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学年高一必修(下)语文期末复习:古诗词诵读与诗歌鉴赏基础训练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诗词鉴赏专题训练
试题
名称
2021学年高一必修(下)语文期末复习:古诗词诵读与诗歌鉴赏基础训练(高一必修下 统编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专题04古诗词诵读与诗歌鉴赏【基础训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念奴娇•过洞庭(南宋)张孝祥①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田三万顷,著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映,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应念岭表经年②,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溟空阔。尽挹西江,
试题预览
专题04 古诗词诵读与诗歌鉴赏
【基础训练】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念奴娇•过洞庭
(南宋)张孝祥①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田三万顷,著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映,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应念岭表经年②,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溟空阔。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注释)①张孝祥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词人。②岭表,指五岭以外的地区。经年是指作者被贬担任广南西路经略抚使,在岭南过的一年。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头三句写词人纵目洞庭,临近中秋,浩瀚的湖面水波不兴,皓月当空,展现出一幅玉宇澄澈的景象。
B.“玉鉴”写出湖水的明净光洁,“三万顷”是指湖面的广阔。偌大湖面上,扁舟一叶,似入仙境般惬意。
C.遭贬岭南,词人汲尽西江之水以为酒,对着北斗星慢慢斟饮,愈发增添了他客居的孤独及贬谪的伤痛。
D.本词既从现实生活入笔叙事,又以瑰丽的想象来描绘秀丽的洞庭风光,在雄奇豪放中给人以精工之美。
2.后人评价“表里俱澄清”一句,“意格俱佳,提携全篇”。请结合全词说说你对这句评价的理解。

【答案】
1.C
2.①“表里俱澄澈”这五个字,从天空到湖水,洞庭湖上上下下都是透明的,没有一丝儿污浊,描绘出了一幅明净澄澈、柔和秀美的洞庭秋景图。
②写景之中还寄寓了深意。这五个字标示了一种光明磊落、胸怀坦荡、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的极其高尚的思想境界。
③“表里俱澄澈”这一句既是全词的主旨所在,也在结构上起到承上启下的联结作用,可谓“意格俱佳”。
【分析】
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赏析诗句的能力。
C.“对着北斗”错误,“细斟北斗”是说举北斗星当酒器慢慢斟酒来喝,而不是对着北斗星慢慢斟饮;“增添了他客居的孤独及贬谪的伤痛”错误,词人尽管遭贬,但“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表明自己追求高远,不改志向、光明磊落、表里如一的情怀,因此全词没有伤痛之感。
故选C。
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语言、形象的能力。
首先理解后人评价语的意思,然后结合诗歌的内容作答。
“意格俱佳,提携全篇”是说“表里俱澄清”的意境与格调都妙,可以提携全篇。
“表里俱澄澈”是指上下一片明亮澄澈。这里包含了两层意思,一层是写秋月秋水之美,美在哪里,美在澄澈。澄是水清,澈也是水清,上上下下,里里外外,没有一丝一毫浑浊,没有一丝一毫污染,这样的清澈明亮,有如非人间的琉璃世界;另一层是说三万顷湖上扁舟上的我,也有如秋月,有如秋水,我就是一个光明磊落,坦坦荡荡,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的男子汉、大丈夫。所以表里俱澄澈不仅是写景,而且也是写人,写自己品格之美。
同时这句还是全词的主旨所在。词人写外在世界与内在世界澄澈的相会与相合是一种天人合一的会合,这一会合的美妙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是人生最高、最美、最富有诗意的高峰体验进而引出下面的内容,所以说又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按要求作答。
次韵孔宪蓬莱阁注
赵抃
山巅危构傍蓬莱,水阁风长此快哉!
天地涵容百川入,晨昏浮动两潮来。
遥思坐上游观远,愈觉胸中度量开。
忆我去年曾望海,杭州东向亦楼台。
注:赵抃(1008-1084年),北宋名臣,在朝弹劾不避权势,时称“铁面御史”,熙宁四年(1071),赵抃由越州改知杭州,遗缺由孔延之继任,因而有此赠答。和诗所押之韵与原诗全同,叫做次韵;宪:指越州知州孔延之,宪是官场中对上级或同级的尊称。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歌前半部分描写在蓬莱阁所见之景,景中含情,为抒写感受做铺垫。
B.颔联从侧面写出了蓬莱阁所处的位置之高,照应前文中的“山巅危构”。
C.颈联写作者重新登临蓬莱阁产生联想,盼望再次登高望远,扩展心胸。
D.相似景色唤醒诗人美好的回忆,而这种回忆又衬托出当下愉悦的心情。
4.简要概括蓬莱阁给作者带来的感受。
5.有人说本诗颔联与杜甫的“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风格接近,请加以比较。

【答案】
3.C
4.心情为之快意;视野为之开阔;胸怀为之豁然开朗。
5.本诗颔联感情豪迈,气势雄浑,具有一种豪壮之美;写潮水,先说大海总汇江河百川之水,将天地包容在它的怀抱里,写出了大海的广阔和气派;第四句并没有正面描写潮水的气势,只写了晨昏两次起潮,令读者可以想见潮水之势大。胸怀豪迈,气象恢弘,展现了作者作为一位正直清廉的政治家的广阔胸襟。
杜甫《登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写洞庭的浩瀚无边。洞庭湖坼吴楚、浮日夜,波浪掀天,浩茫无际,写景更为壮阔,景中融合情感,委婉含蓄,巧妙无痕,形成沉雄悲壮、博大深远的意境,展现了杜甫那种忧国忧民的博大气度。
所以说二者风格是接近的。
【分析】
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思想内容评价艺术手法的能力。
C.“颈联写作者重新登临蓬莱阁产生联想”错误。本诗是诗人对友人登上蓬莱阁所赠诗的和诗,且根据“遥思”二字可知,颈联写的是诗人想象友人登上蓬莱阁后的情景。
故选C。
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内容评价思想感情的能力。
首联感受到的是蓬莱阁雄健的气势,颔联从侧面写出了蓬莱阁所处的位置之高,给诗人雄伟壮观的磅礴气势和感觉。诗人以“快哉”点明自己此时的感受。
颈联提到“遥思坐上游观远,愈觉胸中度量开”意思是“遥想你在蓬莱阁座上,游乐观览,视野多么宽广,因着那壮美的海景,胸襟器量更加开张”,“游观远”“度量开”都是对友人观潮景象的描绘,想象友人在蓬莱阁上游目骋怀,视野开阔,心胸豁然开朗。
5.本题考查学生比较分析相关诗句的内容、评价语言风格的能力。
此诗颔联意思是说大海包容了高天厚地,把千百条河川接纳进自己胸膛,清晨和傍晚波翻浪涌,每天两次潮落潮涨。颔联以濡染大笔绘出大海涵容天地、收纳百川的壮阔怀抱和早潮晚汐变幻的动荡景象。结构上承接上句“水阁风长此快哉!”继续发挥想象,写在蓬莱阁上观潮望海的情景。虽然作者并未亲见其景,却能将笔触伸至天地百川,以虚写的手法烘托出潮来时的气势。站在蓬莱阁上,仰观是湛蓝高远的苍天,俯察是深邃汹涌的大海。极目远眺,天没有尽头,海也不见穷处,仿若天地百川都被这漫无边际的海水所涵容,水天一色,风月无边。每天晨昏两次潮汐涨落时,海水升腾,天地也仿佛被海水托举而浮动起来。“晨昏浮动两潮来”句,借用孟浩然“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和杜甫“乾坤日夜浮”的诗意,将诗境拓宽,气象恢弘。写景至此,已将蓬莱阁上观潮的情境很好的展现出来。
杜诗“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意思是说吴、楚两地在这里被分割开来。整个天地恰似在湖中日夜浮动。从总体上看,江山的壮阔,在诗中互为表里。虽然悲伤,却不消沉;虽然沉郁,却不压抑。反映了其关心民生疾苦的风格。诗人屏弃眼前景物的精微刻画,从大处着笔,吐纳天地,心系国家安危,悲壮苍凉,催人泪下。时间上抚今追昔,空间上包吴楚、越关山。其身世之悲,国家之忧,浩浩茫茫,与洞庭水势融合无间,形成沉雄悲壮、博大深远的意境。诗人在岳阳楼上面对“广圆五百里,日月若出没其中”(《水经注》)的洞庭湖,觉得自己的眼界也随着浩淼无际的湖水而扩大了,似乎看到了我国东南方吴楚两地的分界线,又似乎感到日月也都在湖面上飘浮,两句境界阔大,气象宏放,雄跨今古。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6.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虚实交错,今昔对照。写早闻洞庭盛名,然而到暮年才实现目睹名湖的愿望,看似平淡的叙述中却寄予着许多感慨。
B.颔联写洞庭湖的浩瀚无边。洞庭湖坼吴楚、浮日月,波涛汹涌,浩茫无际。这一联写景壮阔,技巧精湛,令人玩味不已。
C.颈联写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无任何援助,于极闷极狭的诗境中富无限情意,但从整体看,与全诗联系不紧。
D.尾联写诗人眼望国家动荡不安,却只能倚窗北望,涕泗交流。“戎马关山北”写出了诗人的广阔胸襟。“凭轩”与“今上”首尾呼应。
7.结合作者的境况,谈谈你对“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这两句诗的理解。

【答案】
6.C
7.个人境况:举目无亲,年老多病,以孤舟为伴。诗句理解:时值战争未平、国家多难,因而老泪纵横。作者不仅哀叹自己的身世孤苦,晚境凄凉,更为国家动荡不安、战乱不休而悲伤。
【分析】
6.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的能力。
C.“但从整体看,与全诗联系不紧”错,从全诗来看,此联既紧承上文岳阳楼的壮观景象,又为下文抒发忧国忧民的情怀做铺垫。与全诗内容联系紧密。
故选C。
7.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鉴赏诗歌炼句的能力。
诗的尾联意思是:遥望关山以北,战争烽火仍未止息;一想到这,凭轩遥望的我不禁老泪纵横。
结合颈联可知,诗人此时年老多病,亲友没有音信,自己晚境凄凉,只能孤舟相伴,而此时此刻他心中想的仍然是国家动荡不安,战乱不止,表达了自己年事已高,报国无门的悲苦。诗人不只是写出了自己的孤苦无依,更体现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将个人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衰老多病的躯体中,仍然跳动着—颗忧国忧民的赤诚之心。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8.下列这首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为律诗。律诗属近体诗,成熟于唐朝,分五言、七言两种。
B.《登岳阳楼》是杜甫中年时期的作品。首联是说久闻洞庭湖大名,今天终于来到。
C.颔联是说浩瀚的湖水把吴楚两地分开,日月星辰都像是整个地漂浮在湖水之中一般,短短十个字,写出了洞庭湖壮丽生动的图景,意境开阔。
D.尾联写关山以北战争烽火仍未止息,写“我”凭栏眺望之所感。“凭轩”一句与题目“登楼”遥相呼应,收束全诗,从而使全诗浑然一体。
9.杜甫在面对烟波浩渺的八百里洞庭时“凭轩涕泗流”,请问这泪水中包含了诗人的哪些情感?

【答案】
8.B
9.1.举目无亲的孤苦。2.年老多病,以孤舟为伴的凄凉。 3.对国家动荡不安和战乱不休的悲伤。
【分析】
8.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思想内容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B. “《登岳阳楼》是杜甫中年时期的作品”,表述错误。本首诗《登岳阳楼》是唐代诗人杜甫于大历三年(768年)创作的一首五律。是年杜甫57岁,已到晚年。
故选B。
9.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杜甫在面对烟波浩渺的八百里洞庭时“凭轩涕泗流”,这泪水中包含诗人的情感不是单一的,需结合诗歌前面内容整体理解分析。
首先,从“亲朋无一字”可以看出,杜甫的亲朋好友都失去了音信,此刻他的内心有一种举目无亲的孤苦。
其次,从“老病有孤舟”可以看出,此时的杜甫已经老病缠身,只有孤独的一只船陪伴自己,表达了自己晚境的凄凉。 
最后,结合“戎马关山北”,可以看出,诗人虽然对自己的痛苦无言而语,担更多的是对北方的战事又起,自己却不能为国家效力而感到痛苦,对国家动荡不安和战乱不休的悲伤。
10.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桂枝香•金陵怀古
王安石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A.“登临送目”领起上片写景,“故国”点题,为下片的怀古伏笔;“晚秋”点明登临季节,天气初肃为写景抒怀奠定基调。
B.“似、如”二字运用比喻的手法,彩舟、星河,色彩对比鲜明;云淡、鹭起,动静相生。全片由远而近,描绘了一幅肃爽的金陵晚秋图景。
C.作者举了陈后主和宠妃张丽华的例子,他们的奢靡生活,使得国家灭亡,而且亡国的悲恨还在不断继续着。
D.本词立意新颖,直抒胸臆,境界开阔,风格高峻,《古今词话评价》为:金陵怀古,诸公寄调《桂枝香》者三十余家,惟王介甫为绝唱。
【答案】D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的能力。
D.“直抒胸臆”错,本诗上阙描绘晚秋之景,渲染了天气初肃的环境氛围,属于借景抒情;下阙运用了陈后主和宠妃张丽华的典故,委婉的表达诗人的情感,属于间接抒情。
故选D。
1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注,凭轩涕泗流。
注:关山北,北方边境。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篇登楼抒怀之作,诗人登上神往己久的岳阳楼,凭轩远眺,想到个人之悲和国事之伤,感慨万千。
B.颔联是说浩瀚的湖水把吴楚两地分开,日月星辰都像是整个地漂洋在湖水之中一般,短短十个字,写出了洞庭湖壮丽生动的图景,意境开阔。
C.“今”“昔”是时间上的对举,“关山北”与“凭轩”在空间上对应,用写实的手法,引发联想。
D.诗人将江山的壮阔与个人胸襟的博大相互映衬,虽然悲伤,却不消沉;虽然沉郁,却不压抑。
【答案】C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C.“用写实的手法”错误,尾联这两句是两个景象:一个是西北长安附近的战火,一个是岳阳楼上倚窗眺望的老诗人。两者构成了一幅画,前者是诗人心中想到的,后者是诗人自身实景。故并不都是实写。
故选C。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登 岳 阳 楼
杜  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12.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篇登楼抒怀之作,诗人登上神往己久的岳阳楼,凭轩远眺,想到个人之悲和国事之伤,感慨万千。
B.从写景的境界来看,颔联虽然广阔宏大,但不如孟浩然咏叹洞庭湖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高远。
C.“今”“昔”是时间上的对举,呼应了“关山北”与“凭轩”在空间上的对应,都用虚实相生的手法,引发联想。
D.诗人将江山的壮阔与个人胸襟的博大相互映衬,虽然悲伤,却不消沉;虽然沉郁,却不压抑。
13.颈联“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诗的意境由宽阔突然转入狭窄,联系尾联,试分析作者在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答案】
12.B
13.颈联写诗人的穷困苦境,意境从宽阔转入狭窄:亲朋隔绝,无一消息,既“老”且“病”,飘流湖湘,以舟为家,前途茫茫;尾联意境又转到宽阔,写诗人凭栏远眺,遥想北方边境,战乱未平,国家艰危,不禁老泪纵横,自己的孤寂与辽阔雄壮形成鲜明的对比,愈益显出自己的痛苦之情,抒发了诗人漂泊天涯、怀才不遇、伤时忧国的思想感情。
【分析】
1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B.“不如孟浩然咏叹洞庭湖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高远”错,本诗的颔联是描写洞庭的浩瀚无边。洞庭湖坼吴楚、浮日夜,波浪掀天,浩茫无际,境界十分阔大,被王士禛赞为“雄跨今古”。可见并非不如孟浩然诗句境界高远。
故选B。
13.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
颈联,“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写的是写诗人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心情。“亲朋无一字”,得不到精神和物质方面的任何援助;“老病有孤舟”,从大历三年正月自夔州携带妻儿、乘舟出峡以来,既“老”且“病”,飘流湖湘,以舟为家,前途茫茫,何处安身,面对洞庭湖的汪洋浩淼,更加重了身世的孤危感。此联诗人写自己穷困苦境,而首联写早闻洞庭盛名,颔联描写洞庭的浩瀚无边,此两联写景意境壮阔,所以颈联意境由宽阔转入狭窄,诗人于诗境的极闷极狭的突变与对比中寓无限情意。
尾联,诗意境又转到宽阔。“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写诗人凭栏远眺,遥想北方边境,战乱未平,国家动荡不安,自己报国无门,不禁老泪纵横,抒发了诗人漂泊天涯、怀才不遇、伤时忧国的思想感情。
阅读下面这首词,按要求作答。
桂枝香•金陵怀古
王安石
登临送目,正故国晩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①,翠峰如簇。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注)①谢眺诗句有“澄江静如练”的诗句。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是王安石在金陵的登高怀古之作。故国,指的就是金陵,即现在的南京。
B.上片写登临季节,所见优美景色:澄江似练,夕阳翠峰,酒旗招展,白鹭翔舞。
C.下片感叹六朝竞逐奢靡、相继灭亡,然后陈说空谈兴亡荣辱是有所作为的表现。
D.“后庭遗曲”化用的是唐朝杜牧的《泊秦淮》,杜牧之后就认为其是亡国之音。
15.鉴赏这首词上片“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答案】
14.C
15.①“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意为,流千里的长江澄澈得好像一条白练,青翠的群峰簇拥着堆聚有致。②“千里”二字,上承首句“登临送目”登高远望即可纵目千里;下启“澄江似练,翠峰如簇”的大全景扫描,景象开阔高远。③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长江比作“白练”,生动地体现出长江蜿蜒澄澈的特点;④“澄江似练”化用谢眺诗句“澄江静如练”,在此与“翠峰如簇”相对,构图上以曲线绵延与散点铺展相映成趣。既有平面的铺展,又有立体的呈现,一幅金陵锦绣江山图展现眼前。
【分析】
1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并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C. “然后陈说空谈兴亡荣辱是有所作为的表现”错。“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意为自古多少人在此处登高怀古,无不对历代荣辱喟叹感伤。抒发了词人对前代吊古、怀古的不满之情。
故选C。
15.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句的能力。
鉴赏诗歌的炼句时,可从内容,结构,艺术技巧以及思想感情等角度入手。
从诗歌内容上来看,这两句意为流千里的长江澄澈得好像一条白练,青翠的群峰簇拥着堆聚有致。从结构上来看,“千里”二字,上承首句“登临送目”登高远望即可纵目千里;下启“澄江似练,翠峰如簇”的大全景扫描,景象开阔高远。从艺术技巧上来看,句中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长江比作“白练”,生动地体现出长江蜿蜒澄澈的特点;同时,根据注释内容“谢眺诗句有‘澄江静如练’的诗句”可知,“澄江似练”脱化于谢眺诗句“澄江静如练”,化用后,在诗中与“翠峰如簇”相对,不仅对仗工整,在构图上也以曲线绵延(“澄江似练”)与散点铺展(“翠峰如簇”)相映成趣。既有平面的铺展,又有立体的呈现,一幅金陵锦绣江山图展现眼前。
阅读杜甫《登岳阳楼》一诗,完成下列小题。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16.下列这首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过去就听说洞庭湖水势浩瀚,名扬海内,今天我登上湖边的岳阳楼,俯仰江山。首联“昔”“今”对照,虚实交错,拉开时间的帷幕,写出初登岳阳楼的喜悦,为全诗浩大的气势奠定了基础。
B.颔联是写洞庭湖的浩瀚无边。洞庭湖坼吴楚、浮日月,波浪滔天,浩茫无际,写景如此壮阔,令人玩索不尽。
C.颈联写诗人年老多病,以舟为家,远离亲友,流落在外,亲朋故旧竟无一字寄给漂泊江湖的我,其凄凉之境、哀痛之心、愤怨之情,不言自明。面对洞庭湖的汪洋浩淼,更加重了身世的孤危感。
D.尾联“戎马”,采用借代手法,指战争。诗人把个人命运和国家前途联系在一起,抒写了诗人的家国之痛,意境深远,余韵无穷,体现了诗人一贯的忧国忧民的大襟怀。至此,伟大诗人的形象突出了,作品的主题也得到了深化。
17.全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16.A
17.①抒发了诗人年老多病、漂泊无依的孤独之情。②对国家多难、壮志未酬的无限伤心。
【分析】
16.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情感的能力。
A.“写出初登岳阳楼的喜悦”理解错误。诗人对洞庭湖向往已久,这是在叙事写景的行文中,自然地流露出来的感情。但这毕竟是过去的向往,登上了岳阳楼,其感情似乎应当是高兴。但仔细品味,句中又见不到高兴的字眼,抽不出如愿以偿的情思。“昔”与“今”之间,天在变,地在变,国在变,人也在变。安史之乱,唐王朝由盛转衰,人民的深重灾难,杜甫个人的悲惨遭遇,都凝聚在杜甫的心头,并随着诗人—起登上了岳阳楼,他高兴不起来。应当说“今上岳阳楼”是向往了多年不得登,如今才算是登上来了,这是一声长叹,长叹的包含的是一团忧国忧民、伤时伤世的感慨。
故选A。
17.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这两句是写诗人自己的处境。“无一字”指的是没有一点消息,一点音信。“亲朋无一字”写出了诗人的孤苦。“孤舟”是指诗人全家挤在一条小船上飘泊度日,消息断绝,年老多病,孤舟漂泊,其精神上、生活上的惨苦可以想见。可见诗人抒发了诗人年老多病、漂泊无依的孤独之情。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关山北”,指打仗的地方。从诗人来说,从洞庭湖向长安望去,隔着一道道关,一座座山,而战火就在北面燃烧。“戎马关山北”,具体指的是当时吐蕃入侵,威胁长安,战争不息,国家不得安宁。“凭轩涕泗流”是说杜甫倚靠岳阳楼的窗户,向北眺望,虽然隔着道道关山,他看不到长安,也看不到战火,但在他心中却呈现出吐蕃入侵,长安危急,人民遭难的情景,于是他就禁不住伤心的老泪纵横了。这真是身在洞庭,心在长安。孤舟虽小却装着整个天下。衰老多病的躯体中,仍然跳动着—颗忧国忧民的志诚之心。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多难、自己壮志未酬的无限伤心之情。
18.阅读下面两首诗,比较两首诗在思想情感和艺术风格的不同。
登岳阳楼                              登岳阳楼①
杜甫                                     李白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注)①:本诗又题《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是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时所作。
比较两首诗在思想情感和艺术风格的不同。
【答案】思想情感:
杜诗中,①身世凄凉之感,诗人漂泊在外,生活窘困,以舟为家,既老且病,亲友音信全无。②忧国伤时之情,“戎马关山北”写出国家动荡不安,处境沉浮。
李诗中,诗人此时正遇大赦,心情轻快,眼前景物也显得有情有义,和诗人分享着欢乐,因此全诗流露了一片喜悦之情。豪情逸志,溢于言表。
艺术风格:
杜甫的《登岳阳楼》基本写实,意旨深厚,又多变化,可用沉郁顿挫概括。
李白这首诗用陪衬、烘托和夸张等手法,想像奇特,笔法洒脱,可用豪放飘逸来概括。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情感和鉴赏诗歌艺术风格的能力。
杜诗为登楼抒怀之作,侧重写实。
首联“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叙事写景。
颔联“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写洞庭水,境界宏阔,但不能看成是纯写景,写景中渗透着诗人的胸怀,透露了唐王朝的分裂衰败和国势的不安定。
颈联“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这两句是写诗人自己的处境。如果将洞庭湖水比作整个国家,那么那一点孤舟就是诗人杜甫自己。这里是象征,这鲜明对照的谐调之中,既包含着诗人对自己终身遭遇的痛心和不平,也体现了诗人将自己的命运、国家的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尾联“戎马关山北”具体指的是当时吐蕃入侵,国家不得安宁。“凭轩涕泗流”是说杜甫忧国优民,禁不住老泪纵横了,凝聚着诗人对国家时局、自己孤苦处境比照后,感到无可奈何,感到万分压抑的感情,非常形象而深刻地显示出杜甫晚年时的精神痛苦。
此诗意境开阔宏丽,表现手法变化多样。首联叙述,交代登楼缘由;颔联描写,绘制宏阔壮观图景,又运用比喻,增强了作品的生动性;尾联又运用了抒情写法,揭示出诗人的内心世界,开拓了作品的意境。诗人的感情发展脉络上说,首联蕴含喜悦,颔联带有雄壮,颈联转为凄苦,尾联变为悲伤。
李诗描写了诗人登岳阳楼游赏玩乐的情景。
首联“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写登高临远、俯视下界所见到的辽阔景象。以岳阳楼周围景物的渺远、开阔、高耸等情状,来烘托岳阳楼的高耸。这两句意境阔大,诗人炼词造句给人一种雄浑豪放的感受。
颔联“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写仰观天宇所感。“愁心去”“好月来”便恰到好处地表现了畅然一适的愉悦心情。
颈联“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极言岳阳楼高耸入云。用夸张之笔,突出心情的愉快。
尾联“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写酣饮之乐。
全诗就完整地写出了秋风明月下的浩荡无边的洞庭夜景,通过优美的意境描写,表达了诗人流放获释以后的喜悦心情。
此诗风格意气豪放,境界阔大,采用夸张、想象等手法,抒情写景有一种长风浩荡的笔力。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陪裴使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下 诗词鉴赏专题训练


上一个『2021学年高一必修(下)语文期末复习:古诗词诵读与诗歌鉴赏提升训练』  下一个『2021学年高一必修(下)语文期末复习:整本书阅读《红楼梦》提升训练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