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鹤岗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4月月考语文试卷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月考试卷
试题
名称
黑龙江省鹤岗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4月月考语文试卷(高二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鹤岗市第一中学高二学年2021年4月语文月考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史记》载,赵武灵王“召肥义与议天下,五日而毕,逐下令易胡服,改兵制,习骆射”,却遇到巨大阻力,王公大臣纷纷进言,认为“衣服习俗,古之礼法”,抛弃自身传统而改夷狄装束,
试题预览
鹤岗市第一中学高二学年2021年4月语文月考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史记》载,赵武灵王“召肥义与议天下,五日而毕,逐下令易胡服,改兵制,习骆射”,却遇到巨大阻力,王公大臣纷纷进言,认为“衣服习俗,古之礼法”,抛弃自身传统而改夷狄装束,乃是一种罪过。另一个相反的例子是魏孝文帝改革,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即“革衣服之制”,禁胡服,改汉服,以达到去除鲜卑的民族身份、融入汉族的目的。
自古以来,服饰一直是体现国家民族风俗文化的重要方面。中华是礼仪之邦,最重服饰,“衣食住行”,以“衣”为首。历经几千年流变,发展出的服饰文化可谓博大精深。从汉服、唐装到旗袍、中山装,经典的中华服饰也曾成为世界眼中靓丽的风景。然而,在当代中国,这种具有自身特色的服饰文化却似日趋式微。最简单的例子便是,当我们被要求“着正装”的时候,脑子里首先甚至唯一想到的就是西服,而不是具有自身特色的中式礼服。这对于有着几千年传承的服饰文化来说,不能不说是一种缺憾。
民族服饰,于个人,是身份的标签和文化认同感的载体;于国家,是形象的展示与礼仪的体现。在现代政治中,特色鲜明的民族服饰,更会成为国家的文化名片。放眼世界,不少国家都拥有自己的“国服”,如日本、韩国等亚洲国家和东欧、北欧诸国,阿拉伯国家更是重视。相比之下,我们的重视程度似乎还不够。新中国成立初期,曾规定外交人员的正装为中山装。随着时代的变迁,中山装似乎显得不太符合当下的审美观,因而渐渐退出了人们的视野,外交官们也开始穿起了西服。但是,西服在很多国家眼中并不算正装,在最隆重的外交场合,穿西服会被视为过于随便、不尊重外交礼仪的行为。
所幸的是,已经有不少人意识到并试图弥补这一缺憾,“中式礼服文化研究热”正在国内悄然兴起。在北京召开的“国服文化研讨与服装探索展示大会”,就是热潮中的一股涓流。这次由民族文化艺术工作委员会等联合主办的会议,以传承和弘扬民族服饰文化为宗旨,探讨最多的话题就是为什么要有“国服”,“国服”应该是什么样子。的确,如果我们在重大集会、节日庆典与外交场合能穿“国服”,有利于在世界上树立充满文化自信的中国形象。这就要求“国服”具有对普通民众的亲和力,便于普及。它不仅仅是在设计上加入中国元素那么简单,更应体现中华民族对于衣着的文化理念。
服饰是社会的一面镜子。魏晋风流,士人爱穿敞襟宽袍,以显自由不羁;大唐盛世,开放自信,服饰因之雅容华贵;在国家崛起之今日,如何穿出中国范儿,看来真不是一件小事。
(选自《人民日报》:《今天,如何穿出中国范儿》,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中华服饰文化,历经几千年传承发展,可谓博大精深,唐装、旗袍等经典的中华服饰也曾是世界眼中靓丽的风景。
  B.服饰文化在当代中国正日趋衰弱,当我们被要求“着正装”时,首先想到的是西服,而不是具有自身特色的中式礼服。
  C.在现代政治中特色鲜明的民族展物对于国家而言,有着重要的意义,它不仅是国家的文化名片也是文化认同感的载体。
  D.“国服文化研讨与服装探索展示大会” 以传承和弘扬民族服饰文化为宗旨,探讨了“国服”的意义,确定了“国服”的款式。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文章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行文思路谋篇布局,层次清晰,逻辑严密。
B.文章首段引用史实,引出“服饰一直是体现国家民族风俗文化的重要方面”这一中心论点。
C.文章既肯定民族服饰于个人、国家的意义,更指出它的政治功能,显示了作者的思辨态度。
D.文章尾段再次强调民族服饰的重要性,强化主题,从而加深了读者印象,增强了说服力。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不少国家都拥有自己的“国服”,比起日本、韩国等亚洲国家和东欧、北欧诸国,我们对“国服”的重视程度好像还不够。
  B.随着时代的变迁,我国外交官用穿西服取代穿中山装,但在最隆重的外交场合,这种穿着可能会被视为不尊重外交礼仪的行为。
  C.“国服”的设计既要有中国元素,更应体现中华民族对于衣着的文化理念,这样的“国服”对普通民众才具有亲和力,便于普及。
  D.我们只有在重大集会、节日庆典与外交场合穿具有中国范儿的“国服”,才能有利于在世界上树立充满文化自信的中国形象。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因不愿意使用人脸识别,浙江理工大学特聘副教授郭兵将杭州野生动物世界告上法庭。2019年4月27日,郭兵购买了杭州野生动物世界年卡。办理时,被告明确承诺在该卡有效期一年内通过同时验证年卡及指纹入园。然而在10月17日,杭州野生动物世界告知原告“年卡系统已升级,未注册人脸识别将无法正常入园”。
郭兵认为,进行人脸识别将收集他的面部特征等个人生物识别信息,该类信息属于个人敏感信息,一旦泄露、非法提供或者滥用,将极易危害人身和财产安全。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29条规定,收集、使用原告个人信息,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明示收集、使用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围,并经原告同意。郭兵认为,被告严重违反相关规定,损害了原告的合法权益。(摘编自朱健勇《中国人脸识别第一案杭州一动物园被起诉》,《北京青年报》2019年11月4日)
材料二:成为“透明人”的想法,让劳东燕(编者注:清华大学法学教授)感到很不安。
(以下是她的口述)
我们每个人都是公众中的一部分。我们的人身或财产权利受到侵害,本身就意味着公共安全受到了威胁。所以,不能简单将人脸识别技术所涉及的法律问题,归结为个人隐私保护与公共安全之间的紧张。我佩服郭兵老师。郭老师不接受调解,我也赞成不走调解的途径,不然,提起诉讼的法律意义就不大。
人脸识别技术大规模推广,一定程度上是利用了沉默的大多数的心理。实际上,我们都不愿意生活里的一举一动,被盯着,被记录,被分析。但按眼下的趋势,估计我们很快会成为透明人。在当下的社会中,法律可能需要扮演新的角色。我们原来认为,法律主要是用来控制社会的,但对于一个复杂的、处于不确定状态中的社会系统来说,法律显然没有能力去施加有效控制,而只能选择去适应。法律应当约束科技经济系统的自我膨胀,使之置于社会可接受的程度。
目前法律对个人信息的保护远远不足,现在主要是以个人同意为基础,但我们很多人在表达同意的时候,根本没有获得充分有效的信息告知,或者是不得不做出同意,因为没有其他的选项。以个人同意为基础的法律保护机制,实质是让个人信息被不当运用所产生的风险主要由数据主体来承担。在未来,相信法律会将保护数据安全的主要责任放在数据控制者与处理者的身上,毕竟相应的风险是由他们的收集、保管、使用等行为所制造,而主要的利益也由其所享有。
我觉得,法律需要加强对滥用个人信息的规范,比如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就主要是对非法收集和非法买卖进行处罚,而个人信息被滥用的问题,在未来会越来越突出。在涉及公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上,每个人都需要努力地积极发声,只有这样,你的利益才可能在决策过程中被考虑到。
(摘编自任雾《法学教授的一次维权:人脸识别的风险超出你所想》,澎湃新闻2020年10月21日)
材料三:近日,备受关注的“人脸识别第一案”一审公开宣判——判决杭州野生动物世界赔偿郭兵合同利益损失及交通费,删除其包括照片在内的面部特征信息。
近年来,金融支付成为人脸识别的“主战场”。同时,在安检安防、政务服务、教育医疗等诸多场景,人脸识别都有用武之地——高铁告别纸质车票后,刷脸进站极大提升了效率;明星演唱会上,人脸识别协助抓获逃犯,立下奇功;一号难求的大医院,人脸识别将号贩子拒之门外;疫情防控期间,人脸识别助力人群动态管理,成为防疫抗疫的利器。
随着人脸识别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日益紧密,对于该技术的滥用与安全之忧,频频引发争议和讨论。近日,一些售楼处安装了人脸识别系统,有的购房者不得不“戴头盔看房”,以防被“割韭菜”。此前,人脸识别系统还曾应用于分类投放的垃圾桶上,甚至出现在用于监控学生的课堂上,引发不小争议。
今年7月,有不法分子在电商平台贩卖人脸信息。杭州、深圳等地破获的盗用公民信息案中,犯罪嫌疑人均使用了“AI换脸技术”,成功骗过人脸核验,进而为犯罪团伙提供黑产服务。事实上,对人脸识别的争议已在全球多国出现,处于风口浪尖的科技巨头首当其冲。此前,IBM主动放弃人脸识别业务,宣布将不再提供、开发或研究任何人脸识别和人脸分析软件;微软则在去年删除了其录入的公开人脸识别数据库。
尽管人脸识别过程仍存隐忧,但专家表示,不必把人脸识别当作洪水猛兽。对于人脸识别技术的正面作用,应当有理性的认识和思考。从技术方面来看,人脸识别正在向3D转变。3D识别能够采集多达几十万个信息点。同时,人脸识别还通过软硬件结合的方法判断采集到的人脸是否为活体,有人值守和多维校验方式等增强识别安全性。
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刘德良表示,真正威胁到个人信息安全的,是对于人脸信息的滥用。人脸识别的本质是存储人类面部信息,从而进行精准有效的身份验证,新技术的使用能提高社会运行效率。
如今,人脸识别的广泛应用,也为社会带来更多温度。例如,为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过度消费,不少游戏厂商在原有身份证认证的基础上引入人脸识别技术,以加强监管。在深圳、合肥等地,退休老人可以在支付宝通过刷脸的方式领取养老金,人脸识别为政务服务提供了更多便利。
(摘编自刘峣《人脸识别有温度更要守法度》,《人民日报·海外版》2020年12月3日)
4.下列对“人脸识别”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人脸识别需要收集人的面部特征等生物信息,该类信息一旦泄露,有可能危害人身和财产安全。
B.人脸识别“主战场”虽在金融支付领域,但安检安防、政务服务、教育医疗等场景也不可或缺。
C.人脸识别的滥用不仅表现在日常生活领域,也表现在不法分子贩卖、盗用等违法犯罪的活动中。
D.人脸识别的争议并不鲜见,科技巨头IBM公司已放弃相关业务,但这不代表我们也将步其后尘。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如果简单地将人脸识别涉及的法律问题归结为个人隐私与公共安全之间的紧张,则割裂了个人权利与公共安全之间的一体性。
  B.面对当今复杂多变的社会系统,法律只能选择适应而难以施加有效控制,这不利于对科技经济系统的自我膨胀进行有效约束。
  C.根据权责一致原则,保护数据安全的主要责任应当放在数据控制者与处理者身上,因为他们制造了风险,并享有数据的主要利益。
  D.劳东燕认为,在涉及公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上,每个人都要努力地积极发声;因此,她赞成郭兵为了维护公众利益不走调解途径。
6.请依据材料概括分析如何促进人脸识别技术的安全应用与健康发展?(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小题。  
沼泽地        叶征球
入冬后,夜幕落得急。一不留神,天嗖嗖地就黑了,像碰翻了一瓶墨汁。这幢土屋离村子很远,孤零零杵在山岗西侧,如一个弃儿。
他敲门进来的时候,老人正拢着炉子烤火。老人瘦弱,佝偻着,身上的棉袄就显得宽大了许多。一只黑魆魆的铝壶坐在火炉上,滋滋滋吐着热气。
“大叔,您-您好。”他怯声唤了一句。老人微微一凛,缓慢地欠身,一双枯枝般的瘦手,抖抖索索地探寻着。“您眼睛?”他问老人,右手捏了捏裤子后兜,硬硬的还在。“唉,青光眼,瞎两年了。”老人幽叹了一声,“请问客人你是?”“我贩,贩山货路过这里,天就黑了。”他轻轻地吁一口气,“想歇个脚。”老人颔首,笑开一脸菊瓣,应道:“哦,快来烤火,粗茶淡饭也有的,你莫嫌弃。”
他默默地环视了一圈,房间干净爽朗,除了一些简陋的生活器具之外,没有什么亮眼的物件。几本旧书和一台老拙的木匣式收音机,趴在缺角的桌子上,擦拭得锃亮,在浑浊的灯光下,显得几分古意苍苍。正在播放评书《隋唐演义》,单田芳独特的磁性声音,让房间里热闹一些。年月久了,收音机有些颓,夹着“沙沙沙”的杂音,仿佛病人的喉头里憋着不顺畅的咳。
老人慢慢摸索着,从碗柜里端出两碟剩菜来:土豆丝、腌菜炖小鱼干,菜虽然有点蔫,但尚有余温。他看着,咽了一下口水。随即帮忙撤下水壶,一边架锅热饭,一边问:“大叔还喜欢看书啊?”“唉,眼睛瞎了,看不见东西,就每天摸摸书。”老人苦笑一下,眼睛里蒙着一层淡淡的云翳,眸子定定地,一动不动,“当一辈子民办老师,习惯了闻书的味道。”
饭菜简单地热过,老人让他开吃。
他看着墙壁上贴的那些奖状,印在上面的红旗都褪色了,自言自语:“以前,我也得过很多奖状!”接着,陷入了回忆中,脸上浮起一些欣喜。“大叔,这里往西,路好走吧?”“往西?”老人若有所思地说,“往西是一片沼泽地,几十里荒无人烟。”屋外风刮得恓惶,窗边的苦楝树摇曳着,仿佛鬼影幢幢。
“沼泽?”他停下了筷子,“我想吃完饭就动身呢。”“乌茫茫的全部是泥淖,上个月又陷了两个人进去,还是晌午呢,眨眼就灭顶了,根本没得救。走夜路,就更别提了。”老人说着,脸上全是惊悚。歇了一会儿,接着说:“哦,我弄点酒给你,暖暖身子。”
老人步履蹇滞地进房间,捯饬了好大一阵,颤巍巍端着一个旧搪瓷缸出来。顿时,一股醇酽的酒味弥漫开来。“自家粮食蒸的酒,不值钱,莫嫌弃啊。”老人和蔼地说。他很久没有闻这种浓郁扑鼻的酒香了,一瞬间,他心里一阵荒乱,仿佛回到了家,回到了父亲身边。他暗暗地叹一口气,眼眶就湿了。
酒足饭饱之后,两个人围着炉子拉家常。老人说冬夜太长,自己睡眠浅,有时压根就睡不着,得靠安眠药;儿子在城里上班,隔三差五的才能回来一趟。他说,他家在山沟里,村长就是土皇帝,作威作福,一手遮天;他说一位朋友犯了事,总想悔过自新……“想回头就是好人,俗话说,浪子回头金不换。”老人不住地点头称赞,“人活一辈子不容易,肯定有平路,有山坡,还有沼泽。”
夜渐渐深了,土屋的灯在无边的黑暗中,昏黄如豆。他感到一阵阵疲乏袭来,眼皮沉重得挑不动,便依着老人安排,进侧屋倒床睡下。待他鼾声响起,老人悄悄锁了侧屋门。
老人从棉袄里掏出手机,蹑到门外,颤抖地拨通了儿子的电话:“我中午听见收音机里的协查通告了,你们要抓的人在咱家里。我看见他左耳那个胎记了,没错。”电话那头,儿子大骇:“太好了!爸,您没事吧?”“没事没事,我假装青光眼,他不会伤害一个盲人的。”老人顿了一下,说:“酒里有安眠药,他睡着了。你们赶快来!”“好的,马上就过来了。”儿子声音急切如催,“爸,您千万注意安全,防止他有凶器。”“他裤兜里一把匕首,我已经收起来了。他也是苦孩子,尽量算他一个投案自首吧,帮帮他,别让他在沼泽里陷得太深。”
(选自《山西文学》2020年第6期)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文章第一段,点明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渲染了紧张的气氛,为故事的进一步展开做了铺垫。
  B.作者擅长调用动作、语言、心理、情态、细节等多种手段描写人物,笔法细腻,人物性格鲜明,人物形象生动。
  C.文中的逃犯曾是个好孩子,曾经得过奖状;犯事后也有悔过自新的想法,因此后面写他投案自首水到渠成。
  D.故事设计巧妙,曲折生动,跌宕起伏,引人入胜,特别是故事的结尾,看似出人意料,实则在情理之中。
8.请简要分析老人的形象特征。(6分)    
9.小说以“沼泽地”为题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二、古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10—13题。
李革 ,字君美,河津人。父余庆,三至廷试,不遂,因弃去。革颖悟,读书一再诵,辄记不忘。大定二十五年进士。调真定主簿。察廉,迁韩城令。同知州事纳富商赂,以岁课军须配属县,革独不听,提刑司以为能。迁河北东路转运都勾判官、太原推官。丁母忧,起复,迁大兴县令、中都左警巡使、南京提刑判官、监察御史、同知昭义军节度事。丁父忧,起复,签南京按察事。
泰和六年,伐宋,尚书省奏:“军兴,随路官,差占者别注,阙者选补,老不任职者替罢,及司、县各存留强干正官一员。”革与签陕西高霖、签山东孟子元俱被诏,体访三路官员能否,籍存留正官,行省、行部、元帅府差占员数及事故阙员,老不任职,赴阙奏事。改刑部员外郎,调观州刺史兼提举漕运,陕西西路按察副使,大兴府治中。知府徒单南平贵幸用事,势倾中外,遣所亲以进取诱革,革拒之。
兴定元年,胥鼎自平阳移镇陕西,革以知平阳府事,权参知政事,代鼎为河东行省。是时兴兵伐宋,革上书曰:“今之计当休兵息民养锐待敌宋虽造衅止可自备若不忍小忿以勤远略恐或乘之不能支也。”不纳。太原兵后阙食,革移粟七万石以济之。二年,宣差粘割梭失至河东,于是晚禾未熟,牒行省耕毁清野。革奏:“今岁雨泽及时,秋成可待。如令耕毁,民将不堪。”诏从革奏。
十月,平阳被围,城中兵不满六千,屡出战,旬日间伤者过半。征兵吉、隰、霍三州,不时至。裨将李怀德缒城出降,兵自城东南入。左右请革上马突围出,革叹曰:“吾不能保此城,何面目见天子!汝辈可去矣。”乃自杀。赠尚书右丞。
赞曰:《传》曰:“君子之言,其利博哉!”徒单镒拱扼一语而宣宗立,厥功懋矣。徒单镒为外官,惟孙即康诡随,乃骤至宰相,古所谓斗算之人,其即康之谓矣。贞祐执政李革,可谓君子,其进退之际,有古人为相之风焉。
节选自《金史·卷九十九·列传第三十七·徒单镒、孙即康、李革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今之计当休兵息民\养锐待敌\宋虽造衅止\可自备\若不忍小忿以勤远略\恐或乘之\不能支也
B. 今之计当休兵\息民养锐待敌\宋虽造衅\止可自备\若不忍小忿以勤远\略恐或乘之\不能支也
C. 今之计当休兵\息民养锐待敌\宋虽造衅止\可自备\若不忍小忿以勤远\略恐或乘之\不能支也
D. 今之计当休兵息民\养锐待敌\宋虽造衅\止可自备\若不忍小忿以勤远略\恐或乘之\不能支也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尚书省”形成于东汉,发展至隋定型,唐时主要负责执行诏令,为中央政府最高权力机构之一。
B. “权参知政事”中“权”即代理、暂代。“署、行、守、摄、假、迁”都有代理官职之意。
C. “赠尚书右丞”中“赠”指古代朝廷为表彰大臣的功绩,在大臣死后追授较高的官职或称号。
D. “赞曰”中“赞”是史传类作品中作者或注家用来对作品人物或事件进行评论、阐发观点的。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李革聪明机敏,正直廉洁。他才华出众,过目不忘,拒绝权贵亲信的功名引诱,被朝廷赏识。
B. 李革恪尽职守,奉公敬业。两次伐宋他均积极支持,认真递选官员,转运粮食,以救济金朝军队。
C. 李革体恤民情,保护农耕。他考虑民意,上奏反对朝廷耕毁清野,意见最终为朝廷所采纳。
D. 李革竭忠尽智,忠君爱国。平阳被围,他奋勇抵抗,城破之时,他放弃突围,自杀以殉国。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同知州事纳富商赂,以岁课军须配属县,革独不听,提刑司以为能。(5分)

(2)宣差粘割梭失至河东,于是晚禾未熟,牒行省耕毁清野。(注:粘割梭失是人名)(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泊岳阳楼下  杜 甫
江国逾千里,山城近百层。
岸风翻夕浪,舟雪洒寒灯。
留滞才难尽,艰危气益增。
图南未可料,变化有鲲鹏。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3分)
A.颔联描绘了一幅冬夜羁旅图,停船在岸,舱内,寒灯一檠;舱外,风吹浪翻夜雪纷飞,营造出萧瑟凄凉的意境,抒发了诗人天涯漂泊的愁苦之情。
B.在本诗中,杜甫十分重视炼字,比如颔联中的“翻”“洒”就是炼字的典范。
C.作者在尾联进行了情感的突转,从颔联的慷慨豪迈转为尾联的漂泊愁苦。
D.全诗以豪景抒悲情,岸风夕浪,舟雪寒灯做起伏,及滞留,危难而转图南鲲鹏,意境起伏,富于节奏;承转顿挫,铿锵有力;情景呼应,浑然无间。
15.本诗与《阁夜》相比情感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著名篇默写(本题共1小题,7分)
16.(1)俗话说:“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换旧人。”这种说法与韩愈《师说》中“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相似。
(2)杜牧在《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绘出中国古代建筑群内各建筑物间的联系方式和屋顶的特征性装饰形态。
(3)《孔雀东南飞》中“便利此月内,六合正相应”所写婚俗与《诗经·氓》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所写的相似。
(4)白居易在《琵琶行》中说自己谪居浔阳早晚听到不是动物悲声就是乡野间的“山歌与村笛”,因此听到琵琶女弹奏的音乐时就感到到 “                    ”。
三、语言文字运用(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7--19题 
“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句话人们         。它或被用来证明文学文本意指的不确定性和意蕴的丰富性。这句话       的是一种空间向度的阅读差异,阅读差异还存在另一向度——时间的向度。时间向度的阅读差异为什么会存在?因为人的“理解视野”是生长的。阅历构成了理解视野的先在结构,自我成长带来阅历的丰富,(     )。这样,         阅读同一文本,也会形成不同的阅读体验,时间层面的阅读差异性就出现了。产生这种阅读差异的客观条件是文学文本意蕴的丰富与否,对于那些意蕴单薄的文学文本,是很难让读者产生差异化的阅读理解的。但是,这种文本在时间层面的阅读差异会以另一种形式表现出来,那就是人们原来很喜欢这样的小说,但是阅历增长了,再读这样的小说就会         ,转而渴望读到新的、更好看的小说。古人说,“观千剑而后识器”,就是这个道理。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耳熟能详    凸显    即使    索然寡味
B.耳濡目染    突现    虽然    索然寡味
C.耳熟能详    凸显    虽然    味同嚼蜡
D.耳濡目染    突现    即使    味同嚼蜡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阅历丰富既能使这个先在结构更加丰富,读者的理解视野也将会随之扩大
B.先在结构丰富来源于个人阅历的丰富,进而它最终使读者的理解视野扩大
C.阅历丰富使这个先在结构更加丰富,先在结构的丰富最终使理解视野扩大
D.先在结构影响读者理解视野的扩大,它与读者的阅历丰富和自我成长有关
19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A.产生这种阅读差异的客观条件是文学文本意蕴的丰富与否,那些意蕴单薄的文学文本,是很难让读者产生差异化的阅读理解的。
  B.产生这种阅读差异的客观条件是取决于文学文本有丰富的意蕴,对那些意蕴单薄的文学文本,读者很难产生差异化的阅读理解。
  C.产生这种阅读差异的客观条件是文学文本意蕴的丰富,对于那些意蕴单薄的文学文本,是很难让读者产生差异化的阅读理解的。
  D.产生这种阅读差异的客观条件是文学文本有丰富的意蕴,那些意蕴单薄的文学文本,是很难让读者产生差异化的阅读理解的。

四、文言文选择题(共5小题,10分)
20.下列各句中解释说明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 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让)
B. 雷霆乍惊(乍,突然)
C. 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羞,通“馐”)
D. 神人无功  , 圣人无名。(功,功名)
21、下列句中加横线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不省所怙               吾往河阳省坟墓
B、将成家而致汝             衔哀致诚
C、汝之子始十岁             始速祸焉
D、而不悲者无穷期矣           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22.选出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活用情况相同的一项(    )(2分) 
 A.族秦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二 月考试卷


上一个『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区大林高中2020-2021学年高二4月月考语文试题』  下一个『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汪清县第六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