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情表》同步作业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课文同步练习
试题
名称
《陈情表》同步作业(高二选择性必修下 统编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第三单元9 陈情表基础过关练一、通假字:写出下列通假字的所通之字并解释。1.零丁孤苦     “零丁”同“   ”,     2.臣密今年四十有四 “有”同“   ”,     二、一词多义:解释下列加点的字。1.矜2.除3.寻4.拜5.息6.见7.以8.于9.行三、古今异义:写出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义。1.九岁不行古义:今义:不可以;
试题预览
第三单元
9 陈情表
基础过关练
一、通假字:写出下列通假字的所通之字并解释。
1.零丁孤苦     “零丁”同“   ”,      
2.臣密今年四十有四 “有”同“   ”,      
二、一词多义: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矜 
2.除 
3.寻 
4.拜 
5.息 
6.见 
7.以 
8.于 
9.行 
三、古今异义:写出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义。
1.九岁不行
古义: 
今义:不可以;不被允许。
2.零丁孤苦,至于①成立②
①古义: 
今义:表示达到某种程度;表示另提一事。
②古义: 
今义:(组织、机构等)筹备成功,开始存在;(理论、意见)有根据,站得住。
3.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古义: 
今义:刊登在报纸上;向上级报告。
4.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古义: 
今义:明清两代生员的通称;泛指读书人。
5.则告诉不许
古义: 
今义:说给人,使人知道。
6.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古义: 
今义:(数量)少,(人或事物)不重要。
7.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古义: 
今义:身心劳苦;客套话,用于求人做事。
四、词类活用:指出下列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并解释。
1.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2.则刘病日笃         
3.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         
4.历职郎署         
5.臣具以表闻         
6.凡在故老         
7.猥以微贱         
8.愿陛下矜悯愚诚         
9.责臣逋慢         
10.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11.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五、特殊句式:指出下列句子在句式上的特殊之处并翻译。
1.今臣亡国贱俘。
特殊句式: 
译文: 
2.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特殊句式: 
译文: 
3.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特殊句式: 
译文: 
4.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
特殊句式: 
译文: 
六、成语积累:判断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的正误。
1.天价片酬也不是茕茕孑立,它跟资本化、数据造假、抄袭、雷剧、IP化等行业痼疾是捆绑在一起的。(  )
2.正当大家普遍认为方便面行业日薄西山之时,方便面销量却自去年以来呈现触底反弹之势。(  )
3.虽然“台独”分裂势力推行的“台湾正名”气息奄奄,但是他们从来没有放弃,而且小动作不断。(  )
4.山西太原、运城等地先后下发“史上最严环保令”。雾霾围城,迫在眉睫;督查指令,急如星火。(  )
七、文化常识:判断下列古代文化常识的正误。
1.表:古代臣子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或陈述某种意见的一种文体。表的主要作用就是表达臣子对君主的忠诚和希望以及陈说政治的请求和愿望。(  )
2.期功:古代以亲属关系的远近确定丧服和服丧的时间。期,穿一年孝服的亲族。功,穿大功服(五个月)、小功服(九个月)。(  )
3.年号:中国封建王朝皇帝纪年的名号,始于汉武帝,以“元,二,三……”为序,如汉武帝即位当年称为建元元年。新君即位后必须改变年号重新纪年,称作“改元”。(  )
4.结草:《左传》记载,晋大夫魏武子临死时命其子魏颗以武子的爱妾殉葬,魏颗不从命而嫁妾。后来魏颗与秦将杜回作战,见一老人结草,把杜回绊倒,遂擒杜回。魏颗夜间梦见这个老人,老人说他是那个再嫁之妾的父亲,特来报恩。后世用“结草”代指报恩。(  )
5.秀才:别称茂才,原指才之秀者。汉以来成为荐举人才的科目之一,东汉时避光武帝刘秀讳改称“茂才”。明清则称府、州、县学生员为秀才。(  )
6. 孝廉是汉武帝时设立的察举考试,是选拔以及任用官员的一种考试科目。孝廉是“孝顺亲长、廉能正直”的意思。孝廉是察举制常科中最重要的科目。(  )
八、默写。
1.《陈情表》中,总述李密命运不好,少时不幸的两句是“     ,     ”。 
2.《陈情表》中,“     ,     ”两句表明李密在孤独困苦的环境中长大成人。 
3.《陈情表》中,“     ,     ”两句表现了李密家门衰微,福分浅薄,很晚才有儿子。 
4.《陈情表》中,“         ,         ”两句表现了李密缺少亲属帮助并且事必躬亲的孤苦状况。 
5.《陈情表》中,“     ,     ”两句写李密孤单无依,缺少心灵的安慰。 
6.《陈情表》中,李密写他的祖母常年有病不能自理的两句是“       ,     ”。 
7.《陈情表》中,“     ,     ”两句写李密身份虽低微却被提拔重用。 
8.《陈情表》中,李密写他的祖母寿命无多,已在弥留之际的两句是“        ,     ”。 
9.《陈情表》中,李密用“     ,     ”两句写出了他的祖母命在旦夕,随时可能去世的状况。 
10.《陈情表》中,李密用“     ,         ”两句表明了祖孙二人命运一体、实难相离的境况。 
11.《陈情表》中,李密从年龄的角度说明可以暂时不奉命入朝的原因的两句是“            ,        ”。 
12.《陈情表》中,李密运用晋成公绥《乌赋•序》中的典故,表明人应尽孝心的两句是“       ,       ”。 
13.《陈情表》中,李密用“        ,      ”两句请求晋武帝怜悯他的现状并成全他的心愿。 
14.《陈情表》中,李密向晋武帝表达他将不惜生命为国出力,报答皇帝的大恩大德的句子是“       ,     ”。 
15.《陈情表》中,李密向晋武帝说明在蜀国任职的目的而打消晋武帝疑虑的两句是“     ,     ”。 

片段读写练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曾子①耘瓜
曾子耘瓜,误斩其根。曾皙②怒,建大杖以击其背。曾子仆地而不知人久之。有顷,乃苏,欣然而起,进于曾皙曰:“向也参得罪于大人,大人用力教参,得无疾乎?”退而就房,援琴而歌,欲令曾皙闻之,知其体康也。
孔子闻之而怒,告门弟子曰:“参来勿内。”曾参自以为无罪,使人请于孔子。
子曰:“汝不闻乎?昔瞽瞍③有子曰舜,舜之事瞽瞍,欲使之,未尝不在于侧;索而杀之,未尝可得。小棰则待过,大杖则逃走。故瞽瞍不犯不父之罪,而舜不失烝烝之孝。今参事父,委身以待暴怒,殪④而不避,既身死而陷父于不义,其不孝孰大焉?汝非天子之民也,杀天子之民,其罪奚若?”曾参闻之曰:“参罪大矣。”遂造孔子而谢过。
(摘编自《孔子家语》)
[注] ①曾子:名参,孔子的弟子。②曾皙:曾参的父亲,孔子的弟子。③瞽瞍:舜父亲的别名。传说他溺爱舜的弟弟象,多次想谋害舜。时人认为他有目不能分辨好坏,故称为瞽瞍。④殪:死。
1.( )“大人用力教参,得无疾乎?”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  )
A.大人用心教育帮助,使我能够没有毛病啊!
B.大人用心教导我,我还能够有毛病吗?
C.父亲用力教训我,该不会生病了吧?
D.父亲用尽心力教训我,(我)恐怕不会再有毛病了吧?
2. ( )下列叙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曾参由于误伤瓜根而遭到父亲毒打,但他毫无怨言,援琴而歌,希望父亲听见歌声知道自己身体健康。
B.本文主要记叙曾参误伤瓜根而遭到父亲毒打的故事,说明父亲不应该对儿子下毒手。
C.本文引用孔子的故事,意在谴责曾参作为儿子,不应该陷父亲于不义,在父亲的暴打危及生命时,要赶快逃跑。
D.孔子认为“孝”是儿子在父亲的暴打危及生命时,要赶快逃开,以免陷父亲于不义。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帝览之曰:“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乃停召。后刘终,服阕,复以洗马征至洛。司空张华问之曰:“安乐公何如?”密曰:“可次齐桓。”华问其故,对曰:“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流。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次问:“孔明言教何碎?”密曰:“昔舜、禹、皋陶相与语,故得简雅;《大诰》与凡人言,宜碎。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华善之。
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自以失分怀怨。及赐饯东堂,诏密令赋诗,末章曰:“人亦有言,有因有缘。官无中人,不如归田。明明在上,斯语岂然!”武帝忿之,于是都官从事奏免密官。后卒于家。
(节选自《晋书•李密传》,有删改)
3.(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B.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C.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D.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汝父为吏廉,而好施与,喜宾客。其俸禄虽薄,常不使有余。故其亡也,无一瓦之覆、一垄之植,以庇而为生……
吾之始归也,汝父免于母丧方逾年。岁时祭祀,则必涕泣曰:“祭而丰,不如养之薄也。”间御①酒食,则又涕泣曰:“昔常不足,而今有余,其何及也!”吾始一二见之,以为新免于丧适②然耳。既而其后常然,至其终身未尝不然……汝父为吏,尝夜烛治官书,屡废而叹。吾问之,则曰:“此死狱也,我求其生不得尔。”吾曰:“生可求乎?”曰:“求其生而不得,则死者与我皆无恨也。”……回顾乳者剑③汝而立于旁,因指而叹曰:“术者谓我岁行在戌④将死使其言然吾不及见儿之立也后当以我语告之。”其平居教他子弟,常用此语,吾耳熟焉,故能详也……汝其勉之!夫养不必丰,要于孝;利虽不得博于物,要其心之厚于仁。吾不能教汝,此汝父之志也。
(选自欧阳修《泷冈阡表》⑤,有删改)
[注] ①御:进用。②适:刚刚,才。③剑:挟抱。一本作“抱”。④戌:指“戌”这一年。⑤此文为欧阳修纪念先父的墓表,因其父去世时欧阳修尚幼,故文中其父的生平行状均来自欧阳修母亲的叙述。
5.(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吾之始归也     男有分,女有归
B.常不使有余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C.此死狱也  小大之狱
D.则死者与我皆无恨也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6.( )对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恰当的一项是(  )
A.术者谓我/岁行在戌将死使其言/然吾不及见儿之立也/后当以我语告之
B.术者谓我/岁行在戌将死使其言然/吾不及见儿之立也/后当以我语告之
C.术者谓我岁行在戌将死/使其言然/吾不及见儿之立也/后当以我语告之
D.术者谓我岁行在戌将死/使其言/然吾不及见儿之立也后/当以我语告之
7.( )欧阳修的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分析。
 
 
 
四、微写作。
8.( )生活中,有人为了陪伴父母而不惜放弃高薪工作;有人为了实现梦想而不惜远离父母,远走他乡。为人子女是应心系父母不远游,还是应心怀大志走四方?请自选角度,阐明观点,不少于250字。
 
 
 
 
 

 
三年模拟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20分)
顾和字君孝,侍中众之族子也。和二岁丧父,总角便有清操,族叔荣雅重之,曰:“此吾家麒麟,兴吾宗者,必此子也。” 
王导为扬州,辟从事。月旦当朝,未入,停车门外。周 遇之,和方择虱,夷然不动。 既过,顾指和心曰:“此中何所有?”和徐应曰:“此中最是难测地。” 入,谓导曰:“卿州吏中有一令仆才。”导亦以为然。和尝诣导,导小极,对之疲睡。和欲叩会之,因谓同坐曰:“昔每闻族叔元公道公叶赞中宗,保全江表。体小不安,令人喘息。”导觉之,谓和曰:“卿珪璋特达,机警有锋,不徒东南之美,实为海内之俊。”由是遂知名。既而导遣八部从事之部,诸从事各言二千石官长得失,和独无言。导问和:“卿何所闻?”答曰:“明公作辅,何缘采听风闻,以察察为政。”导咨嗟称善。
初,中兴东迁,旧章多阙,而冕旒饰以翡翠珊瑚及杂珠等。和奏:“旧冕十有二旒,皆用玉珠,今用杂珠等,非礼。”迁尚书仆射,以母老固辞,诏书敕喻,特听暮出朝还,其见优遇如此。
顷之,母忧去职,居丧以孝闻。既练[注],卫将军褚裒上疏荐和,起为尚书令。和谓所亲曰:“古人或有释其忧服以祗王命,盖以才足干时。吾在常日犹不如人,况今中心荒乱,将何以补于万分?”帝又下诏,和表疏十余上,遂不起,服阕,然后视职。时谢尚领宣城内史收泾令陈幹杀之有司以尚违法纠黜诏原之和重奏曰尚先劾奸赃罪听自首减死而尚内挟小憾肆其威虐。尚忝外属,宥之有典,至于下吏,宜正刑辟。”尚,皇太后舅,故寝其奏。时汝南王统、江夏公卫崇并为庶母制服三年,和乃奏曰:“礼所以轨物成教,故有国家者莫不崇正明本。江夏公卫崇本由疏属,复行重制,违冒礼度,肆其私情。若弗纠正,无以齐物。皆可下太常夺服。”诏从之。永和七年,以疾笃辞位。其年卒,年六十四。追赠侍中、司空,谥曰穆。
(节选自《晋书•顾和传》,有删改)
[注] 练:练祭的简称,出自《礼记•曾子问》,为古代亲丧一周年的祭礼。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时谢尚领宣城内史收泾令/陈幹杀之/有司以尚违法纠黜/诏原之/和重奏曰/尚先劾奸赃/罪听自首减死/而尚内挟小憾/肆其威虐
B.时谢尚领宣城内史/收泾令陈幹杀之/有司以尚违法纠黜/诏原之/和重奏曰/尚先劾奸赃罪/听自首减死/而尚内挟小憾/肆其威虐
C.时谢尚领宣城内史/收泾令/陈幹杀之/有司以尚违法纠黜/诏原之/和重奏曰/尚先劾奸赃/罪听自首减死/而尚内挟小憾/肆其威虐
D.时谢尚领宣城内史收泾令/陈幹杀之/有司以尚违法纠黜/诏原之/和重奏曰/尚先劾奸赃罪/听自首减死/而尚内挟小憾/肆其威虐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总角”专指古时男孩子未行加冠礼时的发型。头发扎成左右两个髻,如头顶两角。
B.“旦”的意思是日出,所以“日旦”指每天早上,“月旦”指农历每月初一。
C.“表”有“外来”的意思,“江表”即长江之外,相对于中原地区。古人称长江以南地区为“江表”。
D.官员丧期未满,除去丧服,出仕任官,叫“夺服”,与“夺情”意义基本相近。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顾和两岁丧父,童年便有高尚的节操,同族的叔叔顾荣平素很器重他,顾和以后的经历及去世后追赠侍中、司空等,验证了顾荣对他的评价。
B.文中所述的顾和“择虱,夷然不动”的事,在不经意间道出了一个世情常态:人心难测。人的意识深处是最难看透的。只有阅尽世情、胸怀宽广的人,才能如此透彻地一语道破。
C.顾和去见王导,王导在谈话间睡着了,顾和借与同座王导说话之机,既达到了叫醒王导的目的,又委婉地进行了规劝,连同后来“独无言”的做法,都受到王导的称赞。
D.顾和资质优异出众,机警有锋芒。他对当时兼任宣城内史的谢尚收捕、杀害泾县县令陈幹一事,不畏谢尚是皇亲国戚,敢于正言直谏,分析入情入理,但奏疏没有被采纳。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答曰:“明公作辅,何缘采听风闻,以察察为政。”导咨嗟称善。
 
 
(2)以母老固辞,诏书敕喻,特听暮出朝还,其见优遇如此。
 
 
5.( )顾和是一个注重礼法规矩的人,在文中有哪些具体表现?(3分)
 
 
 

答案全解全析


第三单元


9 陈情表
基础过关练
一、
1.伶仃 孤独的样子
2.又 加在整数和零数之间
二、
1.①怜悯 ②看重、推崇 ③持重,庄重 ④矛、戟等武器的柄
2.①授官 ②台阶 ③去掉,清除
3.①不久 ②寻觅,寻求 ③古代长度单位,八尺(一说七尺)为一寻 ④常,时常
4.①授官 ②上,呈
5.①子女 ②叹息 ③休息 ④气息
6.①加在动词前称代自己 ②表被动 ③接见 ④看见
7.①介词,凭借……身份 ②介词,在 ③介词,因为 ④连词,表目的
8.①介词,表示比较,相当于“比” ②介词,对,向 ③介词,从
9.①经历 ②遵循
三、
1.不会走路。这里形容柔弱。
2.①直到。②成人自立。
3.报答。
4.汉代所设选拔人才的一种科目,推举优秀人才。
5.申诉(苦衷)。
6.自己的私情。
7.辛酸悲苦。
四、
1.外,名词作状语,在外面;内,名词作状语,在家里
2.名词作状语,一天比一天
3.名词作状语,像犬马一样
4.名词作动词,任职
5.动词的使动用法,使上闻、报告
6.形容词作名词,元老,旧臣
7.形容词作名词,卑微低贱的人
8.形容词作名词,诚意、衷情
9.形容词作动词,怠慢、轻慢
10.形容词作动词,远离
11.动词作名词,进退两难的处境
五、
1.特殊句式:判断句,无标志词。
译文:现在我是亡国卑贱的俘虏。
2.特殊句式:判断句,以“非”为判断词。
译文:(皇帝的恩遇)不是我用生命所能报答的。
3.特殊句式:状语后置句,应为“州司临门,于星火急”。
译文:州官登门催赶,比流星还要迅急。
4.特殊句式:状语后置句,应为“是臣于陛下尽节之日长”。
译文:我尽忠于陛下的日子还长。
六、
1.√ 茕茕孑立:孤零零一人站在那里。形容孤单,无依无靠。
2.√ 日薄西山:太阳快要落山了,比喻衰老的人或腐朽的事物临近死亡。
3.√ 气息奄奄:形容气微弱、将要断气的样子,也比喻事物衰败没落,即将灭亡。
4.√ 急如星火:形容非常急迫。
七、
1.√
2.✕ 应是“大功服”(九个月),“小功服”(五个月)。
3.√ 4.√ 5.√ 6.√
八、
1.臣以险衅 夙遭闵凶
2.零丁孤苦 至于成立
3.门衰祚薄 晚有儿息
4.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5.茕茕孑立 形影相吊
6.而刘夙婴疾病 常在床蓐
7.至微至陋 过蒙拔擢
8.但以刘日薄西山 气息奄奄
9.人命危浅 朝不虑夕
10.更相为命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11.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 报养刘之日短也
12.乌鸟私情 愿乞终养
13.愿陛下矜愍愚诚 听臣微志
14.臣生当陨首 死当结草
15.本图宦达 不矜名节
片段读写练
1.C 根据上下文可知,这是曾参与其父亲的对话,所以“大人”一词需要翻译出来,由此排除A、B两项。“疾”,根据语体色彩、说话对象和上下文可知,应译为“生病”,由此排除D项。故选C。
2.A B.本文主要是说明什么才是真的孝。C.文中引用的是舜的故事,而非孔子的故事。D.孔子认为真正孝顺的人一定要为父亲着想,把握住如何做才是真正为父亲好,不能陷父亲于不义。
[参考译文]
曾子在瓜地除草,不小心锄断了瓜的根。曾皙非常生气,举起一根大棍来击打他的背。曾子倒在地上好长时间都不省人事。过了一会儿,曾子才苏醒,高兴地站起来,走上前对曾皙说:“刚才得罪了父亲大人,父亲大人用力教训我,该不会生病了吧?”曾子退下回到房里,边弹琴边唱歌,想让曾皙听见,以便父亲知道他的身体健康无恙。
孔子听说了这件事很生气,告诉门下弟子说:“如果曾参来了,不要让他进来。”曾参自认为没有过错,托人向孔子请教。
孔子说:“你没听说过吗?从前瞽瞍有一个儿子叫舜,舜侍奉父亲瞽瞍,父亲想使唤他的时候,他没有不在父亲身边的时候;但父亲要找到他把他杀掉时,却找不到他。父亲用小棍子打他就挨着,用大棍子打他就逃跑。因此瞽瞍没有背上不义之父的罪名,而舜自己也没有失去为人之子淳厚的孝心。如今曾参侍奉父亲,献身来等着被父亲暴打,打死也不躲避,(这样做,)自己死了就会陷他父亲于不义,相比之下,哪个更为不孝?你难道不是天子的百姓吗?杀了天子的百姓,那罪过怎么样?”曾参听说了这些话,说:“我的罪过很大啊。”于是拜访孔子为自己的过错道歉。
3.B “从事”是官职名称,中间不能断开,据此排除C、D两项;“清慎”是“清廉、谨慎”的意思,用来形容李密,作介词“以”的宾语,应在其后断开,据此排除A项,故选B。
4.答案 和孔明说话的人中没有能和孔明水平相当的,因此孔明的言论教诲就要具体细碎。
解析 “孔明与言者”应为“与孔明言者”。“敌”,相当、对等。“碎”,琐碎,烦琐。
[参考译文]
晋武帝读了李密的《陈情表》后,说:“李密这个名士,不是徒有虚名啊!”于是停止征召他。后来祖母刘氏去世,李密守丧期满除去丧服后,晋武帝再次以太子洗马的职位征召他到洛阳。司空张华问李密:“安乐公怎么样?”李密说:“可以和齐桓公并列。”张华问其中的缘故,李密回答说:“齐桓公得到管仲而称霸诸侯,任用竖刁而使自己死后尸身长蛆。安乐公得到诸葛亮而与魏国抗衡,任用黄皓却亡了国,由此可知他们的成败(原因)是一样的。”张华接着问:“孔明的言论教诲为什么那么具体细碎?”李密说:“过去舜、禹、皋陶(这些水平高的人)彼此交往,所以言辞简洁优雅;《大诰》是说给普通人听的,应当具体细碎。和孔明说话的人中没有能和孔明水平相当的,因此孔明的言论教诲就要具体细碎。”张华认为他说得好。
李密由京官外调做温令,很讨厌一个担任从事的下属,他曾在写给别人的信中说:“庆父不死去,鲁国的灾难不会停止。”从事把信的内容禀告了司隶,司隶因为李密在县里清廉、谨慎,没有弹劾他。李密很有才能,常希望能调回京城任职,可是他在朝廷中没有靠山,于是被调任汉中太守,他因为没有得到应有的职分而心怀怨恨。等到在东堂赐宴饯别时,皇上下诏命令李密赋诗,李密在诗的末章说:“我这人也有心里话,说来话长。做官却朝中无人,不如回家种田。圣明的君主高高在上,(我的)这番话哪会正确啊!”武帝对此很生气,都官从事在这时奏请皇上免去李密的官职。后来李密死在家中。
5.B A.旧指女子出嫁。B.与“无”相对,表示领有/通“又”,加在整数和零数之间。C.诉讼案件。D.遗憾。
6.C “我岁行在戌将死”是术者的预言,中间不能断开,据此排除A、B两项。“也”是语气词,多用于句末,其后应断开,据此排除D项,故选C。
7.答案 欧阳修的父亲是一个为官清廉、宅心仁厚、极尽孝道、关心子女的人。其母亲去世后,他时常因母亲生前很少享用好的酒菜而流泪痛哭,且“至其终身未尝不然”,可见其极尽孝道。“夜烛治官书”为死囚寻找生路,可见他为官清正、兢兢业业、宅心仁厚。叮嘱妻子在自己死后好好教育儿子,可见他爱护子女。
解析 由“汝父免于母丧方逾年。岁时祭祀,则必涕泣”“吾……以为新免于丧适然耳。既而其后常然,至其终身未尝不然”可见其极尽孝道。由“汝父为吏,尝夜烛治官书,屡废而叹……汝父曰:‘求其生而不得,则死者与我皆无恨也。’”可见其为官清正,宅心仁厚。由“夫养不必丰,要于孝;利虽不得博于物,要其心之厚于仁。吾不能教汝,此汝父之志也”可见其对子女的教育爱护。
[参考译文]
你父亲为官清廉,而且喜欢周济人,又爱结交朋友。他的俸禄虽然微薄,却常常不求节余。所以他去世后,没有留下一片覆盖屋顶的瓦,一垄以供种植的地,来让我们能够赖以为生……
我刚嫁过来时,你父亲服完母丧刚一年。每逢岁末祭祀祖先,他总是流泪说:“祭品再丰盛,也不如生前的微薄奉养啊。”偶然吃些好的酒菜,他也会流着泪说:“从前酒食常常不够,如今富足有余,又无法让她尝到!”我刚开始一两次遇到这种情形的时候,认为是刚服完丧不久才这样。后来他经常如此,直到去世没有不是这样的……你父亲做官时,曾经在夜里点着蜡烛审阅官府的文书,多次停下来叹气。我问他,他就说:“这是一个判了死罪的案子,我想为犯人求得一条生路却办不到。”我问:“可以为死囚寻找生路吗?”他说:“为他寻求生路却没能成功,那么死者和我就没有遗憾了。”……他回头看见奶娘抱着你站在旁边,于是指着你叹气说:“算命的说我到戌年将会死,假使他的话应验了,我就看不到儿子长大成人了,将来你要把我的话告诉他。”他也常常用这些话教育其他晚辈,我听惯了,所以记得很清楚……你一定努力啊!奉养父母不一定要丰厚,最重要的是孝敬;做有益的事虽然不能普及万物,但重在要有深厚的仁爱之心。我没什么可教你的,这些都是你父亲的志向。
8.写作指导 (1)要选好立场,可以选择题目中给出的任何一种做法,也可以找到两者的最佳结合点,如在父母身边成就一番事业;带着父母去远游;远走追梦,不忘常回家看看;年轻外出闯荡,父母年老归养;等等。
(2)尽量多角度阐述理由,可以立论,也可以驳论。
(3)艺术手法方面,可以运用排比、反问等修辞手法增加文采,也可以运用融情于理等手法,以诚动人。
三年模拟练
1.B “领”有兼任官职之义,后边多跟官职,应在“内史”之后断开,由此排除A、D两项。“泾令”意为“泾县县令”,指“陈幹”,故“泾令”和“陈幹”之间不能断开,由此排除C项。故选B。
2.A “总角”泛指幼年的孩子,不专指男孩子。
3.C 和同座的其他人说话,并非王导。
4.答案 (1)顾和回答说:“明公作为辅佐皇帝的大臣,为什么要搜集传言,把苛细作为处理政务的原则呢?”王导对此赞叹,认为顾和说得好。
(2)(顾和)以母亲年老为由坚决推辞,皇帝下诏书晓谕他,特别允许他晚上去早上回来,他受到优厚的待遇就像这样。
解析 (1)采:搜集。风闻:传闻、传言。察察:苛细的样子。咨嗟:赞叹。
(2)固:坚决。敕喻:告诫,晓谕。听:允许。优遇:优厚的待遇。
5.答案 (1)劝谏皇帝要恪守旧制,皇冠上使用玉珠而不能使用杂珠。
(2)为母服丧时,坚决不同意在守孝期内应荐复职。即使皇帝下诏书任命他,他仍连续上表坚决推辞。
(3)谢尚犯法,皇帝下诏宽恕,顾和不惧其皇亲国戚的身份,极力上奏,请求依法处置他手下的官员。
(4)谢尚认为江夏公卫崇守丧不合礼度,毅然上奏请求皇帝下诏予以纠正。
解析 首先需要分析题目的指向性,“礼法规矩”应包括典章制度、皇帝的诏令、约定俗成的规矩礼法等。本题并未给出答题区间,因此需要从全文中筛选所需信息。通读全文可知,答题区间在第三、四段。第三段中的“冕旒饰以翡翠珊瑚及杂珠等。和奏……”体现出顾和对“旧章”的遵从和维护;第四段中的“母忧去职,居丧以孝闻……卫将军褚裒上疏荐和,起为尚书令……服阕,然后视职”体现出其对守丧制度的遵守;“谢尚……收泾令陈幹杀之……诏原之。和重奏……至于下吏,宜正刑辟”体现出其对国家律令的捍卫;“汝南王统、江夏公卫崇并为庶母制服三年,和乃奏曰……违冒礼度……”也是其注重礼法、谨守守丧制度的表现。答题时,注意不要照搬照抄原文,需要对原文加以概括表述。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统编版 高二 选择性必修下 课文同步练习


上一个『《项脊轩志》课时作业』  下一个『《项脊轩志》同步作业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