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期末复习专题训练:散文阅读(一)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现代文阅读专题训练
试题
名称
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期末复习专题训练:散文阅读(一)(七年级下册 部编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期末复习专题训练:散文阅读(一)2020-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1.课外阅读。高原的冬单振国①黄土高原的冬是冷峻的。②原野已经干涸得皴裂,只剩满目空旷的孤寒把每一根衰草都风干成一种绝望。寂静的土地早已失去表情,唯宽厚的阳光顶着凛冽的北风颤抖地弥漫开来,给大地淡淡地披上了一层邈远的暖色。树们托举着一把惭
试题预览
期末复习专题训练:散文阅读(一)
 2020-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1. 课外阅读。
                     高原的冬
                               单振国
  ①黄土高原的冬是冷峻的。
  ②原野已经干涸得皴裂,只剩满目空旷的孤寒把每一根衰草都风干成一种绝望。寂静的土地早已失去表情,唯宽厚的阳光顶着凛冽的北风颤抖地弥漫开来,给大地淡淡地披上了一层邈远的暖色。树们托举着一把惭愧的干枯,疏落得竟挂不住那薄簿的冬阳,全在冷冷的风里缄默出一种赤裸的元奈。潺潺浅吟的小河也咽噎了她往日的欢悦,在正午的阳光下闪耀着刺眼的寒意。远方更显辽远,山塬更是秃疲,荒寒里全缠着一片凝固般的冷。而天空却常常是一片坦坦荡荡的蓝,蓝得透静、蓝得纯情、蓝得让人心旌摇荡又色彩斑斓,任明晃晃的阳光储满、任暖洋洋的感觉储满。
  ③就在这蓝天下,高原的小村会冷不丁地撞入眼帘。哦,冬日里寒瘦的小山村,悄无声息地静卧在一弯黄土坎上,没有表情,没有气色,野地里睡着一般,连那些家禽都懒得与谁交流,灰灰地竞相蜷曲着。如果不是贪玩的孩子们惊飞一窝山崖上鸟儿冷飕飕的啁啾,给这小山村平添点活泛气息的话,恐怕它真要被湮没进这冷沉沉的荒寒中了……但年轻人们不畏这冬天,爱情不畏这冬天,勤劳的高原人更不畏这冬天。进入漫长的冬闲季节,人们依然脚不停手不闲地创造着生活、丰富着日子。劳动的声音依然在寒冷中成为火热热的音符,生活的气息依然在人们的心窝里翻腾出了滚烫烫的希望。
  ④其时,高原的集市更是高潮迭起,一浪高过一浪。每至约定俗成的集日,看吧,通往集市的大道小路上,步行拎筐的,蹬车带娃的,骑骡子牵马的,赶驴车粜粮的,驾三轮运土特产的,开摩托挂鸡笼子的……人人精神抖擞,个个笑客满面。年轻的小伙子穿戴一新地要去相亲,美丽的大姑娘花枝招展地要去会面。大人们说着喊着,孩子们唱着闹着。整个乡间好像都一扫平日的肮脏土气:不见昨天的沉寂荒寒,生活又以她火热的激情、美好的色彩拥抱着这北方凛冽的寒冬。
  ⑤可恨这冬天的日子短得让人喘不过气来,匆匆地太阳一跌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眨眼间大地、山川、城市、村落全融入了一块稠糊糊的夜色里,寒风开始肆虐地乱窜,吞噬着任何一点外露的暖意。
  ⑥在这样的冬夜里,老天爷准会暗暗地筹划来一场白花花的大雪。没有白雪的寒冬又咋能算正宗的黄土高原的冬天呢?厚厚的黑暗掺和着厚厚的乌云一沉下来,鹅毛大雪就悄无声息地疏慢慢飘落,成一片静静摇动的白幕,飘飘扬扬地开始遮盖天地万物……早晨推门出去,嚯,好大的雪、好清醒的空气呀!树是玉雕的,屋是雪堆的,地上是满满的白雪,天空是飘飘的白雪,真是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瑞雪兆丰年呐!仿佛整个高原都洗褪了一冬积攒下的尘垢和荒冷,唯剩这晶莹剔透的一片白洁了;仿佛整个高原的冬也全身换上了干干净净的新衣,像个要过年的孩子了。
  ⑦这不,山道上霍地就响起了一串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和突突突的拖拉机声。哦,这又是哪个村子里的人进城采买年货回来了,你看,他们正花花绿绿、高高兴兴、叽叽喳喳地往家里赶着呢……是的,当你走进陕北这深深的冬天里,不远处就是一个红红火火的大年,等年一过,一个温暖的、崭新的、美好的新春,就在那蓝蓝的天宇之上,又来到了北方大地、来到了我们黄土高原!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高原冬天总的特点是什么?请用文中一个词回答。
 
(2)结合语境体会下面句中加点部分的表达效果。
哦,冬日里寒瘦的小山村,悄无声息地静卧在一弯黄土坎上,没有表情,没有气色,野地里睡着一般,连那些家禽都懒得与谁交流灰灰地竞相蜷曲着。
 
(3)文章第⑥段中画横线句子有何作用?
 
(4)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父亲的长笛
赵文静
小时候,每天晚饭后,父亲总喜欢拿出心爱的长笛吹奏一曲。那时,她特别爱听,笛声一响,她就用跑调的声音跟着哼唱。母亲也停下手边的活,侧耳倾听,发丝垂在脸上,格外柔美。
夏天的傍晚,父亲有时会拿着长笛去巷口儿。邻居们都说:“来来,吹一段儿!”“吹一段儿?”父亲似问似答,将长笛横放嘴边。清脆悠扬的笛声从父亲的嘴边漫延开来,如哗啦啦的小河流水。大人们摇头晃脑陶醉着,孩子们停止嬉闹,围在父亲身边,眼里充满了好奇与崇拜。
她开始讨厌父亲吹长笛,是小学五年级的时候。那天晚上,她写完作业后,父亲又拿出长笛来吹。笛声刚响,她就大吼一声:“唉呀!别吹了好不好!烦死人了!”笛声戛然而止。她看也没看父亲一眼,转身跑回自己屋里。
她三年级时,父亲的工厂倒闭。两年后,左腿残疾又没技术的父亲被安排当了环卫工,负责她学校周边街区的卫生。那天,一个捣蛋鬼在班里嚷嚷:“门口那扫地的老大爷是小敏她爸!”顿时,嘘声、哄笑声连成一片。她感到无地自容,趴在桌上哭了。那一刻,她恨父亲没出息!
她毕竟还是个懂事儿的孩子,没有把这件事告诉父亲。只是不再喜欢父亲吹长笛了,每次父亲一吹就被她狠狠地制止。渐渐的,家里听不到笛声了。
上了初中,离家远,她从不跟别人提家里的事。可事情就这么巧,父亲工作间隙坐在环卫车旁的马路牙子上吹长笛,竟被电视台记者录进了镜头。节目播出后,恰巧被她老师看到,把这事当作励志故事讲给同学们听,班里爽直的同学对她说:“小敏,你爸好酷呀,扫大街还忘不了吹笛子!”
她万万没想到自己极力隐藏的父亲,就这样被曝光在全班同学面前。她忍无可忍,到家就跟父亲吵:“你说你扫个垃圾,还吹什么长笛,丢人都丢到电视上去了,我都快没脸活着了!”“啪”地一声,母亲的巴掌抽在她脸上:“你个没良心的,你怎么这样说你爸!要不是你,你爸……”“别跟孩子瞎说八道!”父亲喝住了母亲。“你可是听着你爸的笛声长大的呀!你小时候那么爱听,你爸干一天活儿回来,多累都吹给你听……”
父亲的沉默和母亲的训斥并没有打动她。她还是悄悄拿走长笛,扔进了城外的小河里。虽然那一刻她心里也有丝丝的不舍。她等着父亲爆发。然而,没有。自此,父亲再没提过笛子的事儿。
多年以后,她有了孩子,懂得了做父母的艰辛。她对父母很好,常常给他们买吃的穿的。孩子初一那年,学校要开“感恩”主题晚会。儿子在家里练唱《父亲》这首歌:“想想您的背影,我感受了坚韧;抚摸您的双手,我摸到了艰辛……我的老父亲,我最疼爱的人,人间的甘甜有十分,您只尝了三分。”儿子唱了一遍又一遍,唱得她心里一阵阵酸,一阵阵疼……
第二天,她买了一支上好的长笛。给父亲送去,父亲先是一愣,随即欣喜地摩挲起来。她吞吞吐吐,说:“爸,对不起,当初是我扔了您那长笛。”父亲一笑:“傻丫头,我早知道是你干的。”母亲走过来:“还是闺女疼你呀!你这条腿没白断!委屈没白受啊!”“腿?没白断?”她吃惊地问。“还不是因为你三年级那年非吵着要电子琴,你爸为了挣钱给你买琴,大雪天骑车子给人家送货,摔断了腿……”“哎!跟孩子提这些干啥!都是过去的事儿了!”父亲笑着打断母亲,转脸看她,她赶紧抹一把泪,挤出笑来,说:“来来,吹一段!”“吹一段?”父亲似问似答,将长笛横放嘴边。
久违的笛声,从父亲嘴边蔓延开来,飞扬在屋子里的各个角落,她跟着哼唱,母亲则满脸温柔,鬓角的白发泛着银光,格外柔美。
(有删改)
(1)请以长笛为线索,从父亲的角度概括父女之间发生的四件事。
 
(2)对下面语句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清脆悠扬的笛声从父亲的嘴边漫延开来,如哗啦啦的小河流水。大人们摇头晃脑陶醉着,孩子们停止嬉闹,围在父亲身边,眼里充满了好奇与崇拜。
A.用“清脆悠扬”直接描写笛声给人的感受。
B.用“漫延”形象地写出笛声的扩散、飘扬。
C.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把笛声比作小河流水,表现笛声的清脆悠扬。
D.通过描写大人和孩子们的动作、神态,正面表现了笛声的悦耳动听。
(3)请品读下面的语句,对“她”和父亲的心理揣摩有误的一项是(  )
她赶紧抹一把泪,挤出笑来,说:“来来,吹一段!”“吹一段?”父亲似问似答,将长笛横放嘴边。
A.女儿得知父亲断腿的真相后伤心自责,为父亲对自己的隐忍和宽容而感动。
B.女儿不想让父母看到自己流泪,想活跃气氛,让父母开心。
C.父亲为女儿舍得给自己买这样上好的长笛而高兴。
D.父亲为女儿的理解、体贴而欣慰。
(4)下列关于母亲这一形象在文中所起作用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母亲的话设置悬念,引发读者的疑问。
B.母亲的话交代父亲断腿的原因,使情节有波澜,更完整合理。
C.母亲对“她”的训斥对父亲的形象起到正面陪衬的作用,突出父亲的隐忍和对女儿的爱。
D.从主题看,母亲在听父亲吹长笛和“她”哼唱时流露出的幸福,突出了家庭的和谐、温馨,丰富了文章的主题。
3.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温暖心窝的话语
①初中时,语文老师是个严厉的中年女人,姓王,那时我刚从农村转来县里中学,由于不了解这个老师,被她狠狠地批评了几次,以致一见她就害怕,心里有了阴影。
②当时我写字极潦草,虽然在王老师的调教下,已经工整了许多,却依然难以入眼。来新学校上学后,有一次交作文,我对作文还是有信心的,心想就算字写得难看些,作文的质量也能弥补不足。而且,听说王老师就要调走了,这些天上课一直有个年轻的林老师跟着听课,准备接手我们班的语文课。
③当我满怀希望地盼到作文本发下来时,迫不及待地翻开,却如遭了当头一棒,我的三页作文被撕掉了!王老师有这个习惯,谁的作文写得不好,都会撕掉重写。我就经历了好几次。可是没想到,自己很有信心的作文,也是这个命运。而且全班就我一个人被撕了,心里黯淡到了极点。当我把重新写的作文交上去后,过了两天,课代表把我的作文本拿了回来。我翻开一看,还好,这次没有撕。
④我随意翻了翻,就在作文后面看到一句鲜红的评语:“你的作文写得是班上最好的,所以我把前一篇撕下来,留着作纪念了!”那一瞬间,我心里猛然一暖,再也没有了怨恨和不满,眼睛一下子就濡湿了!我跑去办公室,却见那个一直跟着听课的林老师在那里,她说:“王老师已经走了,调到别的城市去了!”
⑤王老师留在我作文本上的那句话,久久地温暖着我的学生岁月,及至以后走上写作这条路,与此也有着极大的关系。只是那以后,到现在的二十多年里,却再也没能见到她。
⑥大学毕业后我走上社会。有一年,我去了一个极偏僻遥远的大山深处的村庄,当了一段时间的代课老师。在那天涯海角般的地方,面对那些纯净的笑脸和清澈的眼睛,我渐渐地爱上那里。每天,除了给孩子们上课,更多的时候,孩子们会问我山外的事,听着我有声有色的讲述,他们的眼中全闪着向往的光。
⑦我在那里呆了三个月,离开时,正是秋天,满山的树和花正绚烂得一片深情。孩子们爬上前面的那座山,然后,那个当班长的女生给了一张叠着的纸,让我出了山再看。当我来到镇上,坐上通往县城的汽车,大山已被远远地甩在了身后。我打开那张纸,是一行字:舍不得老师,可不会留您,以后我们会去山外找您!二十个字,二十种笔体,我知道是班上的二十个孩子每人一个字写下的!我回望去,大山已淡成一道浅影,又在我濡湿的目光中朦胧起来。
⑧这几句温暖心窝的话语,都留在我的心里,在我的生命里开出永不凋零的花朵。
⑨前年,我回到家乡的县城,在街上邂逅初中时后来教我们语文的林老师,她都已经有了白发,提起曾经给我作文本写下那句话的王老师,她却笑着说:“其实,那句话是我写的。王老师走了,我怕你对她有抱怨,我怕你因此对任何人失去信心,所以……”
⑩在七月的阳光下,我的眼睛刹那间又漂湿了。
(选自《做人与处世》,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以第一人称“我”的角度来讲述故事,思路清晰,真实感人。
B.文中对王老师的笔墨较多,可见她是本文的线索人物。
C.从孩子们送的留言纸张可以看出“我”的真诚与爱心感染并影响了偏远村庄的孩子。
D.“温暖心窝的话语”让我们感受到言语的魅力,说恰当得体的话可以给人力量和温暖。
(2)对于“我”那次交上去的作文,王老师和林老师分别做了什么事?请简要概括。
 
(3)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第⑧段画线的句子。
这几句温暖心窝的话语,都留在我的心里,在我的生命里开出永不凋零的花朵。
 
(4)文中三次提到“我”的眼睛“濡湿”所包含的感情有何不同?
 
(5)结合全文,说说第⑨段中林老师说的那句话有何作用?
 
4.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开机关机
                                叶延滨
  ①每天都有这个动作,电脑打开,看看邮件,上上网,写点东西,然后关机。开机关机,好像睁眼闭眼,一天过去了。这是信息时代我的基本生活姿态。
  ②开机,我专注于在电脑上写字,收发邮件,这是我的工作。我不微博也不微信,手机二十四小时开着,但它控制不了我。关机,我随手从书架上打开书本 读书。能关机很重要,像读书,能打开,也能合上。书在书架上,不声不响地陪 着你,不响铃,也不病毒,更不索要你关注转发。大概在今天,能这么绅士地与你相处的,也就是这些书了。
  ③这是我的小世界,6架书架上陈列着一群沉默的书,还有地上的桌上的书,围住一台每天开机关机的电脑。开机和关机,把这个小世界分成两个世界。
  ④我用电脑20年,用了3个台式机和7个笔记本,除了电脑太迅速地更新换代,还有我的喜新厌旧。而书不一样,一辈子守望,守望成你的故事,是你生命的一部分。
  ⑤母亲在我读小学的时候,从省城被“下放”到大凉山“锻炼”。一年后,她没有回来,留在了那里当一名语文老师。第二年,我转学去大凉山陪我的母亲。老掉牙的长途客车在高山峡谷中呜呜地轰着油门,跑了三天,在我骨头被抖散架之前,我到了母亲的身旁。山坡上的简易宿舍只有七八平米:一架床,一个书桌,一只竹籘椅,两只旧皮箱,书桌上有个两层板的小书架。书架上除了课本讲义,还有《安娜•卡列尼娜》《复活》《少年维特之烦恼》。书很旧,还是竖排版的。母亲是这所学校里极个别的、自费订阅报纸杂志的老师,订了一份《人民日报》,还订了一份《人民文学》。报纸送到家都是一周前的旧报了。在那个小屋里,我开始了一生中最初的阅读经历,把从这所学校图书馆能借到的所有书几乎读了一遍。从《林海雪原》《春青之歌》到儒勒•凡尔纳的系列冒险小说,从福尔摩斯到列夫•托尔斯泰……在那个饥饿年月的大凉山,我却凭借书之舟,在另一世界中成长起来。那是我一生中读书最多的时光,如果没有书,那间小屋就是真正的囚室,而一本又一本在这小屋里陪着我的书,让我在另一个世界里穿越。常常是饥饿驱赶我,让我从书上抬起头来,抬头就看见窗外山坡上的阳光,从青林的枝叶间泻下来。神秘而宁静的美,又催我埋头读书,带着阳光一样的心境,重新走进书页打开的世界。
  ⑥那是个非常年代,边地的蛮荒,四处漫延的饥饿,还有跌落于社会底层的无助,笼罩着母亲和我同住的这间小屋。如果没有书,这小屋无疑是间囚室,囚禁着母亲的不幸和我的童年。然而,母亲带着她的《安娜•卡列尼娜》,在这里骄傲地过着一个乡村教师的生活。我抱着一本本芜杂而没有选择的书,喂养着饥饿的精神和身体。
  ⑦想到那间小屋和我的读书状态,真如那个成语:如饥似渴。少年不知愁滋味,世事艰难,身处逆境,捧上一本书,就全然沉浸于其中。能有其他的东西,代替书为我解忧与我为伴吗?没有!这个经历让我一辈子无论在哪里,都有一个底色:读书人。
  ⑧读书人读书与学历无关,从小学到大学,规定的教材虽然可以烂熟于心,但那样的书读得再多也与“读书人”之读书不同。一种是禽鸟的野觅食,或是鹰,或是雀,食肉或食谷,都是天性;另一种是鸡或鸭,流水线配餐或填塞,与快乐无缘。
  ⑨开机,这个世界多精彩,有那么多机会和秀场,也有那么多牢骚和错愕!关机,这个世界多安静,一屋子的书守着我,宽厚而沉默地守着我的心事。他们能听懂我的心事,因此才不离不弃。
  ⑩开机关机,这就是我的生活:一边是电脑和它的那个自信心十足的信息时代,一边是书和它们的那个书生气十足的精神世界……
(有删改)  
(1)阅读①﹣③段,简要概括“开机和关机把这个小世界分成”了哪两个世界?
 
(2)阅读④﹣⑦段,简要概括大凉山那个小屋里的“最初的阅读经历”对“我”人生的重要意义。
 
(3)阅读第⑧段中的划线句,联系上下文说说“读书人”的含义?
但那样的书读得再多也与“________”之读书不同。
 
(4)“开机关机,这就是我的生活”,结合全文说说作者在信息时代的生活智慧。
 
5.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石碾磨痕
①长相略显蠢笨的石碾,堪称祖先最杰出的一大创造。两块石头,以如此巧妙的方式组合,解决了粮食加工的问题。不知道先人的奇思妙想是灵光一现偶然得之,还是苦心孤诣匠心独具。石碾作为重要的历史遗产,仍在焕发着生机。
②利用石头,先人们蓄谋已久,他们天坐就有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本领。遥远的石器时代,从一块石头开始,人类开始书写改天换地的英雄史诗。作为人类技术探索的最早实验品,石头曾被孜孜以求的祖先雕琢成器:石铲、石刀、石斧、石镰、石锄……在一块块石头的青灰底色上,灿然地浮起了人类文明最初的曙光。
③有趣的是,石碾仍然是中国乡村最常见的景物,就如同乡村永远无法割舍的胎记:圆圆厚厚的碾盘上放着一个憨憨的碾砣子,碾砣子上用铁轴套连着一个方方正正的石碾框,碾框外头的圆孔里斜插着一根圆圆的碾棍子。石碾的构造尽管如此简单,却扮演着无比重要的角色,它一圈圈碾着乡村简单而又朴实的生活,即便已老态龙钟,也不肯稍作停歇。
④通常,石碾在一棵冠盖如云的大树下栖身,辛劳的村民就免去了雨淋日晒之苦。这些石碾大都有一把年纪,岁月在它们身上留下斑驳的印记,它们也无言地诉说着历史的沧桑。没有谁知道这一盘盘石碾碾出了多少米面,但在波澜不惊、细水长流的日常生活中,它把人与乡村的感情碾得越来越细,越来越纯。
⑤石碾的一生,充实而又忙碌,它紧紧联系着千家万户的土灶和饭碗。青石板铺砌的碾道,人走驴踩,已深深凹陷。那一个个模糊不清的脚印,回响着强壮男人铿锵有力的足音,见证着风风火火的女人利索的身姿,记录着老人沉稳而踏实的步履,留下了孩子们轻盈矫健的身手。碾稻谷、碾玉米、碾小麦、碾高粱、碾地瓜干……五谷杂粮,哪一种都少不了和石碾的相亲相爱。那些胼手胝足、耕播岁月的农人,又有谁不曾和石碾相依为命?常常被这样一幕感动得热泪盈眶:石碾在反复地碾着,直到谷皮完全脱离,小心地捧一把碾好的谷子,轻轻地将谷糠吹去,眼前即刻呈现出金灿灿的小米。
⑥想起粥,想起煎饼,想起窝头,想起乡村的任何一种食物,就不能不怀想石碾的恩情。石碾不停地碾着,碾出乡村一天天的温饱。只要石碾转动,就会有乡村的殷实和富足。我的父老乡亲,也像这古朴的石碾,心平气和、任劳任怨地过着普通、平静,而又悠然自得的生活。石碾就是我们感情至深的亲人,它心甘情愿地陪伴着父老乡亲一生耕耘,不离不弃,贫贱不移。
⑦时光流转,日月轮回,石碾默然挺立于风雨之中,认真扮靓村庄素淡而悠闲的光阴,独自回味那些老去的农人和乡村远去的生活。这有血有肉的石碾,默默地奉献着,以其质朴而博大的情怀,成为乡村淳朴民风最值得珍惜的一部分。
(1)文中①~⑤段,写出了石碾的哪些特征?
 
(2)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⑤段画线的句子。

那些胼手胝足、耕播岁月的农人,又有谁不曾和石碾相依为命?
 
(3)结合语境,品味下面句子中画线词语的内涵。
利用石头,先人们蓄谋已久,他们天生就有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本领。
 
(4)为什么说“石碾是乡村淳朴民风最值得珍惜的一部分”?
 
(5)近几年,农村的城镇化建设非常迅速,许多的类似于石碾这样的古物件都被废弃或被破坏,结合本文,请谈谈你的看法。
 
6.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若待皆无事,应难更有花
   ①那日,看到一个朋友的微信朋友圈里贴着饮茶的照片:清静的茶室,井栏壶,汝窑盏,瑞香袅袅,荷花含笑,好不自在。她的文字说明却是:一个重要客户跑掉了,一个正在冲刺的项目卡住了,马上又要出国,行李都没时间准备……整个人失去方向,干脆先出来喝一杯茶。
   ②我马上为她点了赞,并且评论了一句:“若待皆无事,应难更有花。”
   ③朋友搁置万难、及时行乐的下午茶,让我想起的是唐代李昌符的诗:“此来风雨后,已觉减年华。若待皆无事,应难更有花。”其中这句“若待皆无事,应难更有花”,可以引起无限的联想:想到一个好去处想和大家聚一次,好不容易等到大家把工作安排妥当,谁都不出差、不旅行,家里老人的血压却高了;再等,进入夏天40℃的高温天气了;再等,谁谁谁感冒了……转眼一年过去了。
   ④想要事事停当再来赏花,忘记了花期易逝;想要万事俱备再求自由自在,忘记了人生苦短。
   ⑤关于赏花这件事,激起我共鸣的还有这首《伤春》:“准拟今春乐事浓,依然枉却一东风。年年不带看花眼,不是愁中即病中。”杨万里说,满以为今年春天可以饱览春花和美景,但结果还是辜负了这场东风。多年来竟然都没有赏花的福气,不是在愁中无心看花,就是在病中无法看花。
   ⑥这不是在说我吗?“年年不带看花眼”,这么多年,南京梅花山的梅花,只看了两次,其中一次还是3月底去的,梅花自然已经“零落成泥碾作尘”,我只好站在树下自己“脑补”出“香如故”;武汉大学的樱花,洛阳的牡丹,甚至就在上海本地的南汇桃花,我一次都没看成过。杨万里的伤感和哀叹,我真是共鸣到“焉能知我至此”的地步。
   ⑦真心实意要赏花,总还是有办法的。公务在身、率队策马而行的辛弃疾都能赏花。“扑面征尘去路遥,香篝渐觉水沉销。山无重数周遭碧,花不知名分外娇。”好一个“花不知名分外娇”!山中野花烂漫,也不知道是什么花﹣﹣也许是词人无暇下马仔细辨认花的品种,也许是来自北方的词人对南方的花草感到陌生,但是辛弃疾不但在行旅匆匆之际注意到了这些花,而且捕捉到了它们的美和娇俏。能被无法深究的美打动,也是人生在世的一种福气。
   ⑧曾获泉镜花文学奖的日本作家鹭泽萌,写过《连翘是花,樱也是花》,她大概是一个爱花的女子,在35岁时自杀离世,一生也像花一样夺目而短暂,令人惋惜。她曾说过:“每个人都有闪光的瞬间,此后漫长的日子也只是为了追忆那闪光的瞬间而存在。”此话若借来说赏花,似乎也无不可,每一朵花都有闪光的瞬间,“此后漫长的日子也只是为了追忆那闪光的瞬间而存在”,倘若如此,那是否可以看作花仍然在追忆中陪伴着爱花的人?只不过,眼睛看不见而已。
   ⑨说到眼,自然想到了“看花眼”。过往岁月,“年年不带看花眼”,终究错过了太多的美好;漫长一生,若能“年年常带看花眼”,生命则是另外一番景象。如果日常的纠缠是不能止息的风,就需要我们拥有像岩石一样不为所动的定力;守住内心的藩篱,细细品读生命之美;如果尘世的烦恼是下不完的雨,就需要我们拥有像荷叶或者竹叶一样的超脱心境,抖落心头的“雨珠”,静静品味生活之真。只有这样,才能在有限的此生始终保有“看花眼”,让我们的生命和那些闪烁着生命美感、哲学启迪的花朵互相照亮。
        (文/潘向黎,基于命题需要有删改)  
(1)第①段中,朋友在微信朋友圈里所发的图文描述了一种怎样的生活状态?请简要概括。
 
(2)作者在第⑥段中说自己总是想赏花却不得,其原因是什么?
 
(3)⑦⑧两段中,作者借辛弃疾、鹭泽萌的事例告诉我们应该如何赏花?
 
(4)读第⑨段,说说我们如何“才能在有限的此生始终保有‘看花眼’”。
 
7.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列各题。
                       昆明的雨
                              汪曾祺
   ①宁坤要我给他画一张画,要有昆明的特点。我想了一些时候,画了一幅:右上角画了一片倒挂着的浓绿的仙人掌,末端开出一朵金黄色的花;左下画了几朵青头菌和牛肝菌。题了这样几行字:
   ②“昆明人家常于门头挂仙人掌一片以辟邪,仙人掌悬空倒挂,尚能存活开花。于此可见仙人掌生命之顽强,亦可见昆明雨季空气之湿润。雨季则有青头菌、牛肝菌,味极鲜腴。”
   ③我想念昆明的雨。
   ④我以前不知道有所谓雨季。“雨季”,是到昆明以后才有了具体感受的。
   ⑤我不记得昆明的雨季有多长,从几月到几月,好像是相当长的。但是并不使人厌烦。因为是下下停停、停停下下,不是连绵不断,下起来没完。而且并不使人气闷。我觉得昆明雨季气压不低,人很舒服。
   ⑥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城春草木深,孟夏草木长。昆明的雨季,是浓绿的。草木的枝叶里的水分都到了饱和状态,显示出过分的、近于夸张的旺盛。
   ⑦我的那张画是写实的。我确实亲眼看见过倒挂着还能开花的仙人掌。旧日昆明人家门头上用以辟邪的多是这样一些东西:一面小镜子,周围画着八卦,下面便是一片仙人掌,在仙人掌上扎一个洞,用麻线穿了,挂在钉子上。昆明仙人掌多,且极肥大。有些人家在菜园的周围种了一圈仙人掌以代替篱笆。﹣﹣种了仙人掌,猪羊便不敢进园吃菜了。仙人掌有刺,猪和羊怕扎。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七年级 下册 现代文阅读专题训练


上一个『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期末复习专题训练:句子排序(二)』  下一个『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期末复习专题训练:散文阅读(三)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