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谏太宗十思疏》配套练习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课文同步练习
试题
名称
《谏太宗十思疏》配套练习(高一必修下 统编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15 谏太宗十思疏一、基础知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谗邪(chán)  疏浚(jùn)  弘兹九德(zhī)B.谬赏(miù) 壅蔽(yōng) 求木之长(chánɡ)C.豫游(yù) 黜恶(chù) 垂拱而治(ɡǒnɡ)D.懈怠(xiè) 奢侈(shē) 载舟覆舟(zǎi)2.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念高危则思谦冲而
试题预览
15 谏太宗十思疏
一、基础知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谗邪(chán)  疏浚(jùn)     弘兹九德(zhī)
B.谬赏(miù) 壅蔽(yōng) 求木之长(chánɡ)
C.豫游(yù) 黜恶(chù) 垂拱而治(ɡǒnɡ)
D.懈怠(xiè) 奢侈(shē) 载舟覆舟(zǎi)
2.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  自牧:加强自身道德修养
B.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 忠:忠诚
C.弘兹九德,简能而任之 简能:选拔有才能的人
D.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 下:老百姓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 
B. 
C. 
D. 
4.下列句子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
例句:虽董之以严刑
A.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
B.振之以威怒
C.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
D.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
A.必固其根本
B.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C.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
D.凡百元首
6.下列对句子的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
A.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没有(哪个)不在深深的忧虑中治道显著,而一旦功业建成就德行衰减。
B.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做君主的人,能够诚实地看到自己的欲望,就要想到用知足来自我克制。
C.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担心意志松懈,就想到做事要慎始慎终;害怕受蒙蔽,就想到虚心采纳臣下的意见。
D.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那么有智慧的人就能充分献出他们的谋略,勇敢的人就能完全尽到他们的力量。
7.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谏太宗十思疏》中开头“            ,        ;        ,       ”运用两个形象生动的比喻来推理,引出正题,浅显易懂。 
(2)《谏太宗十思疏》中作者劝谏皇帝要谦逊、不骄傲、善于纳谏的句子是:“                 ,               。” 
二、课文精读
阅读《谏太宗十思疏》,完成下列各题。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理,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胡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车朽索,其可忽乎!
  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总此十思,弘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争驰,在君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必浚其泉源      浚:疏通水道
B.凡百元首,承天景命 景:崇敬
C.虽董之以严刑         董:督察
D.简能而任之         简:选拔
9.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 
B. 
C. 
D.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谏太宗十思疏》的上奏,正值繁荣的“贞观之治”时期;作者以其敏锐的眼光洞察到唐太宗逐渐滋长的贪图享乐、喜好骄奢的思想,并且敢于犯颜直谏。
B.本疏先譬喻论证“积德义”之重要;后数“竭诚”之善,明“傲物”之恶,彰“载舟覆舟”之力,强调“积德义”之必要;再分条列出“十思”之内容。
C.本疏以义为轴,以劝谏太宗“十思”为主意;内容如高山流水,势贯始终,论证环环相连,无懈可击;通篇骈俪工整,华美流畅。
D.魏征没有忘记唐太宗与自己的主仆、君臣关系,在文中称自己“下愚”,尊称皇帝为“明哲”;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表意委婉而又通达,合情而又合理。
1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拓展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贞观十二年,太宗谓魏征曰:“比来所行得失政化,何如往前?”对曰:“若恩威所加,远夷朝贡,比于贞观之始,不可等级而言。若德义潜通,民心悦服,比于贞观之初,相去又甚远。”太宗曰:“远夷来服,应由德义所加。往前功业,何因益大?”征曰:“昔者四方未定,常以德义为心。旋以海内无虞,渐加骄奢自溢。所以功业虽盛,终不如往初。”太宗又曰:“所行比往前何为异?”征曰:“贞观之初,恐人不言,导之使谏。三年已后,见人谏,悦而从之。一二年来,不悦人谏,虽黾勉听受,而意终不平,谅有难色。”太宗曰:“于何事如此?”对曰:“即位之初,处元律师死罪,孙伏伽谏曰:‘法不至死,无容滥加酷罚。’遂赐以兰陵公主园,直钱百万。人或曰:‘所言乃常事,而所赏太厚。’答曰:‘我即位来,未有谏者,所以赏之。’此导之使言也。徐州司户柳雄于隋资妄加阶级[注]。人有告之者,陛下令其自首,不首与罪。遂固言是实,竟不肯首。大理推得其伪,将处雄死罪,少卿戴胄奏法止合徒。陛下曰:‘我已与其断当讫,但当与死罪。’胄曰:‘陛下既不然,即付臣法司。罪不合死,不可酷滥。’陛下作色遣杀,胄执之不已,至于四五,然后赦之。乃谓法司曰:‘但能为我如此守法,岂畏滥有诛夷。’此则悦以从谏也。往年陕县丞皇甫德参上书,大忤圣旨,陛下以为讪谤。臣奏称上书不激切,不能起人主意,激切即似讪谤。于时虽从臣言,赏物二十段,意甚不平,难于受谏也。”太宗曰:“诚如公言,非公无能道此者。人皆苦不自觉,公向未道时,都自谓所行不变。及见公论说,过失堪惊。公但存此心,朕终不违公语。”
(选自《贞观政要•论纳谏第五》,有删改)
  [注] 阶级:古时官位俸禄的等级。
1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比来所行得失政化   比来:近来,最近
B.应由德义所加         加:施与
C.旋以海内无虞          虞:忧患
D.我已与其断当讫 断:推断
1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旋以海内无虞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B.见人谏,悦而从之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C.于何事如此 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D.此导之使言也 臣固知王之不忍也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魏征认为当时的唐王朝功业比贞观初年要大,但是在德行仁义方面却不如贞观初年。唐太宗对此很不理解。
B.孙伏伽进谏,唐太宗虚心听取,并给予他丰厚的奖赏,有人认为赏赐太重,但唐太宗认为事出有因,奖赏恰当。
C.戴胄为柳雄求情,在唐太宗大怒变了脸色要杀自己的时候,也仍然坚持主见,可以看出戴胄也是一个敢于直谏的人。
D.魏征分析了唐太宗即位以来对待谏言的态度,由极力倡导、闻谏言则喜到表面采纳实际上内心不满的变化,受到了太宗的赞扬。
1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若恩威所加,远夷朝贡,比于贞观之始,不可等级而言。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皆苦不自觉,公向未道时,都自谓所行不变。及见公论说,过失堪惊。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语言运用
16.在下面横线处续写句子。要求:续写的句子要符合文意,与上下文衔接自然,文意贯通;①②处的句式要与它前面画波浪线句子的句式相同;③句要从正反两方面对整段文字做总结。
  历史是一面镜子。假若当初商纣王能广开言路,察纳忠言,何至于落得个身败名裂、葬身火海的下场呢?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然而,反过来说,如果当初齐威王不采纳邹忌的讽谏,又怎么能取得“战胜于朝廷”的结果呢?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C 【解析】 A项,“兹”应读“zī”;B项,“长”应读“zhǎnɡ”;D项,“载”应读“zài”。
2.D 【解析】  “下”应解释为“臣下”。
3.A 【解析】 A项,“因”都是介词,“因为”的意思。B项,表疑问;表反问。C项,用在动词前,构成名词性词组,指代人或事物;“为……所”固定搭配,表被动。D项,连词,那么;副词,用于加强判断,相当于“乃”。
4.B 【解析】 例句和B项都是状语后置句。A项,省略句。C项,定语后置句。D项,判断句。
5.C 【解析】 A项,根本,古义:树木的根。今义:事物的根源或最重要的部分。B项,行路,古义:路人。今义:走路。C项,知足:知道满足,古今意义相同。D项,元首,古义:君主、帝王。今义:国家的最高领导人。
6.B 【解析】 B项,“诚能见可欲”应为“如果真的能够看见自己想要的东西”。
7.(1)臣闻求木之长者 必固其根本 欲流之远者 必浚其泉源
(2)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 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
8.B 【解析】 B项,景:大。
9.C 【解析】 A项,句首发语词,表示议论/那个;B项,连词,表示转折/连词,表示目的;C项,都是连词,表示转折;D项,助词,表句中停顿/代词,……的人。
10.C 【解析】 C项,“通篇骈俪”应为“全文骈散结合”。
11.(1)臣虽然是极愚昧无知的人,(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何况(像陛下这样)明智的人呢!
(2)开头做得好的确实很多,能够保持到底的大概很少。
12.D 【解析】  断:判决。整个句子的意思是“我已对柳雄裁断完毕”。
13.A 【解析】  A项,“以”,都是介词,“因为”。B项,“而”,前者为连词,表修饰; 后者为连词,表递进。C项,“于”,前者为介词,“在”; 后者为介词,“从”。D项,“之”,前者是代词,代“大家”;后者是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14.C 【解析】  唐太宗是想杀柳雄,不是杀戴胄,原文是“徐州司户柳雄……作色遣杀,胄执之不已,至于四五,然后赦之”。
15.(1)如果就恩泽声威所能达到的、远方的外族前来朝贡的情况来说,与贞观初年是不能相提并论的。
(2)人都苦于不能自己察觉毛病,你刚才未讲时,我自认为所做的事没有变化。等到听见你的分析(才知道)我的过失已很惊人。
[参考译文]
  贞观十二年,太宗对魏征说:“近来我所做的事的得失及政治教化,比以前如何?”魏征回答说:“如果就恩泽声威所能达到的、远方的外族前来朝贡的情况来说,与贞观初年是不能相提并论的。如果从德义与民心暗中相通、百姓心悦诚服的方面来说,与贞观初年相比又相差很远。”太宗说:“远方外族来归服,应当是由于施与德义。过去的功业为什么反而更大呢?”魏征说:“过去天下未安定,常把德义作为中心。不久,因国内平安无事,逐渐增加骄奢自满的情绪。所以虽然功业盛大,德义始终赶不上贞观初年。”太宗又说:“所做的事比以前有哪些不同?”魏征说:“贞观初年,担心别人不进言,引导大家进谏。三年以后,见有人进谏,能高兴地采纳听从。最近一两年来,不喜欢别人进谏,虽然努力听取和接受,而内心始终不高兴,确实有为难的样子。”太宗说:“在哪些事情上是这样的?”魏征回答说:“即位的初期,判处元律师死刑,孙伏伽劝谏说:‘按照法律,不至于判死罪,不能容许无节制地处以严酷的刑罚。’陛下就把兰陵公主园赏赐给他,其价值百万钱。有人说:‘孙伏伽所说的是一般的道理,而给他的赏赐太优厚了。’陛下当时说:‘自我即位以来,没有进谏的人,所以赏赐他。’这就是引导大家进谏。徐州司户柳雄对隋朝留下的人,妄自给予俸禄等级。有人控告他,陛下就命令柳雄自己坦白,如果不坦白就给他定罪。柳雄就始终坚持说是照实办理,竟然不肯坦白。大理寺查究得知柳雄的欺诈,将对柳雄处以死罪,少卿戴胄禀奏说,按照法律,只应处以徒刑。陛下说:‘我已对柳雄裁断完毕,只应处以死罪。’戴胄说:‘陛下既然不认为我的话对,请立即把我交到司法部门去。如果罪不该死,不能乱用酷刑。’陛下很生气地派人去杀柳雄,戴胄拉住人不放,反复四五次,然后陛下赦免了柳雄。于是对司法部门的人说:‘只要能为我这样坚守法律,难道还怕滥用刑罚诛杀夷族的事?’这就是以喜悦的心情来接受劝谏。往年,陕县丞皇甫德参上书,触犯圣上旨意,陛下认为是诽谤。我上奏说,上书言辞不激烈直率,不能激励国君的意志,激烈直率就像诽谤。当时您虽然听从我的话,赏赐了物品二十种,心里却很不舒服,这是难于接受劝谏的体现。”太宗说:“的确如你说的,除了你是没有人能说出这样的话的。人都苦于不能自己察觉毛病,你刚才未讲时,我自认为所做的事没有变化。等到听见你的分析(才知道)我的过失已很惊人。只要你保持这样的忠心,我终究不会违背你的话。”
16.①假若当初袁绍能礼贤下士,虚心听取许攸的劝告,何至于痛失乌巢,兵败官渡呢 ②如果当初唐太宗不听取魏征的逆耳忠言,又怎么能出现“贞观之治”的太平盛世呢 ③善听人言者,昌;拒纳人言者,亡(或:纳谏者,昌;拒谏者,亡)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下 课文同步练习


上一个『《谏太宗十思疏》《答司马谏议书》基础知识落实练习』  下一个『《谏太宗十思疏》《答司马谏议书》同步课时练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