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编自樊锦诗《保护传承敦煌文化,增强中华文化自信》,有删改)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佛教在敦煌宗教文化中始终占据着主要地位,敦煌古代人民的日常生活深受影响。 B. 敦煌文献中的大量非汉语文献,因为属于“死语言”,对于历史文化研究价值很大。 C.“敦煌文学”在特定意义上是指以讲经文、变文、词文、话本等为代表的俗文学作品, 它们鲜活明快,极具研究价值。 D. 两晋南北朝至隋唐时代中原画家作品大都失传,只有认识敦煌壁画才能认识中古时代中 国绘画史。 2. 下列对原文论述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文章以习近平总书记讲话开篇,同时将之作为全文的中心观点,既高屋建瓴又提纲挈领。 B. 文章基于“古为今用”的逻辑前提,重点论述了敦煌文物遗存、文献、文艺作品等几方 面的内容。 C. 曹仲达的“曹衣出水”和张僧繇的“凹凸法”都是来自西域的画法,在敦煌壁画中大量 使用。 D. 文章采用了“总-分”的论述结构,具体分析了敦煌文化中蕴含的精神财富。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佛教、道教及其它外来宗教在敦煌大体都和睦相处,这是敦煌文化这一现象的价值体现。 B. 敦煌曲子词属于特定意义上的“敦煌文学”,与传统的文人士大夫作品没有关系。 C. 敦煌壁画在绘画技法、经义内蕴上都极具特色,是研究中古时代中国绘画史的重要依据。 D. 我们进行今天的文化建设,应该认真总结发扬古代敦煌的经验,扩大国际文化交流。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木樨是木樨科木樨属的常绿木本,又被称为桂花、木犀等。木樨常丛生于山岭岩石之间。所以又得名“岩桂”或“山桂”。木樨的花朵有黄白、淡黄、橘红三色,花朵馥郁芳香,可飘十里。木樨属都是花具香味的灌木或小乔木。其中以木樨最香。 木樨因其叶片的叶脉形如“圭”字而被称为桂、圭木等,它树干纹理如犀牛,因此得名“木樨”,后来又衍生出“樨”字专指木樨。很多人知道桂花都源自“吴刚伐桂”的神话故事,有人还会说:“桂皮用来烧肉可香了。”但很可能多数人并不清楚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桂”究竟是指“木樨”,还是指“樟树”。 在很久之前,大家生活中欣赏崇拜的“桂”都是樟树。汉武帝信奉神仙,在太初四年建造了一座宫殿,取名叫“桂宫”,接着再建迎神的桂馆、桂台,在甘泉宫南的昆明池中直接以桂木为柱修建了水上宫室灵波殿。汉武帝选桂木来建造桂宫,大概是因为“以桂为柱,风来自香”吧。 在先秦魏晋南北朝时期,所有的“桂”几乎都指樟树,而木樨鲜少以“桂”的形象出现。《楚辞》大概是文学作品最早写到“桂”的,如“沛吾乘兮桂舟”“桂栋兮兰橑”“桂棹兮兰枻”“辛夷车兮结桂旗”。看来,用桂造船(桂舟)、建房(桂栋)、做船桨、旗杆等在屈原那个时代十分普遍,樟树树形高大,树干、枝叶等都散发着一股香味,古人对其极其崇拜。而木樨花香浓烈,枝叶却无半点香味,多为灌木,能长成顶梁柱的木樨十分稀少。这个时期,大家崇拜的“桂”还是樟树。 可三国时期的曹植写过一首《桂之树行》:“桂之树,桂之树,桂生一何丽佳。扬朱华而翠叶,流芳布天涯……”这里的“朱华”指红花,而樟树的花为白色或黄绿色,没有红色,但木樨却有橙红色花。如果这种理解没错,这“桂”指木樨,这是第一首吟咏木樨的诗歌。另有南齐王融《临高台》写道:“井莲当夏吐,窗桂逐秋开”,“逐秋开”说明这里的“桂”也指木樨,因为几乎所有的樟树都是春季开花,而木樨恰是秋季开花。 到了唐朝,诗歌迸出,咏桂佳作频现。樟树逐渐被木樨取代,木樨以“桂”的形象正式走进文学作品中,而真正的桂却鲜有人吟咏。到了宋朝,咏桂文学普遍繁荣,木樨将樟树挤下文坛,以“桂”的形象出现在众多文学作品中。而樟树此后几乎与“桂”相离。除了文学作品中,木樨还在很多地方抢占了樟树的地位。 早在先秦时期,人们就会饮用桂酒,但这里的桂酒并不是桂花酒,而是樟树皮切块后放入酒中制成的。当时的人们热衷的是樟树的香,后来木樨的花朵放入酒中也有香味,这样的桂花酒逐渐取代了原来的桂酒。我国古人将桂枝编成帽子戴在头上做装饰用,如三国时《弭愁赋》诗云:“整桂冠而自饰,敷綦藻之华文”,这里的“桂”指的是樟树。 无独有偶,古希腊人也会用桂枝编成花圈戴到胜利者头上,这种习俗还保留在奥林匹克运动会中,这里的桂则是与樟树同科的月桂。后来中外思想碰撞,国人也偷梁换柱,将桂冠的桂当作木樨了。 月亮自人类文明诞生以来就被赋予了各种神话故事,而“月中有桂树”这一传说最早见戴于汉代的《淮南子》,此时的桂还是樟树。久而久之,“月”与“桂”变得不可分割。自唐代后,木樨盛而樟树衰,“月中桂树”渐渐变成木樨。一些诗人再不明就里歌颂一番,木樨彻底与月亮相绑在一起,“桂”也成了月亮的代名词。 唐代段成式《西阳杂俎》记载了吴刚伐桂的故事,说“月中有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研之,树创随合。人姓吴....”这里的桂说不清是樟树还是木樨,按照当时的时代背景,木樨的可能性大一些。吴刚自己也很郁闷:本来这树就砍不断,可我砍的是木樨还是樟树?桂生于月中,这是人们的美好遐想。月中住着嫦娥,嫦娥被惩罚变作蟾蜍,于是,人们又将“蟾宫折桂”比作中举。在很久以前,古人会提到“桂折”一词,本意是折断桂木的枝条,可“桂折”常用来指人死亡,这里折的是樟树的枝条。折桂折樨意及第,桂折折樟意人离。 ——(摘编自翦翳翎《“蟾宫折桂”,可不要折错了》)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木樨被称为桂、圭木等,是因为其叶片的叶脉形如“圭”字,丛生于山岭岩石之间,所 以又得名“岩桂”或“山桂”。 B. 传说中的“月中桂树”,最早应该是指樟树。但唐代以后,“月中桂树”渐渐变成木樨。 “桂”也成为月亮的代名词。 C. 奥林匹克运动会还保留着古希腊人为胜利者佩戴桂冠的习俗,这里的“桂”指的是与樟 树同科的月桂而非木樨。 D. 先秦时期,人们热衷于木樨的花香,饮用的桂酒就是用木樨花制作的桂花酒。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木樨属都是花具香味的灌木或小乔木”,由此可以推断汉武帝以桂木为柱修建灵波殿大概是因为“以桂为柱,风来自香”。 B. 樟木的“木香”和木樨的“花香”都为人所崇拜,但到了宋代木樨抢占了樟树在文坛中的地位,樟树此后与“桂”完全相离。 C. 作者推测曹植的《桂之树行》和王融的《临高台》里提到的“桂”应为木樨,是因为诗中描写符合木樨的花色和花期。 D.“折桂折樨意及第,桂折折樟意人离”,虽然“折桂”“折樟”不同,但“折桂”和 “桂折”都被赋予了美好的寓意和遐想。 6. 文章题目为“‘蟾宫折桂’,可不要折错了”,那么在生活中我们要怎样区分樟树和木樨?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公讳轼,姓苏氏,字子瞻。世家眉山,曾大父讳杲,赠太子太保。大父讳序,赠太子太傅。考讳洵,赠太子太师。丁先君忧,服除,时熙宁二年也。王介甫用事,公与介甫议论素异,既还朝,置之官告院。熙宁四年,介甫欲变更科举,上疑焉,使两制三馆议之。公上书议其不利,上悟曰:“吾固疑此,得苏轼议,意释然矣。”即日召见,乃曰:“臣窃意陛下求治太急, 听言太广,进人太锐,愿陛下安静以待物之来,然后应之。”上竦然听受,曰:“卿三言,朕当详思之。”介甫不悦,命摄开封推官,意以多事困之,公决断精敏,声闻益远。初公既补外见事有不便于民者不敢言亦不敢默视也缘诗人之义托事以讽庶几有补于国。徙知湖州,以表谢上。言事者擿其语以为谤,遣官逮,赴御史狱。既付狱吏,必欲置之死,锻炼久之,不决。上终怜之,以黄州团练副使安置。公与田父野老,相从溪谷之间,筑室于东坡,自号东坡居士。元丰五年,上有意复用,而言者沮之,上手札徙汝州。略曰:“苏轼黜居思咎,阅岁滋深,人材实难,不忍终弃。”未至,上书自言有饥寒之忧,有田在常,愿得居之。书朝入,夕报可,士大夫知上之卒喜公也。绍圣元年,遂以本官知英州。寻复降一官,未至,复以宁远军节度副使安置惠州,独以少子过自随。瘴疠所侵,蛮蜑所侮,胸中泊然无所蒂芥,人无贤愚,皆得其欢心。少与辙皆师先君,初好贾谊、陆贽书,论古今治乱,不为空言。既而读《庄子》,喟然叹息曰:“吾昔有见于中,口未能言,今见《庄子》,得吾心矣。”乃出《中庸论》,其言微妙,皆古人所未喻。尝谓辙曰:“吾视今世学者,独子可与我上下耳。” (选自苏辙《栾城集•亡兄子瞻端明墓志铭》)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初/公既补/外见事有不便于民者/不敢言/亦不敢默视也/缘诗人之义/托事以讽庶几/ 有补于国/ B. 初/公既补外/见事有不便于民者/不敢言/亦不敢默视也/缘诗人之义/托事以讽/庶几 有补于国/ C. 初/公既补/外见事有不便/于民者不敢言/亦不敢默视也/缘诗人之义/托事以讽/庶几 有补于国/ D. 初/公既补外/见事有不便/于民者不敢言/亦不敢默视也/缘诗人之义/托事以讽/庶几 有补于国/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文中“考”指苏轼的父亲苏洵,“大父”指父亲的父亲,“曾大父”指苏轼的曾祖, 苏轼一家四代人都做过官。 B. 服除是指守丧期满,去掉孝服。服阕、终丧都有类似意思,古时父亲去世需居丧二十 七个月。文中指“丁先君忧”指苏洵去世后,苏轼服丧。 C. 表,是臣子送呈君王的奏章,多为大臣根据事件逐条陈述意见或建议,议论性较浓, 如诸葛亮的《出师表》就是在分条陈述北伐的理由。 D. 庄子,先秦道家学派代表人物。其代表作《庄子》又名《南华经》,想象奇幻、汪洋 恣肆,《逍遥游》便出自于此,表达了追求一种绝对自由的人生观。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苏轼不惧权贵,敢于直言。王安石当政时想进行科举改革,而苏轼则建议皇帝治国不 宜急速,最终这件事没有立即施行。 B. 苏轼遭受诬陷,受尽酷刑。在御史台的监狱,言事者想置他于死地,长时间施用酷刑, 但最终神宗怜惜苏轼,用黄州团练副使安置了他。 C. 苏轼还没有到达汝州时,上书说自己饥寒贫穷,在常州有田地,希望能到常州居住。 早晨上奏,傍晚皇帝就答复同意了。 D. 苏轼读《庄子》,感慨《庄子》说出了自己心中所想却又表达不出来的语言,并受此 启发写出了《中庸论》,其言辞简洁精妙,都是古人所没说明白的。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命摄开封推官,意以多事困之,公决断精敏。 (2)上有意复用,而言者沮之,上手札徙汝州。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清词,完成14〜15题。 蝶恋花•旅月怀人 宋琬 月去疏帘才数尺。乌鹊惊飞,一片伤心白。万里故人关塞隔,南楼谁弄梅花笛? 蟋蟀灯前欺病客。清影徘徊,欲睡何由得。墙角芭蕉风瑟瑟,亏伊①遮掩窗儿黑。 注释:①亏伊:也有版本作“生憎”。 14.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本词按照由外到内再到外的顺序写景,视觉、听觉巧妙交织,营造了凄清冷落的气氛。 B.“一片伤心白”中“白”字,既是月光在夜空洒落的真切写照,也衬托出词人思友怀乡 的愁绪。 C.“蟋蟀灯前欺病客”一句,将蟋蟀拟人化,病居异地他乡,连蟋蟀也来欺人,搅人心绪。 D.“清影徘徊,欲睡何由得”两句,不及苏轼“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的意境孤凄。 15.“墙角芭蕉风瑟瑟,亏伊遮掩窗儿黑”两句可谓精妙,请简要赏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1)苏轼《赤壁赋》中描写江面美景,和王勃《滕王阁序》“秋水共长天一色”有异曲同工之妙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韩愈在《师说》中分析童子之师时,指出老师有两种:一般意义上的老师是“____________”,而韩愈所定义的老师是“________________”。 (3)“面朝黄土背朝天”,写的是古代劳动人民在烈日下辛苦劳作的情景。白居易《观刈麦》中,将这种情景生动形象地再现出来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回首过往,从改革开放之初的“三步走”发展战略,到新时代的“两步走”战略安排,多少 的奋斗绘就了美好生活的画卷,多少埋头苦干的付出推动中国号航船破浪前行。“牛马年,好种田”,2021年,一个注定熠熠生辉的重要年份。乘势而上开新局, 再出发。时间不等人!历史不等人! 星汉灿烂,洪波涌流。新的一年,让我们以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精神,砥砺“胸怀千秋伟业,恰是百年风华”的大党 。走过百年历程,那些前行路上荡气回肠的英雄与模范,那些从历史星空中闪耀的热血与功勋,汇成无与伦比的力量源泉,推动着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人挑起更加光荣、更加艰巨的历史重任。新征程上,继续保持“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拼劲,百年大党必将焕发出更加刚健旺盛的生命力、 的战斗力。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 胼手胝足 扬帆启航 品格 无坚不摧 B. 锲而不舍 扬帆起航 品德 坚不可摧 C. 胼手胝足 扬帆起航 品格 无坚不摧 D. 锲而不舍 扬帆启航 品德 坚不可摧 18.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 走过百年历程,那些前行路上荡气回肠的英雄与模范,那些从历史星空中闪耀的热血 与功勋,汇成无与伦比的力量源泉,推动着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人挑起更加光荣、更 加艰巨的历史重任。 B. 走过百年历程,那些前行路上荡气回肠的热血与功勋,那些从历史星空中闪耀的英雄 与模范,汇成无与伦比的力量源泉,推动着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人挑起更加艰巨、更 加光荣的历史重任。 C. 走过百年历程,那些前行路上荡气回肠的英雄与模范,那些在历史星空中闪耀的热血 与功勋,汇成无与伦比的力量源泉,推动着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人挑起更加光荣、更 加艰巨的历史重任。 D. 走过百年历程,那些前行路上荡气回肠的热血与功勋,那些在历史星空中闪耀的英雄 与模范,汇成无与伦比的力量源泉,推动着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人挑起更加艰巨、更 加光荣的历史重任。 19. 高二年级我们进行了《红楼梦》整本书阅读,下面所列《红楼梦》中的信息,对应正确的 一项是( )(3分) A. 林黛玉 潇湘妃子 堪怜咏絮才 脖子上有金锁 共读《西厢记》 B. 王熙凤 贾琏之妻 弄权铁槛寺 一从二令三人木 协理宁国府 C. 薛宝钗 薛蟠之妹 丰年好大雪 金玉良缘 魁夺菊花诗 D. 晴雯 宝玉的丫鬟 病补雀金裘 拒绝给贾赦做妾 撕扇子 20. 下面是某医院门诊“一卡通”挂号流程图,把这个流程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得当,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00字(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