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娄底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期中试卷
试题
名称
湖南省娄底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高一必修下 统编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娄底市第一中学高一年级2021年上学期语文期中试题(时量:150分钟总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共34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①以现代眼光,重新注意到中国建筑的一般人,虽尊崇中国建筑特殊外形的美丽,却常忽视其结构上之价值。这忽视的原因,常常由于笼统地对中国建
试题预览
娄底市第一中学高一年级2021年上学期语文期中试题
(时量:150分钟   总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共34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①以现代眼光,重新注意到中国建筑的一般人,虽尊崇中国建筑特殊外形的美丽,却常忽视其结构上之价值。这忽视的原因,常常由于笼统地对中国建筑存一种不满的成见。这不满的成见中最重要的成份,是觉到中国木造建筑之不能永久。其所以不能永久的主因,究为材料本身或是其构造法的简陋,却未尝深加探讨。中国建筑在平面上是离散的,若干座独立的建筑物分配在院宇各方。若是以一座单独的结构与欧洲任何一座负盛名的石造建筑物比较起来,显然小而简单,似有逊色。但是若以今日西洋建筑学和美学的眼光来观察中国建筑本身之所以如是和其结构历来所本的原则及其所取的途径,则这系统建筑的内容,的确是最经得起严酷的分析而无所惭愧的。
②我们知道一座完善的建筑,必须具有三个要素:适用,坚固,美观。
③任何建筑皆不能脱离产生它的时代和环境来讲的;其实建筑本身常常是时代环境的写照。建筑里一定不可避免地会反映着各时代的智识、技能、思想、制度、习惯和各地方的地理气候。所以所谓适用者,只是适合于当时当地人民生活习惯气候环境而讲。
④所谓坚固,更不能脱离材料本质而论。建筑艺术是产生在极酷苛的物理限制之下的,所谓建筑的坚固,只是不违背其所用材料之合理的结构原则,运用通常智识技巧,使其在普通环境之下——兵火例外——能有相当永久的寿命的。例如石料本身比木料坚固,然在中国用木的方法竟达极高度的圆满,而用石的方法甚不妥当,且建筑上各种问题常不能独用石料解决,即有用石料处亦常发生弊病,反比木质的部分容易损毁。
⑤至于论建筑上的美,当然是其轮廓、色彩、材质等,但美的大部分精神所在,却蕴于其权衡中,如长与短之比,平面上各大小部分之分配,立体上各体积各部分之轻重均等。所谓增一分则太长,减一分则太短。但建筑既是主要解决生活上各种实际问题而用材料所结构出来的物体,那么无论美的精神多缥缈难以捉摸,建筑上的美是不能脱离合理的、有机能的、有作用的结构等而独立的。能呈现平稳、舒适、自然的外象;能诚实地袒露内部有机的结构、各部的功用及全部的组织;                    。这些便是“建筑美”所包含的各条件。
⑥因为中国现代生活种种与旧日积渐不同,所以旧制建筑的各种分配,随着便渐不适用。尤其是因政治制度和社会组织忽然改革,迥然与先前不同,一方面许多建筑物完全失掉原来功用,——如宫殿、庙宇、官衙、城楼等等;——另一方面又需要因新组织而产生许多公共建筑——如学校、医院、工厂、图书馆、商场等等;——在适用一条下,现在既完全地换了新问题,旧的答案之不能适应,自是理之当然。
⑦中国建筑坚固问题,在木料本质的限制之下,实是成功的。其在技艺上,有过极艰巨的努力,而得到许多圆满且可骄傲的成绩。如“梁架” “斗拱” “翼角翘起”等种种结构做法及用材。直至最近代科学猛进,坚固标准骤然提高之后,木造建筑之不永久性,才令人感到不满意。但是近代新发明的科学材料,如钢架及钢骨水泥,作木石的更经济更永久的替代;其所应用的结构原则,却正与我们历来木造结构所本的原则符合。所以即使木料本身有遗憾,因木料所产生的中国结构制度的价值则仍然存在,且这制度的设施,将继续应用在新材料上,效劳于我国将来的新建筑。
⑧古埃及的陵殿、希腊的神庙、文艺复兴中的宫苑皆是建筑中的至宝,虽然其原始作用已全失去。虽然建筑的美术价值不会因原始作用失去而低减,但是这建筑的“美”却不能脱离适当的、有机的、有作用的结构而独立。中国建筑的美就是合于这原则,其轮廓的和谐、权衡的俊秀伟丽,大部分是有机、有用的结构所直接产生的结果。(摘编自林徽因《<清式营造则例>绪论》)
材料二:我国建筑中之斗拱系统,本身是一种装饰,是一种宫廷建筑所特有的东西。从结构的本原看,它本不真正是建筑结构中有机的一部分。换言之,即使没有斗拱,我国木系统仍可以存在,出檐的深度亦可存在。唐宋以来,斗拱在中国架构中所扮演的角色是一种有机的装饰。独乐寺观音阁的上层结构是最“有机”的,我们仍然看不出“重昂”所代表的意义,及若干水平走向的斗拱的价值。至于广济寺的三大士殿,虽然部材仍然很大,但其斗拱在结构上的作用以其梁材的高度来比较,仍然是有限的。
故从某种观念看,斗拱在中国建筑史上的演变,从未到达真正“成熟”的时期。系统化发生在唐代,格式化发生在宋代,结构与造型均恰到好处的时代从不曾有过。若我们从形式上看,则可看出一个演变的方向,可能是尚算合理的。因为它始于装饰,终于装饰,明清只是发挥它装饰的作用而已。(摘编自汉宝德《明清建筑二论》)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汉宝德指出斗拱的结构与造型不曾同时得到很好地发展,认为它并未真正成熟过。
B.中国木造建筑使用的材料及简陋的构造法致其不永久是人们对它不满的主要原因。
C.建筑是反映时代的,我们探究建筑的适用性,不能脱离建筑建造时的时代与环境。
D.只有运用智慧,遵循材料结构原则去建造,才可能让建筑坚固而长久地留存下去。
2.下列对材料中论据与论点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通过建筑的石料与木料对比,来强调石料不如木料耐用,它比木料更容易损毁。
B.材料一列述多种权衡关系,意在更好地突出美的精神主要蕴于权衡之中这一段落主旨。
C.材料一以古埃及的陵殿等为例,是为了佐证建筑美不会因建筑实用价值的失去而消减。
D.材料二主要以唐宋建筑为据来佐证自己的观点,但最终是为了阐述明清建筑有关话题。
3.如果要从下列四个句子中选择三个填入材料一第⑤段的横线处,不能选择一项是(   )
A.能自然地发挥建筑所使用材料的本质特性
B.只雕饰于必需的结构部分,以求更和悦的轮廓,更调谐的色彩
C.不滥用曲线或色彩等来寻求建筑之美的提升
D.努力制造出更多的装饰物来增加建筑的华丽
4.对材料一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材料一除开篇与结尾外的主体部分,先从适用、坚固、美三个角度指出建筑的总体特点,接着从这三个角度对中国建筑的特点作了较深入的阐述。
B.第②段与第③④⑤段在结构上构成总分关系,第③④⑤段之间构成并列关系。  
C.选文也有美中不足之处,比如文章以“结构(价值)”为阐述的中心,但第③段在阐述建筑的适用性时,却没有扣住“结构”来写,论证略显旁逸。
D.有人说,林徽因的作品既有古典主义的典雅、和谐、适度,又有浪漫主义的热情、明朗和某些现代主义的人生焦虑和忧伤。这种风格也体现在她的《<清式营造则例>绪论》中。
5.汉宝德与林徽因对于中国木造建筑中“斗拱”的态度是否一致?请结合原文具体说明。(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父亲的鞋子
高军
“爹,走吧,你再住在这里,我就不好看相了!”“不好看相”是当地方言,就是脸面上不好看、说不过去的意思,儿子指着这间凋敝残破的护林房,耐心劝说着,“咱家在村里盖的楼房也是数一数二的,里面很宽敞,咱们可以互不相碍,你爱怎么着就怎么着,住着很方便很自由的。”
儿子指着的这间护林房可有些年头儿了,当年父亲从村里被选为林场的护林员,林场专门在大山深处盖起这间小房子,他经常住在那里,栽树绿化,防盗防火,间伐修枝,几十年就下来了。
现在父亲早已退休,林场也在另一个地方建起了更好的护林房,训练有素的几个年轻护林员也早已上岗,他完全可以搬下来安享晚年。但是他对这里太有感情了,竟然想一直在林场废弃的这间破旧护林房里继续住下去。年龄越来越大,体质越来越弱,儿子一直想接他到自己家里住以方便照顾,但是他就是不同意。他经常会在山里转转,拍拍这棵树干,拉拉那个树枝,和树木花草鸟兽们说说话,脸上就都是满足自得的神情了。儿子理解父亲对大山的感情,但是一个孤独的老人居住在深山里,也确实不能让人放心。
这次,儿子做了充分准备,就是打算彻底说服他的,于是继续劝说着:“再说了,咱家一辈子从没占过公家的便宜,人家这个房子是林场的公有财产,你已经退休不是护林员了,还住在这里也不合适啊。”儿子考虑了几天,觉得这样说会有力度的。
“场长说了,这个房子林场已经不用,作废了……”“作废了也是公家财产啊。”他沉默了,儿子知道父亲已经心动,就继续坚持着。过了大半天,父亲才又开口:“好吧,我拾掇一下,到时候再搬吧。”
并没有多少东西,也根本没有什么好收拾的,但儿子还是尊重了父亲的要求:“用我帮你吗?……不用啊?……那好,你收拾彻底了,咱们明天来搬。”
儿子离开后,老人在房内这里转转,那里看看,最后才开始拾掇起来,林场里的工具都早已交回去,收拾半天竟然大多都是他穿破的鞋子。他拿出一条麻袋,开始一双双慢慢往里装着。
他拿起一双千层底的布鞋,两只鞋的脚大拇指部位都是窟窿,鞋底脚掌和脚后跟部位也都透了气,一个个麻线针脚还能模糊地看出来,他停下来认真凝视着,眼圈慢慢红了。这是妻子用心为自己做的,连搓麻线、纳鞋底、做鞋帮,一直到绱起鞋来,费了老婆几天几夜的工夫呢。做这双鞋的时候他们才刚结婚,现在妻子竟然已经去世五年了。当时他对这双鞋很珍惜,走在山路上有时候就脱下来提在手里,光着脚板走路。妻子知道后,心疼地说:“你是有家口的人,你尽管使劲穿就是,我都跟着你了还能少你的鞋穿?”妻子说到做到,经常为他做出新鞋子来。可是他每天都要巡山几次,磨损得太快太厉害,一双鞋子用不多长时间就穿透了气。为让妻子少受点累,他后来摸索出一个办法,就是每到一个有水的地方,轻轻用鞋底蘸一下水,让底面略微湿一下,这样鞋子就会更加耐磨一些。但是绝对不能湿了鞋面,那样的话就会毁得更快。想到这里,他苦笑了一下,“老婆子啊,俺还想穿你做的鞋呢。”
扒拉着,扒拉着,一双用车轮胎皮做鞋底、皮襻交叉钉在上面的自制皮凉鞋露了出来,这种鞋过去都叫鞋垫子,发生孟良崮战役后见了世面的当地人又叫皮坦克,再后来又有了个时尚名称沂蒙凉鞋,过去集市上很多摊位都在卖,价格很便宜,但很耐穿,深受欢迎。“孬处就是磨脚,得先磨破皮肉,然后再磨出来硬皮茧子才成。”他又无奈地摇摇头,陷入了沉思。这双鞋可让他吃苦头了,有一次碰上来偷树的,他一心想抓住人家,结果先是被山坡上的碎沙土滑倒了几次。山上陡坡处随地长着很多擦脚草更让他出尽了洋相,这种草叶片修长,密密麻麻的,地上就像覆盖了一层厚厚的碧绿毛发,踩在上面一不小心就会滑倒。那次他被滑下去近百米,眼看被追上的偷盗者向一边跑去,结果他停住的地方距离那人更远了,最后只好眼睁睁地看着那人影消失在密林深处。那次他的裤子后腚都擦破了,后来还是妻子给缝了两个对称的补丁才又能穿出去,屁股上擦破的地方过了好多天也才结痂痊愈。
第二天儿子来到的时候,看到的除了很简单的几件生活用具外,最需要搬的就是两个大麻袋。儿子一看都是不能再用的破旧鞋子,开始有些烦,随即明白了是怎么回事儿,转过头去偷偷抹了一把泪,蹲下给父亲往远处的车上背了过去。
下午,儿媳妇精心准备了一桌丰盛的酒菜,儿子为父亲满满地斟上一杯酒,恭敬地端到手中,然后端起自己的来:“爹,我敬您一杯,在咱们家里您愿意怎么摆弄就怎么摆弄,尤其那些鞋子都记载着一段您的经历,咱们好好保存。您愿意到山上去转转,也随时去就是……”
他感到眼里热热的,赶紧努力忍住,“爹,咱爷俩干了。”儿子看到,父亲转过头去看了那两个麻袋一眼,眼里也有了泪花。      (选自《小说月刊》2019年第9期,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父亲虽然早已退休,但对大山感情深厚,经常在山里转转,拍拍树干,拉拉树枝,和树木花草鸟兽们说说话,就感到十分快乐满足。
B. 儿子对父亲非常尊重,带着极大耐心劝说父亲回家,“用我帮你吗?……不用啊?……那好,你收拾彻底了,咱们明天来搬”,语言诚恳,折射出儿子对父亲的孝顺。
C. 父亲摸索出一个用水轻轻蘸鞋底的办法,让鞋底更耐磨,可以穿的时间长一些,这显示了父亲的聪慧细致,也看出他对妻子劳动成果的珍惜。
D. 小说的最后,儿子给父亲敬酒,说要好好保存那些鞋子,并同意父亲随时可以到山上转转。这表明儿子最终理解了父亲对大山的感情。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篇小说借助儿子的视角来写父亲,使故事情节更加真实,情节叙述和转换也很自然,同时用儿子的言行来衬托父亲的形象,增添作品的感染力。
B.“爹,走吧,你再住在这里,我就不好看相了!”这里采用先声夺人的手法,把儿子对父亲执拗地住在破旧的护林房、给自己丢脸的怨愤传达出来。
C.父亲拿出一条麻袋,把穿破的鞋子一双双慢慢往里装。“慢慢往里装”这个细节中蕴含着丰富情感,也自然引出下文对有关这些鞋子往事的回忆。
D.两大麻袋中的每一双鞋子,都记录下主人公护守山林的感人故事,作者选取了两个典型事例详细描述,以点带面,能带给读者想象和回味的空间。
8.小说用大量篇幅描写主人公穿破的千层底布鞋、自制皮凉鞋,有什么作用?请作简要分析。(6分)

9.林庚认为诗歌语言具有暗示性,高明的读者能够通过有限的语言,把握隐藏在语言背后的丰富意蕴。小说的语言也具有这种暗示性。请根据示例及提示,写出“儿子为父亲满满地斟上一杯酒,恭敬地端到手中,然后端起自己的来”这一语句的丰富意蕴。(4分)
【示例】先端起父亲的酒杯,再端起自己的来,体现了儿子对父亲的孝敬,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①儿子为终于接回父亲,一家人能在一起生活而备感激动、幸福,体现了儿子                        
                                          。
②儿子深深明白父亲对护林职业的热爱、对一双双鞋子的情感,体现了儿子                          
                                        。
二、古代诗文阅读(42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8小题,2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7题。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节选自《烛之武退秦师》)

天下之事以利而合者,亦必以利而离。秦、晋连兵而伐郑,郑将亡矣。烛之武出说秦穆公,立谈之间存郑于将亡,不惟退秦师,而又得秦置戍而去,何移之速也!烛之武一言使秦穆背晋亲郑,弃强援、附弱国;弃旧恩、召新怨;弃成功、犯危难。非利害深中秦穆之心,讵能若是乎?秦穆之于晋相与之久也相信之深也相结之厚也一怵于烛之武之利弃晋如涕唾亦何有于郑乎?他日,利有大于烛之武者,吾知秦穆必翻然从之矣!(节选自吕祖谦《东莱〈左传〉》博议)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敢以烦执事              敢:自言冒昧的谦辞
B.讵能若是乎              讵:怎么
C.夫晋,何厌之有            厌:讨厌、厌恶
D.吾知秦穆必翻然从之矣      翻然:迅速转变的样子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天下之事以利而合者   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
B.夜缒而出               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
C.行李之往来            夫子之谓也
D.讵能若是乎         异乎三子者之撰
12.与“若亡郑而有益于君”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歌呼呜呜快耳者,真秦之声也        B.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
C.汝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          D.江南金锡不为用
1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秦穆之于晋/相与之久也/相信之深也/相结之厚/也一怵于烛之武之利/弃晋如涕唾/亦何有于郑乎?
B.秦穆之于晋/相与之久也/相信之深也/相结之厚也/一怵于烛之武之利/弃晋如/涕唾亦何有于郑乎?
C.秦穆之于晋/相与之久也/相信之深也/相结之厚也/一怵于烛之武之利/弃晋如涕唾/亦何有于郑乎?
D.秦穆之于晋/相与之久也/相信之深也/相结之厚/也一怵于烛之武之利/弃晋如/涕唾亦何有于郑乎?
14.下列对文中涉及的古代文化常识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执事,办事的官员,后来也用于表示对对方的敬称,文中指秦穆公。
B.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是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等级制度之一,其中以“公”级别最大。由此可见,齐桓公的位次高于晋侯。
C.《左传》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历史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是优秀的历史散文著作,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D.寡人,寡德之人,意为“在道德方面做得不足的人”,用于古代诸侯或帝王的谦称,他们有时也自称“孤”,谓自己不能得众;称“不毂”,即不善。
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烛之武顾全大局。面对郑国危亡的局面,他放下不被重用的个人恩怨,毅然担负起出使秦国的重任。
B.烛之武富于谋略。他一面向秦穆公许诺,愿为秦国提供好处;一面利用秦、晋矛盾,施行离间之计。
C.烛之武胆小怕事。他初见秦穆公,就承认面对秦晋包围的局势,郑国只能接受灭亡的命运了。
D.烛之武不辱使命。他在国家危亡之时出使,不卑不亢,从容辞令,说服秦国退兵护郑,不失本国尊严。
1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①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

②不惟退秦师,而又得秦置戍而去,何移之速也!

17.乙文中吕祖谦认为秦穆公退兵的原因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并作简要分析。(2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二首诗,回答18-19题。 
南征 (杜甫)
春岸桃花水,云帆枫树林。偷生长避地,适远更沾襟。
老病南征日,君恩北望心。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音。
注:此诗是大历四年(公元769年)春,杜甫由岳阳前往长沙途中所作。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18.下列对《南征》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登高》和本诗都写了景,但前者借凄清萧索之景抒诗人悲凉愁苦之情,后者以乐景衬哀情,极为沉痛。
B.“春岸”两句描写了诗人南行途中所见到的春江美景:春水方生,桃花夹岸;云帆一片,枫树成林。
C.“老病南征日”和“百年多病独登台”的情感一致,都表达了因病而不能上战场的无力报国的悲哀。
D.“君恩北望心”一句,道出了诗人虽已是年老多病之身,身处逆境,但报效朝廷的热忱未减。
19.《南征》尾联说“百年歌自苦”,诗中写出了哪些“苦”?请联系全诗概括并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2小题,5分)
2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①《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面对孔子的询问,曾皙描绘了一幅在大自然里沐浴临风的美丽动人的景象:            ,        ,          。
②杜甫在《登岳阳楼》中由个人身世转写国事危难,感伤涕零的诗句是:             ,              。
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共14分)
阅读下列文段,完成21-23题。
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芜丛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基础,人们的国家设施、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
不仅如此。马克思还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由于剩余价值的发现,这里就       了,而先前无论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或者社会主义批评家所做的一切研究都只是在黑暗中        。
一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现,该是很够了。      只能作出一个这样的发现,也已经是幸福的了。但是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甚至在数学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这样的领域是很多的,而且其中任何一个领域他都不是       。
21.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A.恍然大悟   探索   即使     毫无建树   B.豁然开朗    摸索   虽然  毫无建树
C.豁然开朗   摸索   即使     浅尝辄止   D.恍然大悟    探索   虽然  浅尝辄止
22.对马克思发现的“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同达尔文发现的有机界的发展规律相同。
B.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促进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经济发展。
C.人们的物质生活的生产是基础,在此基础上精神才能得到发展,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D.人们的国家设施、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都是在政治、科学、艺术、宗教在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23.对第三段的作用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使听众对马克思有更全面的认识,高度颂扬马克思把自己的全部精力献给了科学事业。
B.既对上文写的马克思的二大贡献予以总结,同时补充马克思在其他领域的贡献。
C.既体现马克思贡献的深度,又体现其广度,使听众更好地感受马克思的伟大。
D.作为马克思的朋友,恩格斯对马克思了解得最多,不把这些写出来,不足以表明二人的深厚友谊。
24.下面的小剧本,是根据莫言讲述的一个故事改编的,请根据括号中的提示,补写剧本中横线上的内容。(3分)
(故事)
我最后悔的一件事,就是跟着母亲去卖白菜,无意间多算了一位买白菜老人的一毛钱。算完钱,我就去了学校。放学回家时,我看到很少流泪的母亲泪流满面,手里捏着一毛钱,然而,母亲并没有骂我,只是轻轻地对我说:“儿子,你让娘丢了脸。”
(剧本)
(菜场,一驼背老头,蹒跚上场)
我:(指着秤)大爷,您看五斤二两,算五斤,三分一斤,正好两毛五。
大爷:(从袋里摸出,细细地数着钱,递上)孩子,给你两毛五。
我:(高兴)谢谢大爷,您走好啊!(转向娘)    ①    。(①语言。17字以内)
(哼着小曲上学去,下场)
……
(放学回家,蹦跳着,上场)
我:(欢快)娘,我放学了。(  ②   )(②神态。5字以内)你怎么哭了?
娘:(   ③   )(③动作,语气。10字以内)儿子,你让娘丢了脸。
25.学习了《鸿门宴》这篇课文后,某班组织了一场辩题为“刘邦和项羽谁是真英雄”的辩论会。正方观点是“刘邦是真英雄”,反方观点是“项羽是真英雄”,下面是正方辩手的一段陈词,请你以反方辩手的身份写一段陈词。要求句式与正方辩手的陈词大致相同。(2分)
正方辩手:刘邦知人善任,机警果断,这种将帅风范,岂是刚愎自用、优柔寡断的项羽所能企及的?
反方辩手:                                                                             。
四、写作(60分)
26.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孔孟圣人不辞劳苦,奔波于世,推行自己的思想;烛之武不畏艰险临危受命,智退强秦。近代民主革命者林觉民把对妻子、家庭的爱转化为大众的爱,毅然参加起义,壮烈牺牲。当代科学家屠呦呦率领团队几十年如一日,提取青蒿素,使人类征服疾病迈进了一步……
他们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因此执着探索、无私奉献、攻克难关,以己之力引领众人前行,维护国家安宁,促进科学发展,推动社会前进。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梦想,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责任。
责任可大可小,关键在于行动。
“五四”青年节,我校高一年级将举行以“以行动践行责任”为主题的演讲比赛。请你写一篇演讲稿,面对全年级师生演讲。
要求:(1)自拟标题,不少于800字。(2)符合演讲稿的写作要求。(3)如果文中需要用到自己的姓名,请统一用“李华”代替。



语文参考答案
1.B。(B选项的错因有:①原文是说“其所以不能永久的主因,究为材料本身或是其构造法的简陋”,“究”字,可以看出认为中国木结构建筑不永久的主因是木质材料或简陋构造法,这是不满的人们的观点,而非作者观点;②原文后面有句“却未尝深加探讨”,可看出作者对前文人们的观点并不认同,而选项直接表述为“中国木造建筑使用的材料及简陋的构造法致其不永久是……主要原因”,而未说“人们认为中国木造建筑使用的材料及简陋的构造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下 期中试卷


上一个『山东省济宁市任城区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下一个『福建省莆田第二十五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