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国论》基础训练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课文同步练习
试题
名称
《六国论》基础训练(高一必修下 统编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第18课六国论一、选择题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不得下咽(yàn)思厥先祖父(jué)抱薪救火(xī)B.如弃草芥(jiè)暴霜露(ào)弊在赂秦(luò)C.燕赵之君(yān)洎牧以谗诛(jì)为国者(wèi)D.当秦相较(tǎnɡ)革灭殆尽(dài)日削月割(xuē)2.下列画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不得下咽(
试题预览
第18课 六国论
一、选择题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不得下咽(yàn)     思厥先祖父(jué)     抱薪救火(xī)
B.如弃草芥(jiè)        暴霜露(bào)      弊在赂秦(luò)
C.燕赵之君(yān)       洎牧以谗诛(jì)    为国者(wèi)
D.当秦相较(tǎnɡ)       革灭殆尽(dài)    日削月割(xuē)
2.下列画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不得下咽(yàn)    奉之弥繁(mí)    洎牧以谗诛(jì)
B.弊在赂秦(lù)     率赂秦耶(lǜ)    弃之如草芥(jiè)
C.暴霜露(bào)      小则获邑(yì)    革灭殆尽之际(dài)
D.胜负之数(shǔ)    岁不我与(yǔ)    思厥先祖父(jué)
3.下列加横线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赂秦(lù)弥繁(mí)暴霜露(bào)
B.与嬴(yǔ)厥先祖父(quē) 日削月割(xuē)
C.殆尽(dài)率赂秦(shuài)洎牧以谗诛(jì)
D.荆棘(jí)为国者(wéi) 反间计(jiān)
4.下列加点的“莫”字,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B.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C.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D.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
5.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革灭殆(dài)尽         暴(bào)霜露
B.思厥(jué)先祖父       胜负之数(shù)
C.弊在赂(lù)秦          为(wèi)国者
D.不得下咽(yàn)         洎(zì)牧以谗诛
6.将下列句子合成一段话,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他主张“尚威”,加强吏治,破苟且之心和怠惰之气,激发天下人的进取心,使宋王朝振兴。
②他说他作文的主要目的是“言当世之要”并“施之于今”。
③苏洵善于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以古为鉴。因此,他的政论文中尽管不免有迂阔偏颇之论,但不少观点还是切中时弊的。
④在《衡论》和《上皇帝书》等重要议论文中,他提出了一整套政治革新的主张。
⑤他认为,要治理好国家,必须“审势”“定所尚”。
⑥苏洵是有政治抱负的人。
A.③①⑤⑥④② B.⑥②④⑤①③ C.⑤③④②⑥① D.⑥④①③②⑤
7.下列各句中,画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菲律宾等国家为了搅动南海局势,近来不断谋求大国介入南海事务,这无疑是抱薪救火,势必对该地区的和平与稳定造成极大影响。
B.一时间,密密麻麻的牛羊遍布玛多草原,人们在享用其带来的经济利益的同时,也在日削月割地侵蚀着生态。
C.如此经营,将难以形成合作伙伴对品牌的依赖,以至于他们往往会因蝇头小利而背盟败约。
D.他们早已把主流价值观如弃草芥抛之荒野,结果自作自受、害人害己。
8.下列对课文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六国论》的本意不在悲叹六国的灭亡,而在借此批评北宋统治者贿赂契丹、西夏以求苟安的政策。
B.作者对赂秦的“韩、魏、楚”三国持否定批判的态度;对“燕、赵”义不赂秦,最后战败而亡,持赞赏和惋惜的态度。
C.本文运用了大量对比论证,尤其突出了六国与秦国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对比,指出了六国灭亡的必然性。
D.作者指出赂秦的根本原因是“为秦人积威之所劫”,这也为“讽今”做了准备。
9.下列各句中,“而”的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
B.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C.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D.战败而亡,诚不得已
10.下列句子中,加线字的活用类型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A.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B.能守其土,义不赂秦
C.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D.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11.对下列句子中画线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道:原因
B.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完:彻底
C.子孙视之不甚惜             视:对待
D.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礼:礼待
12.下列各句中画线的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    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B.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
C.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
D.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
13.下列加横线的“而”字,不表转折关系的一项是( )
A.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B.战败而亡,诚不得已
C.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
D.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14.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作为文章的中心论点,同时又是文章的开头:“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B.老字号栉沐百年风雨,历史性冲击、体制制约企业发展、人才流失,是造成老字号发展步履维艰的原因所在,其昔日光彩也完全被湮没。
C.当今世界,遭到污染的已不仅仅是一条条河流,一座座城镇了,业已蔓延到一片片地区,一个个国家,甚至污及无垠的海洋与广阔的天空。
D.乾隆二十五年,段玉裁26岁中了恩科举人,不免踌躇满志,决意在举业上一展宏图,于是赴京师参加明年的春试。
15.选出对下列文言句式判断正确的一项( )
①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②举以予人,如弃草芥 
③赵尝五战于秦 
④洎牧以谗诛 
⑤后秦击赵者再 
⑥斯用兵之效也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B.③④不同,⑤⑥相同
C.③④相同,⑤⑥不同 D.①②不同,⑤⑥不同
16.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弊在赂秦 秦有余力而制其弊
B.向使三国各爱其地 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C.或曰:……率赂秦耶或未易量
D.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
17.下列加点词的意思,与今义相同的一组是(    )
①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
②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
③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④可谓智力孤危
⑤胜负之数,存亡之理
⑥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
⑦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
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A.①②⑦ B.③④⑤ C.①⑤⑦ D.④⑥⑧
18.秦国灭六国的顺序是?(   )
A.韩赵魏楚燕齐 B.韩魏赵楚燕齐 C.燕韩赵魏楚齐 D.燕赵韩魏楚齐
19.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燕、赵之君,始有远略  ②始速祸焉
B.①然后得一夕安寝  ②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C.①六王毕,四海一  ②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D.①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②向使三国各爱其地
20.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B.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
C.可谓智力孤危 D.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21.下列句子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洎牧以谗诛 B.暴秦之欲无厌
C.奉之弥繁 D.则胜负之数
2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六国互丧        互:相继
B.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从:跟随
C.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判:判断
D.终继五国迁灭  迁:改变
23.对下列句中“以”字的意义,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秦以攻取之外 ②以有尺寸之地 ③举以予人 ④以地事秦 ⑤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⑥洎牧以谗诛⑦不赂者以赂者丧
A.①②④/③⑤/⑥⑦ B.①⑥⑦/②③/④⑤
C.①⑥⑦/②④/③⑤ D.①④/②⑤/③/⑥⑦
24.从词类活用的角度,选出加点词的活用方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  )
例句: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A.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B.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C.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D.不能独完
25.下列句子不是被动句的一项是(  )
A.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B.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C.洎牧以谗诛 D.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26.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革灭殆尽(dài)  暴霜露(bào)   弊在赂秦(lù)
B.思厥先祖父(jué)  为国者(wéi)  洎牧以谗诛(jì)
C.日削月割(xuē)  一夕安寝(qín)  小则获邑(yì)
D.六国互丧(sāng)  如弃草芥(jiè)  抱薪救火(xīn)
27.下列关于作者和文章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苏洵字明允,号老泉,是北宋著名的散文家,与其子苏轼、苏辙并称“三苏”,位列 “唐宋八大家”。
B.文章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然后就中心论点层层深入,脉络清晰,结构完整。
C.文章借评析六国灭亡的根源——“弊在赂秦”,讽谏北宋统治者要吸取六国灭亡的历史教训,否则,其结果将比六国更为悲惨。
D.本文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有反问、夸张、对比、比喻等。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相得益彰,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28.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完:保全,形容词用作动词
B.奉之弥繁,攻之愈急      弥:更加
C.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速:快速
D.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劫:胁迫,挟持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六国论》的语段,完成小题。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2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思厥先祖父                   厥:其,他们的
B.暴霜露,斩荆棘               暴:通“曝”,晒
C.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己判矣       判:确定,断定
D.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速:招致
30.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B.洎牧以谗诛                   以赂秦之地
C.向使三国各爱其地             其皆出于此乎
D.斯用兵之效也                 凌万顷之茫然
31.下列对语段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引用了古人的一个譬喻:“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薪”就是木柴,这个譬喻非常准确地、形象地表明了赂秦的严重危害和根本错误。
B.齐国没有以地赂秦,但“五国既丧,齐亦不免”,五国相继灭亡最终导致齐国独木难支,作者对齐国的灭亡抱有同情与惋惜的态度。
C.苏洵不是为评论历史而评论历史,而是针对现实,借古讽今,以古代社会治乱、国家兴衰的历史经验教训作为处理当前国家的重大问题的借鉴。
D.本文用词准确、言简意赅,字里行间饱含着作者的感情,再加上对偶、对比、比喻、引用、设问等修辞方式的运用,使文章具有雄辩的力量和充沛的气势。
32.翻译句子。
①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
②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
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当此之时,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约从离衡,兼韩、魏、燕、楚、齐、赵、宋、卫、中山之众。于是六国之士,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齐明、周最、陈轸、召滑、楼缓、翟景、苏厉、乐毅之徒通其意,吴起、孙膑、带佗、倪良、王廖、田忌、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叩关而攻秦。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强国请服,弱国入朝。
(节选自贾谊《过秦论》)
(二)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秦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 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节选自苏洵《六国论》)
3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B.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C.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D.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3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崤函,古代地名,崤山与函谷关的合称。主要因此处崤山地势险要、函谷关“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是中国古代军事争夺的焦点之一。
B.六国,指崤山以东齐、楚、燕、韩、赵、魏六个国家。秦国与六国对峙,六国连合抗秦,但最终六国破灭。
C.城,在古代既有城墙也有城市之意,在文中指城市,“城” 与“郭”并称时,“城”指外城,“郭”指内城。
D.祖父,古文中一般泛指祖辈、父辈。现在是指父亲的父亲。现在称“先祖父”是称已经去世的祖父,与文中的“先祖父”不一样。
35.下列对 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中,作者叙述了孝公在商鞅的辅助下内外兼修,国力逐渐强大,用了很大的力量才获取了西河之外的土地。
B.材料二中,作者认为六国破灭的原因并不是武器不好,不善于打仗,而是贿赂秦国,即使没有贿赂的国家也会因贿赂而受影响。
C.材料二中,作者陈述了秦国接收贿赂获取的土地比通过战争获取的土地多得多的事实,得出了不希望打仗是秦国最想采取的获取土地的方式的观点。
D.材料一、二分别论述了秦国逐渐走向统一和六国走向衰亡的原因,两则材料都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有很强的说服力。
3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2)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①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六国论》苏洵
材料二:
尝读六国世家,窃怪天下之诸侯,以五倍之地,十倍之众,发愤西向,以攻山西千里之秦,而不免于死亡,常为之深思远虑,以为必有可以自安之计,盖未尝不咎其当时之士虑患之疏,而见利之浅,且不知天下之势也。
夫秦之所以与诸侯争天下者,不在齐、楚、燕、赵也,而在韩、魏之郊。诸侯之所与秦争天下者,不在齐、楚、燕、赵也,而在韩、魏之野。秦之有韩、魏,譬如人之有腹心之疾也。②韩、魏塞秦之冲,而蔽山东之诸侯,故夫天下之所重者,莫如韩、魏也。昔者范雎用于秦而收韩,商鞅用于秦而收魏;昭王未得韩、魏之心,而出兵以攻齐之刚寿,而范雎以为忧。然则秦之所忌者可以见矣。……
夫韩、魏不能独当秦,而天下之诸侯,藉之以蔽其西,故莫如厚韩亲魏以摈秦。秦人不敢逾韩、魏以窥齐、楚、燕、赵之国,而齐、楚、燕、赵之国因得以自完于其间矣。以四无事之国,佐当寇之韩、魏,使韩、魏无东顾之忧,而为天下出身以当秦兵。以二国委秦而四国休息于内以阴助其急若此可以应夫无穷彼秦者将何为哉不知出此而乃贪疆场尺寸之利,背盟败约,以自相屠灭,秦兵未出,而天下诸侯已自困矣。至使秦人得乘其隙以取其国,可不悲哉!
——《六国论》苏辙
3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速:招致
B.胜负之数,存亡之理             数:谋略
C.向使三国各爱其地               爱:爱惜
D.因得以自完于其间矣             完:保全
3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
B.至丹以荆卿为计       以为必有可以自安之计
C.当与秦相较       佐当寇之韩、魏
D.李牧连却之       藉之以蔽其西
3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燕国起初全力反抗秦国,后来派遣刺客刺杀秦王,最终计划失败而灭亡。材料一第一段以齐、燕、赵三国灭亡的进程,论证了“不赂者以赂者丧”的道理。
B.材料一借古讽今,表面上批评的是六国,实际上是讥讽北宋统治者采取以赂求和的妥协投降政策,并告诫统治者切勿“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C.材料二作者欲擒故纵,引出论题,认为六国之士虑患疏、见利浅,不能看清天下形势而背盟败约,自相残杀,致使秦国得以各个击破。
D.两篇文章都是借史论政,并和现实紧密联系,以起到借古鉴今的作用。从风格上看,材料一、二说理缜密,善于推理,长于气势。
40.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以 二 国 委 秦 而 四 国 休 息 于 内 以 阴 助 其 急 若 此 可 以 应 夫 无 穷 彼 秦 者 将 何 为 哉 不 知 出 此 而 乃 贪 疆 场 尺 寸 之 利
4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②韩、魏塞秦之冲,而蔽山东之诸侯,故夫天下之所重者,莫如韩、魏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赢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苏洵《六国论》
楚人伐宋以救郑。宋公将战。大司马固谏曰:“天之弃商久矣,君将兴之,弗可赦也已。”弗听。
及楚人战于泓。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司马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公曰:“不可。”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既陈而后击之,宋师败绩。公伤股,门官歼焉。
国人皆咎公,公曰:“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①。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寡人虽亡国之余,不鼓不成列。”子鱼曰:“君未知战。勍敌②之人,隘而不列,天赞我也。而鼓之不亦可乎犹有惧焉且今之就者皆我敌也虽及胡耇③获则取之何有于二毛?明耻教战,求杀敌也。伤未及死,如何勿重?若爱重伤,则如勿伤;爱其二毛,则如服焉。三军以利用也,金鼓以声气也,利而用之,阻隘可也;声盛致志,鼓儳④可也。”
——左丘明《子鱼论战》
[注]①禽:通“擒”,俘虏。二毛:头发斑白的人,指代老人。②勍(qíng)敌:强敌,劲敌。③胡耇(gǒu):年纪很大的人。④儳(chán):不整齐,此指不成阵势的军队。
4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与赢而不助五国也    与:结交,亲附
B.始速祸焉    速:招致
C.楚人未既济    济:过河
D.既陈而后击之    陈:安放
43.下列各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及楚人战于泓    赵尝五战于秦
B.楚人伐宋以救郑来    至丹以荆卿为计
C.勍敌之人,隘而不列    苟以天下之大
D.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    既济而未成列
44.下列对两篇文章理解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六国论》用一个“赂”字,把六国对秦国的方针路线、秦国的野心揭示出来了。“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一句中的“为国者”,一语双关,明指六国统治者,暗指北宋统治者,将“借古”和“论今”联系在一起。
B.《子鱼论战》一文中的宋襄公是个迂腐愚昧的君主。既然要讲仁慈,为何要与人为敌呢?既然为敌了,却偏又讲起仁慈来了。实在是前后矛盾。结果搞得宋军大败,自己的大腿受了伤,护卫官也全被杀死。
C.两篇文章都运用了类比论证,如苏洵的《六国论》中将北宋和六国放在一起类比。昔日,六国虽“弱于秦”,但倘不“赂秦”,犹有“胜之之势”;今日,北宋强于辽和西夏,如重蹈六国覆辙,自然连六国都不如了。
D.两篇文章都运用了假设论证,比如《子鱼论战》中子鱼认为敌人受了伤还没死,如果不忍心再杀他们,就不如起初就不伤害他们。
45.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2)勍敌之人,隘而不列,天赞我也。
46.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阻 而 鼓 之 不 亦 可 乎 犹 有 惧 焉 且 今 之 勍 者 皆 我 敌 也 虽 及 胡 耇 获 则 取 之 何 有 于 二 毛
阅读文章选段,完成后面的问题。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47.对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非兵不利  兵:兵器 B.破灭之道也  道:规律
C.与战败而亡者  亡:丧失 D.固不在战矣  固:本来
4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赂秦而力亏  二败而三胜
B.弊在赂秦也  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C.固不在战矣  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D.破灭之道也  然则诸侯之地有限
49.下列对文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宗明义,起笔即提出了六国破灭弊在赂秦的论点。先用双重否定,既而又自为设问,从而使这一论断更加鲜明突出。
B.文章通过诸侯割地赂秦而造成双方土地消长的鲜明对比,证明了“赂”的损失与战争的损失差不多。
C.割地赂秦不但不可能换来和平保全自己,反而助长了秦的侵略野心和实力,造成颠覆的下场。
D.作者在充分论述赂秦之害的基础上用巧妙的引用,精当的比喻,形象地说明了赂秦必致灭亡的道理,从而有力地支持了本文论点。
5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
(2)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心术
苏洵
为将之道,当先治心。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然后可以制利害,可以待敌。
凡兵上义,不义,虽利勿动。非一动之为利害,而他日将有所不可措手足也。夫惟义可以怒士,士以义怒,可与百战。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下 课文同步练习


上一个『《六国论》同步习题』  下一个『《六国论》提升训练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