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下)《阿房宫赋》《六国论》精品练习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课文同步练习
试题
名称
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下)《阿房宫赋》《六国论》精品练习(高一必修下 统编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第16课阿房宫赋六国论一、语言文字运用(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熟读史书,看透时局,杜牧无法________,无奈只得将一腔悲愤交与酒肆。不仅杜牧以饮酒来对这个腐败的社会进行消极抗争,也同时因纵情声色掩饰自己孤寂的灵魂。他忧国忧民的抱负却淹没在扬州这一片________的花红酒绿之中
试题预览
第16课  阿房宫赋   六国论
一、语言文字运用
(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熟读史书,看透时局,杜牧无法________,无奈只得将一腔悲愤交与酒肆。不仅杜牧以饮酒来对这个腐败的社会进行消极抗争,也同时因纵情声色掩饰自己孤寂的灵魂。他忧国忧民的抱负却淹没在扬州这一片________的花红酒绿之中了。杜牧当时所作的《遣怀》,就抒写了以醇酒美人淡忘仕途多舛的失落心情:“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落魄江湖”,可以看出诗人很不满于自己沉沦下僚、寄人篱下的境遇,但自己无力改变现实,只好流连于青楼以忘忧。不知不觉,已是十年了。如今即将离开,回头看看,往日沉湎酒色________,就像一场梦似的。十年,对________的杜牧来说,是多么漫长而珍贵,他不知本可以为国家做出多少事,而今却空怀壮心,无处施展,大好时光只能虚掷于青楼酒肆之中,这是怎样的无奈与悲哀!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
A.大展鸿图    轻歌曼舞    无所事事    胸怀大志
B.力挽狂澜    歌舞升平    放浪形骸    胸怀大志
C.大展鸿图    轻歌曼舞    放浪形骸    胸有城府
D.力挽狂澜    歌舞升平    无所事事    胸有城府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不仅杜牧以饮酒来对这个腐败的社会进行消极抗争,也同时以纵情声色来掩饰自己孤寂的灵魂。
B.杜牧以饮酒不仅来对这个腐败的社会进行消极抗争,也同时因纵情声色来掩饰自己孤寂的灵魂。
C.杜牧不仅以饮酒来对这个腐败的社会进行消极抗争,也同时以纵情声色来掩饰自己孤寂的灵魂。
D.不仅杜牧以饮酒来对这个腐败的社会进行消极抗争,也同时因纵情声色来掩饰自己孤寂的灵魂。
3.下列各句中的冒号,和文中冒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但我知道,这并非在借题骂我:因为他所骂的还是康有为。
B.蓬佩奥称60个国家弃用中国5G,华春莹:举例来看看。
C.北京紫禁城有四座城门:午门、神武门、东华门和西华门。
D.下文的这首诗是公认最具中国情调的:“采菊东篱下,……”。
【答案】
1.B
2.C
3.D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大展鸿图”侧重抱负和计划;“力挽狂澜”则比喻尽力挽回危险的局势,从下文称“腐败的社会”可知,“力挽狂澜”才符合文意。
“歌舞升平”指边歌边舞,庆祝太平,有粉饰太平的意思;而“轻歌曼舞”是指轻松愉快的音乐,柔和优美的舞蹈,是描写歌舞者的情态,无粉饰太平之意思,另与上文连词“一片”不能搭配。故选“歌舞升平”。
“无所事事”是指闲着没什么事情可以做,而“放浪形骸”则有指行动不受世俗礼节的束缚,故意放纵的意思,结合“往日沉湎酒色”应选“放浪形骸”。
“胸怀大志”是指心中有远大志向,而“胸有城府”是指心机深藏不外露,别人难以窥测,根据下文语境“他不知本可以为国家做出多少事,而今却空怀壮心,无处施展”可知说的是杜牧的志向方面,应选“胸怀大志”。
故选B。
2.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划线句的语病有:语序不当,“消极抗争”和“纵情声色”系同一主体杜牧,所以“不仅”应放在杜牧之后,排除AD;“因纵情声色掩饰自己孤寂的灵魂”不构成因果关系,所以“因”字使用错误,同时与前句的句式不符,排除B。
故选C。
3.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原文中的冒号表示下文内容系引用原文。
A.表示解释;
B.用于提示性话语之后,表示提起下文;
C.表示总括后面的分说;
D.表示下文内容系引用原文。
故选D。
4.(2020•山东枣庄市•枣庄八中高一月考)选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一项
A.《阿房宫赋》的作者是晚唐杰出的诗人、文学家杜牧,号樊川,为有别于杜甫,人称“小杜”,他与同时代另一大诗人李贺并称“小李杜”。
B.《阿房宫赋》借写阿房宫的兴亡,揭露了秦统治者的穷奢极欲,并借古讽今,阐述了天下兴亡的道理,以此讽谏当时统治者戒奢侈行仁政,与西汉贾谊的《过秦论》有异曲同工之妙。
C.赋是一种介于韵文和散文之间的特殊文体,源于《诗经》和《楚辞》,在表达方式上一般总是先极力铺陈描写,最后在篇末画龙点睛,揭示主旨。
D.词采华丽、节奏鲜明、气势酣畅是“赋”共同的特点,赋多用排比、对偶、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法,句式多为骈散相间,整散结合,长短不拘,具有极强的艺术表现力。在这一点上,《阿房宫赋》堪称典范之作。
【答案】A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能力。考生平时要注重文化常识的积累,尤其是课本注释的相关内容,需要分门别类,进行归纳识记。对于考题中出现的比较生僻的古文化常识,根据文意仔细甄别正误。
A项,“他与同时代另一大诗人李贺并称‘小李杜’”说法错误。不是李贺,是李商隐。
故选A。
5.(2020•山东枣庄市•枣庄八中高一月考)下列对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论”是中国古代一种论文文体。《昭明文选》里将“论”分为两类:一是史论,二是政论。政论即“学士大夫议论古今时世人物或评经史之言”,如《六国论》。
B.“诸侯”是古代中央政权所分封的各国国君的统称,周代分公、候、伯、子、男五等,汉朝分王、侯二等,诸侯有自己的封地,面积大小一样,必须服从王室,按期纳贡,并随同作战。
C.“郡”是古代的行政区域,始见于春秋时期,不同朝代称谓不同,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设立郡,汉增加郡的数量,隋唐废郡设州,明清称府。
D.“六国”指齐国、楚国、燕国、韩国、赵国、魏国,因为都在崤山以东,也被称为“山东”六国。
【答案】B
【详解】
此题考核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题中B项,“面积大小一样”说法错误,诸侯国的面积大小是不一。故选B。
6.(2020•济南市历城第二中学高一月考)下列各项句子的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明星荧荧,开妆镜也。
A.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B.长桥卧波,未云何龙?
C.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D.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答案】A
【解析】
此题考查文言句式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应结合着对文言句式的类型及用法的积累,结合着具体语境分析。“明星荧荧,开妆镜也。”这是判断句式。
A项,“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这是判断句式。与例句句式相同。
B项,“长桥卧波,未云何龙?”这是省略句式,省略介词“于”,应为“长桥卧于波”。
C项,“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这不是特殊句式,是疑问句。
D项,“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这是介词短语后置句,应为“于南亩之农夫多”。
故选A。
7.(2020•济南市历城第二中学高一月考)下列语句都没有运用比喻的修辞方式的一项是(    )
①檐牙高啄    ②蜂房水涡    ③明星荧荧,开妆镜也    ④烟横雾斜,焚椒兰也    ⑤一肌一容,尽态极妍    ⑥鼎铛玉石,金块珠砾    ⑦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⑧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
A.①④⑥⑧ B.②③⑤⑦
C.②④⑤⑦ D.④⑤⑥⑧
【答案】D
【解析】
此题考查掌握比喻修辞手法的能力。比喻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比喻句,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打比方的事物)。分析可知,①②③⑦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④⑤⑥⑧没有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故选D。
8.(2020•盐城市大丰区新丰中学高一期末)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身量苗条,体格风骚 B.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C.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D.第三个身量未足,形容尚小。
【答案】C
【详解】
本题考查古汉语实词中古今异义词语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先掌握词语的现代汉语常用意思,然后将其代入到语言环境中,结合上下文意思来判断,如果符合逻辑就是一致的,否则就是不一致。
A项,“风骚”在现代汉语中常用意思是指妇女举止轻佻放荡,贬义。句子中很显然是褒义词,形容女性的俊俏和秀丽。
B项,“钩心斗角”在现代汉语意思是用尽心机,明争暗斗。句子中指宫室建筑结构的交错和精巧。
D项,“形容”在现代汉语中意思是对事物的形象或性质加以描述。句子中指容貌神色。
C项, “固”都是顽固的意思。
故选C。
9.(2021•福建省福州格致中学高一月考)下列加点词的意思,与今义相同的一组是(    )
①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
②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
③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④可谓智力孤危
⑤胜负之数,存亡之理
⑥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
⑦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
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A.①②⑦ B.③④⑤ C.①⑤⑦ D.④⑥⑧
【答案】C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古今异义现象的理解能力。
①“胜负”古今意思一致,胜败。
②“祖父”,古义,祖辈,父辈;今义,指父亲的父亲。
③“至于”,古义,表示由于上文所说的情况,引出下文的结果;今义,连词,表示另提一事或另一情况。
④“智力”,古义,智慧和力量;今义,指运用智慧解决问题的能力。
⑤“存亡”,古今意思一致,存在和灭亡。
⑥“其实”,古义,它实际上;今义,副词,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
⑦“有限”,古今意思一致,数量不多。
⑧“故事”,古义,先例,旧例;今义,真实的或虚构的用做讲述对象的事情。
①⑤⑦古今意思一致。
故选C。
10.(2020•烟台理工学校高一期中)下列句子不是被动句的一项是(  )
A.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B.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C.洎牧以谗诛 D.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答案】D
【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文言文句式掌握和判断能力。此类题型要求考生对于文言文几种特殊句式的标识能记忆并运用。判断文言文特殊句式主要依据意思和各种句式的特殊标识。本题主要考查被动句,要求选出“下列句子不是被动句的一项是”,
A项,被动句,“为……所”表被动,翻译为:却被秦国积久的威势所胁迫;
B项,被动句,“削”“割”,被削减,被割让。翻译为:(这些国家的)土地天天被削减,月月被割让,而走向灭亡;
C项,被动句,“诛”,被诛杀。翻译为:等到李牧因受诬陷而被诛杀;
D项,不是被动句。翻译为:还有可以用不贿赂国秦的手段战胜秦国的态势。
故选D。
11.(2020•烟台理工学校高一期中)从词类活用的角度,选出加点词的活用方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  )
例句: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A.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B.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C.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D.不能独完
【答案】C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实词中词类活用词活用类型判断能力。所谓词类活用,是指某些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具有的某种新的语法功能。而这种语法功能与现代汉语相比具有明显的不同,判断之时要参照现代汉语的一般用法推断。具体而言,它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的活用。对于词类活用,要根据语言环境判断,平时注意多积累,总结规律。本题,
例句:礼:名词作动词,礼待,礼遇;
A项,小,大:形容词作名词,小的方面,大的方面;
B项,日,月:名词作状语,一天天地,一月月地;
C项,下:名词作动词,吞下;
D项,完:形容词作动词,完好保全。
故选C。
12.(2020•烟台理工学校高一期中)对下列句中“以”字的意义,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秦以攻取之外 ②以有尺寸之地 ③举以予人 ④以地事秦 ⑤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⑥洎牧以谗诛⑦不赂者以赂者丧
A.①②④/③⑤/⑥⑦ B.①⑥⑦/②③/④⑤
C.①⑥⑦/②④/③⑤ D.①④/②⑤/③/⑥⑦
【答案】D
【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常用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掌握能力。做此类题目,要着眼“意义”和“用法”两点,“意义”是就表意而言的,“用法”是就词性而言的。最方便快捷的方法就是将所学教材中的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代入课外的语句中比较验证。对于材料中的虚词,要结合上下文语境去推敲;对于常用的文言文虚词,特别是教材中的典型句子要重视积累。本题考查了虚词“以”的意义,
①以:介词,用;②以:连词,而;③以:目的连词,来;④以:介词,用;⑤以:连词,而;⑥以:介词,因为;⑦以:介词,因为。
故选D。
13.(2020•烟台理工学校高一期中)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六国互丧        互:相继
B.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从:跟随
C.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判:判断
D.终继五国迁灭  迁:改变
【答案】C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词语含义能力。文言文词语含义的理解,一定要结合所要理解的文言文词语所在的上下文,也就是具体语境进行。本题要求选出“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C项,“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的意思是“。所以不用打仗,谁强谁弱、谁胜谁败就已分得清清楚楚了”,所以“判”的意思是“清清楚楚,决定”。
故选C。
14.(2020•烟台理工学校高一期中)下列句子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洎牧以谗诛 B.暴秦之欲无厌
C.奉之弥繁 D.则胜负之数
【答案】B
  【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判断文言文中通假字能力。“通假”就是“通用、借代”,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由于种种原因,书写者没有使用本字,而临时借用了音同或音近的字来替代,通假字所代替的那个字我们把它叫做“本字”。通假字一般有三种情况:同音替代、音近替代、形近替代。找出通假字并解释,其实就是写出本字并解释。这就要求考生能根据语境和自己知识储备判断出通假字,并写出本字进行解释。所以考生对于常用的通假字要能够识记,并理解其意思,平时也要多记诵。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句子含通假字的一项”,
B项,“暴”通“曝”,暴露,冒着。其他三项都没有通假字。
故选B。
15.(2020•烟台理工学校高一期中)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B.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
C.可谓智力孤危 D.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答案】A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实词中古今异义词理解判断能力。所谓古今异义词,指形式上与现代汉语一致,但意思不同。古今异义词往往是双音节词,所以看到这种词,就要仔细区分,一般可以用逐字组词的方式来区分,因为古汉语主要是单音节词。古汉语中有大量古今字形相同而意义用法不同的词,即古今异义。这类词语在阅读文言文时要加以注意,平时注意多积累。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
A项,颠覆:古义今义均为:推翻、摧毁;
B项,其实:古义,它的实际数目。今义,实际上;
C项,智力:古义,智谋和力量。今义,指人认识、理解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经验等解决问题的能力;
D项,故事:古义,前例,旧事。今义,是文学体裁的一种,侧重于事件发展过程的描述。强调情节的生动性和连贯性,较适于口头讲述。
故选A。
16.(2020•烟台理工学校高一期中)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燕、赵之君,始有远略  ②始速祸焉
B.①然后得一夕安寝  ②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C.①六王毕,四海一  ②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D.①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②向使三国各爱其地
【答案】B
【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实词的中一词多义词含义能力。一词多义是指一个词具有几个互相关联的意义。在古今汉语中都有,文言文中,由于单音词多,这种现象更普遍。把握一词多义,要注意了解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和假借义。解题时,注意一定要结合词语所在的上下文,来判断其在句中的含义。本题要求选出“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
A项,始:副词,开始,起初/始:副词,才;
B项,然:代词,这样/然:代词,这样;
C项,一:动词,统一/一:数词,表数量,一把;
D项,爱:动词,喜爱,喜欢/爱:动词,爱护。
故选B。
二、情景默写
17.(2019•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一期末)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阿房宫赋》中既在广阔的历史背景下引出阿房宫的修建,又起到了暗示主题的作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蜀山兀,阿房出。
(2)《阿房宫赋》中运用通感修辞手法,写出歌舞盛况的句子是:歌台暖响,春光融融;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阿房宫赋》中从最普遍的人性的角度,说明人心没有区别,都追求幸福快乐,都挂念家小,对秦统治者的残民以自肥做了有力的抨击的语句是: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告诫世人只感叹是没有用的,要吸取历史教训,不要让历史重演,否则终将重蹈覆辙的语句是: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_____________________。
(5)《六国论》一文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六国论》中用形象的比喻表现六国子孙割地之轻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六国论》中引用古人的话,用比喻表明割地赂秦必然招致灭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六国论》中设身处地为六国出谋划策,指出要好好对待贤才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六王毕,四海一    舞殿冷袖,风雨凄凄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六国破灭    非兵不利    战不善    弊在赂秦    举以予人    如弃草芥    以地事秦    犹抱薪救火    薪不尽    火不灭    以赂秦之地    封天下之谋臣    以事秦之心    礼天下之奇才
【详解】
本题考查默写常见古诗文名篇名句的能力。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所以,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如同音字、形似字、通假字、难写字等字的写法。如“舞”“袖”“凄”“纷奢”“鉴”“复”“弊”“赂”“草芥”“事”“抱薪”“礼”,理解字义去记忆。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燕将录
杜牧
谭忠者,绛人也。忠豪健喜兵,燕①牧刘济与二千人,障白狼口。
元和五年,中黄门②出禁兵伐赵,魏牧田季安曰:“赵诚虏,魏亦虏矣,计为之奈何?”其徒言曰:“愿借骑五千以除君忧。”季安大呼曰:“壮夫哉!兵决出。”忠其时为燕使魏,知其谋,乃入谓季安曰:“某之谋,是引天下之兵也。何者?往年王师算不失一,是相臣之谋。今王师越魏伐赵,不使耆臣宿将而专付中臣,不输天下之甲而多出禁甲,君知谁为之谋?此乃天子自为之谋,欲将夸服于臣下也。今若师未叩赵而先碎于魏,是上之谋反不如下,且能不耻于天下乎!既耻且怒,于是仗猛将,练精兵,毕力再举涉河。鉴前之败必不越魏而伐赵校罪轻重必不先赵而后魏是上不上下不下当魏而来也。”季安曰:“然则若之何?”忠曰:“王师入魏,君厚犒之。于是悉甲压境,号曰伐赵,则可阴遗赵人书曰:‘魏若伐赵,则河北义士谓魏卖友;魏若与赵,则河南忠臣谓魏反君。卖友反君之名,魏不忍受。执事若能遗魏一城,魏得持之奏捷天子,以为符信。此乃使魏北得以奉赵,西得以为臣。于赵为角尖之耗,于魏获不世之利,执事岂能无意于赵乎?’”季安遂用忠之谋,与赵阴计,得其堂阳。
忠归燕,谋欲激燕伐赵,会刘济合诸将曰:“天子知我怨赵,今命我伐之,赵亦必大备我。伐与不伐孰利?”忠疾对曰:“天子终不使我伐赵,赵亦不备燕。”因使人视赵,果不备燕,后一日,诏果来,曰:“燕南有赵,北有胡。燕其为予谨护北疆,勿使予复挂胡忧,而得专心于赵。”刘济乃曰:“信如子断矣,何以知之?”忠曰:“潞牧卢从史外亲燕,内实忌之;外绝赵,内实与之。此为赵画曰:燕以赵为障,虽怨赵,必不残赵,必不为备,一且示赵不敢抗燕,二且使燕获疑天子。赵人既不备燕,潞人则走告于天子,曰:‘燕厚怨赵,今无见伐而不备燕,是燕反与赵也。’此所以知天子终不使君伐赵,赵亦必不备燕。”刘济曰:“今则奈何?”忠曰:“燕孕怨,天下无不知,今天子伐赵,君坐全燕之甲,一人未济易水。是燕贮忠义之心,卒染私赵之口,不见德于赵人,恶声徒嘈嘈于天下耳。难君熟思之。”济乃自将七万人,南伐赵。
(选自《樊川文集》,有删改)
(注)①燕和下文的赵、魏、潞均指当时割据一方的藩镇,燕牧、魏牧、潞牧分别指所在藩镇的节度使。②中黄门:此处指宦官。
18.对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鉴前之败/必不越魏/而伐赵校罪轻重/必不先赵而后魏/是上不上/下不下/当魏而来也。
B.鉴前之败/必不越魏而伐赵/校罪轻重/必不先赵而后魏/是上不上/下不下/当魏而来也。
C.鉴前之败/必不越魏而伐赵/校罪轻重/必不先赵而后魏是/上不上/下不下/当魏而来也。
D.鉴前之败/必不越魏/而伐赵校罪轻重/必不先赵而后魏是/上不上/下不下/当魏而来也。
1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禁兵,也叫禁军,是封建王朝保卫君王的直属精锐部队,驻扎在王宫四周。
B.中臣,德行中等的臣子。《荀子•大略》:“下臣事君以货,中臣事君以身,上臣事君以人。”
C.执事,指管事的人。不直接称对方,而称执事,表示尊敬对方,可译为“您”。
D.符信,符节印章等信物的统称,是通信的信物,即通行的凭证,有符有节。
20.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是杜牧为燕镇部将谭忠写的一篇传记,文章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唐王朝藩镇割据严重,藩镇之间、藩镇与朝廷之间争战不休的社会现实。
B.谭忠回到燕镇后,想让刘济出兵讨伐赵镇。他分析说,皇上要讨伐赵镇,而燕镇不出兵协助的话,会让心怀忠义的燕镇背上偏袒赵镇的恶名。
C.朝廷从全国各地征调军队越过魏镇去攻打赵镇,魏镇节度使田季安想趁机起兵拦击朝廷军队,谭忠认为此举不妥,并提出两全之策帮助魏镇摆脱危机。
D.面对错综复杂的形势,谭忠始终注意维护与朝廷的关系。作者对谭忠的言行虽然没有做出直接评价,但行文中还是透露出对他的肯定之意。
2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执事若能遗魏一城,魏得持之奏捷天子,以为符信。此乃使魏北得以奉赵,西得以为臣。
(2)燕其为予谨护北疆,勿使予复挂胡忧,而得专心于赵。
【答案】
18.B
19.B
20.C
21.(1)您如果能送给魏镇一座城池,魏镇能够拿此城向皇上报捷,把这座城池作为报捷的凭据。这样就使得魏镇在北面能够(继续)侍候赵镇,在西面能够(继续)做朝廷之臣。
(2)燕镇一定要替我小心谨慎地守护北部边境,不要让我再牵挂胡人(方面)的忧患,而能够集中精力对付赵镇。
【分析】
18.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给文言文断句时,要注意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要确定谓语。一般情况下,句首发语词前、句末语气词后要停顿,并列成分之间也要停顿。分析谓语,谓语如果是形容词,谓语后可停顿。如果是动司,宾语后可以停顿。同时还要注意结构上的对称,省略、对偶、反复等修辞。“曰”“乎”“于”“而”“之”“也”“矣”“焉”“耳”“则”这些关键词要特别注意。作答时可先忽略选项中停顿一致的地方,分析停顿不一致的地方,用排除法进行选择。
句意为:朝廷汲取以往失败的教训,一定不会越过魏镇去攻打赵镇;比较赵镇和魏镇罪责的大小,一定不会先打赵镇然后攻魏镇。这就叫既不上也不下,正好对着魏镇而来。“越魏而伐赵”是由“而”连接的两个动宾短语作谓语,中间不可断开。排除A、D两项。“是”是代词“这”,作主语,领起“上不上,下不下”,不可断开。排除C项。
故选B。
19.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本题要求选择“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
B项,“中臣,德行中等的臣子”理解有误。此处的“中臣”指宦官,即“中黄门”。
故选B。
20.本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能力层级力分析综合C。解答理解文言文内容的题型要基本了解文言文的大意,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本类题型设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译错等。做题时要回归语境,理解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本题要求选择“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C项,“朝廷从全国各地征调军队”说法有误。结合原文语句“中黄门出禁兵伐赵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下 课文同步练习


上一个『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下)《阿房宫赋》《六国论》课后基础集训』  下一个『2021学年统编版必修下册第八单元《阿房宫赋》4课时练习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