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学年高一必修(下)语文期末复习:文言知识与文言文阅读提升训练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
试题
名称
2021学年高一必修(下)语文期末复习:文言知识与文言文阅读提升训练(高一必修下 统编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一、选择题1.选出没有通假字的一项()A.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 B.浩浩乎如冯虚御风C.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D.东望武昌,山川相缪【答案】C【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通假字现象的理解能力。A.“采”通“彩”,颜色,色彩。B.“冯”通“凭”,乘。C.没有通假字。D.“缪”通“缭”,连结,盘绕。故选C。
试题预览
一、选择题
1.选出没有通假字的一项(    )
A.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 B.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C.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D.东望武昌,山川相缪
【答案】C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通假字现象的理解能力。
A.“采”通“彩”,颜色,色彩。
B.“冯”通“凭”,乘。
C.没有通假字。
D.“缪”通“缭”,连结,盘绕。
故选C。
2.下列选项中,对于课文解读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秦、晋曾是友好邻邦,秦对晋有割让焦、瑕二邑的恩惠,晋对秦却严加防范。烛之武对这种微妙的关系了如指掌,并巧妙地加以利用,这是他得以智退秦师的关键。
B.宴席的四面座位,以东向最尊,次为北向,再次为南向,西向侍坐。鸿门宴中“项王、项伯东向坐”,是最上位,范增北向坐,是第二位,再次是刘邦,张良则为侍坐。从座位可看出双方力量悬殊与项羽的自高自大。
C.《论语》是语录体,言简意赅;《孟子》对话精彩,思辨性强,善于取譬设喻,因势利导;《庄子》常用寓言来表达思想,形象生动,富于启发性。
D.《琵琶行》是一首长篇乐府诗,叙述了琵琶女的故事,也叙说了白居易本人的人生遭际,诗中无论是音乐描写还是景物描写都无比精妙。
【答案】A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A.“秦对晋有割让焦、瑕二邑的恩惠”说法错误,结合“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分析,惠公曾经答应给您焦、瑕二座城池。然而惠公早上渡过黄河回国,晚上就在那里筑城防御,这是您所知道的。是晋惠公答应割让焦、瑕二邑给晋国。
故选A。
3.下列选项中,对人物形象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项羽听说刘邦欲王关中时怒不可遏,但翌日见到刘邦来谢罪却洋洋自得,并说出曹无伤告密之事,这体现项羽恃勇骄横、胸无城府、拙于应变的性格。
B.去鸿门“谢罪”,虽有项伯居中调停,实则深入虎穴,刘邦做到忍辱负重、能屈能伸。回到军中立诛曹无伤,则体现他的坚决果断。
C.烛之武以国家利益为重,是深明大义的爱国志士;他能在危急时刻出使秦师,勇闯秦营,是一位勇士;同时他还是一位不卑不亢、机智善辩的辩士。
D.“子路率尔对曰”之后“夫子哂之”。“率尔”一词充分体现出子路鲁莽直率、好胜自诩的性格特征。
【答案】A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人物形象的能力。
A.“拙于应变”理解有误。文中刻画项羽的情节有: 一听说刘邦欲王关中,立刻大怒,简直是怒不可遏;但第二天见到刘邦谢罪,却洋洋自得,并脱口把曹无伤告密之事和盘托出;樊哙尖锐的指斥,竟未能引起他的反感;听说刘邦逃走,也仍处之泰然,这充分显示了项羽简单暴躁而又刚愎自用的性格。没有选项中说的“拙于应变”。
故选A。
4.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词类活用类型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歌呼呜呜快耳者
A.吾从而师之 B.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C.人君当神器之重 D.却宾客以业诸侯
【答案】D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中的词类活用现象的理解能力。
例句中的“快”是使动用法,意思是“使……快”。
A.“师”,名词意动用法,“以……为师”。
B.“日”,名词作状语,“每天”。
C.“重”,形容词作名词,“重权”。
D.“业”,使动用法,“使……成就功业”。
故选D。
5.下列加点字词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列坐其次       次:地方      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治:社会安定
B.金就砺则利     金:金属      小学而大遗                遗:赠送
C.散六国之从     从:跟从      木直中绳                  中:合于
D.术业有专攻     攻:学习      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   施:实施
【答案】A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B.金:金属或兵器;遗:弃。
C.从:通“纵”,合纵;
D.施:yì,延续。
故选A。
6.下列加点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汝幸而偶我     偶:邂逅      第以今日事势观之         第:只是
B.抑汝能之乎     抑:还是      藉寇兵而赍盗粮           赍:付与
C.摄乎大国之间   摄:夹处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一:把……看作一样
D.刽子磨旗、提刀  磨旗:摇旗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惑:糊涂
【答案】A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汝幸而偶我,偶:邂逅”错误,此处“偶”应该是“婚配,嫁娶”的意思,本句译为:你有幸嫁给了我。
故选A。
7.下列句子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例句:(    )
无乃尔是过与
A.恐年岁之不吾与 B.毋从俱死也 C.求人可使报秦者 D.焉用亡郑以陪邻
【答案】A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
例句:“无乃尔是过与”翻译为:恐怕应该责备你们吧。正常语序为:无乃是过尔与。为宾语前置句。
A.“恐年岁之不吾与”翻译为:担心年岁不待我。正常语序为:恐年岁之不与吾。为宾语前置句。
B.“毋从俱死也”翻译为:不要跟着(刘邦)一起去送死。正常语序为:毋从(之)俱死也。为省略句。
C.“求人可使报秦者”翻译为:寻找可以作为信使去秦国回信的人。正常语序为:求可使报秦人者。为定语后置句。
D.“焉用亡郑以陪邻”翻译为:为什么要灭掉郑国而给邻国增加土地呢。
故选A。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北虽貌敬,实则愤怒  舍相如广成传
B.越国以鄙远        择善而从之
C.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少仲尼之闻
D.刑人如恐不胜       低眉信手续续弹
【答案】B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中的词类活用现象的理解能力。
A.“貌”:名词作状语,在表面上;“舍”:名词作动词,安置住宿。
B.“远”:形容词作名词,远地,指郑国;“善”: 形容词作名词,好的方面。
C.“从”:使动用法,使……跟从;“少”:意动用法,认为……少。
D.“刑”:名词作动词,处罚,用刑;“低”:形容词作动词,低下。
故选B。
9.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①申之以孝悌之义 告诫  ②謋然已解,如土委地。 散落
B.①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两属  ②从骊山下,道芷阳间行 秘密地
C.①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 督察  ②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 交往
D.①廊腰缦回,檐牙高啄 萦绕  ②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加速
【答案】D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D.速,招致。句意:等到后来燕太子丹用派遣荆轲刺杀秦王作对付秦国的计策,这才招致了(灭亡的)祸患。
故选D。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方六七十,如五六十              ②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B.①无伤也,是乃仁术也               ②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C.①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②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D.①闻其声,不忍食其肉               ②其皆出于此乎
【答案】C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①“方六七十,如五六十”翻译为:一个纵横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的地方。“如”,连词,或者;“如其礼乐,以俟君子”翻译为:至于修明礼乐,那就只有等待贤人君子了。“如”,连词,至于。
B.“无伤也,是乃仁术也”翻译为:没有关系,这是体现了仁爱之道。“乃”,副词,表示肯定;“今其智乃反不能及”翻译为:现在他们的智慧竟然不能及(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乃”,副词,表示转折,竟。
C.“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翻译为:种上桑树,五十岁的人就可以穿丝织品了。“以”,介词,用;“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翻译为:治国要用礼,可是他(子路)的话毫不谦让,所以我笑他。“以”,介词,用。
D.“闻其声,不忍食其肉”翻译为:听到它(哀鸣)的声音,便不忍心吃它的肉。“其”,代词,它们的;“其皆出于此乎”翻译为:大概就是出于这个缘故吧。“其”副词。表揣测语气。大概。
故选C。
11.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①明足以察秋毫之末 末:尖端       ②莅中国而抚四夷也      莅:统治
B.①族庖月更刀。   族:一般的      ②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既:已经
C.①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谢:感谢  ②承天景命           景:大
D.①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  度:计划    ②胜负之数,存亡之理     数:天数,命运
【答案】C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句中的含义的能力。
C.①句意为:明天早晨不能不早些亲自来向项王道歉。谢:动词,道歉,谢罪。
故选C。
1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活用类型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项伯杀人,臣活之②素善留候张良③欲辟土地,朝秦楚④风乎舞雩⑤轻暖不足于体与?
⑥老吾老,以及人之老⑦越国以鄙远⑧蚕食诸侯⑨却宾客以业诸侯⑩良庖岁更刀
A.①/②③④⑦⑨/⑤⑥⑧/⑩ B.①③⑨/②/④⑦/⑤⑥/⑧⑩
C.①/②/③④⑦⑨/⑤⑥⑧/⑩ D.①⑨/②/③④⑦/⑤⑥/⑧⑩
【答案】B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中的词类活用现象的理解能力。
①“活”,使动用法,使……活命;
②“善”,形容词作动词,与……交好;
③“朝”,使动用法,使……朝拜;
④“风”,名词作动词,吹风;
⑤“轻暖”,形容词作名词,轻暖的衣服;
⑥“老”,形容词作名词,老人;
⑦“鄙”,名词作动词,把……当做边邑;
⑧“蚕”,名词作状语,像蚕一样;
⑨“业”,使动用法,使……成就功业;
⑩“岁”,名词作状语,每年。
①③⑨是使动用法/②是形容词作动词/④⑦是名词作动词/⑤⑥是形容词作名词/⑧⑩是名词作状语。
故选B。
13.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只有一个错误的选项是(   )
A.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辞别)  沛公则置车骑(安排)
B.因人之力而敝之(损害)  为国以礼,其言不让(谦让)
C.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施行)  第以今日之事观之(按顺序)
D.牛羊何择焉(选择)  乃中《经首》之会(节奏)
【答案】D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谢”,谢罪。句意:明天早晨不能不早些亲自来向项王道歉。/“置”,放弃。句意:刘邦就放弃车辆和随从人马。
B.全对。
C.“施”,延续。句意:功业延续到今天。/“第”,只是。句意:只是根据现在的局势来看。
D.“择”,区别。句意:那么牛和羊又有什么区别呢?
故选D。
1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骂鲰生、拉拢项伯等细节表现出了刘邦能言善辩、善于应变的性格。项羽信任项伯,改变主意,答应“善遇”刘邦,为鸿门宴最后的结局埋下伏笔。
B.樊哙闯帐后,按剑而跽,瞠目啖肉,义责项羽。作者以夸张的语气、漫画的笔触,勾勒了一个霸气逼人的怒目金刚形象。
C.项伯为报私恩夜访张良,这使战争危机忽然出现了转机。项伯为刘邦的“约为婚姻”等所迷惑,拔剑与项庄共舞,保护了刘邦。
D.樊哙的言辞,理直气壮,前硬后软,“窃为大王不取也”一句,满足了项羽的沽名钓誉之心,消弭了项羽的怒火和霸气。
【答案】B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B.“按剑而跽”的是项羽而不是樊哙,原文“项王按剑而跽”。
故选B。
15.下列各句句式特点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亚父者,范增也
A.此天子气也
B.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
C.得复见将军于此
D.吾属今为之虏矣
【答案】A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A项和例句都是判断句,“者、也”表判断;
B.是省略句,省略了介词“于”;
C.是介词结构后置句,得于此复见将军;
D.是被动句。“为……(所)”表被动。
故选A。
16.下列句中加点字的用法,与例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A.于是项伯复夜去
B.头发上指,目眦尽裂
C.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
D.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
【答案】C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中的词类活用现象的理解能力。
例句:名词作状语,用侍奉兄长的礼节。
A.名词作状语,在夜里;
B.名词作状语,向上;
D.名词作状语,像翅膀一样;
C.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活。
故选C。
17.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秦时与臣游                 游:交往
B.此亡秦之续耳               续:后继者
C.君安与项伯有故             故:缘故
D.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       幸:幸亏,幸而
【答案】C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C.句意:您怎么和项伯有交情的?故:有旧,有交情。解释错误。
故选C。
18.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曾皙)弹奏瑟的声音渐渐稀疏,铿的一声,把瑟放下,站起来,回答说:“我和他们三人为政的才能不同。”
B.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做大事不必理会细枝末节,行大礼不用回避小的责备。
C.无由会晤,不任区区向往之至。
——没有缘由(与您)见面,我内心不胜仰慕至极。
D.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我不能早些任用你,现在事情紧急了才来求助你,是我的过错。
【答案】D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D.此句中翻译有误的地方有:“子”,对人的敬称,一般翻译为“您”;“是”,代词,翻译为“这”,而“是”字是判断句必须加出的词,不是由“是”字翻译出来的。整个句子翻译为“我不能早些任用您,现在事情紧急了才来求助您,这是我的过错”。
故选D。
19.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语的活用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A.如会同,端章甫 B.素善留侯张良
C.越国以鄙远 D.项伯杀人,臣活之
【答案】A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中的词类活用现象的理解能力。
例句“焦土”,名词作动词,变成焦土。
A.“端”,名词作动词,穿着礼服。
B.“善”,形容词作动词,与……交好。
C.“远”,形容词作名词,远地。
D.“活”,使动用法,使……活。
故选A。
20.下列加点虚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臣闻求木之长者      李牧连却之
B.根不固而求木之长    赂秦而力亏
C.虽董之以严刑        以地事秦
D.其声呜呜然          吾其还也
【答案】C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代词,他们;
B.连词,表转折,却;连词,表因果,因而;
C.介词,用、拿;
D.代词,它,指箫;助词,表婉商语气,还是。
故选C。
21.下列各项句子中句式类型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①籍何以至此            ②将军岂有意乎
B.①若属皆且为所虏         ②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C.①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  ②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
D.①使毕使于前            ②燕王拜送于庭
【答案】D
【详解】
本题考查把握文言句式的能力。
A.宾语前置句,“以何”/一般疑问句。
B.被动句,“为所”表被动/省略句,(轲)被八创。
C.定语后置句,“侍殿上的群臣”/判断句,“者”表判断。
D.状语后置句,“于前毕使”,“于庭拜送”。
故选D。
22.下列对原文句子的翻译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①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寄居在天地间的蜉蝣,渺小得像大海里的一粒米。
②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如果从那变化的一面看,那么天地间万物连一眨眼的工夫都不会停止。
③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取用它们无人禁止,使用它们不会用尽,是自然界无穷无尽的宝藏。
④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等到爬上去以后,看到苍黑色的山上覆盖着白雪,雪的反光照亮了南边的天空。
⑤戊申晦,五鼓,与子颖坐日观亭,待日出。
戊申日月初这一天,五更的时候,我与子颖坐在日观亭,等待日出。
⑥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回头看日观峰以西的山峰,有的照到日光,有的没有照到日光,红白错杂,都像在弯腰的样子。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④⑤⑥ D.②④⑥
【答案】D
【详解】
本题考查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①有误。“寄蜉蝣于天地”可译为“像蜉蝣一样寄居在天地间”;
③有误。“是”应译为“这”,译文漏掉了;
⑤有误。“晦”为农历月末这天。
故选D。
23.下列句中加点字意义及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崖限当道者                  僻不当道者
B.西望夏口                    汶水西流
C.何为其然也                  而又何羡乎
D.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不知东方之既白
【答案】A
【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言文实词、虚词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项,前一个“者”是定语后置的标志,后一个“者”是“的石刻”;
B项,均为名词作状语,译为“向西”;
C项,均为疑问代词,译为“什么”;
D项,均为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故选A。
24.下列每组加线的虚词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①伏清白以死直兮     ②背绳墨以追曲兮
B.①忧伤以终老       ②以尔车来
C.①佩缤纷其繁饰兮     ②芳菲菲其弥章
D.①会不相从许       ②还必相迎取
【答案】B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项,①“伏清白以死直兮”,②“背绳墨以追曲兮”,以,都是连词,相当于“而”,表目的;
B项,①“忧伤以终老”,以,连词,相当于“而”,②“以尔车来”以,介词,用;
C项,①“佩缤纷其繁饰兮”,②“芳菲菲其弥章”,其,都是助词,增加一个音节,无义;
D项,①“会不相从许”,②“还必相迎取”,相,都是代词,相当于第二人称代词“你”。
故选B。
25.下列各项词类活用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B.越过以鄙远
C.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D.烛之武退秦师
【答案】B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具体用法的能力。
A项,“若不阙秦,将焉取之”中,“阙”,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损害;
B项,“越过以鄙远”中,“鄙”,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边邑;
C项,“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中,“亡”,动词的使用用法,使……灭亡;
D项,“烛之武退秦师”中,“退”,动词的使动用法,使……退兵。
故选B。
2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乘:乘坐 B.尔卜尔筮,体无咎言     咎:灾祸
C.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贿:财物 D.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靡:没有
【答案】A
【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言文实词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项,“乘”,登上。
故选A。
27.下列各项中,句式类型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A.夫晋,何厌之有 B.以其无礼于晋
C.敢以烦执事 D.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答案】B
【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言文句式的能力。
例句,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是:佚之狐于郑伯言曰。
A项,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是:夫晋,有何厌。
B项,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是:以其于晋无礼。
C项,省略句,正常语序是:敢以(于)烦执事。
D项,省略句,正常语序是: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氾南。
故选B。
2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不属于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
A.进兵北略上 B.发尽上指冠
C.见燕使者咸阳宫 D.其人居远未来
【答案】C
【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言文词类活用的能力。
A项,北,向北,名词作状语,
B项,上,向上,名词作状语。
D项,远,远处,形容词作名词。
故选C。
29.下列各句中加点虚词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生乎吾前
B.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C.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D.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圣人之所以为圣
【答案】C
【详解】
本题考查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A项,第一个“乎”,相当于“于”,引出行为动作的对象,不译;第二个“乎”,相当于“于”,在。       
B项,第一个“焉”,兼词,在那里;第二个“焉”,句尾助词,不译。 
C项,两个“而”均为转折连词,却。
D项,第一个“所以”,译为“是用来……的”;第二个“所以”,译为“……的原因”。
故选C。
30.下列加点字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室始洞然   洞然:明亮的样子   七月既望   望:农历每月十五
郯子之徒   徒:徒弟,门徒   骐骥一跃   骐骥:骏马
B.往往而是   往往:常常   不绝如缕   缕:细丝
今之众人   众人:一般人   木直中绳   绳:墨线
C.大母过余曰   过:访,探望   托遗响于悲风   悲风:秋风
师不必贤于弟子   贤:超过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   疾:痛心
D.殆有神护者   殆:大概   山川相缪   缪:盘绕
而绝江河   绝:断绝   今已亭亭如盖矣   盖:伞盖
【答案】C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在句中意义的理解能力。
A项,“郯子之徒”的“徒”解释错误,这里“徒”,指“一类人”。
B项,“往往而是”的“往往”解释错误,这里“往往”是古今异义词,指“到处,处处”。
D项,“而绝江河”的“绝”解释错误,这里“绝”,指“横渡”。
故选C。
31.下列加点词不属于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
A.蚓无爪牙之利 B.骐骥一跃
C.而神明自得 D.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答案】B
【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言文古今异义词的能力。
A项,“爪牙”,古义:爪子和牙齿;今义:坏人的党羽和帮凶;
B项,“骐骥”,良马;
C项,“神明”,古义:非凡的智慧;今义:泛指神;
D项,“博学”,古义:广博地学习;今义:学问广博精深。
故选B。
32.下列加点字不是通假字的是(   )
A.虽有槁暴 B.一尊还酹江月
C.积善成德 D.君子生非异也
【答案】C
【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言文通假字的能力。
A项,“有”,通“又”,再次;
B项,“尊”,通“樽”,酒杯;
C项,“善”,形容词用作名词,善行。不是通假字;
D项,“生”,通“性”,天性,禀赋。
故选C。
33.下列句子中和其他句子句式不同的一句是(    )
A.而今安在哉 B.何为其然也
C.崖限当道者 D.而又何羡乎
【答案】C
【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言文特殊句式的能力。
A项,宾语前置,正常语序是:而今在安哉。
B项,宾语前置,正常语序是:为何其然也。
C项,定语后置,正常语序是:当道崖限。
D项,宾语前置,正常语序是:而又羡何乎。
故选C。
34.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活用现象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②顺流而东也  ③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④侣鱼虾而友麋鹿  ⑤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⑥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⑦况吾与子渔樵于江诸之上  ⑧不耻相师
A.①②⑤/③/④⑧/⑥⑦ B.①⑤/②③/⑥⑦/④⑧
C.①②⑤/③④/⑥⑦⑧ D.①⑤/②⑥⑦/③/④⑧
【答案】D
【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言文实词中词类活用的能力。
①名词用作状语,向西,向东;
②名词用作动词,向东进军,东进;
③使动用法,使……舞动,使……哭泣;
④意动用法,以……为侣,以……为友;
⑤名词用作状语,向南;
⑥名词用作动词,照亮;
⑦名词用作动词,打渔、砍柴;
⑧意动用法,以……为耻。
①⑤名作状 ②⑥⑦名作动 ③使动 ④⑧意动
故选D。
35.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语,意思与现代汉语相近的一项是(    )
A.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
B.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C.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
D.徘徊于斗牛之间
【答案】A
【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言文实词古今异义的能力。
A项,须臾,一会儿。
B项,茫然:古义:旷远的样子;今义:完全不知道的样子,失意的样子。
C项,至于:古义:到,到达;今义:表示另提一事。 
D项,斗牛:古义: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今义:一种体育运动。
故选A。
36.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语,意思与现代汉语相近的一项是(    )
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B.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C.古之学者必有师 D.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答案】B
【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言文实词中古今异义的能力。
A项,博学:古义:广博地学习,广泛地学习;今义:知识、学识的渊博;
B项,先后:先和后,早与晚;
 C项,学者:古:求学的人;今:在学术上有所成就的人;
D项,众人:古:一般人,普通人;今:大多数人。
故选B。
3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极天云一线异色    初极狭,才通人
B.其阴,济水东流    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C.道皆砌石为磴      是日,观道中石刻
D.七月既望          望美人兮天一方
【答案】C
【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言文实词、虚词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项,极:名词,尽头/副词,非常;
B项,名词,山的北面/形容词,阴天,没有阳光;
C项,道:名词,道路;
D项,望:农历每月十五/看。
故选C。
38.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而绝江河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B.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C.孰能无惑                  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D.则耻师焉                  不耻相师
【答案】D
【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言文实词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项,绝:横渡/停止;
B项,惑:疑难问题/糊涂;
C项,无:没有/无论;
D项,耻:以……为耻
故选D。
39.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浩浩乎如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下 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


上一个『2021学年高一必修(下)语文期末复习:文言知识与文言文阅读基础训练』  下一个『2021学年高一必修(下)语文期末复习:古诗词诵读与诗歌鉴赏提升训练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