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学年统编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作业设计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现代文阅读专题训练
试题
名称
2021学年统编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作业设计(高二选择性必修下 统编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22《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基础知识】1.对下面一段文字主要意思的提炼,最准确的一项是()科学活动是累积和渐进的,阅读科学史犹如登山,有时我们也可能跑一小段下坡路,或是绕过斜坡,但总的方向还是向上的,每个科学家都可以从前人达到的最高水平起步。相反地,艺术史则是一片冰天雪地,这里参差不齐地散布着许多小山。
试题预览
22 《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
【基础知识】
1.对下面一段文字主要意思的提炼,最准确的一项是(    )
科学活动是累积和渐进的,阅读科学史犹如登山,有时我们也可能跑一小段下坡路,或是绕过斜坡,但总的方向还是向上的,每个科学家都可以从前人达到的最高水平起步。相反地,艺术史则是一片冰天雪地,这里参差不齐地散布着许多小山。你可以攀登这些山峰中的一个,并达到极点——但却不能继续登高,只得下山回到平地,不断地重新开始。
A.研究科学和艺术都要关注过去和未来。
B.科学史和艺术史的阅读方法各不相同。
C.科学发展是累积渐进的,艺术发展是非连续性的。
D.科学活动经久不衰,相反地,艺术活动短暂易逝。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研讨会上,有不少专家学者围绕以当前房地产形势、发展及相关问题为主题展开讨论,并对房地产行业进行总结和展望。
B.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批准了嫦娥三号着陆区四项月球地理实体命名,分别是广寒宫、紫微、天市和太微,可以在官方的天体地图中使用。
C.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便捷的同时,也可能带来个性的泯灭以及生活的刻板化和碎片化,人类需要自觉地寻找精神家园。
D.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浙江乌镇开幕,与会代表围绕互联网治理、发展、建设等问题展开了讨论。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①有的教育考察团队远渡重洋,到根本不熟悉中国古代文化的西方人那里寻求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策略,这种做法无异于问道于盲。
②搞科学研究要学好基础学科,打好基础,追本溯源才能让自己的科研之树枝繁叶茂。
③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沉寂之后,前方打胜仗的好消息源源不断地传来,不绝如缕。
④教条主义者常常把一些过时的经验奉为圭臬,而不愿意随着时代的发展变革思想和做法,这是很愚蠢的。
⑤长时间被朝廷安放在一个有位无权的虚职上,辛弃疾时常感慨自己髀肉复生,因不能为国家效力而感叹唏嘘。
⑥这篇文章将黄山的风景写得生动而细腻,让人产生如同设身处地的感觉。
A.①②⑤ B.③④⑥ C.②③⑥ D.①④⑤
4.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70个字。
本报北京7月30日电  地球上哪里是最佳观星地?传统认为美国的夏威夷和智利北部是光学望远镜的最佳台址,世界上最好的光学望远镜都集中在这里。但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商朝晖领衔的国际团队研究表明,中国南极昆仑站所在的冰穹A地区才是最佳观测地,其光学天文观测条件优于已知的其他任何地面台址。这项成果是基于我国自主研制设备“昆仑视宁度望远镜KL-DIMM”的数据,相关论文发表于北京时间29日深夜出版的国际科学期刊《自然》上。这一成果确认了昆仑站有珍贵的天文观测台址资源,有利于未来的天文台工程建设和成本控制,为我国进一步开展南极天文研究奠定了科学的基础。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中国古代天文学的成就大体可归纳为三个方面,即(    ①    )。
中国最早的天象观察,可以___________到好几千年以前。无论是对行星、彗星、新星、恒星,还是对日食、月食、太阳黑子、流星雨等罕见天象,我国都有着悠久而丰富的记载,这些记载至今仍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
中国古代在创制天文仪器方面,创造性地设计和制造了许多种精巧的观察和测量仪器。中国最古老、最简单的天文仪器是土圭,也叫圭表。它是用来度量日影长短的,至于从什么时候开始有的,已无从___________。
古人勤奋观察日月星辰的位置及其变化,主要目的是通过(    ②    ),掌握其中的规律性,用来确定四季,编制历法,为生产和生活服务。中国古代历法不仅包括节气的推算、每月的日数的分配、月和闰月的安排等,还包括许多天文学的内容,如日食、月食发生的时刻和可见情况的计算和预报,五大行星位置的推算和预报等。中国的祖先还生活在茹毛饮血的时代时,就已经懂得___________大自然安排的“作息时间表”,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太阳___________的东升西落运动,使人类形成了最基本的时间概念——“日”,产生了“天”这个最基本的时间单位。大约在商代,古人已经有了黎明、清晨、中午、午后、下午、黄昏和夜晚这种粗略划分一天的时间概念。计时仪器漏壶发明后,人们通常采用将一天的时间划分为一百刻的做法,夏至前后,“昼长六十刻,夜短四十刻”;冬至前后,“昼短四十刻,夜长六十刻”;春分、秋分前后,则昼夜各五十刻。尽管白天、黑夜的长短不一样,但昼夜的总长是不变的,都是每天一百刻。
5.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追寻    考证    遵从    循环往复
B.追溯    考证    遵循    周而复始
C.追寻    论证    遵循    循环往复
D.追溯    论证    遵从    周而复始
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圭表,由“圭”和“表”两个部件组成,垂直于地面的直杆叫“表”,水平放置于地面上刻有刻度以测量影长的标尺叫“圭”。
B.历法,是为了配合人们日常生活的需要,根据天象而制订的计算时间的方法。根据月球环绕地球运行所订的历法称为阴历;根据太阳在不同季节的位置变化所订的历法称为阳历。
C.闰月,为了协调阴历年与阳历年天数的差异,规定农历三年一闰,五年两闰,十九年七闰,每逢闰年所加的一个月叫闰月。闰月加在某月之后就称闰某月。
D.节气,是上古农耕文明的产物,全年共有二十四个节气,其中属于春天的节气有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属于秋天的节气有立秋、芒种、白露、秋分、寒露、霜降。
7.请在文中括号内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字。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科学家认为,月球背面的冯•卡门撞击坑的物质成分和地质年代具有代表性,对研究月球和太阳系的早期历史具有的_____________价值。同时,月球背面屏蔽了来自地球的无线电信号_________,如果在此开展低频射电天文观测,就能更好地研究太阳、行星及太阳系外天体,其意义应当是___________的。因此,嫦娥三号在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后,中国航天局经过深入论证和多方案反复比较,最终确定了嫦娥四号着陆月球背面的实施。2018年5月成功发射中继星,12月发射嫦娥四号着陆巡视组合体,实现了人类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和巡视勘察。为了把组合体中的“玉兔二号”顺利转移到月面,匠心独运的中国航天人设计了精巧的转移机构。而对非科技人员而言,(    ),叫人惊喜万分。作为月球车,“玉兔二号”安装了全景相机、测月雷达、红外成像光谱仪和与瑞典合作的中性原子探测仪,为完成独特的探月任务做好了充分准备。
在古代,嫦娥、玉兔是中国人对月亮的美好想象,承载着中国人的飞天梦想;而如今,“玉兔二号”成了中国航天人砥砺奋进科学精神的象征。尽管中国航天依然处在发展阶段,但美好的未来,是那么__________。未来,我们要去火星,去木星。未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周年的时候,我们的深空探测器会在天王星向祖国发来最遥远的祝福。
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主要  扰乱  不容置疑  垂手而得
B.重要  扰乱  不容置疑  触手可及
C.主要  干扰  毋庸置疑  垂手而得
D.重要  干扰  毋庸置疑  触手可及
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在嫦娥三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后,中国航天局经过深入论证和多方案反复比较,最终确定了嫦娥四号着陆月球背面的实施。
B.嫦娥三号在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后,中国航天局经过深入论证和多方案反复比较,最终确定了嫦娥四号着陆月球背面的实施方案。
C.在嫦娥三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后,中国航天局经过深入论证和多方案反复比较,最终确定了嫦娥四号着陆月球背面的实施方案。
D.嫦娥三号在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后,中国航天局经过深入论证和多方案反复比较,最终确定了实施嫦娥四号着陆月球背面的计划。
10.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初见“玉兔二号”,犹如看到一个琳琅满目的百宝箱
B.“玉兔二号”负载仪器很多就如同一个百宝箱一样
C.查看百宝箱一样的“玉兔二号”,就会感到眼花缭乱
D.就如同一个百宝箱一样,“玉兔二号”藏着多种仪器
【文本阅读】
一.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在观测天象过程中对宇宙也有认识,形成了一些宇宙学说。其中影响较大的有三种:盖天说、浑天说和宣夜说。
盖天说以为“天圆地方”,“天似盖笠,地法覆槃”。这是对天地结构比较直观的认识。它对古代天文学的影响很大。汉代成书的《周髀算经》利用影长测量数据,试图把盖天说构造成一个天地几何模型,说明日月出入、昼夜变化等各种天文现象。但由于天地平行和圭表影长“千里差一寸”的基本假设有误,结果并不理想。不过盖天说对绘制星图、测量天体坐标来说还是很有用的。汉代有一种星图叫“盖图”,大概就是按盖天说的原理绘制的。此外,天体的赤道坐标在中国古代是“入宿度”和“去极度”,与盖天说并不矛盾。
汉代出现了浑天说,大概出现在太初改历之时。东汉张衡的《浑天仪注》对浑天说有非常形象的描写:“浑天如鸡子,天体圆如弹丸,地如鸡中黄。”可见浑天说的本质就是对天球的认识。浑天说对后来天文观测的影响很大。有了浑天说,就有了浑仪,并且有可能在浑仪上加黄道、白道等,使天体位置测量越来越精密。
宣夜说是一种认为宇宙无限的气宇宙论,是汉代的郗萌提出的学说。他认为“天”并没有一个固定的天穹,而只不过是无边无涯的气体,日月星辰就在气体中飘浮游动。这种宇宙论虽然对天文测量和天文历法没有产生什么影响,却启发人们认识宇宙本原和天体演化。宋代理学家朱熹更是根据这种气的宇宙论提出了关于宇宙演化的猜想。他认为宇宙起先只是阴阳二气,两者旋转摩擦,磨出一些渣滓,结在中央,便形成地。气之清者就上升成为日月星辰,在外周转不停。这个宇宙演化理论虽然还很粗糙,但其气漩涡论却比西方著名自然哲学家笛卡尔的宇宙演化漩涡说早400多年。
中国古代宇宙论还有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强调天地对应和天人对应。中国古代的星官体系是这一特点的突出表现。西方的传统开始于古埃及和古巴比伦,到古希腊时期形成星座体系,以神话中的事物为主。中国星官体系则完全不同,它是把人间帝王社会搬到了天上。天地是名副其实的对应。正是有了这种对应,中国古代的天与人之间才那么接近。“天文”永远与“人文”密切关联,所以中国古代的天文学,其根本的目的是探究天人关系,正如司马迁所说,“究天人之际”。
随着现代天文学的发展,人在宇宙中的位置看起来似乎越来越不重要。其实情况并不这么简单。当我们探索宇宙越深入,就越发现我们人类是与宇宙紧密相关的。例如,现代天文学探索宇宙中的地外生命,就是出于对我们人类自身命运的关怀。只有当我们关心人,才可能更好地探索宇宙;也只有当我们更多地了解宇宙,才能更好地了解我们自己。
(摘编自孙小淳《中国古代天文学:何为“天极”》)
材料二:
纵观中国古代的这场旷世学术之争,我们发现,古人在这场争论中,秉持着一个重要原则:判断一个学说是否正确,关键在于其是否符合实际情况,而不是看其是否遵循某种先验的哲学观念。比如,古人一直认为天地是由阴阳二气生成的,从这个观念出发,如果承认这一前提,就得承认盖天说是正确的,因为阳气轻清,阴气重浊,轻清者上浮为天,重浊者下凝为地,这样所推出的,必然是盖天说所主张的宇宙结构模式。但古人在争论中,并不以阴阳学说作为判断依据,他们所关注的,是究竟哪种学说更符合观测结果。对此,南北朝时期著名科学家祖眶的一段话可作代表:
自古论天者多矣,而群氏纠纷,至相非毁。窃览同异,稽之典经,仰观辰极,傍瞩四维,睹日月之升降,察五星之见伏,校之以仪象,覆之以晷漏,则浑天之理,信而有征。(《隋书•天文志》)
祖暅比较了浑盖双方的差异,在查阅典籍记载的基础上,通过实地天文观测,并使用仪器进行校验,发现浑天说更符合实际,这才得出了浑天说可信这一结论。浑盖之争过程中表现出来的重视实际校验的这种做法,是中国古代天文学的一个优秀传统。这一传统与希腊天文学的某些特点有明显的不同。
除了不以先验的哲学信念为依据判断是非之外,浑盖之争在其他方面的表现也完全符合学术发展规律。政治和宗教等非学术因素没有介入到这场争论之中。南北朝时,南朝的梁武帝偏爱盖天说,曾集合群臣,公开宣讲盖天说。对于他的主张,天文学家中不以为然者大有人在,但梁武帝并未采用暴力手段迫害那些不相信盖天说者。佛教传入中国后,佛教主张的宇宙结构模式,与浑天说亦不一致,但中国历史上从未有过以佛教学说为依据,强行要求人们放弃自己所信奉的宇宙结构学说的事例。宗教因素没有成为裁决浑盖是非的依据,也没有人因为信奉某种宇宙理论而受到政治或宗教上的迫害。这些,无疑都是浑盖之争中值得肯定的地方。
持续了一千三四百年之久的浑盖之争,是中国天文学史上的一件大事,它贯串于这个时期中国天文学的发展过程之中,促成了与之相关的众多重要科学问题的解决,促成了中国古代天文学诸多重要成就的获得。例如,被后人奉为中国古代历法的圭臬的《太初历》,是浑盖之争的直接产物;又如,在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小儿辩日”问题,在浑盖之争过程中得到了合理的解答;再如,在中国数学史上著名的“勾股定理”以及相关的测高望远之术,是在浑盖之争中为发展天文测算方法而形成的;更如,唐代僧一行组织的天文大地测量,是为了解决浑盖之争的一个重要命题而得以实施的;还如,中国天文仪器的发展,亦与浑盖之争息息相关;…类似例子,不胜枚举,这表明浑盖之争在中国历史上有着延续时间长、参与人员多、涉及面广、讨论内容丰富、后续影响大等特点,它表现了中国古人对宇宙问题的关注程度,体现了中国古人对待科学问题的态度。这种规模和深度的争论即使在世界文明史上亦不多见。我们完全有理由说,浑盖之争,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引人注目的学术论争之一,将永载中华文明发展的史册。
(节选自关增建《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
1.下列对于盖天说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盖天说是中国古代在观测天象的过程中逐渐产生的一种对宇宙认识的学说,这种学说认为“天圆地方”,“天似盖笠,地法覆槃”。
B.盖天说对天地结构的认识比较直观,对古代天文学的影响很大,汉代有一种星图叫“盖图”,可能就是按盖天说的原理绘制的。
C.《周髀算经》试图用盖天说的天地几何模型来说明天文现象,但由于天地平行和圭表影长有“千里差一寸”的误差,结果不理想。
D.盖天说对绘制星图、测量天体坐标很有用。我国古代天体的赤道坐标“人宿度”和“去极度”,与盖天说有一致之处。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材料意思的一项是(   )
A.因为阳气轻清,阴气重浊,轻清者上浮为天,重浊者下凝为地,所以“盖天说”中“天在上,地在下”的说法是正确的。
B.宣夜说对天文测量和天文历法没有产生实际影响。这种宇宙论认为“天”只不过是无边无涯的气体,日月星辰在气体中飘浮游动。
C.朱熹关于宇宙演化的猜想比笛卡尔的宇宙演化漩涡说早400多年,他的这种气漩涡论是根据汉代郗萌的气宇宙论提出的新认识。
D.南北朝时期的科学家依据实地天文观测,“仰观辰极,傍瞩四维,睹日月之升降,察五星之见伏”,得出了“浑天说”可信的结论。
3.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两则材料大量引用古籍文献中的记载,以帮助读者理解相关内容,且增加了文章的权威性。
B.“浑天如鸡子……地如鸡中黄”是张衡对天地形象的比喻,代表了东汉对宇宙的整体认识。
C.材料一采用对比论证的手法指出,与西方相比,中国古代宇宙论强调天地对应和天人对应。
D.材料二采用举例论证的手法,明确说明政治与宗教等非学术因素并未介入“浑盖之争”中。
4.根据材料内容,下列理解和推断不合理的一项是(   )
A.中国的星官体系和西方的星座体系完全不同,中国的星官体系不以神话事物为主,而把人间帝王社会搬到天上,有天地对应关系。
B.南朝的梁武帝偏爱盖天说,曾集合群臣,公开宣讲。这一举动给当时的天文学家带来巨大的影响,使得大部分科学研究以盖天说为依据。
C.“浑盖之争”促成了与之相关的众多重要科学问题的解决和重要成就的获得,如《太初历》的制订、唐代的天文大地的测量等。
D.随着现代天文学的发展,人在宇宙中的位置并非越来越不重要。现代天文学探索宇宙中的地外生命,就是出于对人类自身命运的关怀。
5.古人在研究宇宙结构时秉持的原则有哪些?透过“浑盖之争”,我们可以感受到一种怎样的科学传统?请结合材料内容简要概括。
二.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陨石坑•地球上的宇宙礼物盒
杨弦章  大河
2013年2月,俄罗斯中部的一声巨响震惊了全世界。一颗带着耀眼火光的陨石突袭地球,并在空中解体爆炸,无数建筑的玻璃瞬间粉碎,千名居民受伤。
牵动全球神经的还有2012年的一则爆炸新闻——俄罗斯政府曝光了被雪藏30多年的“玻普盖钻石矿”。据报道,这个藏身于西伯利亚东部大陨石坑中的富矿,储量估计超过万亿克拉,比目前已知的全世界钻石矿储量总和还多10倍。
如果说陨石是宇宙送给地球的礼物,那么这些大大小小的撞击坑就是独具匠心的礼物盒,在这场宇宙的馈赠事件里,“椟”和“珠”都价值连城。
所谓陨石坑,就是小行星、彗星和流星体等小天体以超高速撞击行星及其卫星,在其表面形成的凹坑或环状地质构造。据研究者估计,在40亿年前太阳系形成的早期,宇宙间的陨星撞击频率可能比现在要高出1000倍,并对太阳系行星的形成和演化起到了重要作用。
有研究者声称,每6500万年,一次灾难性的撞击事件就会强势改变地球的命运。许久以来,恐龙灭绝之谜一直被人们津津乐道。一个学派认为,一个直径约10千米的陨石在地球上形成了一个直径近200千米的陨石坑,将大量碎片和灰尘送入大气层,从而引发了一连串的大海啸、全球性火灾和酸雨,遮挡太阳光数周乃至数月,一举终结了恐龙时代。
散布在地球各处的陨石坑多数有亿万年的高龄,可直到近几十年,相关研究才突飞猛进。人们惊喜地发现,陨石坑确实与“宝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陨石坑为何与矿产如影随形?其中的原因很复杂,简单来说,陨石,特别是巨型陨石,撞击时形成的瞬时极高压高温作用于地壳,会形成一系列特有矿物,如陨击金刚石等。此外,撞击作用也可能诱发大规模的构造岩浆活动,将地底深处的成矿物质挤压到近地表。再者,陨石坑本身的形态和构造特征也可进一步调节和控制矿产,如冲击岩石层带的裂缝、孔穴以及特定的时间和压力都是孕育油田的摇篮。
陨石坑带给人类的宝藏绝不仅限于矿产。加拿大的曼尼古根陨石坑是地球上最醒目的陨石坑之一。它有着独一无二的环形水系。冬季,在加拿大魁北克省茂密的原始森林暗绿色的背景上面,冰封的环状银白色湖泊闪闪发光,成为地球上最绮丽的自然景观之一。加拿大政府在曼尼古根河上修建了三座水电站大坝,将这个陨石坑湖变成了一座大水库,350亿立方米的湖水所发的电不仅点亮了魁北克,还输出到美国东北部
陨石坑并不都在荒凉之处,世界上还有一个“繁荣文明的陨石坑”,那便是德国的里斯陨石坑——四周的山冈像盘子边,古镇纳德林根就坐落在盘底。除了拥有“城堡之乡”的美誉外,它还被称为“躲在陨石坑里的小镇”。从3000多年前的古代凯尔特人到古罗马人,从中世纪到现代,里斯陨石坑地区都是欧洲中部重要的文化中心,大量的古代教堂、城堡和修道院遗址见证了它文明的辉煌。
陨石坑还具有重大的科学意义。它们带来的丰富宇宙信息也异常珍贵。在美国,陨石坑是航天员们重要的训练基地,也是研究宇宙飞船如何软着陆的试验场。
陨石坑,地球上宇宙礼物的魔盒,它们还会带给人类怎样新鲜的宝藏,激发出怎样的惊喜呢?
(摘编自《中国国家地理》)
相关链接
①关于地球生命进化的争论从未停止,越来越多的科学家倾向于相信地球生命来自外太空。德国研究人员在两块陨石样本中发现,其氮含量与人体和地球大气层中的氮含量很类似,证明地球大气层现存的氮很可能来自早期的陨石雨。
(摘编自《科技日报》)
②陨石是地球以外的宇宙流星脱离原有运行轨道飞快散落到地球或其他行星表面的未燃尽的石质、铁质或是石铁混合的物质,也称“陨星”。大多数陨石来自火星和木星间的小行星带,小部分来自月球和火星。陨石内含数十种已知和未知的矿物。科学家说,地球每天都要接受5万吨这样的“礼物”。
(摘编自百度百科)
6.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珠”(陨石)是宇宙送给地球的礼物,它有矿产价值,富含矿物,数量可观。地球每年都要接受数量巨大的此类礼物。
B.陨石具有科研价值,有助于人类了解太阳系行星的形成、演化的过程和地球生命的起源。
C.陨石坑带给人类的宝藏就是众多的矿产资源,陨坑与矿产资源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巨型陨石撞击后带来一系列特有矿物。
D.陨石坑也有在繁华之处的,如德国的里斯陨石坑。3000多年以来,其周围的教堂、城堡和修道院见证了它的辉煌。
7.下列对文章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援引两则发生于俄罗斯的牵动全球神经的新闻,分别介绍了陨石强大的破坏力和陨石坑的惊人价值,引出说明对象。
B.据研究者估计,在40亿年前太阳系形成的早期,陨石出现的频率高,频繁引发海啸、全球性火灾和酸雨,强势改变地球命运。
C.陨石撞击作用可能诱发大规模的构造岩浆活动,将地底深处的成矿物质挤压到近地表,进而形成钻石、石油等各种矿产“宝藏”。
D.文章兼顾科学性和趣味性,多处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准确说明陨石坑的特点,还运用了描写以及比喻、夸张的手法,增强可读性。
8.文章结尾说陨石坑是“地球上宇宙礼物的魔盒”。请探析陨石坑被称为“魔盒”的原因。

【拓展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圭表的创制及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冯时
表是一根直立于平地上的杆子,古人用来测量日影长短。古人何以学会了立表测影?原因就在于人们对自己身影的了解。由于古人最早认识的日影只能是自己的身影,因此最原始的测影工具也就是人体自身。然而,长期以人身测影既不现实,也不准确。于是古人为解决他们在空间与时间上所遇到的麻烦,就必须创造出一种足以替代人体测影的天文仪具,这便是表。
正是由于原始的表为模仿人体测影而出现,所以支撑人体直立而完成测影的股骨之名便被自然地移用作为表的名称。《周髀算经》说:“周髀长八尺。髀者,股也。髀者,表也。”很明显,原始的表名“髀”,而髀的本义正是人的股骨。由于先民测影历史悠久,这种以髀股作为表的创造,至迟在公元前第四千纪的中叶就完成了。
传统的表的高度被规定为八尺,刚好相当于人的身长,这同样显示了早期人体测影的遗俗。古人立表必先校正表的垂直,这使他们逐渐认识了直角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并以直立的表取于人的髀股而名“股”,晷之长名“勾”,完成了对勾股定理的证明。这体现了天文学对数学的促进。
表的另一个更常使用的名称叫“臬”。由于时空的规划必须依靠立表建准,而时空制度的完善又是一切人文制度赖以建立的基础,于是作为表杆的臬与作为度尺的主彼此结合的“圭臬”也就具有了标准和准则的意义。东周时期,人们普遍将表称为“祖臬”,已将圭臬视为建立时空体系、人文制度及人伦道德的法则。从天人关系发展出的道德观念以诚信为本,这种认识源于天时具有的不期而至且恒久不变的特点,所以古人将时间视为诚信的象征,用以测度时间的表与圭也都被赋予了诚信的意义。古代盟誓将盟辞书于石圭,也是借圭所具有的诚信内涵体现盟誓见信的宗旨。这种文化观念与圭表致日的密切关系充分反映了天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影响。
表还有一个更富政治意义的名称——“中”。“中”本为立表测影与建旗取中的会意字,这些活动可引申出“中”所具有的中正与中央的双重内涵。立表首先要保持表的垂直,这意味着表处于一种不向东、西、南、北任何一方倾倚的中正状态,这使“中”具有了中正的含义。立表建旗而聚众,表的位置处于四方的中央,这使“中”又具有了中央的含义。从这一含义发展出的居中而治的政治传统,要求统治者必须找到天地的中央,那里是建立王廷的理想之所。而天地之中的求测,需要用圭表来完成。先民的测影实践使他们逐渐懂得,夏至之日以八尺之表测影,当正午时刻的影长为一尺五寸,这个地点便是天地的中央。商周两代,人们在嵩山测得了这个影长,并以此作为天地之中,创造出中域、中土、中原、中国等重要的政治地理概念。而由此发展出“中华”的思想,最终成为我们民族和国家的名称,同样留有天文立表活动影响的深刻印迹。
圭表是我国最古老的天文仪具,古人以其观天地阴阳之体,正位辨方,定时考闰,并由此发展出一系列作为中国文化核心内涵的人文传统。它不仅是天文建时所奉之准则,更是经纬人文制度之准绳。中国天文学作为传统文化之源,于此可见一斑。
(有删改)
1.下列有关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表是古人用来测量日影长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统编版 高二 选择性必修下 现代文阅读专题训练


上一个『2021学年统编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宇宙的边疆》作业设计』  下一个『2021年杭州市江干区5月月考试题语文试题(含答案)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