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种树郭橐驼传》作业设计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课文同步练习
试题
名称
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种树郭橐驼传》作业设计(高二选择性必修下 统编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18《种树郭橐驼传》【基础知识】1.下列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号之“驼”(称)名我固当(恰当)硕茂(高大)早实以蕃(茂盛)B.移之官理(治)长人者(统治、治理)烦其令(让人厌烦)若甚怜焉(怜爱)C.而卒以祸(造成了灾祸)促尔耕(你们)勖尔植(勉励)早缫而绪(丝头)D.字而幼孩(养育)遂而鸡豚(成、养
试题预览
18  《种树郭橐驼传》
【基础知识】
1.下列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号之“驼”(称)          名我固当(恰当)
硕茂(高大)                早实以蕃(茂盛)
B.移之官理(治)            长人者(统治、治理)
烦其令(让人厌烦)          若甚怜焉(怜爱)
C.而卒以祸(造成了灾祸)    促尔耕(你们)
勖尔植(勉励)              早缫而绪(丝头)
D.字而幼孩(养育)          遂而鸡豚(成、养好)
故病且怠(生病)            以为官戒(鉴戒)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摇其本以观其疏密                    若不过焉则不及
B.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          虽曰爱之,其实害之
C.旦暮吏来而呼曰                      吾小人辍飱饔以劳吏者
D.驼业种树                            我何面目见之
3.下列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故不我若也
A.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
B.传其事以为官戒也
C.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
D.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
4.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下列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
B.旦视而暮抚
C.而木之性日以离矣
D.旦暮吏来而呼曰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苟有能反是者
B.其莳也若子
理,非吾业也
C.早实以蕃
爪其肤以验其生枯
D.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
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
6.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世称“柳河东”,又官至柳州刺史,也称“柳柳州”。
B.柳宗元与韩愈共同倡导了“唐代古文运动”,散文创作以寓言、山水游记和传记成就最大。
C.《种树郭橐驼传》是一篇真实的传记,是柳宗元早年在长安任职时的作品。
D.《种树郭橐驼传》以郭橐驼种树为喻,阐发了顺应民心,使人民休养生息的政治观点,抨击了当朝统治阶级繁政扰民的做法,表现了要求改革的强烈愿望。
7.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周敦颐曾论证过,衡湘以南为进士者,皆以子厚为师。唐朝时湖南有25人考取了进士,永州就有9人,柳宗元功莫大焉。
①一个历史上著名的奸臣竟对柳宗元有这样的礼赞
②震惊之余,也颇释然
③在永州潇水之西的柳子庙内的一块古碑上有一首诗,名为“寻愚溪谒柳子庙”
④柳宗元理应得到所有人的敬仰
⑤诗的落款刻的是“严嵩”二字
⑥以谪守永州而坚贞如玉的品格操守、才冠古今的文章学识
A.③④⑥⑤①② B.③⑤①②⑥④ C.③⑤①⑥④② D.③②④⑤①⑥
【文本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有问之,对曰:“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恩,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吾又何能为哉?”
问者曰:“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驼曰:“我知种树而已,理,非吾业也。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旦暮吏来而呼曰:‘官命促尔耕,勖尔植,督尔获,早缫而绪,早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鸣鼓而聚之,击木而召之。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故病且怠。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
1.对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其莳也若子 莳:种植
B.移之官理  理:治理、统治
C.早缫而绪  而:通“尔”,你
D.击木而召  木:树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与例句中加点词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非有能早而蕃之也
A.爪其肤以验其生枯
B.旦视而暮抚
C.非有能硕茂之也
D.若甚怜焉,而卒以祸
3.下面各项中全部描述郭橐驼种树的具体做法的一项是(  )
①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
②其本欲舒 ③其培欲平
④其土欲故  ⑤其筑欲密
⑥吾不害其长而已
⑦又爱之太恩,忧之太勤
⑧勿动勿虑,去不复顾
⑨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
⑩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
A.①②③④⑤⑩ B.②③④⑤⑧⑨
C.②③④⑤⑥⑦ D.①②③④⑤⑨
4.下面对这两段文字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段由郭橐驼自述种树之法,得出“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的道理,第二段转入治民之术,揭示了治国安民之道。
B.由这两段文字可以看出,郭橐驼既擅长种树,也精通治民,是一位杰出的人才,可惜埋没于民间。
C.第一段文字对比鲜明,先是种树的当与不当的对比,然后是管理的善与不善对比,把道理阐发得深刻有力。
D.这两段文字通过对话描写,把种树之理引申到治民之理上,“养树”与“养人”两相映衬,亲切自然,使人信服。
二.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柳宗元
王叔文之党坐谪官者,凡十年不量移,执政有怜其才欲渐进之者,悉召至京师。谏官争言其不可,上与武元衡亦恶之。三月,乙酉,皆以为远州刺史,官虽进而地益远。永州司马柳宗元为柳州刺史,朗州司马刘禹锡为播州刺史。宗元曰:“播州非人所居,而梦得亲在堂,万无母子俱往理。”欲请于朝,愿以柳易播。会中丞裴度亦为禹锡言曰:“禹锡诚有罪,然母老,与其子为死别,良可伤!”上曰:“为人子尤当自谨,勿贻亲忧,此则禹锡重可责也。”度曰:“陛下方侍太后,恐禹锡在所宜矜。”上良久,乃曰:“朕所言,以责为人子者耳,然不欲伤其亲心。”退,谓左右曰:“裴度爱我终切。”明日,改禹锡连州刺史。
宗元善为文,尝作《梓人传》,以为:“梓人①不执斧斤刀锯之技,专以寻引②、规矩、绳墨度群木之材,视栋宇之制,相高深、圆方、短长之宜,指麾众工,各趋其事,不胜任者退之。大厦既成,则独名其功,受禄三倍。亦犹相天下者,立纲纪、整法度,择天下之士使称其职,居天下之人使安其业,能者进之,不能者退之,万国既理,而谈者独称伊、傅、周、召③,其百执事之勤劳不得纪焉。或者不知体要,炫能矜名,亲小劳,侵众官,听听④于府庭,而遗其大者远者,是不知相道者也。”
又作《种树郭橐驼传》曰:“橐驼之所种,无不生且茂者。……故病且怠,职此故也。”此其文之有理者也。
(选自《资治通鉴》)
【注】 ①梓人:木匠。 ②寻引:长尺。③伊、傅、周、召:指当时的宰相伊尹、傅说、周公、召公。④听听:争辩的样子。
5.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叔文之党坐谪官者 坐:因……获罪
B.恐禹锡在所宜矜  矜:怜悯
C.专以寻引、规矩、绳墨  规矩:方尺
D.其根欲舒,其土欲故  故:旧的
6.下列各组句子中,全是柳宗元讽刺执政者“理事不当”的一组是(  )
①能者进之,不能者退之
②亲小劳,侵众官
③促其耕获,督其蚕织
④是不知相道者也
⑤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
⑥梓人不执斧斤刀锯之技,专以寻引、规矩、绳墨度群木之材
A.①②④     B.②③⑤
C.③④⑥ D.②④⑤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柳宗元、刘禹锡都是因为王叔文党祸受牵连而被贬谪,其实他们都很冤枉。
B.文中通过梓人的故事,生动形象阐明了做宰相的人要宏观上把握局面,要懂得选贤任能,不必事必躬亲。
C.柳宗元善于用寓言或借事喻理的文章表达为政治世的道理,其中郭橐驼就是用种树的理论阐述为官之道。
D.御史中丞裴度在刘禹锡任职这件事上对皇上进行劝谏,皇上认为他忠心可鉴。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禹锡诚有罪,然母老,与其子为死别,良可伤!

(2)大厦既成,则独名其功,受禄三倍。
【拓展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梓人传(节选)
柳宗元
裴封叔之第,在光德里。有梓人款其门,愿佣隙宇而处焉。所职寻引、规矩、绳墨,家不居砻斫之器。问其能,曰:“吾善度材,视栋宇之制,高深、圆方、短长之宜,吾指使而群工役焉。舍我,众莫能就一字。故食于官府,吾受禄三倍;作于私家,吾收其直太半焉。”他日,入其室,其床阙足而不能理,曰:“将求他工。”余甚笑之,谓其无能而贪禄嗜货者。
其后京兆尹将饰官署余往过焉委群材会众工或执斧厅或执刀锯皆环立向之梓人左持引右执杖而中处焉量栋宇之任,视木之能,举挥其杖曰:“斧彼!”执斧者奔而右;顾而指曰:“锯彼!”执锯者趋而左。俄而斤者斫,刀者削,皆视其色,俟其言,莫敢自断者。其不胜任者,怒而退之,亦莫敢愠焉。画宫于堵,盈尺而曲尽其制,计其毫厘而构大厦,无进退焉。既成,书于上栋,曰“某年某月某日某建”,则其姓字也。凡执用之工不在列。余圜视大骇,然后知其术之工大矣。
继而叹曰:彼将舍其手艺,专其心智,而能知体要者欤?吾闻劳心者役人,劳力者役于人,彼其劳心者欤?能者用而智者谋,彼其智者欤?是足为佐天子相天下法矣!物莫近乎此也。
彼为天下者本于人。彼佐天子相天下者,举而加焉,指而使焉,条其纲纪而盈缩焉,齐其法制而整顿焉,犹梓人之有规矩、绳墨以定制也。择天下之士,使称其职;居天下之人,使安其业。视都知野,视野知国,视国知天下,其远迩细大,可手据其图而究焉,犹梓人画宫于堵而绩于成也。能者进而由之,使无所德;不能者退而休之,亦莫敢愠。不衒能,不矜名,不亲小劳,不侵众官,日与天下之英才讨论其大经,犹梓人之善运众工而不伐艺也。夫然后相道得而万国理矣。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其后/京兆尹将饰官署/余往过焉/委群材会/众工或执斧斤/或执刀锯/皆环立向之/梓人左持引/右执杖/而中处焉/
B.其后/京兆尹将饰官署/余往过焉/委群材/会众工/或执斧斤/或执刀锯/皆环立/向之梓人左持引/右执杖/而中处焉/
C.其后/京兆尹将饰官署/余往过焉/委群材会/众工或执斧斤/或执刀锯/皆环立/向之梓人左持引/右执杖/而中处焉/
D.其后/京兆尹将饰官署/余往过焉/委群材/会众工/或执斧斤/或执刀锯/皆环立向之/梓人左持引/右执杖/而中处焉/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梓人善于计算建筑材料,查看房屋建筑的规模,考虑怎样用料适合高低、深浅、方圆和长短的需要。他自称若是没有自己,工匠们无法建成一座房屋。
B.京兆尹要修建衙门,“我”看到梓人指挥许多工人劳作。最后房屋建成,在正梁上题的字就是梓人的姓名,而所有实际动手建造房屋的工匠们名字不在其列。
C.“我”认为那些帝王治理国家,关键在于用人。梓人的行为完全可以为辅佐帝王、治理国家的人效法,指挥工匠与治理国家有相似之处。
D.梓人具有组织才能和大匠风范,通过对梓人的歌颂,有力地抨击了朝廷的用人制度,直接表达出“我”对朝廷用人制度的不满。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俄而斤者斫,刀者削,皆视其色,俟其言,莫敢自断者。
(2)吾闻劳心者役人,劳力者役于人,彼其劳心者款?
4.作者借梓人指挥营建官署这件事,为辅佐国君的当权者提出哪些相应的建议?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封建论
柳宗元
天地果无初乎?吾不得而知之也。生人果有初乎?吾不得而知之也。然则孰为近?曰:有初为近。孰明之?由封建而明之也。封建,非圣人意也。
周之事迹,断可见矣:列侯骄盈,黩货事戎。大凡乱国多,理国寡。侯伯不得变其政,天子不得变其君。私土子人者,百不有一。失在于制,不在于政,周事然也。
秦之事迹,亦断可见矣:有理人之制,而不委郡邑,是矣;有理人之臣,而不使守宰,是矣。郡邑不得正其制,守宰不得行其理。酷刑苦役,而万人侧目。失在于政,不在于制。秦事然也。
汉兴,天子之政行于郡,不行于国;制其守宰,不制其侯王。侯王虽乱不可变也国人虽病不可除也及夫大逆不道然后掩捕而迁之勒兵而夷之耳。大逆未彰,奸利泼财,怙势作威,大刻于民者,无如之何。及夫郡邑,可谓理且安矣。有罪得以黜,有能得以赏。朝拜而不道,夕斥之矣;夕受而不法,朝斥之矣。设使汉室尽城邑而侯王之,纵令其乱人,戚之而已。孟舒、魏尚之术,莫得而施;黄霸,汲黯之化,莫得而行。明谴而导之,拜受而退已违矣。下令而削之,缔交合从之谋,周于同列,则相顾裂眦,勃然而起。幸而不起,则削其半,削其半,民犹瘁矣,曷若举而移之以全其人乎?汉事然也。
今国家尽制郡邑,连置守宰,其不可变也固矣。善制兵,谨择守,则理平矣。
夫天下之道,理安,斯得人者也。使贤者居上,不肖者居下,而后可以理安。今夫封建者,继世而理。继世而理者,上果贤乎?下果不肖乎?则生人之理乱未可知也。将欲利其社稷,以一其人之视听,则又有世大夫世食禄邑,以尽其封略,圣贤生于其时,亦无以立于天下,封建者为之也。岂圣人之制使至于是乎?吾固曰:“非圣人之意也,势也。”
(有删改)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侯王虽乱/不可变也/国人虽病/不可除也/及夫大逆不道/然后掩捕而迁之/勒兵而夷之耳
B.侯王虽乱不可/变也/国人虽病不可/除也/及夫大逆不道然/后掩捕而迁之/勒兵而夷之耳
C.侯王虽乱/不可变也/国人虽病/不可除也/及夫大逆不道然/后掩捕而迁之勒/兵而夷之耳
D.侯王虽乱不/可变也/国人虽病不/可除也/及夫大逆不道/然后掩捕而迁之/勒兵而夷之耳
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封建,指封邦建国。即古代帝王分封土地给诸侯,使其建立邦国。
B.侯伯,泛指诸侯,即古代帝王所分封的各个小国家的国君。
C.郡邑,郡与邑,秦朝分天下为三十六郡,郡下置邑,相当于现今的省与县。
D.禄邑,即食邑,指古代君王分封给臣子的城邑,而受封的臣子要在这个地方生活。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分封制度不是先贤的本意。作者开篇以“天地”“生人”为例,提出自己的观点“天地”“生人”有各自的原始阶段是比较接近事实的,由此得出分封制度不是古代圣人的本意。
B.文章列举周朝主要是证明封建制的弊端。封建制度下,诸侯骄横,国家一般是动乱的。因为制度本身的原因,诸侯王不能改变动乱国家的政治措施,天子也不能撤换不称职的诸侯王。
C.秦朝实行了郡县制,但也存在很多弊端。郡守、县令不能实施自己的政治主张,郡县制发挥不了正确的作用。朝廷的治理出现了许多的过失,不过这些过失是政治原因。
D.作者认为郡县制比封建制进步。在最后一段,作者从诸侯王的角度分析,因为世袭,在上位的不一定贤明,而处于下位的不一定不贤明。如果想推行世袭制度,只有统一百姓思想并对国家有利才可行。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削其半,民犹瘁矣,曷若举而移之以全其人乎?
(2)今国家尽制郡邑,连置守宰,其不可变也固矣。
【片段写作】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①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
②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苏轼)
③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欧阳修)
④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
⑤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郑板桥)
⑥自立自重,不可跟人脚迹,学人言语。(陆九渊)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无数名句化育后世。读了上面六句,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200字短文。
 
参考答案
【基础知识】
1.C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早实以蕃:果实结得早而且多。蕃:多。
B.烦其令:不断地发号施令。烦:繁多。
D.故病且怠:所以既困苦又疲乏。病:困苦。
故选C 。
2.D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古今异义现象的理解能力。
A.不过:古义,不是过多;今义,用在后半句的开头,表示转折,对上半句话加以限制或修正。
B.其实:古义,那实际上;今义,副词,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承上文,多含转折意)。
C.小人:古义,小民;今义,指人格卑鄙的人。
D.古今意义都相同。种树:栽树。面目:事物的外表、形态,面貌。
故选D。
3.C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
例句,正常语序为“故不若我也”,为宾语前置句。
A.定语后置句,“为观游及卖果”修饰“富豪”,正常语序为“凡长安为观游及卖果者豪富人”。
B.省略句,“以”后省略介词宾语“之”。
C.正常语序为“又以何蕃吾生而安吾性耶”,是宾语前置句。
D.反问句,“其……乎”表反问语气。
故选C。
4.A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中的词类活用现象的理解能力。
A. “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意思是:“我并不能使树木长寿而且结果实多”。寿:名词作使动用法,“使……长寿”。
B. “旦”,“在早上”;“暮”,“在傍晚”,名词作状语。
C. “日”,“一天天”,名词作状语。
D. “旦暮”,“从早到晚”,名词作状语。
故选A。
5.D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语气词,表示判断;代词,指人。
B.语气词,表示停顿;语气词,表示判断。
C.连词,表并列;连词,表目的。
D.二者均为连词,表并列。
故选D。
6.C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C.《种树郭橐驼传》不是真实的传记,一般认为郭橐驼是虚构的人物,此文应当作一篇寓言来看。
故选C。
7.B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之语句排序的能力。
通读横线后的语句及所给六句话,了解大意。从大意来看,语段由古碑上的诗歌引出柳宗元,然后指出柳宗元被严嵩赞颂的原因是柳宗元的品格和学识。由此可确定③为首句,⑤交代诗的落款,应该紧承③,据此排除AD两项。①中的“一个历史上著名的奸臣”对应⑤中的“严嵩”,所以①应紧跟在⑤后。②说的是对著名的奸臣礼赞柳宗元这件事的态度,应紧跟在①后,据此排除 C项。
故选B。
【文本阅读】
一、
1. D 【解析】 梆子。
2.C【解析】 例句和C都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A.名词活用作动词,B.名词作状语,D.名词活用作动词。
3.B 
4 B 【解析】 本文是一篇用传记形式写的寓言,郭橐驼并非现实中的人。
二、
5. C
【解析】 规矩:圆规曲尺。
6. B 
【解析】 ②③⑤句是讽刺;④是批评为相者,没有指出他们做法如何。①⑥是正确的做法。
7. A 
【解析】 文中并未指出是否冤枉。
8.
(1)译文:刘禹锡确实有罪,但是他的母亲年事已高,与自己的儿子去作永别,实在使人哀伤。
(2)译文:一座大型的房屋建成后,唯独以他的名字记载事功,得到的酬金是一般木工的三倍。
参考译文:
王叔文一党中获罪贬官的人们,已经十年没有酌情迁官。有些怜惜他们的才华而打算逐渐提升他们的主持政务的官员,主张将他们全部传召到京城来,谏官们争着陈说这种做法是不适当的,宪宗与武元衡也讨厌他们。三月,乙酉(十四日),宪宗将他们全部任命为偏远各州的刺史,虽然官职提升了,所在地却更加遥远了。永州司马柳宗元出任柳州刺史,朗州司马刘禹锡出任播州刺史。柳宗元说:“播州不是人居留的地方,而刘禹锡的母亲尚在高堂,万万没有让母子二人一同前往的道理。”他打算向朝廷请求,愿意让自己由柳州改任播州。适值御史中丞裴度也为刘禹锡进言说:“刘禹锡诚然有罪,但是他的母亲年事已高,与自己的儿子去作永别,实在使人哀伤!”宪宗说:“作为人子,尤其应该使自己行为谨慎,不要给亲人留下忧患。如此说来,刘禹锡也是甚可责难的啊。”裴度说:“陛下正在侍奉太后,恐怕在刘禹锡那里也应予以怜悯。”宪宗过了许久才说:“朕说的话,是只责备做儿子的罢了,但是并不打算使他的母亲伤心。”退下来后,宪宗对周围的人说:“裴度对朕爱得深切啊。”第二天,刘禹锡便被改任为连州刺史了。
柳宗元善于撰写文章,曾经作过一篇《梓人传》,讲道:“有一位木匠,不肯去做斧砍锯析这一类手艺活计,却专门用长尺、圆规、方尺、墨斗审度各种木料的用场,检视房屋的规制,观察高度、方圆、长短是否合度,指挥着众多的木工,各自去干自己的活计,对不能将任务承担起来的人们,便将他们辞退。一座大型的房屋建成后,唯独以他的名字记载事功,得到的酬金是一般木工的三倍。这也正像担当天下宰相的人们,设立大纲要领,整饬法令制度,选择天下的人士,使他们的才干与自己的职务相称;让天下的人们居住下来,使他们安心从事自己的职业。提升有能力的人们,屏退没有能力的人们。全国各地得到治理后,谈论起此事的人们唯独赞伊尹、傅说、周公、召公等宰相,对那些各部门专职人员的辛勤劳苦却不能够予以记载。有些宰相不识大体,不得要领,夸耀自己的才能与名望,亲自去做细小的劳务,侵犯百官的职责,在官署中吵嚷地争辩不休,而将重大而长远的方略遗落无存,这是不懂得为相之道。”
柳宗元又曾撰写《种树郭橐驼传》说:“郭橐驼种植的树木,没有不成活、不繁茂的。……一般说来,人民困窘倦怠,主要是由于这个缘故的啊!”这是柳宗元文章中深含哲理的作品。
【拓展阅读】
一.
1.D
2.D
3.(1)不一会儿,拿斧头的在砍,拿刀子的在削,全都看着他的脸色,等待他发话,没有一个敢自作主张的。(2)我听说用脑力劳动的人役使人,用体力劳动的人被人役使,他大概就是用脑力劳动的人吧?
4.①通过梓人依据规矩绳墨来决定房屋的规格,提出要有“纲”可依,依“法”办事。②通过梓人先画草图然后按照草图修建完成,提出要预先打算,有全局观念。③通过梓人统帅百工却从不夸耀自己的技艺,提出当权者自身不虚图功名(或妄自尊大),事不必躬亲,不越俎代庖;选拔人才要知人善用,选出真正的人才。
【分析】
1.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委群材”“会众工”为并列结构,在“会”字后断开语意不通,排除AC两项;“左持引”的主语应为“梓人”,“向之梓人左持引”则不合语境,排除B项。故选D。画线部分句意为:后来,京兆尹要修建衙门,我经过那里,看到积聚了许多建筑材料,汇聚了许多工人。他们有的拿着斧头,有的拿着刀锯,都围成圈子面对那个木匠师傅站着。木匠师傅左手拿着度量工具,右手拿着一根棒,就站在中间。
2.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D.“抨击了朝廷的用人制度,直接表达出‘我’对朝廷用人制度的不满”错误,原文“能者进而由之,使无所德;不能者退而休之,亦莫敢愠。不衒能,不矜名,不亲小劳,不侵众官,日与天下之英才讨论其大经,犹梓人之善运众工而不伐艺也。夫然后相道得而万国理矣”,是提出用人制度,间接地表达自己的不满。故选D。
3.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1)“俄而”,一会儿,不久。“斤者”“刀者”,拿斧头的人,拿刀子的人。“斫”,砍。“视”,看。“其”,代词,他的,即“梓人”。“色”,脸色。“俟”,等候,等待。“莫”,没有人。“自断”,自己做出决断,自作主张。
(2)“闻”,听说。“劳心者”“劳力者”,用脑力劳动的人,用体力劳动的人。“役”,役使,指挥。“役于人”被动句,“于”,被。“彼”,代词,他。“其”,语气副词,表揣测语气,大概。
4.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并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由原文“条其纲纪而盈缩焉,齐其法制而整顿焉,犹梓人之有规矩、绳墨以定制也”,可归纳出第①条;由原文“视都知野,视野知国,视国知天下,其远迩细大,可手据其图而究焉,犹梓人画宫于堵而绩于成也”,可归纳出第②条;由原文“能者进而由之,使无所德;不能者退而休之,亦莫敢愠。不衒能,不矜名,不亲小劳,不侵众官,日与天下之英才讨论其大经,犹梓人之善运众工而不伐艺也”,可归纳出第③条。
参考译文:
裴封叔的住宅,在光德里。有个木匠师傅敲他的大门,希望租间空屋子居住,用替屋主人服役来代替房租。他的职业让他随身带有量尺(度量长短的工具)、圆规、曲尺(量方的器具)、墨线和墨斗等东西,家里没有木工用的磨刀石和刀斧这些工具。问他的技能,(他)说:“我善于计算建筑材料,看房屋建筑的规模,(考虑怎样用料)适合高低、深浅、方圆和长短的需要,(随后)我就指挥工匠们具体劳作。若是没有我,工匠们就无法建成一座房屋。所以,到官府干活谋生,我得到的工资(是工人们的)三倍;到私家干活,我得到的工钱是总收入的大半。”有一天,(我)到他的屋里去,看见他睡的床缺了一只脚(自己)却不会修理,说:“打算请别的木工来修。”我很耻笑他,认为他是没有才能却贪图俸禄,喜爱钱财的人。
后来,京兆尹要修建衙门,我经过那里,看到积聚了许多建筑材料,汇聚了许多工人。他们有的拿着斧头,有的拿着刀锯,都围成圈子面对那个木匠师傅站着。木匠师傅左手拿着度量工具,右手拿着一根棒,就站在中间。(他)估量房屋的规格,观察哪根木头可以选用,然后挥着手里的那根木棒说:“砍那里!”拿斧头的工人们就奔向右边;回过头去指着(木料)说:“锯那里!”拿锯子的工人们就奔向左边。不一会儿,拿斧头的在砍,拿刀子的在削,全都看着他的脸色,等待他发话,没有一个敢自作主张的。其中有个别担当不起任务的,他就生气地斥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统编版 高二 选择性必修下 课文同步练习


上一个『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兰亭集序》作业设计』  下一个『《种树郭橐驼传》同步习题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