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阆中中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仁智班)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期中试卷
试题
名称
四川省阆中中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仁智班)(高二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阆中中学2021年春高2019级仁智班期中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待春风吹散余寒,踏青便是赏心乐事,但是,您可曾想过,“春风又绿江南岸”中春风明明是吹绿了江南,为什么春季出游不用“踏绿”而用“踏青”?古人为何会在诗词歌赋中推崇青色
试题预览
阆中中学2021年春高2019级仁智班期中教学质量检测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待春风吹散余寒,踏青便是赏心乐事,但是,您可曾想过,“春风又绿江南岸”中春风明明是吹绿了江南,为什么春季出游不用“踏绿”而用“踏青”?古人为何会在诗词歌赋中推崇青色?中国画为什么又称为丹青?“天青色等烟雨”道出青花瓷一色难求,“青”所指的又是何种色彩?“青色”与“春色”到底有何内在联系?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揭开“青”熟悉而又神秘的面纱。
古代文学作品当中,有关“青”的诗词歌赋不在少数,大多还以“青青”的叠词出现。例如“青青陵上柏,磊磊涧中石”“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等,然而,不难发现古人对于青的指代并不明确,既可以是荀子《劝学》中“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蓝;又可以是李白《将进酒》中“朝如青丝暮成雪”的黑;还可以是王安石《次韵景仁雪霁》中“稍见青青色、还从柳上归”的黄绿色。为何古人有时会将“苍、蓝、碧、翠、绿”统称为“青”﹖其实并非古人不识色彩,而是为了修辞和押韵,是将文学的浪漫色彩发挥到极致的表现。
中国画古时又称丹青,所谓丹青主要是指朱砂和石青二色,古时作画,由于色彩种类和绘画技法的限制,朱砂和石青最为常用,所以又用丹青来泛指图画,青、绿二色在汉代之后广泛运用于绘画领域,其中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佛教艺术的传入,从现存魏晋时期的敦煌壁画中,能够看到大量石青、石绿被运用于描绘山石、树木和佛像的服饰之上,顾恺之《洛种赋图》中的山石,树木仍可见敦煌壁画中树石之身影,而在中国的传统绘画中,将青色发展到极致门类的则是“青绿山水”,自展子虔创青绿山水样式后,中国画呈现出更为富丽堂皇的局面,因此展子虔又被誉为“唐画之祖”。在青绿山水画中,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可谓家喻户晓,此画卷长近12米,气势辽阔,画中层峦叠嶂、逶迤连绵,又有林木村野、舟船桥梁,将秀丽山河绘于一卷,所用石青和石绿二色可谓山水的灵气所在。
青,在工艺品中,当属青花瓷最为出名,方文山在歌曲《青花瓷》中一句“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道出了古时天青色的青花瓷是一色难求,青花瓷上色的青料品类十分的讲究,大致有回青、浙青、陂唐青、石青、珠明杆、苏麻离青等,由于青料的选择不同,最后呈现的青色存在一定差异。现通过考古发现,青花瓷自唐就有,经千年不衰,如今更是成了中国瓷文化中最具代表的品类之一,足可见青色在中国受喜爱的程度之深。
《尔雅·释天》中将“春”又称为“青阳”,这是“青”与“春”产生的一次直接性关联,“青”具备泛指性和模糊性,是“青色系”的统称,同时又象征“四时”之中的春,所以古人将踏春称为“踏青”,而非“踏绿”。
青色为何受到中国人的青睐?在于青色符合中国人的审美观,青色所传达出来的冷静,柔和、安详、深沉、朴素的色彩感受,既符合儒、释、道思想对传统审美的现实需要,又符合当代审美所看重的精神需求,中国人对青色的喜爱,挥洒在笔墨之间,凝固在瓷器之上,表达了对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期望,彰显出东方审美中含蓄、冷静、典雅的精神特质。
(摘编自余智鹏的《青色为何受国人青睐》,《光明日报》2021年2月)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古人对于“青”的指代并不明确,并非不识色彩,而是出于文学表现的需要。
B.中国画古时又称“丹青”,是因为所用石青和石绿二色可谓中国画的灵气所在。
C.自“青绿山水”将青色发展到极致之后,中国画才呈现出一派富丽堂皇的局面。
D.作者认为,“青”具备泛指性和模糊性,是青色系的统称,所以将春游称为踏青。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第二段通过引用诗词歌赋中的名句,印证了古人对于“青色”的喜爱与推崇。
B.文章例举顾恺之、王希孟的画作,论证了汉代之后青色在绘画领域的广泛运用。
C.文章在论证结构上,先引出论题,再提出观点,然后层层推进,最后补充论述。
D.文章从文学、绘画、工艺品三方面阐述了国人对青色的喜爱,体现了论证的广度。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赍钱三百万,皆用青丝穿”中的“青丝”与“绿云扰扰”中的“绿云”,意思相同。
B.“独留青冢向黄昏”中的“青冢”即王昭君的墓冢,因为冢上芳草常青,故有此称。
C.工艺讲究的青花瓷,自唐以后,千年不衰,成了中国瓷文化的代表,深受国人喜爱。
D.对青色的喜爱,让中国人释放出巨大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彰显了东方审美的精神质。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三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主持人:您的杂交水稻研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请问您,是什么促使您从事这项研究的呢?
袁隆平:我们现在13亿人口,人均大概一亩三分地;到2030年可能达到16亿人口,人均就只一亩地。我们要修高速公路、铁路、机场,城市要扩大,还要退耕还林,退田还湖,每年减少几百万亩耕地,可是人口每年增加1000多万,这是个非常严峻的问题。中国人能不能养活自己?所以,我们始终把产量放在第一位,努力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
主持人:30多年前,您还是一个偏僻农村的教师,后来,正是您推出了一代又一代的杂交水稻,被誉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我想,您的探索之路,一定充满艰辛吧?
袁隆平:唉,几十年了,其间遇到的困难、挫折、失败,真是一言难尽!我的工作地点主要在试验田,常常要到田里去察看,打雷、刮风、下雨时我也去,去观察稻子倒伏不倒伏,观察哪些品种能够经得起几级风,这很重要哩!
主持人:听说,您每天都骑着摩托车去稻田观察,从1979年至今,已经骑坏了八九辆车。除了能吃苦以外,搞科学研究还有什么是最重要的?
袁隆平:我认为,科学研究最基本的特色,就是创新,要不断地创新,不断向新的领域、新的高峰攀登。
(摘编自《袁隆平访谈录》)
材料二:
“中国紧凑型杂交玉米之父”李登海几十年如一日,一双胶鞋两腿泥,从田边到田里,从这块田到那块田。一辈子当“庄稼汉”研究玉米,当年做出这个决定,只是出于一个朴素的愿望:多打粮、吃饱饭。
1972年,一则美国农民华莱士创造春玉米亩产2500斤的消息让他心里暗暗较上了劲。那时,我国玉米亩产量只有两三百斤。李登海说:“他是美国的农民,我是中国的农民,他能开创美国的高产纪录,我要开创中国的高产玉米纪录。”
1973年,袁隆平首次培育成功籼型杂交水稻,震惊世界。南方的口粮问题解决了,可北方呢?只有初中文化水平的李登海不分昼夜地啃书本,骑着自行车各地拜师。在莱阳农学院,老师刘恩训被他的勤奋打动,送给他20粒从国外带回来的杂交玉米种子,这在当时真是比黄金还要珍贵。
在北方,夏玉米一年只能种一季,于是从没有出过远门的他,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去海南,把一年一次育种变成三次。他一次次从山东到海南,犹如大雁般迁徙。一年又一年,李登海的作息只有“玉米时间”,没有“北京时间”。太阳一出来就要下地,整天跟着玉米转。几十年,他没回家过过一次春节。
1988年,李登海率先育出亩产超过1000公斤的掖单13号,此后六次刷新了中国夏玉米的高产纪录,但他从未停止前行的脚步,力争“在后半生再为国家增产1000亿公斤粮食”。
(摘编自邢斯嘉王茂盛《李登海:一粒种子寄家国》)
材料三:
中国政府14日发布了《中国的粮食安全》白皮书,用事实表明,14亿中国人非但没有对世界粮食安全造成威胁,还创造出以有限资源确保世界第一人口大国粮食安全的世界奇迹。
中国依靠自身力量实现粮食基本自给,将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白皮书介绍,目前中国粮食产量约占世界四分之一,人均粮食占有量超过世界平均水平。
中国粮食安全取得巨大成就的根本原因在于中国确立了国家粮食安全战略,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粮食安全之路。其中全面建立粮食科技创新体系至关重要。2018年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583%,其中,袁隆平培育的超级杂交水稻单产达到每公顷近181吨,刷新了世界纪录。
当今世界依然面临严峻的粮食安全挑战,仍有8亿多饥饿人口,作为占世界人口五分之一的发展中大国,养活自己就是对世界的重大贡献。但在立足自身发展的同时,中国还不断加强对外开放与国际合作。白皮书宣示,积极与世界主要产粮国分享中国巨大的粮食市场,践行自由贸易理念,为世界粮食安全作出积极贡献。
(摘编自中央广电总台国际锐评《中国始终是维护世界粮食安全的积极力量》)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主持人详细介绍了袁隆平的成绩,从袁隆平研究杂交水稻的起因以及探
 索之路等方面进行了采访。
B.材料二,李登海的作息只有“玉米时间”,没有“北京时间”,表明主人公因投
 身科学研究而忘记了时间的意义。
C.材料三,主要介绍《中国的粮食安全》白皮书的内容,并结合数据说明中国在粮
 食生产上取得的成就。
D.李登海和袁隆平在探索之路上有许多共同点:有非常明确的目标,坚定执着;面
 对艰辛,不断突破自己创造的记录。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全面建立粮食科技创新体系,是中国特色粮食安全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袁隆
 平、李登海都是粮食科技创新的践行者。    
B.我国的杂交水稻和玉米的产量都已经非常高,这充分表明,单就粮食的产量而
       言,中国的粮食安全是非常牢固的。
C.《中国的粮食安全》白皮书,展现了中国粮食安全取得的巨大成就,也表明了中
 国为世界粮食安全作贡献的决心。
D.中国不断加强对外开放与国际合作,积极分享粮食市场,表明中国是坚决反对国
 际粮食贸易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的。
6. 请从文本特征的角度,分析材料一、材料二分别是如何表现袁隆平、李登海二人优秀品质的。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猫的故事
梁实秋
①猫很乖,喜欢偎傍着人;有时候又爱蹭人的腿,闻人的脚。唯有冬尽春来的时候,猫叫春的声音颇不悦耳。呜呜的一声一声的吼,然后突然的哇咬之声大作,唏哩哗喇的,铿天地而动神祇。这时候你休想安睡。所以有人不惜昏夜起床持大竹竿而追逐之。
②我的家在北平的一个深巷里。有一天,冬夜荒寒,卖水萝卜的,卖硬面饽饽的,都过去了,除了值更的梆子遥远的响声可以说是万籁俱寂。这时候屋瓦上嗥的一声猫叫了起来,时而如怨如诉,时而如诟如詈,然后一阵跳踉,窜到另外一间房上去了,往返跳跃,搅得一家不安。如是者数日。
③北平的窗子是糊纸的,窗棂不宽不窄正好容一只猫儿出入,只消他用爪一划即可通往无阻。在春暖时节,有一夜,我在睡梦中好像听到小院书房的窗纸响,第二天发现窗棂上果然撕破了一个洞,显然的是有野猫钻了进去。大概是饿极了,进去捉老鼠。我把窗纸补好,不料第二天猫又来,仍从原处出入,这就使我有些不耐烦,一之已甚岂可再乎?第三天又发生同样情形,而且把书桌书架都弄得凌乱不堪,书桌上印了无数的梅花印,我按捺不住了。
④我家的厨师是一个足智多谋的人,除了调和鼎鼐之外还贯通不少的左道旁门,他因为厨房里的肉常常被猫拖拉到灶下,鱼常被猫叨着上了墙头,怀恨于心,于是殚智竭力,发明了一个简单而有效的捕猫方法。他用铁丝一根,在窗棂上猫经常出入之处钉一个铁钉,铁丝一端系牢在铁钉之上,另一端在铁丝上做一活扣,使铁丝作圆箍形,把圆箍伸缩到适度放在窗棂上,便诸事完备,静待活捉。猫窜进屋的时候前腿伸入之后身躯势必触到铁丝圆箍,于是正好套在身上,活生生悬在半空,愈挣扎则圆箍愈紧。厨师看我为猫所苦无计可施,遂自告奋勇为我在书房窗上装置了这么一个机关。我对他起初并无信心,姑妄从之。但是当天夜里居然有了动静,早晨起来一看,一只瘦猫奄奄一息的赫然挂在那里!
⑤厨师对于捉到的猫向来执法如山,不稍宽假,我看了猫的那副可怜相直为她缓颊。结果是从轻发落予以开释,但是厨师坚持不能不稍予膺惩,即在猫身上用原来的铁丝系上一只空罐头,开启街门放她一条生路。只见猫一溜烟似的唏哩哗喇的拖着罐头绝尘而去,像是新婚夫妻的汽车之离教堂去度蜜月。跑得愈快,罐头响声愈大,猫受惊乃跑得更快,惊动了好几条野狗跟在后面追赶,黄尘滚滚,一瞬间出了巷口往北而去。她以后的遭遇如何我不知道,我心想她吃了这个苦头以后绝对不会再光顾我的书房。窗户纸从新糊好,我准备高枕而眠。
⑥当天夜里,听见铁罐响,起初是在后院砖地上哗啷哗啷的响,随后像是有东西提着铁罐猱升跨院的枣树,终乃在我的屋瓦上作响。屋瓦是一垅一垅的,中有小沟,所以铁罐越过瓦垅的声音是格登格登的清晰可辨。我打了一个冷战:难道是那只猫的阴魂不散?她拖着铁罐子跑了一天,藏躲在什么地方,终于夤夜又复光临寒舍,我家究竟有什么东西值得她这样的念念不忘?
⑦哗啷一声,铁罐坠地,显然的是铁丝断了。几乎同时,噗的一声,猫顺着我窗前的丁香树也落了地。她低声的呻吟了一声,好像是初释重负后的一声叹息。随后我的书房窗纸又撕破了――历史重演。
⑧这一回我下了决心,我如果再度把她活捉,要用重典,不是系一个铁罐就能了事。我先到书房里去查看现场,情况有一些异样,大书架接近顶棚最高的一格有几本书洒落在地上。倾耳细听,书架上有呼噜呼噜的声音。怎么猫找到了这个地方来酣睡?我搬了高凳爬上去窥视,吓我一大跳,原来是那只瘦猫拥着四只小猫在喂奶!
⑨四只小猫是黑白花的,咕咕容容的在猫的怀里乱挤,好像眼睛还没有睁开,显然是出生不久。在车船上遇到有妇人生产,照例被视为喜事,母子好像都可以享受好多的优待。我的书房里如今喜事候门,而且一胎四个,原来的一腔怒火消去了不少。天地之大德曰生,这道理本该普及于一切有情。猫为了她的四只小猫,不顾一切的冒着危险回来喂奶,伟大的母爱实在是无以复加!
⑩猫的秘密被我发现,感觉安全受了威胁,一夜的功夫她把四只小猫都叼离书房,不知运到什么地方去了。
7.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对声音的描写十分精彩。既大量使用拟声词以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又灵
 活运用比喻、衬托、细节描写等多种手法,生动而鲜明地呈现猫的各种声响带给
 人(特别是“我”)的感受。
B.在捉住闯入书房的猫后,“我”对它的态度首先是怜悯,觉得瘦猫奄奄一息挂着
 实在可怜,然后是放心,以为猫吃苦头后不会再来骚扰。但事与愿违,“我”转
 而惊恐,不知猫为何还来,阴魂不散。
C.“厨师”心灵手巧、凶狠严肃,在文中是一个与“我”相对的反面角色。其作用
 一方面在于制作陷阱捕捉母猫,推进故事情节发展;另一方面在于反衬出“我”
 的宽容善良,丰满人物形象。
D.文章以母猫叼着小猫离开书房为尾声,这既体现母猫多疑的形象特点,又体现母
 猫护子的本能,呼应前文对其母性的歌颂,还通过“人不伤猫,猫却疑人”的矛
 盾促人思考,留下更深的解读空间。
8. 文章第⑧段中,作者惊讶地发现“那只瘦猫拥着四只小猫在喂奶”。作者为这一情
节做了哪些铺垫?请简要概括。(6分)
9. 请以第⑤段为例,简要赏析本文的语言特色。(6分)
二、古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耿九畴,字禹范,卢氏人。永乐末进士。宣德六年授礼科给事中。议论持大体,有清望。正统初,大臣言两淮盐政久坏,宜得重名检者治之,于是推择为盐运司同知。痛革宿弊,条奏便宜五事,著为令。母丧去官,场民数千人诣阙乞留。十年正月,起为都转运使。节俭无他好,公退焚香读书,廉名益振,妇孺皆知其名。以事见诬,逮下吏,已,得白,即留为刑部右侍郎。屡辨疑狱,无所挠屈。礼部侍郎章瑾下狱,九畴及江渊等议贬其官。瑾婿给事中王汝霖衔之,与同官叶盛、张固、林聪等论刑部不公。九畴、渊遂劾盛等,且言汝霖父永和死土木①,嬉笑自如,不宜居职。时景帝新立,急于用人,置汝霖等不问,瑾如奏。凤阳岁凶,盗且起,敕往巡视招抚。奏留英武、飞熊诸卫军耕守,招来流民七万户,境内以安。两淮自九畴去,盐政复弛。景泰元年仍命兼理。寻敕录诸府重囚,多所平反。都指挥杨得青等私役操卒,九畴劾之。诏按治,且命诸边如得青者,具劾以闻。边将请增临洮诸卫戍,九畴言:“边城士卒非乏。将帅能严纪律,赏罚明信,则人人自奋。不然,徒冗食耳。”乃不增戍。边民春夏出作田,秋冬辄徙入塞。九畴言:“边将所以御寇卫民也,今使民避寇失业,安用将帅?”因禁民入徙,有被寇者,治守帅罪。布政使许资言:“侍郎出镇,与巡按御史不相统,事多拘滞,请改授宪职便。”乃转右副都御史。大臣镇守、巡抚皆授都御史,自九畴始。有旨市羊角为灯,九畴引宋苏轼谏神宗买浙灯事②,事乃寝。灾异求言,请帝延儒硕,公赏罚,择守令,简将帅,优诏报焉。天顺初,议事京师。帝顾侍臣曰:“九畴,廉正人也。”留为右都御史。罪人系都察院狱者不给米九畴为言乃日给一升遂为令已上疏陈崇廉耻清刑狱劝农桑节军赏重台宪五事帝嘉纳。 (节选自《明史•耿九畴传》
[注]①土木:指发生于明朝正统十四年(1449年)明英宗朱祁镇北征瓦剌的兵败事变。②苏轼谏神宗买浙灯事:宋神宗赵顼命令减价收买浙灯四千余盏,并将市场上的灯尽数拘收,苏轼上书劝谏,希望神宗务从俭约。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罪人系都察院/狱者不给米/九畴为言/乃日给一升/遂为令/已上疏陈崇廉耻/清
 刑狱/劝农桑/节军赏/重台宪五事/帝皆嘉纳
B.罪人系都察院狱者不给米/九畴为言/乃日给一升/遂为令/已上疏陈崇廉耻/清刑
 狱/劝农桑/节军赏/重台宪五事/帝皆嘉纳
C.罪人系都察院/狱者不给米/九畴为言/乃日给一升/遂为令/已/上疏陈崇廉耻/清
 刑狱/劝农桑/节军赏/重台宪五事/帝皆嘉纳
D.罪人系都察院狱者不给米/九畴为言/乃日给一升/遂为令/已/上疏陈崇廉耻/清
 刑狱/劝农桑/节军赏/重台宪五事/帝皆嘉纳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进士,是中国古代科举考试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的称呼。
B.礼部,古代六部之一。六部各司其职,如工部掌管工程营造、屯田、漕运等事务。
C.两淮,是个方位地理概念,泛指今天江苏和安徽两省长江淮河之间的地区。
D.宪职,负责弹劾纠察的官吏,一般都相当于都御史、御史一类官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耿九畴能把握全局,清廉公正。他得到大臣们推荐担任盐运司官员后,痛下
 决心改革遗留问题,所提建议被皇上定为法令。
B.耿九畴办案能力强,能刚正执法。他曾多次辨析办理疑难案件,还不惧怕给事中
 王汝霖等的诬陷,对章瑾和王汝霖加以弹劾。
C.耿九畴善于治理地方,安抚灾民。当风阳遭受灾荒,盜贼将要起事时,他奉命前
 往巡视招抚,招来七万户流民,安定了地方。
D.耿九畴敢于直言,多次提出合理建议。他曾建议停止购买羊角为灯,此事就搁置
 了,在灾异发生时所提意见也得到了皇帝肯定。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以事见诬,逮下吏,已,得白,即留为刑部右侍郎。
(2)请帝延儒硕,公赏罚,择守令,简将帅,优诏报焉。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各题。
鹧鸪天·元夕有所梦
姜夔
肥水东流无尽期,当初不合种相思。梦中未比丹青见,暗里忽惊山鸟啼。
春未绿,鬓先丝,人间别久不成悲。谁教岁岁红莲夜,两处沉吟各自知。
14.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二句一个“种”字,运用拟物的手法,写出相思之情仿佛生根,难以剪除。
B.三四句着重写梦,“暗”字点出梦中的环境,“丹青”突出所思之人容颜姣好。
C.结尾二句,用“岁岁”照应首句“无尽”,用“沉吟”更能写出了怀人沉思默想
 的感性形象。
D.同为记梦之作,但与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不同,本词略写梦境,详写梦醒
 之后的心情。
15.“人间别久不成悲”一句包含怎样的情感意蕴?请从全词中找出两处佐证的句子并
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孟子•鱼我所欲也》中,强调做人要坚持原则,面对高位、厚禄等诱惑,也不
 能违背礼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2)李清照的《声声慢》中,词人化繁为简,化多为少,把所有的凄苦,所有的孤
 独,所有的无奈,所有纷繁的说不尽的思绪,用“________,________”代之。
(3)屈原用“香草美人”象征理想,抒发政治感慨。苏轼《赤壁赋》中“_______,
 _______”两句也运用了类似的写法。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国人喜牛,真心实意,其身力大无穷,忠心服务人类,天生性情温和,不似虎狼巨兽,虽体壮却不堪役使;亦不似蚊蝇牛虻,虽玲珑却       。牛则不然,和驯良善,肩负沉重而不迷失方向,        ,仅凭短小之尾,拂扫烦扰,有容载物,受人        。
世间之德,莫厚于大地,大地之德,如牛之和,如牛之顺,如牛之善,无物不载,无物不容。在数千年的牛与人类相伴中,人类文明在社会进化过程中作用巨大,因此牛文化已经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因而人们称牛为“仁畜”,甚至有“神牛”的赞美。华夏先民豢养、驯化牛,始于何时虽不可考,但历史相当悠久当是        的。自古以来各民族还形成了尊牛、敬牛的传统节日习俗,以牛为标,化牛入性,形成了中国特有的牛文化及勤劳奉献的民族个性,是中华民族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力量。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不胜其烦    踽踽独行    尊敬    不容置喙
B.不堪其扰    砥砺前行    敬仰    不容置喙
C.不堪其扰    砥砺前行    尊敬    不容置疑
D.不胜其烦    踽踽独行    敬仰    不容置疑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在数千年来牛与人类相伴中,牛文化已经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牛因为在人
 类文明社会进化过程中作用巨大,所以人们称牛为“仁畜”,甚至誉其为“神牛”。
B.数千年来牛与人类相伴,人类文明在社会进化过程中作用巨大,因此人们称牛为
“仁畜”,甚至有“神牛”的赞美,因而牛文化已经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C.数千年来牛与人类相伴,牛文化已经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牛在人类文明社
 会进化过程中作用巨大,因此人们称牛为“仁畜”,甚至誉其为“神牛”。
D.在数千年来牛与人类相伴中,人类文明在社会进化过程中作用巨大,因此牛文化
 已经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因而人们称牛为“仁畜”,甚至誉为“神牛”。
19.下面八句话两两组合构成四幅对联,下列选项中组合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①报国须怀赤子心②牛奋四蹄万顷黄③人勤一世千川绿④此地人文射斗牛
⑤埋头能做识途马⑥为民当效黄牛力⑦俯首甘为孺子牛⑧中天星彩腾奎壁
A.⑥①  ②③  ⑧④  ⑦⑤ B.③①  ②⑥  ⑤④  ⑦⑧
C.⑧①  ②③  ⑤④  ⑥⑦ D.⑥①  ③②  ⑧④  ⑤⑦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
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所谓文学,就是以言达意的一种艺术。言虽达意,     ①    。因为言是固定的,有迹象的;    ②    。言是散碎的,意是混整的。言是有限的,意是无限的。以言达意,好像用连续的虚线画实物,    ③    。
21.请根据以下信息,写一封感谢信。要求:(1)去信对象是该校校长,具体感谢对象
是项前进,写信时间是第二天;(2)格式规范:(3)不得超过200字。(5分)
郝家章先生于2021年3月1日来重庆一中办事时,不慎将内有重要证件的手包遗失在项家院内。手包被该校项前进同学拾到,该同学在原处等了半个多小时,直到将手包交还给失主才离开,并婉拒了失主的500元酬金。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孔子曾自述心志:“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他又称赞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孔子与颜回乐在何处,所乐何事,周敦颐也曾要求程颐、程颢好好参悟。作为儒家思想重要内容的“孔颜之乐”,千百年来,一直启迪与引导着无数人积极探索人生真谛,努力实现人生价值。它对生活在新时代、担当新使命的青年人,仍然有着重要意义。
语文老师计划在课堂上举行“品孔颜之乐,做幸福青年”主题交流会。请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发言稿,谈谈你的感受和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阆中中学校2021年春高2019级仁智班期中教学质量检测
语文参考答案
1.【答案】A(3分)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B项:强加因果,中国画称之为“丹青”是因为“朱砂和石青最为常用”。C项:逻辑混乱,原文中是承接关系,不是条件关系,文中表述是“中国画呈现出更为富丽堂皇的局面”。D项:从原文来看,“古人称春游为踏青”还少一个条件,即“同时又象征‘四时’之中的春”。
2.[答案] C (3分)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论证结构的相关分析。本文的论证结构是先提出问题,再从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二 期中试卷


上一个『安徽省合肥市长丰县凤麟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下一个『江苏省泰州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