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芣苢》《插秧歌》群文阅读练习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课文同步练习
试题
名称
《芣苢》《插秧歌》群文阅读练习(高一必修上 统编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6.芣苢插秧歌基础巩固练一、语言文字运用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薄言采之       薄:靠近B.薄言捋之 捋:从茎上成把地取下C.唤渠朝餐歇半霎 渠:他2.下列对诗句的断句,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采采/芣苢,薄言/采之B.田夫/抛秧/田妇/接C.唤渠/朝餐/歇/半霎D.笠/是/兜/鍪蓑/是/甲3.下
试题预览
6.芣苢 插秧歌
基础巩固练
一、语言文字运用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薄言采之       薄:靠近
B. 薄言捋之 捋:从茎上成把地取下
C. 唤渠朝餐歇半霎     渠:他
2.下列对诗句的断句,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
B. 田夫/抛秧/田妇/接
C. 唤渠/朝餐/歇/半霎
D. 笠/是/兜/鍪蓑/是/甲
3.下列各句中运用的修辞手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笠是兜鍪蓑是甲
A.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B.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C. 无限的太平洋提起他全身的力量来要把地球推倒
D. 从地面你一跃而上,像一片烈火的轻云,掠过蔚蓝的天心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我们一般所说的“诗经六义”指“风”“雅”“颂”“赋”“比”“兴”。
B. 《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共三百七十多句,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政治叙事诗。
C. 刘勰《文心雕龙》称《古诗十九首》为“五言之冠冕”,钟嵘《诗品》赞颂它“天衣无缝,一字千金”。
D. “乐府双璧”指《孔雀东南飞》和北朝的《木兰诗》两部作品。
5.下列对《芣苢》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采采芣苢,薄言采之”是全诗的总起句,“采呀采呀采起来”的歌声,可称之为劳作的前奏曲。
B.由“薄言掇之”到“薄言捋之”,是对采摘过程的细腻观察。从一棵一棵地拾,到一把一把地捋,可谓一路辛苦,反映出当时的劳动者身负沉重的压迫。
C.由“薄言袺之”到“薄言襭之”,是对人们收工时满载而归的叙写。此间有收获的满足,有对自身力量的欣赏,亦有与自然相融的愉悦。
D.《芣苢》一诗,将劳动者的精神和情绪自然地吟唱出来。从节奏、意境、韵律等方面,显示出极高的艺术性和感染力。
6.下列对本课两首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芣苢》中的 “采”“捋”“袺”“襭”四个动词恰是一个完整的劳动过程,把整个劳动过程描绘得自然流畅,完整有序。
B.《芣苢》采用了重章叠句的形式,其中只有动词的变化,其他并没有什么不同。
C.《插秧歌》首联写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抛”“接”“拔”“插”四个动词,准确具体平实,又可暗示分工明确。
D.《插秧歌》运用口语化的语言,随意撷取田夫的肢体动作和对答语言,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芣苢》中,描写女子顺着茎成把采取车前草的句子是        ,          。
(2)《插秧歌》一诗中,写全家动员、共同参与劳作的两句是         ,         。
(3)《插秧歌》诗中描写雨中抢插稻秧的情景的两句:        ,     。
8.对下面这段话中的画线部分进行改写。要求:①以“儒家学者”为开头;②不改变句子的原意,但语序可变动。
《诗经》从一开始,尽管还没有赋予它以儒家经典的意义,人们还习惯地称它为《诗三百》,  但它的本来面目就逐步被儒家学者掩盖、断章取义、歪曲篡改,被拿去附会剥削阶级所需要的道德伦理观念。



二、拓展阅读训练
9.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题目。
伯 兮①
伯兮朅②兮,邦之桀③兮。
伯也执殳④,为王前驱。

自伯之东,首如飞蓬。
岂无膏沐,谁适为容!

其雨其雨,杲杲⑤出日。
愿言思伯,甘心首疾。

焉得谖草⑥,言树之背。
愿言思伯,使我心痗⑦。
【注】 ①选自《诗经•国风》。伯:兄弟姐妹中年长者称伯,此处指丈夫。②朅(qiè):英武高大。③桀:同“杰”。④殳(shū):古兵器。⑤杲(ɡǎo):明亮的样子。⑥谖(xuān)草:即萱草,忘忧草。⑦痗(mèi):忧思成病。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伯兮》与《无衣》的题材都与战争有关,而写作角度不同。《伯兮》是从思妇的角度来写,而《无衣》则从战士的角度来写。
B.《伯兮》的第一章通过“朅”“桀”“为王前驱”等内容,赞扬了“伯”的形象、才华与地位,表达了女子内心的骄傲与自豪之情。
C.赋、比、兴是《诗经》中常用的表现手法。本诗中“焉得谖草,言树之背”与《氓》中“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所用手法完全相同。
D.诗歌紧扣一个“思”字,边叙事,边抒情,塑造了一个温婉的女性形象——有深深的思念与哀愁,但并没有过于激烈的怨愤。
 (2)《伯兮》的后三章是如何层层深入地表达女子的思念之情的?请结合诗句内容简要概括。




10.(2021•高考全国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寄江州白司马①
杨巨源
江州司马平安否?惠远东林住得无②?
湓浦曾闻似衣带,庐峰见说胜香炉。
题诗岁晏离鸿断,望阙天遥病鹤孤。
莫谩拘牵雨花社③,青云依旧是前途。
【注】 ①江州白司马:即白居易。②惠远:东晋高僧,居庐山东林寺。③莫谩:不要。雨花社:指佛教讲经的集会。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根据内容分析,这首诗的写作时间应该与白居易的《琵琶行》比较接近。
B.第三句使用“一衣带水”的典故,表现出朋友之间“天涯若比邻”之意。
C.第六句中的“病鹤”指的是白居易,他怀恋长安,时常遥望京城的宫阙。
D.诗人最后开解朋友,目前虽然身处贬谪之中,但未来的前途依然很远大。
 (2)前人论此诗,认为第二句已包含委婉劝告的意思,对这一观点应怎样理解?请简要分析。



11.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昭君怨 赋松上鸥
杨万里①
晚饮诚斋,忽有一鸥来泊松上,已而复去,感而赋之。
偶听松梢扑鹿,知是沙鸥来宿。稚子莫喧哗,恐惊他。
俄顷忽然飞去,飞去不知何处?我已乞归休②,报沙鸥。
【注】 ①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南宋文学家。此词是杨万里长期被贬,辞官家居江西吉水时的作品。②归休:辞官退休。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头写听到窗外松树上鹿在扑打的声音,知道沙鸥来夜宿,十分惊喜。
B.三、四句透露出对沙鸥的喜爱之情,为作品增添了生活的气息和情趣。
C.作者要把自己辞官退休之事告知沙鸥,表达出与沙鸥为伴的归隐的愿望。
D.本词语言通俗传神、流畅自然、幽默风趣,似信笔写来,实则颇有功力。
 (2)本诗用到了哪些艺术手法?请简要赏析。





阅读提升练
1.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
击 鼓
《诗经•郑风》
击鼓其镗,踊跃用兵。土国城漕①,我独南行。
从孙子仲②,平陈与宋。不我以归,忧心有忡。
爰③居爰处,爰丧其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注】 ①土国:为国家兴土功。城漕:在漕地筑城。②孙子仲:即公孙文仲,字子仲,卫国将领。③爰(yuán):于何。④活:同“恬”,相会。⑤洵:远。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全诗五章,节奏鲜明,音韵和谐,征人的感情一步步深化。
B.第一章中的“独”字不仅指“我”行动上的孤单,也指“我”精神上的孤独。
C.第三章将“我”担忧的情形具体化,与第二章的“忧心有忡”相呼应。
D.第四章写“我”“南行”之前与妻子离别时的誓言,表达了“我”喜悦的心情,与下文的感叹形成了对比。
 (2)本诗抒发了“我”怎样的思想感情?





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题目。
十亩之间
《诗经•魏风》
十亩之间兮,桑者闲闲兮,行与子还兮。
十亩之外兮,桑者泄泄①兮,行与子逝②兮。
【注】 ①泄泄:和乐的样子。②逝:回。
(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古代,采桑养蚕的工作多由女子承担。她们在采桑之中,收工之时,都要唱着歌儿,这首诗就是她们在收工前所唱的一首歌。
B.这首诗运用白描手法,短短几句就勾勒出一幅清新的劳动图景,抒写了采桑人轻松愉快的劳动心情。
C.这首诗不仅写了桑园之大,桑树之多和女子们采桑归来时的悠闲快乐的情景,还具体描写了采桑的劳动,宛然一幅怡然悦目的图画。
D.这首诗内容简短朴素,语言明白如话,富有民歌风味,但又言浅意深,触及了普通劳动人民真实生活的一面,自然的生活气息浓厚。
 (2)本诗无一“乐”字,却处处透露了“桑者”的欢乐,结合文本分析诗歌是如何艺术地表现“桑者”之乐的。





3.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题目。
国风•邶风•绿衣①
绿兮衣兮,绿衣黄里。
心之忧矣,曷维其已?
绿兮衣兮,绿衣黄裳。
心之忧矣,曷维其亡?
绿兮丝兮,女所治兮。
我思古人,俾无訧兮。
絺兮绤兮②,凄其以风。
我思古人,实获我心。
【注】 ①这是一首悼念亡妻的诗,诗中的“古人”就是指亡妻,②絺(chī):细葛布,绤(xì):葛布。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运用了《诗经》中常使用的“比”的手法,表达了对“古人”深深的情思。
B.诗歌采用四字句,句式整齐,音韵和谐;表达情感时反复咏唱,缠绵悱恻。
C.“我”看着衣服上的一针一线,感到每一针都反映着妻子对“我”的关心。
D.这是一首悼念诗,描写细腻,情感丰富,构思巧妙,层层生发,十分感人。
 (2)诗的第四章“絺兮绤兮,凄其以风。我思古人,实获我心”有何含意?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4.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题目。
君子于役①
《诗经•王风》
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鸡栖于埘②,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
君子于役,不日不月。曷其有佸③?鸡栖于桀④,日之夕矣,羊牛下括⑤。君子于役,苟无饥渴!
【注】 ①役:服役。②埘(shí):在墙上凿洞修成的鸡窝。③佸(huó):相会。④桀:供鸡栖息的小木桩。⑤括:至,到来。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D) 
A.这是一首很朴素的诗,以重章叠句的手法来推进情感的抒发。
B.每章开头,都是女主人公用简单的语言说出的内心独白。
C.本诗抒发了思妇对久役不归的丈夫的思念之情,反映了战争或劳役给家庭带来的痛苦。
D.本诗的末句写出了当时服役者生活条件的恶劣。
 (2)本诗的两章中都有景物描写,请结合全诗分析其作用。






5.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题目。
阊门外登溪船五首(其一)
杨万里
步下新船试水初,打头揽载适逢予。
一椽板屋才经雨,两面油窗好读书。
剩买春风红芍药,乱篸①棐几竹籧篨②。
清溪浮取松亭子,赏遍千山不要驴。
【注】 ①篸(zān):通“簪”,插入。②籧篨(qú chú):用竹或苇编的席。
(1)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中,“试水初”指刚刚试水,“打头揽载”指才开始招揽船客,由这两处就可见溪船之新。
B.颔联对仗工整,“一椽”“两面”写出溪船之简小,“才”“好”则抒发了诗人对溪船的喜爱之情。
C.颈联中,诗人想用盛开的芍药装点溪船,但溪船太简陋,只能将芍药胡乱地摆放或插在棐几和席上。
D.尾联先描写了乘舟所见的青松山亭伴水而来的景象,后以夸张手法感叹了水路溪行的方便。
 (2)杨万里的诗被称作“诚斋体”,风格纯朴风趣。请结合本诗简要谈谈你的理解。






6.阅读下面这两首宋诗 ,完成后面题目。
晚风二首①
杨万里
晚日暄温稍霁威,晚风豪横大相欺。
做寒做冷何须怒?来早一霜谁不知!

晚风不许鉴清漪,却许重帘到地垂。
平野无山遮落日,西窗红到月来时。
【注】 ①这两首诗作于宋光宗绍熙元年(公元1190)初。前一年冬,杨万里受命充当迎接金国使者的接伴使。他一向力主抗金,但此时却要充当迎送金使的奉陪人员,内心非常痛苦。《晚风》二首正是在这一特定背景下写成的。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傍晚太阳的威热稍减而并未完全止息时,晚风就趁机豪横欺人,写出了晚风的张狂和凶暴。
B.“何须怒”“谁不知”,一斥问,一感叹,表达出诗人的正气凛然和对晚风做派的嗤之以鼻。
C.第二首诗前两句中的“不许”和“却许”,一起表现并强化了晚风的威力,清漪和重帘就是明证。
D.这两首诗咏物明志,托物以讽,寓作者的感慨议论于准确、生动的形象之中,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2)请赏析第二首诗的最后两句。






7. 阅读下面这两首宋诗,完成后面题目。
都下无忧馆小楼春尽旅怀二首
杨万里
病眼逢书不敢开,春泥谢客亦无来。
更无短计销长日,且绕栏干一百回。

不关老去愿春迟,只恨春归我未归。
最是杨花欺客子,向人一一作西飞。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首诗的一、二两句写诗人因眼疾不能读书,因春泥无客来访,而深感寂寞。
B.春末时节白日并不长,诗人用“长”字表明自己寂寞无聊和对这种生活的厌倦。
C.“且绕栏杆一百回”以质朴的语言、略带夸张的动作描写生动地塑造了诗人形象。
D.第二首诗的一、二两句照应题目“旅怀”,表达诗人希望春天晚一点到来的期冀。
 (2)周必大评论杨万里诗“状物姿态,写人情意”,请找出诗中以状物姿态写人情意的句子,并简要赏析。





8.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
好事近•七月十三日夜登万花川谷望月作
杨万里
月未到诚斋①,先到万花川谷②。
不是诚斋无月,隔一林修竹。
如今才是十三夜,月色已如玉。
未是秋光奇绝,看十五十六。
【注】 ①诚斋,杨万里书房名。②万花川谷,离“诚斋”不远的一个花圃的名字。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篇两句,明白如话,用“未到”和“先到”巧设悬念,引人遐想。
B.“不是”两句,既解开了前面的疑窦,也说明书房环境的幽雅僻静。
C.“才”“已”除含有出乎意料的意思外,还表达了词人的遗憾之情。
D.本词多处运用口头语,语言平易而自然,意境新鲜,生活气息浓郁。
 (2)本词是怎样描写万花川谷月色的,联系全词进行简要分析。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上 课文同步练习


上一个『《喜看稻菽千重浪》《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探界者”钟扬》群文阅读达标训练』  下一个『《文氏外孙入村收麦》《芣苢》拓展练习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