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盱眙县都梁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第二学期第一次学情检测语文试卷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月考试卷
试题
名称
江苏省盱眙县都梁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第二学期第一次学情检测语文试卷(高一必修下 统编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盱眙县都梁中学2020~2021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一次学情检测高一年级语文学科(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5小题,2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那些被称为土头土脑的乡下人是中国社会的基层。我们说乡下人土气,这个土字用得很好。土
试题预览
盱眙县都梁中学2020~2021学年度第二学期 第一次学情检测
高一年级   语文学科
(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5小题,2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那些被称为土头土脑的乡下人是中国社会的基层。我们说乡下人土气,这个土字用得很好。土字的基本意义是指泥土,乡下人离不了泥土,因为在乡下住,种地是最普通的谋生办法。靠种地谋生的人才明白泥土的可贵。农业直接取资于土地。种地的人搬不动土,长在土里的庄稼行动不得,土气是因为不流动而发生的。
不流动是从人和空间的关系上说的,从人和人在空间的排列关系上说就是孤立和隔膜。孤立和隔膜并不是以个人为单位的,而是以住在一处的集团为单位的。中国乡土社区的单位是村落,从三家村起可以到几千户的大村。孤立、隔膜是以村与村之间的关系而说的。孤立和隔膜并不是绝对的,但是人口的流动率小,社区间人们的往来也必然疏少,乡土社会的生活是富于地方性的。
乡土社会在地方性的限制下成了生于斯,死于斯的社会,常态的生活是终老是乡。假如在一个村子里的人都是这样的话,在人和人的关系上也就发生了一种特色,每个孩子都是在人家眼中看着长大的,在孩子眼里周围的人也是从小就看惯的。这是一个“熟悉”的社会,没有陌生人的社会在社会学里,我们常分出两种不同性质的社会:一种并没有具体目的,只是因为在起生长而发生的社会;一种是为了要完成一件任务而结合的社会。用一位外国学者的话说,前者是“有机的团结”,后者是“机械的团结”。用我们自己的话说,前者是礼俗社会,后者是法理社会。
现代社会是个陌生人组成的社会,各人不知道各人的底细,所以得讲个明白;还要怕口说无凭,画个押,签个字,这样才发生法律效力。在乡土社会中法律是无从发生的。“这不是见外了么?”乡土社会里从熟悉得到信任,乡土社会的信用并不是对契约的重视,而是发生于对一种行为的规矩熟悉到不假思索时的可靠性。
在我们社会的急速变迁中,从乡土社会进入现代社会的过程中,我们在乡土社会中所养成的生活方式处处产生了流弊,陌生人所组成的现代社会是无法用乡土社会的习俗来应付的。于是,“土气”成了骂人的词汇,“乡”也不再是衣锦荣归的去处了。
(摘编自费孝通《乡土中国•乡土本色》)
材料二
中国是一个具有浓烈“乡土”味的国家。每一个个体,不需要纵向上溯得太远,也不需要横向扩展得太开,你就能够发现自己与乡村之间的息息关联。“乡村”构成了整个社会的底色,也成为了绝大多数人安放心灵的精神家园。进入21世纪前后,中国乡村社会出现了巨变,概括来看,这种巨变表现在三个层面:
第一个层面是治理之变。2006年取消了延续千年的农业税,而且还大规模地向农村进行财政转移支付,目前国家财政每年向农村的转移支付规模超过万亿。取消农业税和国家向农村大规模输入资源,极大地改善了国家与农民的关系,之前基于税费收取所形成的乡村治理体制不再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第二个层面是村庄基础结构之变。进入新世纪前后,越来越多的农民进城务工经商,之前相对封闭且稳定的村庄边界大开,村庄社会结构迅速改变。在现代性的冲击下,传统乡村社会中的诸多基础性结构,如宗族等地缘与血缘共同体及村庄内生秩序机制和地方性规范随之解体。
第三个层面是价值之变。传统中国农民有着强烈的生儿育女、传宗接代的观念。到了20世纪末,全国绝大多数地区农民的生育观念都已改变,传宗接代的观念大为淡化。
发生在世纪之交的以上三层巨变都可以看作是现代化建设的结果。现代化不只是工业化,而且是现代的组织方式与思维观念对传统的替代。乡村社会基本秩序由之前的内生为主变成国家基层政权建设的组成部分,外生秩序逐渐代替了内生秩序。
(摘编自贺雪峰《回乡记:我们所看到的乡土中国》)
材料三
乡村振兴是一个系统、复杂的过程,需要在农业、农村、农民上多下功夫依靠“新”助推乡村振兴。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乡村振兴就是要以农村经济为基础,努力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乡村。要更好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就需要让农村也美起来,去完善乡村的“包装”,去美化乡村,打造“新农村”。
要推动乡村的发展,就需要牢牢抓住“农业”这个关键,发展新农业,提高农业的经济效益。而要让农业成为有吸引力的产业,就需要让农业的发展与市场接轨,更好地实现农业的转型。
振兴乡村还需要加强对农民的培育,通过政府主导、立足产业、多方参与、注重实效的原则,打造一支新型的职业农民队伍,为乡村振兴提供强劲的人才支撑。
(摘编自陈红《乡村振兴要靠“新”》)
1.对材料一“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人与人在空间排列上的不流动性,造成乡土社会里乡民个体之间彼此的孤立和隔膜,才有三家村式的村落存在。
B.乡土社会里的个体为了谋生这一共同目标,分工协作,有机地聚合在一起,形成没有陌生人的“熟人”社会。
C.受地方性的限制,终老是乡便成为一种生活常态。无论是生活环境还是所接触的人,对乡民而言都十分熟悉。
D.乡土社会的信用产生于对一种行为规矩熟悉到不假思索的可靠性,这种信用远胜于法理社会中的一纸契约。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一项是(   )(3分)
A.乡土社会里,乡民是中国社会的基层,他们以种地为基本谋生方式,从土地中获取生活资源,与土地分不开。
B.乡土社会是熟人社会、礼俗社会,而现代社会是陌生人组成的社会、法理社会,两者的人际交往原则有区别。
C.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推动了我国村庄基础结构的变化,同时推动了全国绝大多数地区农民生育观念的转变。
D.进入21世纪前后,国家与农民的关系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原因就是国家大规模地向农村进行财政转移支付。
3.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现代化建设绕不过农村,每一个个体与乡村之间息息关联,乡村成为了绝大多数人安放心灵的精神家园。
B.随着现代化建设,越来越多的农民进城务工经商,相对封闭且稳定的村庄边界大开,村庄社会结构迅速改变。
C.从中国乡村社会发生的三个巨变来看,现代化不是工业化,而是现代的组织方式与思维观念对传统的替代。
D.振兴乡村要牢牢抓住农业这个关键点;农业转型也需要让农业的发展与市场接轨才能让农业有吸引力。
4.请根据材料三,简要概括助推乡村振兴的“新”,具体体现在哪几个方面。(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为什么说中国社会的乡下人“土气”?请结合材料一简要说明。(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完成6——8题。
国旗手
石钟山
前国旗手崔成又在那个时刻站在了自家门口的大树下。朝阳缓缓升起,他的腰板挺得笔直,两眼发亮,耳畔似乎又回响起雄浑的国歌声,眼前又出现了猎猎飘扬的国旗。
秀站在窗后充满理解地望着他,在她心里,崔成是真正的男人,因为他在国旗下站过岗,是一名真正的国旗手。
天光大亮了。崔成和秀扛着锄向田地走去,在那片责任田里,他们要劳作一天,播种下春天的希望。
复员回乡半年有余,崔成心里仍别不过劲来,总觉得仍是在天安门广场的国旗下。四年国旗手生活,融入了他的血液,改变了他的一生。
崔成是幸运的,他从众多新兵中被选出成为准国旗手。但在成为真正的国旗手之前,流了多少汗、多少泪,他自己也说不清了。
要成为真正的国旗手,首先要学会走步。抬腿落地都有极严格的讲究,鞋子磨破了好几双,脚上血泡一层又一层。然后要学会站立。那时正是盛夏,他和所有新兵背靠红墙,笔挺站立,汗水湿透了全身,流进眼里,热辣辣的,难忍难挨,他们仍笔直站立着。接着,他们的头顶上又加了两块砖。站着站着,两块砖在头上竟变成了千斤重。他的身体变成摇晃的树,两块砖从头上掉下来,身子一歪,整个人也倒下了,天旋地转。他的耳畔响起了班长严厉的声音:“站起来,站起来!”
后来,崔成发现,真正的国旗手就连睡觉身体也仍然保持笔直。于是,许多个晚上,他用背包带悄悄地把自己的手脚捆在一起,直到不用捆也能睡成老兵那样。
终于能站成真正国旗手的样子了,班长笑着说:“你们合格了。”那天晚上,崔成他们这批新兵站在国旗下唱了一首歌,歌名叫《国旗理解我》。
回乡半年多了,崔成耳畔还时时回响着这首歌:“什么也不说,国旗理解我,站在国旗下,祖国装心头……”
崔成终于可以护卫着国旗走出天安门,走过金水桥了。当站在广场上护卫国旗时,当面对中外游客新奇的目光时,崔成知道,自己和国旗已经成了一道风景。那一刻,他有许多理由骄傲和自豪。他挺胸,抬头,目视前方,站出了国旗手的尊严和形象。
四年中,在国旗下站了多少回,崔成数不清了,但有两回令他无法忘记。
当兵第二年,一次上岗前他肚子隐隐有些痛,他没当回事,准时接了岗。站在哨位上,疼痛愈来愈烈。此时,正有一个外国军事代表团在中央领导陪同下在天安门城楼上参观。疼痛使他脸色苍白,汗珠涌出,身体也哆嗦起来。外国代表团向广场走来,一个外军上将举起相机,在那一瞬,他使出浑身力气把自己站成一个标准的国旗手,目不斜视,露出了中国军人的微笑。外军上将冲他举起大拇指,外宾们都以他和国旗为背景拍照留影。他忘记了时空,只觉得全中国十几亿双目光都集中在他的身上。“什么也不说,国旗理解我……”他在心里反复吟唱着,直到换岗,刚走下哨位就一头栽倒了。
有一段时间,父亲一连好些天没有给他来信,也不回信。那天,他正在哨位上,父亲的身影突然出现在他的视线里,他以为自己眼花了。父亲远远地认出了他,颤颤地叫了一声“儿——”那一刻,他差点叫出了声。父亲在哨位不远处停住,解下背包坐下来,说:“俺替你娘来看你。”他凝视着父亲,在心里热热地叫了一声:“爹!”
父亲说:“这辈子俺能亲眼看见俺儿在这儿站岗放哨就知足了。”父亲声音哽咽了,“俺不来,你娘闭不了眼呐。”轰地一声,他的眼泪夺眶声:“娘——”
父亲又说:“你娘病重时,俺想过发电报让你回去,可俺又想,国旗咋能没人站岗哩,硬下心没告诉你。”父亲从兜里摸出了一张火车票,“儿呀,俺知道你忙,俺这就回了。”他指着地上的小包,“这是你娘临走前给你做的鞋,说北京冬天冷。爹就给你放在这儿了。”父亲的身影在他的泪眼中消失了,他在心里一声叠一声地喊着:“爹呀——娘呀——”
当兵第三年,回家探亲时,他认识了秀。秀对他这位国旗手充满了敬意,爱得死心塌地。复员后,他便和秀结了婚。当了四年国旗手,他只带回一面缩小比例的国旗,就贴在新婚的床头。每天清晨一睁开眼睛看见那面国旗,他就痴了,目光呆呆定定的。秀在这种时刻从不打扰他,她知道国旗在他心中的分量。
那天,他和秀坐在地头休息,秀突然说:“等到秋天,卖了粮,俺陪你去天安门广场看升旗。”他好半晌才回过神,紧紧抓住了秀的手。
他似乎又站在了国旗下,猎猎的国旗声在耳边响成一片。
(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崔成由准国旗手成长为真正的国旗手,经历了走步、站立等严苛的训练,从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信念坚定、意志顽强的人。
B.小说通过写崔成内心的三次呼唤,表现了他见到父亲时的惊喜、得知母亲去世时的悲痛、目送父亲离去时的愧疚等复杂心理。
C.崔成把小国旗贴在床头,每天清晨凝望时都目光呆呆定定的,这一细节运用夸张手法,把他对国旗的热爱渲染得生动感人。
D.小说对秀着墨不多,但写出了她对崔成的深爱、理解和支持,一方面丰富了小说的内容,另一方面衬托了崔成的形象,用意深远。
7.小说讲述国旗手崔成的故事,主要运用了哪些手法?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石钟山的创作讲究“用小角度展现大主题”。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完成9——13题。
汉高祖五年,张耳薨,其子张敖嗣立为赵王。汉七年,高祖过赵,赵王自上食,礼甚卑。高祖箕踞詈,甚慢易之。赵相贯高,故张耳客也。生平为气,乃怒曰∶吾王孱(懦弱)王
说王曰∶夫天下豪杰并起,能者先立。今王事高祖甚恭,而高祖无礼,请为王杀之!张敖曰∶君何言之误!且先人亡国,赖高祖得复国,秋豪皆高祖力也,愿君无复出口。贯高等十余人皆相谓曰∶乃吾等非也。吾王长者,不倍德。且吾等义不辱今怨高祖辱我王故欲杀之何乃污王为乎令事成归王事败独身坐耳汉八年,高祖从东垣还,过赵,贯高等乃人柏人,要之置厕。上过欲宿,心动问曰∶县名为何?曰;柏人。\柏人者,迫于人也!不宿而去。汉九年,贯高怨家知其谋,乃上变(举报)告之。于是上皆并逮捕赵王、贯高等。十余人皆争自刭,贯高独怒骂曰∶谁令公为之?今王实无谋,而并捕王;公等皆死,谁白王不反者!乃槛车胶致,与王诣长安。欲治张敖之罪。上乃诏赵群臣宾客有敢从王皆族。贯高等十余人皆自髡钳(konqian),为王家奴,从来。贯高至,对狱,曰∶独吾属为之,王实不知。吏治榜笞数千,身无可击者,终不复言。廷尉以贯高事辞闻,上曰∶壮士!谁知者,以私问之。中大夫泄公曰∶臣之邑子,素知之。此固赵国立名义不侵为然诺者也。上使泄公持节问之,与语,问赵王果有计谋不。贯高曰∶人情宁不各爱其父母妻子乎?今吾三族皆以论死,岂以王易吾亲哉!顾为王实不反,独吾等为之。具道本扎以为者,王不知状。于是泄公入,具以报,上乃赦赵王。上贤贯高为人能立然诺,使泄公告之赵王已出,因赦贯高。贯高曰∶所以不死,一身无余者,白赵王不反也。今王已出,吾责已塞,死不恨矣。且人臣有篡杀之名,何面目复事上哉!纵上不杀我,我不愧于心乎?乃仰绝颈,遂死。当此之时,名闻天下。
(节选自《史记 •张耳陈馀列传》,有删改)
9.下列对文中画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且吾等义不辱/今怨高祖辱我王/故欲杀之/何乃污王为乎/令事成归王/事败独身坐耳
B.且吾等义不辱/今怨高祖辱我王/故欲杀之/何乃污王/为乎令事成归王/事败独身坐耳
C.且吾等义不辱/今怨高祖辱我/王故欲杀之/何乃污王为乎/事成归王/事败独身坐耳
D.且吾等义不辱/今怨高祖辱我/王故欲杀之/何乃污王/为乎令事成归王/事败独身坐耳
10.下列对文中加粗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高祖,古代帝王的庙号,如汉高祖刘邦、隋高祖杨坚、唐高祖李渊等。
B.箕踞,伸开两腿,像簸箕那样地坐着,是古代展示礼仪的一种特殊坐姿。
C.髡钳,古代刑罚名,指剃去头发、铁圈束颈,文中自髡钳表示服罪。
D.持节,拿着符节。节,旄节,以竹为杆,上缀以牦牛尾,是使者所持的凭证。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贯高义不受辱,敢于反抗。贯高知道高祖傲慢地轻视赵王后,气愤地替赵王鸣不平尽管赵王极力反对,依然商议寻机谋杀高祖。
B.贯高重诺守信,勇于担责。贯高在谋杀高祖败露后,坚持履行谋事前的约定,冒着灭族的危险也要保护赵王,并怒骂其他欲畏罪自杀之人。
C.贯高忠贞不渝,不惧酷刑。贯高在受审时,坚称谋杀高祖是他们几个人所为,赵王确实不知情,即使被打得体无完肤也终不改口。
D.贯高侠肝义胆,赢得赞誉。贯高的侠义之举感动了高祖,高祖称赞他是守信义的壮士,泄公因他力保赵王有功,而盛赞他是重名义之士。
12.高祖为何派泄公去询问贯高?请简要概括。(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谁令公为之?今王实无谋,而并捕王;公等皆死,谁白王不反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上贤贯高为人能立然诺,使泄公告之赵王已出,因赦贯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完成14——15题。
酬李穆见寄①
刘长卿
孤舟相访至天涯,万转云山路更赊②。
欲扫柴门迎远客,青苔黄叶满贫家。
【注】①李穆:刘长卿的女婿。李穆当时从桐江(今浙江杭州)逆水行舟到新安郡(今安徽歙县)看望岳父。②赊:远。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诗人作此诗时李穆将至而未至,一、二句是从行者角度想象李穆前来路上的情景。
B.天涯\万转\云山运用夸张手法,既突出了行程之遥远,也体现了旅途之艰辛。
C.诗人选取青苔\黄叶这些典型意象,着以鲜明色彩,表达出对山居生活的喜爱。
D.三、四句特意倒装,末句以诗人贫家遍地苔藓、黄叶纷飞的景象作结,饶有余味。
15.本诗蕴含了哪些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侍坐》章中,子路在与孔子交流志向时,表现的坦率而又急切。他认为只要三年功夫,就可以让国家达到“                    ,                    。”的状况。
(2)孟子理想的王道境界是“                    ,                    。”
(3)在《鸿门宴》中,樊哙的形象非常丰满,在刘邦与他商量如何逃走、要不要去向项羽辞行时,他说“                    ,                    。”意思是做事要从大处着眼,不要在乎细枝末节。
三、语言表达(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济南与青岛是多么不相同的地方呢!一个设若比作穿肥袖马褂的老先生,那一个便应当少女。但是,________________。济南到春天多风,青岛也是这样;济南的秋天美,青岛亦然。
对于秋天,我不知应爱哪里的∶济南的秋是在山上,青岛的是海边。济南是抱在小山里的∶到了秋天,小山上的草色在黄绿之间,松是绿的,别的树叶差不多都是红与黄的。配上那光暖的蓝空,我觉到一种舒适安全,只想在山坡上似睡非睡的躺着,躺到永远。青岛的山,虽然怪秀美,但不能与海相抗,秋海的波还是春样的绿,可是被清凉的蓝空给开拓出老远,平日看不见的小岛清楚的点在帆外。这远到天边的绿水使我不愿思想而不得不思想;一种无目的思虑,要思虑而心中反倒空虚了些。济南的秋给我安全之感,青岛的秋引起我甜美的悲哀。我不知应当爱哪个。
所谓春风,似乎应当温柔,轻轻吻着柳枝,微微吹皱了水面,偷偷传送花香,柔柔地掀起禽鸟的羽毛。可是,_______________,把两地的春都给吹毁了。济南的风每每在丁香海棠开花的时候把天刮黄,什么也看不见,连花都埋在黄暗中;青岛的风少一些沙土,可是狡猾,在已很暖的时节忽然来一阵或一天的冷风,把一切都送回冬天去,棉衣不敢脱,花儿不敢开,海边翻着愁浪。
17.文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3分)
A.比喻、对比、拟人 B.借代、比喻、夸张
C.对偶、比喻、排比 D.对偶、借代、夸张
18.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文中画框的句子可改写成∶温柔的春风吹着柳枝,吹拂着水面,送来浓郁的花香,吹起了禽鸟的羽毛。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下面文段有四处语病,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4分)
①日前,汉语盘点2020揭晓仪式在北京举行,②民被选为年度汉字。③年度汉字评选目的旨在用一个字描述当年的中国与世界,④通过这个字,⑤我们能看到中国视野下的社会变迁和对美好生活的呼声。⑥年度汉字评选覆盖了汉字文化圈的多个国家和地区,⑦总关注量超过3.5 亿人次。⑧甚至扩大到了汉字文化圈以外,⑨欧洲电台开展了围绕我的年度汉字为主题的征文活动。⑩年度汉字评选成为了世界文化界乃至汉字文化圈的一项文化盛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下面对“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途径示意图”的表述,最符合简明、连贯、准确要求的一项是(   )(3分)
 
A.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的主要途径有两条:一是农民通过到城市打工,成为农民工融入城市;二是农村人口通过进入大学、职业学校学习,就业后成为知识人士、技术工作者融入城市。
B.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的主要途径是通过打工或就业,成为农民工或知识人士、技术工作者融入城市。
C.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的主要途径有两条:一是农民通过就业成为农民工,融入城市;二是农村人口通过进入大学以及职业学校学习,最终以知识人士、技术工作者等打工者的身份融入城市。
D.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主要是通过成为农民工或知识人士、技术工作者实现的,而这些是通过进入大学、职业学校学习获得的。
四、作文
22.(6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21年是农历辛丑年——牛年,对中华民族来说,牛是刻苦、踏实、坚韧的象征,深受我们的喜爱,在生活中也常有 “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的说法。
2021年,我们将迎来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回顾百年波澜壮阔的艰辛历程,展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美好未来,我们更需要继续砥砺“三牛精神”,把责任抗在肩上、无私奉献,开拓创新、自强不息,脚踏实地、艰苦奋斗,续写新的辉煌。
根据以上材料,假如你是“复兴中学”高一学生李华,结合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在班级新年茶话会上的发言稿。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 C; A项,“造成乡土社会里乡民个体之间彼此的孤立与隔膜”错误,原文是“孤立和隔膜并不是以个人为单位的,而是以住在一处的集团为单位的”孤立、隔膜是以村和村之间的关系而说的”。B项,“为了谋生这一共同目标,分工协作”错误,这是“机械的团结”的特点。D项,“这种信用远胜于法理社会中的一纸契约”错误原文是“乡土社会的信用并不是对契约的重视”,并没有比较两者。
2. D; “原因就是国家大规模地向农村进行财政转移支付”错误,原文是“取消农业税和国家向农村大规模输入资源,极大地改善了国家与农民的关系”。
3. C; “现代化不是工业化,而是现代的组织方式与思维观念对传统的替代”错误,原文是“现代化不只是工业化,而且是现代的组织方式与思维观念对传统的替代”。
“新”体现的三个方面:①打造新农村;②发展新农业;③培育新农民。
5.①土字的基本意义是指泥土,乡下人靠种地谋生,离不了泥土。②乡土社区间人口流动率小,土气是因为不流动而发生的。③乡下人的生活方式、乡土社会的习俗难以适应现代社会的节奏。
6.C; “夸张手法”有误。
7. ①运用倒叙,从崔成复员后的生活写起,回溯他成为国旗手的历程。②将现实与同忆交织,在他复员后的生活中不断插入他成为国旗手前后的片段。③聚焦典型场景,如训练的场景、站岗的场景等。④运用全知视角,以第三人称讲述崔成的故事,展现崔成的心理。
8.①用一个普通国旗手崔成的成长历程,展现国旗手们对国旗的热爱、守护,展现中国军人的强烈使命感和爱国情。②用秀和父亲对崔成的理解、支持,展现广大军属的奉献、牺牲精神,展现普通人的爱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下 月考试卷


上一个『新疆昌吉州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下一个『江苏省扬州市高邮临泽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第二学期4月周测语文试卷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