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2021年高考语文考前押题卷03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高考模拟卷
试题
名称
浙江省2021年高考语文考前押题卷03(高三总复习 苏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2021年高考语文考前30天决胜卷03【浙江卷】语文(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
试题预览
2021年高考语文考前30天决胜卷03【浙江卷】
语  文
(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卷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
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文化,从来都不是固步自封的。它如海纳百川般吐故纳新,稳稳地承载(zǎi)着中国人的文化特征与生命基因。从中医到武术,从文字到禅宗,从建筑到舞蹈……绵延不绝,生生不息,在新时代正涣发出崭新的光彩。
B.闲暇时,总喜欢这样,轻捻心中那抹岁月的暖,湎怀过往。最爱秋日暖阳,那一米阳光的温馨里,捡拾一枚落红的枫叶,揣(chuài)进怀中,藏于心里,于是,醉心了这明媚无尘的味道,那丝丝缕缕切入肌肤的柔暖,熨帖心灵!
C.乡土文化就是大众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提练的智慧结晶,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不断从生活中撷(xié)取养分,从而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不同区域的不同种类的喜闻乐见的各民族乡土文化。
D.代表团饶有兴致地观摩了这条贯穿中国南北的高铁大动脉的模(mó)型,对该公司不墨守成规的设计创意都赞不绝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韩非写《说难》,是对战国争霸时代游说经验的总结,是理智冷静的分析,也是在对游说者指点门径,其目的是积极的。(甲)而东方朔的“谈何容易”,则是他对大一统时代的观察,是对血的教训的感慨,也是在告诫言谈者,其目的则是消极的——要人们张口结舌。一个是谈锋犀利,一个是嗫嚅不言,因为时代不同了。
(乙)颜师古注释这“何容易”,是“不见被宽容,则事不易,故曰何容易也。”原来,“容易”这个最常用的口语,却有一个如此雅致深奥的含义,“谈何容易”这句我们常挂在嘴边的感叹,却有这样一个古老而现代的意义。(丙)容易容易,有容才易。宽容了,话才易说,事才易成,人才易做;不被宽容,这一切哪得容易!
2.文段中的加点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门径 B.告诫 C.张口结舌 D.因为
3.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3分) 
A.甲 B.乙 C.丙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衡量情境是否有意义的关键,在于判断情境和情境中的任务是否有益于学习者语言能力与语言品质的共同提高,对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真正具有价值。
B.热播剧《山海情》的故事发生在宁夏西海固地区。为了保护当地生态环境和群众生活,20世纪八十年代,当地政府组织6万余名西海固人陆续从大山深处搬迁扎根到宁夏平原的闽宁镇,让当地群众走上了脱贫致富之路。
C.《废品生活》一书中这样写道:收废品者被视为一种双重的污染符号,原因是他们不但是城市的外来人口,同时因为每天与垃圾打交道很脏,有点神秘甚至危险造成的。
D.记者在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获悉,执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共享航次“NORC2020-581”的“科学”号科考船正在马里亚纳海沟附近开展岩石、沉积物和CTD采水作业,这次科考活动获取的材料很有价值,有助于对课题的深入研究。
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3分)
科学家发现飞蛾在夜间飞行时,是依靠月光来判定方向的,飞蛾总是使月光从一个方向投射到它的眼睛里。在逃避蝙蝠的追逐,或者绕过障碍物转弯以后,它只要再转一个弯,月光仍将从原先的方向射来,它也就找到了方向。月亮距离地球遥远得很,____________,就可以使自己朝一定的方向飞行。
可是,在没有月光的晚上,飞行中的飞蛾看到火光,就错误地认为是“月光”,依旧用灯光来给自己定方向,灯光距离飞蛾很近,____________,绕着灯光一圈圈地转,半径逐渐缩小,最后接触到了灯火而被烧死。导航的东西变了,____________,才使得飞蛾命丧灯火。
参照物变了,可我们处事的方式没变,怎么不会造成悲剧呢?
6.观察下边的漫画,完成各题。(6分)
 
(1)用简洁的语言介绍这幅漫画的内容。(3分)
(2)试阐述作者设计这幅漫画的用意。(3分)
二、现代文阅读(共30分)
(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7~9题。(10分)
材料一:
自网络文学产生后,不少学者开始探讨它的先锋性。早期人们主要借用西方超文本、多媒体或后现代理论来分析,韩国留学生崔宰溶在《中国网络文学研究的困境与突破》中总结并批评了这三种倾向。超文本、多媒体或后现代的作品在中国网络文学中数量很少,他们的分析与事实有较大距离。崔宰溶认为这是学者们直接套用西方理论的结果,提出了根据中国网络文学的特殊性展开研究的思路。把超文本、多媒体或后现代属性当作网络文学的真身,这带有西方中心主义色彩,忽视了网络文学的多样性,对先锋性的理解也过于狭隘,并影响了对中国网络文学性质的认识。
西方有些学者如贺麦晓(Michel Hockx)也清醒地认识到,中国网络文学的“主体”与其说是非线性的超文本,不如说是线性的网上写作。他并未否认其先锋性,并试图借此纠正西方学者总将重点放在网络文化革新方面的定势思维,这让人们“很难清楚地了解中国网络文学的许多积极因素与文化特色,显然,这一问题也正是前述中国学者的研究陷阱;贺麦晓还试图摆脱西方学者对中国网络研究的固有倾向,即动辄与“审查”问题相联系,这表现了西方学者的深层偏见:写作的限制导致了中国文学在变革方面的迟滞。
(摘自黎杨全《网络文学、本土经验与新媒介文论中国话语的构建》)
材料二:
从近20年中国网络文学发展历程来看,网络文学创作也存在着从宏大叙事到拟宏大叙事,再到数据库写作的转变。但这种转变并不是线性替代的,而是呈现出宏大叙事、拟宏大叙事和数据库写作共存的局面。在网络文学发展早期,当时的“网络文学”主要还是传统现实主义的,例如榕树下网站的作品,很多都是传统期刊文学的网络通俗版,具有鲜明的宏大叙事特征。安妮宝贝、李寻欢等人的作品较早地记录并反映网络时代最早的“网民”的生活和精神状态,引起了“网民”的共鸣。但网络的媒介变革所带来的巨变并不是传统现实主义的宏大叙事模式能够把握的了,因此,在早期的抒情、感伤故事之后,这类纸质文学时代的叙事模式很难再满足网络时代读者的诉求。这可能是榕树下这类网站最终难以为继的深层原因——互联网经济泡沫的破灭是其衰落的直接原因,但它在此前后一直都处于“没多少人愿为这类故事买单”的境地。
后来,随着幻想类小说兴起,几乎重新定义了“网络文学”这个概念。早期玄幻类、仙侠类小说虽远离现实,但还是有完整世界观架构和情节及意义指向的,类型小说也多具有宏大叙事的形态。但网络文学发展后期,在网络小说内部出现了一些“拟宏大叙事”的小说,即依托于某个类型故事的基本框架,写读者想看的“梗”。读者表面上是在消费类型故事,实际上是在消费“梗”之类的“数据”。最近的例子是商业成绩和读者口碑都较好的《顾道长生》,该小说的故事情节很简单,现代的男主意外得到修仙法宝,认识了女主,然后一起去修炼打怪。实际上该作的修仙打怪情节并不出彩,但作品亮点在于它集合了很多即时流行的“梗”。在此之前,该作者的代表作《文艺时代》还是部以细致讲述中国电影圈的故事而著称的“娱乐行业小说”。作者转到仙侠小说的这种“跨类型”不是以前那种立足于某种类型来吸纳其他类型,而是带领着一个 “粉丝群体”的迁徙。因此,《顾道长生》所吸引的读者,多数也是以前不熟悉(至少不是深度阅读)仙侠小说、都市异能小说的读者。那些以前熟悉仙侠小说、都市异能类小说的读者反倒会指责说“这个作者写的是言情文,是不讲逻辑的,就靠淡淡地装B。什么修道什么技能什么背景,没有来龙去脉合理与否的考虑,就是一副我写出来了那就是这样的架势”。
(摘自李强《从“超文本”到“数据库”:重新想象网络文学的先锋性》)
材料三:
在贺晓麦看来,网络文学广泛的社会互动显然与印刷文学的孤独阅读不同,它重建了口头传统,但与传统的说话场相比,它在参与人群、互动频率及传播效应各方面,又远远超过了前者。如果非要说网络文学终结了印刷文学的话,就是这些人与文学关系的新变化瓦解了后者的根基,它打开了印刷文化生成的壁垒与区隔,促进了文艺大众化运动。中国网络文学的群体交互与西方电子文学有显著区别,后者凸显技术主义,强化了文学的精英性,不仅有文学要求,也有技术要求;它也追求交互性,但排斥了大众的交互性,读者需要非凡努力才能“遍历”文本。贺晓麦指出,这延续了将作者视为创造性天才的传统认知。与之相比,中国网络文学是更加大众化的日常的文学活动。
中国网络文学造成了文学制度的结构性调整与重组,提供了媒介文化转型过程中重构文学制度的相关经验。资本、媒体、大众、各种先锋群体有了更多话语权,但传统的制度要素(作协机构、批评家、期刊、出版商等)仍占有重要位置,这是一个协商与博弈的过程。同时,这也应该看成是人们在文化转型中对新文学制度的主动探索与建构,是传统文学制度与网络文学制度之间的磨合与融汇,各种力量都在适应与自我调整。在网络时代,如何理顺各种制度要素与“行动者”之间的关系,建立动态而良性的文学制度,显然殊为不易,其中的成败经验值得总结。
(摘自黎杨全《网络文学、本土经验与新媒介文论中国话语的构建》)
7.下列对材料中“中国网络文学”的相关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网络文学具有超文本、多媒体或后现代性,但非主要特性。
B.中国网络文学主体是线性的网上写作,其作品具有先锋性特点。
C.中国网络文学顺着宏大叙事、拟宏大叙事和数据库写作路径演进。
D.中国网络文学追求群体的交互性,既有文学要求,更有技术要求。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外国学者贺麦晓肯定了中国网络文学先锋性特点,尽力扭转了西方学者对中国网络文学研究的固有倾向,影响着对中国网络文学性质的认识。
B.传统现实主义文学的网络宏大叙事模式,适应了网络媒介的变革,但由于互联网经济泡沫的破灭直接导致了诸如榕树下这类文学网站的关闭。
C.《顾道长生》情节简单,不合逻辑,受到熟悉该类小说读者的指责,但因其集合了很多即时流行的“梗”,依然吸引大批“粉丝群体”读者。
D.黎杨全认为网络文学重建了文学的口头传统,利用人与文学关系的变化瓦解了印刷文学的根基,可以延续传统文学创作中作者天才性的认知。
9.根据材料二、三概括中国网络文学各时期的特点及其价值。(4分)
(1)中国网络文学各时期的特点:
(2)网络文学的发展价值:
(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0~13题。(20分)
迎春图
肖复兴
立春,是二十四节气里的第一个节气,我们又叫迎春、送春、打春、咬春、踏春、邀春、讨春。春字前面的那一个个不同的动词,无一不透露着我们对春天到来的喜悦和跃跃欲试之情。迎春、送春、打春。说的是一回事;踏春、邀春、讨春,说的是一回事;咬春,说的又是另一回事。
先来说咬春,立春这一日,民间是讲究要买个萝卜来吃的,这叫“咬春”,因为萝卜味辣,取古人咬得草根断,则百事可做之意。这个风俗自什么时候开始,我不清楚;皇宫内,要不要咬春,御膳单里有没有记载,我也不清楚。但是,我知道在民间,这一日却是人人要咬春的。在老北京,这一日从一大清早,就有人挑着担子在胡同里吆喝:“萝卜赛梨——”这是我小时候还能够听到的声音,见到的场面。那时候,再穷的人家,也要买个萝卜给孩子咬咬春。北京卖的是那种心里美萝卜,都是经过了一冬储存的,哪怕便宜得糠了心呢,也是要咬一咬的。
踏春、邀春和讨春,是指踏青郊游,皇都佳丽日,春日艳阳年,这是无论皇宫内外一律都要的必备节目。明诗专有记述;“东风渐次步青阳,龙过抬头蛰不藏。水出御河凝鸭绿,柳摇金屋变鹅黄。”这是官宦人家的踏春了。而民间流传的“高梁桥踏青,万柳堂听莺”,则是一般百姓人家了。高梁桥在城北,万柳堂在城南,是那时的一片旷野,清风朗日不花一文钱的,当然是穷人家的最好去处。在老北京,百姓人家的踏青郊游,在每年的三月三蟠桃宫庙会,达到高潮。清末震钩写的《天咫偶闻》中说蟠桃宫“庙极小,庙市最盛”,并形容它“地近河埂(埂,即河边空地),了无市语;春波泻绿,软土铺红;百戏竞陈,大堤入曲;农香人影,摇题春风,凡三里余”,并盛赞它是“一幅活《清明上河图》也”。春天在这里,降下了帷幕。这里所说的踏春、邀春和讨春,无论皇宫,还是贵族,还是百姓,体现的都是人们对土地的亲近之情和土地那种水乳交融的天然状态。
再来说迎春、送春、打春。三个词,打春的“打”字最抢眼,最生动。打春的风俗,最早来自皇宫,到底自什么朝代开始,我不清楚。只知道传说立春这一天,皇宫内外都要把它当作节日一般,是要格外隆重地庆祝一番。最早有立春之日要把皇宫门前立的泥塑春牛打碎一说,《京都风俗志》书中曾记载:宫前“东设芒神,西设春牛”。礼毕散场之后,“众役打焚,故谓之‘打春’”。那时,将春牛打碎,有鞭策老牛下地耕田的“催耕”之意,人们纷纷将春牛的碎片抢回家,视之为吉祥的象征。
这里说的芒神,就是春神,主宰一年的农事,这在《礼记》和《左传》里,都有记载。立春这一日,老北京的庙会里,一般都会卖“春牛图”,前面牵牛的那个男人,画的就是芒神。一般人家,哪怕已经进了城,不是农民了,也会把“春牛图”请回家,和那些拿回家里的春牛的碎片的意义是一样的,自己对自己祈祷,春神和春牛都是一年收获的保佑。
彩牛绘身,鞭炮齐鸣,还有人装扮成春官跑在道前相迎。接芒神,打春牛,这样的仪式,历史很悠久了。而且最早都是官里亲自出马操办这一切的,是要在宫内亲自迎接芒神和春牛的。最早时皇上还要像模像样做亲自扶犁状,剪彩一般,做个象征性的造型。宋《东京梦华录》书中曾经记载:芒神和春牛“从午门中门入,至乾清门、慈宁门恭进,内监各接奏,礼毕皆退”。可谓礼仪隆盛备至。
这样的风俗,一直延续到清朝,那时的“打春”,和最早以前的一哄而上“众役打焚”,拾取春牛碎片如鸟兽散回家以求吉祥的情景,已经有所不同。不过,礼仪似乎更加繁复,一列逶迤,由府尹带队,将春牛从午门抬入宫内,百官朝服,彩仗鞭牛,把那场面推向更加壮观的高潮,那场面颇似外国狂欢节时分满城沸腾热烈懒打春牛之后,众官退朝时,还可以得到皇上的“各以彩仗赠贻”,那些官员如以前农人把春牛碎片拿回家一样,乐不可支,求得一年的风调雨顺,其祈祷与保佑的含义,是和前辈一样的继承和延续。
据说,那时民间里泥制的春牛和以前也有所不同,肚子里要装有五谷,打碎之后散落出来的五谷,象征着五谷丰登。
明朝有许多诗是描写这种“打春”风俗的,说的就是这种意思;“春有牛,其耳湿湿,京师之野,万民悦怪。”“春有仗,其朱孔扬,丰年穆穗,千万礼箱。”因此,拿回家彩仗也好,抢其春牛的碎片也好,撒落一地五谷也好,还是鞭打春牛,劝其勤耕也罢,实际上都是对新的一年丰收的鞭策和期盼,算得上是从皇宫到民间的一次迎春总动员。虽然,现在再也见不到那壮观的场面了,但是,回想在北大荒插队时候,每年二次的春耕动员大会,晒场上,地头边红旗招展,锣鼓喧天,二排排拖拉机、播种机上披红戴花,多少和那场面有些相似。
清著名诗人钱谦益有诗;“迎春春在风城头,簇仗衣冠进土牛。”说明一直到清前期,这种彩仗鞭牛的风俗,还是盛行的。民俗的东西,就是这样演绎在宫廷内外,蔓延在历史的变迁之中,成为我们的一种想象,一笔财富,一幅遥远过去垂挂在今日的长卷迎春图。
(有删减)
10.第一段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11.文章的主体部分,为什么先写咬春,再写踏春、邀春和讨春,最后写迎春、送春和打春?请简要分析。(4分)
12.赏析文中画线部分的语言特点。(6分)
13.结合全文,探究“迎春图”的丰富意蕴。(6分)
三、古诗文阅读(共4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18题。(20分)
中郎先生全集序
袁中道
中郎先生,少具慧业,弱冠成进士,即有集行世。先生诗文,如《锦帆》《解脱》,意在破人之执缚,故时有游戏语;亦其才高胆大,无心于世之毁誉,聊以抒其意所欲言耳。少年所作,或快爽之极,浮而不沉,情景大真,近而不远,而出自灵窍,吐于慧舌,写于铦颖,萧萧泠泠,皆足以荡涤尘情。况学以年变,笔以岁老。故自《破砚》以后,无一字无来历,无一语不生动,无一篇不警策。健若没石之羽,秀若出水之花。
嗟乎!自宋元以来,诗文芜烂,鄙俚杂沓。本朝诸君子出而矫之,文准秦汉,诗则盛唐,知人始有古法。及其后也,剽窃雷同,如赝鼎伪觚,徒取形似,无关神骨。至先生出而振之,甫乃以意役法,不以法役意,一洗应酬格套之习,而诗文之精光始出。如名卉为寒氛所勒,索然枯槁,而杲日一照,竟皆鲜敷。如流泉壅闭,日归腐败,而一加疏渝,波澜掀舞,淋漓秀润。至于今天下之慧人才士始知心灵无涯搜之欲出相与各呈其奇而互穷其变然后人人有一段真面目溢露于楮墨之间。即方圆黑白相反,纯疵错出,而皆各有所长,以垂之不朽,则先生之功于斯为大矣。
诸文人学子泥旧习者,或毛举先生少年时二三游戏之语,执为定案,遂谓蔑法自先生始。彼未全读其书,又为赝书所荧,无足怪耳。今全集具在,请胸中先粘却“袁中郎”三字,止作前人方为费书所,不尾,宣目助力而谛观之,即未深入,亦可浅尝。有法无法,历然自辨。何乃成心不化,甫见标题,即摇头闭目不观,而妄肆讥弹为也!至于一二步语者流,粗知趋向,又取先生少时偶尔率易之语,效颦学步,其究为俚俗,为纤巧,为莽荡,譬之百花开,而棘刺之花亦开。
先生天纵异才,与世人有仙凡之隔。而学问自参悟中来,出其绪余为文字,实真龙一滴之雨,不得其源,而强学之,宜其不似也。不美不能强之爱,不爱不能强之传。今美而爱,爱而传者,已大可见矣。先生之学,以暗然退藏为主,其所造莫可涯涘。生平作任,冲粹夷雅,同于元气。若得志,可使万物各得其所。
(选自《三袁诗文选译》,有删改)
1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弱冠成进士             弱冠:古时指男子二十岁
B.吐于慧舌,写于铦颖            颖:纸张
C.又为赝书所荧            荧:蒙蔽、迷惑
D.出其绪余为文字              绪余:剩余,残余
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况学以年变            赵王岂以一壁之故欺秦邪
B.甫乃以意役法               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
C.则先生之功于斯为大矣         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D.其究为俚俗            吾其还也
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赞扬了中郎先生后期创作健而含秀的特点,又没有回避其前期创作中浅白不深刻的缺点,立场客观公正。
B.中郎先生与当时的许多君子,用“文准秦汉,诗则盛唐”的标准纠正了宋元以来诗文杂乱粗浅俚俗的不良风气。
C.选文在评价中郎先生创作特点的过程中,多次运用鲜活而生动的比喻,让抽象难懂的评论语言变得具体而形象。
D.全文简述了中郎先生的创作活动,赞扬了他的文学功绩,贯穿了对中郎先生的深挚情感,质实凝重,文势流畅。
17.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至于今天下之慧人才士始知心灵无涯搜之欲出相与各呈其奇而互穷其变然后人人有一段真面目溢露于楮墨之间。
1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如名卉为寒氛所勒,索然枯槁,而杲日一照,竞皆鲜敷。
(2)先生之学,以暗然退藏为主,其所造莫可涯涘。
(二)阅读下面的诗词,完成19~20题。(8分)
满江红•饯郑衡州厚卿席上再赋①
【宋】辛弃疾
莫折荼蘼②,且留取、一分春色。还记得青梅如豆,共伊同摘。少日对花浑醉梦,而今醒眼看风月。恨牡丹笑我倚东风,头如雪。
榆荚阵,菖蒲叶。时节换,繁华歇。算怎禁风雨,怎禁鹈鴂③!老冉冉兮花共柳,是栖栖④者蜂和蝶。也不因春去有闲愁,因离别。
【注】①淳熙八年(1181)末,词人自江南西路安抚使任被罢官,闲居带湖(在今江西上饶)达十年之久。该词作于淳熙十五年(1188), 朋友郑厚卿要到衡州去做知州,辛弃疾设宴饯别,先作了一首《水调歌头》,而意犹未尽,又作了这首《满江红》,所以题目中用“再赋”二字。②茶蘼:花的一种,春末夏初开花。③鹈鴂:这里指杜鹃。据说这种鸟鸣时,正是百花凋零时节。④栖栖:忙碌的样子,语出《论语•宪问》。
19.词的上片划线句子运用________、________等手法表达作者伤春之情。(2分)
20.本词构思精巧,而寓意深远。请结合全词加以分析。(6分)
(三)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21~22题。(8分)
材料一:
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论语•述而》)
材料二:
鲁人为长府①。闵子骞曰:“仍旧贯,如之何?何必改作?”子曰:“夫人不言,言必有中。”(《论语•先进》)
(注)①长府:藏财货的库房。
21.孔子“信而好古”的思想和“郁郁乎文哉!吾从周”中对______的推崇是一致的。(2分)
22.两则材料中的“作”所指有何不同?孔子关于两个“作”的态度,有何内在联系?(6分)
(四)古诗文默写。(6分)
23.补写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任选3小题)
(1)瞻之在前,忽焉在后。________,________,约我以礼,欲罢不能。(《论语》)
(2)________,_______;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
(3)西当太白有鸟道,________。________,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李白《蜀道难》)
(4)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________?守着窗儿,_______!(李清照《声声慢》)
(5)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_______,_______。(陆游《书愤》)
四、写作(60分)
2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聪明人把他的生活变得单调,以便使最小的事都富有伟大的意义。
——(葡萄牙)费尔南多•佩索阿
小时候,幸福是件很简单的事;长大后,简单是件很幸福的事。
——(日本)宫崎骏
幸福在于生命的单纯和精神的丰富。
——(中国)周国平
根据以上材料写一篇议论文,谈谈你的看法。
要求:立意自定,角度自选,题目自拟。不得少于800字。不得抄袭、套作。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苏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上一个『浙江省2021年高考语文考前押题卷02』  下一个『浙江省2021年高考语文考前押题卷04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