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武汉市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2021届高三下学期5月高考押题卷语文试题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高考模拟卷
试题
名称
湖北省武汉市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2021届高三下学期5月高考押题卷语文试题(高三总复习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机密★启用前(全国卷)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2021年高考押题卷语文试题本试题卷共8页,22题。全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
试题预览
机密★启用前(全国卷)
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2021年高考押题卷
语文试题
本试题卷共8页,22题。全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西南茶马古道跨越崇山峻岭,连通内地和藏区,是我国历史上内地同西南边疆地区和周边邻国进行商贸、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在长达一千多年的时间里促进了西南地区的经贸发展、文化交流与民族融合,凝铸了汉藏之间的血脉联系。
西南茶马古道是茶马贸易之路。在历史上的多数时间里,西南茶马古道流通着茶、马、丝、盐、铜等多种大宗商品,涉及沿线各族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是,茶叶和马匹始终是西南茶马古道上最重要的物资,是西南茶马古道得以成型的根本原因。一方面,在西南茶马古道兴起以后,尤其是在丢失了北方马场的宋、明时期,战马往往是稀缺的军事战略物资,中央王朝逐渐形成了对藏区良马的商品依赖。另一方面,茶叶早在1800年前就已由内地传入西藏,吐蕃王朝时期上层贵族热衷饮茶并将其作为药物食用,茶叶与藏区的联系由来已久;北宋时期,饮茶风气已经在藏区普通民众间流行开来,每年都要从陕南、四川、湖南等产茶区购入大量茶叶。基于这种经济互补性,汉、藏之间的茶马贸易迅速发展起来,成为主导西南茶马古道的商业支柱。
这种茶马贸易持续时间之长、涉及地区之广、贸易规模之巨,世所罕见。西藏阿里地区故如甲木遗址出土的茶叶实物将茶入藏的时间推至公元3世纪,尽管由于史料缺失,茶叶的具体传播路线很难复原,但由此可以看出当时作为西南茶马古道雏形的贸易通道已在酝酿之中。唐代,在青藏茶马古道上,汉藏贸易充分发展,史载开元年间唐蕃双方的赤岭互市已涉及马匹贸易(《新唐书•吐蕃传上》);吐蕃王朝贵族阶层自文成公主入藏开始就了解茶叶,到唐德宗时吐蕃赞普已接触到产自寿州、舒州等中原茶区的茶叶(《唐国史补》卷下)。当时直接以茶易马的官方交易模式还未确立,但汉茶、藏马均已作为重要商品进入对方市场,茶马贸易基础已经筑牢。宋代,尤其是北宋熙宁以后,以互市贸易方式为主、朝贡贸易方式为辅,汉藏之间的茶马贸易兴盛起来,产于陕南的名茶大竹\西乡茶等皆自河州入木波,四川所产茶叶也转卖入藏,所谓蜀茶之入秦者十凡八九(《宋史•赵开传》)。元代中央政权对藏马的需求减弱,但为了满足藏区饮茶需要,仍设立西番茶提举司,在硐门等地互市。明代茶马互市继续发展。清朝初年,清廷批准达赖喇嘛的茶马互市请求。
西南茶马古道也是文化交流之路。首先,西南茶马古道给藏区带来了内地的物资,也传播了内地的文化,包括相对先进的农业种植和纺织技术、建筑文化、器物文化等。其中影响最大的无疑是茶文化,比如噶米王曾向汉地和尚学习烹茶。在吐蕃王朝衰亡之后,茶文化仍流行于藏区民间,藏传佛教寺庙和僧侣团体也开始成为内地茶叶最大的消费群体。其次,西南茶马古道给内地带来了丰富多彩的藏区文化。早在唐代,一些藏区文化成果就已经传播到了内地,比如社会上盛行的马球文化就深受吐蕃的影响,元明时期,藏传佛教僧侣聚集于南北二京、五台山等地传播藏传佛教。
西南茶马古道还是民族交融之路。西南茶马古道兴起之后,内地和藏区之间就没有发生过大规模的战争。在漫长的茶马贸易和文化交流过程中,汉、藏之间产生了血浓于水的民族情感,并以西南茶马古道为纽带,形成了和谐共存、相互促进、彼此融合的民族格局。
(摘编自刘礼堂、陈韬《西南茶马古道;汉藏交融的千年大通道》)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西南茶马古道连通内地和藏区,促进了两地的经贸发展、文化交流与民族融合。
B.与汉茶相比,藏马显得比较重要,特别是把藏马当作军事战略物资的宋、明王朝。
C.当汉茶、藏马作为重要商品进入对方市场时,西南茶马古道的茶马贸易就形成了。
D.茶马贸易和文化交流促进了汉、藏之间的民族情感,促成了和谐共存的民族格局。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从历史上茶、马对藏、汉两地影响的角度,阐明西南茶马古道得以成型的原因。
B.文章几次引用文献中的相关资料,说明作者注重以事实说话,体现了文章的严谨性。
C.文章列举噶米王学习烹茶、唐代马球文化、藏传佛教传播等事例,有力支撑了论点。
D.文章论证结构上,先引出论题,再从四个方面论证西南茶马古道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从西南茶马古道流通的茶、马、丝、盐、铜等商品,可知贸易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
B.茶马贸易成为西南茶马古道的商业支柱,得益于汉、藏两地茶、马物资的互补性。
C.清朝批准藏区的茶马互市请求,既为满足内地饮茶需要,也想加强彼此间的联系。
D.如果西南茶马古道没有促进民族交融,内地和藏区之间还有可能发生大规模的战争。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碳中和是指企业、团体或个人测算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据悉,今年世界环境日主题将聚焦提升空气质量,中文口号为蓝天保卫战,我是行动者。此次大会将采取多种措施,尽可能将环保理念付诸实践,例如向塞罕坝林场购买等量的碳汇、使用新能源车、尽量减少会务材料纸张等,以实现零碳办会。
(摘编自魏一骏、高敬《世界环境日全球主场活动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新华社》2019年06月04日)
材料二∶
胜利油田探索实践风、光、热、储+多源微网多能互补模式,推动传统能源向绿色能源转变。员工节能减排意识明显增强,节约一度电、一滴水、一张纸的低碳生活成为日常。十三五期间,他们投产新能源利用项目61个,实施能效提升计划项目224个,减少二氧化碳排放400余万吨,能耗总量和强度实现六连降,比十二五期间分别下降25.9%和14.9%。
胜利油田近期发布《百年胜利战略规划纲要》,规划从供给侧和消费侧全面发力,加快推进新能源开发利用和CCUS(碳捕集、利用与封存)产业培育,优化产业结构调整,提升全产业链效能。计划十四五末,年发用绿电11亿千瓦时,直接消耗能源中新能源占比达到20%,2035年前实现碳中和。
(摘编自赵士振、王维东《中石化胜利油田功勋井区实现碳中和》,《中国石化新闻网》2021年04月23日)
材料三∶
贸易全球化主要目的是优化全球资源配置,通过分工提升各国的福利。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化同样是为了实现全球排放的优化配置。由于气候变化的影响是全球性的,应对气候变化的努力也应该是全球共同作出贡献。虽然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可能存在政治成本和经济利益的考虑,但应对气候变化离不开全球性的协作,各国需要以应对气候变化为基础进行全面对话合作。
在参与国际分工,促进全球化深入发展的过程中,中国应该同时倡导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化,以贸易全球化支持应对气候变化全球化。为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化,积极倡导世界各国减少清洁能源发展的贸易障碍,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清洁低碳资源优化配置,同时尽可能避免贸易冲突,为低碳转型提供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摘编自林伯强《实现碳中和须全球化应对气候变化》,《中国科学报》2021年04月23日)
材料四∶
碳中和\绿色金融成为博鳌亚洲论坛2021年年会的热点话题。相关专家认为,中国迈向碳中和未来30年会产生几百万亿元的投资机会。
综合各种数字和研究,100万亿元是一个非常保守的估计,几百万亿元是大概率事件,谢振华团队发布的关于2050的报告显示,中国迈向碳中和未来三十年需要新增138万亿元绿色投资。未来技术方面的投资需求也不容小觑,实现碳中和的目标意味着颠覆性的能源革命、科技革命和经济转型。实现能源体系的净零排放甚至负排放,需要加强对碳捕集、碳封存等技术的投入。除了能源领域,未来技术投入还涉及交通、建筑、工业、农业、生物科技、信息通信技术、人工智能等方面。
碳中和有利于增强制造业升级转型的动力,通过规模效应来降低成本。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光伏、风电能源成本已降低了80%,未来十年可能还会降低50%,再加上未来如果其他新能源有重大突破,比如氢能、海上风能,发展的可能性就更大。此外,中国制造业也有巨大的出口潜力,届时不光是中国市场,全球市场尤其是一带一路市场,都可享受到规模效益产生的发展红利。
(摘编自任明超、王林《中国迈向碳中和未来可能要投几百万亿元》,《中国青年报》2021年04月23日)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碳中和指企业、团体或个人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自身直接或间接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
B.鉴于气候变化的影响具有全球化的特性,应对气候变化也就不是个别国家的事情,而是所有国家和地区的事情,需要全球共同作出贡献。
C.碳中和\绿色金融之所以能成为博鳌亚洲论坛年会的热点话题,是因为中国迈向碳中和的未来30年可以提供百万亿元的投资机会。
D.光伏、风电能源借助规模效应有效地降低了成本,如果能研发氢能、海上风能等新能源,发展空间就更大,这都将有利于制造业升级转型。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世界环境日大会践行环保理念,采取向林场购买碳汇、使用新能源车、减少会务材料纸张等措施,体现了大会精神,又实现了零碳办会。
B.胜利油田采用风、光、热、储士多源微网的多能互补模式,有效地减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为企业2035年前实现碳中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C.世界各国应减少清洁能源发展的贸易障碍,优化清洁低碳资源配置,并尽量避免贸易冲突,为低碳转型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助力实现碳中和。
D.为实现碳中和而需要在未来技术方面的投资,除了加强对碳捕集、碳封存等技术的投入外,还涉及交通、工业、生物科技、人工智能等方面。
6.实现碳中和需要哪些相关方的努力?请简述各方应如何努力。(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文本一∶
我在西南联大的日子
汪曾祺
我在云南住过七年,一九三九——一九四六年。准确地说,只能说在昆明住了七年。
我们经常活动的地方是市内,我们到南屏大戏院去看电影;去逛书店,看一本书,一看两三个小时;逛被画店,逛茶叶店……我们每天经过、随时往来的地方,还是大西门一带。街虽小,人却多,气味浓稠。我们在街上闲看。看卖木柴的,卖木炭的,卖粗瓷碗、砂锅的,并且常常为一点细节感动不已。
但是我生活得最久,接受影响最深,使我成为这样一个人,这样一个作家,——不是另一种作家的地方,是西南联大。
万里长征,
辞却了五朝宫阙。
暂驻足,
衡山湘水,
又成离别,
绝微移栽桢干质,
九州遍洒黎元血。
尽笳吹弦诵在山城,
情弥切……-
—西南联大校歌
日寇侵华,平津沦陷,北大、清华、南开被迫南迁,组成一个大学,在长沙暂住,名为临时大学。后迁云南,改名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简称西南联大。这是一座战时的、临时性的大学,但却是一个产生天才,影响深远,可以彪炳于世界大学之林,与牛津、剑桥、哈佛、耶鲁平列而无愧色的,寡陋而辉煌的,奇迹一样的,空前绝后的大学。喔,我的母校,我的西南联大!
西南联大的校舍很分散,很多处是借用昆明原有的房屋、学校、祠堂。西边是学生宿舍。土墙,草顶。土墙上开了几个方洞,方洞上竖了几根不去皮的树棍、便是窗户。挨着土墙排了一列双人木床,一边十张,一间宿舍可住四十人,桌椅是没有的。两个装肥皂的大箱摆起来。既是书桌,也是衣柜。有的同学在同一宿舍中一住四年不挪窝。有些同学成天在一起,乐数晨夕,堪称知己。也有老死不相往来,几乎等于不认识的。我和一位姓刘的历史系同学就是这样,我们俩同睡一张木床,他住上铺,我住下铺,却很少见面。他是个很守规矩、很用功的人,每天按时作息。我是个夜猫子,每天在系图书馆看一夜书,即天亮才回宿舍。等我回屋就寝时,他已经在校园树下苦读英文了。
大路的东侧,是大图书馆。这是新校舍唯一的一座瓦顶的建筑。每天一早,就有人等在门外抢图书馆———抢位置,抢指定参考书。大图书馆藏书不少,但指定参考书总是不够用的。更东,是教室区。土墙.铁皮屋顶(涂了绿漆)。下起雨来,铁皮屋顶被雨点打得乒乒乓乓地响,让人想起王禹偶的《黄冈竹楼记》。这些教室里面放的木椅,都是本色,不漆油漆。这种椅子的好处是不固定,可以从这个教室到那个教室任意搬来搬去。吴宓先,生讲《红楼梦》,一看下面有女生还站着,就放下手杖,到别的教室去搬椅子。于是一些男同学就也赶紧到别的教室去搬椅子。宝姐姐、林妹妹都坐下了,吴先生才开始讲。
联大师生服装各异,但似乎又有一种比较一致的风格。女生的衣着是比较整洁的,上课时军阀商人家的小姐也不会穿得花里胡哨。男同学绝大多数是蓝布衫、长裤。几年下来,衣服破旧,就想各种办法弥补,如贴一张橡皮膏之类。有人裤子破了洞,不会补,也无针线,就找一根麻筋,把破洞结了一个疙瘩,这样的疙瘩名士不止一人。教授的衣服也多残破了。闻一多先生有一个时期穿了一件一个亲戚送给他的灰色夹袍,式样早就过时,领子很高,袖子很窄。朱自清先生的大衣破得不能再穿,就买了一件云南赶马人穿的深蓝氆氇的—口钟(大概就是彝族察尔瓦)披在身上,远看有,点像—个使客。有一个女生从南院(女生宿舍)到新校舍去,天已经黑了,路上没有人,她听到后面有梯里突鲁的脚步声,以为是坏人追了上来,很紧张。回头一看,是化学教授曾昭抡。他穿了一双空前(露着脚趾)绝后鞋(后跟烂了,提不起来,只能半级着),因此发出梯里突鲁的声音。
大学生大都爱吃,食欲很旺,有两个钱都吃掉了。初到昆明,带来的盘缠尚未用尽,有些同学一到星期天就出去到处吃馆子。钱逐渐用完了,吃不了大馆子,就只能到米线店里吃米线、饵块。到连吃米线、饵块的钱也没有的时候,便只有老老实实到新校舍吃大食堂的伙食。饭是八宝饭,通红的糙米,里面有砂子、木屑、老鼠屎。菜,常备的是盐水煮芸豆,还有一种叫魔芋豆腐,为紫灰色的,烂糊糊的淡而无味的奇怪东西。有一位姓郑的同学告诫同学∶饭后不可张嘴——恐怕飞出只鸟来!
云南人对联大学生很好,我们对云南、对昆明也很有感情。比较明显的、普遍的影响是在教育方面。有些联大师生为云南做了一些有益的实事。联大学生在中学兼课得很多,这对昆明中学生学业成绩的提高,是有很大作用的。更重要的是使昆明学生接受了民主思想,呼吸到独立思考、学术自由的空气,使他们为学为人都比较开放,比较新鲜活泼。这是精神方面的东西,是抽象的,是一种气质,一种格调,难于确指,但是这种影响确实存在,如云如水,水流云在。
(摘编自一九九四年第四期《中国作家》,有删改)
文本二∶
国家兴难,哀鸿遍野,百无一用当真是书生吗?是战在沙场,还是守在后方读书?一群书生几经犹豫挣扎,最终趋向理性。中华民族之存亡,在于文化是否存活。于是乎读书有了一股子卧薪尝胆的气概,联大学生们心中只有担负起国家兴亡的信念,风采奕奕唱着《毕业歌》;我们今天是桃李芬芳,明天是国家的栋梁;我们今天弦歌在一堂,明天要掀起民族自救的巨浪!
巨浪掀起来了!8年时间仅仅只毕业三千余人,却走出了2位诺贝尔奖获得者、4位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8位两弹一星功勤奖章获得者、171位两院院士及100多位人文大师。虽处艰难年岁,这群师生却是从心底给出了真心、正义、无畏与同情。他们只问自由,只问盛放,只问深情,只问初心,只问敢勇,无问西东。
(摘编自《西南联大•最困难时,往往最心怀美好》)
文本三∶
沈先生在联大开过三门课;各体文习作、创作实习和中国小说史,三门课我都选了。
沈先生关于我的习作讲过的话我只记得一点了,是关于人物对话的。我写了一篇小说(内容早已忘记干净),有许多对话。我竭力把对话写得美一点,有诗意,有哲理。沈先生说∶你这不是对话,是两个聪明脑壳在打架!从此我知道对话就是人物所说的普普通通的话,要尽量写得朴素。不要哲理,不要诗意。这样才真实。我也没有那么多失落感、孤独感、荒谬感、绝望感。我写不出卡夫卡的《变形记》那样痛苦的作品,我认为中国也不具备产生那样作品的条件。
(摘编自汪曾祺《沈从文先生在西南联大》)
7.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头部分回忆丰富多彩的市内生活,一方面呈现了西南联大周边人文气息和生活气息,另一方面衬托出西南联大对作者的深刻影响。
B.吴宓先生讲课,为学生搬椅子的细节描写表现了吴先生的修养,而他的言传身教、率先垂范也展现了西南联大教师优雅的君子风范。
C.文章大量笔墨刻画教授们衣着残破,而描写联大人读书的细节却不多,这正是为了表现联大人虽条件简陋却孜孜不倦做学问的志趣。
D.结尾如云如水,水流云在化用杜甫诗句水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重在表现西南联大的精神气质和自由与随性的学术氛围。
8.文本二中的巨浪是如何形成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其原因。(6分)
9.如欲以朴素为文为主题,为《我在西南联大的日子》写一则文学短评,请列出评论要点。(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僧一行,姓张氏,先名遂,魏州昌乐人,襄州都督、郯国公公谨之孙也。少聪敏,博览经史,尤精历象、阴阳、五行之学。时道士尹崇博学先达,素多坟籍。一行诣崇,借扬雄《太玄经》,将归读之。数日.复诣崇,还其书。崇曰此书意指稍深吾寻之积年尚不能晓吾子试更研求何遽见还也?一行曰∶究其义矣。因出所撰《大衍玄图》及《义决》一卷以示崇。崇大惊,因与一行谈其奥赜,甚嗟伏之。谓人曰∶此后生颜子也。
武三思慕其学行,就请与结交,一行逃匿以避之。寻出家为僧,隐于嵩山。睿宗即位,救东都留守韦安石以礼征。一行固辞以疾,不应命。后步往荆州当阳山,依沙门悟真以习梵律。开元五年,玄宗令其族叔礼部郎中洽贵救书就荆州强起之。一行至京.置于光太殿,数就之,访以安国抚人之道,言皆切直,无有所隐。开元十年,永穆公主出降.敕有司优厚发遣.依太平公主故事。一行以为高宗末年,唯有一女,所以特加其礼。又太平骄借,竞以得罪,不应引以为例。上纳其言,遽追救不行,但依常礼,其谏诤皆此类也。
时《麟德历经》推步渐疏,救一行考前代诸家历法,改撰新历,又令率府长史梁令瓒等与工人创造黄道游仪,以考七曜行度,互相证明。于是一行推《周易》大衍之数,立衍以应之,改撰《开元大衍历经》。至十五年卒,年四十五,赐谥曰火慧禅师。
初,一行求访师资,以穷大衍,至天台山国清寺。一行立于门屏间,闻院僧于庭布算声,而谓其徒曰∶今日当有弟子自远求吾算法,已合到门,岂无人导达也?一行承其言而趋入,稽首请法,尽受其术焉。道士邢和璞尝谓尹惜曰∶一行其圣人乎?汉之洛下闳造历,云'后八百岁当差一日,必有圣人正之。'今年期毕矣,而一行造《大衍》正其差谬,则洛下闳之言,信矣!非圣人而何?
赞曰∶术数之精,事必前知。粲如垂象,变告无疑。
(节选自《旧唐书•方伎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崇曰/此书意/指稍深/吾寻之积年/尚不能晓/吾子试更/研求何遽见还也
B.崇曰/此书意/指稍深/吾寻之/积年尚不能晓/吾子试更研求/何遽见还也
C.崇曰/此书意指稍深/吾寻之积年/尚不能晓/吾子试更研求/何遽见还也
D.崇曰/此书意指稍深/吾寻之/积年尚不能晓/吾子试更/研求何遽见还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坟籍,又称坟典,古代圣贤所作的经史书籍。传说古代早期的典籍有三坟五典\九丘八索,四部典籍皆已散佚。
B.沙门,即勤修道业和息诸烦恼的意思,是对出家的佛教徒的通称;也指佛门。例如孙悟空曾言老孙一向秉教沙门。
C七曜,又称七政、七纬,源于古人对远古星辰的自然崇拜,是对日、月和五大行星(金、木、水、火、土)的总称。
D.稽首,古时的一种跪拜礼,为九拜之一,俗称叩头。行礼时,头碰地即起。通常用于下对上以及平辈之间的敬礼。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僧一行博闻精思,深受他人称誉。少年博览群书,研读经书《太玄经》并且撰写书籍,获得无上肯定。
B.僧一行洁身自好,不为荣利所动。武三思欲结交,他有意远离,后遁入空门;皇帝征召,他称病不应。
C.僧一行履职尽责,工作坚守原则。他任职期间寻访安民之策,直言进谏,甚至指出公主嫁妆有违礼制。
D.僧一行好学笃行,求学不辞辛苦。无论是道士尹崇还是天台山的高僧,他都主动登门拜访,求学问道。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上纳其言,遽追敕不行,但依常礼,其谏诤皆此类也。
(2)今年期毕矣,而一行造《大衍》正其差谬,则洛下闳之言,信矣!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关山月①【宋】陆游
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
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
戍楼习斗催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
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
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
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霄垂泪痕。
【注】①本诗作于孝宗淳熙四年(1177),此时诗人被贬到四川内地闲居,被讥为颓放,索性自号放翁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项是(3分)
A.诗歌开头一因一果.交代宋金双方议和的现状,初步表露出诗人对时局的态度。
B.夜晚听到边关瞭望台上报更的刁斗声,诗人不禁回首往昔经历,自怜青春不再。
C.壮士吹起了笛子.但其中心绪却无人能懂,昔日的古战场如今只剩下月光空照。
D.争夺中原的战事自古就有,而苟安的朝廷却无心收复失地,这让诗人不能接受。
15.请简要概括这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一词用自问自答的手法抒写心绪。这两句是\____?____。
(2)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______,______一句,用祈使句劝慰友人,富有对话感。
(3)古人常用沧海这一意象,以乐府诗或借乐府诗题展现诗人宽阔的胸襟,比如\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木雕工艺属于工艺美术范畴,具有很强的装饰性和艺术性,是我国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颗____的明珠。木雕工艺在漫长的发展____中,形成建筑木雕、观赏性木雕、实用器物上的木雕等种类。木雕种类纷繁复杂,各大流派经过数百年的发展,形成各自独特的工艺风格。木雕工艺成为物化形式的传统文化观念和民族心理,表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和风俗观念。我国木雕史上最早的实物是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遗址出土的木雕鱼;两宋时期木雕作品较为多见;明清时期,建筑业得到快速发展,木雕工艺进入辉煌时期,有无雕不成楼,有雕斯为贵的说法。建筑工匠们把实用性和艺术观赏性巧妙结合起来,在梁枋、垂柱、门窗、栏杆等上留下了精湛的木雕工艺;他们也把传统文化融入到建筑中,把大众______的有象征性、寓意性的内容雕刻到建筑物上,以刀代笔,把传统文化形态立体地表现出来。新中国,民间工艺得到了保护与挖掘,木雕工艺也重新____出生命活力。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光芒万丈进程喜闻乐见散发
B.光芒万丈过程喜闻乐道焕发
C.光彩夺目过程喜闻乐见焕发
D.光彩夺目进程喜闻乐道散发
18.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木雕工艺成为传统文化观念和民族心理的物化形式,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和风俗观念。
B.木雕工艺作为传统文化观念和民族心理的物化形式,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和风俗观念。
C.木雕工艺作为传统文化观念和民族心理的物化形式,表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和风俗观念。
D.木雕工艺成为物化形式的传统文化观念和民族心理,表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和风俗观念。
19.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七尺阔、十二尺深的工房楼下,横七竖八地躺满了十六七个猪罗。
B.它们依仗长尾巴出色的平衡功能,在树枝上玩着走钢丝和倒立的把戏。
C.要说明木字何以会有这个特征,就不能不触及诗歌语言中暗示性的问题。
D.由独携小龙团,来试惠山泉变成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这是点铁成金。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上一个『湖南长郡中学2020-2021届高三二模语文试卷』  下一个『江苏省2021年高三临考押题语文密卷(一)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