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元氏县第四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月考试卷
试题
名称
河北省元氏县第四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高一必修下 统编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2020-2021学年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一语文试卷时间:150分钟分值:150分(一)现代文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书院,作为中国教育史上一种独具特色的学校教育制度,萌芽于唐,经五代,兴盛于宋,延续于元,全面普及于明清。官立书院起初是中央政府官方修书、藏书、校书、偶尔也为皇帝讲经的场所,性质
试题预览
2020-2021学年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
高一语文试卷
时间:150分钟   分值: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书院,作为中国教育史上一种独具特色的学校教育制度,萌芽于唐,经五代,兴盛于宋,延续于元,全面普及于明清。
    官立书院起初是中央政府官方修书、藏书、校书、偶尔也为皇帝讲经的场所,性质为官署。开元六年,玄宗下诏改东都洛阳“乾元殿”之名为“丽正殿”(又名丽正修书院、丽正书院)。开元十三年,再下诏改“丽正殿”为“集贤殿”(又名集贤殿书院、集贤书院)。
    唐代的雕版印刷术发达并在全国迅速推广,书籍的质量不仅得以改善,而且数量大增。这就为民间或私家藏书创造了较好的条件。唐中叶之后,各地民间或私人创建的书舍、书屋、书院之类的设施涌现。在官方丽正书院、集贤书院首先以书院命名为“修书之地”、“藏书之所”的诱发下,“书院”之名便在民间更广泛地流行起来。
    到了宋朝,书院就成了教育机构。宋初利用唐代以来出现的书院,通过赐书、赐额、赐田、召见山长等方式进行扶持,使其替代官学,为国家培养人才,形成了一批颇有影响的书院。岳麓、白鹿洞、应天府等书院都是因教学有功获得御赐而扬名的。经此一期,书院的教育教学功能得到强化,获得社会认同。北宋书院多设于山林胜地,唯应天府书院设立于繁华闹市。随着晏殊和范仲淹等人的加入,应天府书院逐渐发展为北宋最具影响力的书院。
    及至南宋,作为一种正式学校教育制度的书院,由南宋理学家朱熹创立。朱熹在《衡州石鼓书院记》中明确指出:“予惟前代庠序之教不修,士病无所于学,往往相与择胜地,立精舍,以为群居讲习之所,而为政者乃或就而褒表之。”
    宋代创建书院711所,分布在今天全国18个省、区、市。宋代书院分布有三个特点:一是分布范围比唐和五代明显扩大,海南、香港都有了书院;二是数量猛增,书院分布由点状变为片状,出现几大密集区,江西、浙江、福建位列前三;三是发展极不平衡,陕西、山西、河南、河北只有19所书院,仅占全国书院总数的2.7%,文化重心明显南移,南方完全取代中原成为教育与学术中心。
    进入明代以后,书院就迎来了他的成熟推广期。书院的数量在明代出现大增。据统计,明代书院总数达到2000所左右,远超唐宋元三个朝代的总和,分布在今天全国25个省、区、市,其中新建1699所。总体来看,明朝书院分为两类:一是重授课与考试的考课式书院,同于官学;另一种是教学与研究相结合,各学派互相讲会、问难、论辩的讲会式书院,它们多被朝廷禁毁,如著名的东林书院。明代书院的分布总体上由先进发达地区向边远落后地区推进,读书种子已经撒向神州边陲和发达省份的穷野之地,这标志着书院的发展进入了成熟期推广阶段。
    清初统治者实行严酷的文化禁锢政策,担心书院的自由讲学之风会撼动统治基础,严格控制书院活动,抑制书院发展,并使之官学化。顺治九年清政府明令禁止私人创建书院。雍正十一年清政府在各省城设置书院,后各府、州、县相继创建书院。乾隆年间,官立书院剧增。绝大多数书院都成为以考课为中心的科举预备学校。
(节选自严国昊《浅谈中国古代书院制度的发展》,有删改)
    材料二: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对教育地位作用的认识不断深化和升华,教育在党执政兴国中的战略地位逐步确立,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强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文化教育为新民主主义的,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教育”,保证广大劳动人民的受教育权,培养新中国建设急需的人才。1949年12月,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谋划和确定教育大政方针和发展蓝图。1950年,毛泽东同志在《人民教育》创刊号上题词:“恢复和发展人民教育是当前重要任务之一”。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面对百业待兴、人才奇缺的状况,邓小平同志以极富战略性的眼光指出,“忽视教育的领导者,是缺乏远见的、不成熟的领导者,就领导不了现代化建设。”20世纪90年代,我们党审时度势、顺应历史潮流,作出优先发展教育、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重大历史抉择。江泽民同志指出,“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胡锦涛同志指出,必须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切实保证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
(节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材料三:截至2020年,作为国民教育最高层次的研究生教育已累计为国家培养输送1000多万高层次人才。这意味着,从新中国成立伊始的百废待兴,到研究生规模位居世界前列,我国研究生教育走过了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不平凡历程,造就了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建设创新型国家奠定了重要基石。1000万,对国家创新发展而言,意味着重要而坚实的基石。
“氢弹之父”于敏,探月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中国天眼”首席科学家南仁东和天宫一号总体设计团队、新冠疫苗研发取得重大突破的陈薇院士团队业务骨干,都是我国自主培养的研究生。
    据介绍,2019年,全国139名新晋院士中,90%以上在我国境内接受过研究生教育,近80%由我国境内高校和科研院所授予最终博士或硕士学位。
    研究生教育有力支撑科技进步和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近年来,高校获得国家科技三大奖稳定在2/3以上,承担着超过80%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在学研究生在面上项目人员中超过50%.同时,作为研究生培养主体的高校,承担了全国60%以上的基础研究工作和“973项目”等国家重大科研任务,产出了全国80%以上的高水平论文和社科重大成果。
    在创业创新的时代潮流中,研究生勇于创新、敢于实践,大批研究生已成长为行业翘楚。研究生教育已成为“中国速度”的强大智慧引擎。        
 (节选自《北京晚报》,有删改)

1.(3分)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书院起初是官府整理和陈列书籍、为帝王讲经说法之场所。书院的这种作用在印刷术发达并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之后更加明显。
B.到了南宋,书院成为正式的教育机构。不少书院因为教授学业有功而获得了御赐,进而名扬海外,其教育功能也因此而强化。
C.东林书院注重教学与研究结合,与其他注重授课与考试的考课式书院不同,其举办的多是问难论辩等活动,有百家争鸣之美。
D.由于清朝君主专制达到了顶峰,自由讲学、私人创立书院之风受到抑制。不少书院受到影响,一部分成为科举考试预备中心。
2.(3分)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自从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对教育作用的认识不断深化。其具体表现为对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的认同与日益重视。
B.毛主席给《人民教育》创刊号的题字语重心长,展现了新中国领导人对教育事业的重视。只有教育发展起来了,整个国家才强大了。
C.实行改革开放进而同外国贸易、合作少不了各种各样、各行各业的人才作战略支撑,这是我国在90年代优先发展教育的原因之一。
D.随着时代的发展,国家在教育方面的资金与公共资源的投入进一步加大,确保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这都是一脉相传的。
3.(3分)下列各项中,不能证明材料三观点的一项是     
A.我国工程师南仁东设计出“中国天眼”。
B.屠呦呦由中国古药书制备出了青蒿素。
C.潘建伟团队开拓了我国量子通信技术。
D.郑板桥不袭前人笔法,创新自成一体。
4(6分).请结合材料三的有关内容和所学知识,给“研究生类高层教育人才”下一个定义。


5.(6分)书院教育源远流长,对现在的大学教育也有一定影响。如北京大学有“一带一路书院”,清华大学有“苏世民书院”。假设你们学校要举办一座书院,学习东林书院办学理念,请你写一段50字左右的书院简介。要求:突出特点,语言简练严谨。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大淖记事(节选)
汪曾祺
①大淖东头有一户人家。这一家只有两口人,父亲和女儿。父亲名叫黄海蛟,是黄海龙的堂弟(挑夫里姓黄的多)。原来是挑夫里的一把好手。他专能上高跳。这地方大粮行的“窝积”(长条芦席围成的粮囤),高到三四丈,只支一只单跳,很陡。上高跳要提着气一口气窜上去,中途不能停留。遇到上了一点岁数的或者“女将”,抬头看看高跳,有点含糊,他就走过去接过一百五十斤的担子,一支箭似的上到跳顶,两手一提,把两箩稻子倒在“窝积”里,随即三五步就下到平地。因为为人忠诚老实,二十五岁了,还没有成亲。那年在车逻挑粮食,遇到一个姑娘向他问路。这姑娘留着长长的刘海,梳了一个“苏州俏”的发髻,还抹了一点胭脂,眼色张皇,神情焦急,她问路,可是连一个准地名都说不清,一看就知道是大户人家逃出来的使女。黄海蛟和她攀谈了一会,这姑娘就表示愿意跟着他过。她叫莲子。﹣﹣这地方丫头、使女多叫莲子。
②莲子和黄海蛟过了一年,给他生了个女儿。七月生的,生下的时候满天都是五色云彩,就取名叫做巧云。
③莲子的手很巧、也勤快,只是爱穿件华丝葛的裤子,爱吃点瓜子零食,还爱唱“打牙牌”之类的小调:“凉月子一出照楼梢,打个呵欠伸懒腰,瞌睡子又上来了。哎哟,哎哟,瞌睡子又上来了……”这和大淖的乡风不大一样。
④巧云三岁那年,她的妈莲子,终于和一个过路戏班子的一个唱小生的跑了。那天,黄海蛟正在马棚湾。莲子把黄海蛟的衣裳都浆洗了一遍,巧云的衣裳也收拾在一起,闷了一锅饭,还给老黄打了半斤酒,把孩子托给邻居,说是她出门有事,锁了门,从此就不知去向了。
⑤巧云的妈跑了,黄海蛟倒没有怎么伤心难过。这种事情在大淖这个地方也值不得大惊小怪。养熟的鸟还有飞走的时候呢,何况是一个人!只是她留下的这块肉,黄海蛟实在是疼得不行。他不愿巧云在后娘的眼皮底下委委屈屈地生活,因此发心不再续娶。他就又当爹又当妈,和女儿巧云在一起过了十几年。他不愿巧云去挑扁担,巧云从十四岁就学会结渔网和打芦席。
⑥巧云十五岁,长成了一朵花。身材、脸盘都像妈。瓜子脸,一边有个很深的酒窝。眉毛黑如鸦翅。长入鬓角。眼角有点吊,是一双凤眼。睫毛很长,因此显得眼睛经常是眯皠着;忽然回头,睁得大大的,带点吃惊而专注的神情,好像听到远处有人叫她似的。她在门外的两棵树杈之间结网,在淖边平地上织席,就有一些少年人装着有事的样子来来去去。她上街买东西,甭管是买肉、买菜,打油、打酒,撕布、量头绳,买梳头油、雪花膏,买石碱、浆块,同样的钱,她买回来,分量都比别人多,东西都比别人的好。这个奥秘早被大娘、大婶们发现,她们都托她买东西。只要巧云一上街,都挎了好几个竹篮,回来时压得两个胳臂酸疼酸疼。泰山庙唱戏,人家都自己扛了板凳去。巧云散着手就去了。一去了,总有人给她找一个得看的好座。台上的戏唱得正热闹,但是没有多少人叫好。因为好些人不是在看戏,是看她。
⑦巧云十六了,该张罗着自己的事了。谁家会把这朵花迎走呢?炕房的老大?浆坊的老二?鲜货行的老三?他们都有这意思。这点意思黄海蛟知道了,巧云也知道。不然他们老到淖东头来回晃摇是干什么呢?但是巧云没怎么往心里去。
⑧巧云十七岁,命运发生了一个急转直下的变化。她的父亲黄海蛟在一次挑重担上高跳时,一脚踏空,从三丈高的跳板上摔下来,摔断了腰。起初以为不要紧,养养就好了。不想喝了好多药酒,贴了好多膏药,还不见效。她爹半瘫了,他的腰再也直不起来了。他有时下床,扶着一个剃头担子上用的高板凳,格登格登地走一截,平常就只好半躺下靠在一摞被窝上。他不能用自己的肩膀为女儿挣几件新衣裳,买两枝花,却只能由女儿用一双手养活自己了。还不到五十岁的男子汉,只能做一点老太婆做的事:绩了一捆又一捆的供女儿结网用的麻线。事情很清楚:巧云不会撇下她这个老实可怜的残废爹。谁要愿意,只能上这家来当一个倒插门的养老女婿。谁愿意呢?这家的全部家产只有三间草屋(巧云和爹各住一间,当中是一个小小的堂屋)。老大、老二、老三时不时走来走去,拿眼睛瞟着隔着一层鱼网或者坐在雪白的芦席上的一个苗条的身子。他们的眼睛依然不缺乏爱慕,但是减少了几分急切。
⑨老锡匠告诫十一子不要老往淖东头跑,但是小锡匠还短不了要来。大娘、大婶、姑娘、媳妇有旧壶翻新,总喜欢叫小锡匠来。从大淖过深巷上大街也要经过这里,巧云家门前的柳阴是一个等待雇主的好地方。巧云织席,十一子化锡,正好做伴。有时巧云停下活计,帮小锡匠拉风箱。有时巧云要回家看看她的残废爹,问他想不想吃烟喝水,小锡匠就压住炉里的火,帮她织一气席。巧云的手指划破了(织席很容易划破手,压扁的芦苇薄片,刀一样的锋快),十一子就帮她吮吸指头肚子上的血。巧云从十一子口里知道他家里的事:他是个独子,没有兄弟姐妹。他有一个老娘,守寡多年了。他娘在家给人家做针线,眼睛越来越不好,他很担心她有一天会瞎……好心的大人路过时会想:这倒真是两只鸳鸯,可是配不成对。一家要招一个养老女婿,一家要接一个当家媳妇,弄不到一起。他们俩呢,只是很愿意在一处谈谈坐坐。都到岁数了,心里不是没有。只是像一片薄薄的云,飘过来,飘过去,下不成雨。
(节选自汪曾祺《大淖记事》,有删改)
6.(3分)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莲子为黄海蛟生下女儿巧云的时候,天上布满五色云彩。这带有中国古代神话传说的味道,暗示了巧云今后命运将与众不同。
B.巧云的妈在走之前把家务事都做好,把巧云托付给邻居,甚至还为黄海蛟打了酒、做好了饭,可见她对这个家还是很不舍的。
C.“但是巧云没怎么往心里去”表明巧云一方面对那些对她有点意思的人并不太喜欢,另一方面也暗含她的思想意识转变过程。
D.十一子与巧云显出情投意合之意,却不被邻居们看好,从选文最后一段来看,他们二人有情有义、互相体贴照顾,令人艳羡。
7. (3分)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一段“接过”、“上到”、“一提”和“倒在”一系列动词描写,展现黄海蛟娴熟的上高跳技术和他乐于助人的一面。
B.巧云“眉毛黑如鸦翅”,眼却是一对凤眼,暗示了她有从乌鸦变为凤凰的潜质;“忽然回头,睁得大大的”有翠翠的味道。
C.第6段后半部分写巧云因为貌美而心善而为人们喜爱倾慕。字里行间有种幽默诙谐的态度,有对时人重美貌的些许调侃。
D.汪曾祺的散文语言朴实平淡却有味,被称为“京派作家”。如此篇,虽然记叙是浓墨重彩,但外貌心理描写也堪称精彩。
8.(6分)“巧云的妈跟唱小生的跑了”这件事在前文早有伏笔,请找出并加以分析。

9. (6分)在之后的情节发展中,巧云遭人玷污,十一子被人打死,下场都很惨。有人说:“大淖是一个具有神秘色彩的名字。”试分析原因。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三、阅读下面一篇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佚之狐,郑人,佚之俅之子也。狐少善思辩,多才识。为幕僚,常得郑君宠之。
晋侯、秦伯围郑,郑危在旦夕。狐求见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
武使秦,秦晋师还,郑遂安。郑伯欲厚赏武。狐闻之,言于郑伯曰:“武,舌辩之士,以口舌退师,功高莫大,厚赏,理也;然,武终为隐者之徒,非臣举之,终老亦未见其名,何功之有?窃以为当赏者,臣也。”郑伯愕然,赏之。
异日,村夫有拜于郑廷者,郑伯迎之。问之,乃烛之武之兄文也。文曰:“君恩四海,天下惠之,万民之幸也。武以口舌还军秦晋,三军不能敌,厚赏以利郑也。然,家有老母,八旬又三,日必侍之。武往说师,老母系之,臣昼夜侍母,目不交睫,亦宜赏之。况武本不欲说秦,臣数劝方为之也!”郑伯赏之。
未几,宫廷左右及三军将士上书求赏者络绎不绝,郑哗然。晋闻之,复攻之,郑危矣。
史臣曰:“郑危而遂安者,君明而士贤也;郑安而复危者,赏功之过欤,抑邀功妒贤欤?
10. (3分)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秦晋师还,郑遂安 还:撤军
B.厚赏以利郑也 利:利益
C.武往说师,老母系之 系:挂念
D.君恩四海,天下惠之 惠:得到恩惠
11. (3分)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言于郑伯曰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B.武以口舌还军秦晋 厚赏以利郑也
C.乃烛之武之兄文也 使杞子……戍之,乃还
D.郑伯愕然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12. (3分)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因为烛之武劝退秦师有功于国,郑伯打算重重地奖赏他,可是这一奖赏刚有动议,就引起了来自各方面的连锁反应。
B.佚之狐凭借自己是老臣,德高望重,平时对郑伯尊重有加,觉得自己这次举荐烛之武有功,要奖赏,首先应该奖赏自己。
C.烛之武的哥哥烛之文认为自己侍奉老母亲、劝说烛之武面见秦君退秦师有功,应该得到奖赏;其他大臣也想分功。
D.史臣认为,郑国从安定陷入危局的原因并不是郑伯设立奖项,而是郑国上下抢夺别人的功劳嫉贤妒能的风气。
13.(10分)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非臣举之,终老亦未见其名,何功之有?
(2)况武本不欲说秦,臣数劝方为之也!
  
四、比较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问题。
垓下歌
项羽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大风歌
刘邦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14. (3分)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两首诗的体裁相同,都是楚辞体,这类作品的基本特征是富有抒情成分和浪漫气息,句子参差不齐,形式自由,句中多用“兮”字。
B.两首诗的题材相同,都是以楚汉之争为背景,都是抒写重大历史变革时期重要历史人物的人生际遇及其在某个历史瞬间的复杂情怀。
C.两首诗的表现手法有相同之处,首句都运用了夸张的艺术手法,以个人为切入点,渲染了自己的英雄形象。
D.两首诗的抒情方式有相同之处,都是缘事生情,因情放歌,无意为诗而成绝唱,发自肺腑的英雄心曲,尽收时代风云于诗中。
15.(4分)这两首诗表达了两位盖世英雄的哪些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五、(6分)请根据相关情境,按要求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6.(1)《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中,表现孔子不以年长自居,采用循循善诱的教学方法,使弟子毫无顾虑地说出各自志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烛之武指出,秦、郑距离遥远,晋、郑却是近邻,因此亡郑会导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种对秦国不利的后果。
(3)《烛之武退秦师》中,烛之武劝说秦伯,貌似谦恭,实则极有分量,以一个假设句否定了秦出兵的合理性,也由此掌握了谈话的主动权,以退为进,柔中有刚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
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我第二次到仙岩的时候,我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
     梅雨潭是一个瀑布潭。仙岩有三个瀑布,梅雨瀑最低。走到山边,便听见哗哗哗哗的声音;抬起头,镶在两条湿湿的黑边儿里的,一带白而发亮的水便呈现于眼前了。我们先到梅雨亭。梅雨亭正对着那条瀑布;坐在亭边,不必仰头,便可见它的全体了。亭下深深的便是梅雨潭。这个亭踞在突出的一角的岩石上,上下都空空儿的;仿佛一只苍鹰展着翼翅浮在天宇中一般。三面都是山,像半个环儿拥着;人如在井底了。这是一个秋季的薄阴的天气。微微的云在我们顶上流着;岩面与草丛都从润湿中透出几分油油的绿意。而瀑布也似乎分外的响了。那瀑布从上面冲下,仿佛已被扯成大小的几绺;不复是一幅整齐而平滑的布。岩上有许多棱角;瀑流经过时,作急剧的撞击,便飞花碎玉般乱溅着了。那溅着的水花,晶莹而多芒;远望去,像一朵朵小小的白梅,微雨似的纷纷落着。据说,这就是梅雨潭之所以得名了。但我觉得像杨花,格外确切些。轻风起来时,点点随风飘散,那更是杨花了。﹣﹣这时偶然有几点送入我们温暖的怀里,便倏的钻了进去,再也寻它不着。
(节选自朱自清《绿》,有删改)
17.(3分)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司马迁历尽艰辛磨难,经过无数摧折,才写出这部沥尽心血之作﹣﹣《史记》。
B.我们不应该只用批判的态度来对待周朴园这个人物﹣﹣一个很有两重性的人物。
C.稻田里洋溢的全是割麦人的笑脸与欢乐﹣﹣尽管割麦是一件那么苦那么累的事。
D.当你洗手时,时间从你的指缝里溜走﹣﹣于是你又慨叹:“时间过得真快了!”。
18.(5分)朱自清这篇《绿》描写的十分生动形象,比喻句在其中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试找出任意两句,并简要说明本体和喻体的相似性。


19.(5分)《红楼梦》中写道:“都道是金玉良缘,俺只念木石前盟。”请说说“金玉良缘”、“木石前盟”的含义。


20.(6分)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0个字。
     在12月31日晚举行的2021迎冬奥环球跨年冰雪盛典上,来自体育界和文艺界代表共同启动了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体育图标发布装置。此次发布的体育图标,和北京2008年奥运会会徽“中国印”的设计理念遥相呼应,两者均为印章风格,都选择了篆刻形式。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体育图标共30个,包括24个北京冬奥会体育图标和6个北京冬残奥会体育图标。国际奥委会、国际残奥委会、各国际冬季单项体育联合会均对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体育图标给予了高度评价。


(四)作文(60分)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950年,新中国刚刚成立,百废待兴。朝鲜战争的战火烧到鸭绿江边,国家安全面临严重威胁。危急关头,在极不对称、极为艰难的条件下,中国人民奋起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先后有290余万志愿军将士赴朝参战,19万7千多名英雄儿女献出宝贵生命,涌现出杨根思、黄继光、邱少云等30多万名英雄功臣。中华大地,万众一心,支援前线。历时一年的捐献武器运动,募得的捐款可购买3700多架战斗机。两年零9个月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拼来了山河无恙、家国安宁,稳定了朝鲜半岛局势,维护了亚洲与世界和平,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一直激励着中国人民。
    校团委举行“铭记历史,迎接挑战”的主题征文活动。请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文章,说说你的感受与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0-2021学年第二学期高一语文第一次月考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
1.C  2.A  3.D
4.①具有创新、创造精神;②能够独立承担学术研究;③成为国家乃至世界此行业战略、领军人才;④具有高度爱国热情与奉献精神。
5.①注重自由讲学,注重教学与研究相结合,不作考课式的书院;②注重现代思想文化与古代思想的碰撞、交融。
6.C
7.B
8.①莲子与黄海蛟相遇突然而又急促,风尘仆仆,生活不会长久;②莲子是大户人家的使女,喜欢吃瓜子零食,唱牙牌调等等,可谓与大淖乡风格格不入,很可能会想法脱离此处。
9.①“大淖”的乡风淳朴之中又有些肮脏。人们互相帮助、辛勤劳作,男女之间情谊自然真实,十分淳朴;但却又有着闲人议论纷纷,女孩被玷污,男孩被打死的丑状,显得肮脏;②“大淖”带有象征意义,喻指“淖泥”。在这里作者将他比作一个大泥潭子,会把人陷进去,十一子和巧云就是例子。
二、古代诗文阅读
10. B;11.A;12.B
13.(1)要不是我推荐,他最终也不会显露名声,有什么建立功劳的机会呢?
(2)再说烛之武本来不愿意去劝退秦国军队,是我多次劝说,他才去做这件事的!
解析:10.利:对……有利。
11.A项,于:介词,相当于“对”。B项,以:介词,相当于“凭借”/连词,同“而”。C项,乃:副词,相当于“原来是”/副词,相当于“才”。D项,然: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的样子”/连词,相当于“然而”。
12.“凭借自己是老臣,德高望重,平时对郑伯尊重有加”无中生有。
13.(1)举:推荐;见:显露;何功之有:宾语前置句,有什么建立功劳的机会呢?(2)况:再说;数:多次;方:才;为之:做这件事。
14.C
15.①《垓下歌》首句洋溢着无与伦比的豪气,显示出罕见的自信;第二、三句既有对天时不利的幽怨,也有对穷途末路的无可奈何;第四句表达了对心爱美人命运的深沉忧虑。 
②《大风歌》首句借对风起云涌的壮丽景色的描绘,表现了对平叛战争的回顾和歌颂;第二句表现了平叛争胜利后的自豪之情;第三句表达了渴望巩固统治,加强中央集权和保卫国家统一的迫切愿望和焦灼之情。
16.请根据相关情境,按要求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2)邻之厚,君之薄也
(3)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三、语言文字运用
17.D
18.例:“这个亭踞在突出的一角的岩石上,上下都空空儿的;仿佛一只苍鹰展着翼翅浮在天宇中一般”,亭子孤兀地立在一块岩石之上,从下至上,面积依次铺展开来,就宛如鹰站在岩石上一样,只靠一个小小支点,撑起整个身子。
①“冲下”、“扯成”有拟人意态;“一幅整齐而平滑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下 月考试卷


上一个『江西省赣县第三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强化训练(一)语文试卷』  下一个『江西省宜春市第九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