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梅河口市五中2021学年高二4月月考语文试题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月考试卷
试题
名称
吉林省梅河口市五中2021学年高二4月月考语文试题(高二选择性必修下 统编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梅河口市第五中学2020-2021学年下学期高二年级语文试卷4月份半月考试卷考试时间:50min试卷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2.请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上填写姓名、考号、并填涂或粘贴条形码;3.选择题答案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并注意深浅度一致,饱满、干净。非选择题答案填写在答
试题预览
梅河口市第五中学 2020- 2021 学年下学期高二年级
语文试卷
4月份半月考试卷
考试时间:50min   试卷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2.请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上填写姓名、考号、并填涂或粘贴条形码;
3.选择题答案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并注意深浅度一致,饱满、干净。非选择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4.请仔细审题,认真做答。
阅读题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司马迁在《刺客列传》里写了曹沫、专诸、豫让、聂政、荆轲五位刺客,这几个人都是因为刺杀而青史留名,但都不是专职的刺客。其中前三人生活在春秋时期,聂政和荆轲生活在战国时期。曹沫是位将军,其他四位则是“客”或者“士”,就是寄居在贵族家中的人。前四位刺客所反映和显示的是新兴社会群体主体意识的自觉,显示了士人群体和个体的人格塑造,他们的刺杀行为只是为了实现个体或者群体的价值,还没有能进入到社会公共价值领域,缺乏历史意义,因此司马迁应该是希望通过荆轲的形象来赋予这个群体更为切实的社会价值。
荆轲的叙事方法跟前面四个刺客完全不同,最大的不同就是他拥有完整的履历和个体的精神特质。荆轲为人“好读书击剑”,好结交贤豪长者,曾经游说过卫元君,而且有个很大的个性特点就是能隐忍,这些都说明他不同于那些纯粹靠卖命为生的刺客。豫让活着就是在等待一个让自己去死的理由,给自己找送死的机会,但荆轲不是这样的人,所以他所做的也不可能是不问是非、不问结果的事情。他被赋予了一个神圣的使命,就是刺杀秦王,拯救六国。
燕丹刺杀秦王,固然有私仇的原因,更重要的是秦不断蚕食诸侯,严重威胁到了六国的安危,拯救燕国甚至拯救天下的责任都维系在这次刺杀活动当中,实在没有别的办法,因此这次刺杀承担着沉重的历史责任,有国家战争的含义。荆轲自己也认识到了这一点。他说,“此国之大事也,臣驽下,恐不足任使”。荆轲说他希望能够活捉秦王,逼迫秦王签订政治协议。后来秦始皇统一天下以后,荆轲的朋友高渐离还是坚持行刺秦始皇,他的理由也是不认同秦国对六国的吞并。由此可见荆轲刺秦并不是简单的复仇,而是一场具有重大历史意义和政治意义的行动。
为了使这次刺杀行为显得更加庄重、更加悲壮,在荆轲还没有开始行动之前,就有两位大人物为这次刺杀主动献出了生命。一个是智者田光,他是太傅鞠武的朋友,也是荆轲的朋友,是荆轲跟燕丹的中间人。燕丹嘱咐他说刺杀一事事关重大,千万不要泄露出去,田光说这是燕丹在怀疑自己,因此自刎而死,其实也是“欲自杀以激荆卿”,要刺激荆轲。另一个是从秦国逃亡到燕国的将军樊於期,他主动献上自己的头颅,为的是给荆轲创造接近秦王的条件,像是一场献祭的仪式,十分庄重。田光和樊於期代表着贵族和主流社会,他们为支持荆轲而慨然自杀,实际上是以自己的生命加入到荆轲的刺杀行为之中,增加荆轲生命的分量,使得荆轲同时代表了各类反秦的社会力量。
荆轲的刺客身份也不同以往。跟前面的豫让和聂政不同,荆轲出发之前还有一段抒情描写:“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之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微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羽声慷慨,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就车而去,终已不顾。”如果大家熟悉《史记》的话,就会发现这段描写其实很像项羽四面楚歌的那段描写。司马迁通过营造悲壮的气氛,表现出荆轲精神具有感天动地的感召力,把荆轲塑造成一个悲剧英雄,从而使荆轲从前面一系列的刺客职业人群中脱颖而出,成为历史的英雄,赋予这个人物更加丰富的美学意义。
(摘编自过常宝《荆轲:从极端义士到历史英雄》)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荆轲喜好读书击剑,喜欢结交贤豪长者,能隐忍,他不同于那些纯粹靠卖命为生的刺客,拥有完整的履历和个体的精神特质。
B. 荆轲是一个寄居在贵族家中的人,显示的是士人群体和个体的人格塑造,他不是专职的刺客,他刺杀秦王图报私仇,但最终失败了。
C. 荆轲为拯救六国去刺杀秦王,各类反秦社会力量都寄予他厚望,樊於期和田光就把厚望寄托在好朋友荆轲身上,可荆轲有负众望。
D. 荆轲说“此国之大事也,臣驽下,恐不足任使”,此话表明,荆轲意识到此次刺杀行动的重要性,不想答应燕太子丹去刺杀秦王。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第一段概括论述五位刺客在生活时期、身份、行刺目的等方面的差异,突出荆轲和其他四位的不同,为下文论证张本。
B. 文中写豫让的行刺目的,是与荆轲比较,说明荆轲不同于那些纯粹靠卖命为生的刺客,荆轲刺秦的神圣使命是刺杀秦王,拯救六国。
C. 作者分析事理辩证、客观,如论述燕丹刺秦目的时,既考虑到个人私仇,更强调了社会原因——秦国威胁到六国安危。
D. 文章第五段主要运用对比论证的方法,目的是为了对比说明荆轲有很强的感召力,并因此而成为一个“历史的英雄”。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荆轲刺秦庄重而又悲壮,行动还没有开始,智者田光为激励荆轲自刎而死,将军樊於期也被要求献上头颅为荆轲接近秦王创造条件。
B. 司马迁塑造荆轲这个典型形象,应该是想以此来赋予刺客群体更为切实的社会价值,荆轲这次刺秦行动承担着沉重的历史责任,有国家战争的含义。
C. 荆轲的朋友高渐离反对秦国吞并六国,在荆轲刺杀秦王失败后,义无反顾,接力行刺秦始皇,此时高渐离的行为已经不是一场简单的复仇行动了。
D. 燕太子丹及宾客易水送别荆轲,荆轲慷慨吟唱“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司马迁以此营造悲壮气氛,表现荆轲慷慨赴难的英雄气概。
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所谓文化,通常是指一个民族的整体生活方式和它的价值系统。而文化自信则是指一个民族基于对自己民族文化的积极肯定、自觉珍惜而形成的一种对其坚守、传承和发扬光大的文化心理和行为取向。文化自信就其内涵而言,包含两重含义:一是作为一种文化类型自身所具有的文化特质,二是作为这种文化类型的文化主体的文化性格。这就是说,文化自信是一种文化类型的精神特质和文化主体的担当性格的有机统一。
当然,作为统一的中华文化,它是一个有机整体,是同一种文化类型在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合规律性发展的文化之链,但是它又存在着传统与现代、历史与当下、客体与主体的不同方面、不同内容和不同性质的区分。因此,我们要增强和提升文化自信就必须对这一概念有一个清晰明确的整体把握和理性对待。否则,就可能在所谓文化自信、繁荣文化的旗号下造成混乱。
那么,继承与弘扬我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能不能重建我们的文化自信呢?这涉及我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类型,它自身的文化特质问题。事实上,我们民族文化的一个显著的特质就是“自信”,它是一种具有高度自信精神的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在它最初萌生时的神话传说中,就是以自信、自强为精神特质的。人们所熟悉的“夸父追日”“精卫填海”“女娲补天”等等,不就充满了一种发奋而自信的精神吗?儒家学说的创始人孔子、孟子、荀子就把中国传统文化的自信精神理性化、理论化了。孔子说“我欲仁,斯仁至矣”,孟子说“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荀子则提出了“制天命而用之”的命题,这些不正充满了一种一往无前的担当而自信的精神吗?宋儒张载提出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明清时期王夫之的“六经责我开生面”,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以及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些思想可以说是一脉相承,无不是充满了一种无畏而自信的精神。
如果说增强和提升文化自信,我们的着眼点要放在坚定对我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上,那么它的落脚点和目标指向就应该放在培养和造就一代又一代具有文化自信的文化主体上。人是文化的主体,又是文化的创造者。离开了作为主体的人,就无所谓文化,而任何优秀的文化也只能是海市蜃楼。因此, 培养和造就具有文化自信的文化主体才是我们要着实下功夫的关键所在。
(摘编自唐凯麟《如何增强和提升文化自信》) 
材料二:
《解放日报》副刊《朝花周刊》记者就“ 中国文化自信” 这一主题专访了原文化部长、作家王蒙,以下为访谈节选。
朝花周刊: 您为什么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个必须面对的时代话题?
王蒙:中国的文化传统是活的传统,是与现代世界接轨的传统,是以天下为己任的传统。我们的文化自信,包括了对自己文化更新转化、对外来文化吸收消化的能力,包括了适应全球大势、进行最佳选择与为我所用、不忘初心又谋求发展的能力。
文化的高低分野,不仅代表着公民的个人素质,也可以从一个侧面彰显出一个国家和社会的文明程度,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体现。因此,不论有多么困难,我们必须面对这个时代课题。
朝花周刊:中国传统文化到底是什么样的文化?它和世界先进文化可否对接?
王蒙:中国文化有一种适应的能力,有一种变化发展的能力,既有自我保  护的能力,又有所谓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的能力。也许,我们看到了中华文化的古老,甚至也看到了中华文化的不够用,但是我们还看到了中华文化的适应性,它有自我调整和自我更新的能力,有汲取和消化外来影响的能力。现在我们有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对传统文化的热情。原因很简单,因为我们
的国家有了巨大的发展,因为对国家前途已经有了自信,所以才有了文化自信。我们所说的文化自信,包括对传统文化中积极、优秀的方面的自信,包含了我们对自己发展模式的自信,也包含了我们对自己文化的汲取能力、选择能力、消化能力、调整能力、本土化能力以及识别能力、分析能力的自信。我们的文化不是一个脆弱的文化,不是手指头一捅就破一个窟窿的,捉襟见肘、岌岌可危的文化。我们的文化是一个能够和世界对话和打交道、能够既保持自己特色又不拒绝任何外来有益影响的文化。
朝花周刊:在全球化时代里,该如何发挥中国传统文化的优势,又怎样才能使中华文化始终焕发光彩?
王蒙: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奋斗历程的见证,更是今天中华民族固本开新的精神动力。全球化与现代化冲击着我们的民族传统,这种时候,更需要文化自信、文化定力,更要勇于与善于实现引领、整合、包容、平衡与进一步提升,以优秀传统文化、主流文化为主心骨,积极构建生气勃勃、富有创新活力,又能够满足人民多方面精神需要的多彩多姿的文化生态格局。
我们中华民族确实应该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自信,这不是 老大帝国 的狂妄自大,这是建立在转化与变革的举世瞩目、发展与创新的累累硕果之上的坚实自信。中华民族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能更加坦然地面对困难,化解矛盾。我们走过的道路让我们自信,我们创造的业绩使我们能够自信。文化自信是最根本的自信,是由内而外的自信,是有定力的自信,是有凝聚力感召力的自信, 是面向世界的自信。我们要以文化自信、文化复兴,托起我们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创造我们的文化辉煌,助力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摘编自《专访王蒙:中国文化自信,是从善如流的自信》)
4.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提升文化自信的关键,是深入到传统文化中,研究神话传说、儒家学说等体现出来的自信的文化特质。
B. 把握文化自信的内涵,理解优秀传统文化的特质,有助于我们明确提升文化自信的着眼点和目标指向。
C. 中国传统文化不仅现在能对接世界先进文化,还能在未来焕发光彩,这与其强大的适应性特质有关。
D. 两则材料对防范可能出现的虚假文化自信、繁荣文化的乱象和消除某些人的文化焦虑具有现实意义。
5.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文化自信表现的一项是(   )
A. 2021 年河南春晚舞蹈《唐宫夜宴》以隋唐歌舞人俑为原型,融合现代科技手段,完美呈现大唐盛世,获得空前好评。
B. 近年不断有人提议在原址重建圆明园,再现这一“ 万园之园” 杰出精美的建筑景群,重现昔日盛世繁华与荣光。
C. 李子柒在社交平台分享田园风光和美食制作的视频,向世界展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让无数外国人爱上了中国。
D. 许渊冲致力于翻译事业,将《论语》《诗经》《楚辞》《西厢记》等经典作品  翻译成英文和法文,获得海内外高度认可。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5 分)
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不成样子的怀念
王蒙
在大六部口那个漂亮的四合院和陈设简陋乃至寒酸的房间里,我们从来只谈国家、世界、文艺大事。我说:“上个星期三,报纸上有一篇重要的报道……”
他说:“噢,不是星期三,是星期四。”
我为他的水晶般的清晰吓了一跳。因为他是夏衍,比我大三十四岁,他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时候距离我出生人世还有七年。
他永远是那么敏捷,条理,言简意赅,不打磕巴儿,不模糊吞吐,不哼哼哈哈,节奏分明而又迅疾,应对及时而又一针见血。他的这些特点使你不相信他是一个九十多岁的人。
如果是第一次见面,你也许会为他的瘦削而吃惊,他这个人也像他的思想、语言一样,删除了一切枝蔓铺排,只留下提炼到最后的精粹。然而,他总是明白透彻,一清见底。
他当然是绝对的前辈,然而他从来不摆前辈的谱。他早就担任高级领导职务了,然而他从来不拿哪怕是一点点官架子。说起待遇,他说五十年代有一回他出差到某市,当地按照他的级别给他安排了房间,“那房间大得太可怕。”他说的时候似乎还“心有余悸”。八十年代初期,有一次邓友梅同志称他与另一位担任领导职务的老作家为“首长”,他立即打断,说:“不要叫首长。”
他真诚待人,渴望吸收新的信息,对一切新的知识新的动向感兴趣。在这方面,他永远不老。七十年代初期,与世纪同龄的他居然半夜里起床看足球并如数家珍地有所评论,这真是一绝。
我第一次听他讲话是他在第四次文代会上致闭幕词。与一些官样文章不同,夏老语重心长地讲了反封建与学科学,字字出自肺腑,字字是毕生奋斗经验的结晶,寄大希望于年轻人,令人感奋不已。
华艺出版社一九九〇年出版了一个《当代名家新作大系》。出版社领导要我求夏公给写个序。考虑到夏公的高龄,我起草了一个提纲供他参考。夏公给我写了一封信,说是各人文章写起来风格不同,捉刀的效果往往不好,他无法使用我代为起草的提纲,他自己一笔一画地另外写了颇有见地而又清澈见底的序言。他还对一个我们都很熟悉的朋友说:“按王蒙的那个提纲去写,人家一看,就是王蒙的文章么,怎么会是夏衍写的呢!”就这样,他老人家把我的提纲“枪毙”了。但可能是为了“安慰”我,他声称他的序言里已经吸收了我的提纲。我也就假装得到了安慰和鼓励,心中暗暗为老人喝彩叫绝。
在大六部口住所的院落里,有两棵丁香树,一紫一白。一九九〇年开花时节,我去赏花,打从年轻时候我就喜欢丁香。夏老那天也高兴,扶着拐杖出来看花,看小猫在房上跑,他还兴致勃勃地说是它也喜欢石榴花。那场面很像是一幅水墨“新春行乐图”。
今年元月初,我最后一次在他清醒的时候看望他。我们谈论的是社会治安问题与《人民日报》刊登的胡绳同志的文章:《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那天他精神很好,坐在椅子上谈笑风生。说曹操曹操就到,说着说着胡绳同志进病房来看望夏公来了。据说那是夏公病情不好住院以来情况最好的一天。
倒数第二次与夏公的见面是一九九四年十一月底。他那天十分疲劳,静卧在病床上。他已经卧床数日了。见此情况我稍事问候便起身告辞,以免打搅。夏公平躺着衰弱地说:“有一个担心……”
我连忙凑过去,以为他有什么话要告诉我。
他继续说:“现在从计划经济转变成为市场经济,而我们的青年作家太不熟悉市场经济了。他们懂得市场么?如果不懂,他们又怎么能写出反映现实的好作品来呢?”
我感到惊讶。在卧床不起的情况下,夏公关心的仍然是中国的文学事业。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和写法的概括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我”在出版社领导的要求下起草了一个提纲供夏衍老人参考,老人不愿意用,但为了安慰“我”,他还是在他的序言里吸收了“我”的部分提纲。
B. 本文以小见大、见微知著,选取一些工作与生活上的平常小事来刻画夏衍老人感人的形象,表现他崇高的人格。
C. 本文结构上以言谈交往串起追忆,用漫想跳跃的方法裁选往事,以剪影速写的文笔来刻画夏衍老人的形象。
D. 文章以“谈话”开篇,又以“谈话”收束怀念行文,首尾呼应回环,给人一种言犹在耳、德容宛在的感慨和怅惘。
四、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房乔字玄龄,齐州临淄人。玄龄明达吏事,夙夜尽心,惟恐一物失所;用法宽平,闻人有善,若己有之,不以求备取人,不以己长格物。与杜如晦引拔士类,常如不及。二人深相得,同心徇国,故唐世称贤相者,推房、杜焉。玄龄虽蒙宠待,或以事被谴,辄累日诣朝堂,稽颡请罪,恐惧若无所容。
房玄龄、高士廉遇少府少监窦德素于路,问:“北门近何营缮?”德素奏之。上怒,让玄龄等曰:“君但知南牙①政事,北门小营缮,何预君事!”玄龄拜谢。魏征进曰:“玄龄等为陛下股肱耳目于中外事岂有不应知者使所营为是当助陛下成之为非当请陛下罢之问于有司理则宜然。不知何罪而责,亦何罪而谢也!”上甚愧之。
房玄龄尝以微谴归第,褚遂良上疏,以为:“玄龄自义旗之始翼赞圣功,武德之季冒死决策,贞观之初选贤立政,人臣之勤,玄龄为最。自非有罪在不赦,搢绅同尤,不可遐弃。陛下若以其衰老,亦当讽谕使之致仕,退之以礼;不可以浅鲜之过,弃数十年之勋旧。”上遽召出之。顷之,玄龄复避位还家。久之,上幸芙蓉园,玄龄敕子弟汛扫门庭,曰:“乘舆且至!”有顷,上果幸其第,因载玄龄还宫。
癸未,以司农卿李纬为户部尚书。时房玄龄留守京师,有自京师来者,上问:“玄龄何言?”对曰:“玄龄闻李纬拜尚书,但云李纬美髭鬓。”帝遽改除纬洛州刺史。
玄龄谓诸子曰:“吾受主上厚恩,今天下无事,唯东征未已,群臣莫敢谏,吾知而不言,死有余责。”乃上表谏,以为:“陛下功名威德亦可足矣,拓地开疆亦可止矣。今驱无罪之士卒,委之锋刃之下,使肝脑涂地,独不足愍乎!向使高丽违失臣节,诛之可也;侵扰百姓,灭之可也;他日能为中国患,除之可也。今无此三条而坐烦中国,愿陛下许高丽自新,罢应募之众,自然华夷庆赖,远肃迩安。臣旦夕入地,傥蒙录此哀鸣,死且不朽!”玄龄之子遗爱②尚上女高阳公主,上谓公主曰:“彼病笃如此,尚能忧我国家。”上自临视,握手与诀,悲不自胜。癸卯,薨。
(节选自《资治通鉴•唐纪》)
(注)①南牙,即“南衙”,指宰相。②遗爱,房玄龄次子,名俊,字遗爱。
7.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 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玄龄等为陛下股肱/耳目于中外事/岂有不应/知者使所营为 /当助陛下成之/为非/当请陛下罢之/问于有司/理则宜然
B. 玄龄等为陛下股肱/耳目于中外事/岂有不应知者/使所营为是当/助陛下成之/为非当/请陛下罢之/问于有司/理则宜然
C. 玄龄等为陛下股肱耳目/于中外事/岂有不应知者/使所营为是/当助陛下成之/为非/当请陛下罢之/问于有司/理则宜然
 D. 玄龄等为陛下股肱耳目/于中外事/岂有不应/知者使所营为是当/助陛下成之/为非当/请陛下罢之/问于有司/理则宜然
8.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致仕,也称致事,古代指官员因罪罢免官职而归家;源于周代,汉代以后形成制度。
B. 乘舆,旧指皇帝和诸侯所用的车舆,也用为帝王的代称;泛指车马及皇帝所用器物。
C. 华夷,汉族与少数民族,亦指中国和外国;夷,古称东方各族,泛指四方少数民族。
D. 尚,文中指匹配,多用于匹配皇家女儿;尊帝王之女而不敢言娶,有仰攀婚姻之义。
9.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房玄龄行事谨慎,尽心政务。他昼夜操劳,惟恐有丝毫失误;执法公平, 宽以待人,选取人才不求全责备,竭力引荐提拔后进。
B. 房玄龄忠心辅主,勤勉国事。他冒死决策,选用贤才,辅佐李唐建业立政:  他官居宰相,事无巨细,北门修缮小事也亲自过问。
C. 房玄龄处事得体,颇受倚重。皇帝在听到房玄龄对李纬的赞美与肯定后,一改对李纬户部尚书的任命,转而提拔他为洛州刺史。
D. 房玄龄抱病上表,竭诚奉国。面对皇上出兵征讨高丽、众臣不敢进谏的局面,房玄龄毅然上表进谏,为李唐奉献最后一份才智。
五、诗歌阅读(10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阆山歌①
杜甫
阆州城东灵山白②,阆州城北玉台碧。
松浮欲尽不尽云,江动将崩未崩石。
那知根无鬼神会③?已觉气与嵩华敌。
中原格斗且未归,应结茅斋著青壁。
[注]①本诗作于764年杜甫在阆州时,叙写阆州清明祭祀时所见所感。②白:指清明祭祀的白花、白纱等让山色似白云。③此句说江流汹涌而石头不崩倒,或许是有鬼神呵护。
10.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叙述阆州的清明祭祀活动,“白”与“碧”对比,暗含祭祀背景。
B. 颈联表明阆州清明祭祀盛况空前,连山势也可与嵩山、华山一比高下。
C. 诗歌的结构谨严,首句之“白”与结句之“青”前后呼应,由人及己。
D. 尾联表达出诗人漂泊西南仍牵挂中原不稳定的时局、思念家乡的情感。
11. 古人点评本诗颔联是“绝妙危语”,你认为此联妙在何处?请简要概括分析。
12.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诸葛亮的《出师表》中,作者受命之后,为什么“夙夜忧叹”:__________,__________。
(2)陆游的《游山西村》中,表现村中热闹景象,民风淳朴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曹刿论战》中曹刿冲破阻挠,坚持进见鲁庄公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桃花源记》中综合视觉和听觉,描写桃花源社会环境安定平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邹忌讽齐王纳谏》中概括其样貌帅气的句子是:__________。
(6)《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的点睛之笔是:__________。
表达题
七、语言文字应用(35分)
(一),共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横琴,珠海的金融中心区,楼群摩天①。向北一步之遥,包围横琴岛的水道沿岸,有一条十多公里长的花海长廊。在花海长廊外侧,沿海峡岸边长着根根都有成人手指般粗细的一蓬蓬江苇,仅露出海面的部分就超过一丈之高。像一段段高墙护卫着花海长廊。海上          ,江苇摆腰却不低头,灰白的飒飒芦花是它们的旗帜,迎风昂扬,筋骨峻嶒。
江苇②——生长在江河湖泊中的芦苇。而花海边的野生江苇却生长在海道的边上,平时以咸水为主,雨季咸淡水混杂。横琴岛的③“琴音”就是水声,“晴天十步一瀑布,雨时处处有瀑布”, ________,其淡水像海水一样          。隆冬季节,北方生长在淡水中的江苇早已干枯,横琴海边的江苇除去芦花渐白,苇秆、苇叶还是一片翠绿,可见其生命力之强盛。当然,与咸淡水的营养丰富也不无关系。
江苇的野趣,衬着花海的烂漫和海面上如练的波光,珠海人,特别是在寸土寸金、气象雄豪的横琴打拼的人,何其幸运!出大厦走几步路,便进入花天花地的花海,该是怎样的清爽、怎样的愉悦④,心会变得柔软、妥帖,甚或身心迷醉、          飞扬。
13. 下列对文中方框中的标点符号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A. ①处的句号使用错误,应该改为分号,因为两句话都是写横琴岛的内容的。
B. ②处用破折号、冒号都可以,因为②后的这句话是对“江苇”的解说。
C. ③处“琴音” 引号代表特殊含义,与“‘五四’运动”中“五四”的引号作用相同。
D. ④处的逗号应该改为问号,因为前面两句话都用疑问副词“怎样”来表达疑问语气。
14.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沿海峡岸边长着根根都有成人手指般粗细的一蓬蓬江苇,仅露出海面的部分就超过一丈多高,像一段段高墙护卫着花海长廊。
B. 沿海峡岸边长着根根都有成人手指般粗细的一蓬蓬江苇,仅露出海面的部分就有一丈多高,像一段段高墙护卫着花海长廊。
C. 沿海峡岸边长着一蓬蓬根根都有成人手指般粗细的江苇,仅露出海面的部分就超过一丈之高,像一段段高墙护卫着花海长廊。
D. 沿海峡岸边长着一蓬蓬根根都有成人手指般粗细的江苇,仅露出海面的部分就有一丈多高,像一段段高墙护卫着花海长廊。
15.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风起云涌  总而言之  丰盛  神采 B. 风起浪涌  可想而知  丰沛  神采
C. 风起浪涌  可想而知  丰盛  风采 D. 风起云涌  总而言之  丰沛  风采
(二)共 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纵观历史,我们这个民族深深地刻着“道德”二字。近代以来,中国陷入到前所未有的危困之局,(   )。他们是民族的脊梁,撑起          的旧中国。新中国成立后,雷锋、焦裕禄等          在新时代的道德星空图上,他们是德之楷模,国之栋梁。
人是社会的基本元素,而道德是为人之本、          之基。范晔在《后汉书•崔寔列传》里说:“刑罚者,治乱之药石也;德教者,兴平之梁肉也。”西方哲语亦云:“修养之于心地,其重要如同食物之于身体。”两者都          地把道德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统编版 高二 选择性必修下 月考试卷


上一个『2021学年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古诗词诵读能力提升测试语文试题』  下一个『上海市行知中学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