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黄冈中学2021届高三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高考模拟卷
试题
名称
湖北省黄冈中学2021届高三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高三总复习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湖北省黄冈中学2021届高三适应性考试语文试卷命题教师:审题教师:考试时间:2021年5月31日上午试卷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三星堆又上新啦!”新出的黄金面具虽然只剩半面,但一朝闪亮登场,便成为万千网友争相追捧的网红。三星堆
试题预览
湖北省黄冈中学2021届高三适应性考试
语文试卷
命题教师:  审题教师: 
考试时间:2021年5 月 31日上午    试卷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三星堆又上新啦!”新出的黄金面具虽然只剩半面,但一朝闪亮登场,便成为万千网友争相追捧的网红。三星堆文物修复专家已经对这件文物进行初步的测量和恢复。通过对恢复后的面具样式辨识可知,这件黄金面具的风格与1986年三星堆一、二号坑所出的其他黄金面具差异不大,都拥有大嘴巴、高鼻子、三角立眼、有穿孔的双大耳。
    除了黄金面具之外,三号坑可见的还有许多青铜人物雕像,有全身、半身人头、圆柱雕刻等形式。三号坑虽然目前还没有完全清理完毕,但从目前报道数据来看,大体上与1986年一、二号坑所出的青铜雕像风格一致,文化内涵亦近同。
    这些有特色的古蜀青铜雕像群反映了什么样的文化内涵?段渝教授早先的研究论述可以作为一个参考:这些人物雕像的冠式、发式各异,显然不属同族,反映出古蜀文化广泛的民族构成,它们与一号坑出土的青铜大立人雕像,形成了有层次、有等级、有中心的结构。三星堆青铜雕像群展现出的是大型礼仪中心与王权结构相结合的内涵,有着深刻的民族和文化内涵及深厚的社会背景。换言之,三星堆遗址所出的青铜雕像群是古蜀国王用来区分社会阶层结构以及维持权力秩序的器物,这与中原殷、周王朝尚用青铜容礼器的风格迥异。
    那么这种有别于中原地区的古蜀青铜雕像群的文化源自何处?
    上古时代的西亚、埃及、爱琴海区域以及印度,都是古文明发源地,都有高度发达的青铜文明。距今7000年开始,青铜雕像群已在这些地区普遍传播,成为一种文化传统。如古埃及大型青铜雕像的铸造可追溯到公元前2200年。古代西亚阿卡德王朝(约公元前2371—约前2154)统治者有精美的青铜雕像。古代爱琴海文明中出现了佩戴在国王脸上的黄金面罩。古印度摩亨佐达罗城址(公元前2500-2000年)也有青铜人物雕像。从西亚到埃及、印度河流域,这些地区青铜文明的文化发展呈现出一定的顺序性。至迟在商代(约公元前1600年—约公元前1046年)中期以前,古蜀地区与古印度之间存在频繁的贸易和文化交流通道——南方丝绸之路。三星堆遗址所出的大型青铜雕像群的文化内涵,与世界古文明青铜雕像文化的发展方向相符合,风格一致,并且古蜀与它们之间自有文化交流的通道,故而三星堆遗址的黄金面具、青铜雕像群文化因素就是从这些地区传播而来。
                      (摘编自龚伟《见证横跨欧亚大陆的文化交流》)
    材料二:
    考古学者将埋藏于地下的古代遗存发掘出土,将尘封的历史揭示出来,将对它们的解读和认识转化为新的历史知识。
    考古发现展示了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的历史脉络。我国考古发现的重大成就实证了我国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最新考古成果表明,我国是东方人类的故乡,同非洲并列人类起源最早之地;北京猿人在50万年前就发明人工用火术,为全球最早之一;早在1万
    湖北省黄冈中学2021届高三适应性考试语文试卷第1页共8页
年前,我们的先人就种植粟、水稻,农业起源同西亚北非并列第一;我国在乐器、独木舟、水利设施、天文等方面的发明发现也是全球最早或最早者之一。考古成果还说明了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家国一体的形成发展过程,揭示了中国社会赖以生存发展的价值观和中华民族日用而不觉的文化基因。这些重大成就为我们更好研究中华文明史、塑造全民族历史认知提供了一手材料,具有十分重要的政治、文化、社会、历史意义。
    考古发现展示了中华文明的灿烂成就。我国考古发现的重大成就充分说明,我国在新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铁器时代等各个时代的古代文明发展成就上都走在世界前列,我国先民在培育农作物、驯化野生动物、寻医问药、观天文察地理、制造工具、创立文字、发现和发明科技、建设村落、营造都市、建构和治理国家、创造和发展文化艺术等各个领域都取得了令人赞叹的成就。这些重大成就展示了中华民族开拓创新、与时俱进、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是蕴涵着丰富知识、智慧、艺术的无尽宝藏,是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源泉。
    考古发现展示了中华文明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自古延续至今、从未中断的文明。长期以来,中华文明同世界其他文明互通有无、交流借鉴,向世界贡献了深刻的思想体系、丰富的科技文化艺术成果、独特的制度创造,深刻影响了世界文明进程。中国古代农业技术、“四大发明”以及漆器、丝绸、瓷器、生铁和制钢技术、郡县制、科举制等在世界文明史上具有鲜明的独创性。这些重大成就展示了我国在悠久历史进程中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的突出贡献,也展示了中华民族以和为贵的和平性格、海纳百川的包容特质、天下一家的大国气度。
    (摘编自习近平《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更好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三星堆新出土的只剩半面的黄金面具,大体上与1986年一、二号坑所出的其他黄金面具外形特征相似,风格几近相同。
   B.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家国一体,拥有独特的价值观和文化基因,这些塑造着全民族历史认识,对中国社会有着重要意义。
   C.三星堆青铜雕像群反映出古蜀国家多族融合、阶层结构多元化的特征,体现出深刻的民族和文化内涵以及深厚的社会背景。
   D.开拓创新、与时俱进、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在中华历史长河中展现得淋漓尽致,已经深深熔铸于中华民族的血液里。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中原殷、周王朝常在祭祀、宴飨等仪式上使用青铜容礼器,与古蜀国家用青铜雕像来区分社会阶层结构以及维持权力秩序的风格迥异。
   B. 考古学者将埋藏于地下的古代遗存发掘出土,有利于今人认识尘封的历史,有可能帮助我们了解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的历史脉络。
   C. 古巴比伦文明、古埃及文明、古印度等文明走向衰弱以致消亡的最主要原因是没有像中华文明一样同世界其他文明互通有无、交流借鉴。
   D.中国古人不仅发明了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而且在漆器、丝绸、瓷器、生铁和制钢技术等方面也有独创性的发明。
3.下列各项中,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3分)
   A.考古发现:圆明园出土的质地优良的粉彩瓷砖,中间空心,周围钻有蜂窝状小孔,里面含有沙子。这种瓷砖兼有装饰和取暖功能。
   B.1965年在云南元谋上那蚌一带发现的元谋人的两颗牙齿化石,经古地磁测定牙齿化石的地层年代为距今170 万年前后。
   C.考古学家在浙江钱塘江流域和太湖流域发现了距今5300年到4500年左右的良渚遗址,在这里发现了大型古城、粮仓、大型水利工程等遗址。
   D.大汶口文化晚期已出现了随葬品十分丰富的大墓,至龙山文化时期,临朐西朱封和兖州尹家城发现的 8 座大墓,随葬品丰富,而且都有棺椁。
4.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4分)
5.“自古以来,中华民族以开放的胸襟汲取其他文明之光,也把灿烂的中华文明传播到世界各地。”你如何理解这句话?请结合两则材料概括说明。(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不健全的腿
萧红
    “‘人民革命军’在哪里?”二里半突然问起赵三。这使赵三想:“二里半当了走狗吧?”赵三没告诉二里半。二里半又去问青山。青山说:“你不要问,再等几天跟着我走好了!”
    二里半急迫得好像他就要跑到革命军去。青山长声告诉他:“革命军在磐石,你去得了吗?我看你一点胆量也没有,杀一只羊都不能够。”接着他故意羞辱他似的:“你的山羊还好啊?”
    二里半生气了,他的白眼球立刻多过黑眼球,他的热情立刻在心里结成冰。
    李青山不与他再多说一句,望向窗外天边的树,小声摇着头,他唱起小调来。二里半临出门,青山的女人流汗在厨房向他说:“李大叔,吃了饭走吧。”
    青山看到二里半可怜的样子,他笑着说:“回家做什么,老婆也没有了,吃了饭再说吧!”
    他自己没有了家庭,他贪恋别人的家庭。当他拾起筷子时,很快一碗麦饭吃下去了,接连他又吃两大碗,别人还没吃完,他已经在抽烟了!他一点汤也没喝,只吃了饭就去抽烟。
    “喝些汤,白菜汤很好。”
    “不喝,老婆死了三天,三天没吃干饭哩!”二里半摇着头说。
    青山忙问:“你的山羊吃了干饭没有?”
    二里半吃饱饭,好像一切都有希望。他没生气,照例自己笑起来。他感到满意,离开了青山家,在小道不断地抽他的烟火,天色茫茫的并不引起他悲哀,蛤蟆在小河道一声声哇叫。河边的小树随了风在骚闹,他踏着往日自己的菜田,他振动着往日的心波。菜田连根菜也不生长。
    那边人家的老太太和小孩们载起暮色来在田上匍匐。他们相遇在地端,二里半说:“你们在掘地吗?地下可有宝物?若有我也蹲下掘吧!”
    一个很小的孩子发出脆声:“拾麦穗呀!”孩子似乎是快乐,老祖母在那边已叹息了:“有宝物?……我的老天爷?孩子饿得乱叫,领他们来拾几粒麦穗,回家给他们做干粮吃。”
    二里半把烟袋给老太太吸,她拿过烟袋,连擦都没有擦,就放进嘴里去。显然她是熟习吸烟,并且十分需要。她把肩膀抬得高高,她紧合了眼睛,浓烟不住从嘴冒出,从鼻孔冒出。那样很危险,好像她的鼻子快要着火。
    “一个多月了,没摸到烟袋。”她像仍不愿意舍弃烟袋,理智勉强了她。二里半接过去烟袋。
    人间已是那般寂寞了,天边的红霞没有鸟儿翻飞,人家的篱墙没有狗儿吠叫。
    天更黑了!黑得和帐幕紧逼住人脸。最小的孩子,走几步,就抱住祖母的大腿,他不住地嚷着:“奶奶,我的筐满了,我提不动呀!”
    祖母为他提筐,拉着他。那几个大一些的孩子卫队似的跑在前面。到家,祖母点灯看时,满筐蒿草,蒿草从筐沿要流出来,而没有麦穗,祖母打着孩子的头笑了:“这都是你拾的麦穗吗?”祖
    湖北省黄冈中学2021届高三适应性考试语文试卷第3页共8页
母把笑脸转换成哀伤的脸,她想:“孩子还不能认识麦穗,难为了孩子!”
    五月节,虽然是夏天,却像吹起秋风来。二里半熄了灯,雄壮着从屋檐出现,他提起切菜刀,在墙角,在羊棚,就是院外杨树下,他也搜遍。他要使自己无牵无挂,好像非立刻杀死老羊不可。
    这是二里半临行的前夜。
    老羊呜叫着回来,胡子间挂了野草,在栏棚处擦得栅栏响。二里半手中的刀,举得比头还高,他朝向栏杆走去。
    菜刀飞出去,喳啦地砍倒了小树。
    老羊走过来,在他的腿间搔痒。二里半许久许久地摸抚羊头,他十分羞愧,好像耶稣教徒一般向羊祷告。
    清早他像对羊说话,在羊棚喃喃了一阵,关好羊栏,羊在栏中吃草。
    五月节,晴明的蓝空。老赵三看这不像个五月节样:麦子没长起来,嗅不到麦香,家家门前没挂纸葫芦。他想这一切是变了!变得这样快!去年的五月节,清清明明似的,就在眼前似的,孩子们不是捕蝴蝶吗?他不是喝酒吗?
    他坐门前一棵倒折的树干上,凭吊这已失去的一切。
    李青山的身子经过他,他扮成“小工”模样,赤足卷起裤口,他说给赵三:“我走了!城里有人候着,我就要去……”
    青山没提到五月节。
    二里半远远跛脚奔来,他青色马一样的脸孔,好像带着笑容。他说:“你在这里坐着,我看你快要朽在这根木头上,……”
    二里半回头看时,被关在栏中的老羊,居然随在身后,立刻他的脸更拖长起来:“这条老羊……替我养着吧!赵三哥!你活一天替我养一天吧!……”
    二里半的手,在羊毛上惜别,他流泪的手,最后一刻摸着羊毛。
    他快走,跟上前面李青山去。身后老羊不住哀叫,羊的胡子慢慢在摆动……
    二里半不健全的腿颠跌着颠跌着,远了!模糊了!山岗和树林,渐去渐遥。羊声在遥远处伴着老赵三茫然的嘶鸣。
                                                    一九三四年九月九日
    注:《生死场》讲述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哈尔滨近郊一个村庄的乡民“生”与“死”的故事,共十七章。在第一章节《麦场》至第十章节《十年》里,作者描写了东北农民贫苦无告的日常生活。小说后七章描述了20世纪30年代初期东北地区沦陷后,广大农民悲惨的生活状态以及渐渐苏醒的民族意识和反抗情绪。本文选自《生死场》第十七章,有删改。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中几处对自然环境的描写有着重要作用,如二里半吃完饭回家路上看到的乡村景物,烘托了二里半此时惨淡、苦痛、矛盾的复杂心情。
    B.李青山是一位心地善良的革命者,他虽然嘲笑二里半胆小,但同情并愿意帮助他,留他在家吃饭,并且带领他参加人民革命军。
    C.二里半问赵三“革命军”的地址,赵三的第一反应是怀疑他做了敌人的走狗,并且不肯告诉他,说明赵三此时并不信任他。
    D.小说中老祖母领着孩子们拣麦穗的画面令人动容,幼小的孩子还不认识麦穗,捡了一筐蒿草,这个小插曲呈现出一种“含泪的微笑”的艺术效果。
7.下列与文本有关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萧红是中国近现代著名女作家,她的长篇小说《呼兰河传》,以“我”的童年生活为线索,形象地描写了呼兰小城的居民们积极乐观的精神状态。
    B.《生死场》描述了20世纪30年代初期的东北,当时的东北正处于国民党白色恐怖的统治阴影下,小说反映了东北农民悲惨的生活状态以及逐渐苏醒的反抗意识。
    C.从《生死场》到《呼兰河传》,萧红在其作品中展现了独特的语言风格,本文的语言特点可概括为清新自然、绚丽飘逸。
    D.鲁迅为《生死场》作序,称赞作品中“北方人民的对于生的坚强,对于死的挣扎,却往往已经力透纸背”,这种“坚强”和“挣扎”在他的散文集《野草集》中亦有体现。
8.请简要分析文中画横线句子的意蕴。(4分)
9.胡风在《<生死场>后记》中写到:“萧红所写的农民们对家畜(羊、马、牛)的爱,真实而又质朴,在我们已有的农民文学里面似乎还没有见过这样动人的诗篇。”文本中二里半养的山羊在小说中的主要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盖寓,蔚州人。武皇起云中,寓与康君立等推毂佐佑之,因为腹心。武皇节制雁门,署职为都押牙,领岚州刺史。洎移镇太原,改左都押牙、检校左仆射。武皇与之决事,言无不从,凡出征伐,靡不卫从。
    乾宁二年,从入关讨王行瑜,特授检校太保、开国侯,令邑一千户,领容管观察经略使。寓性通黠,多智数,善揣人主情。武皇性严急,左右难事,无委遇者,小有违忤,即置于法,惟寓承颜希旨,规其趋向,婉辞顺意,以尽参裨。武皇或暴怒将吏事将不测寓欲救止必佯佐其怒以责之武皇怡然释之有所谏诤必征近事以为喻自武皇镇抚太原最推亲信,中外将吏,无不景附,朝廷藩邻,信使结托,先及武皇,次入寓门;既总军中大柄,其名振主,梁祖亦使奸人离间,暴扬于天下,言盖寓已代李,闻者寒心,武皇略无疑间。
    初,武皇既平王行瑜,还师渭北,暴雨六十日,诸将或请入觐,且云:“天颜咫尺,安得不行觐礼?”武皇意未决,寓白曰:“车驾自石门还京,寝未安席,比为行瑜兄弟惊骇乘舆,今京师未宁,奸宄流议,大王移兵渡渭,必恐复动宸情。君臣始终,不必朝觐,但归藩守,姑务勤王,是忠臣之道也。”武皇笑曰:“盖寓尚阻吾入觐,况天下人哉!”即日班师。
    天祐二年三月,寓病笃,武皇日幸其第,手赐药饵。初,寓家每事珍膳,穷极海陆,精于府馔,武皇非寓家所献不食,每幸寓第,其往如归,恩宠之洽,时无与比;及其卒也,哭之弥恸。庄宗即位,追赠太师。
(节选自《旧五代史•盖寓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武皇或暴怒/将吏事将不测/寓欲救止/必佯佐其怒/以责之/武皇怡然释之/有所谏诤/必征近事以为喻/自武皇镇抚太原/最推亲信
    B.武皇或暴怒将吏/事将不测/寓欲救止/必佯佐其怒以责之/武皇怡然释之/有所谏诤/必征近事以为喻/自武皇镇抚太原/最推亲信
    C.武皇或暴怒将吏/事将不测/寓欲救/止必佯佐其怒以责之/武皇怡然释之/有所谏诤/必征近事以为喻自/武皇镇抚太原/最推亲信
    D.武皇或暴怒将吏事/将不测/寓欲救/止必佯/佐其怒以责之/武皇怡然释之/有所谏诤/必征近事以为喻自/武皇镇抚太原/最推亲信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推毂,有助人推车前进的意思,也比喻助人成事,又比喻推荐人才。文中指盖寓协助武皇起事。
    B.署,暂任、代理官职。类似的词有摄、权、假、领。其中“领”表示暂时兼代本职外更高职务。
    C.庄宗,后唐开国皇帝李存勖的庙号。庙号是古代皇帝被供奉在宗庙时的名号,多用“祖”或 “宗”。
    D.太师,官名,始于商。历代沿袭,以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多为大官的加衔,无实权。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盖寓深受重用。武皇与盖寓商议事情,对盖寓所说的话没有不听从的。他还被任命为检校太保、开国侯。
    B.盖寓一心为国。他擅长揣测武皇的心意,窥测武皇的倾向,或用委婉的言辞,或以实际行动,尽力辅佐。
    C.盖寓颇受推重。朝廷文武官员依附盖寓,朝廷邻近的藩国也攀附巴结盖寓。盖寓病重,武皇的恩惠尤甚。
    D.盖寓劝谏有方。武皇对官员发怒,他便假装生气去斥责武皇;有需要劝谏的事情,他会用近期的事比喻。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唯寓承颜希旨,规其趋向,婉辞顺意,以尽参裨。
    (2)武皇意未决,寓白曰:“车驾自石门还京,寝未安席,比为行瑜兄弟惊骇乘舆。”14.在平定王行瑜后,盖寓为什么不赞同武皇觐见天子?请简要说明。(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寄  远
贾岛
别肠长郁纡,岂能肥肌肤?
始知相结密,不及相结疏。
疏别恨应少,密别恨难祛。
门前南去水,中有北飞鱼。
鱼飞向北海,可以寄远书。
不惜寄远书,故人今在无?
华山岹峣①形,遥望齐平芜。
况此数尺身,阻彼万里途。
自非日月光,难以知子躯。
【注释】①岹峣:形容山高。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本诗开笔就以形象化的语句将自己对故人牵肠挂肚的情状表现了出来,结尾处与开头相呼应,表达了对朋友的深切思念。
    B.古人说“君子之交淡如水”,诗人也认为朋友之间关系过于亲密不如疏远一点好,过于亲密会造成“恨难祛”的离情。
    C.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有云:“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贾岛在《寄远》中也借“鱼”“书”表达思念之情。
    D.诗人不知道友人是否还活在人世间,发出“故人今在无”的疑问。古代交通不便,常常出现亲友之间音信断绝的情况。
16.本诗细致地描绘了诗人思念远方故人时心潮起伏的情状,请简要分析诗人用哪些表达技巧来抒写思念之情?(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在曹操的《观沧海》中,“    ,    ”这两句以浪漫的笔法写银河,在丰富的联想中表现出开阔的胸襟和宏大的抱负。
   (2)大部分人容易受外在环境的影响,以至“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白沙在涅,与之俱黑”,但少部分人却能做到如周敦颐的《爱莲说》中所说的“    ,    ”。
   (3)古代诗人常用“鹏”这一意象展现阔大的人生境界或远大的理想追求。请写出体现以上含义并含有“鹏”这一意象的两句诗文:“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近日,一份穿越时空的病历引发关注,这份病历是由中国现代妇产科泰斗林巧稚先生在1946年手书的。病历共有5页,一半中文,一半英文,两相对照,①一丝不苟。不论是中文还是英文部分,书写都端庄工整,内容都简明扼要,一目了然。网友直呼从中感受到了奇妙与震撼。
    透过珍藏至今的病历,便不难理解先生卓越的人生履历。②见微知著,小小病历上的工整字迹,不仅透露着先生“学霸”的气质,更折射出先生做人做事的认真态度。③无独有偶,前段时间,钱学森字迹如印刷、得分近乎完美的试卷亦引得惊呼,也写照了这位“中国航天之父”的工整人生。
    先生们从工整的人生态度中,同样能看到对国家赤胆忠诚、对事业无私奉献、对他人仁爱宽容的品格和情怀。在《悼念林巧稚大夫》一文中,冰心是这样形容林巧稚的:“她是一团火焰,一块磁石。她的‘为人民服务’的一生,是极其丰满充实地度过的。她从来不想到自己,她把自己所有的技术和感情,都贡献倾注给了她周围一切的人。”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先生工整的态度能够④力透纸背,跨越岁月阻隔,给今天的我们直抵人心的力量和启迪。而对此敬意的表达莫过于传承,莫过于每个人在一笔一画、一点一滴中写就自己的人生态度。
18.加点成语的用法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9.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B.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C.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D.雷霆乍惊,宫车过也。
20.文中划横线的语句有语病,请修改。(3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上海华东师大有位学者,写了一本《历史文化的全息图像——论〈红楼梦〉》,其中谈到《红楼梦》对中国历史具有开天辟地的界分性:“也即是说,所谓中国历史,就文化意味而言,可简明扼要地划分为《红楼梦》之前的历史和《红楼梦》之后的历史。”“《红楼梦》问世,既标记着对以往历史(帝王将相的历史)的颠覆,又标记着一种人文精神的崛起。”
    著名的作家王蒙作过《红楼梦》评点。他在评点本的《序》中说:“《红楼梦》令你觉得汉语汉字真是无与伦比。它似乎已经把汉语汉字汉文学的可能性用尽了,把我们的文化写完了。”“《红楼梦》(1)__________________。人生经验、社会经验、感情经验、政治经验、艺术经验,无所不备。《红楼梦》就是人生。”“几乎是,你的一切经历、经验、喜怒哀乐都能从《红楼梦》里找到参照,找到解释,找到依托,也找到心心相应的共振。”“《红楼梦》(2)_________________。读一部《红楼梦》,等于活了一次,至少是活了二十年。”
    著名作家宗璞先生在王蒙《红楼启示录》一书的序言中说:“《红楼梦》(3)_________________。随着时代的变迁、读者的更换,会产生新的内容、新的活力。它本身是无价之宝,又起着聚宝盆的作用,把种种睿思、深情都聚在周围,发出耀目的光辉。
21.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5分)
22.结合上面的语段,概括当代中学生应该阅读《红楼梦》的三点理由。(6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2012年,时任《人民日报》评论部主任的卢新宁应母校北京大学之邀,以学姐的身份于北大中文系的毕业典礼发表演讲《在怀疑的时代依然需要信仰》。她说:“我唯一的害怕,是你们已经不相信了——不相信规则能战胜潜规则,不相信学场有别于官场,不相信学术不等于权术,不相信风骨远胜于媚骨。20多年的社会生活给我最大的启示是当许多同龄人都陷于怀疑的时代的车轮下,那些能幸免的人,不仅因为坚强,更因为信仰。”
    学者徐贲撰文《怀疑的时代需要怎样的信仰》评论卢新宁的观点:“怀疑本身并不一定是一件坏事,所有的‘信仰’,都必须建立在一些具有恒久而普遍意义的价值之上。人们只有确信这些基本价值,即使在现实生活中眼见无数糟蹋、破坏这些价值的行为,但仍然对这些价值坚信不疑的时候,他们才可以说是真正具备了信仰。”
    请综合分析上述材料,以“在怀疑的时代,我这样信仰”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湖北省黄冈中学2021届高三适应性考试
1.B(张冠李戴。原文表述是“这些重大成就为我们更好研究中华文明史、塑造全民族历史认知提供了一手材料,具有十分重要的政治、文化、社会、历史意义。”)
2.C(C项无中生有,于文无据。材料二中提到“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自古延续至今、从未中断的文明。长期以来,中华文明同世界其他文明互通有无、交流借鉴”,这两句之间不构成因果逻辑,不能论证中华文明延续的原因是与其他文明互通有无,更不能论证古巴比伦等文明消亡的原因是没有像中华文明一样同世界其他文明互通有无、交流借鉴。)
3.D(材料二有三个分论点:考古发现展示了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的历史脉络,考古发现展示了中华文明的灿烂成就,考古发现展示了中华文明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A项体现第二个分论点;B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上一个『广东省六校联盟2021届高考5月模拟卷语文试题』  下一个『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21届高三语文保温卷(一)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