的画面转换为抽象的道理、观点,如把“跌一交且坐坐”的意思转化为“遇挫折,要从容”等。
6.答案 (1)明明如月 何时可掇 (2)契阔谈讌 心念旧恩 (3)山不厌高 海不厌深 (4)周公吐哺 天下归心 (5)羁鸟恋旧林 池鱼思故渊 (6)狗吠深巷中 鸡鸣桑树颠 (7)久在樊笼里 复得返自然
7.写作指导 这是一道情境描述题,写作时要注意以下几点:①揣摩题干中所设定的是怎样的情境,在此基础上,添加成分,合理扩写;②情境要与题干显性或隐性要求的情感基调相吻合,本题已经明确点出要表达的是“悠然”之情;③写景要体现层次性;④审读题干要求,明确应使用的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等,本题要求“进行生动描写”,即采用的主要表达方式应是“描写”。
三年模拟练
1.B 根据诗中的“自成行”可知,鸿雁是成群结队的,故“形单影只”分析错误。
2.答案 ①借景抒情:写“鸿雁”处于荒凉无人的环境中,严冬南飞食稻,阳春则北翔重回的辛劳困苦之景,抒发了作者对东征西战的厌倦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借“转蓬”随风飘荡、无所归止的景象,抒发了有家不能回的无奈与愁苦之情。
②比喻:以“鸿雁”万里远行、南来北往和“转蓬”随风飘荡、无所归止喻指征夫背井离乡、辗转远征;以“神龙”藏于深泉,“猛兽”步于高冈的各有定所、各遂其愿及“狐”死后头朝故土的状态喻指征夫对回归家乡的执念。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以及有家归不得的无奈与愁苦。
③用典:用“狐死首丘”的典故,写狐狸死后头朝自己的窟穴,表明狐狸不忘故乡,以此表现征夫们的流离辗转、有家不能归,表达了作者的思乡之情和有家不得归的无奈与愁苦。
④起兴:以“鸿雁”万里远征、南来北往和“转蓬”随风飘荡、无所归止起兴,引出征夫出征之遥、之苦,返还无期;以“神龙”藏于深泉,“猛兽”步于高冈,“狐”死后头朝故土,引出征夫的故乡之思。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思乡之情和有家不得归的无奈与愁苦。
(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解析 题干中已经列出了诗歌所使用的艺术手法,因此,答题时只需在诗歌中找到使用这些艺术手法的诗句,然后加以分析即可。注意,要答出诗句中所包含的作者的情感或运用这种艺术手法所产生的艺术效果。
3.C “暗含对朝廷的不满”无中生有。诗人为了国事,不得不羁留在边地,但适逢立春时节,不免心生思亲之念。
4.答案 ①全诗情感复杂而矛盾,既有对国事的担忧,也有对自身遭遇的感慨,但缺少奋发图强的志气;②直接抒发的情感多止于个人且不昂扬向上,颔联有羁旅边关的惆怅,颈联有报国与思亲的纠结;③细节描写多流露无奈之情,首联慨叹春日之时白发又增,尾联“漫”“簇五辛”含有聊应新春节景的心不在焉。
解析 解答本题,实际上就是分析诗歌情感“略显低沉”的具体表现。这首诗通俗易懂,写出了诗人心怀报国之志又思念家乡亲人的内心纠结,表达了立春到来时诗人内心的孤寂和矛盾。诗歌从“立春”入手,由岁月流逝带出白发新生的感叹。颔联中,诗人问:这样的立春日何苦还留在战场上而不与亲人团聚呢?明明已经一天天老去,与家中亲人团聚的时光只会越来越少。颈联对此作了回答:“一寸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泪为思亲。”关河无语,如何留人?总是人恋河山,心忧国家,才会一再自留。但在这特殊的时节,诗人不能控制自己思亲的心情,只得空流泪。诗人在报国和思亲的矛盾中产生的无奈被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出来。尾联“孤怀激烈难消遣,漫把金盘簇五辛”点出了诗人的心情“孤怀激烈”,但是却无法排遣;“漫把金盘簇五辛”是说在这样的团圆佳节,只能自己“簇五辛”,一个“漫”字,写出了诗人因心系亲人而无心过节的心情。
5.C 诗句“强饮沽来酒”是写诗人沽酒浇愁,并不快乐;“羞看读破书”是说仅有的藏书已翻来覆去读破,实在羞于再看。
6.答案 ①《春日即事(其二)》着重表现诗人青春隐居的抑郁不平及韶光易逝、时不我待的惆怅和伤感。诗人是任满而罢居在家,不得已而隐居。②《归园田居(其一)》则真切地抒发了诗人归隐山林、躬耕田园的自由和喜悦之情,以及庆幸自己终归园田、复返自然的快慰、惬意与欢欣。诗人是主动辞官归隐,他本就热爱山林(田园),虽误入官场,但一直渴望归隐。
解析 解答本题,要结合诗歌中表达情感的关键词句和所给注释中的信息来分析。《春日即事(其二)》的注释中明确写到本诗是诗人“四年任满后,罢居在家”时所写,由此可见,耿氵韦的归隐是被动的,这与陶渊明主动退出官场归隐田园不同。基于此,两首诗歌所表达的情感就截然不同了。“独屏居”“僮仆慢”“友朋疏”“强饮”“羞看”“惆怅”等词语充分表现了诗人罢居在家的孤独、惆怅和伤感。这与陶渊明在《归园田居(其一)》中庆幸自己终归园田、复返自然的惬意与欢欣完全不同。
五年高考练
1.C “毕竟吃起来口感苦涩,所以吩咐不要过多取食”曲解诗意,诗人认为苦笋的味苦,就像魏征的直言敢谏一样,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品质。诗人由此想到魏征的美好品节,于是管束儿童不要过多地采摘,应该给它一个发展的空间,让它经受风雨磨炼,蓬勃生长。
2.答案 ①历史上的魏征以“犯颜直谏”著称,其言行常常令人难以接受,好比苦笋的滋味并不适口;②苦笋与生俱来的“苦节”,象征耿介性格,与魏征方正的人格相似,应该得到认可。
解析 本题要求找出魏征和苦笋之间的相似点。历史上的魏征直言敢谏,人多认为其“言行无礼”,难以接受,和苦笋的“苦”有相似之处。诗歌颔联“极知耿介种性别,苦节乃与生俱生”,指出苦笋的“苦节”是与生俱来的,它象征着耿介的性格,这里表达了诗人对苦笋品质的认可和赞美。颈联中“我见魏征殊媚妩”引唐太宗的话表达对魏征方正人格的认可和欣赏。由此可知,苦笋的“苦节”所象征的耿介性格与魏征的方正人格相似,应得到认可。
方法技巧 鉴赏人物形象的三个角度
①知人论世,关注背景。
寄托是古人赋诗的普遍现象,或诉怀才不遇、沉居下位之苦,或抒报国无门、不为当道所重之愤,或发离愁别绪、物是人非之感,不一而足。因此,鉴赏人物形象,要结合诗歌创作的背景,了解诗人生活的时代。
②分析描写,抓住特征。
诗歌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很多,可以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进行直接描写,也可以间接描写,从侧面去烘托。但无论是直接描写,还是间接描写,都必须准确地抓住人物的特征,以此来体现人物的内在品质。因此,在分析人物形象时,要抓住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来分析人物的特征。
③体察意图,注意联想。
古人写诗时,常运用双关、象征等手法,明言此而实言彼。所以,我们在分析人物形象时,不能只就文字表面意思进行分析,还要注意体察诗人的写作意图,结合诗人的身世际遇,展开联想,正确分析。
3.答案 造访 朱门
解析 解答此题,要注意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字词的含义和作用。第一空:诗题“早秋过龙武李将军书斋”的意思是初秋造访龙武李将军的书斋。第二空:杜甫的诗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中的“朱门”的意思是豪门权贵,可以借此来帮助理解“朱门冷静似闲居”一句中的“朱门”。
4.答案 ①通过环境描写,如“高树蝉声”“冷静似闲居”和“重装墨画”“香薰一架书”,分别写出了将军住处的清幽安静和书斋的素净雅致,表现了将军的文人趣味。
②运用衬托,用“侍儿知礼数”衬托将军的文化修养。
③通过“吟哦”“任狂疏”“爱读英雄传”等动作、神态描写,写出了李将军的豪放和志趣。
解析 赏析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主要从侧面(包括环境和他人)烘托、细节刻画和用典等方面分析。首先,首联和颔联用“高树蝉声”“冷静似闲居”“重装墨画”“香薰一架书”等内容表现将军的文人气质;其次,用“侍儿知礼数”衬托主人的素质与修养;另外,用“吟哦”“任狂疏”“爱读英雄传”等正面表现将军的豪放和志趣。
5.BD B.“中原地域辽阔,人才济济,豪杰辈出”无中生有,在诗中找不到依据;“即使卓越如苏氏兄弟,也不敢自居第一”理解错误,由注释③可知,苏轼是担心弟弟被扣留,不让苏辙自居第一。D.苏轼告诫苏辙“切莫以家世傲人”,是担心弟弟的安危,并不是让他展示“谦恭的君子风度”。
6.答案 表现了诗人旷达的性格。苏轼兄弟情谊深重,但诗人远在杭州,与在京城的苏辙已是天各一方。这次虽是远别,诗人表示也不会作儿女之态,悲伤落泪。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中人物形象的能力。首联巧妙化用王勃的名句“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写兄弟二人虽相隔千里,但诗人不会因兄弟出使远方而落泪,体现了其旷达的一面。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相关试题:
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上
课文同步练习
上一个『
《梦游天姥吟留别》同步练习
』  下一个『
《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基础练习
』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