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学年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期末复习:文化和文学常识基础训练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现代文阅读专题训练
试题
名称
2021学年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期末复习:文化和文学常识基础训练(高二选择性必修下 统编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专题02文化和文学常识【基础训练】一、选择题1.下列对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六经,是《诗》《书》《礼》《易》《乐》《春秋》的合称。“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六艺”指的不是这“六经”,而是指六种技能。B.河东,古地区名。指黄河流经山西、陕西两省,自北而南的一段之东部,即今之山西省。C.登第,
试题预览
专题02 文化和文学常识
【基础训练】
一、选择题
1.下列对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六经,是《诗》《书》《礼》《易》《乐》《春秋》的合称。“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六艺”指的不是这“六经”,而是指六种技能。
B.河东,古地区名。指黄河流经山西、陕西两省,自北而南的一段之东部,即今之山西省。
C.登第,即登科。第,指科举考试录取列榜的甲乙等次。隋唐时用于考中进士,明清殿试之一甲三名称赐进士及第。
D.委质,古代卑幼见尊长,不行宾主接受之礼,把礼物放在地上,而后退出,称为“委质”。也指向君主献礼,表示献身。
【答案】A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A .“‘六艺’指的不是这‘六经’,而是指六种技能”错,“经传”是指儒家经典和解释经典的传,即儒家的重要代表作品及儒家祖述的古代典籍与解释经文的书的合称。“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六艺”指的是《诗》《书》《礼》《易》《乐》《春秋》这六种经书。
故选A。
2.下列对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左氏春秋》又名《左传》《春秋左氏传》,是对《春秋》进行阐释的一部经典作品,在古代典籍中,隶属于四大部类中的经部。这里的“传”指解释经义的文字。
B.独夫,指残暴无道、众叛亲离的统治者,如《阿房宫赋》“独夫之心,日益骄固”;亦指单身的老年男子。
C.疏、章、策都是臣下给帝王上的奏章,策更侧重于为帝王谋划的大政方针或处理问题的方法。
D.薨是古人对身故的一种说法,本称诸侯之死,后世也称皇帝的高等级妃嫔、皇子、公主、贵族或官员之死。
【答案】D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D.“后世也称皇帝的高等级妃嫔、皇子、公主、贵族或官员之死”错,封爵的大官之死可以称薨,但普通官员之死不能称薨。
故选D。
3.对下列戏剧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戏剧语言包括人物语言和舞台说明。人物语言也叫台词。
B.戏剧冲突有一定的发展过程,一般包括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除独幕剧外,戏剧冲突都有一个完整的发展过程。
C.戏剧人物语言的动作性,有时表现为人物之间的动作冲突,有时表现为人物内心的活动。
D.三幕话剧《茶馆》是老舍话剧创作的最高成就。除此之外,他的话剧还有《龙须沟》等。
【答案】B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B.“除独幕剧外”错误,独幕剧也不例外,戏剧冲突都要有一个完整的发展过程。
故选B。
4.下列对古代文化常识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初七及下九”中的“下九”指农历每月十九,是妇女们结伴嬉游的日子。
B.“六合正相应”中的“六合”指表示月建的地支与表示日辰的地支相合。
C.“黄昏”“夜半”“人定”“鸡鸣”“平明”五个词均为古代表示时间段的名称,若按时间先后为序,可排列为:黄昏、人定、夜半、鸡鸣、平明。
D.“往昔初阳岁”中的“初阳岁”指冬至以后,立春以前。
【答案】C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C.“可排列为:黄昏、人定、夜半、鸡鸣、平明”错误,排列顺序应为:夜半、鸡鸣、平明、黄昏、人定。
故选C。
5.下列对课文中相关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童,童生的别称。明清科举制度,凡在县学列名学习准备考秀才的人,不论年龄大小,都称为“童生”或“儒童”,也俗称“文童”。
B.土谷祠,旧时祭祀土地神祈求五谷丰收的地方。土谷,指土地神和五谷神。
C.太牢,古代祭祀,牛、羊、豕三牲齐备叫太牢,后来也单称羊为太牢。
D.赛神,即迎神赛会。旧时的一种民间习俗,用仪仗、鼓乐和杂戏迎神出庙,周游街巷,酬神祈福。
【答案】C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C.“后来也单称羊为太牢”理解有误。正确的表述应改为“也单称牛为太牢”。
故选C。
6.下列对课文中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山人。苏轼堪称全才,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与黄山谷并称“苏黄”,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B.本文是元丰七年六月,苏轼由黄州团练副使调任汝州团练副使时写的。“元丰七年六月”是皇帝年号纪年法,“元丰”即宋神宗赵顼的一个年号,共计8年。
C.十二律,又简称“律吕”。“无射”为十二律中的第十一律。因钟声合乎无射的意律,故用无射作为钟名。周景王造无射钟,耗费大量民力物力,因而失败。
D.郦道元,北魏时期官员、地理学家,青州刺史郦范之子。他以毕生心血撰写地理著作《水经注》,成为中国游记文学的开创者,对后世游记散文的发展影响颇大。
【答案】C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C.“因而失败”错误,周景王造无射钟,虽然耗费大量民力物力,但是最终成功。
故选C。
7.下列对文中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子规,杜鹃的别名,传说为蜀帝杜宇的魂魄所化。常夜鸣,声音凄切,故诗人多借之抒思国怀乡之情。
B.《蜀道难》一般认为作于唐天宝初年,此处的“天宝”是唐玄宗年号,以此来纪年使用的是年号纪年法。除此之外,我国古代纪年方法还有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干支纪年法等。
C.剑阁,指今四川剑阁北的大剑山和小剑山,群峰如剑插天,两山如门,极为险要。山间有栈道,即剑阁道,为诸葛亮所开辟,是秦、蜀两地间要道。
D.蚕丛、鱼凫,传说中古蜀王名。蚕丛氏是蜀国首位称王的人,相传他是位养蚕专家。鱼凫则曾教民捕鱼。
【答案】A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把握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A.“故诗人多借之抒思国怀乡之情”错误,应该是诗人多借之抒悲苦哀怨之情。
故选A。
8.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屈原,名平,字原,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留下姓名的伟大的爱国诗人。
B.我国文学史上素来“风骚”并称。“风”指“国风”,代指《诗经》;“骚”指《离骚》,代指《楚辞》。
C.我国诗歌发展史上有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两大优秀传统,前者的源头是《诗经》,后者则始于《楚辞》。
D.屈原的作品很多,除了《离骚》之外,还有《九章》《九歌》《九辩》《天问》等,这些都是我国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宝贵遗产。
【答案】D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把握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D.“屈原的作品很多,除了《离骚》之外,还有《九章》《九歌》《九辩》《天问》等”错误,《九辩》是屈原的弟子宋玉的作品。
故选D。
9.下列对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大司徒是官职名。《周礼》以大司徒为地官之长,为“六卿”之一,掌管教化。
B.居丧指处在直系尊亲的丧期守制中。尊亲死后,在家守丧,不办理外事。
C.乞骸骨,古代官吏因年老请求退职的用语,有时也指游子企盼返归故乡安度晚年。
D.“顿首”指叩头,以头叩地即举而不停留,为古代“九拜”之一。
【答案】C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C.“有时也指游子企盼返归故乡安度晚年”错,乞骸骨也称赐骸骨,古代官吏因年老请求退职的用语,没有“游子企盼返归故乡安度晚年”的意思。
故选C。
10.下列对文本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离骚》是我国最早的浪漫主义诗歌杰作,想象瑰丽、奇特,运用比喻、对偶、象征等手法,使语言生动形象,节奏鲜明,富有感染力。
B.《蜀道难》中,“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自然景观中富有浓郁的感情色彩,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氛围,有力地烘托了蜀道之难。
C.《蜀相》全诗叙事、写景、抒情相结合,笔墨淋漓,感情深挚,充分体现了杜诗奔放飘逸的风格。
D.《望海潮》这首词运用铺张的手法,把杭州这个都会的繁华面膜,钱塘江的壮阔景象,湖山的秀丽风光,都描绘得非常出色,读此能使人留下难忘的印象。
【答案】C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分析的能力。
C.“充分体现了杜诗奔放飘逸的风格”错误。这首诗是杜甫寓居成都草堂时所作,全诗表达了诗人对诸葛武侯的追怀和景仰,体现了杜甫的“沉郁顿挫”的风格。
故选C。
11.下列对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殿试,是科举制度中最高一级的考试,在宫廷举行,由皇帝亲自主持,只考策问一场。
B.中书舍人、给事中、吏部尚书是古代官职;“政和”、“建炎”和“绍兴”是皇帝年号。
C.行伍,我国古代兵制,十人为伍,五伍为行,后用“行伍”泛指军队。
D.补,指官员由候补而正式上任;出,指京官外任;除,指授予官职。
【答案】C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C.“十人为伍”说法错误,应该为:五人为伍。
故选C。
12.下列对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释褐,脱掉粗布衣服,指做官。
B.持节,古代使臣奉命出行,执符节以为凭证。
C.服阕,古代守丧期满除去丧服,谓之服阕。子为父、父为长子、妻妾为夫、未嫁的女子为父都要服丧三年。
D.赠是皇帝为已死的官员加封官爵,而受封的官员往往非正常死亡。
【答案】D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D.“而受封的官员往往非正常死亡”错误,过于绝对化。受封的官员不一定是非正常死亡,比如明朝的官员姚广孝,享年八十三岁,死后,追赠荣国公,谥号恭靖。
故选D。
13.下列对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
A.古人有名有字。古代婴儿出生三个月时由父母命名,供长辈呼唤。字是男子20岁(成人)举行加冠礼时所取,以便和人交往时用来自称。
B.陛下是对帝王的称呼,古代不敢直称帝王,转而称呼他殿前阶下的人,以此表示尊重。
C.臣早期是古人表示谦卑的自称,百姓也可自称为“臣”,后来用作臣下对君的自称。
D.卿早期是古代对人的敬称,适用范围较广,后来多用作君主对臣下的称呼。
【答案】A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化常识的能力。
A.“以便和人交往时用来自称”错误,古人自称时称名,人相敬而呼,必称其字。
故选A。
14.下列对相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冠,即帽子。免冠,就是脱帽。冠礼是古代成年男子满18岁举行的象征独立和成熟的仪式,备受重视。笄礼是年满16岁的少女所举行的象征可以婚配的仪式,在冠礼、笄礼之后男子就可以冠发、女子可以梳髻。
B.“迁”指升官,但也有作一般调动讲的,如“而翁长铨,迁我京职,则汝朝夕侍母”(《记王忠肃公翱事》)。
C.古代表示任命,授予官职的词语有“拜、除、授、赏、封”等等。“除”是去旧职授新职。
D.薨,古代称诸侯之死。后世有封爵的大官之死也称薨。《礼记•曲礼》:“天子死曰崩,诸侯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
【答案】A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化常识的能力。
A.“男子满18岁”“年满16岁的少女”错误,“冠礼”为男子20岁,“笄礼”为女子15岁。
故选A。
15.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学,古代设于京城的最高学府。博士,古代设置的国家最高学位。
B.知贡举,主试者称为“知贡举”,就是“特命主掌贡举考试”的意思。
C.经筵是指汉唐以来帝王为讲经论史而特没的御前讲席。
D.循吏,正史中记述的那些重农宣教、奉公守法、爱民富民的地方官。
【答案】A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A.“博士,古代设置的国家最高学位”错,“博士”是官名。
故选A。
16.下列有关《孔雀东南飞(并序)》一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孔雀东南飞(并序)》原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它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也是古乐府民歌的代表作之一,与北朝的《木兰诗》并称“乐府双璧”。
B.“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其中的“鸡鸣”是古代时辰的名称。
C.“何乃太区区”和“感君区区怀”中的“区区”二字意义不同,前者为“见识狭隘、浅薄,没出息”之意,后者应理解为“真情挚意”。
D.“便利此月内,六合正相应。”这句中的“便利”是一个古今义不同的词语。
【答案】A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化常识以及实词用法的能力。
A.“它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错误,《孔雀东南飞(并序)》是我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
故选A。
17.下列对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三省六部”制出现以后,官员的升迁任免由吏部掌管。“授骁骑校”“历迁协领”“擢乌里雅苏台将军”的“授”“迁”“擢”,分别为“授予官职”“任职”和“提升官职”的意思。
B.“同治九年”“光绪改元”中的“同治”“光绪”是庙号。庙号是皇帝于庙中被供奉时所称呼的名号。
C.“如关内生灵何”中的“关”,在古代指函谷关,有时也泛指边关。
D.“谥忠介”的“谥”是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一般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进行评价。如称欧阳修为欧阳文忠公,王安石为王文公,范仲淹为范文正公。
【答案】B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B. “庙号是皇帝于庙中被供奉时所称呼的名号”,说法错误,应改为“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
故选B。
18.下列对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楮币,也称楮券,指宋﹑金﹑元时发行的“会子”“宝券”等纸币。因其多用楮皮纸制成,故名。后亦泛指一般的纸币。
B.工部为中国古代官署名,由隋文帝设立,掌管各项工程、工匠、全国土地、赋税、水利等政令,与吏、户、礼、兵、刑并称六部。
C.《易》为《易经》的简称,又称为《周易》,是一本关于 “卜筮”的书。与儒家典籍《诗经》《尚书》《礼记》《春秋》合称“五经”。
D.给事中,秦置,汉魏相沿。为将军、列侯、九卿等的加官,加此号能侍奉在皇帝左右。因给事殿中,备顾问应对,讨论政事,故名。
【答案】B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B.“掌管各项工程、工匠、全国土地、赋税”中的“全国土地、赋税”错误,“全国土地、赋税”由户部掌管。
故选B。
19.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秦罗敷,“秦”是古诗中美女常用的姓,“罗敷”是古代美女的通称。
B.《孔雀东南飞》中有诗句“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初七”指农历七月七日,旧时妇女在这天晚上祭织女以乞巧;“下九”指农历的每月二十九,在汉代,每月的这一天是妇女欢聚的日子。
C.《孔雀东南飞》“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中的“公姥”在古代指公公和婆婆,句中专指“婆婆”;古代的“舅姑”也是指公婆。
D.“乐府”本指古代音乐机关,汉武帝时设立,是具有相当规模的官署,除将文人诗章制成乐曲演唱外,兼采集民间诗歌乐曲。后来把乐府官署的诗(包括民间采集的和文人创作的)称为“乐府”,于是它又演变为一种诗体名称。
【答案】B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B.“‘下九’指农历的每月二十九” 错,“下九”应指“农历的每月十九”。
故选B。
20.下列对课文中相关文化常识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癸丑,古人常用“天干”和“地支”循环相配来表示年月日的次序。这里用“癸丑”来纪年,指永和九年。
B.禊事,古代的一种风俗,七月七日人们到水边洗濯,嬉游,以祈福消灾。禊,一种祭礼。
C.辞,是介乎诗歌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因为起源于战国时的楚国,也叫楚辞、楚辞体。到了汉代,人们一般将辞赋并称。这种文体,富有抒情的浪漫色彩,很像诗,但是押韵和句式比较自由。
D.毛泽东有诗云“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源里可耕田”,这里的“陶令”就是陶渊明,因为他做过八十余天的彭泽县令,故以陶令相称。
【答案】B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
B.“七月七日”错误,“禊事”,古代民俗,三国魏以后,农历三月三日人们到水边嬉戏,以祓除不祥。由原文“暮春之初”也可断定不是“七月七日”。
故选B。
21.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世称“柳河东”,又官至柳州刺史,也称“柳柳州”。
B.柳宗元与韩愈共同倡导了“唐代古文运动”,散文创作以寓言、山水游记和传记成就最大。
C.《种树郭橐驼传》是一篇真实的传记,是柳宗元早年在长安任职时的作品。
D.《种树郭橐驼传》以郭橐驼种树为喻,阐发了顺应民心,使人民休养生息的政治观点,抨击了当朝统治阶级繁政扰民的做法,表现了要求改革的强烈愿望。
【答案】C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C.《种树郭橐驼传》不是真实的传记,一般认为郭橐驼是虚构的人物,此文应当作一篇寓言来看。
故选C。
22.下列与课文相关的文化常识,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东宫,在汉代指长乐宫,为太后所居,因此借指太后。后又是太子所居之宫,借指太子。西宫是国君妃嫔居住的地方。中宫是皇后居所,亦为皇后代称。
B.三五之夜,即农历每月十五的夜晚,“十五”又称“望”,如“丁卯年三月之望”,即丁卯三月十五。
C.象笏,即象牙制的手板。笏,就是封建时代,官员们上朝时所用的手板,有事可记于上,以备忘。
D.“公、子、先”在文言文中常用作尊敬的称呼,“婢子、小君”则常作女子谦称。
【答案】D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
D.“小君”不是谦称。周代称诸侯之妻为小君,小君为敬称。
故选D。
23.下列对文中相关文化常识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胡马,胡人的兵马,指北方少数民族的军队,在《扬州慢(淮左名都)》中代指金兵。
B.豆蔻,形容十三四岁的少女,杜甫诗《赠别》(其一)有“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之语。
C.淮左,淮水东面。方位以东方为左,扬州一带,在宋时属淮东,故称。
D.“黍离之悲”,借指对饱受战争之苦的百姓的同情。《黍离》,《诗经•王风》中的一首诗,是周人缅怀故都之作。
【答案】D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文化常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D.“‘黍离之悲’,借指对饱受战争之苦的百姓的同情”错误,应为“‘黍离之悲’,借指故国残破的悲思”。
故选D。
2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盛行于宋。词原为歌词,是可以和乐歌唱的诗体,属于诗的一种。词有很多别称,如“长短句”“诗余”“曲子词”“曲词”等。
B.慢词是篇幅较长、配乐节奏缓慢的词。慢,有延长引申的意思,歌声延长,就唱得迟缓了。《望海潮》《扬州慢》都属于慢词。
C.词按字数多少可分为小令、中调,按作者的写作风格可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柳永、李清照是婉约派的代表人物。
D.柳永原名三变,字者卿。他精通音律,创作了大量慢词。他善于铺叙,把写景、叙事、抒情融为一体;其词大多反映都市的繁华风光,抒发离愁别恨。
【答案】C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并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C.“词按字数多少可分为小令、中调”错误。词按字数多少可分为小令、中调、长调。
故选C。
25.下列对课文中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永和是晋穆帝的年号。年号是我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汉武帝首创。以后每个朝代的每一位新君即位,必须改换年号,叫作“改元”。
B.古人常用“天干”(甲、乙、丙、丁等)十个字和“地支”(子、丑、寅、卯等)十二个字循环相配来表示年月日的次序。《兰亭集序》中用“癸丑”来纪年,指永和九年。
C.《归去来兮辞》是一篇辞赋。辞是一种形式比较自由灵活的古体韵文,篇幅长短不限,句子以五言、七言为主,可以错落参差地排列。一般比较讲究文采,内容以抒情为主。
D.古人纪月日,除了用序数,还用一些特殊的称谓。如把四季中每个季节的月份冠以“孟”“仲”“季”,以示区分。“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中的“仲秋”即指农历八月。
【答案】C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
C.“以五言、七言为主”错误,应是“以四言、六言为主”。
故选C。
26.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迨诸父异爨”中的“诸父”是伯父、叔父的统称;“妪,先大母婢也”中的“先大母”指去世的祖母。
B.“三五之夜,明月半墙”中的“三五之夜”即农历每月十五的夜晚。农历每月十五日又称“望”,如“在丁卯三月之望”,即丁卯年三月十五日。
C.“顷之,持一象笏至”中的“象笏”,即象牙制的手板。笏,是古代君臣在朝廷上相见时手中所拿的狭长板子,上面可以记事,后来只有大臣使用。
D.“期功”,古代丧服的名称。期,服丧九个月。功,按关系亲疏分大功和小功,大功服丧九个月,小功服丧五个月。
【答案】D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掌握文化常识的能力。
D.“期,服丧九个月”说法错误,应为服丧一年。
故选D。
27.下列对《蜀道难》中有关知识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地崩山摧壮士死”一句化用了古代有名的五力士开山的传说。
B.“百步九折萦岩峦”句中的“百”“九”都是实数,“百步九折”是说在极短的路程里,就要转许多弯。
C.“扪参历井仰胁息”句中的“参”“井”都是星宿名,与《赤壁赋》里的“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中的“斗”“牛”一样,都是古人对星宿的分野。
D.“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中的“锦城”指“锦官城”,它是成都的别称。
【答案】B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的能力。

B.“‘百步九折萦岩峦’句中的‘百’‘九’都是实数”说法错误。“百”和“九”都是虚指不是实数。
故选B。

28.下面对课文的语言特色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运用了大量的比喻象征手法。以“辟芷”“秋兰”比喻自身芳洁与美好的品质。
B.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如“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等,但是由于“兮”字的存在,对仗不是很工整。
C.全诗以四句为一节,每节中又由两个用“兮”字连接的若连若断的上下句组成,加上固定的偶句韵,使全诗一直在回环往复的旋律中进行,具有很强的节奏感。
D.《离骚》是我国最早的浪漫主义诗歌杰作,想象瑰丽、奇特,运用比喻、对偶、象征等手法,使语言生动形象,节奏鲜明,富有感染力。
【答案】B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课文语言特色的能力。
B.对“兮”的作用的表述不对。“兮”字的运用增强了诗句的节奏感和音乐美。
故选B。
29.下列对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序,古代文体的一种,大多用以题赠,或作为著述的前言。《兰亭集序》就是为《兰亭集》而写的赠序,其内容突出了赠序的特点。
B.癸丑,采用的是干支纪年法,即用“十天干”中的“癸”和“十二地支”中的“丑”相配来表示年份。
C.流觞,指的是古人在水旁欢宴时,把盛酒的杯浮在水面从上游放出,循曲水而下,流到谁的面前,谁就取来饮用。
D.“若合一契”中的“契”指的是符契,以金玉竹木等制成,上刻文字分成两半,合在一起可为凭验。
【答案】A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化常识的能力。
A.“就是为《兰亭集》而写的赠序,其内容突出了赠序的特点”错误,应该是书序,著述的前言。
故选A。
30.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日中,又名日正、中午,表时间,即中午12点,是一天的太阳正中之时。
B.鸡鸣,古代记时以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为十二时辰,鸡鸣是丑时,相当于现在夜里1点至3点。
C.下九,指农历每月十九,古人以农历每月二十九为上九,初九为中九,十九为下九。在汉代,每月十九日是妇女聚会的日子。
D.主簿,古代官名,是各级主官属下掌管文书的佐吏。
【答案】A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A.“即中午12点,是一天的太阳正中之时”错误,“日中”指中午太阳仰角最大时,不是中午12点。
故选A。

31.下列对相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河东(今山西运城永济一带)人,“唐宋八大家”之一,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世称“柳河东”“柳屯田”,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
B.柳宗元的留世诗文作品有600余篇。其散文论说性强,笔锋犀利,讽刺辛辣;游记写景状物,多有所寄托;诗歌清峻恬淡,代表作有《溪居》《江雪》《渔翁》等。
C.韩愈和柳宗元是唐代古文运动的代表人物,也是“唐宋八大家”中仅有的两位唐朝作家。他们倡导古文是为了推行古道,复兴儒学。
D.柳宗元的文学性传记散文,大都取材于劳动人民,如《种树郭橐驼传》写以种树为业的郭橐驼的事迹,并通过谈论种树之理来进一步阐明治国之道。
【答案】A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并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A.“世称……‘柳屯田’”错误。柳屯田一般指柳永。
故选A。
32.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表”是一种文书,用于臣下向君主陈请谢贺。因为“表”的阅读对象是皇帝,所以一般都态度诚恳,措辞谦恭。
B.古代丧礼,凡为祖父母、伯叔父母、兄弟姐妹、妻子服丧一年,叫“功服”。
C.刺史是古代的官名,不同朝代刺史的职权不同。在晋朝时,刺史是州的最高行政长官。
D.“孝廉”是汉代所设荐举人才的一种科目,推举孝顺父母、品行方正的人。
【答案】B
【详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统编版 高二 选择性必修下 现代文阅读专题训练


上一个『2021学年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期末复习:文化和文学常识提升训练』  下一个『2021学年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期末复习:文言知识和文言文阅读提升训练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