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齐河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3月月考语文试卷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月考试卷
试题
名称
山东省齐河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3月月考语文试卷(高二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高二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所谓文化,通常是指一个民族的整体生活方式和它的价值系统。而文化自信则是指一个民族基于对自己民族文化的积极肯定、自觉珍惜而形成的一种对其坚守、传承和发扬光大的文化心理和行为取向。文化自信就其内涵
试题预览
高二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所谓文化,通常是指一个民族的整体生活方式和它的价值系统。而文化自信则是指一个民族基于对自己民族文化的积极肯定、自觉珍惜而形成的一种对其坚守、传承和发扬光大的文化心理和行为取向。文化自信就其内涵而言,包含两重含义:一是作为一种文化类型自身所具有的文化特质,二是作为这种文化类型的文化主体的文化性格。这就是说,文化自信是一种文化类型的精神特质和文化主体的担当性格的有机统一。
当然,作为统一的中华文化,它是一个有机整体,是同一种文化类型在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合规律性发展的文化之链,但是它又存在着传统与现代、历史与当下、客体与主体的不同方面、不同内容和不同性质的区分。因此,我们要增强和提升文化自信就必须对这一概念有一个清晰明确的整体把握和理性对待。否则,就可能在所谓文化自信、繁荣文化的旗号下造成混乱。
那么,继承与弘扬我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能不能重建我们的文化自信呢?这涉及我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类型,它自身的文化特质问题。事实上,我们民族文化的一个显著的特质就是“自信”,它是一种具有高度自信精神的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在它最初萌生时的神话传说中,就是以自信、自强为精神特质的。人们所熟悉的“夸父追日”“精卫填海”“女娲补天”等等,不就充满了一种发奋而自信的精神吗?儒家学说的创始人孔子、孟子、荀子就把中国传统文化的自信精神理性化、理论化了。孔子说“我欲仁,斯仁至矣”,孟子说“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荀子则提出了“制天命而用之”的命题,这些不正充满了一种一往无前的担当而自信的精神吗?宋儒张载提出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明清时期王夫之的“六经责我开生面”,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以及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些思想可以说是一脉相承,无不是充满了一种无畏而自信的精神。
如果说增强和提升文化自信,我们的着眼点要放在坚定对我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上,那么它的落脚点和目标指向就应该放在培养和造就一代又一代具有文化自信的文化主体上。人是文化的主体,又是文化的创造者。离开了作为主体的人,就无所谓文化,而任何优秀的文化也只能是海市蜃楼。因此,培养和造就具有文化自信的文化主体才是我们要着实下功夫的关键所在。
(摘编自唐凯麟《如何增强和提升文化自信》)
     材料二:
《解放日报》副刊《朝花周刊》记者就“中国文化自信”这一主题专访了原文化部长、作家王蒙,以下为访谈节选。
朝花周刊:您为什么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个必须面对的时代话题?
王蒙:中国的文化传统是活的传统,是与现代世界接轨的传统,是以天下为己任的传统。我们的文化自信,包括了对自己文化更新转化、对外来文化吸收消化的能力,包括了适应全球大势、进行最佳选择与为我所用、不忘初心又谋求发展的能力。
文化的高低分野,不仅代表着公民的个人素质,也可以从一个侧面彰显出一个国家和社会的文明程度,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体现。因此,不论有多么困难,我们必须面对这个时代课题。
朝花周刊:中国传统文化到底是什么样的文化?它和世界先进文化可否对接?
王蒙:中国文化有一种适应的能力,有一种变化发展的能力,既有自我保护的能力,又有所谓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的能力。也许,我们看到了中华文化的古老,甚至也看到了中华文化的不够用,但是我们还看到了中华文化的适应性,它有自我调整和自我更新的能力,有汲取和消化外来影响的能力。
现在我们有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对传统文化的热情。原因很简单,因为我们的国家有了巨大的发展,因为对国家前途已经有了自信,所以才有了文化自信。我们所说的文化自信,包括对传统文化中积极、优秀的方面的自信,包含了我们对自己发展模式的自信,也包含了我们对自己文化的汲取能力、选择能力、消化能力、调整能力、本土化能力以及识别能力、分析能力的自信。我们的文化不是一个脆弱的文化,不是手指头一捅就破一个窟窿的,捉襟见肘、岌岌可危的文化。我们的文化是一个能够和世界对话和打交道、能够既保持自己特色又不拒绝任何外来有益影响的文化。
朝花周刊:在全球化时代里,该如何发挥中国传统文化的优势,又怎样才能使中华文化始终焕发光彩?
王蒙: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奋斗历程的见证,更是今天中华民族固本开新的精神动力。全球化与现代化冲击着我们的民族传统,有些人陷入到了深深的文化焦虑中。这种时候,更需要文化自信、文化定力,更要勇于与善于实现引领、整合、包容、平衡与进一步提升,以优秀传统文化、主流文化为主心骨,积极构建生气勃勃、富有创新活力,又能够满足人民多方面精神需要的多彩多姿的文化生态格局。
我们中华民族确实应该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自信,这不是“老大帝国”的狂妄自大,这是建立在转化与变革的举世瞩目、发展与创新的累累硕果之上的坚实自信。中华民族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能更加坦然地面对困难,化解矛盾。我们走过的道路让我们自信,我们创造的业绩使我们能够自信。文化自信是最根本的自信,是由内而外的自信,是有定力的自信,是有凝聚力感召力的自信,是面向世界的自信。我们要以文化自信、文化复兴,托起我们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创造我们的文化辉煌,助力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摘编自《专访王蒙:中国文化自信,是从善如流的自信》)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只有对“中华文化”这一概念有清晰明确的整体把握并理性对待,才能有效提升文化自信。
B.材料一从文化特质和文化主体两个方面,分析了当下我国文化和文化自信的有机统一的关系。
C.中华文化的适应性,主要体现在对自身文化的调整与更新和对外来文化的吸收与消化两个方面。
D.两则材料都以“文化自信”为话题,前者侧重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后者侧重更新与发展。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提升文化自信的关键,是深入到传统文化中,研究神话传说、儒学学说等体现出来的自信的文化特质。
B.把握文化自信的内涵,理解优秀传统文化的特质,有助于我们明确提升文化自信的着眼点和目标指向。
C.中国传统文化不仅现在能对接世界先进文化,还能在未来焕发光彩,这与其强大的适应性特质有关。
D.两则材料对防范可能出现的虚假文化自信、繁荣文化的乱象和消除某些人的文化焦虑具有现实意义。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文化自信表现的一项是(3分)
A.2021年河南春晚舞蹈《唐宫夜宴》以隋唐歌舞人俑为原型,融合现代科技手段,完美呈现大唐盛世,获得空前好评。
B.近年不断有人提议在原址重建圆明园,再现这一“万园之园”杰出精美的建筑景群,重现昔日盛世繁华与荣光。
C.李子柒在社交平台分享田园风光和美食制作的视频,向世界展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让无数外国人爱上了中国。
D.许渊冲致力于翻译事业,将《论语》《诗经》《楚辞》《西厢记》等经典作品翻译成英文和法文,获得海内外高度认可。
4.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材料一第三段论证的严密性。(4分)
5.作为文化主体,青年学生面对展藏文物、古代作品等文化载体时,应当怎样做才能真正提升文化自信?请结合材料,提出你的建议。(6分)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平凡的世界(节选)
                                 路遥
孙少安决定立刻到中学去找妹妹——他要给她留下五十元钱。
是呀,亲爱的妹妹马上就要高中毕业,她已经长成大姑娘,尤其在穿着方面应该象个样子了。本来,他想自己到商店给兰香去买几件衣服,又怕不合身,就决定到中学去把钱送给妹妹,让她自己去挑拣着买一身好衣裳。给兰香把钱送下,就得赶紧搭车回去——他已经出门几天,心里惦记着家里那一摊场。秀莲一个人顾不来啊!
    兰香正在上自习。他把她从教室里叫到外面的大操场上。
他先简单地询问了一下妹妹的情况。
    兰香说她什么都好着哩。
    他于是就掏出那五十块钱来给妹妹。
    可兰香却不接这钱。她不知为什么眼里突然涌上泪水,说:“我有钱哩……”
    “你哪来的钱!”少安见妹妹不接钱,有点生气。
“我二哥每月给我寄十块……”
    孙少安一下子呆了。
    呀,他没想到弟弟一直给妹妹寄钱!
    他的喉咙顿时象堵塞了一团什么东西。
    他有些声软地说:“你二哥给的是你二哥的,这是大哥的,你拿上给你买一身时新衣裳,你看你这身衣裳都旧了……”
兰香抠着手指头,突然扬起脸用泪濛濛的眼睛望着大哥,说:“哥,我知道你的心哩。现在分了家,你们那面有我大嫂哩。我不愿叫你作难。你不要给我钱。我不愿意大嫂和你闹架,我手头宽裕着哩…… ”    
孙少安的眼窝发热了。
    他接着又硬把钱往妹妹手里塞。兰香却调转身,手抹了一把眼泪,跑回教室里去了……
孙少安手里捏着五十块钱,呆呆地立在空荡荡的中学操场上,一颗伤痛的心象是泡在了苦涩的碱水里。
    ……他不知道自己是怎样走出原西县中学的。他也不知道自己是怎样从原西县回到石圪节公社的……
在石圪节下车后,便神情恍惚地向双水村走去。
    一路上,那无声的哽咽不时涌上他的喉咙。他的胸口象压了一块石头。多么痛苦啊!他记起,那年因为扩大自留地在公社批判完后,他就是怀着这样痛苦的心情,从这条路上往村子里走。那时的痛苦一切都是因为贫困而引起的。可现在,他怀里揣着一卷子人民币,却又一次陷入到深深的痛苦之中!
    生活啊,这是为什么?贫穷让人痛苦,可有了钱还为什么让人这么痛苦?
    过了罐子村,在快要进双水村的时候,孙少安实在忍不住了。他突然从公路上转入一块庄稼地,找了一个四处看不见人的土圪崂,一下子扑倒在土地上,抱住头痛哭起来!
山野悄无声息地倾听他的哭泣。
    落日将要沉入西边的万山丛中,圆圆的山包顶上,均匀地涂抹了一层温暖的桔红。有一群灰白的野鸽从蔚蓝色的天空掠过,翅膀扇起一片嗡嗡的声响。不远处的东拉河边,传来黄牛的一声低沉的哞叫……  
好久,孙少安才从地上爬起来。他拍掉衣服上的灰土,又抹下头上的布帽擦去了脸上的泪痕,然后无精打采地卷起一支旱烟棒,蹲在地上静静地抽起来。他脸色灰暗,看上去象刚刚生了一场大病。
一直到太阳完全落山以后,他才从地上拾起那个黑人造革皮包,拖着两条无力的腿,慢慢向村中走去。
拐过一个山峁后,他猛地立在了公路边上。
他看见了他的砖厂!那里,制砖机在隆隆响着,六七个烧砖窑的炉口闪耀着红光;滚滚的浓烟象巨龙一般升起,笼罩了一大片天空。
    一股汹涌的激流刹那间漫上了孙少安的心头。他疲惫的身体顿时象被人狠狠抽打了一鞭,立刻振作起来了。
    是的!不论怎样,他还得在这条新闯出的道路上顽强地走下去;一切都才刚刚开始,他的心不能乱!这么大的事业,如果集中不起精力,搞倒塌了,那后果不堪设想!
    决不能松劲!他还应该象往常一样,精神抖擞地跳上这辆生活的马车,坐在驾辕的位置上,绷紧全身的肌肉和神经,吆喝着,呐喊着,继续走向前去……
孙少安迅速地卷起了一支旱烟卷。
    他鼻子口里喷着烟雾,扯开脚步匆匆地向他的砖厂走去;他远远地看见,头上拢着白羊肚子毛巾的妻子,已经立在一堵蓝色的砖墙旁等待他了。
(节选自《平凡的世界》第二部)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开篇写孙少安决定立刻到中学去找妹妹给她留钱,这一情节表现了少安对妹妹急切表达关爱的心情。金钱虽然不能完全衡量爱,但能表达爱。
B.“一下子”“顿时”等词语强化了孙少安复杂的心情,此刻既有得知少平给妹妹寄钱时的震惊和懊恼,更有作为大哥不能对家庭承担责任的愧疚。
C.兰香最终没要少安的钱,抹着眼泪跑回了教室,是因为她担心分家后大哥再帮助自己,会引发哥嫂之间的矛盾,这表现了她的自尊懂事和通情达理。
D.小说写少安到一个无人之处抱头痛哭,可以看出他已经习惯了隐藏情绪,作为家里的顶梁柱,所有的压力都在独自承受,是一个朴实又坚韧的年轻人。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运用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细节等描写手法塑造了孙少安这一人物形象,写他在新的时代遇到的新问题,具有浓郁的时代气息。
B.小说采用第三人称全知视角的方式叙述故事,便于表现少安复杂微妙的心理变化;短句成段的行文方式,有利于突出和强调作者要抒发的感情。
C.小说最后一段对孙少安的描写表现了他在经历痛苦悲伤之后的充新振作,妻子出现的画面暗示了他的生活将会越来越好,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
D.小说的语言清新细腻,生动地表现了那个时代农村青年的艰苦生活,以及顽强不屈的奋斗精神,作者的抒情和议论,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8.文中说:“贫穷让人痛苦,可有了钱还为什么让人这么痛苦?”孙少安贫穷时和有钱后的痛苦各是什么?请结合书中相关内容和文本加以概括。(4分)
9.文中画波浪线的写景文字有什么艺术效果?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5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田昼者字承君,阳翟人。其人物雄伟,议论慷慨,俱有前辈[注]之风。邹浩志完者,教授颍昌,与承君游相乐也。浩性懦,因得承君,故遇事辄自激励。元符间,承君监京城门。一日报上召志完,承君为之喜。又一日,报志完赐对,承君益喜。监门法不许出志完亦不来久之志完除言官承君始望志完矣志完遣客见承君以测其意 客问:“承君近读何书?”承君曰:“吾观《墨子》,作诗‘知君既得云梯后,应悔当年泣染丝’之句。”为邹志完发也。客言于志完,志完折简谢承君,辞甚苦,因约相见。承君曰:“斯人尚有所畏,未可绝也。”趣往见之,问志完曰:“平生与君相许者何如?今君为何官?”志完愧谢曰:“上遇群臣,未尝假以声色,独于某若相喜者。今天下事故不胜言,意欲使上益相信而后言,贵其有益也。”承君许之。既而朋党之祸大起,时事日变更,承君谢病,归阳翟田舍。一日,报废皇后孟氏,立刘氏为皇后。承君告诸子曰:“志完不言,可以绝交矣。”又一日,志完以书约承君会颍昌中涂,自云得罪。承君喜甚,亟往,志完具言:“谏废立皇后时,某之言戆矣。上初不怒也,某因奏曰:‘臣即死,不复望清光矣。’下殿拜辞以去,至殿门,望上犹未兴,凝然若有所思也。明日某得罪。”志完、承君相留三日,临别,志完出涕,承君正色责曰:“使志完隐默,官京师,遇寒疾不汗,五日死矣,岂独岭海之外能死人哉!愿君无以此举自满,士所当为者,未止此也。”志完茫然自失,叹息曰:“君之赠我厚矣!”乃别去。
建中靖国初,承君入为大宗丞,宰相曾布欲收置门下,不能屈,除提举常平,亦辞,请知淮阳军以去。吏民畏爱之。岁大疫,承君日自挟医,户问病者,药之良勤。一日小病不出,正昼,一军之人尽见承君拥骑从腾空而去,就问之,死矣。或曰为淮阳土神云。
(选自宋•邵伯温《邵氏闻见录》卷第十五,有删改)
【注】前辈:指田昼的伯父田况,北宋名臣、学者。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监门法不许出/志完亦不来/久之/志完除/言官承君始望志完矣/志完遣客见/承君以测其意/
B.监门法不许出/志完亦不来/久之/志完除/言官承君始望志完矣/志完遣客见承君/以测其意/
C.监门法不许出/志完亦不来/久之/志完除言官/承君始望志完矣/志完遣客见/承君以测其意/
D.监门法不许出/志完亦不来/久之/志完除言官/承君始望志完矣/志完遣客见承君/以测其意/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教授,现代一般指高等教育机构中教师的职称,文中指设置在地方官学中的学官。
B.赐对,赐有赏赐之意,对则指应对。在文中指邹浩因应对符合皇上心意得到赏赐。
C.折简,古人以竹简作书,简就成了书札或信笺的代称;折简在文中指裁纸写信。
D.谢病,字面意思是因病辞谢,古人常托病谢绝会客或自请辞职,文中是后者之意。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田昼有前辈风范,堪为楷模。他言行出众,与性格怯懦的邹浩结成好友;在二人的交往中,邹浩遇事常以他为榜样激励自己。
B.田昼待人真挚,心地坦诚。好友受朝廷重用,他真心为其感到高兴,但是也并没有因为好友比自己官高权重而有所讳饰奉承。
C.田昼直言责劝,堪称诤友。皇上废孟氏另立刘氏为皇后,他当面指斥邹浩的无能失职,得知实情后又深感欣慰并进一步勉励。
D.田昼崇尚气节,体恤百姓。宰相笼络,他不屈不从;发生瘟疫,他带医为民疗治;白日飞升看似荒诞,却体现了百姓的感念。
13.为什么田昼得知邹浩因“谏废立皇后”“得罪”却“喜甚”?(3分)
1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①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2分)
②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2分)
③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2分)
④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2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客至
                           杜甫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15.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从户外景色着笔,点明时令、地点和环境的清幽浩渺,表现了诗人在闲逸的江村中的寂寞心情。
B.颔联写庭院之景,引出客至,“不曾”表明客不常来,主人不轻易延客,“今始”更见两人交情之深厚。
C.颈联虚写待客场景,主人因“盘飧市远”酒菜欠丰而不免心存歉疚,但宾主宴饮的融洽气氛丝毫未减。
D.全诗写了迎客、待客的全过程,把门前景、家常话、身边情编织成了富有情趣的场景,生活气息浓郁。
16.诗歌题为“客至”,尾联却荡开一笔写与邻翁对饮,这样安排有什么妙处?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8分) 
17.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陈情表》中,李密陈述自己在外没有近亲,在家没有仆人照管门户的句子是:
“          ,           。”
(2)《兰亭集序》最后一段,作者将文章从哲理性的思考转向历史性的叙述,以古人与自己心有戚戚焉缓缓引出对庄子观点的批评,即“          ,          ”。
(3)在《归去来兮辞》中,陶渊明用“          ,           ”两句意在告诫人们要告别过去,放眼未来。
(4)屈原在《离骚》中感慨人生艰难并为此流泪叹息的两句是:“       ,        。”
三、语言文字运用(19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一个人得有多少烟火气才算合适?烟火气少了,终日高飘于俗世之上,与世界隔绝开来,不合群,也不合流,最后只能(      )。可要是烟火气过多,浑身铜臭,三句话不离钱,或开口就是(      )的闲事,也难免油腻得可怕。
一本书应该有烟火气。俗世烟火,是书中(      )的源泉。有了烟火气,才能与读书的人产生共鸣。但一本好书,在烟火之上,总得有那么一些人和事是(      )的。烟火气是书的基本,而高于烟火气的,_____①_____,两者缺一不可。
一个人也该如此。一个人身上的烟火气,总归得多一点,_____②_____。一个人身上那些高飘在上的非烟火气,也多少得有点,再少也不能少于三分。七分俗气,三分仙气,一个人的身上也就同时兼容了俗味与趣味。
18.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孤芳自赏    鸡零狗碎    喜怒哀乐    超尘脱俗    
B.孤芳自赏    乱七八糟    嬉笑怒骂    出类拔萃    
C.顾影自怜    乱七八糟    喜怒哀乐    出类拔萃
D.顾影自怜    鸡零狗碎    嬉笑怒骂    超尘脱俗
19.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B.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C.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D.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20.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4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1题。
   “我还是从前那个少年,没有一丝丝改变。时间只不过是考验,种在心中信念丝毫未减。眼前这个少年,还是最初那张脸,面前再多艰险不退却。”在2月4日播出的央视网络春晚上,平均年龄超过74岁的清华大学上海校友会艺术团演唱了一曲《少年》,情至酣处,他们还挽起了袖子,踏出节奏感强烈的舞步,无数观众都为他们的活力和激情所感动,这一版《少年》瞬间燃爆网络。
   “为什么我们这些老人要聚在一起唱唱歌?”81岁的合唱团团长、上海交通大学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现任教授刘西拉说,“是因为我们心里有一种爱,爱我们的祖国,爱我们的人民。因为爱,我们就奉献了我们每个人自己宝贵的一生;因为奉献,我们得到了很多快乐。今天我们聚在一起,我们是重新来分享这些快乐。”
    50多年前,他们走出清华园,带着科学梦想奔赴远方。从风华正茂到白发苍苍,他们和新中国一起长大。一生的信念是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如今虽然不再年轻,热爱祖国的心却一直未变,那段闪光的日子将伴随着悠扬的歌声,一直刻在他们心中。
21.请用对偶的形式给这则新闻拟一个标题。(20字以内)(4分)
22.教授合唱团燃爆网络,但是也有一些人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认为老人们应该安享晚年,不要再出头露面和年轻人争风头了。请你代教授们写一段话反驳他们,不少于50字。(5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光的赞歌(节选)
艾青
每一个人都是一个生命
是银河星云中的一粒微尘
每一粒微尘都有自己的能量
无数的微尘汇集成一片光明
每一个人既是独立的
而又互相照耀
在互相照耀中不停地运转
和地球一同在太空中运转
我们在运转中燃烧
我们的生命就是燃烧
我们在自己的时代
应该像节日的焰火
带着欢呼射向高空
然后迸发出璀璨的光
读了上面的诗歌,你有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读后感,准备参加“五四”青年节到来之际学校组织的“踏上新征程,奋进新时代”主题征文活动。
要求:围绕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准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
1.B(材料一并未分析“文化和文化自信的有机统一的关系”,分析了文化自信是文化特质与文化主体的有机统一)   
2.A(提升文化自信的关键是文化主体)   
3.B(在原址重建圆明园不是文化自信)
4.①论证结构严谨。文段采用总分结构,先以设问引出观点,然后按事理逻辑逐层分析。②论点与论据高度统一。所举“夸父追日”等事例、所引孔孟等言论都能恰切论证观点。③用词精炼准确。运用“事实上”“可以说”等词语使表达恰切、有分寸。(4分。每点2分,答出两点即可)
5.①通过各种途径、方式解读文化载体中蕴含的文化内涵。②准确辨析文化内涵中的精华与糟粕,区分善恶美丑。③探究其承载的文化与时代、与世界先进文化的联系,更新转化,吸收消化。④提高文化反思与省察意识,自觉继承与发展优秀文化。(6分。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

6.B “懊恼”表述不正确。    
7.D.“清新”错,应为“朴实简练”。   
8.(4分)贫穷时的痛苦:
①贫穷时因不能解决一家人的温饱问题而痛苦;②为摆脱贫穷扩大自留地却遭公社批判而内心痛苦。
有钱后的痛苦:
①手头宽裕后,妻子强烈要求分家,他因担心一家人分家后会分心而痛苦;②分家后感觉不能对父母、弟弟妹妹尽到自己的所有责任而痛苦。(每点1分)
9.(5分)①写了山野日落时的温暖、一群野鸽的飞翔和黄牛低沉的哞叫,由远及近的景物描写,将黄昏下的村庄铺展开来,渲染了静谧祥和的氛围。②这一环境描写促使少安的心情发生转变,映衬了此刻少安由悲伤转为平静的心情。③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少安经过平静的思考后才有后文的振作奋起。
 (一点2分,两点4分,三点5分)

10.D(原文标点为:监门法不许出,志完亦不来,久之,志完除言官,承君始望志完矣。志完遣客见承君,以测其意。)
11.B(赐对:帝王召见臣子对答问题)
12.C(“他当面指斥邹浩的无能失职”与原文不符)
13.(3分)因为邹浩正直、忠诚,尽到了言官的职责。(3分。意思对即可)
14.(8分)①我的孩子,好久没有见到你的身影了,为什么整天默默待在这里,很像个女孩子啊?(注意“若、竟、类”的意思,句意1分)
②因此一一记下当时与会的人,抄录下他们所作的诗篇,即使时代不同、世事各异,但触发人们情怀的原因,大概是一致的。(注意“列、虽、所以”的意思,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二 月考试卷


上一个『甘肃省岷县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下一个『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