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月考试卷
试题
名称
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高二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湖南师大附中2020-2021学年度高二第二学期第二次大练习语文时量:150分钟满分:150分得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反贫困是古今中外治国理政的一件大事。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新中国成立以
试题预览
湖南师大附中2020-2021学年度高二第二学期第二次大练习
语  文
时量:150分钟   满分:150分
得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反贫困是古今中外治国理政的一件大事。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带领人民持续向贫困宣战,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实施大规模扶贫开发行动,使7亿多农村贫困人口成功脱贫,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把扶贫开发工作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作为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点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实施精准扶贫,不断丰富和拓展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扶贫开发事业取得了新的显著进展。
扶贫开发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事关人民福祉,事关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我国国际形象。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是脱贫攻坚,最突出的短板在于农村还有7000多万贫困人口。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从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出发,把“扶贫攻坚”改成“脱贫攻坚”,明确了新时期脱贫攻坚的目标,到2020年实现“两个确保”:确保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确保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可以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一个标志性指标。
(摘编自《人民日报评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有删改)
材料二
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南湘西十八洞村,首次提出“精准扶贫”,作出了“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重要指示。今年(2016)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参加湖南代表团审议,他细心询问十八洞村的情况。
这三年,十八洞村又是如何探索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的呢?十八洞村第一支书施金通向记者列举了一系列数据:十八洞村有225户993人,通过“户主申请,群众投票识别,三级会审,公告公示,乡镇审核,县级审批,入户登记”,从全村甄别出136户、542位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由2013年的1668元增加到2015年的3580元,增长115%,减贫61户269人。这些贫困人口已实现不愁吃、不愁穿,学生义务教育、家庭基本医疗和住房全部得到保障,学生入学率100%,家庭人口加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率100%,住房全部达到安全标准。
(摘编自腾讯网:《习近平牵挂的湖南花垣县十八洞村如何精准扶贫》)
材料三
精准扶贫,关键词聚焦在“精准”二字。精准扶贫让大数据导航,提供一些具体的解决方案。可以用得上的大数据类别包括气候数据、地理数据、人口数据、价格数据、文本数据、图像数据、音频数据、交通数据、互联网搜索数据、生命科学数据等。
正如煤炭之于第一次工业革命,石油之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数据和内容作为互联网技术的核心越来越重要。合理运用好大数据,能够为精准扶贫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例如,通过科学分析气候和地理数据,我们能精准判断在特定地区、特定地貌、特定环境下的农村适合种植什么作物。采集当地和全国性报章杂志等文本数据和广播电视农技节目的音视频数据,能归纳出近几年公众媒体对于某些经济作物的推广报道偏好,帮助避开种植过度热门的农作物。对于互联网关键词搜索数据进行舆情分析,能精准判断未来市场对于某些农产品的需求走势、市场分布、价格区间、品类标准、包装喜好等市场因素,从而按照市场需求精准生产。将大数据结合传统社会经济统计学分析模型,能给农业生产绘出一幅更具慧眼的智能地图,提高精准扶贫的效率和脱贫的质量。我们支持互联网企业在扶贫领域的投入和参与,鼓励地方政府在“互联网+脱贫”领域的尝试和创新。
(摘编自《浙江日报》,2018年1月3日)
材料四
要落实分区分级精准防控策略。疫情严重的地区,在重点搞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可以创新工作方式,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没有疫情或疫情较轻的地区,要集中精力加快推进脱贫攻坚。要优先支持贫困劳动力务工就业,在企业复工复产、重大项目开工、物流体系建设等方面优先组织和使用贫困劳动力,鼓励企业更多招用贫困地区特别是建档立卡贫困家庭人员,通过东西部扶贫协作“点对点”帮助贫困劳动力尽快有序返岗。要分类施策,对没有疫情的地区要加大务工人员送接工作力度。要切实解决扶贫农畜牧产品滞销问题,组织好产销对接,开展消费扶贫行动,利用互联网拓宽销售渠道,多渠道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要支持扶贫产业恢复生产,做好农资供应等春耕备耕工作,用好产业帮扶资金和扶贫小额信贷政策,促进扶贫产业持续发展。要加快扶贫项目开工复工,易地搬迁配套设施建设、住房和饮水安全扫尾工程任务上半年都要完成。要做好对因疫致贫返贫人口的帮扶,密切跟踪受疫情影响的贫困人口情况,及时落实好兜底保障等帮扶措施,确保他们基本生活不受影响。
(节选自《习近平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讲话》)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扶贫脱贫事关人民福祉和党的执政基础,事关国家形象和长治久安,而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标志指标。
B.湖南湘西十八洞村在探索“精准扶贫”的道路上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建立完善的贫困户遴选制度,从收人、住房、医疗、教育等多方面解决贫困户的实际问题,都为“精准扶贫”的具体实施提供了宝贵经验。
C.合理运用好大数据,能为精准判断农村适合种植的作物提供依据,能帮助避开种植过度热门的农作物,能为精准判断未来市场需求走势提供数据支撑,从而精准生产。
D.落实分区分级精准防控策略,尤其是在广大的疫情地区,要集中精力全力以赴,加快推进脱贫攻坚。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在“互联网+”时代,精准扶贫需要我们用好大数据,需要地方政府在“互联网+脱贫”领域的尝试和创新。
B.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是脱贫攻坚,最突出的短板在农村,必须实现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C.精准扶贫的成功实践证明,只要大数据与传统社会经济统计学分析模型结合,就会提高精准扶贫的效率,提升脱贫的质量。
D.十八洞村三年间的变化表明,精准扶贫的策略有效且效果是明显的。
3.下列不能作为材料三的论据的一项是(3分)(   )
A.贵州六盘水依据当地冷凉气候资源大力发展八大特色产业,种植猕猴桃、刺梨、茶叶,成功做到产业扶贫。
B.北京市延庆区根据动态监测数据,发现本区老弱病残贫困人口较多,展开了低收入老弱病残专项招聘会。
C.上海建立百村实业有限公司,变“输血扶贫”为“造血扶贫”,探索农村综合帮扶新道路。
D.武汉黄陂迎合当下微博热点小众旅游,围绕8个老街区,完成“一轴一环”美丽乡村示范规划,荣获“2016年度中国最佳投资休闲目的地”称号。
4.材料三使用了哪些论证手法?请简要说明。(4分)
5.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我国把“扶贫攻坚”调整为“脱贫攻坚”,这二者有何区别?结合材料四,谈一谈疫情严重的地区在疫情结束后,该如何进行脱贫攻坚。(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张爱玲
禄兴衔着旱烟管,叉着腰站在门口。雨才停,屋顶上的湿茅草亮晶晶地在滴水。地下,高高低低的黄泥潭子,汪着绿水。水心里疏疏几根狗尾草,随着水涡,轻轻摇着浅栗色的穗子。迎面吹来的风,仍然是冰凉地从鼻尖擦过,不过似乎比冬天多了一点青草香。
禄兴在板门上磕了磕烟灰,紧了一紧束腰的带子,向牛栏走去。在那边,初晴的稀薄的太阳穿过栅栏,在泥地上匀铺着长方形的影和光,两只瘦怯怯的小黄鸡抖着黏湿的翅膀,走来走去啄食吃,牛栏里面,积灰尘的空水槽寂寞地躺着,上面铺了一层纸,晒着干菜。角落里,干草屑还存在。栅栏有一面磨擦得发白,那是从前牛吃饱了草颈项发痒时磨的。禄兴轻轻地把手放在磨坏的栅栏上,抚摸着粗糙的木头,鼻梁上一缕辛酸味慢慢向上爬,堵住了咽喉,泪水泛满了眼睛。
他吃了一惊——听见背后粗重的呼吸声,当他回头去看时,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禄兴娘子已经立在他身后,一样也在直瞪瞪望着空的牛栏,头发被风吹得稀乱,下巴颏微微发抖,泪珠在眼里乱转。他不响,她也不响,然而他们各人心里的话大家看得雪亮。
瘦怯怯的小鸡在狗尾草窝里簌簌踏过,四下里静得很。太阳晒到干菜上,随风飘出一种温和的臭味。
后天的早上,鸡没有叫,禄兴娘子就起身把灶上点了火,禄兴跟着也起身,吃了一顿热气蓬蓬的煨南瓜,把红布缚了两只鸡的脚,倒提在手里,兴兴头头向蒋家走去。
黎明的天上才漏出美丽的雨过天青色,树枝才喷绿芽,露珠亮晶晶地,一碰洒人一身。树丛中露出一个个圆圆的土馒头,牵牛花缠绕着坟尖,把它那粉紫色的小喇叭直伸进暴露在黄泥外的破烂棺材里去。一个个牵了牛扛了锄头的人唱着歌经过它们。
蒋家的牛是一只雄伟漂亮的黑水牛,温柔的大眼睛在两只壮健的牛角的阴影下斜瞟着陌生的禄兴,在禄兴的眼里,它是一个极尊贵的王子,值得牺牲十只鸡的,虽然它颈项上的皮被轭圈磨得稀烂。他俨然感到自己是王子的护卫统领,一种新的喜悦和骄傲充塞了他的心,使他一路上高声吹着口哨。
到了目的地的时候,放牛的孩子负着主人的使命再三叮咛他,又立在一边监视他为牛架上犁耙,然后离开了他们。他开始赶牛了。然而,牛似乎有意开玩笑,才走了三步便身子一沉,伏在地上不肯起来,任凭他用尽了种种手段,它只在那粗牛角的阴影下狡猾地斜睨着他。太阳光热热地照在他的棉袄上,使他浑身都出了汗。远处的田埂上,农人顺利地赶着牛,唱着歌,在他的焦躁的心头掠过时,都带有一种讥嘲的滋味。
“杂种畜牲!欺负你老子,单单欺负你老子!”他焦躁地骂,刷地抽了它一鞭子,“你——你——你个杂种的畜牲,还敢欺负你老子不敢?”
牛的瞳孔突然放大了,翻着眼望他,鼻孔涨大了,噓噓地吐着气,它那么慢慢地,威严地站了起来,使禄兴很迅速地嗅着了空气中的危机。一种剧烈的恐怖的阴影突然落到他的心头。他一斜身躲过那两只向他冲来的巨角,很快地躺下地去和身一滚,骨碌碌直滚下斜坡的田陇去。一面滚,他一面听见那涨大的牛鼻孔里咻咻的喘息声,觉得那一双狰狞的大眼睛越逼越近,越近越大——和车轮一样大,后来他觉得一阵刀刺似的剧痛,又咸又腥的血流进口腔里去——他失去了知觉,耳边似乎远远地听见牛的咻咻声和众人的喧嚷声。
又是一个黄昏的时候,禄兴娘子披麻戴孝,送着一个两人抬的黑棺材出门。她再三把脸贴在冰凉的棺材板上,用她披散的乱发揉擦着半干的封漆。她那柔驯的战抖的棕色大眼睛里面塞满了眼泪;她低低地用颤抖的声音告诉:“先是……先是我那……我那会吃会做的壮牛……活活给牵走了……银簪子……陪嫁的九成银,亮晶晶的银簪子……接着是我的鸡……还有你……还有你也给人抬去了……”她哭得打噎——她觉得她一生中遇到的可恋的东西都长了翅膀在凉润的晚风中渐渐地飞去。
黄黄的月亮斜挂在烟囱,被炊烟薰得迷迷濛濛,牵牛花在乱坟堆里张开粉紫的小喇叭,狗尾草簌簌地摇着栗色的穗子。展开在禄兴娘子前面的生命就是一个漫漫的长夜——缺少了吱吱咯咯的鸡声和禄兴的高大的在灯前晃来晃去的影子的晚上,该是多么寂寞的晚上呵!
(节选自《张爱玲文集》)
6.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小说用侧面描写的手法暗示禄兴家以前也养过牛,牛让别人牵走是迫于生活情非得已,点出了禄兴家的窘迫现状,也为后文借牛做了铺垫。
B.小说注重细节描写,“抚摸着粗糙的木头,鼻梁上一缕辛酸味慢慢向上爬”,表现了禄兴对已被牵走的牛的深厚感情,还有对生活困窘的忧虑。
C.小说写到禄兴娘子站在禄兴后面,“泪珠在眼里乱转”,写出她失去耕牛的无助与悲伤,她也怨怪丈夫鲁莽,然而她也无法摆脱悲惨的命运。
D.小说颇具画面感,既有具体描写,也有简笔勾勒,比如对禄兴被牛的巨角顶穿身体的场景,作品没有大加描绘,却让人联想到当时的血腥画面。
7.“牛”在文中具有重要作用,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牛”是小说的标题,也是小说的线索,小说围绕着失牛、租牛、死于牛展开故事,使情节更加紧凑。
B.蒋家的牛“雄伟漂亮”,禄兴十分喜欢,但终因它不是自家的牛而鞭打、激怒了它,导致悲剧的发生。
C.作者前后写到了两头牛,以同样辛劳悲苦的牛衬托禄兴的人物形象,表现社会底层人物的劳苦、卑微。
D.禄兴一家遭遇不幸皆因“牛”而起,小说借此表现民生多艰以及小人物与命运抗争时的无力感的主题。
8.小说为什么一再提及农人牵牛唱歌的情景?请分析作者这样写的用意。(4分)
9.有人说,张爱玲的小说充满了悲凉意味,这篇小说的最后一段,就调出了浓浓的悲凉味;也有人说,结尾一段是画蛇添足,可以删去。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楣,亦遂增胜。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先”即祖先,含有对祖先的尊敬之意。
B.“异爨”,分灶做饭,意思是分了家。
C.“束发”,古代男孩束发成髻,以示成童。
D.“象笏”即象牙做的笏,古代大臣上朝拿着的手板,用以比画或记事。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第一段作者扣住恬静、舒适的书斋生活展开描述,抒发了对项脊轩的由衷热爱,表现了作者怡然自得的情趣。
B.第二段开始的“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是承上启下的过渡句,由叙写项脊轩转到对往事的回忆。
C.作者善于抓住生活中的典型细节和场面来刻画人物形象,善于以清淡朴素之笔写身边琐事,亲切感人。
D.最后三段是写项脊轩的变迁和逸事,主要表现了作者丧妻前后的感情变化,是对“悲”之情的进一步补充。
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垣墙周庭,以当南日。
(2)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13.《项脊轩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志?(3分)
14.对下面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危乱之世未尝乏才顾往往不尽其用用矣或掣其肘而驱之必死若是者人实为之要之亦天意也。
A.危乱之世/未尝乏才/顾往往不尽其用/用矣/或掣其肘而驱之必死/若是者/人实为之/要之亦天意也
B.危乱之世/未尝乏才/顾往往不尽其用/用矣/或掣其肘而驱之必死/若是者/人实为之要之/亦天意也
C.危乱之世/未尝乏才/顾往往不尽其用/用矣或掣其肘/而驱之必死/若是者/人实为之/要之亦天意也
D.危乱之世/未尝乏才/顾往往不尽其用/用矣或掣其肘/而驱之必死/若是者/人实为之要之/亦天意也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通泉驿南去通泉县十五里山水作①
杜甫
溪行衣自湿,亭午气始散。
冬温蚊蚋在,人远凫鸭乱。
登顿生曾阴,欹倾出高岸。
驿楼衰柳侧,县郭轻烟畔。
一川何绮丽,尽目穷壮观。
山色远寂寞,江光夕滋漫。
伤时愧孔父②,去国同王粲③,
我生苦飘零,所历有嗟叹。
[注]①此诗作于公元762年,安史之乱尚未平息。通泉县在今四川境内。②孔父即孔子,孔子曾经悲叹凤凰不至、麒麟之死,为世衰道穷而感伤。③王粲,东汉末年诗人,曾为躲避战乱离开长安,往荆州依附刘表。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溪行衣自湿”一句侧面描写路上雾气之浓重,“亭午气始散”表明雾气持续时间很长,直到正午才散。
B.诗人冬季出行,蚊蚋在飞舞,岸边的野鸭被诗人的到来惊扰,乱入河中。一路行来,层云密布,山路崎岖。
C.在观览通泉山上的途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空间的转换,诗人所见景色呈现不同的面貌,情感也产生了变化。
D.诗人借用孔子、王粲的典故寄托深沉情感,运用“登顿”“绮丽”等词使诗歌音韵铿锵,全诗体现了“沉郁顿挫”的风格。
16.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10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0分)
(1)李白《将进酒》中表现了诗人的高度自信和豪放洒脱的句子是“        ,        ”。
(2)杜甫《阁夜》中通过听觉和视觉塑造出雄浑壮阔之境的句子是“        ,        ”。
(3)《李凭箜篌引》是唐诗中描写音乐的杰作,诗中用比喻和通感的手法表现乐声清脆、和缓、清丽的两句诗是“        ,        ”。
(4)《归去来兮辞》中表现陶渊明在回家途中,因自己摆脱束缚重返自然而心情欢快舒畅的句子是“        ,        ”。
(5)王勃在《滕王阁序》里用“        ,        ”写出了在晚霞映照下渔船归航、渔歌高唱的美好画面。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地里半干不湿,有些凹陷处积着些水。也不知出于什么目的,我分开高过腰的杂草走进去。这才发现,(①)扁头的尖头的,黑眼睛的红眼睛的,绿身子的褐身子的,在我经过时,纷纷飞蹿,撞到我身上又折飞出去,撞到脸上的,有些疼。我越往前走,惊起的蚂蚱越多,蹦跳的声音,展翅的声音,跌落的声音,噼噼啪啪连成一片。回头看看,来路的上方,嗡嗡嘤嘤,騰起了一片蚂蚱的绿云。
我多想抓住几只蚂蚱,回家油炸了解馋。可我从来没见过这么狡猾机灵的蚂蚱,无论我怎么费劲儿,空空两手仍然两手空空。我只能站起身子,徒劳地看一整片蚂蚱的绿云环绕在我身边。嗡嗡嗡,嘤嘤嘤,时间是在冲刺呢,还是在慢跑?(②)我在野地里待了多久呢?大概一个小时还是两个小时?自始至终,我独自面对着荒田的冷寂和热闹。
18.下列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①是蚂蚱!荒田里竟然藏着这么多热闹。   ②周围没有一个人经过,鸟叫也听不到一声。
B.①是蚂蚱!荒田里竟然藏着这么多热闹。   ②周围鸟叫听不到一声,也没有一个人经过。
C.①荒田里竟然藏着这么多热闹。是蚂蚱!   ②周围没有一个人经过,鸟叫也听不到一声。
D.①荒田里竟然藏着这么多热闹。是蚂蚱!   ②周围鸟叫听不到一声,也没有一个人经过。
19.下列各项中,和画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B.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C.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D.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我越往前走,惊起的蚂蚱越多,蹦跳、展翅和跌落的声音连成了一片。”从语义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3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WHO和中国营养协会推荐低盐饮食,指出高盐成为危及国人健康的主要杀手之一,也因此导致了中国人舌尖上的忧虑,吃盐少食无味,吃盐多则可能增加患心血管病的风险。但是,现在的这项新研究提出,  ①  ,盐摄入少了反而不利于健康和长寿。这同样会引起中国人的焦虑和无所适从。舌尖上的盐到底吃多少为好?
一些卫生专家坦承,关于盐对人体影响的随机试验几乎不可能进行,难以得出比较符合实际情况的科学结论。不过,目前大多数专家认为,高盐和低盐饮食都不利于健康,过高过低都是导致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吃盐的多与少与健康的关系呈现为U型曲线,在底部有一个阈值,风险由此开始回升。因此,每天的盐摄入量少于5.6克或超过12.5克都会对健康  ②  。
另一项涉及17万多人的研究显示,有或没有高血压的人群中,  ③  (每天小于5.6克)和心血管疾病以及死亡风险增加之间的联系,和每天超过12.5克的摄入量相似。总之,一个简单的理解是,每日1.5至2.5茶匙的盐都是可取的。
21.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6个字。(6分)
22.请分别用一个肯定句概括上文前两段的主要意思。每句不超过12个字。(5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中华民族在复兴之路上形成了许多可贵的精神,有抗战精神、抗美援朝精神,有抗疫精神、探月精神,有女排精神、工匠精神……高二年级各班计划举行“筑梦•追梦•圆梦”主题班会。根据你的高中职业生涯规划,你会为自己的未来选择一份什么职业,你认为从事这份职业应具备什么精神,你又将怎样在从业生涯中发扬这种精神?
请结合上述材料和你的感受、思考写一篇发言稿。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湖南师大附中2020-2021学年度高二第二学期第二次大练习
语文参考答案
1.D(“尤其是在广大疫情地区,要集中精力全力以赴,加快推进脱贫攻坚”错误。范围扩大,原文为“没有疫情或疫情较轻的地区,要集中精力加快推进脱贫攻坚”。)
2.C(依据原文“将大数据结合传统社会经济统计学分析模型,能给农业生产绘出一幅更具慧眼的智能地图,提高精准扶贫的效率和脱贫的质量”,选项中“只要……就……”的说法太绝对。)
3.C[A项,“冷凉气候”“特色产业”来源于大数据分析结果,可作为论据;B项,动态监测数据为之后的扶贫工作(专项招聘会)提供了数据支持;C项,是扶贫思路的转变,并未提到大数据;D项,微博热点(大数据结果)帮助该地区确立了发展方向。]
4.①类比论证(1分):“正如煤炭之于第一次工业革命,石油之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数据和内容作为互联网技术的核心越来越重要。合理运用好大数据,能够为精准扶贫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将大数据对当今互联网时代的重要性类比煤炭在第一工业革命和石油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重要性,强调大数据的重要地位。(1分)②举例论证(1分):举气候、地理、媒体等领域的大数据指导扶贫的例子来说明大数据对精准扶贫的重要性。(1分)
5.(1)“扶贫”是指扶助、帮助贫困人口,是持续帮扶,是过程性的要求;“脱贫”是指贫困人口脱离贫困状态,是扶贫成功的结果。(2分)
(2)疫情结束后,进行脱贫攻坚的措施有:①优先支持贫困劳动力务工就业,采取措施帮助贫困劳动力尽快有序返岗;②开展消费扶贫行动,利用互联网拓宽销售渠道,多渠道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③加快扶贫项目的开工复工,支持扶贫产业恢复生产,用好各项政策,促进扶贫产业持续发展;④及时落实兜底保障等帮扶措施,做好对因疫致贫返贫人口的帮扶。(4分)
6.C(“她也怨怪丈夫鲁莽”的表述有误,此时禄兴并没有做什么鲁莽举动。)
7.B(“但终因它不是自家的牛而鞭打、激怒了它”错误,从原文可知,牛伏在地上不肯起来,任凭福兴用尽了种种手段,牛就是不走,他才鞭打了牛,激怒了牛,导致悲剧的发生。)
8.①将雨后坟头的衰败景象与农人唱歌进行对比,表现春雨后人们对生活充满希望;(2分)
②推动情节发展,农人顺利地赶着牛、唱着歌,而禄兴借来的牛却不与之合作,彼此构成对比,禄兴由此而变得焦躁,进而引发悲剧。(2分)
(本题考查把握情景作用的能力。如果小说中引入特别重要的情景,其作用不外乎表现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揭示主题等。有时情景反复出现,串起了相关情节,从而成为了文章的线索,兼有使结构更加严谨的作用。本题要求回答“农人牵牛唱歌的情景”在文中的作用,可从情节、人物、结构、主题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9.观点一:小说的结尾深化了悲凉的主题。(1分)①通过景物的凄清悲凉之色,体现禄兴娘子在丈夫死后的悲凉心境;(2分)②将景物的不变和人事的变对照,让人更能体味出禄兴娘子命运的悲苦;(2分)③暗示了禄兴娘子今后,人生的凄惨。(1分)
观点二:结尾一段对于悲凉主题作用不大,可以删去。(1分)①禄兴娘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二 月考试卷


上一个『河南省信阳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2021年4月)语文试题』  下一个『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4月月考语文试卷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