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2021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模拟语文卷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期末试卷
试题
名称
苏州市2021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模拟语文卷(七年级下册 部编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苏州市2020-2021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模拟卷七年级语文第一部分(22分)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答题。(6分)如果要说盛唐诗人的“痴感之气、浑成之美”到底是什么,它大概是一种未(ān)世事的单纯、不加_________(A.掩饰B.装饰)的惊喜、不带防御的吐露、不求深意的表达。读盛唐诗会有一种“天地未曾破损之前”的(h
试题预览
苏州市2020-2021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模拟卷
七年级语文
第一部分(22分)
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答题。(6分)
如果要说盛唐诗人的“痴感之气、浑成之美”到底是什么,它大概是一种未(ān)世事的单纯、不加 _________ (A.掩饰  B.装饰)的惊喜、不带防御的吐露、不求深意的表达。读盛唐诗会有一种“天地未曾破损之前”的(hān) _________ 畅快乐,那种感觉诚如于尔克•舒比格那个绝妙的书名《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让我们联想起肥皂泡、彩虹、草莓等一系列简单、轻(yíng) _________ 而美好的事物。我小时候闲极无聊,读一本不知什么绝句选,结果挑出的都是王昌龄的诗。“昨夜风开露井桃”“醉别江楼橘柚香”“岭色千重万重雨”“青山明月不曾空”… …在一个小孩子眼里,这些诗句表达的就是天地本身迷人的样子。古人以读书为卧游,那些山河 _________ (A.游历  B.游览)中的细雨微凉、和风微(xūn) _______ ,我好像最初就是从王昌龄的诗里感受到的。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4分)
 ①未(ān)_______   ②(hān)_______ 畅   ③轻(yíng)_______  ④微(xūn) _______
(2)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2分)
 ①不加 _______(A.掩饰 B.装饰) ②_______(A.游历 B.游览)
2.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写出相应的作家、篇名。(8分)
(1)_________________,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            》)
(2)_________________,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3)落红不是无情物,_________________。(龚自珍《已亥杂诗(其五)》)
(4)谈笑有鸿儒,_________________。(        《陋室铭》)
(5)陆游在《游山西村》中表达了他对淳朴、闲适的田园生活的向往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名著阅读。(6分)
阅读《骆驼祥子》节选,完成下面小题。
天是越来越冷了,祥子似乎没觉察到。心中有了一定的主意,眼前便增多了光明;在光明中不会觉得寒冷。地上初见冰凌,连便道上的土都凝固起来,处处显出干燥,结实,黑土的颜色已微微发些黄,像已把潮气散尽。特别是在一清早,被大车轧起的土棱上镶着几条霜边,小风尖溜溜的把早霞吹散,露出极高极蓝极爽快的天;祥子愿意早早的拉车跑一趟,凉风飕进他的袖口,使他全身像洗冷水澡似的一哆嗦,一痛快。有时候起了狂风,把他打得出不来气,可是他低着头,咬着牙,向前钻,像一条浮着逆水的大鱼;风越大,他的抵抗也越大,似乎是和狂风决一死战。猛的一股风顶得他透不出气,闭住口,半天,打出一个嗝,仿佛是在水里扎了一个猛子。打出这个嗝,他继续往前奔走,往前冲进,没有任何东西能阻止住这个巨人;他全身的筋肉没有一处松懈,像被蚂蚁围攻的绿虫,全身摇动着抵御。这一身汗!等到放下车,直一直腰,吐出一口长气,抹去嘴角的黄沙,他觉得他是无敌的;看着那裹着灰沙的风从他面前扫过去,他点点头。风吹弯了路旁的树木,撕碎了店户的布幌,揭净了墙上的报单,遮昏了太阳,唱着,叫着,吼着,回荡着!忽然直驰,象惊狂了的大精灵,扯天扯地的疾走;忽然慌乱,四面八方的乱卷,像不知怎好而决定乱撞的恶魔;忽然横扫,乘其不备的袭击着地上的一切,扭折了树枝,吹掀了屋瓦,撞断了电线;可是,祥子在那里看着;他刚从风里出来,风并没能把他怎样了!胜利是祥子的!及至遇上顺风,他只须拿稳了车把,自己不用跑,风会替他推转了车轮,像个很好的朋友。
(1)请用一句话概括选文内容。(2分)
(2)选文画线句子对风进行了细致描写,请从修辞手法和描写方法中任选一角度进行赏析。(4分)
4.良渚先民的精神生活也是丰富多彩的,他们刻画的一些符号就是最好的佐证。如下图,两个青年男女,结伴而行,在河边结网捕鱼,十分快乐。这样的情境,用下面哪句古诗文名句形容最为贴切呢?(   )(2分)
 
A.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B.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C.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D.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第二部分(48分)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5-7题。(8分)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旅宿
杜牧
旅馆无良伴,凝情自悄然①。
寒灯思旧事,断(   )警②愁眠。
远梦归侵晓,家书到隔年。
沧江好烟月,门系钓鱼船。
(注释)①悄然: 忧伤的样子。这里是忧郁的意思。 ②警: 惊醒。
5.结合诗意,为《旅宿》括号处选择正确的意象。(1分)
   A.燕                B.雁
6.仿照示例,为“家书到隔年”写个批注。(4分)
(示例)“巴山夜雨涨秋池”一句借景抒情,作者借巴山之夜,秋雨交织,涨满池塘的眼前景表达了自己孤独寂寞以及对妻子的思念之情。
7.有人认为,《旅宿》的尾联跟《夜雨寄北》的三四两句一样,都运用了想象的表现手法来表达情感。你赞同这个观点吗? 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2题。(13分)
(甲)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欧阳修《卖油翁》)
(乙)
列子①学射中矣请于关尹子②。尹子曰:“子知子之所以中者乎?”对曰:“弗知也。”关尹子曰:“未可。”退③而习之。三年,又以报关尹子。尹子问:“子知子之所以中乎?”列子曰:“知之矣。”关尹子曰:“可矣,守而勿失也。非独射也,为国与身④亦皆如之。” 
(选自《列子•说符篇》)
(注释)①列子:名御寇,战国时郑国人。②关尹子:人名,善射。③退:回去。④为国与身:治理国家和修养自身。
8.下列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睨之,久而不去(离开) B.尔安敢轻吾射(轻视)
C.康肃笑而遣之(遣送) D.守而勿失也(牢记)
9.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而”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有卖油翁释担而立 B.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C.康肃笑而遣之 D.退而习之
10.用“/”给乙文中划横线的语句断句。(断两处)(2分)
   列 子 学 射 中 矣 请 于 关 尹 子
11.翻译下面的文言语句。(4分)
(1)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2)子知子之所以中者乎?
12.甲、乙两文借射箭这件事各说明了什么道理?(3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15题。(11分)
口罩,为呼吸道设防
①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的全民战争中,“人自为战”最基本、最有效的式器,莫过于口罩了。为什么这样说呢?
②新型冠状病毒最主要的传播途径,就是通过病人的飞沫。你知道飞沫的来源吗?
③飞沫主要来源于咳嗽和喷嚏。咳嗽是一种呼吸道的保护性反射,能把肺中的空气压缩为1米多长的喷射流,携带着3000多个细小液滴,以20多米每秒的度冲开声门,脱口而出。喷嚏则能将4万个细小的液滴,以超过12级飓风的速度猛烈喷涌而出。不仅咳嗽和喷嚏,从高声喧哗到日常呼吸,都能产生大大小小的飞沫。飞沫的直径一般小于100微米,携带着病毒在空气中悬浮、飘散、游荡,远达十余米,长达数小时。
④如何为我们的呼吸道站岗放哨以切断病毒传播链?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戴口罩。市场上的口罩可谓琳琅满目、五花八门,但预防疫情的主流口罩是N95口罩和医用外科口罩。与市场上其它类型的口罩相比,N95口罩防护性更强。它由以聚和聚丙烯为基材的多层无纺布制成,N代表非油性粒物,95则表示过0.3米颗粒物不低于95%。飞沫正好在N95口罩的“关照”之下,因此N95口罩就能成功地“御敌于国门之外”。对密切接触者的医护人员来说,N95口罩是久经考验的“忠诚卫士”。
⑤但是N95口罩并非所有人所有时刻都适合佩戴。研究表明,佩戴N95口罩时,吸气和呼气的阻力分别增加26%和22%,我们不得不更努力地呼吸,才能维持正常的压力梯度和空气流量。数据显示,连续佩戴N95口罩4小时后,空气交换量减少37%,血氧他和度降低,能引起疲劳、头等症状,对于心肺功能较弱的人,佩戴N95口罩时不可不慎重。我们选择口平要遵循“完分而不过分”的原则。
⑥与N95口罩相比,医用外科口罩成本更低,舒适性更强,普及程度也更高。它由三层无纺布组成,从外到内分别是防水层、过滤层、吸水层。虽然没有达到N95口罩的防护标准,但对飞沫和微小颗粒物有很好的阻隔和过滤作用。对于公共场所的日常防护,医用外科口罩应该足够了。
⑦正确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是其发挥放能的关键。戴口罩前要洗净双手,捏住左右系带挂在耳上,防水层朝外,带有铝条鼻夹的一边朝上,切勿内外反置和上下颠倒。将鼻夹接压到位,拉伸底部盖住下巴,半张脸就在口罩的防护之下了,有效地阻止了手无意间触摸脸部造成的污染。随着呼吸,大量尘埃、飞沫会附着嵌合在纤维中,因此口罩一般4小时就要更换。
⑧2020年春天注定是一段忘的岁月,在全民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的慷慨悲歌中,雪片般的口罩也昭示示了毎个人的义务和责任。人们在公共场所自觉佩戴口罩,在保护自己的同时。也带给了他人一份关爱,这是我们抗击疫情取得胜利的重要原因之一。而薄薄的口罩,也许会在更久的时空里融入我们的文化。
(原文有改动)
13.选文的说明顺序是什么?(3分)
14.指出下列句子的说明方法及作用。(4分)
咳嗽是一种呼吸道的保护性反射,能把肺中的空气压缩为1米多长的喷射流,携带着3000多个细小液滴,以20多米每秒的度冲开声门,脱口而出。
15.选文第⑤段中的加点词语“研究表明”能删去吗?为什么?(4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20题。(16分)
  《红岩》选段
哗啦一声,牢门狠狠地推开牢门。余新江看清楚了,被特务推进来的几个人,都很年轻。年纪最小的学生只有十三四岁;稍大一点的,也不过十七八岁。他们吃力地搀扶着一个受过重刑,昏迷不醒的人。余新江迎上前去,帮助他们把昏迷的人扶进牢房。
“对不起,我们来,要让大家受挤了。”学生中年纪最大的一个,望着黑压压一屋人,很有礼貌地说。牢房里的人们,热情地招呼他们:“门边风大,把伤号送到这里。”
墙角背风处,铺设出一个全室最舒适的铺位。人们把重伤的人抬过去,让他轻轻躺下。
余新江拧了块湿手巾,替他揩去满脸的血迹,又把湿手巾敷在他发烫的额角上。看得出来,昏厥的人年纪稍大,约莫二十多岁,瘦削的脸因失血而显得分外苍白,两只深陷的疲惫的眼睛,被闭合的眼睑盖住,嘴角上两条微微下陷的纹路,明显地刻画在瘦脸上,似乎显出某种知识分子的倔强。
“他是谁?”“你们的老师?”三个学生摇摇头。年纪最大的说:“在二处黑牢里遇到的。”“他刚才还是清醒的,”另一个剃光了头发的学生说:“囚车里又闷又颠簸,他……”
昏睡的人,全身糊满斑斑血污,手上,脚上都遗留着被皮鞭抽打的伤痕。左腿受伤似乎特别重,脚上的鞋袜也浸透了血水,腿上还僵直地箍着一个圆圆的石膏筒,从膝盖以上直箍到大腿。
“他的腿断了?”“比断了还重!”年纪最小的学生说着话,眼圈都红了。
“特务用钉满钢针的橡皮鞭,打他左腿,叫他供人!”
“他还说,”光头学生接着说:“把他打得血肉模糊,又涂上酒精!”
年纪最大的学生咬紧嘴唇,抑制着悲痛,回忆着他当时听到的情景。
“他说过,这是美国刑法,名叫披麻带孝,用纱布贴在冒血的密密针眼上,血水干了,特务又把和血肉凝结在一起的纱布一条条撕开。”
满屋的人睁大眼睛,关怀地望着那惨遭毒刑的昏迷中的人。
过了一会,人们渐渐静了下来。余新江还关切地继续观察三个学生。学生们叽咕着,互相交换意见。几分钟以后,最大的学生带头,走到最先招呼他们的余新江面前。
“你在这里关了好久?”“一年多。”“那,你们都是老政治犯。”
“我哪能算老?”余新江笑了一下:“关了十年八年的多得很。”
“哎呀呀!我从被捕到今天,刚刚一个星期,就像过了一辈子那样长。”最小的学生伸了伸舌头,不觉摸了一下脑袋,又嘻嘻笑起来,“十年?十年是个啥味道?”他圆圆的脸颊红润光泽,越发显得稚气。
“最近被捕的人多吗?”国民党拒绝在和谈协议上签字以后,国民党统治区政治局势的迅速恶化,使余新江不能不担心地下党的安全。“最近还在抓人!”一个学生放低声音说,“我们学校也遭了查封,校长和我们都关在二处。关在二处的学生可多了,挤在黑牢里满地尿水、臭死了!”
“你们在二处还见过什么人?”“在二处,我们还晓得一个人——刘思扬。”
“是叫刘思扬。”领头的学生解释道:“我们没有看见他本人。我们在墙上看见《叶挺囚歌》,是他写的,有解说词和刘思扬的签名……”“现在他在什么地方?”
学生们摇头。余新江无法知道刘思扬离开渣滓洞以后的遭遇,禁不住引起对战友的怀念。
其实,这似乎昏迷的人,并未沉睡,他虽然闭着眼睛,却竖起耳朵在听着周围的动静。这是一条毒蛇,他的一切伪装,无非是为了骗取信任,以便从集中营里探查地下党的线索。不过,此刻他的心里一点也不轻松。两年来,他像一头最机警的猎犬一样,接连几次追踪过共产党人。但一次次的斗争,却失败得愈来愈惨!在他初露头角的那一回,虽然千方百计把甫志高弄上钩,可是许去峰一出现,竟毫不费力的识破了特务机关的全部诡计,连眼看到手的陈松林也给溜了。徐鹏飞要他装成地下党员到“刘庄”去活动,对象是孤零零的一个刘思扬,特别顾问还一再指示了突破方向:利用对手受不得委屈的知识分子情绪。可是,结果还是失败了。若不是守在刘庄外面的便衣特务发觉得早,刘思扬差点冲进嘉陵江泅水而去了。这一次,实际上是带罪图功。到集中营里冒险,周围都是共产党,难保不落得一个身败名裂的下场。想着自己的任务,他一阵阵地周身战栗。
16.浏览全文后,请以余新江的视角,用第一人称概述本文故事。(3分)
17.文末指出“昏迷的人”其实是特务,请找出前文中的两处伏笔。(4分)
18.本文对“昏迷的人”有两处外貌描写,请简要分析这样写的好处。(4分)
19.“他初露头角的那一回”指的是他在          书店里用进步青年的形象被甫志高所赏识,接近地下党人。叛徒出卖了很多革命者,其中有个具有钢铁般意志的女战士,她的全名叫            。(2分)
20.学生们和余新江的谈话中都反复提到了刘思扬,请你结合其经历简析他的精神品质。(3分)
第三部分(60分)
21.作文。(60分)
     生活中总有一些不期而遇的美好值得我们珍藏。也许是一缕温暖的阳光,一阵和煦的柔风,一片鸟语花香;也许是父母的陪伴,老师的教导,同学朋友的帮助。也许是一次美丽的邂逅,一段舒适的旅途,一场盛大的演出。
请你以“见证美好”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500字)。



答案与解析
1.(1)谙    酣   盈    醺(2)掩饰  游历
2.念天地之悠悠    登幽州台歌不畏浮云遮望眼    化作春泥更护花    往来无白丁    刘禹锡从今若许闲乘月    拄杖无时夜叩门   
  【解析】默写时要认真细致,务必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别字。本题需要注意“悠、畏、遮、白丁、乘、拄、叩、庭”的写法。
3.(1)例:狂风中拉车的祥子或勤奋拉车的祥子。(意近即可。)
(2)例一:修辞角度,用了排比、夸张、拟人、比喻,具体生动地写出了狂风的威力大,破坏性强的特点,点出当时北京天气十分恶劣,侧面烘托了祥子拉车战胜风的强壮及性格的要强。
例二:自然环境(或场景)描写和动作描写,具体描写了狂风的威力大,破坏性强的特点,再现了当时北京天气的恶劣,侧面烘托了祥子拉车战胜风的强壮与其性格的要强。(意近即可。)
  【解析】(1)考查概括主要内容的能力。根据“有时候起了狂风,把他打得出不来气,可是他低着头,咬着牙,向前钻,像一条浮着逆水的大鱼;风越大,他的抵抗也越大,似乎是和狂风决一死战。猛的一股风顶得他透不出气”“祥子在那里看着;他刚从风里出来,风并没能把他怎样了!胜利是祥子的!及至遇上顺风,他只须拿稳了车把,自己不用跑,风会替他推转了车轮,像个很好的朋友”等语句可知,选文主要写了在狂风中努力拉车的祥子。(2)考查赏析语句的能力。题干要求从修辞手法和描写方法中任选一角度进行赏析。从修辞看,“撕碎了店户的布幌,揭净了墙上的报单”属于拟人;“象惊狂了的大精灵”属于比喻;“扭折了树枝,吹掀了屋瓦,撞断了电线”属于排比。从描写看,划线句整体属于环境描写和动作描写。从“遮昏了太阳,唱着,叫着,吼着,回荡着!忽然直驰,象惊狂了的大精灵,扯天扯地的疾走”“扭折了树枝,吹掀了屋瓦,撞断了电线”等处可以看出,划线句生动描写了狂风的威力大,破坏性强的特点,突出了当时天气的恶劣。在这样的天气条件下,祥子还在艰难地拉车,由此可以看出祥子拉车战胜狂风的强壮与其性格的要强。
4.A【解析】A.“窈窕淑女”是对自己倾心人之所思,是想;“君子好逑”是主人公强烈的向往,默默的自我祝愿。雎鸠的阵阵鸣叫诱动了小伙子的痴情,使人由成双成对的雎鸠鸟联想到淑女是君子的佳偶,由雎鸠和鸣联想到美好的爱情。图中“两个青年男女,结伴而行,在河边结网捕鱼,十分快乐”,这两个场景都是表现美好的爱情;B.“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意思是游玩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该句直抒胸臆,点明文章中心,表现了作者洒脱的胸怀和与民同乐的情怀。C.“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意思是:沉舟侧畔,有千帆竞发;病树前头,正万木皆春。诗人以“沉舟”、“病树”自比,用“千帆过”、“万木春”比喻蓬勃的新生力量,既抒发了仕途屡遭打击的愤懑、失意之情,又体现了诗人坚信未来的阔大胸怀,又蕴含着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的哲理。D.“婵娟”是美好的样子,这里指嫦娥,也就是代指明月。“但愿人长久”是要突破时间的局限;“千里共婵娟”是要打通空间的阻隔。让对于明月的共同的爱把彼此分离的人结合在一起。但愿人人年年平安,唯愿兄弟(亲人)彼此珍重,相隔千里也能共享着美好的月光,表达了作者的祝福和对亲人的思念。故选A。
5.B【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意象的理解和把握能力。“燕”与“雁”这两种意象在古诗词中表达的情感是不同的。“燕”一般因结伴而成为爱情的象征,或与报春有关,如谁家新燕啄春泥;“雁”一般则借以抒情,寄寓乡愁,或代指书信,如:归雁洛阳边、衡阳雁去无留意等。结合全诗可知,诗人离家已久,客居旅馆,没有知音,家书传递也很困难,在凄清的夜晚不禁怀念起自己的家乡,于是创作了这首羁旅怀乡的诗篇。综上可知括号中应选择的意象是“雁”;故选B。
6.“家书到隔年”一句通过写家里的来信要到第二年能收到的实际情况,写出了诗人离乡之远,表达了诗人对故乡及家人的思念之情。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句的赏析能力。解题时,注意结合句意,仿照示例从写作手法、思想感情等角度对“家书隔年到”这一句进行赏析批注。示例:“家书隔年到”意思是家人的书信要等来年方能寄到此地,写出了作者内心的孤寂之感,表现了诗人盼望家人音信的急切心情。
7.示例一:赞同。《旅宿》的尾联通过想象家乡美丽的生活图景,反衬自己的羁旅之苦,表达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自由自在闲适生活的向往。示例二:不赞同。《旅宿》的尾联通过描写沧江上月色含烟,钓鱼船就系在门前的优美宁静样和的生活图景,用乐景衬哀情,表达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自由自在闲适生活的向往。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概括和对比分析能力。解题时,需结合题干要求将诗句进行对比分析,注意观点明确,语言流畅。示例一:赞同。“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中诗人想象着来日重逢,剪烛夜话的欢乐情景,以此来反衬诗人此时的孤寂。“沧江好烟月,门系钓鱼船”中诗人并非直抒胸臆,而是以设想之词,勾勒家乡美丽的生活图景,融情于景,借景抒情,把浓烈的归思之情融入家乡优美的风景之中。示例二:不赞同。“沧江好烟月,门系钓鱼船”中诗人家乡远隔千里,旅人归思难收,如此优美的家乡风光图景非但没有给诗人以慰藉,反而加深了诗人的思乡愁苦。此处,诗人运用以乐景反衬哀情的典型手法,通过描绘优美的风光图景表现出诗人思乡的愁苦;“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这是对未来团聚时的幸福想象,诗人心中满腹的寂寞思念,只有寄托在将来,在来日聚首之时的体味幸福欢乐。“何当”紧扣“未有期”,有力地表现了作者思归的急切心情。
8.C【解析】考查对文言词语的理解。C.“康肃笑而遣之”的意思是:陈尧咨笑着将他送走了。“遣”是“打发”,不是“遣送”。故选C。
9.B【解析】考查虚词的用法。A.表顺承;B.表转折; C.表顺承;D.表顺承;故选B。
10.列子学射/中矣/请于关尹子
  【解析】考查文言文语句的句读。解答此类试题,要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语句“列子学射中矣请于关尹子”的意思是:列子学习射箭,已经能射中了,才去向关尹子请教。据此,正确的句读是:列子学射/中矣/请于关尹子。
11.(1)(卖油翁)看见康肃公射十箭能中八九箭,只是微微地点了点头。(2)你知道你射中的原因吗?
  【解析】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解答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1)句中的“发矢(射箭)、但(只)、颔(点头)”几个词是重点词语。(2)句中的“子(你)、知(知道)、所以(……原因)、中(射中)”几个词是重点词语。
12.甲文说明熟能生巧;乙文说明做事不仅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或:探究并掌握事物的规律方法,才算真正会做,才能做好一件事。)
  【解析】考查对文章主旨的理解。《卖油翁》记述了陈尧咨射箭和卖油翁酌油的事,生动形象地说明了“熟能生巧”的道理。【乙】讲述了列子不知道射中的原因,向关尹子请教。关尹子认为列子虽然能射中,但不能算是学会了射箭。得出只有掌握了射箭的规律,这才算学会了的启示。学射箭如此,做好一件事情也如此,应该知道它的规律。掌握了规律,再做,就能得心应手了。即做任何事情,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据此理解概括作答。
【参考译文】
【甲】康肃公陈尧咨善于射箭,世上没有第二个人能跟他相媲美,他也就凭着这种本领而自夸。曾经(有一次),(他)在家里(射箭的)场地射箭,有个卖油的老翁放下担子,站在那里斜着眼睛看着他,很久都没有离开。卖油的老头看他射十箭中了八九成,但只是微微点点头。
陈尧咨问卖油翁:“你也懂得射箭吗?我的箭法不是很高明吗?”卖油的老翁说:“没有别的(奥妙),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陈尧咨(听后)气愤说:“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老翁说:“凭我倒油的经验就可以懂得这个道理。”于是拿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把一枚铜钱盖在葫芦口上,慢慢地用油杓舀油注入葫芦里,油从钱孔注入而钱却没有湿。于是说:“我也没有别的(奥妙),只不过是手熟练罢了。”陈尧咨笑着将他送走了。
【乙】列子学习射箭,已经能射中了,才去向关尹子请教。关尹子说:“你知道你能射中的缘故吗?”列子回答说:“不知道。”关尹子说:“还不行。”列子回去继续学习了三年,又把学习的情况报告了关尹子。关尹子说:“你知道你能射中的缘故吗?”列子回答说:“我知道能射中的缘故了。”关尹子说:“可以啦,要牢记住这个道理,不要轻易地丢掉。不仅学习射箭是这样,治理国家和修身做人也都应是这样。”
13.总分总逻辑顺序。
  【解析】分析文章使用的说明顺序,要从分析文章的层次结构、准确理解和概括段意入手。首先要搞清文章先说明了什么,又说明了什么,接着再说明了什么,把每一个部分简要概括出来,然后从概括出来的提纲中分析作者说明的思路,从而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本文开篇引出文章的说明对象,接着介绍了口罩的功用及佩戴口罩的正确规范的方法,最后归纳总结全文。文章属于事理说明文,采用的是总——分——总的逻辑顺序来说明的。
14.这句话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运用“1米”、“3000”、“20”等数字,准确地说明咳嗽会快速产生许多飞沫,形成病毒传播。
  【解析】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下定义、摹状貌、作诠释、打比方、列数字、列图表、引用说明等。各种说明方法的目的都是为更准确、更形象地说明事物的特点。
语句运用“1米”“3000多个”“20多米”等数字,具体准确地说明“新型冠状病毒最主要的传播途径,就是通过病人的飞沫”,即咳嗽会快速产生许多飞沫,导致病毒得以传播。
15.“研究表明”不能删去,因为“研究表明”意思是以下的说明内容是经过研究证明的,是可信的。如果删掉不能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
  【解析】考查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解答方法:①表态(一般不能删)。②定性。如:“比较”“几乎”“相当”等词表程度副词;“大约”“可能”“左右”等表估计,“多”“有余”等表数量。③若删去,原来什么样的意思就变成了什么样的意思了,不符合实际,太绝对了。④xx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本题中的“研究表明”,意思是下面的说明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七年级 下册 期末试卷


上一个『浙江省2020年7月高二学考语文试题』  下一个『北师大附中2021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