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谏太宗十思疏》提升训练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课文同步练习
试题
名称
《谏太宗十思疏》提升训练(高一必修下 统编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第15课谏太宗十思疏一、选择题1.下列各句的句式,与例句不相同的一项是()例句: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A.以其无礼于晋 B.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C.既而得其尸于井 D.月出于东山之上2.下列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A.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源头不深却希望水流得长远,根系不稳固却想要树木
试题预览
第15课 谏太宗十思疏
一、选择题
1.下列各句的句式,与例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
A.以其无礼于晋 B.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C.既而得其尸于井 D.月出于东山之上
2.下列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源头不深却希望水流得长远,根系不稳固却想要树木长得好。
B.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看见(自己)贪图的东西,就想到知足来自我警诫。
C.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人们)最终虽免于刑罚,但不会感激,表面恭敬而内心却不服气。
D.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仁爱的人广泛施布他们的恩惠,诚信的人献出他们的忠诚
3.下列加点词语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 B.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
C.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 D.必固其根本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B.宗庙之事,如会同
C.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D.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根不固而求木之长         终苟免而不怀仁
B.欲流之远者               可以尽豫游之乐
C.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   若属皆且为所虏
D.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     欲速则不达
6.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  牧:养 B.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  忠:忠诚
C.弘兹九德,简能而任之  简选拔 D.君人者,诚能见可欲  君:君主
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属于同一类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
①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②必固其根本③则思知止以安人④不念居安思危⑤以膏泽斯民⑥则思虚心以纳下⑦貌恭而不心服,⑧弘兹九德
A.①②⑤ B.②③⑥ C.⑤⑦⑧ D.④⑤⑧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欲流之远者                  信者效其忠
B.斯亦伐根以求木茂            欲出力助上以抗之
C.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        则智者尽其谋
D.根不固而求木之长            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
9.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B.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C.则思知足以自戒
D.不任区区向往之至
10.下列加点词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虽董之以严刑         董:督察         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        恤:体恤
B.度义而后动           度:考虑         人君当神器之重            当:承担
C.能克终者盖寡         克:能够         所操之术多异故也          术:方法、主张
D.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  黜:排斥         永保无疆之休           休:休养
1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既闻征所为,促召之      今君处必争之地 B.以征典书檄      以从其尚
C.太子蚤从征言            以从其尚 D.乃擢秘书丞      语终日乃还
1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以征典书檄     典:掌管。 B.王器其直,无恨意     器:器重。
C.诏征平治       征:征伐。 D.以从其尚             尚:崇尚,此处指意愿。
13.下面对《答司马谏议书》内容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在本文中,司马光认为天下“怨谤”、众“汹汹然”是王安石在变法中,“侵官,生事,征利,拒谏”造成的。
B.王安石从历史的角度说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因此“天下怨谤”不足为奇。
C.本文通过对司马光指责自己的几个方面的辩驳,批驳了保守派的不恤国事、墨守成规的状况,表明自己的坚决态度。
D.首先交代写信的原因,言语委婉有致;接着进行合情合理地辩驳,有理有据,层层深入;最后表明态度,不失赠答之礼。
1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臣闻求木之长者        人君当神器之重 B.斯亦伐根以求木茂    以膏泽斯民
C.臣虽下愚,知其不可    虽欲强聒 D.根不固而求木之长    而况于明哲乎
1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臣闻求木之长者    长:生长。 B.必固其根本              固:使……稳固。
C.重念蒙君实视遇厚  视遇:看待,对待。 D.虽欲强聒,终必不蒙见察  强:加强。
1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为天下理财               不为征利
B.是而不见可悔故也         是可忍,孰不可忍
C.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D.欲出力助上以抗之        以乱易整,不武
17.下列句子全都属于文中所述的人们对变法的反应的一项是(    )
①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  ②以致天下怨谤也  ③怨诽之多  ④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  ⑤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
A.①③⑤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②④⑤
18.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文中提到,司马光认为天下“怨谤”、众“汹汹然”是王安石在变法中“侵官,生事,征利,拒谏”造成的。
B.面对保守派的指责,王安石最初无心辩解,就没有回复。后来想到不可鲁莽失礼,才写了本文,表达了自己坚持变法的决心。
C.王安石通过对司马光指责自己的几个方面的辩驳,从而批驳了保守派的不恤国事、墨守成规的状况,表明自己变法的坚决态度。
D.本文首先交代写信的原因,言语委婉有致;接着进行合情合理的辩驳,有理有据,层层深入;最后表明态度,不失礼书。
19.下列句子中加线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臣闻求木之长者 人君当神器之重
B.斯亦伐根以求木茂 必竭诚以待下
C.虽在下愚,知其不可   虽董之以严刑
D.根不固而求木之长 而况于明哲乎
20.下列加横线词语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几为巡徼所陵迫死       陵:欺辱            王必无人             必:一定
焉用亡郑以陪邻            陪:增加            人君当神器之重       神器:帝位
B.距关,勿内诸侯         距:拒守            顾吾念之             顾:只是
养生丧死无憾              丧:安葬            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   缙绅:士大夫
C.来吾道夫先路           道:引导            陈力就列             列:职务
且贰于楚也                贰:从属二主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饿莩:逃荒的饥民
D.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直:不过            惟君图之             惟:表希望的语气
河东凶亦然                凶:形势险恶        诚不自意返吾衣冠     衣冠:代指宋朝
21.下列句子与“以其无礼于晋”的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 )
A.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B.岂其取之易而守之难乎
C.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D.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
22.下列文言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A.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B.秦诚恐不可得,徒见欺
C.何以伐为
D.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
23.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使不辱于诸侯         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
B.求人可使报秦者       不能者止
C.焉用亡郑以陪邻       斯亦伐根以求木茂
D.然五人之当刑也       且以一璧之故
24.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解释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诋大酋当死           诋:诋毁 
因人之力而敝之          敝:损害
B.请奏盆缻秦王         奏:敲击
秦时与臣游              游:游玩
C.项王按剑而跽         跽:站起身
则思正身以黜恶           黜:排斥
D.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   除:授官
故远人不服              服:归服
25.下列句子翻译错误的一项是(     )
A.死而死矣,而境界危恶,层见错出,非人世所堪。痛定思痛,痛何如哉!
译文:死就死了,可是境界险恶,危难层叠交错涌现,实在不是人世间所能忍受的。痛苦过去以后,再去追思当时的痛苦,那是何等的悲痛啊!
B.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即除逆阉废祠之址以葬之,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以旌其所为。
译文:本郡的贤士大夫向当地的行政官员请示,就清理宦官魏忠贤被废的生祠的地基来安葬他们,并且在他们坟墓的门前立了一块石碑,来表彰他们的事迹。
C.今至大为攻国,则弗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别乎?
译文:现在最大的不仁义就是攻打别的国家,却不知道这是不对的,反而来称赞他,称他为义。这可以说是明白“义”与“不义”的区别吗?
D.总此十思,宏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
译文:全面地做到这十件应该深思的事,发扬光大“九德”的修养,选拔有才能的人而任用他,挑选好的意见而听从它,那么有智慧的人充分献出他的谋略,勇敢的人竭尽他的力量。
26.下列各句中加横线词活用情况相同的一项是(     )
A.秋豪不敢有所近                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B.越国以鄙远                    既东封郑
C.则思正身以黜恶                众不能堪,抶而仆之
D.籍吏民,封府库                吾得兄事之
27.下列加点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
A.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
B.必固其根本
C.则思知止以安人
D.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诚信(节选)
贞观十年,魏征上疏曰:“臣闻为国之基,必资于德礼;君之所保,惟在于诚信。夫君能尽礼,臣得竭忠,必在于内外无私,上下相信。上不信则无以使下,下不信则无以事上,信之为道大矣!昔齐桓公问于管仲曰:‘吾欲使酒腐于爵,腐于俎,得无害于霸业乎?’管仲曰:‘此极非其善者,然亦无害于霸也。’桓公曰:‘如何而害霸乎?’管仲曰:‘不能知人,害霸也;知而不能任,害霸也;任而不能信,害霸也;既信而又使小人参之,害霸也。’晋中行穆伯攻鼓①,经年而弗能下,馈间伦曰:‘鼓之啬夫②,间伦知之。请无疲士大夫,而鼓可得。’穆伯不应,左右曰:‘不折一载,不伤一卒,而鼓可得,君奚为不取?’穆伯曰:‘间伦之为人也,佞而不仁。若使间伦下之,吾可以不赏之乎?若赏之,是赏佞人也。佞人得志,是使晋国之士舍仁而为佞。虽得鼓,将何用之?’夫穆伯,列国之大夫;管仲,霸者之良佐,犹能慎于信任,远避佞人也如此,况乎为四海之大君,应千龄之上圣,而可使巍巍之盛德,复将有所间然乎。”“若欲令君子小人是非不杂,必怀之以德,待之以信,厉之以义,节之以礼。然后善善而恶恶,审罚而明赏。则小人绝其佞邪,君子自强不息,无为之治,何远之有?善善而不能进恶恶而不能去罚不及于有罪赏不加于有功则危亡之期或未可保永锡祚胤③将何望哉?”
太宗览疏叹曰:“若不遇公,何由得闻此语!”
(节选自《贞观政要》,有删改)
(注)①鼓:城邑名。②啬夫:秦汉时的乡官,这里指掌管鼓城的官员。③永锡祚胤:锡,赐福;祚,读zuò,赐福、保佑;胤,读yìn,子孙后代。祚胤,福运及于后代子孙。
28.下列用“I”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善善而不能进恶/恶而不能去/罚不及/于有罪赏/不加于有功/则危亡之期或未可保/永锡祚胤/将何望哉
B.善善而不能进恶/恶而不能去罚/不及于有罪赏/不加于有功/则危亡之期/或未可保永锡/祚胤将何望哉
C.善善而不能进/恶恶而不能去/罚不及于有罪/赏不加于有功/则危亡之期/或未可保/永锡祚胤/将何望哉
D.善善而不能进/恶恶而不能去/罚不及于有罪/赏不加于有功/则危亡之期/或未可保永锡/祚胤将何望哉
2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贞观,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年号,这是用皇帝年号来纪年。一个皇帝一生只能用一个年号。
B.爵,是古代的青铜酒具,属贵族阶层使用,在结盟、会盟、出师凯旋,庆功,宴会时,贵族阶层就用这类酒具饮酒,并以不同的配套形状显示使用者的身份。
C.疏,奏文的一种。作为文体,是古代官员向皇帝进言以使下情上达的进谏文书。“疏”始创于汉代,后世又以“奏疏”作为这类进言文体的总称。
D.帝王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并追尊某祖某宗的名号,称庙号,是对已死皇帝的敬称,如太祖,高祖,世祖、圣祖太宗,高宗、显宗,肃宗等。
30.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是魏征给唐太宗的谏言,他认为君臣之间惟有诚信,才能君尽其礼,臣尽其忠。
B.小人有功也应赏,但赏小人则会助长奸佞之风,这是穆伯不采纳馈间伦的建议的原因。
C.管仲认为,知人、善任、用人不疑、远避小人是称霸的前提,其中远避小人尤其重要。
D.穆伯认为,一个大国之君对待臣下只有讲求德信义礼,才能让“君子小人是非不杂”,君子更能尽忠。
3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佞人得志,是使晋国之士舍仁而为佞。虽得鼓,将何用之?
(2)则小人绝其佞邪,君子自强不息,无为之治,何远之有?
阅读课文第3自然段,完成下面问题。
君人者,诚能见可欲①,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②,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③,则思江海下④百川;乐盘游⑤,则思三驱⑥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⑦终;虑雍蔽⑧,则思虚心以纳下;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⑨;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总此十思,弘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⑩效其忠。文武争驰,在君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⑾,不言而化。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
3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知足”“知止”两条是戒骄躁,劝皇帝要恪守本分,勤于政事,不要劳民伤财。
B.作为一名君主,对臣民进行奖赏和刑罚的时候,都不能从个人的喜好和怨怒出发。
C.“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讲的是“用人”“纳谏”策略,即任人唯贤和择善而从。
D.“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不仅是个人修养问题,也是治理国家应采取的措施。
33.这段的“十思”与中心论点之间是什么关系?
34.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长(zhǎng):_____②固:______③浚:_____④下愚:____⑤明哲:_____⑥当神器之重:___⑦域中:____⑧殷忧:_____⑨傲物:_____⑩董:____⑪振:____
35.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2)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
(3)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也。父池,天章阁待制。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指。自是手不释书。仁宗宝元初,中进士甲科。年甫冠,性不喜华靡,闻喜宴独不戴花,同列语之曰:“君赐不可违。”乃簪一枝。从庞籍辟,通判并州。麟州屈野河西多良田,夏人蚕食其地,为河东患。籍命光按视,光建:“筑二堡以制夏人,募民耕之,耕者众则籴贱,亦可渐纾河东贲籴远输之忧。”籍从其策;而麟将郭恩勇且狂,引兵夜渡河,不设备,没于敌,籍得罪去。光三上书自引咎,不报。籍没,光升堂拜其妻如母,抚其子如昆弟,时人贤之。改直秘阁、开封府推官。交趾贡异兽,谓之麟,光言:“真伪不可知,使其真,非自至不足为瑞,愿还其献。”又奏赋以风。修起居注,判礼部。有司奏日当食,故事食不满分,或京师不见,皆表贺。光言:“四方见,京师不见,此人君为阴邪所蔽;天下皆知而朝廷独不知,其为灾当益甚,不当贺。”从之。仁宗始不豫,国嗣未立,天下寒心而莫敢言。谏官范镇首发其议,光在并州闻而继之,且贻书劝镇以死争。复面言:“臣昔通判并州,所上三章,愿陛下果断力行。”帝沉思久之曰得非欲选宗寞为继嗣者乎此患巨之但人不敢及耳光臣言此自谓必死不意陛下开纳帝曰:“此何害,古今皆有之。”光退未闻命,复上疏曰:“臣向者进说,意谓即行,今寂无所闻,此必有小人言陛下春秋鼎盛,何遽为不祥之事。小人无远虑,特欲仓卒之际,援立其所厚善者耳。‘定策国老’‘门生天子’之祸,可胜言哉?”帝大感动曰:“送中书。”光见韩琦等曰:“诸公不及今定议,异日禁中夜半出寸纸,以某人为嗣,则天下莫敢违。”琦等拱手曰:“敢不尽力。”未几,诏英宗判宗正,辞不就,遂立为皇子,又称疾不入。光言:“皇子辞不赀之富,至于旬月,其贤于人远矣。然父召无诺,君命召不俟驾,愿以臣子大义责皇子,宜必入。”英宗遂受命。
(节选自《宋史•司马光传》,有删改)
3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项是( )
A.帝沉思久之曰/得非欲选宗室/为继嗣者乎/此忠臣之言/但人不敢及耳/光曰臣/言此自谓必死/不意陛下开纳/
B.帝沉思久之曰/得非欲选宗室为继嗣者乎/此忠臣之言/但人不敢及耳/光曰臣/言此自谓必死/不意陛下开纳/
C.帝沉思久之/日/得非欲选宗室/为继嗣者乎/此忠臣之言/但人不敢及耳/光曰/臣言此自谓必死/不意陛下开纳/
D.帝沉思久之/曰/得非欲选宗室为继嗣者乎/此忠臣之言/但人不敢及耳/光曰/臣言此/自谓必死/不意陛下开纳/
3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左氏春秋》,即《左传》,相传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
B.“甫冠”指刚刚20岁。古代男子20岁行加冠礼,束发戴冠,表示已成年。古代表示年龄的词语还有“总角”“豆蔻”“耄耋”等。
C.“昆弟”指兄弟,这里指司马光抚养庞籍的儿子,待他像自己的兄弟一样。成语“琴瑟和鸣”便特指兄弟情深。
D.“故事”有多种含义,文中的意思是先例,用以表示旧日的典章制度。
3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司马光生性聪慧颖悟,不喜华靡。七岁时,就能说出《左氏春秋》的大意;“闻喜宴”独不戴花,体现了他与众不同的胆识和品性。
B.司马光做事坚持原则,见解独到。在异兽和日食事件中,他设譬引喻,据理劝谏,朝廷最终听从了他的意见。
C.司马光为人忠厚笃诚,重情重义。在庞籍因事获罪后,他连续上书主动承担罪责,庞籍死后他又善待其家人。
D.司马光为臣鞠躬尽瘁,尽职尽忠。在关乎国嗣的问题上,他与范镇等人一起劝说天子为国家长远考虑早立储君。
3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筑二堡以制夏人,募民耕之,耕者众则籴贱,亦可渐纾河东贵籴远输之忧。
(2)臣向者进说,意谓即行,今寂无所闻,此必有小人言陛下春秋鼎盛,何遽为不祥之事。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谏太宗十思疏
魏徵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治,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岂其取之易守之难乎?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胡、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以怒而滥刑;总此十思,宏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并用,垂拱而治。何必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哉?
40.下列对文章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胡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B.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胡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C.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胡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D.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胡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4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疏”是中国古代一种重要的文体,如贾谊的《论积贮疏》、魏徵的《谏太宗十思疏》。它是科举考试中用于回答命题者的问题并表述意见的一种文体。
B.三驱,据说古代圣贤之君在打猎布网时只拦住三面而有意网开一面,从而体现圣人的“好生之仁”。另一种解释为田猎活动以一年三次为度。
C.九德:指九种美好品德,出自《尚书》,即“宽而栗(庄严),柔而立(能立事),愿而恭,乱(治理的才能)而敬,扰(和顺)而毅,直而温,简而廉,刚而塞(充实),强而义。”
D.百司:指王公以下百官的总称。如韩愈《论变盐法事宜状》文中所用的句子“又宰相者,所以临察百司,考其殿最”,其意思与本文同义。
4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并没有直接提出“十思”的内容,而是以生动形象的比喻打开话题。先从反面设喻引出议题“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再从正面论述,这样就加重了强调的意味。
B.第二段总结历史经验,并从创业守成、人心向背等方面论述“居安思危”的道理。“怨不在大,可畏惟士: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将君和民的关系比作舟与水的关系,发人深省。
C.第三段提出“居安思危”的具体做法,即“十思”。“十思”的内容是正己安人。“十思”就是十条劝诫。文章最后从正面论述做到“十思”的好处,描绘出“垂拱而治”的政治理想。
D.本文从头至尾,多用骈文偶,或相对为文,或排比论述,辞工文畅,音律和谐,铿锵和韵,读来如觉连珠滚动,文章一飞呵成,论述步步为营,气势雄健有力,警示振聋发聩。
43.把下列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凡百元首,承天景命,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
(2)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3)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下 课文同步练习


上一个『《谏太宗十思疏》基础训练』  下一个『《谏太宗十思疏》精品练习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