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松原市实验高级中学2021届高三5月月考语文试卷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月考试卷
试题
名称
吉林省松原市实验高级中学2021届高三5月月考语文试卷(高三总复习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月考试卷】吉林省松原市实验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度高考月考试卷(五月)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试题预览
【月考试卷】
吉林省松原市实验高级中学
2020-2021学年度高考月考试卷(五月) 
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在传统文学中,乡土文学曾是百年以来中国文学的主流,但近年来出现了弱化的迹象,城市文学的影响力则越来越大。究其原因,主要是伴随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传统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发生了重大变革。当作家的生活经验主要是在城市中生成时,文学书写会自然而然地发生从乡到城的转变。中国现代意义上的城市生活不过一百多年,但农耕文明史却有数千年,因此,虽然城市化率不断提升,但乡村依旧是传统文化精神的寓寄之所和心灵故园。尤其是伴随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乡村文化迎来新机遇。安土重迁、心系家乡、不忘故园是中华民族的集体无意识,如同福克纳一直在书写他那个“邮票般大小的故乡”,很多中国作家的笔下也萦绕着一份难解的乡愁情结。
这种情况也影响到了网络文学。网络文学的通俗文学身份使其具有都市文化特征,这使得网络乡村题材作品相对小众化。尽管如此,乡村书写也并未在网络文学中缺席,而且由于作家是在虚拟空间中建立故事,这个虚拟空间要能为人物角色提供停泊身体和精神的港湾,作品因此更能凸显出故乡意识和乡愁情结。
一些网络小说的作者从家乡的历史和现实时空中取材,用打动人心的故事反映生活变迁,彰显出网络文学也要为传统文化和时代精神赋形的历史使命。紧扣时代脉搏,描写改革开放前后家乡乃至中国乡村的整体性变化,展现群众对幸福生活的美好向往和脱贫致富的创业实践,通过鲜活的人物形象表达时代精神的新内涵,是当下网络乡村题材写作中的“现象级”主题。
从写作者自己的家乡到整体上的乡村,网络小说在与传统文学不同的叙事空间中展开对故乡的书写。而在一些幻想类作品中,作者已不满足于将某个具体的乡村作为故乡的所在,而是将地球本身甚至太阳系当作茫茫宇宙中的人类的家园和生命的故乡,将人类的乡愁带入新的境界。
中国人牢固的故乡观念是农耕文化影响下的产物。历史学家许倬云认为,土地要经过耕耘才能变成适宜种植的熟地,在生产力低下的时代,农民耕作土地会消耗很大的时间和体力成本,“因此他们坚定地固守在家乡,不愿迁移”。久而久之就强化了故乡意识,乡愁油然而生,无论走到哪里,都不能忘怀生养自己的那片土地。体现在文学中,就是乡土叙事和乡村题材作品一直保持着主导地位。工业革命以后现代化的城市生活发展起来,人疏远了自然和土地。到了信息时代,网络又成了人类精神的新领地。但由乡土浸润而成的故乡意识和乡愁情结则被带到了新的叙事空间中,继续发挥着感动读者的强大能力。
(摘编自桫椤《故乡意识在网络文学中并未缺席》,2020年8月19日)
材料二:
由起点中文网开创的VIP付费阅读制度被各文学网站相继推行后,网络小说主要以连载形式在平台上更新,“不断更”被视为写作的最基本要求。与此密切相关的是“互动”,互动化写作已成为网络文学的主要创作方式,各大文学网站存储量最多、最受关注的作品大都是在作者与粉丝的互动过程中产生的,如宫斗、武侠、玄幻等。为了更好地引导读者找到自己喜爱的作品,文学网站通常会对作品进行分类,自起点中文网分成主站和“女频”开始,网络文学分为“男频”“女频”的模式渐渐深入人心,现已成为网络文学最常见的“分类法”。
(摘编自陈定家《网络文学20年:若干问题的回顾与反思》)
材料三:
浅显、直白的小白文成为网络类型小说的主导性语言,它们缺少必要的铺垫和修饰,往往直奔主题,口语化特征极为突出。写手们在持续更新的巨大压力下,不再花心思去推敲语言,语言的主观化色彩较浓,显得随意而粗糙,语体杂糅。只要把故事的来龙去脉交代清楚,把人物关系勾勒出大致的轮廓,就算是万事大吉。也就是说,网络小说的语言表现出较为明显的直观化倾向,它基本不进行人物心理刻画,而是让人物不断地说话和行动。
就文本属性而言,网络文学文本与传统的印刷文本相比,具有较为突出的互文性。互文性概念是茱莉亚·克里斯蒂娃对巴赫金对话理论的进一步阐发,指不再局限于对文本的孤立考察,转而关注文本之间的复杂互动。传统的文本分析活动习惯性地将文本看作稳定的对象,但在互文性的视野中,一个文本中往往还包含了其他文本的元素,即具有引文性特征。文本之间的相互影响成为文本生成的动力机制。在迄今为止的网络文学写作中,互文性的现象非常突出。这一方面表现为原创性的缺失,读者在阅读时经常会看到不同文本的混杂与嵌入;另一方面,网络文本突破了单纯的文字文本形式,将图片、视频和其他电子科技融入文本,形成一种多样化的、奇特的互文效果。随着语言的重要性的降低,语言很可能在未来网络文本中成为一种装饰和点缀,只发挥注释的功能。在这样的文本环境中,不仅意味着文学语言的退化,而且可能导致文学性乃至文学的退化。
(摘编自黄发有《媒介融合与网络文学的前景》)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使作家融入城市生活,他们因为创作的需要,积极改变观念去适应时代。
B.网络小说的作者如果不从熟悉的家乡历史和现实生活中选择材料,就无法反映社会生活变迁。
C.网络文学由不断摸索到模式化发展,在这个过程中,部分网站的做法起到了示范和推动作用。
D.网络小说的语言存在直观化倾向,重在展现人物的语言、行动,而不对人物的心理进行刻画。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网络文学的发展导致乡土文学的主流地位受到冲击,使得乡土文学出现了弱化的迹象。
B.当今一些科幻类作品中,地球甚至太阳系也开始寄寓人类的乡愁,成为人类共同的家园。
C.虽然城市化生活发展起来了,但故乡意识和乡愁情结依然发挥着感动读者的强大能力。
D.文学网站采用的“女频”“男频”分类法,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网络文学类型化的发展。
3.根据材料三,下列不能体现网络文学“互文性”特点的一项是(3分)(    )
A.不少微信公众号推送的文本,集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于一体。
B.文本一旦被创作出来,就是一个独立的存在,而不再属于它的创作者。
C.文本间的复杂互动意味着没有绝对独立的文本,只有文本之间的关系。
D.引用、参考、仿作、戏拟以及各种的照搬,文本创作方式不胜枚举。
4.与传统文学相比,网络文学存在着文学性退化的问题,主要原因有哪些?请结合材料二和材料三谈谈你的看法。(4分)
5.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闹市闲民
汪曾祺
我每天在西四倒101路公共汽车回甘家口。直对101站牌有一户人家。一间屋,一个老人。天天见面,很熟了。有时车老不来,老人就搬出一个马扎儿来:“车还得会子,坐会儿。”
屋里陈设非常简单(除了大冬天,他的门总是开着),一张小方桌,一个方杌凳,三个马扎儿,一张床,一目了然。
老人七十八岁了,看起来不像,顶多七十岁,气色很好。他经常戴一副老式的圆镜片的浅茶晶的养目镜——这副眼镜大概是他身上唯一值钱的东西。眼睛很大,一点没有混浊,眼角有深深的鱼尾纹。跟人说话时总带着一点笑意,眼神如一个天真的孩子。上唇留了一撮疏疏的胡子,花白了。他的人中很长,唇髭不短,但是遮不住他的微厚而柔软的上唇。——相书上说人中长者多长寿,信然。他的头发也花白了,向后梳得很整齐。他常年穿一套很宽大的蓝制服,天凉时套一件黑色粗毛线的很长的背心,圆口布鞋、草绿色线袜。
从攀谈中我大概知道了他的身世。他原来在一个中学当工友,早就退休了。他有家,有老伴。儿子在石景山钢铁厂当车间主任。孙子已经上初中了。老伴跟儿子,他不愿跟他们一起过,说是:“乱!”他愿意一个人。他的女儿出嫁了。外孙也大了。儿子有时进城办事,来看看他,给他带两包点心,说会子话。儿媳妇、女儿隔几个月给他拆洗拆洗被褥。平常,他和亲属很少来往。
他的生活非常简单。早起扫扫地,扫他那间小屋,扫门前的人行道。一天三顿饭。早点是干馒头就咸菜喝白开水。中午晚上吃面。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天天如此。他不上粮店买切面,自己做。抻条,或是拨鱼儿。他的拨鱼儿真是一绝。小锅里坐上水,用一根削细了的筷子把稀面顺着碗口“赶”进锅里。他拨的鱼儿不断,一碗拨鱼儿是一根,而且粗细如一。我为看他拨鱼儿,宁可误一趟车。我跟他说:“你这拨鱼儿真是个手艺!”他说:“没什么,早一点把面和上,多搅搅。”我学着他的法子回家拨鱼儿,结果成了一锅面糊糊疙瘩汤。他吃的面总是一个味儿!浇炸酱。黄酱,很少一点肉末。黄瓜丝、小萝卜,一概不要。白菜下来时,切几丝白菜,这就是“菜码儿”。他饭量不小,一顿半斤面。吃完面,喝一碗面汤(他不大喝水),涮涮碗,坐在门前的马扎儿上,抱着膝盖看街。
我有时带点新鲜菜蔬——青蛤、海蛎子、鳝鱼、冬笋、木耳菜,他总要过来看看:“这是什么?”我告诉他是什么,他摇摇头:“没吃过。南方人会吃。”他是不会想到吃这样的东西的。
他不种花,不养鸟,也很少遛弯儿。他的活动范围很小,除了上粮店买面,上副食店买酱,很少出门。
他一生经历了很多大事。远的不说。敌伪时期,吃混合面。傅作义。解放军进城,扭秧歌,“呛呛七呛七”。开国大典,放礼花。没完没了的各种运动。三年自然灾害,大家挨饿。“文化大革命”。“四人帮”。“四人帮”垮台……
然而这些都与他无关,没有在他身上留下多少痕迹。他每天还是吃炸酱面,——只要粮店还有白面卖,而且北京的粮价长期稳定——坐在门口马扎儿上看街。
他平平静静,没有大喜大忧,没有烦恼,无欲望亦无追求,天然恬淡,每天只是吃抻条面、拨鱼儿,抱膝闲看,带着笑意,用孩子一样天真的眼睛。
这是一个活庄子。
一九九○年五月五日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闹市闲民”叙写一位老人,是汪曾祺坐公交换乘时所见,他没有大喜也没有大忧,无欲望亦无追求,这样的恬淡情境是作者欣赏的。
B.老人“不种花,不养鸟,也很少遛弯儿”,每天“坐在门口马扎儿上看街”,这境界与郁达夫《故都的秋》中的都市闲人有相似之处。
C.文中对老人在成为老人之前的身世并没有介绍,但社会动荡没在老人身上留下多少痕迹,他仍“天然恬淡”,当年一定是一位智者。
D.作者常与老人攀谈,为了看老人拨鱼儿不惜错过车,回家后又学着老人的法子做拨鱼儿,买各种新鲜菜蔬,也可以说是一个“闲民”。
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第3段中,作者用大量笔墨描写老人的相貌,用比喻修辞突出老人的眼神,老人虽没有名姓,却形象鲜明。
B.“只要粮店还有白面卖,而且北京的粮价长期稳定”是插入语,看似与文章没有太大关系,却强化了老人生活的简单。
C.作者在记叙老人一生时,有意简化老人过去的经历,重点放在老人现在的状态上,取舍之中体现的是作者的匠心独运。
D.本文语言很能体现汪曾祺特色,文白夹杂,用词朴实,拆开看每一句都很平淡,放在一起,清新平实中却有无穷韵味。
8.汪曾祺在《揉面——谈语言运用》中说:“安排语言,也是这样。一个词,一个词;一句,一句;痛痒相关,互相映带,才能姿势横生,气韵生动。”本文题目中的“闹市”与“闲民”之间是如何“痛痒相关,互相映带”的?请结合文本分析。(4分)
9.文章结尾说“这是一个活庄子”,作者为什么这样说?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认识。(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钦,字敬之,顺天通州人。正德六年进士,由行人授御史,巡视居庸诸关。十二年七月,帝(明武宗)听江彬言,将出关幸宣府。钦上疏谏曰:“臣闻明主不恶切直之言以纳忠烈士不惮死亡之诛以极谏比者人言纷纷谓车驾欲度居庸远游边塞。臣度陛下非漫游,盖欲亲征北寇也。不知北寇猖獗,但可遣将徂征,岂宜亲劳万乘?且匹夫犹不自轻,陛下奈何以宗庙社稷之身蹈不测之险。陛下不虞祸变,欲纵辔长驱,观兵绝塞,臣窃危已。”已,闻朝臣切谏皆不纳。复疏,疏入,不报。八月朔,帝微行至昌平,传报出关甚急。钦命指挥孙玺闭关,纳门钥藏之。分守中官刘嵩欲诣昌平朝谒,钦止之曰:“车驾将出关,是我与君今日死生之会也。关不开,车驾不得出,违天子命,当死。关开,车驾得出,天下事不可知。万一有变,我与君亦死。宁坐不开关死,死且不朽。”顷之,帝召玺。玺曰:“御史在,臣不敢擅离。”乃更召嵩。嵩谓钦曰:“吾主上家奴也,敢不赴。”钦因负敕印手剑坐关门下曰:“敢言开关者,斩。”夜草疏曰:“臣闻天子将有亲征之事,必先期下诏廷臣集议。其行也,六军翼卫,百官扈从,而后有车马之音,羽旄之美。今寂然一不闻,辄云‘车驾即日过关’,此必有假陛下名出边勾贼者。臣请捕其人,明正典刑,不然万死不奉诏。”奏未达,使者复来。钦拔剑叱之曰:“此诈也。”使者惧而返,为帝言“张御史几杀臣”。帝大怒,顾朱宁:“为我趣捕杀御史。”会梁储、蒋冕等追至沙河,请帝归京师。帝徘徊未决,而钦疏亦至,廷臣又多谏者,帝不得已乃自昌平还,意怏怏未已。又二十余日,钦巡白羊口。帝微服自徳胜门出,夜宿民舍,遂疾驰出关,数问“御史安在”。钦闻,追之,已不及。欲再疏谏,而帝使中官谷大用守关,禁毋得出一人。钦感愤,西望痛哭。于是京师盛传“张御史闭关三疏”云。明年,帝从宣府还。至关,笑曰:“前御史阻我,我今已归矣。”然亦不之罪也。世宗嗣位,出为汉中知府,累官太仆卿。
(节选自《明史·张钦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臣闻明主不恶切直之言/以纳忠烈/士不惮死亡之诛以极谏/比者/人言纷纷谓车驾/欲度居庸/远游边塞
B.臣闻明主不恶切直之言以纳忠/烈士不惮死亡之诛以极谏/比者/人言纷纷/谓车驾欲度居庸/远游边塞
C.臣闻明主不恶切直之言/以纳忠烈/士不惮死亡之诛以极谏/比者/人言纷纷/谓车驾欲度居庸远游边塞
D.臣闻明主不恶切直之言以纳忠/烈士不惮死亡之诛以极谏/比者/人言纷纷谓车驾/欲度居庸/远游边塞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正德,明武宗的年号。年号是帝王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从汉武帝开始使用。
B.万乘,周代制度规定,天子地方千里能出兵车万乘,常以“万乘”指帝王。
C.六军,历史上的“六军”所指因时代不同而不同。本文指天子统领的禁军。
D.微服,古代专指封建帝王为避人耳目和隐藏身份,改换平民服装出行或私访。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张钦担任重要职务。他进士出身,曾任御史,负责巡视长城居庸关一带的防务。后来又担任汉中知府及太仆卿一职。
B.张钦善于机智应变。他藏起关门钥匙,以皇帝出行缺乏应有威仪为借口阻止其出关,同时假戏真做,呵斥使者使诈。
C.张钦始终坚守职责。他力阻皇帝出关,不惜违抗君命。皇帝出关门时多次询问“御史安在”,可见皇帝对他的忌惮和恼怒。
D.张钦为官忠心可鉴。他三次忠谏的事迹在京城广泛流传。第二年,皇帝从宣府回来没有治他的罪,原因之一是他的忠心。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已,闻朝臣切谏皆不纳。复疏,疏入,不报。
(2)臣请捕其人,明正典刑,不然万死不奉诏。
14.张钦为阻止皇帝出关做了哪些事情?请分条概括。(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示侄佐①
杜甫
多病秋风落,君来慰眼前。
自闻茅屋趣,只想竹林眠。
满谷山云起,侵篱涧水悬。
嗣宗②诸子侄,早觉仲容③贤。
【注】①佐:杜甫的侄子杜佐,襄阳房殿中侍御史杜玮之子,官至大理正。②嗣宗:阮籍(字嗣宗),三国时期魏国诗人、竹林七贤之一。③仲容:阮咸(字仲容),阮籍的侄子。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诗的首联简单交代了时间和诗人自己的身体状况,表达了对侄子前来探望的欣慰。
B.颔联写诗人听闻侄子描述的茅屋之后,一心想去“竹林”中居住,表达向往之情。
C.尾联巧用二阮的典故,写出了诗人对侄子的期许,希望侄子能像阮咸一样有才德。
D.这首诗没有选取宏大的社会事件,而是从生活小事入手,展现了亲人间的真情。
16.简要赏析诗歌颈联中的“起”和“悬”。(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描写归乡途中轻舟快风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作者弃官归田的畅快心情。
(2)身临天阔水远、野鸭高飞、秋霞绚丽的优美环境,我们自然会联想到初唐诗人王勃《滕王阁序》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庄子·逍遥游》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指出顺应天地万物之性、驾驭六气的变化才是真正地逍遥游。
第Ⅱ卷  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各题。
济南与青岛是多么不相同的地方呢!一个设若比作穿肥袖马褂的老先生,那一个便应当是摩登的少女。可是这两处不无相似之点。拿气候说吧!【甲】济南的夏天可以热死人,而青岛是有名的避暑所在;冬天,济南也比青岛冷。但是,  ①  。济南到春天多风,青岛也是这样,【乙】济南的秋天是长而晴美,青岛亦然。
对于秋天,我不知应爱哪里的:【丙】济南的秋是在山上,青岛的是海边。济南是抱在小山里的。到了秋天,小山上的草色在黄绿之间,松是绿的,别的树叶差不多都是红与黄的。就是那没树木的山上,也增多了颜色——日影、草色、石层,三者能配合出种种的条纹,种种的影色。配上那光暖的蓝空,我觉到一种舒适安全,只想在山坡上似睡非睡地躺着,躺到永远。
青岛的山——虽然怪秀美——不能与海相抗,秋海的波还是春样的绿,可是被清凉的蓝空给开拓出老远,平日看不见的小岛清楚地点在帆外。这远到天边的绿水使我不愿思想而不得不思想;一种无目的的思虑,要思虑而心中反倒空虚了些。  ②  ,青岛的秋引起我甜美的悲哀。我不知应当爱哪个?【丁】
18.文段中甲、乙、丙、丁四处的标点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甲 B.乙 C.丙 D.丁
19.请仿照画波浪线的句子,另外选择对象,写一组句子。(4分)
20.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4分)
21.下面文段有四处语病,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4分)
2010年1月,①中国——东盟自贸区正式建成。②据商务部数据显示,③中国——东盟自贸区框架内已取消7000种产品关税,④大约90%以上商品实现零关税。⑤这不仅惠及广大民众,⑥许多东南亚企业还被吸引来中国开拓市场,⑦给区域经济注入强大活力。⑧10年来,双边货物、服务贸易高速增长,⑨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深度融合,⑩给世界经济注入新的强大推动力,⑪成为区域经济一体化典范。
22.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70个字。(5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12月10日在广东省广州市开幕。国务院批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从2020年起举办全国职业技能大赛。首届大赛以“新时代、新技能、新梦想”为主题,设86个比赛项目,共有2500多名选手、2300多名裁判人员参赛,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项目最多、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综合性国家职业技能赛事。本届大赛将有望诞生一批新技术,并推动一批新成果实现转化,进一步促进相关行业发展。
四、作文(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写一篇文章。
2020年,是艰难的一年,也是不平凡的一年。如果让你用一个汉字(或者词语)概括你心中的2020年,你会选择哪一个呢?
请根据2020年度社会热点或个人生活经历,以“我心中的年度汉字(词)”为主题,写一篇演讲词。
要求:紧扣主题,内容健康,观点鲜明,具有时代感。体裁不限,不少于800字。
 

绝密 ★ 启用前
语  文  答  案
1.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A.“积极改变观念去适应时代”错误。由材料一第1段可知,“当作家的生活经验主要是在城市中生成时,文学书写会自然而然地发生从乡到城的转变”,而非作家“积极改变观念去适应时代”,曲解文意;B.“如果……就”逻辑错误。原文有“一些网络小说的作者从家乡的历史和现实时空中取材,用打动人心的故事反映生活变迁”,推不出“从熟悉的家乡历史和现实生活中选择材料”是“反映社会生活变迁”的唯一做法;后文又有“从写作者自己的家乡到整体上的乡村,网络小说在与传统文学不同的叙事空间中展开对故乡的书写。在一些幻想类作品中……将地球本身甚至太阳系当作茫茫宇宙中的人类的家园和生命的故乡”可知“反映社会生活变迁”还有其它途径;D.说法过于绝对,由材料三第1段“网络小说基本不进行人物心理刻画”可知,选项中“而不对人物的心理进行刻画”说法有误。故选C。
2.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信息筛选和整合的能力。A.“网络文学的发展导致乡土文学的主流地位受到冲击,使得……”表述错误。根据材料一第1段,“乡土文学的主流地位受到冲击”“出现了弱化的迹象”是城市化发展引起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改变导致的。故选A。
3.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重要概念的理解能力。根据材料三第2段,互文性是指“不再局限于对文本的孤立考察,转而关注文本之间的复杂互动”。A、C、D三项均从文本创作的角度阐述了“文本之间的相互影响成为文本生成的动力机制”,B项则从文本自身的角度阐述了文本的自足性,不能体现网络文学“互文性”。故选B。
4. 
【参考答案】①网络文学在线写作使得“互动化”成为主要创作方式;②“不断更”的基本要求给写作者带来了巨大的压力;③网络文学互文性现象突出。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能力。分析材料二可知,互动化写作已成为网络文学的主要创作方式;网络小说主要以连载形式在平台上更新,“不断更”被视为写作的最基本要求。材料三承材料二,因为上述原因“写手们巨大压力”,使得“语言的主观化色彩较浓,显得随意而粗糙,语体杂糅”。又提到“互文性的现象非常突出……形成一种多样化的、奇特的互文效果”,这导致“语言的重要性降低”。分析这些信息,可知正是“互动化”的创作方式、“不断更”的基本要求、互文性现象突出导致网络文学文学性退化,也即网络文学文学性退化的原因。
5.
【参考答案】①首先对乡土文学在文学发展中的地位变化进行分析,引出作家笔下的乡愁情结;②进而讨论故乡意识和乡愁情结对不同题材的网络文学创作的影响及具体体现;③总结文学作品中故乡意识和乡愁情结的发展变化情况及其发展前景。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本内容,梳理文章行文思路的能力。第一段,首先提出“乡土文学曾是百年以来中国文学的主流”,“虽然城市化率不断提升,但乡村依旧是传统文化精神的寓寄之所和心灵故园”,故“很多中国作家的笔下也萦绕着一份难解的乡愁情结”。第二段承第一段,谈网络文学在虚拟空间中建立故事,更“能凸显出故乡意识和乡愁情结”。综合起来,前两段内容对乡土文学在文学发展中的地位变化进行分析,引出作家笔下的乡愁情结。第三段,主要谈一些网络作家“从家乡的历史和现实时空中取材”,“通过鲜活的人物形象表达时代精神的新内涵,是当下网络乡村题材写作中的‘现象级’”主题。第四段,写一些幻想类作品的作者,“将地球本身甚至太阳系当作茫茫宇宙中的人类的家园和生命的故乡,将人类的乡愁带入新的境界”。三、四段讨论了故乡意识和乡愁情结对不同题材的网络文学创作的影响及具体体现。第五段,“中国人牢固的故乡观念是农耕文化影响下的产物”,“久而久之就强化了故乡意识”“工业革命以后……到了信息时代……故乡意识和乡愁情结则被带到了新的叙事空间中,继续发挥着感动读者的强大能力”,总结文学作品中故乡意识和乡愁情结的发展变化情况及其发展前景。
6.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C.“并没有介绍”错,是没有详细介绍。“他原来在一个中学当工友,早就退休了。他有家,有老伴。”等内容就是对他的身世进行的简介。“当年一定是一个智者”的说法太绝对,当时是否真的无忧无喜?也许是成为老人后才这样,汪曾祺也并不肯定,汪曾祺只是客观地记录了他的现在。故选C。
7.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描写手法的能力。A.“用比喻修辞突出老人眼神”错误。作者在描写老人眼神时并未使用比喻修辞,句中“如”为如同,表形容,不是比喻。故选A。
8.
【参考答案】①“闹市”与“闲民”形成对比。外界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月考试卷


上一个『吉林省长岭县第四中学2021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下一个『吉林省松原市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第五中学2021届高三5月月考语文试卷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