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宜宾市2021届高三下学期4月第三次诊断性考试(三诊)语文试题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高考模拟卷
试题
名称
四川省宜宾市2021届高三下学期4月第三次诊断性考试(三诊)语文试题(高三总复习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宜宾市普通高中2018级高考适应性考试语文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3.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
试题预览
宜宾市普通高中2018级高考适应性考试
语  文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3.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南宋是古典文化的高峰,思想上产生了朱熹、陆象山这样的理学大师,诗坛产生了中兴四大诗人,词坛也有李清照、辛弃疾等大词人,唯独古文语焉不详。南宋的古文到底是什么样的呢?本文试从吕祖谦古文选本《古文关键》透露的信息探讨南宋古文的转型与新样古文的形制。
②《古文关键》是南宋著名的教育家吕祖谦编选的古文教材。我们在是书中却很少看到关于唐代儒学复兴和意识形态的内容,对文以载道的过分要求,而这些是韩柳欧非常强调的,这是第一个转型,是由道到文的转型。吕氏《古文关键》不关道德一事,《四库总目提要》也评论:“祖谦此书实为论文而作,不关讲学。”文人们开始非常看重自己文章的独立存在价值。编写与阅读古文选本成为时尚,宋代也出现了100种左右的古文选本。
③南宋古文的第二个转型是对文法的强调。从《古文关键》开始,古文从神圣的复兴儒学的神坛,从形而上的高大上下沉到形而下的作文法。《古文关键》卷首叫《看古文要法》,第一部分《总论看文字法》,“第一看大概、主张,第二看文势、规模,第三看纲目、关键……第四看警策、句法”。案例部分又是“看韩文法”“看柳文法”“看欧文法”“看苏文法”……
④第三个转型是厚今薄古。《古文关键》一改唐人只取秦汉古文的传统,变为只取唐宋八大家古文。欧阳修疑经疑古,王安石制《三经新义》,苏东坡提倡自由的思想与自由的书写,全都是推崇当代文化。南宋人对唐宋八大家的古文从学习的角度继承,特别推崇欧苏又能自成面目,特别强调事功之学、制度之学。秦汉派古文艰涩难懂,唐宋八大家古文则明白晓畅,便于实用。南宋事功派继承了八大家的明白晓畅,这是一种近代化、实用化的语言趋势,也是平民化、世俗化的时代要求,结合事功的主题,成为南宋散文的时代面貌。
⑤第四个转型是古文的主战场从意识形态下沉到科举。说起科举辅导,吕祖谦比同时期的老乡陈傅良还要稍逊。陈傅良以科举文辅导名震一时,他编著的服务于科举的古文选本《八面锋》也红极一时,《四库提要》评此书曰:“相传此为傅良所撰……皆预拟程试答策之用,非欲著书,故不署名耳。宋人好持议论,亦一代之风尚,而要其大旨,不失醇正……是编虽科举之书,专言时务。”科举文与古文互相借重,互相煽动,是典型的新样古文。新样古文对南宋古文运动有推波助澜的作用。《古文关键》中提出了“有用文字,议论文字是也”这样违背纯文学的观点,恰恰体现了科举文的特点。议论文对科考最有用。
⑥第五个转型体现了商业文明的时代特点。从《古文关键》的多处矛盾来看,可能由书商最终出版定稿,他们从吕祖谦谈文的语录、授课的讲义、课堂评点的古文组合剪辑成《古文关键》一书。当时该书比较畅销,可能有二卷本,还有二十卷版本。实际上不管书商有多少“神操作”,不管其多么粗制滥造,但它价格便宜,且大量印刷,推动了古文的普及,促进了文化的普及。评点者将文本阅读感现场表达,随机标注在文本,可以是即兴的、感性的,也可以是理性的。读者借助这些标抹符号以现场体会评点者的感受,所以选本格外真切。到清代,古文选本600种,而成熟的选本大部分有评点,古文也找到了它最佳的存在方式,最终延续为今天中小学教材中的文言文。
(选编自马茂军《〈古文关键〉与南宋古文转型》)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复兴儒学、文以载道”的古文在整个宋代转型为“为论文而作,不关讲学”的古文。
B.“形而上的”指复兴儒学神圣使命的传统古文主张,“形而下的”指新样古文的主张。
C.科举辅导上陈傅良比吕祖谦名望略高,故《八面锋》比《古文关键》的水平也要略高。
D.从《古文关键》可能有多个卷本等的矛盾现象看,说明其书是由书商最终出版定稿的。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将南宋“古文”与同时期的文化高峰“理学、诗学、词学”作比较,提出问题。
B.文章分析《古文关键》转型信息时,各段均用了比较分析,体现了作者的研究深度。
C.文章紧扣《古文关键》透露的信息,展开多角度多层次的论证,阐述思路清晰有力。
D.第④段第⑥段在阐述南宋古文发展变化的各种转型特点时,均提到了选本的时代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古文关键》的选文标准不再以“文以载道”为宗旨,而比较看重文章自身的价值。
B.“秦汉派古文艰涩难懂”,故《古文关键》选八大家的文章而没有选秦汉人的文章。
C.“有用文字,议论文是也”的观点,也是新样古文的选文特征,推动了古文的发展。
D.读者借助评点者在书中留下的各种标抹符号,感受评点者的阅读感,因而格外真切。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今年两会上,碳达峰、碳中和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碳达峰是指我国承诺2030年前,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长,达到峰值之后逐步降低。碳中和是指企业、团体或个人测算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然后通过植物造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
气候变化是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随着各国二氧化碳排放,温室气体猛增,对生命系统形成威胁。在这一背景下,世界各国以全球协约的方式减排温室气体,我国由此提出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
此外,我国作为“世界工厂”,产业链日渐完善,国产制造加工能力与日俱增,同时碳排放量加速攀升。但我国油气资源相对匮乏,发展低碳经济,重塑能源体系具有重要安全意义。近年来,我国积极参与国际社会碳减排,主动顺应全球绿色低碳发展潮流,积极布局碳中和,已具备实现碳中和条件。
碳中和目标的实现和我们每个个体都息息相关。及时关电脑、打开一扇窗、自备购物袋、种一棵树……只要你学会做减法:减排、减污、减负、减欲、减速,就能为碳中和、碳减排贡献自己的力量。
(光明网  2021年3月6日) 
材料二:
中新网北京3月30日电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所、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人民日报出版社联合举办的“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绿色低碳发展战略”研讨会暨《碳达峰、碳中和100问》新书发布会30日在京召开。
碳达峰、碳中和备受关注,涉及地方经济发展、传统行业转型、新兴领域前瞻性投资、个人消费观改变等多方面问题,迫切需要一本兼顾科学性、可读性的简明读本。《碳达峰、碳中和100问》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所、国家气候中心的大力支持,也得到了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杜祥琬、丁一汇等多位专家的科学指导,知识系统、科学通俗,是真正意义的“大家小书”。
碳达峰、碳中和涉及的领域很广,从气候变化科学,到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行动,从能源、建筑、交通等部门,到个人消费者。《碳达峰、碳中和100问》在编写过程中征求了院士专家的意见,也做了大量的问卷调查。科研人员在做科研的同时应该肩负起科普宣传的责任,科普宣传还有很多事情可以做。编写团队还将以讲座、调研、课题研究等多种方式,为国家决策服务,为地方、企业和社会转型发展服务。
(中新网北京2021年3月30)
材料三:
随着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出,未来两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还将持续实现每年40-50%增长。大规模电动汽车出现,不仅给充电网完善提出更高要求,也给电网、交通带来新挑战。
电动汽车既是交通工具,也是移动的储能单元,能够灵活参与电网削峰填谷、清洁能源消纳。为此,苏州供电公司在同里试点开展电动汽车V2G、群充群控、柔性智能充电等新技术应用,建立电动汽车与大电网的互动机制,结合电网运行和车辆信息,实现电动汽车对电网的辅助服务,支撑电网运行。
(摘编自《中国能源报》)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碳达峰是我国向世界的郑重承诺,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在2030年前达到最大值,然后不再增长,逐步降低,真正走绿色发展的道路。
B.碳中和是指测算整个社会在一定时间内生产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然后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来抵消,实现二氧化碳的“零排放”。
C.作为“世界工厂”的我国,随着制造加工能力的与日俱增,碳排放量也在加速攀升,因此我国发展低碳经济,重塑能源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D.《碳达峰、碳中和100问》得到相关科研机构和政府部门的支持,也得到有关专家的指导,是一本科学通俗的“大家小书”。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随着二氧化碳的排放,气候变化成了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对生命系统形成威胁,这是我国提出“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的背景之一。
B.“碳中和目标”的实现任重道远,需要我们每个人积极行动起来,多做减法:减排、减污、减欲、减负……就能为“碳中和”贡献自己的力量。
C.“碳达峰、碳中和”涉及领域很广,从气候变化科学,到应对的政策行动,涉及到交通、能源、建筑……将给我们生活带来很大变化。
D.电动汽车是移动的储能单元,能灵活参与电网削峰填谷,为此国家已经建立电动汽车与大电网的互动机制,实现电动汽车对电网的辅助服务。
6.以上三则材料中,《光明网》《中新网》《中国能源报》报道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为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黄河口的威风锣鼓
王剑冰
一群红上衣红裤子的人,就像一个模子里倒出来,一样的耀眼炫红。前面的手拿铜镲,后面的着大鼓。鼓声起处,如大地滚过的闷雷,铜镲闪间,似高天亮起的闪电。雷,闪,雷,闪,雷闪,雷闪,雷闪!一只只甩起的重头鼓槌,一片片拍天的金黄镲片……
鼓槌和花镲变换起花样,一两百人的阵容,起伏推涌,推涌起伏。让人想到一次次洪峰的冲击,一座座堤坝的高垒,一排排人墙的坚持。领舞的女子忍不住,从高台上跳下,跳入这波涛中。波涛更加亢奋了。从小就见识过漫漫大水、从小就担惊受怕的这群汉子、这群婆娘,把自己变成了涛,化作了浪。
汗水在流淌,在飞迸,你的我的他的挥洒在一起,搅和在一起……怎么还有泪水?看到你的泪水,我的眼睛瞬间迷蒙。
你是谁的媳妇?你是谁的奶奶?还有你,你是谁的爷爷?我想拉着你们问一问你们的家庭,聊一聊你们的生活。我见过黄土高坡的安塞腰鼓,见过壶口瀑布的斗鼓,却没有见到威风锣鼓这般动情,这场面太大,这锣鼓太震,这是在黄河口!
这里的每一个人,都与黄河有着紧密的关系,以前人们听到雷声,望见闪电心就慌,大雨又要来了,黄河又要涨了!黄河九九八十一道弯,走到这里要入海了,还是汹汹浑浑,怒浪冲天,不定什么时候就冲出了堤坝。那个时候,百姓苦啊,房屋不保,庄稼无收,黄河滩区多少村,哪个村没有进过水?
不敢想起从前,多少年前,利津以一壤之地纳千里洪波,为鲁北漕运、盐运的要道。然而那店铺栉比、商贾云集的景象早已不再,热闹着无数船只无数人声的铁门关也埋没于黄浪之下。不敢想迎着黄水头的王庄险工,多少次大水与坝头几乎同归于尽。一百年间,黄河在这里摇首摆尾,决口改道了五十多次!
一代代人为此耗尽了时光。春天迎春汛,秋天忙秋汛,冬天防凌汛。滩区人把精力和财力,都用在了垫台子、盖房子上。“爱黄河,恨黄河,离了黄河不能活。”黄河口的百姓,对黄河体味得深,他们的手脚、他们的面容都已同黄河搅在一起,就像他们舍不去的家,那家被冲了一次又一次,垫高了一回又一回。
这次看到的,是利津一次彻底的整治。基台将新房高高托上去,整个村子都高高地托上去。高台上瞭望着黄河,心里变得踏实。十九个黄河沿岸村庄都是如此,顺畅的道路,绿色的植被和养殖基地、蔬菜基地,成了乡村旅游目的地。大水给佟家村留下的水荡和老屋,成了另一种景色,不少人来寻找灵感和乐趣。
我真正见识了王庄险工,急转弯处的大水,如一只狂怒的怪兽横冲直撞,每一撞都水花迸裂,惊心动魄。谁忍不住发出了叫喊:奶奶,这么大的水头!现在这水头遇到了铁壁铜墙,随你撞去,撞散架了,默默远去。
终于不再担惊受怕,天天都能做个囫囵梦,那梦也是柳绿花红。威风锣鼓成了黄河口人的发泄与倾诉,内心清空,五脏通透,唯有豪情在体内汹涌。所有的话语都在这震响里,所有的表达都在这狂吼中。
30岁的宁宁刚成家,胖乎乎的她欢喜加入这队伍,手举铜镲使足劲儿舞,手酸、耳鸣、腰背疼,对她的欢喜不起作用。
93岁的李清云看着,笑着:好,好——没想到,这么大岁数了——好啊……
这一片不断生长的沃土,是黄河为河口人带来的福利,当一切都平安遂愿,这个福利将恒久地传递。
红掌花的红掌拨着清波,蝴蝶蓝猛然地蓝一下。还有野荷,硕大的荷叶捧着夕阳摇晃。更多的是苇,苇花子泛着白光,前浪后浪地赶,似乎那么赶,能赶到大海。
无数白色的鸟在蓝天下划着弧线,这里集中了全世界约三分之一的白鹳。除了白鹳,还有白鹤、丹顶鹤、黑嘴鸥。绿野中起伏的,还有一座座红色的抽油机。再往前的大海上,是威震四方的钻井平台。
大雁列阵而过,台风要来了,后面还有霜雪,还有冰凌。但河口人已没有什么好怕的,他们站在黄河大堤上,看着滔滔涌涌的黄浪,就像看着十万亩小麦浩荡的景象。
威风锣鼓仍然在响,众志所趋的气势,和黄河,和野荷,和苇丛,和如林的抽油机涌在一起。女声的尖嗓,男声的粗吼,同锣鼓铜镲混在一起。那是痛快的迸发,是放浪的欢畅。你看呐,随着鼓、随着镲、随着吼叫,他们扑伏又起来,跳起再蹲下,他们往左边歪,他们往右边歪……他们不停地起伏,不停地斜歪,不停地狂喊,直搅得这一片天地山海轰鸣,烟尘蒸腾!
入海口一片苍茫,从天上来的黄河,浩浩汤汤,又流到了天上。
(有删节)
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以热烈的威风锣鼓始,以热烈的威风锣鼓终,首尾呼应,条理清晰;文字优美,富有诗情画意和民俗风味。
B.文章用大量笔墨写了治理前后黄河口及当地人们生活的变化,意在呈现人们用威风锣鼓来抒发心中豪情的背景。
C.文中划线句运用动作描写,豪放有力;排比和夸张的手法生动的展现了威风锣鼓表演的气势磅礴,极具感染力。
D.末段从远处写黄河入海口,展现黄河入海口的苍茫开阔的气势,令人震撼,过目难忘,表现了人们改天换地的力量。
8.文中画横线处“怎么还有泪水”,请结合全文理解探析“泪水”的意蕴。


9.在全文中作者交替使用“你”“我”“他”(“他们”)三种不同人称,其中蕴含着怎样的意图,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黄霸字次公,淮阳阳夏人也。霸少学律令,喜为吏……守丞相长史,坐公卿大议廷中,知长信少府夏侯胜非议诏书大不敬,霸阿从不举,劾,皆下廷尉,系狱当死。霸因从胜受《尚书》狱中,再逾冬,积三岁乃出。
时上垂意于治,数下恩泽诏书,吏不奉宣。太守霸为选择良吏,分部宣布诏令,令民咸知上意,使邮亭乡官皆畜鸡豚,以赡鳏寡贫穷者。然后为条教,置父老师帅伍长,班行之于民间,劝以为善防奸之意,及务耕桑,节用殖财,种树畜养,去食谷马。霸以外宽内明得吏民心,户口岁增,治为天下第一。征守京兆尹,秩二千石。坐发民治驰道①不先闻,又发骑士诣北军马不适士,劾乏军兴,连贬秩。有诏归颍川太守官,前后八年,郡中愈治。天子下诏称扬曰:“颍川太守霸,宣布诏令,百姓乡化,孝子弟弟贞妇顺孙日以众多,田者让畔,道不拾遣,养视鳏寡,赡助贫穷,狱或八年亡重罪囚,吏民乡于教化,兴于行谊,可谓贤人君子矣。《书》不云乎?‘股肱良哉!’”后数月,征霸为太子太傅,迁御史大夫。五凤三年,代丙吉为丞相……
乐陵侯史高以外属旧恩侍中霸荐高可太尉天子使尚书召问霸太尉官罢久矣丞相兼之所以偃武兴文也如国家不虞边境有事左右之臣皆将率也。夫宣明教化,通达幽隐,使狱无冤刑,邑无盗贼,君之职也。将相之官,朕之任焉。侍中乐陵侯高帷幄近臣,朕之所自亲,君何越职而举之?”尚书令受丞相对,霸免冠谢罪……为相五岁,甘露三年薨,谥曰定侯。霸死后,乐陵侯高竟为大司马。
(摘编自班固《汉书·循吏传》)
注:①驰道,天子道也!驰道全由黄土夯筑而成,路面平整,绝无杂草,后来有全国驰道!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乐陵侯史高以外属/旧恩/侍中/霸荐高可太尉/天子使尚书召问霸/太尉官罢久矣/丞相兼之/所以偃武兴文也/如国家不虞/边境有事/左右之臣皆将率
B.乐陵侯史高以外属旧恩/侍中/霸荐高可太尉/天子使尚书召问霸/太尉官罢久矣/丞相兼之所/以偃武兴文也/如国家不虞/边境有事/左右之臣皆将率
C.乐陵侯史高以外属旧恩侍中/霸荐高可太尉/天子使尚书召问霸/太尉官罢久矣/丞相兼之/所以偃武兴文也/如国家不虞/边境有事/左右之臣皆将率
D.乐陵侯史高以外属/旧恩/侍中/霸荐高可太尉/天子使尚书召问霸/太尉官罢久矣/丞相兼之所/以偃武兴文也/如国家不虞/边境有事/左右之臣皆将率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尚书》,就是上古的书,它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汇编。
B.乡官,治理一乡事务的下级官吏,汉代也指乡中官吏办公的馆舍。
C.父老,文中是对一乡老年人的称呼,如生活中常用的“父老乡亲”。
D.京兆尹,汉初设置,掌治京畿地方,治所在长安,也作政区名。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黄霸立志为官,穷且益坚。他从小喜欢学习律度法令,虽遭冤屈,哪怕身陷囹圄也积极进取,随夏侯胜学习《尚书》,提升自己。
B.黄霸宣传朝中政策,不遗余力。面对皇帝国家治理的各项诏令,官吏们懒政怠政,黄霸为此选拔优秀官员,分片区宣传,让政策落地。
C.黄霸宦海浮沉,不失良吏操守。从二千石京兆尹,接连被降,回颖川郡太守,整整八年,励精图治,郡中大治,被皇帝称为股肱大臣。
D.黄霸有识人之远见,却无知君之卓识。因举荐史高为太尉而遭到皇帝的严厉批评,皇帝批评他,是担心黄霸拉拢自己的亲信大臣。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霸阿从不举,劾,皆下廷尉,系狱当死。

(2)及务耕桑,节用殖财,种树畜养,去食谷马。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罗浮山父与葛①篇
李贺
依依宜织江雨空,雨中六月兰台风。
博罗老仙②时出洞,千岁石床啼鬼工。
蛇毒浓凝洞堂湿,江鱼不食衔沙立。
欲剪湘中一尺天,吴娥莫道吴刀涩。
注:①罗浮山,山名;与葛:织葛布。②博罗老仙,即罗浮山人,因罗浮山在博罗县。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善用修辞,生动新奇。“江雨”比喻织葛的经线光丽纤长,“兰台风”,以人的感觉写出了葛布的疏薄凉爽。
B.颔联山人不时走出洞来,把织成的葛布拿给前来求取的人;鬼工都为之啼哭,从侧面烘托出山人织技的巧妙高超。
C.尾联与首联呼应,“湘中一尺天”指的是犹如湘水碧波一般柔软光洁的葛布,面对如此精细光滑的葛布,吴娥也不忍下手裁剪。
D.这首诗一开始写山人织葛的精妙,结尾却吴娥裁葛的难舍,将罗浮山人与吴娥作对比,突出了葛布的精美绝伦。
15.结合全诗赏析颈联的妙处。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用沉重心情道出:当地百姓已忘却战败耻辱历史而安于现状生活的句子“,”
(2)屈原《离骚》中表达了与《论语.卫宁公》中“道不同,不相为谋”的人生价值取向相同的两个句子“,”
(3)孟子在《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中阐述艰难困苦让人提升的语句是“,”,这正是我们每个人要在见识、意志、品格等上下功夫的文化依据。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前段时间,宁夏小女孩一笑爆红网络,经纪公司、影视公司登门力邀,只为农村七岁的女孩。父亲撂下一句话:什么年龄段,做什么事。(      ),孩子还小现在正是读书学习的时光,担不了公司给的重任,也不需要这些公司的任何资助,不希望成为什么网红。
有多少家庭、多少父母怀抱“”的思想,影响着正在健康成长的孩子,又有多少网红,来得快消失得也快,一个农村七岁的孩子,因为一个视频,一个微笑火起来,要使热度能持久,其难度都是可想而知的,一个七岁的孩子放下书本,过早地影视娱乐行业,过早地处在名利、金钱的氛围中,失去的不单是学习,失去的还是少年安静的成长环境,断绝的是一个少年正常的成长空间。
多少家庭在诱惑面前,一错再错,在孩子成长的年纪成为摇钱树,身心俱毁,导致成为负面报道中的典型案例。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络绎不绝 扬名天下 犹如飓风 融入
B.纷至沓来  扬名天下 犹如阵风 融入
C.络绎不绝   成名要趁早 犹如飓风 进入
D.纷至沓来 成名要趁早 犹如阵风 进入
18.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多少家庭在诱惑面前,一错再错,在孩子成长的年纪使之成为摇钱树,身心俱毁,导致成为负面报道中的典型案例。
B.多少家庭在诱惑面前,一错再错,在孩子成长的年纪成为摇钱树,身心俱毁,成为负面报道中的典型案例。
C.多少家庭在诱惑面前,一错再错,在孩子成长的年纪使之成为摇钱树,身心俱毁,成为负面报道中的典型案例。
D.多少家庭在诱惑面前,一错再错,在孩子成长的年纪使之成为摇钱树,最后身心俱毁,导致成为负面报道中的典型案例。
19.下列在文中括号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3分)
A. 多少家庭羡慕铁嘉欣父母,铁嘉欣的父母却一口回绝公司的善意
B. 在多少家庭羡慕铁嘉欣父母的时候,铁嘉欣的父母却一口回绝公司的善意
C. 铁嘉欣的父母却一口回绝公司的善意,在多少家庭羡慕铁嘉欣父母的时候
D. 铁嘉欣的父母却一口回绝公司的善意,多少家庭羡慕铁嘉欣父母
20.下面是高三学生李华参加某高校农村自主招生的一封自荐信正文,其中有五处表达不得体,请指出来并予以修改。(5分)
我叫李华,今年18岁,是来自宜宾市三江中学的一名高三学生。首先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捧读我的自荐书!
我的家乡四面环山,是一个穷得叮当响的地方。为了突破大山的围困,我发奋读书,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我爱好广泛,在文学、体育方面均有建树,曾获“语文报杯”征文大赛一等奖,代表班级参加校运动会,取得过800米第八名的骄人成绩。希望贵校能网开一面,如有幸能到贵校就读,我将加倍努力,争取成为贵校的优秀学子。
21.根据下面的材料,概括我国推出数字货币的原因,不超过50个字。(6分)
纸币的发行、运输等各个过程均耗费人力和物力,而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货币无纸化给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带来便利。数字货币可以实行可控匿名,在保证公民合法私有财产不受侵犯的同时,当发生违法犯罪事件时,数字货币的来源可追溯。因此,能够有效打击洗钱、逃漏税等违法行为,提升经济交易活动的透明度。正如纸质货币最终替代了金属货币一样,货币无纸化也是大势所趋,是货币不断演进的必然结果。目前支付宝、微信、银联支付等已经实现了M2范畴的货币无纸化,而央行推出数字货币替代传统的纸币,可以实现M0范畴的货币无纸化,顺应了数字经济时代的发展浪潮。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在高考结束后的特别日子里,难免会畅想大学生活或回望中小学及童年生活。
请围绕“我和我们的曾经”展开思路写一篇文章,体现新一代年轻人成长中的思考。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宜宾市2018级语文高考适应性考试参考答案
答案说明
1、B(结合上下文,这里是两个“的字短语”的理解,正确)
A.“整个宋代”,夸大了范围;
C.《八面锋》比《古文关键》,文中无此依据,强加因果,
D.”其书是由书商最终出版定稿的”,将“可然”变为“实然”。
2.B “各段均用了比较分析”有误,第六段例举事实,然后分析讲道理,没有比较分析。
3.B“秦汉派”古文不等于“秦汉人”古文,是偷换概念;“秦汉派古文”是相对于“唐宋八大家古文”派别而言。同时本项还“强加因果”的错误。
4.B偷换概念,“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应为“温室气体排放总量”。
5、D “已经建立电动汽车与大电网的互动机制”错,正在试点,更远远说不上“互动机制”
6.【参考答案】
⑴《光明网》:侧重于向民众知识普及,主要讲了“碳达峰、碳中和”是什么为什么以及民众该怎么办来展开报道;
⑵《中新网》:侧重于报道科技界的行动,科普宣传。围绕《碳达峰、碳中和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上一个『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2021届高三下学期4月二轮阶段性测试(二模)语文试题』  下一个『江西省贵溪市实验中学2021届高三下学期4月第三次模考考试语文试题(三校生)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