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学年高一语文必修下册《红楼梦》整本书阅读第一部分:阅读准备,整体感知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课文同步练习
试题
名称
2021学年高一语文必修下册《红楼梦》整本书阅读第一部分:阅读准备,整体感知(高一必修下 统编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基础检测1.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红楼梦》原名《石头记》,该书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三人的爱情婚姻悲剧为核心,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史为轴线,反映了封建社会的种种末世危机。B.《红楼梦》是清代雍正时期问世的一部长篇小说,作者曹雪芹,名沾,字梦阮,雪芹是他的号。C.《红楼
试题预览
基础检测
1.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红楼梦》原名《石头记》,该书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三人的爱情婚姻悲剧为核心,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史为轴线,反映了封建社会的种种末世危机。
B.《红楼梦》是清代雍正时期问世的一部长篇小说,作者曹雪芹,名沾,字梦阮,雪芹是他的号。
C.《红楼梦》共120回,前80回为曹雪芹所写,后40回为高鹗所续。但高鹗在小说最后让贾家家道复兴,违背了曹雪芹的原意。
D.《红楼梦》在描写封建大家族没落的同时,又流露了惋惜和感伤的情绪,有一定的宿命论、虚无主义等消极思想倾向。
答案 B
解析 《红楼梦》成书于清乾隆年间。
2.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学的巅峰之作,与其他人作品相比绝对是________。这部不朽的文学巨作,经曹雪芹________,“披阅十载,增删五次”才完成了前80回。我们在阅读时要认真研究,多方探讨,还要多读读红学家的言论,多看看对其中的诗词歌赋的解读,多想一想才能明白其中的主旨,对的就接受,不对的就抛弃,________是要不得的。
A.卓尔不群 呕心沥血 囫囵吞枣
B.与众不同 处心积虑 生吞活剥
C.鹤立鸡群 呕心沥血 囫囵吞枣
D.出类拔萃 处心积虑 生吞活剥
答案 A
解析 此题考查词义辨析的能力。卓尔不群:卓尔,突出的样子。不群,跟一般人不一样。超出寻常,与众不同。侧重指人的才华。多用于书面语。与众不同:跟大众不一样。多用于口语。出类拔萃:萃,指聚集在一起的人或物。“出类拔萃”谓超出同类之上。鹤立鸡群:比喻人的仪表才能超群脱凡。呕心沥血:形容费尽心思。处心积虑:处心,存心。积虑,积久考虑。早已千方百计地谋算。多含贬义。生吞活剥:比喻生硬地接受或机械地搬用(别人的理论、经验方法等)。囫囵吞枣:把枣儿整个儿吞下去。比喻读书等不加分析地笼统接受。
3.下列各句中画横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这次民主选举中层干部,本来他很有希望当选,但是由于他关键时刻的所作所为不负众望,结果落选了。
B.这场激烈的绿茵大战,双方激战90分钟,终以2比2战平,两支欧洲劲旅缔结城下之盟。
C.“安史之乱”造成了社会满目疮痍、人民生灵涂炭的局面,杜甫一家被迫辗转流离,漂泊西南。
D.《红楼梦》续书不少,但大多是狗尾续貂之作,其艺术成就与原著不可相提并论。
答案 D
解析 “不负众望”指不辜负众人的期望,与语境完全相反。“城下之盟”指因失去抵抗能力被迫签订的屈辱性条约,与句意不一致。“生灵涂炭”指人民像陷在泥潭、掉在火里那样痛苦,“生灵”与“人民”重复。狗尾续貂:比喻拿不好的东西接到好的东西后面,显得好坏不相称。该词多指文学作品。
4.下列句子中画线成语的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
A.德国诗人歌德作《浮士德》持续六十年之久,曹雪芹写《红楼梦》“披阅十载,增删五次”,一切优秀的作品,都不是侥幸偶得之物,而是不辞艰辛惨淡经营的成果。
B.江南梅雨季节虽已过去,但是南京近期依旧处于多雨期,时不时地来阵暴雨,市民出行还是要带上雨具,以备不时之需。
C.钱钟书先生是一个十分难得的奇才,被誉为学术泰斗。他知识渊博,学养丰富,治学严谨,其文章达到了不赞一词的地步。
D.会展期间,虽然外国来宾的话我不懂,我的话他们也不懂,但是我们凭着手势和动作,便很快言为心声了。
答案 D
解析 A项,惨淡经营:形容极其艰苦地从事诗文创作;也指苦心规划开拓经营某项事业。B项,不时之需:说不定什么时候会出现的需要。C项,不赞一词:形容文章写得很好,不能增添一句话;也指一言不发。D项,言为心声:言语是内心情感和思想的表达。不合语境。
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红楼梦》作为经典中的经典,如果只是死记硬背,应付枯燥的考试,__①__。《红楼梦》要读,但不能单纯的为考试而读。我们可以把阅读和生活结合起来。比如去南京,就可以带上《红楼梦》,__②__。除此之外,__③__,我们可以出这样一个题目,如果《红楼梦》中的人物,他遇到了现在的AI机器人,他会有什么样的反应?
答: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经典阅读就失去了意义
②让学生边游边读,亲身体验
③经典阅读也可以和现代科技接轨
6.简述曹雪芹的身世 对他创作《红楼梦》的影响。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曹雪芹的家庭是一个百年望族,小时候的贵族生活有助于他创作出带有自传色彩的《红楼梦》;曹雪芹的家庭还是一个兼具文学素养的家庭,小时候的文化熏陶使他能够创作出精美的《红楼梦》;曹雪芹经历了家族由盛转衰的全过程,使他能够更加深刻地反映现实社会,更加深入挖掘《红楼梦》的思想。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题目。
周汝昌:65载红楼情
京 梅
1918年,周汝昌降生。先生自幼聪慧,少年时就常听母亲讲《红楼梦》的故事,后来又从母亲手里看到古本《石头记》。然而,真正使他步上“研红”之路的,是著名学者胡适先生。
1947年,一次偶然的机遇,周汝昌在燕京大学图书馆发现了曹雪芹好友敦敏的诗集,并根据其中六首吟咏曹雪芹的诗,写下了第一篇红学文章,发表在当年的《民国日报》上。已是名家的胡适见到后,主动给他写了一封信。从此,两人有了交往。1948年,周汝昌向胡适借阅他收藏的极为珍贵的“甲戌本”(《乾隆甲戌脂砚斋重评石头记》),胡先生慨然允诺。当年暑假,周汝昌将这部书带回老家,花费两月时光,用墨笔和朱笔工楷把书抄录一遍,并向胡先生提出建议:应当依据《甲戌本》,加上《庚辰本》以及有正书局的《戚序本》,整理核订出一部接近曹雪芹原著的版本,不要再宣扬、散布那种被伪续者大肆删改的《程乙本》了。见到周汝昌的信,胡先生当即回复说:“这是笨重的工作,故二十多年来无人敢做。你若肯做此事,我可以给你一切可能的便利与援助。”
正是从那一天起,周汝昌开始了他长达60多年的“红楼”之旅,一直到他生命的尽头!历经种种曲折,直到2004年5月1日,一部10卷本的《石头记会真》(对11种《红楼梦》古抄本的汇校勘本,堪称当今红学版本研究之最)才正式出版。
一愿已酬,然此时距他当初慷慨激昂向胡先生提出建议已历56年矣!周汝昌百感交集赋诗道:“五十六年一愿偿,为芹辛苦亦荣光。”
周汝昌出版的第一部红学专著,是40万字的《红楼梦新证》,其时(1953年)他正在四川大学任教,后来听说此书在当时的北京文代会上差不多人手一册。《红楼梦新证》后来也成为毛泽东的枕边书。毛在他自己的文章《评读五部经典小说》中,有两处提及该书。
周汝昌是一位博学、勤奋的真学者,其治学初以语言、诗词理论、笺注、赏析和中外文翻译为主,国学基础博厚,一生著作可谓等身,自1959年出版《范成大诗选》后,又连续出版《白居易诗选》《杨万里选集》《诗词赏会》《岁华晴影》等古典文学和诗词的研究专著数种,而他自己也极善诗词,所作诗词曾得到著名学者钱钟书的赞叹。此外,周汝昌的书法也极有造诣,自谦“不是书法家”的他,自幼研习欧楷笔法,20岁后深研“兰亭”,所写瘦金体,刚风俊骨,墨采焕然。只是受视力所限,70岁后便极少动墨,这也是周汝昌书法作品存世稀少的原因。周先生还擅长京剧,据说当年燕大舞台上,“周氏小生”曾经倾倒过无数“粉丝”。
有人说,曹雪芹痴,写《红楼梦》用了10年;周汝昌更痴,研究《红楼梦》用了65年!从青年时起,周汝昌双耳便逐渐失聪,戴助听器还得别人在他耳边高喊。1975年他的左眼又因视网膜脱落失明,右眼则需将两个高倍放大镜叠在一起才勉强可以看书写字。此后的岁月,他几乎每天就是趴在一张简易的旧折叠桌上,凭着仅存的一丝视力,将自己的所思所想写在小纸片上,由他女儿将它们誊写在稿纸上、敲击到电脑中。近年,他的双目已完全失明,仅剩余些许听力,写作也只好改成了口述的方式……在如此恶劣的条件下,老人才思泉涌,后又出版了《谁知脂砚是湘云》《红楼真本》等数部专著。
《红楼梦》对广大读者有着巨大的魅力。时至今日,这魅力之后则是无数巨大的商机。近年来,围绕《红楼梦》研究,不知不觉间已形成了一条巨大的商业产业链,从出版、影视、旅游,到各种文化活动、学术会议……据估算,一本《红楼梦》产值已达数十亿!《红楼梦》正迅速成为很多人眼中的“金楼梦”。而被公认为中国红学三泰斗(胡适、俞平伯、周汝昌)之一的周先生,却一直蛰居在一幢小楼内,过着在常人看起来俭朴至极的晚年生活。周先生只是很快乐地沉浸在他的研究中。他说:“我心中常有几段妙曲,几幅佳画,几声入耳之言,几处动人之色,又何须外求乎?”
“百读红楼百动心,哪知春夜尚寒侵。每从细笔惊新悟,重向高山愧旧琴。只有英雄能大勇,恨无才子效微忱。寻常言语终何济,不把真书换万金。”这便是这位泰斗级学者——一位真正意义上的中国传统知识分子最值得骄傲的精神写照。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周汝昌先生一辈子痴心于研究《红楼梦》,成为中国红学三泰斗之一,既与胡适的影响密不可分,更是其母亲引导的结果。
B.《石头记会真》是周汝昌先生历经56年的研究而完成的《红楼梦》古抄本的汇校勘本,是当今红学版本研究之最。
C.《红楼梦新证》在当时的北京文代会上差不多人手一册,后来也成为毛泽东的枕边书。这说明《红楼梦》大受欢迎。
D.文中多处运用了对比,如《红楼梦》巨大的商业价值和周汝昌简朴的生活,周汝昌和胡适研究《红楼梦》的不同方法等。
答案 B
解析 A项,第一自然段,“然而,真正使他步上‘研红’之路的,是著名学者胡适先生”,故应改为“既与其母亲的影响密不可分,更是胡适引导的结果”。C项,第五自然段,文章侧重体现周汝昌先生的《红楼梦新证》一书大受欢迎。D项,文章并未具体提到胡适的研究方法,所以谈不上二人研究方法的对比。
2.文章最后说“一位真正意义上的中国传统知识分子最值得骄傲的精神写照”,从文中看,周汝昌先生身上体现了哪些“最值得骄傲的精神”?请简要概括。(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对学术研究的认真、勤奋、刻苦精神,56年成一书。②身体多病却依然坚持研究与写作,执着于追求。③轻物质,重精神。
【主题活动】
活动一:以“金陵十二钗”为主角设计一款台历。要求:插入每个月份的代表人物的图片,并为每个月份配一句《红楼梦》中诗词。
活动二:阅读前5回,摘抄其中的对联,然后选择其中一副对联,谈谈这副对联内容对人物、情节、主题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主题活动示例:
活动一示例:1月贾元春 配诗: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兔相逢大梦归。(金陵十二钗正册,元春判词)
活动二示例: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这副对联在《红楼梦》中前五回中两度出现:第一回是甄士隐在梦幻中所见,第五回是贾宝玉在游太虚幻境中所见。可见作者对这副对联的安排是自有深意的。这副对联看似简略,然道理相当深刻。从人物的遭际、命运来看:甄士隐一生曾享尽荣华,最后家道变故,遁入空门,这是甄士隐一生的最终归宿。贾宝玉见到这同一对联,在某种意义上说来,这是隐示着他一生道路的缩影。从作品的创作手法上来看:所叙述的人事、情节,真假具兼,颇令读者品味、深思。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下 课文同步练习


上一个『2021学年高一语文必修下册《红楼梦》整本书阅读第五部分:多元主题,深入挖掘』  下一个『2021学年高一语文必修下册第七单元《红楼梦》综合练习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