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中考语一轮说明文阅读针对性训练语文试题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现代文阅读专题训练
试题
名称
2022中考语一轮说明文阅读针对性训练语文试题(九年级总复习 部编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专题十一 说明文阅读第1讲 把握说明对象 概括筛选信息针对训练[2019•宜昌]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8分)李可染  ①中国画在世界美术中的特色是以线描和墨色为表现基础的。因此,笔墨的研究成为中国画的一个重要问题。中国画家把书法看作绘画线描的基本功,几千年来,在这方面积累了极为宝贵的经验,以至达到出神入
试题预览
专题十一 说明文阅读
 
第1讲 把握说明对象 概括筛选信息
针对训练 
[2019•宜昌]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8分)
李可染
  ①中国画在世界美术中的特色是以线描和墨色为表现基础的。因此,笔墨的研究成为中国画的一个重要问题。中国画家把书法看作绘画线描的基本功,几千年来,在这方面积累了极为宝贵的经验,以至达到出神入化的程度。
  ②写字画线最根本的一条是力量基本要匀,不能忽轻忽重。古人名之曰“平”,这是笔法的基本规律。“如锥画沙”就是对“平”字最好的形容。只有明白了“平”的道理,然后才能在“平”的基础上求变化,这就是笔法中的提、顿、轻、重、疾、徐等变化,用笔的变化是无穷的,但无论怎样变化都要力量基本平均,所用力量不能差距太大,黄宾虹说幼时学书法,开头写“大”字只有五个“点”,就是起落笔太重、行笔太轻,力量悬殊,形成线条的空虚,书家把这叫作“系马桩”。
  ③唐人论画:“凡画山水,意在笔先。”是说作画先立意的重要,也包括用笔的要求。可以意到笔不到,决不可笔到意不到。画线决不能像骑自行车走下坡路似的直冲下去,也不能像溜冰似的滑了过去,这种用笔看似痛快实则流滑无力。好的用笔,要处处收得住,意到笔随。古人叫“留”,又曰“如屋漏痕”。这是笔法中极重要的一点,达到这一点很不容易,要下很大功夫。
  ④我在齐白石家十年,主要在于学习他笔墨上的功夫。他画大写意画,不知者以为他信笔挥洒,实则他行笔很慢。他画枝干、荷梗起笔无顿痕;行笔沉涩、力透纸背;收笔截然而止、毫无疙瘩,笔法中叫“硬断”,力平而留,到处可收。齐师笔法达到高峰,在他的画上常常题着:“白石老人一挥”。我在他身边,见他作画写字,严肃认真、沉着缓慢,心里不时冒出一句潜词:“我看老师作画从来就没有‘挥’过。”
  ⑤黄宾虹论笔墨,以我浅见所知是古今少有的。黄老作画,笔在纸上摩擦有声,远听如闻刮须,我曾戏问黄老师,他说行笔最忌轻浮顺滑。笔尖遇到纸的阻力沙沙作响,古已有之,所以唐人有诗云“笔落春蚕食叶声”。黄老师笔力雄健,如高山坠石,笔墨功夫达到了很高的境界。
  ⑥笔墨是形成中国画艺术特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画家有了笔墨功夫,意象与物象浑然一体,笔墨腴润而苍劲。笔情墨趣,光华照人。我国历代画家、书家在长期实践中为我们留下了极其宝贵的文化遗产,实在值得我辈仰止,发扬光大。
1.(2分)请用文中的关键词为本文拟题。



2.(1分)与西洋画相比较,中国画的主要特色是什么?



3.(2分)中国书画家写字画线的基本笔法是什么?常见变式有哪些?



4.(3分)作者所主张的“笔墨功夫”有哪些要点?请摘录下来。



第2讲 理清说明思路(顺序) 理解词句含义
针对训练 
阅读下文,完成1~4题。(11分)
匾额,门楣上的文化瑰宝
  ①初见一座楼屋,按中国人的习惯第一眼所落之处,是屋檐下的匾额。匾额,为一座建筑开篇、点题。“有名有姓”、有所向、有所指——领悟了匾额,便是遇见了一座建筑的灵魂。
  ②中国是匾额文化的发源国,从春秋战国开始,匾额至今已有2500多年历史。匾额中的“匾”字古也作“扁”字,《说文解字》曰:“扁,署也,从户册。户册者,署门户之文也。”“扁”是会意字,由户和册组成,本义是在门户上题字。匾的形制为横长形,这是明清时期的主流,是用途最广、存世最多的一种。而“额”,是悬于门屏上的牌匾。也就是说,用以表达经义、感情之类的属于“匾”,而表达建筑物名称和性质之类的则属于“额”。因此合起来可以这样理解:悬挂于门屏上作装饰之用,反映建筑物名称和性质,表达人们义理、情感之类的文学艺术形式即为匾额。但也有一种说法认为,横着的叫“匾”,竖着的叫“额”。
  ③匾额按其性质可分为六类:楼堂殿阁的名称,如“滕王阁”“望江楼”等;商家字号的名称,如“同仁堂”“老凤祥”等;歌功颂德的题词,如“桃李满园”“高山仰止”等;绘景抒情的题词,如“山清水秀”“春和景明”等;述志兴怀的题词,如“天道酬勤”“与时俱进”等;庆典开张的题词,如“大展宏图”“生意兴隆”等。
  ④匾额被称为“古建筑的灵魂”,历史上曾出现“无处不匾”“无门不匾”的盛况。我国传统民居的主要形式是单门独院,有院就有门,有门就有匾,匾额可以说是一个家族的门脸,显示着家庭的门第层次、道德修养、处世哲学以及对未来的追求。一些皇家园林或大户人家,更是极尽华丽之能事来装扮匾额,镏金镀银、镶嵌珠宝,或雕刻华丽的花纹,以此彰显身份与品位。其实,匾额也不只是一座建筑、一道门户的名称,它的内涵,更多是一种荣耀和精神存在,而且这份荣耀,不私藏、不束之高阁,被立于墙上、门头等显眼的位置,传承发扬,为人所见,感人所感,激励着后世之人,将美好的品质悉数流传。
  ⑤古代匾额大多由书法家题字,凝练圣贤学说精髓成短短几字,再以酣畅精湛的书法落笔,一气呵成,具有极强的文学艺术感染力。中国的山水园林,必有匾额,有之则使山岳增色,河川增辉。若无匾额,只是一座建筑物,有了文字书法的装点,便从单纯的物质场所升华为精神意境的所在。悬于宅门,则端庄恢宏;挂在厅堂,则蓬荜生辉;置于名胜古迹之处,则活色生香。虽只言片语,少许着墨,望之却巍然大观,悟其中真意,令人肃然起敬。
  ⑥在故宫每个大殿中,都有皇帝御笔亲题的匾额,内容相当丰富,它集中反映了封建帝制的最高治国理想和策略。“建极绥猷”匾为乾隆御笔,“极”是屋顶栋梁,建极就是要建立中正的治国方略,绥是顺应之意,猷为道,为法则。所谓“建极绥猷”,是说一国之君要上体天道,下顺民意,用中正的法则治理国家。“正大光明”匾位于乾清宫,由顺治皇帝御笔亲题。“正大”,典出《周易•大壮卦》,彖曰:“大者正也。正大,而天地之情可见矣。”“正大光明”意为:“天地正大,日月光明。能行天地日月之道为圣王之德。”
  ⑦中国孔庙的御制匾额也存世不少。“万世师表”匾是清代康熙皇帝到曲阜孔庙祭孔,听监生孔尚任讲完《大学》首章后御赐,现存于北京的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生民未有”匾由雍正皇帝御笔题写,用于昭示后人铭记孔子在儒家文化中的至尊地位,现存于曲阜孔庙。“德齐帱载”匾为咸丰皇帝御笔题书,意在赞扬孔子学术思想和个人品德完美无缺,现存于云南建水文庙。
  ⑧如今门上悬挂匾额的人,少之又少。若在一所属于自己的一生之宅上,或冠以姓氏,或赋予信念,或寄予美好,独出心裁、卓尔超凡,这是何等乐事?
(文章有删改)
1.(3分)为什么说匾额是“门楣上的文化瑰宝”?请依据文章内容分条概述。


※2.(3分)简述本文第②③④段的说明思路。



※3.(3分)《红楼梦》第十七回中大观园竣工,贾政言道:“偌大景致,若干亭榭,无字标题,也觉寥落无趣,任有花柳山水,也断不能生色。”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4.(2分)请你为自家宅门或居室拟写一个匾额,并说明用意。




第3讲 分析句段作用 辨析说明方法
针对训练 
[2019•盐城]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4题。(14分)
5G,连接美好未来
  ①每年三四月份,草长莺飞日,赏花正当时,玉渊潭公园都会迎来樱花节。今年的樱花节,游客感到购票更方便,游园体验更舒适。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原来是北京市公园管理中心将5G网络技术应用到景区,节省了游客入园时间。
  ②无论3G、4G还是5G,这其中的“G”代表Generation(代)的意思。5G指的是第5代移动通信网络,它是目前4G网络的下一代升级版。
  ③从理论上讲,5G网络速度将是4G的百倍甚至更多,其峰值数据传输速率可达20Gbps,甚至能达到25Gbps。这将给AR(增强现实)、VR(虚拟现实)游戏的普及提供可能。目前,用手机在线玩AR、VR游戏还比较困难,这主要是因为现在的4G网络达不到AR、VR技术所需的网速。5G时代,人们的移动娱乐生活将更加丰富精彩。
  ④5G能够连接大量物联网设备,具有低延迟的特点。从固定的用户终端,一直到时速500千米的超高速列车,5G保证未来用户的数据连接不会掉线,从而建立一个更智能、更连接的世界。今年4月3日,全国首例5G远程心脏微创手术由广州教授团队“隔空”指导,高州医院何勇主任团队主刀实施。相距400公里,手术画面却几乎没有延迟,身处广州的医学专家仿佛亲临现场。如果信号传递慢,网络反应延迟,指令下达出现迟缓,就难以达到理想效果。5G技术为优质医疗资源共享插上了翅膀,给病患带来福音。
  ⑤未来,5G网络信号无处不在。目前,在日常生活中,上班族常常会遇到这样的烦恼:乘坐地铁时,刚好客户打来微信电话,还没谈几句便因网络信号不佳而被迫中断。而5G网络覆盖后,这种情况将不会再发生。5G基站是一种微基站,身量更小、分布更多,可以发出比4G信号塔更高密度的信号,因此解决了地下空间等区域信号盲点的问题。对于普通用户来说,这就意味着将获得更高质量的语音和视频通话服务。
  ⑥目前,中国的5G产业仍处于发展阶段,有着巨大的商业潜能,前景广阔。5G与各行业深度融合后,会涌现出自动驾驶、工业互联网、智慧医疗等大量新兴业态。2019年央视春晚,中国电信率先通过5G网络实现4K高清直播和视频回传,全程流畅无卡顿、无中断。
  ⑦移动通信技术的更新换代不是一蹴而就的,仍有一些发展难题需要不断解决。中国迈入5G时代的铿锵步伐,正不断激发着人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无尽想象。
(根据《人民日报》《科学大众》等资料整理)
1.(2分)文中第①段有什么作用?



2.按要求回答下面的问题。
(1)(3分)第④段画线句中的“几乎”能否去掉?为什么?



(2)(2分)第⑥段画线句中“涌现”的意思是什么?有什么表达效果?



※3.(4分)第③段画线句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4.(3分)联系全文概括5G网络的特点。




第4讲 分析标题作用 品味说明语言
针对训练 
[2019•淮安]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2~15题。(18分)
题跋:绵延千年的点赞艺术
马菁菁
  ①题跋是写在书籍、字画等前后的文字的总称。写在前面即右侧的文字称“题”,写在后面即左侧的文字称“跋”。这是由卷轴的形式特点决定,符合中国古代从右到左、从上至下的观赏习惯的,内容多为品评、鉴赏、考订、记事等。鉴于字画中的题跋更常见、更典型,因此以字画为例解说题跋更合适些。
  ②魏晋南北朝是题跋的萌芽期。那时,绘画是一种职业,画师无须读书认字,主要任务就是在寺庙里画壁画,或者去宫廷画皇帝、妃子的肖像,当然不会在画上署名。只有极少数的王公贵族才会在作品上留下“签名”,顾恺之就是目前所知第一位在画作上留下签名的人。
  ③宋代是题跋的发展期。皇帝艺术家宋徽宗功不可没,他用瘦金体独创了一种签名——天下一人。这四个字叫作花押款,就好像是自己对自己的画进行认证。上行下效,于是更多的画家开始在画上签名,起初他们不敢堂而皇之地“签名”,只能偷偷地把名字写在树干上、山峰上。所以,如果一幅画上有画家自己的签名,那通常是宋代以后的作品。
  ④元代是题跋的兴盛期。到了元代,倪瓒那一批画家就彻底不顾忌“签名”。他们的文人画,讲究“诗书入画”,有诗有序,作品才算完整,于是题跋成了书画的重要组成部分。题跋中除了签名,一般还要交代创作的时间、地点、人物,或者写首诗配合画面,生怕后人感受不到画家的情绪。这样一来,对画家的要求就高了,不仅要会写诗,还要书法好,最重要的是会搭配,整体显得美观。画画的人变了,画作自然也就不同了,就好比文艺青年喜欢往各种“无聊”的地方增加难度,并且乐此不疲。
  ⑤除了书画家给自己的作品写题跋,更多的收藏家、鉴赏家也为作品写题跋。比如现存最早的山水画——隋朝画家展子虔的画作“游春图”,本来没有名字,被宋徽宗收藏后,大笔一挥,在右侧写了“展子虔游春图”六个字,此后就叫这个名字了。后世的收藏家、鉴赏家们,不断将自己的品评与鉴赏附于作品之后。这一代代流传下来的题跋,宛若绵延千年的艺术“点赞”,构成了一幅画完整的价值,使字画具有了历久弥新的艺术生命。
  ⑥题跋有一个很重要的作用,就是能够像破案一样提供这幅画的创作线索,这幅画怎么来的,我的看法是什么……后一个写题跋的人也是根据前一个人提供的线索对这幅画作出自己的判断,所以我们在看一幅画的时候千万不能略过题跋。比如《清明上河图》的题跋就足以拍一部穿越古今三生三世的电视连续剧了。金人张著的题跋让后人破解了《清明上河图》的作者之谜,但还有一个谜没有破解。张著在题跋中说宋徽宗也为《清明上河图》写过题跋,但我们现在看到的画卷中却没有,而且画卷的长度也比明代李东阳题跋中所记录的少了近两米,这消失的部分去了哪儿呢?《清明上河图》又经历了怎样的命运呢?
  ⑦题跋是不是比原画更有看头?总之,题跋就是一幅画存在的证据,是一幅画背后的故事,字里行间,骨肉丰满。所以,请好好对待一幅画的题跋吧!
(选自《山山水水聊聊画画》,有删改)
1.(4分)请简要概括文章从哪些方面介绍了“题跋”。




※2.(4分)第②段加点字“目前所知”能否删去,为什么?




3.(5分)第⑥段写《清明上河图》有何作用?




※4.(5分)本文以“题跋:绵延千年的点赞艺术”为题好不好?请说说你的理由。




专题突破训练
把握说明对象 概括筛选信息
一、[2019•威海]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11分)
“光谱”鼻子探知人体疾病
苏格兰斯特拉斯克莱德大学的科学家们正在开发一种称为“光谱”的人造鼻子,这种神奇的鼻子借助探测人体的气味,可告诉当事人是否有病。科学家们正在探索将这种奇妙鼻子广泛应用于食品、饮料和化妆品的质量控制上,最终让其成为一种交警测试疑似吸毒司机的有效工具。
利用病人身上的气味进行医疗诊断,早在一个世纪前就应运而生。但是苏格兰的科学家目前正在尝试的是利用先进的化学方法探测不同的气味,然后再利用计算机屏幕给予病人一种免除了忧虑的警报或者告诉他们可能患有什么样的疾病。
斯特拉斯克莱德大学化学系的教授安德鲁•米尔斯说,这些神奇的装置仍在开发阶段。目前可实用的装置还需一段时日,迄今已经取得了进展。测试气味和利用气味来医疗的想法,早在100多年前就有人尝试了,现在只不过是重新研究而已。他还说,人的疾病通常是与化学气味联系在一起的,这种气味可用来快速过滤和大规模的过滤。比如,天花、肝衰竭、糖尿病等疾病,医生往往可以从病人的呼吸中诊断知道。即使是麻疹,也有一种化学气味。人的各种疾病都带有一定的化学气味,这是经过临床实践得出来的。
目前,米尔斯教授正与他的合作人保罗•斯拉文一起致力人造鼻子的开发。他说这种鼻子将由一系列排列的成分构成。根据所探测到的气味,这些装置将改变颜色和光的强度,他说:“这种显示将会说‘正常或者没问题’或者一些令人担忧的东西。接着它将有希望识别与其相关的何种疾病,但不一定会让人感到恐惧。”他还说:“它也许会说‘你得去看医生了’。但是在医院,它会提供全套的诊断建议,说‘我未曾看到过这种气味’,除了患这种或那种疾病的病人之外。”
米尔斯认为,制造一种用于实验室和医院的台式机器,而且还是手提式的,这种机子虽谈不上高质量,但必须是能识别出各种令人关注的明显气味,且不带有主观色彩,无论是冬天还是夏天,无论当事人是否感冒,这种检测都将是准确的。
目前,科学家们正在开发一种适用于医院、实验室、医生手术和工作场所的桌面装置;同时,再开发一种便携式的装置,可以在家里或野外使用。据悉,一部便携式的装置最初可能要耗资几百英镑,而台式实验室装置则需几千英镑。米尔斯说,如果该装置得到普及,价格就不会成为问题了。
1.(2分)这篇文章主要说明了“光谱”鼻子的     和     。 
2.(3分)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光谱”鼻子。



3.(2分)第三段中主要运用了     的说明方法,它的作用是                                     
                                                                        。 
4.(2分)推断“光谱”鼻子能否检测出感冒,请分别从文中找出依据。
能。                                                                       
否。                                                                       
5.(2分)根据文章内容,选出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
A.利用病人身上的气味进行医疗诊断,早在100多年前就有人尝试了,现在只不过是重新研究而已。
B.科学家正在开发的“光谱”人造鼻子成功后,将能借助探测人体的气味在医院提供全套的诊断建议。
C.“你得去看医生了”,这种说法不属于令人担忧的东西。
D.“光谱”鼻子能识别出各种令人关注的明显气味,并且肯定不会带有主观色彩。
二、[2019•凉山州]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小题。(15分)
植物也有语言
夏爱兰
①语言是人类沟通的工具,也是相互之间交流情感的桥梁。动物也有属于它们自己的“语言”,比如通过叫声或者肢体去表达意图。那么,植物有“语言”吗?很多人觉得植物既不会动也不会说话,无论周边环境发生怎样的变化,它们都无动于衷,怎么可能有自己的语言呢?
②20世纪70年代,一位澳大利亚科学家研究了植物对气候环境的反应,发现在严重干旱时期,植物会发出一些奇特的声音。通过进一步的测量和收集数据,他发现声音的源头在植物体内的输水管上,植物在缺水的情况下会发生微小的震动。另一位加拿大科学家发现,植物缺水时发出的响声大小和缺水程度是有相关性的,缺水越严重,发出的响声越大。但是,当时还无法对这种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倘若是因为植物缺水而有意发出这种声音的话,这种具有意识性的表现实在令人惊叹。
③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科学家发现植物的语言非常奇特且魅力十足,它们所发出的声音往往会随着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为了揭开植物发声的奥秘,英国科学家罗德和日本科学家岩尾宪三发明了一种“植物活性翻译机”,通过连接放大器和合成器,就能够清晰地听到植物的声音。利用这台翻译机,他们发现了许多有趣的现象。比如有些植物若长时间处于黑暗之中,一旦受到强光的照射,会发出较高音调的声音,如同人受到惊吓一般;有些植物在遭遇强风或者缺水时,发出的声音是低音调的,如同人承受到很大的痛苦一般;有些植物在经历生长环境变化后声音会产生较大的差异,比如突然有舒适的阳光照射在身上或者在缺水的状态下突然被浇灌,声音会从刺耳变得很悦耳,这便是它们表达愉悦的一种方式。
④科学家对不同种类的植物声音进行研究后发现,物种间的声音也会有所差别。为了探索植物之间的声音差异,美国科学家通过仪器对植物的声音进行测量。在植物叶片的不同位置放置两个微型电极,电极的作用是接收植物发出的信号,再通过一种特殊的仪器将这种信号转换成声音,并通过增幅机进行放大处理,形成一个完整的测试系统。通过对比测试,不同种类的植物会有其独特的声音。比如,豆科植物中有的声音类似口哨,有的声音犹如哭泣;而茄科植物西红柿却能发出响亮动听的声音。
⑤植物的“语言”本质上来说是对外界环境变化做出的反应,就像人类感情中的喜怒哀乐。通过植物的这一特性,人们便可知晓植物在生长过程中的变化和需求,从而进行针对性照顾,有效地提升它们的生命力。
(选自《科普中国》,有删改)
1.(3分)文章中第②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2.(3分)文章中第③段中加点词语“往往”能否删掉?为什么? 
  它们所发出的声音往往会随着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3.(4分)请结合文章内容,概括“植物语言”的特点。




4.(5分)“植物活性翻译机”的发明,让我们发现了生活中许多有趣的现象。也还有许多的发明创造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变化,请你联系现实举例说明, 注意说明语言的科学、严密和准确。




三、[2019•云南]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10分)
中国古代灯文化
高蒙河
①2019年元宵节,故宫举办了“紫禁城上元之夜”元宵灯会活动,灯会上既有现代高科技射灯,也有传统红灯笼灯彩,一时间引发国内外亿万人的关注。
②灯彩不是日常的实用性灯具,而是元宵节上专门使用的一种以装饰性为主的观赏灯具,它始于汉代,至隋唐宋元时期渐成社会风俗,广为流行于民间和宫廷之中。到了明清乃至近现代,各地仍保留着这一古老传统风俗,成为人们节庆期间的重要活动内容,形成了灯节文化现象。
③灯彩是在节庆时才短时间使用的观赏灯,而在日常生活中,更多的则是实用性更强的照明灯具。所以,中国的灯文化自古以来就形成了日常实用灯和节庆观赏灯两个系统,并行演化,相映生辉,极大地丰富了我国灯具种类和体系,为我国乃至世界灯具史写下了独具特色的辉煌篇章。
④说起来,中国是世界上最先发明灯具的国家之一,比如宁夏海原新石器时代窑洞遗址里,就发现了用来照明的松枝遗存,距今已有4000多年历史。据考古发现报道,在窑壁距居住面5-130厘米的范围内,分布着50多个残留的圆形插孔,插孔上方有青灰色的火苗状烧灼痕迹,插孔里面留有松枝残迹。经鉴定,这些松枝应为松脂含量很高的红松。
⑤研究人员通过实验复原发现,在插孔中斜插上松枝,点燃后即可取亮,一根长20厘米的松枝可燃烧近1小时。若将50多处插孔内的松枝全部点燃,差不多就能达到100瓦电灯的亮度。
⑥灯具是人类不断改善生活、生产条件的产物。它的发明和创新,无不凝聚着人类的技术和智慧。中国传统灯具素有设计合理、功能完善、结构科学、造型生动、装饰瑰丽等特点。
 
⑦河北满城汉墓出土的汉代皇室贵族使用的长信宫灯,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这件取宫女执灯之意而造型的铜质鎏金灯具,不但把人与灯融为一体,还设计出能调亮挡风的灯罩,并安装了能消烟除尘的排烟导管,在灯具发展史上最早解决了灯烟所带来的室内环境污染问题。
⑧无须讳言,在几千年中一直以自身特色著称的中国古代灯具,在近代以来的灯具创新发明中,有些落伍了。当以电光源为标志的电灯从西方进入中国之初,人们一时还不能接受这一新鲜事物。
⑨据《清稗类钞》记载,清光绪八年(1882年),英国人李德立提出在上海安装电灯。“创议之初,华人闻者以为奇事,一时谣诼纷传,谓为将遭雷击,人心汹汹,不可抑制”。后来,经过多方协调,才得以试装15盏英制弧光灯。据当时的《申报》报道,是年7月26日下午7时,15盏电灯同时发光,“其光明竟可夺日”“内外各物历历可见,无异白昼”“凡装电灯之处,观者来往如蚁”。试装成功后,        上海这才开始陆续安灯。 
⑩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而今,社会早已发展到了采用光声电等高科技手段举办灯会、装饰家居的阶段。近年来,让建筑物亮起来的灯光景观工程,美化了城市的人文环境。各地推陈出新,举行各种灯会、灯节活动,也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节假日生活,又把古老的灯文化推向了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新高度。
(选自《科学画报》2019年第4期,原文有删改)
1.(2分)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下列表格。
年代 汉代 隋唐宋元 明清到近现代 当代
灯节文化的发展过程 开始使用灯彩 形成使用灯彩的社会风俗  A    B  
A           B          
2.(3分)第⑦段为什么要专门介绍长信宫灯?





3.(2分)在第⑨段横线上补写恰当的语句,使之与上下文内容衔接。





4.(3分)怎样传承中国传统文化,让传统文化、传统节日成为当今的时尚?请根据选文内容和链接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链接材料一
近些年,“故宫年轻了”的印象深入人心,无论是火爆一时的综艺节目《国家宝藏》,还是深受年轻观众喜欢的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抑或是“故宫淘宝”上那些“萌萌哒”的“段子”……进入网络时代,故宫仿佛开始了“逆生长”,不断以新的方式,走进公众尤其是年轻人的生活。
(摘自《人民日报》)
链接材料二
在节日里,许多传统的年俗和文化元素换个形式、换个空间,成了人们热捧的对象,在国家图书馆,小读者们可以参与写“福”字、画门神、换脸谱、做花灯、剪纸等体验活动。在南京的一些老茶馆,不少人饶有兴致地欣赏着“苏州评弹”“扬剧折子戏”等传统节目。这些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烘托出浓浓的节日氛围,更让传统文化、传统节日在当代社会活动中放射出新的光芒。
(摘自“人民网”)






四、[2019•哈尔滨] 阅读《古琴音韵》,回答1~4题。(10分)
古琴音韵
  ①中国古琴有3000多年的历史。在所有的弹拨乐器中,古琴是唯一能够点状出音,同时又能制造出大量线状音迹的乐器,因此显得弥足珍贵。
  ②古琴之外的其他弹拨乐器一般都是点状出音,即每弹一次出一音,因而音与音之间会有明显的间隙,不连贯。这使它们在表现音乐的强度和力度方面,有一定的效果,但在表现深邃、悠远的意境方面,有着明显的欠缺。然而古琴却没有这样的缺憾。古琴的有效弦长特别长,振幅大,振动时间久,所以古琴在演奏中会出现独有的“走手音”。“走手音”的特点之一,就是它所造就的线状音迹能让声音产生游动感。这可以使琴音显得绵延而深远。
  ③“走手音”的另外一个特点也能使琴音显得绵延而深远。这个特点就是它可以使古琴的琴音产生逐渐弱化的听觉效果。它的渐弱效果是靠琴弦的振动强度逐渐减弱而产生的,从听琴者的角度来说,音色渐弱迎合了人的心理变化趋势,很容易让人产生共鸣,激发出人们更为丰富的情感体验。钟子期就是先被俞伯牙的古琴曲《高山流水》所吸引感染,后来才与俞伯牙成为知音的。
  ④古琴之所以能营造出独特的幽深效果,也与该乐器自身的音域有关。多数乐器的音域取向是向中高音区发展,而古琴是往低音区和超低音区发展。这往往能给听琴者低沉、悠远的感受。
  ⑤古琴的“走手音”和自身的音域特点使它有了独特的音韵。人们在欣赏古琴演奏时,会感觉琴音绵长不绝,深邃悠远,会情随音动,觉得幽深的情思萦绕心底,经久不散。
(选文有改动)
1.(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九年级 总复习 现代文阅读专题训练


上一个『2022中考一轮小说阅读针对性训练语文试题』  下一个『2022中考语一轮议论文阅读针对性训练语文试题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