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郴州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期末试卷
试题
名称
湖南省郴州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高一必修下 统编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郴州市2021年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试卷高一语文(试题卷)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卡。试题卷共8页,有四道大题,共23道小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写在答题卡和该试题卷的指定位置上,并认真核对答题卡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和科目。3、考生作答时,选择题和非
试题预览
郴州市2021年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试卷
高一语文(试题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卡。试题卷共8页,有四道大题,共23道小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写在答题卡和该试题卷的指定位置上,并认真核对答题卡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和科目。
3、考生作答时,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均须作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题卷上答题无效。考生在答题卡上按答题卡中注意事项的要求答题。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人类创造了媒介,而媒介也深刻影响着人类。
算法、人工智能、大数据……随着新技术不断应用,媒介变得更加智能。在智能媒介的广泛应用下,曾经的“信息过剩”似乎变得“简约”起来:短视频客户端贴心地“猜你喜欢”资讯平台倡导“你关心的,才是头条”。这大大提高了信息传播的个性化和效能,与此同时,人们也逐渐发现,兴趣之外的内容都被过滤掉,同质化内容如同蚕茧,将人们围入信息的“舒适圈”,这种现象被称作“信息茧房”效应。近年来,网络文化内容越发丰富多样,为更加“高效”地传播内容,媒体平台纷纷使用指向用户偏好的推荐算法。比如,短视频、网络文学等内容平台,会根据用户浏览历史和关键词一条接一条地推送相似内容。由此,人们获取精神食粮的方式发生了新变化。起初,在信息资源相对稀缺、供不应求的时期,文化内容的摄取是“赶集”式的,寻获所需内容,要付出较高人力和物力成本。互联网诞生后,样态丰富、种类繁多的文化“超市”替代“集市”,内容选择自主性更强。如今,智能媒体“送货到家”,人们能更方便地获取精选后打包配送的系列产品,节省了于琳琅满目中搜寻特定内容所需的时间,但同时失去在货架间徜徉的快乐,也容易错过新品上架的时机。
面对所谓“信息茧房”现象,我们不必焦虑。生活在智能媒介时代,大到信息资讯,小到衣食住行,人们或多或少地被以推荐算法为代表的新技术所影响,得益于其高效与便捷的同时,也以自身的行为数据“供给”算法、助其成长。新的文化使命将由进步的工具来承载,当前媒介技术的弊端或将在媒介成长的过程中得以解决。而且,在内容市场上,除了“外卖”和“快餐”,具有较高文化品位与审美价值的优质品类依然能够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比如近期的电影《夺冠》、电视剧《装台》等热门作品均获得较高关注度,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此外,在机器算法之外,尚有人际传播、传统媒介传播作为补充。
媒介“智能进化”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媒介智能化是必然趋势,不断成熟的智能媒介将对既有媒介功能进行补充和完善。“服务于人”一直是媒介进化的目标,能够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重视人类体验的人性化智能媒体将是大势所趋。当前,人们正在开发先进技术,探索出更高层次的应用途径,推进智能媒介不断进化。基于人因工程的分析算法,已有效应用于人机交互界面设计之中,新算法新技术将为拓宽人们文化视野提供新的解决方案。除此之外,破解“信息茧房”效应,还要加强政策引导和宣传教育,倡导健康有序的媒介文化。主动思索才能见微知著,广采博收才能营养均衡。在葆有技术乐观主义的同时,应重视个人媒介素养的养成,提倡人们在充分享受媒介便利的同时,养成健康的媒介使用习惯,建立健康的媒介生活方式,形成合理的“精神饮食结构”。
(摘编自刘晴《倡导健康的媒介生活方式》)
材料二:
屏幕越来越多,快速更迭,令人目不暇接,对人的自制力构成挑战,稍加放纵便会陷入无边的虚拟现实。屏媒时代,传播内容多了,信息吸收效率却低了;互动功能强了,真情流露却少了。这让屏幕成为一些社会问题、“现代病”的“背锅侠”。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屏媒时代推动人类再次“进化”:视野更大、视线更远、视角更多元。但同时,我们也应该意识到:在屏幕背后的虚拟空间里,仅仅有着“真实的抽象”,屏幕是工具、载体,而不是实质。在充分利用屏幕便利性的同时,也要规避不利影响:既要从“我”做起,适当追求“极简主义”,不断学习恰当的运用方式,养成合理观看习惯,形成更加成熟的用屏模式;也要为他人着想,助力监管平台共同净化、精化屏幕内容,疏引优质精品,摒弃沉疴冗余,给真正有价值的文化内容以充分展示空间。
(摘编自刘晴《“屏媒时代”更需提升媒介素养》)
材料三:
目前的媒介素养教育尚未形成统一、标准的教学体系,网络操作技能、网络防沉迷知识、自护意识和能力需要得到加强,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
新媒体时代的媒介传播文本的碎片化、传播空间的开放性、传播思维的单向性,对于生活经验不足、文化知识储备不足、分析能力不足的青少年而言,更易产生不良影响。
青少年媒介接触频繁,但对日常信息关注种类的丰富度不足。在算法推荐机制与“信息茧房”效应下,青少年长期接受与自身兴趣相符、观点相近的信息,容易陷入圈层旋涡,具有极强的圈层意识,高筑信息壁垒,信息单一且偏激,难以形成对事物客观的思辨。
青少年对媒介依赖性强,但对信息的甄别和过滤能力不足以及上网自控能力不强。随着自媒体广泛应用,信息威胁的种类逐渐多元化。一方面,传统的信息威胁依旧存在,如暴力等不良信息的泛滥,青少年缺乏道德和法律意识,如果模糊了媒介世界与真实世界的界限,对暴力等不良内容进行模仿,极易形成青少年违法犯罪。除此之外,谣言、假新闻等含有偏见的内容隐含着新的威胁,极易煽动青少年的情绪,可能演变为线上或线下的群体行为。
(摘编自张力、张凌然《媒介系养成为青少年教育的“必修课》)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媒介对人类的影响深远,让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智能化,通过过滤,大大提高了信息传播的效能,信息更能符合人们个性化的需求。
B. 生活在智能媒介时代,媒介技术在方方面面或多或少让人们得到便捷和舒适的同时,但也存在弊端,容易引起“信息茧房”效应。
C. 当前,随着先进技术的开发,智能媒介不断提升,新算法新技术已有效应用于设计之中,为拓宽人们文化视野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D. 屏媒时代,传播的内容丰富多彩,使人类视野更广远、更多元,互动性强,但缺乏真情流露,我们要意识到屏幕背后都是虚拟的。
2. 根据以上材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电影《夺冠》、电视剧《装台》等热门作品均获得较高关注度,告诉我们面对“信息茧房”现象,我们不必焦虑。
B. 面对屏幕媒介,我们要不断学习恰当的运用方式,适当追求“极简主义”,养成好的观看习惯,形成更加成熟的用屏模式。
C. 新媒体时代的媒介传播存在碎片化、开放性、单向性,而那些多方面不足的青少年若频繁接触,更易产生不良影响。
D. 青少年长期接受媒介容易形成对媒介依赖,加上他们对信息的甄别和过滤能力不足,严重的会缺乏道德和法律意识。
3. 下列说法中,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三观点的一项是(   )
A. 某市郊区学校的一个女生小周,刚读高中,由于家离学校很远,周末常在电子游戏室通宵玩游戏。一旦父母责骂她,小周便回嘴说,“父母不懂生活,老土!”
B. 江苏省徐州市一名高中二年级学生先后从母亲的卡上划走了10万元,打赏给了屏幕背后的主播。
C. 某市重点中学的一个男生小王,品学兼优,玩了差不多一年的网络游戏,最近却突然变得沉默寡言,同学一句话不对,他就举拳相向。
D. 湖南省长沙市某重点大学大三学生小李,热爱文化,三年来,每天都会在某媒介平台听文化讲座10分钟,做了5万字左右的笔记。
4. 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
5. 应该如何提升青少年媒介素养呢?请结合上述材料分析。
【答案】1. B    2. A    3. D    
4. ①首先,开门见山,直接提出中心论点:“人类创造了媒介,媒介也深刻影响着人类”。②然后,提出媒介的利与弊。它能满足人们兴趣,也容易引起“信息茧房”效应。③接着,提出面对所谓“信息茧房”现象,我们不必焦虑。④最后,提出媒介“智能进化”是解决媒介问题的关键。还要加强政策引导和宣传教育,倡导健康有序的媒介文化,形成合理的“精神饮食结构”。总结全文,照应开头。    
5. ①内容层面,媒介素养要多样性,丰富性,生活在智能媒介时代,应把人际传播、传统媒介传播作为补充,不能单一化。②国家层面,以国家力量让媒介素养教育形成统一,加强政策引导和宣传教育,倡导健康有序的媒介文化,推动媒介素养教育的全面实施。③学校教育层面,建立标准的教学体系,让学生的网络操作技能、网络防沉迷知识、自护意识和能力得到提升,同时强化青少年道德和法律意识。④自我教育层面,青少年在使用媒介时要进行自我教育,应重视个人媒介素养的养成,养成健康的媒介使用习惯,建立健康的媒介生活方式,避免“信息茧房”,形成合理的“精神饮食结构”。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薛宝钗智帮邢岫烟
因薛姨妈看见邢岫烟生得端雅稳重,且家道贫寒,是个钗荆裙布的女儿,不是那种佯羞诈鬼、一味轻薄造作之辈,便欲说给薛蟠为妻。因薛蟠素昔行止浮奢,又恐遭塌了人家女儿。正在踌躇之际,忽想起薛蝌未娶,看他二人,恰是一对天生地设的夫妻,因谋之于凤姐儿。凤姐儿笑道:“姑妈素知我们太太有些左性的,这事等我慢谋。”因贾母去瞧凤姐儿时,凤姐儿便和贾母说:“薛姑妈有件事求老祖宗,只是不好启齿的。”贾母忙问何事,凤姐儿便将求亲。一事说了。贾母笑道:“这有什么不好启齿?这是极好的事。等我和你婆婆说了,怕他不依?”因回房来,即刻就命人来请邢夫人过来,硬作保山。邢夫人想了一想:薛家根基不错,且现今大富,薛蝌生得又好,且贾母硬作保山,将机就计便应了。宝钗倒暗中每相体贴接济她,也不敢叫邢夫人知道,也恐怕是多心闲话之故。如今薛姨妈既定了邢岫烟为媳,合宅皆知。如今却是众人意料之外,奇缘作成这门亲事。岫烟心中先取中宝钗,有时仍与宝钗闲话,宝钗仍以姊妹相呼。
这日宝钗因来瞧黛玉,恰值岫烟也来瞧黛玉,二人在半路相遇。宝钗含笑唤他到跟前,二人同走。至一块石壁后,宝钗笑问他:“这天还冷的很,你怎么倒全换了夹的了?”岫烟见问,低头不答。宝钗便知道又有了原故,因又笑问道:“必定是这个月的月钱又没得,凤姐姐如今也这样没心没计了。”岫烟道:“她倒想着不错日子给的。因姑妈打发人和我说道:一个月用不了二两银子,叫我省一两给爹妈送出去,要使什么,横竖有二姐姐的东西,能着些搭着就使了。姐姐想:二姐姐是个老实人,也不大留心。我使她的东西,她虽不说什么,她那些丫头妈妈,那一个是省事的?那一个是嘴里不尖的?我虽在那屋里,却不敢狠使唤她们。过三天五天,我倒得拿些钱出来,给她们打酒买点心吃才好。因此,一月二两银子还不够使。如今又去了一两,前日我悄悄的把棉衣服叫人当了几吊钱盘缠。”
宝钗听了,愁眉叹道:“偏梅家又合家在任上,后年才进来。若是在这里,琴儿过去了,好再商议你这事,离了这里就完了。如今不先完了他妹妹(薛宝琴)的事,也断不敢先娶亲的。如今倒是一件难事,再迟两年,又怕你熬煎出病来,等我和妈再商议。有人欺负你,你只管耐些烦儿,千万别自己熬煎出病来。不如把那一两银子明儿也越性给了他们,倒都歇了心。你以后也不用白给那些人东西吃,他尖刺让他们去尖刺,很听不过了,各人走开。倘或短了什么,你别存那小家儿女气,只管找我去。并不是作亲后方如此,你一来时咱们就好的。便怕人闲话,你打发小丫头悄悄的和我说去就是了。”岫烟低头答应了。
宝钗又指他裙上一个碧玉珮问道:“这是谁给你的?”岫烟道:“这是三姐姐给的。”宝钗点头笑道:“她见人人皆有,独你一个没有,怕人笑话,故此送你一个。这是她聪明细致之处。但还有一句话,你也要知道,这些妆饰,原出于大官富贵之家,你看我从头至脚可有这些富丽闲妆?然而七八年之先,我也是这样来着,如今一时比不得一时了,所以我都自己该省的就省了。将来你这一到了我们家,这些没有用的东西只怕还有一箱子。咱们如今比不得他们了,总要一色从实守分为主,不比他们才是。”岫烟笑道:“姐姐既这样说,我回去摘了就是了。”宝钗忙笑道:“你也太听说了。这是她好意送你,你不佩着,她岂不疑心?我不过是偶然提到这里,以后知道就是了。”
岫烟忙又答应,又问:“姐姐此时那里去?”宝钗道:“我到潇湘馆去。你且回去,把那当票叫丫头送来,我那里悄悄的取出来,晚上再悄悄的送给你去,早晚好穿,不然风扇了事大。但不知当在那里了?”岫烟道:“叫作‘恒舒典’,是鼓楼西大街的。”宝钗笑道:“这闹在一家子去了。伙计们倘或知道了,好说‘人没过来,衣裳先过来了!’”岫烟听说,便知是他家的本钱,也不觉红了脸一笑,二人走开。
6.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薛姨妈本想把岫烟说给薛蟠为妻,但她深知自己儿子奢侈、浮夸,担心糟蹋了人家女儿,便撮合给侄儿薛蝌,可见她是一个善良慈爱的人。
B. 岫烟和薛蝌的姻缘能定下来,一是薛姨妈的认可,二是凤姐贾母从中的周全,最主要的还是岫烟的性格得到了大家的认可。
C. 薛宝钗问起岫烟的碧玉珮,劝她一色从实守分为主,她自己现在从头至脚没有这些富丽闲妆,可见薛宝钗的家境状况不是很好。
D. 岫烟的钱不够用,是因为有一半的月钱要给父母,还要拿些钱出来,给迎春的丫头妈妈打酒买点心吃,可见豪门大户的生活是很复杂的。
7. 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开头说岫烟和薛蝌的婚姻是“奇缘”,是因为岫烟家境贫寒,而薛蝌家富贵,文中写岫烟当棉衣,当铺正是薛家的,就是暗示。
B. “必定是这个月的月钱又没得,凤姐姐如今也这样没心没计了”,运用语言描写,宝钗故意这样说,维护了岫烟的自尊。
C. 小说中写岫烟“低头不答”、“红了脸一笑”、“低头答应”等神态、动作描写表现了她因家境贫寒、生活艰难的尴尬心态。
D. 作者注重人物神态状态的刻画,如对宝钗的“愁眉”和多次“笑”以及独白的表情等,增强了小说的真实性和感染力。
8. 请结合本文和《红楼梦》全书,分析邢岫烟的形象。
9. 脂砚斋点评:“写宝钗岫烟相叙一段,真有英雄失路之悲,真有知己相逢之乐。”请结合内容分析。
【答案】6. C    7. D    
8. ①家道贫寒,低调大方。
②才思敏捷,超然不凡。
③知书达礼,端雅稳重。
④寄人篱下,不卑不亢。    
9. (1)“失路之悲”:
①在春寒料峭,天还十分冷时,宝钗见岫烟竟全换了夹的。
②本来“一月二两银子还不够使”,还要每月给爹妈送去一两,没有办法便当了棉衣。
③要等薛宝琴先完婚,她才能与薛蝌完婚,至少要等两年,怕熬煎出病来。
(2)“知己相逢之乐”:
①宝钗帮助岫烟把棉衣取回来,宝钗还暗中体贴接济帮助她。
②宝钗看到她裙子上的一个碧玉佩时,发了一席议论。以自己作例说明:七、八年前自己也曾佩满妆饰,而现在从头至脚一件全无了。在这些方面,既不同自己过去比,也不同他人比,而“要一色从实守分为主”,岫烟非常认可。
③这个玉佩因是探春给的,则可继续戴着,正合岫烟心意。
三、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襄足不入秦,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
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
秦王乃除逐客之令,复李斯官,卒用其计谋,官至廷尉。二十余年,竟并天下,尊主为皇帝,以斯为丞相。夷郡县城,销其兵刃,示不复用。使秦无尺土之封,不立弟子为王,功臣为诸侯者,使后无战攻之患。
始皇三十四年,置酒咸阳宫,博士仆射周青臣等颂始皇威德。齐人淳于越进谏曰:“臣闻之,殷周之王千余岁,封子弟功臣自为支辅。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患,臣无辅弼,何以相救哉?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今青臣等又面谀以重陛下过,非忠臣也。”始皇下其议丞相。丞相谬其说,绌其辞,乃上书曰:“古者天下散乱,莫能相一,是以诸侯并作,语皆道古以害今,饰虚言以乱实,人善其所私学,以非上所建立。如此不禁,则主势降乎上,党与成乎下。禁之便。臣请诸有文学《诗》《书》百家语者,蠲除去之。令到满三十日弗去,黥为城旦。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若有欲学者,以吏为师。”始皇可其议,收去《诗》《书》百家之语以愚百姓,使天下无以古非今。明法度,定律令,皆以始皇起。
——节选自《李斯列传第二十七》
10. 下列选项中,对加点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河海不择细流            择:同“释”,舍弃
B. 四时充美,鬼神降福      充:充实
C. 藉寇兵而赍盗粮          赍:送给、付与
D. 蠲除去之                蠲:免除、除去
11. 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五帝三王,“五帝”在《史记•五帝本纪》指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三王”指夏、商、周三代开国国君,即夏禹、商汤和周文王。
B. 黔首,是中国战国时期和秦代对平民的称呼。黔亦黎,黑也。因平民白姓以黑巾覆头,故称“黔首”。秦始皇时期开始作为官方辞令使用,含义与当时常见的民、庶民等同。
C. 黥刑,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中使用时间最长的一种肉刑,又名墨刑、刺字,就是在犯罪人的脸上刺字,然后涂上墨炭,表示犯罪的标志,以后再也擦洗不掉。
D. 分封制是古代中国的“天子”将土地和人民作为赏赐分封给功臣、王室子弟、古代帝王的后代或者宗室的一种统治手段,然后在所封地区组成诸侯国、封国或者藩地,这些诸侯或者藩王在当地就享有了一定的统治权,但他们要服从“天子”的命令。
12. 下面对原文有关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一段运用比喻、事例,对比从理论上阐明纳客与逐客的利与害,纳客就能无敌于天下,逐客则是削弱了自己,资助了敌人。
B. 第二段分析如果秦国驱逐愿意效忠秦国的人才,就会危害秦国。这一段照应上段所论证的逐客是束约了自己而资助了敌人的道理。
C. 文章以利劝之,以害怵之,紧紧抓住了秦王 心,深深击中其要害,使秦王顺理成章地接纳其意见,并收回逐客令。
D. 齐人淳于越进谏,请求秦始皇向古人学习分封子弟功臣。李斯抓住此机会促成秦始皇清除、焚烧了诸子百家著作。
13. 选文体现了李斯怎样的人才观?
14.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选自《烛之武退秦师》)
(2)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 (选自《谏太宗十思疏》)
【答案】10. B    11. A    12. D    
13. ①不讲国别,不分地域。②广集人才,任人唯贤。    
14. (1)如果您放弃围攻郑国而把它做为东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外交使者来来往往,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缺少的资粮,对您也没有什么害处。
(2)所有的帝王,承受上天的重大使命,他们没有一个不为国家深深忧虑而且治理成效显著的,但大功告成之后就德行衰微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促织①
杜甫
促织甚微细,哀音何动人。
草根吟不稳,床下夜相亲。
久客得无泪,放妻②难及晨。
悲丝与急管,感激异天真③。
[注]①这首诗是杜甫于乾元二年(759)秋天所作。当时杜甫还在秦州,远离家乡。②放妻:指妻子。一说指被遗弃的妇女或寡妇。③天真:这里指促织自然真切的鸣声。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正面点明促织,叫声虽然十分细微,但那哀婉的声音多么动人。以出旬“甚细微”与第二句的“何动人”构成对比,衬托哀音的不同寻常。
B. 颔联写促织在野外草根里、在屋内床底下,总是鸣声不断;而不论在什么地方鸣叫,总和不得意的诗人心情是互相接近的,表现出不忍远离、常期相傍之意。
C. 颈联写听到它的叫声,长期客居外乡的人不得不流泪,再也无法安睡到天明;被遗弃的妇女或寡妇也在半夜里被哀鸣之声惊醒,陪着促织洒下泪水。
D. 这是一首咏物诗。诗歌语言平实,感情丰富,联想自然,音在促织,哀在衷肠;以哀心听之,写出了人民生活的愁苦艰辛,更写出作者忧国忧民的博大胸怀。
16. 这首诗尾联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案】15. D    16. ①运用了借代和对比(或反衬、衬托)的手法。②诗人借物相形,抑彼而扬此,以“悲丝”“急管”代乐器演奏的音乐,这些悲急的音乐同促织的自然真切的呜声啼叫相比较,都无法让人达到有所感受而情绪激动的效果。③把“哀音何动人”写到了极点,更加烘托出诗人的思乡凄苦孤独和远离家乡的羁旅愁苦之情。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王安石的《桂枝香•金陵怀古》一词中,词人感叹六朝的历史像流水一样流逝掉,未曾给当朝的人留下什么教训和反思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
(2)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中,用比喻写他“_________”的胸怀,与洞庭月下“_________”的气象交融。
(3)“礼”是孔子的核心思想之一,《论语》中讲“礼”就有70多次,其中关于“礼”,孔子曾经批评过子路,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六朝旧事随流水    ②. 但寒烟衰草凝绿    ③. 肝肺皆冰雪    ④. 表里俱澄澈    ⑤. 为国以礼    ⑥. 其言不让
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20分)
(一)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青蒿素是中医药学给予人类的一份珍贵礼物。和植物化学的其他发现在药物开发中的应用相比。从青萵提取物到青萵素的研发历程相当快速,然而,这绝不是中医药智慧的唯一果实。根据中国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还发现,具有悠久应用历史的中药砒霜,已经成为治疗白血病的重要选择,用于治疗白血病颇具疗效。对治疗失忆有效的石杉碱甲,也是从中草药“千层塔”中提取的,是我国用于治疗老年性精神障碍的一种临床用药。
然而,单一药物治疗某一特定疾病的现象,在中医实践中非常少见,复方用药才是中医几千年来的主要用药形式。(   ),中医师按中医理论和方法诊断病人症候,对症开出由多种中药按君臣佐使组成的处方,并随着病情的发展和症候的变化,随时调整处方的药味和剂量,以达到良好的疗效。这样的辨证施治疗法和有效方药的积累对中华民族的(   )作出了积极贡献。我们从中药青萵研发出抗疟药物青蒿素,仅是发掘中医药宝库的努力之一。这里所举中医药对人类健康的贡献,不过(   )。我的梦想是:在同威胁人类健康与生命的疾病的斗争中,中医药学将进一步发挥威力,为维护世界人民的健康与(   )作出新贡献!
18. 依次在文中括号中填入词语,下列选项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平常  繁荣昌盛  沧海一粟  福祉
B. 通常  繁衍昌盛  九牛一毛  福利
C. 通常  繁衍昌盛  沧海一粟  福祉
D. 平常  繁荣昌盛  九牛一毛  福利
19. 下列各项中,和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白居易《琵琶行》)
B.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
C.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D.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刘禹锡《竹枝词》
20. 文中划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出来。
根据中国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还发现,具有悠久应用历史的中药砒霜,已经成为治疗白血病的重要选择,用于治疗白血病颇具疗效。
【答案】18. C    19. B    
20. 中国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还发现,具有悠久应用历史的中药砒霜,用于治疗白血病颇具疗效,已经成为治疗白血病的重要选择。
(二)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传承精华,守正创新”,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医药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正确处理传承与创新的辩证关系,①_________。传承是为了保根,没有传承就不能正本清源;②_________,没有创新就不能与时俱进。惟有秉持“传承不泥古,创新不离宗”的原则,才能推动中医药高质量发展。
传承精华,要让中医药发扬光大。深入挖掘中医药宝库中的精华,必须培养大批中医“专才”,这样才能使“国宝”代代相传。中医临床功夫、中药炮制工艺,主要靠师徒一代一代口传心授。师承教育能为“草根”中医打开一扇门,让岐黄之术薪火相传。我们应将以“个性化”为特征的师承教育与以“标准化”为特征的院校教育相结合,将传统教育的精粹融入现代教育体系之中,构建适应新时代的中医教育体系,为中医药发展打下最坚实的人才之基。
守正创新要从中医药发展清流激荡开始。从《黄帝内经》奠定中医理论体系,到明清时期瘟病学的产生,再到当代青蒿素的诞生……创新,始终是推动中医药发展的根本动力。随着人类疾病谱的变化,中医药需要源源不断地注入创新的“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下 期末试卷


上一个『湖南省衡阳八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下一个『吉林省白城一中、大安一中、通榆一中、洮南一中、镇赉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