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山东省日照市高三5月三模语文试题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高考模拟卷
试题
名称
2021届山东省日照市高三5月三模语文试题(高三总复习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山东省日照市2021届高三三模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讲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
试题预览
山东省日照市2021届高三三模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讲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
(一)现代文阅读Ⅰ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今天,我们隆重召开大会,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在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时刻,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
“胜非其难也,持之者其难也。”我们要切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让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对易返贫致贫人口要加强监测,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对脱贫地区产业要长期培育和支持,促进内生可持续发展。对易地扶贫搬迁群众要搞好后续扶持,多渠道促进就业,强化社会管理,促进社会融入。对脱贫县要扶上马送一程,设立过渡期,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要坚持和完善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东西部协作、对口支援、社会帮扶等制度,并根据形势和任务变化进行完善。党中央决定,适时组织开展巩固脱贫成果后评估工作,压紧压实各级党委和政府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责任,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
(节选自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二: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多年来,中科院秉持“科技扶贫提升贫困地区自我‘造血’玏能”的理念,从帮扶地区实际出发,遵循科学规律,以科技优势带动产业提升,推广良种良法以提升农牧业效益;通过“公司+农户”模式激发当地经济内生动力,培育科技型龙头企业并持续支撑企业良性运管,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
虽然产业扶贫为贫困地区的脱贫提供了不可替代的贡献,但是不可否认,很多地区的扶贫产业基础并不牢。在全社会大力支持的背景下,产业效益在短期内可以维持较高的水准;但从长远看,这些扶贫产业发展时间短,品牌优势弱,多数企业面临较大的市场风险和竞争压力,仍然需要依托科技创新进一步完善产业链,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实践证明,结构单一的产业结构容易引起同质化竞争,很难保持稳定的收益,抗风险能力差。因此,在实现脱贫的基础上,需要进一步发挥科技优势,科学规划产业结构,引导发展多层次产业融合,提升产品附加值,实现可持续发展,引领乡村振兴。
(摘编自张亚平《科技引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材料三:
我国减贫实践表明,产业发展是脱贫奔小康的关键,是乡村振兴的支撑。乡村产业扶贫与乡村产业振兴衔接过程中的最大短板就是因乡村产业水平低而面临的各方面风险。
首先是乡村产业自身的困难。产业发展本身投入多、周期长,而且农业技术应用存在区域适应性的客观规律决定了乡村产业自身发展的困难。不少处于自然灾害频发地带的贫困农村,其农业生产对自然地理的依赖特质,不仅会导致极低的要素产出率,还会是导致巨大的自然风险,使得以粮食作物为主的地区夜色产业容易存在发育不良的倾向以及产业化运作程度低的局限性。其次是经营风险。一方面,扶贫产业在短期内尚未形成健全完整的产业链,且在信息、技术等服务体系方面亦不成熟,这都导致了扶贫产业较差的持续性。另一方面,在以经营管理为中心的产业扶贫问题上,从项目筛选环节到决策环节,都欠缺民主、科学原则。这些因素都会导致乡村产业的经营风险以及发展的不可持续问题。再次是市场风险。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农产品供应市场竞争逐渐激烈。但是贫困地区刚起步的乡村产业在信息、市场流通等方面的弱势,很容易导致农产品供应的销售风险,摘帽的绝对贫困人口则容易因市场风险而返贫。因此,构建产业可持续发展机制,是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必然要求。
在产业发展布局方面,要坚持农业特色产业发展,既要摒弃、淘汰对农村生态环境、对农民身心健康发展有害的落后产业,又要综合平衡脱贫产业存量与振兴产业增量的需求。以方便,客观权衡地区的地理、自然条件的流弊,结合本土农业生产传统,明确优势主导产业方向,避免盲目照搬、跟风不适合自身条件的产业布局;另一方面,借力科学技术的条件优势,夯实本土产业的质量基础,提升本土产业的综合效益,打造出“特色产业+技术”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在产业发展结构方面,可基于前期产业扶贫成效,打通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路径,实现产业的多元化发展,从而延长农业产业链、价值链,让农民享受增值收益。例如西藏滴新村,以“农牧、农林、牧草”产业融合为导向,基于生态、民俗等天然优势,运用互联网的平台优势,在加快发展绿色农业的同时,通过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延伸产业链,促进产业结构优化。
在产业发展的经营模式方面,要注意培育新型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增强产业市场竞争力。新型农业产业化联合体主要由龙头企业、农村合作社、个体农户构成。其中,龙头企业作为经营管理主体,将生产、服务外包给农村合作社以及个体农户,不仅有助于扩大经营组织、规模,将小农生产纳入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轨道;还有利于提高乡村产业的市场竞争力和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促进乡村产业可持续发展。
(摘编自岳国芳《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衔接机制构建》)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 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 胜利召开,说明我国已经取得脱贫攻坚任务的全面胜利,完成了消除贫困的艰巨任务。
B. 材料一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要让脱贫成效更加持续,材料二和材料三对这问题从不同角度进行了阐述。
C. 中科院通过“公司+农户”的模式激发当地经济内生动力,提升了公司产品附加值,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
D. 产业发展是脱贫攻坚的关键和乡村振兴的支撑,它最大的短板是因乡村产业产业化水平低而面临的各方面风险。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中习总书记对乡村振兴各项衔接工作的精心部署,提现了党和政府坚决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防止规模性返贫的决心。
B. 再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过程中,保持乡村产业效益,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离不开科技的引领。
C. 乡村产业会受到自然灾害和地理条件等因素影响,发展乡村产业,应根据区域特点,遵循客观规律,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
D. 面对农产品供应市场竞争激烈的形势,如果改变乡村产业在信息、市场流通等方面的弱势局面,就能规避农产品销售风险。
3. 下列各项不能体现“乡村振兴”产业可持续发展模式的一项是(   )
A. 广西省邕宁县坛洛乡积极构建中药材产业“企业+党组织+合作社+贫困户”的产业发展模式不断推动扶贫产业发展。
B.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以科技助推海南发展椰子相关产业,涉及化工原料、食品、化妆品各大类,经济效益持续提高。
C. 云南省昭通市镇雄县食用竹产业推荐以竹富民、以竹兴旅、以竹兴文的三大产业融合发展,农民工资收入稳定增加。
D.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市万寿菊植物色素产业以“技术服务+示范带动”的方式让种植户通过发展高附加值产业增收。
4. 材料三论述条理清晰,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5. 如果你是一位驻村干部,在“乡村振兴”战略中你该如何借助科技实现乡村产业可持续发展?请结合材料二和材料三简要说明。
(二)现代文阅读Ⅱ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陕州地坑院
王剑冰
①你知道“陕”在哪里吗?你一定会说,陕西,陕西的简称就是陕。其实,陕再河南的三门峡,古时称为陕州,陕以西才为陕西。那么,这个夹耳的陕,就让人有了诸多兴趣。造物主随性造的这一块陕地,险崛而奇特。这里还有一条著名的崤函古道。黄河以南只有两条狭路可通东西,从洛阳伸出的丝绸古道,至今仍留有一段车辙深深的痕迹,人称崤函古道。古道一直没入崤山天险,著名的秦晋崤之战即发生在此。秦皇汉武东巡的车辇,再函谷关写出《道德经》的老子,诗人李白、杜甫们,还有从这里出去的杨玉环、上官婉儿,无不要过这条古道。
②千仞峭岩与万里怒涛的冲撞挤压,也在陕地托出了三道塬,并形成了地坑院。我深信,地坑院就是人与自然共同书写的大书,是最具创造力和生命力的体现。谁能想到,多少年间,竟然有成千上百家村落,潜伏于地平线之下,成为天下奇观。
③雪片似梨花,覆满整个陕塬,勾勒出一个个坑院。谁家拦马墙散出了炊烟,让塬上的黎明活泛起来。一条狗钻上来,雪原有了一溜花瓣。这时候听见了鸡鸣,起伏于无边的沉静中。
④红衣女子一点点地从地下冒出,手挥扫帚,坑院上方一条小路显现出来。这是新婚不久的女子,来的实惠,柿子还在树上,红炫炫地挂满坑院四周。扫帚扫到了塬的边上,塬下,一条大河正蒸腾着雾气远去。
⑤这样的景象也许上世纪初就被德国人航拍在影像中。坑院虽不用一砖一瓦,却有自己的风骨,所建必有遵循,所用必有遵守,所设必有尊重,说到底,还是民族智慧、东方文明的结晶。德国人鲁道夫斯基由此惊叹人类建筑史上的活化石是“大胆的创作、洗练的手法、抽象的语言、严密的造型”。
⑥独特的陕塬,高险平阔,南有重峦企嶂的崤山,北临沉郁雄浑的河,深沟狭壑纵横,陕州故迹遍布,远处的镜湖,还会有天鹅翔集。站在这样的地方,该是有诗的。唐玄宗旅次陕州,曾吟出“境出三秦外,途分二陕中。山川入虞虢,风俗限西东”的诗句当时驻跸哪里呢?想他没住地坑院,若在地坑院留住一晚,诗中情怀当更为雄奇。
⑦一代诗圣也错过了地坑院,黄昏时匆忙投入的是石壕村的靠山窑。那地方离塬上并不远,却存有不安定因素。如果老杜走上塬来,住在坑院,情境或有不同。说不定晚年选择这里,便不会“茅屋为秋风所破”了。
⑧又过去多少年,慈禧来了。慈禧避乱长安回京,没走回头路。光绪二十年九月,慈禧的銮與进入函谷关,到这里天色已晩,只得在地坑院落脚。陕塬人没有亏待她,腾出最好的窑院,点起过山灶,给她做“十碗席”。高高在上的慈禧对现在“高高在下”有些不适应,然而面对舒适和美味还是做了一回普通人。
⑨不过,陕塬人虽安于一隅,但性情刚毅,遇日本人来犯,自发组织,不让侵略者安宁。至今这里仍有遗迹,纪念抗争中的牺牲者。
⑩头一次住进地坑院,感到有一种四合的凝聚与向下的沉淀力,却离天尤近,繁星框了一院子。院子像塬上开的天窗,所以人们敢大声地说,畅快地笑。这里娶媳妇才真的是入洞房,热炕上任怎么说悄悄话,也不怕偷听了去。三道塬,相互交织和延续的,也许就是这种简单的安逸感。
⑪天黑严的时候,坑院就成了一种暗物质。巨大的安静,使夜溶解得贴切而真实。偶尔有小曲传出,那种抑扬顿挫的眉户调,混合着蛐蛐、咕咕喵、南瓜花、扁豆花的声音,实为一种天韵,有女人在这天韵中剪着窗花,消磨一天中最后的时光。
⑫什么时侯有了叽喳的鸣叫,叫不出名字的鸟你说我唱,汇成无与伦比的乡间大集。而坑院还在深深地沉睡。太阳被塬的一头悄然挑起,镀亮湿漉漉的早晨。塬上永远都散发着一种清香,那是最本质的土的味道。
⑬一位老人从坑院里走上来,见了我,看着不认识,话语却出了口。我赶紧回应,声音里,竟然有一种亲切与感动。
⑭很长一段时日,对于尘世未说,这里是远僻的、深藏的。当地实行保护和旅游措施后,地坑院就像尘封的窖酒醇香四溢。纯粹的乡村越来越多地远离了视线,这一片坑院越加亲近地挤占了怀旧的情感。有人来看建筑,有人来搞摄影,有人支着画板写生,有人搜集俚语唱曲,有人学习泥砚剪纸,有人什么也不为,就为了看看与自己的老屋有什么不同。想若是李白苏轼来,也许会把坑院当成一方金樽邀月起舞。地坑院是一个个模子,能翻模出民间艺术的孤绝与惊喜,翻模出华夏中原的诚厚与质朴。
⑮再次来到地坑院时,梨花正旺,柔风掀落片片花瓣,花瓣把一个个院子铺满了,有些花儿高出坑院飞,与桃花杏花汇在一起,直把整个山塬绚成缤纷的世界。通向外面的村路在塬上起伏,渐渐升出一个人,又升出一个人,近了才看清是年轻的姑娘小伙儿,他们身后是年迈的老人,千叮万嘱地相送。年轻人渐渐没入塬下,只剩纷舞的梨花与摆手的老人。我突然有些伤感,当年坑院里种梨,是图吉利的意思,现在倒有一种离别之情。再多少年过去,坑院里还会有人厮守吗?
(有删改)
6.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介绍了陕塬独特的地理位置,南有崤山,北临黄河,这种险崛奇特的地势形成了天下奇观地坑院。
B. 文章写唐玄宗旅次陕州,杜甫投入靠山窑,慈禧落脚地坑院的故事,展现出陕州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C. 陕塬人自发组织抗击日寇,表现了他们的性情刚毅;老人跟陌生人打招呼,表现了他们的诚厚与质朴。
D. 地坑院使人们怀旧的情感变成真切的体验,旅游业的繁荣发展让作者对地坑院纯粹的生活产生了担忧。
7. 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第一段以第二人称设问开头,一问一答,亲切自然,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引起读者阅读兴趣。
B. 文章写夜晚抑扬顿挫的眉户调和蛐蛐、咕咕喵、南瓜花、扁豆花等天韵,衬托出剪窗花女子的娴静。
C. 结尾处写年迈老人送別年轻的姑娘小伙儿,用梨今昔寓意的不同说明地坑院的时代变迁,引人深思。
D. 文章语言画面感强,雪覆陕塬、梨花飞舞等描绘出宏阔、素雅的画面,表现了陕州独特的地理风物。
8. “地坑院就是人与自然共同书写的大书,是最具创造力和生命力的体现”,对此你如何理解?
9. 作者对地坑院的叙述很有层次感,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管仲论
苏洵
管仲相威公[注],霸诸侯,攘夷狄,终其身齐国富强,诸侯不敢叛。管仲死,竖刁、易牙、开方用,威公薨于乱,五公子争立,其祸蔓延,讫简公,齐无宁岁。
夫功之成非成于成之日盖必有所由起祸之作不作于作之日亦必有所由兆故齐之治也吾不曰管仲而曰鲍叔。及其乱也,吾不曰竖刁、易牙、开方,而曰管仲。何则?竖刁、易牙、开方三子,彼固乱人国者,顾其用之者,威公也。顾其使威公得用三子者,管仲也。仲之疾也,公问之相。当是时也,吾意以仲且举天下之贤者以对。而其言乃不过曰:竖刁、易牙、开方三子,非人情,不可近而已。 
呜呼!仲以为威公果能不用三子矣乎?威公声不绝于耳,色不绝于目,非三子者则无以遂其欲。彼其初之所以不用者,徒以有仲焉耳。一日无仲,则三子者可以弹冠而相庆矣。仲以为将死之言可以絷威公之手足耶?夫齐国不患有三子,而患无仲。有仲,则三子者,三匹夫耳。不然,天下岂少三子之徒哉?虽威公幸而听仲,诛此三人,而其余者,仲能悉数而去之耶?呜呼!仲可谓不知本者矣!因威公之问,举天下之贤者以自代,则仲虽死,而齐国未为无仲也。夫何患三子者?不言可也。五伯莫盛于威、文,文公之才,不过威公,其臣又皆不及仲。文公死,诸侯不敢叛晋,晋习文公之余威,犹得为诸侯之盟主百余年。何者?其君虽不肖,而尚有老成人焉。威公之薨也,一乱涂地,无惑也,彼独恃一管仲,而仲则死矣。
夫天下未尝无贤者,盖有臣而无君者矣。威公在焉,而曰天下不复有管仲者,吾不信也。吾观萧何且死,举曹参以自代。大臣之用心,固宜如此也。夫国以一人兴,以一人亡。贤者不悲其身之死,而忧其国之衰。故必复有贤者,而后可以死。彼管仲者,何以死哉?
(选自《古文观止》,有删改)
[注]威公,即齐桓公。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夫功之成/非成于成之日/盖必有所由/起祸之作/不作于作之日/亦必有所由/兆故齐之治也/吾不曰管仲/而曰鲍叔
B. 夫功之成非成/于成之日/盖必有所由起/祸之作/不作于作之日/亦必有所由兆/故齐之治也/吾不曰管仲/而曰鲍叔
C. 夫功之成/非成于成之日/盖必有所由起/祸之作/不作于作之日/亦必有所由兆/故齐之治也/吾不曰管仲/而曰鲍叔
D. 夫功之成非成/于成之日/盖必有所由/起祸之作/不作于作之日/亦必有所由/兆故齐之治也/吾不曰管仲/而曰鲍叔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夷狄,古时称东方部族为夷,北方部族为狄,泛称除华夏族以外的各少数民族。
B. 薨,古代称诸侯王或有爵位的大官之死,有时也用来称呼皇妃及帝王子女之死。
C. 弹冠,本义指拂去帽子上的灰尘,如“新沐者必弹冠”,也指将要做官或做官。
D. 不肖,文中指不才、不贤,与“臣等不肖”中的“不肖”语义相同,均为谦辞。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分析了齐国内乱的人为因素,认为表面上是竖刁、易牙、开方三人所致,实为管仲死后,无贤人执政所致。
B. 文章运用对比论证,将齐桓公死后国家混乱与晋文公死后国家稳定进行对比,意在突出培养选拔贤臣的重要性。
C. 文章借萧何将死之时向刘邦举荐曹参来代替自己担任相国的例子,论证了举贤任能对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作用。
D. 本文是一篇史论,以全新的视角对管仲这一历史人物进行审视,层层深入,对他的是非功过进行了全面的评判。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威公声不绝于耳,色不绝于目,非三子者则无以遂其欲。
(2)因威公之问,举天下之贤者以自代,则仲虽死,而齐国未为无仲也。
14. 请简要分析苏洵评价管仲“可谓不知本者” 原因。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春日山中对雪有作
杜荀鹤
竹树无声或有声,霏霏漠漠散还凝。
岭梅谢后重妆蕊,岩水铺来却结冰。
牢系鹿儿防猎客,满添茶鼎候吟僧。
好将膏雨同功力,松径莓苔又一层。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霏霏雪花时散时聚,落在竹树上,不时发出声响,视听结合,描绘出雪落春山场景。
B. 春雪到来,岭梅重新开放,岩石上融化的雪水又凝结成冰,新奇的山景令诗人欣喜。
C. “鹿儿”“吟僧”写出诗人情趣 高雅,诗人身处严寒之地却闲适宁静、恬淡自怡。
D. 诗歌描摹春景,紧扣试题中的“春日”“山中”“雪”,语言清新优美、质朴明畅。
16. 这首诗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简要概括并加以分析。
(三)名句名篇默写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建党百年,改革开放进入深水区、攻坚期。习近平曾说,敢于向顽瘴痼疾开刀,将改革进行到底。屈原《离骚》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类似的意思。
(2)登山临水,极易触发各种情感、人生思考。面对快阁晚晴,黄庭坚烦恼无端而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登快阁》)两句写出了抱负无法实现、胸怀无人理解的痛苦;周游赤壁,苏轼认识到天地万物各有主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赤壁赋》)两句展现出他对人生得失的豁达态度。
三、语言文字运用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般而言,楹联是镌刻在石、木、竹、金属等材料上或者悬挂、张贴在楹柱等建筑物件上的书法对联。“中华楹联这一艺术瑰宝从诞生之日起便与书法结下了不解之缘。”谷向阳说【甲】“联语与书法好比车之两轮、鸟之两翼,缺一便不能成其为楹联。”楹联是中国文化史上独一无二的独有的形态,它集中了文学、书法艺术和公共展示文化于一体,具有多重学术研究意义。楹联书写在书体上可不受限制,楷草隶篆等各种书体,均可用来书写楹联。
篆隶楹联如图1所示,篆书参入隶法,疏密有致,(   );而图2楹联用笔刚健用力,点画粗细对比明显,因势赋形,(   )。
楷书楹联,明代书风以颜体为主,如图3,结字方整,(   );清代主要取法欧颜二体;晚清后,则以碑派风格为主,融合方圆,表现出楷书的中正之风,更适合彰显楹联的庙堂之气。
行草楹联的抒情表现与率意之风相伴共生。行、草书不同于楷书的地方是强调了点画之间笔势的呼应与连贯,更注重随机性【乙】书写者的情绪、心态随笔运而迹化为点画的流动,这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图4行书楹联以“二王”体系为主体,用笔自然流畅,笔势(   )。
 
18. 对【甲】【乙】两处填写的标点及其作用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A. 【甲】处应填逗号,在句中表示前后引语是一个人的话。
B. 【甲】处应填冒号,与后面引号连用,表示后面是直接引语。
C. 【乙】处应填破折号,在句中表示补充说明。
D. 【乙】处应填冒号,在句中表示引出解释。
19. 下列填入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圆润  古朴  浓淡相宜  跌宕起伏  丰茂稳健
B. 浓淡相宜  圆润  古朴  跌宕起伏  丰茂稳健
C  圆润  古朴  浓淡相宜  丰茂稳健  跌宕起伏
D. 浓淡相宜  圆润  古朴  丰茂稳健  跌宕起伏
20. 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有语病,请修改。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众多的藤萝中,最有特色的还是幽径的这一棵。它让自己的枝条攀附在附近的几棵大树的干和枝上。从下面看,除了一段仓黑古劲像苍龙般的粗干外,根本看不出是一株藤萝。每到春天,我走在树下,  ①  ,心中也无藤萝。然而一股幽香蓦地闯入鼻官,嗡嗡的蜜蜂声也袭入耳内,抬头一看,在一团团的绿叶中隐约看到一朵朵紫红色的花,颇有万绿丛中一点红的意味。直到此时,我才清晰地意识到这一棵古藤的存在,顾而乐之了。
然而,  ②  ,人生毕竟还是一个荆棘丛,绝不是到处都盛开着玫瑰花。春天,我走过长着这棵古藤的地方,我的眼前一闪,吓了一大跳;古藤那一段原来凌空的虬干,忽然成了吊死鬼,下面被人砍断,只留了上段悬在空中,在风中摇曳。再抬头向上看,藤萝初绽出来的一些淡紫的成串的花朵,  ③  。它们还没有来得及知道,自己赖以生存的根干已经被砍断,它们成了失去母亲的孤儿,不久就会微笑不下去,连痛哭也没有地方了。
21. 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22.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古藤的虬干被人砍断,挂在空中,在风中摇晃。”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四、写作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近日,在某大学法律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复试中,部分考生成绩为“0”分,其中有三名初试成绩过400分、两名415分并列第一的考生。他们在自己复试结束后,觉得录取完全没有问题了,于是在考研群里分享了面试题目和经验,结果被人举报。
事件发生后,引发网友热议。有人说作为法律专业的考生却“知法犯法”,违背公平公正的规则,不应被同情,有人说他们不过就是因为一起备考的同学询问才予以分享,复试成绩却被判“0”分,这不近人情。
作为旁观者,我们容易选择维护规则;而作为当事者,我们也许会和材料中的考生一样倾向人情。对此,请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思考和感悟。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问题,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上一个『2021届山东省济南市高三5月三模语文试题』  下一个『广东省六校联盟2021届高考5月模拟卷语文试题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