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乌鲁木齐地区2021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质量监测(乌市二模)语文试题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高考模拟卷
试题
名称
新疆乌鲁木齐地区2021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质量监测(乌市二模)语文试题(高三总复习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乌鲁木齐地区2021年高三年级第二次质量监测语文试卷(问卷)(卷面分值: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本试卷为问答分离式试卷,由问卷和答题卡两部分组成,答案务必写或涂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上。2.答题前,请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座位号、姓名、准考证号等信息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
试题预览
乌鲁木齐地区2021年高三年级第二次质量监测
语 文 试卷(问卷)
(卷面分值:150 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本试卷为问答分离式试卷,由问卷和答题卡两部分组成,答案务必写或涂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上。
2.答题前,请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座位号、姓名、准考证号等信息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汉语中“寓言”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寓言》,其中庄子将“言”分为“寓言”“重言“卮言”三种。寓言即寄寓之言,借喻之言,意为借用他人之说,来阐述道理。这也可用《庄子》中的另一篇《天下》中的说法来解释,以寓言为广,即以寓言之说来拓展事理,引申寓意。但庄子在这里表达的意思是对“寓言”这种言说方式的警惕性,尽管他喜欢和善于使用寓言来说理。但他还是认为所有借用他人之言(寓言)或者长者之言(重言)的表达都有局限性,应该更注重危言——无心而发,不执定见、天天更新、随遇而变的话,而这是日常之说,万物之天赋的语言。
但这并未妨碍庄子使用寓言的方式来传达他丰富的思想。某种程度上,《庄子》文体的魅力正是源于他大量使用了寓言。亦如司马迁在《史记·老子韩非子列传》中所说,其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庄子创造了一种古代的寓言文体——喻哲学之理于寓言故事之中。
神话和寓言是中国前小说时代的主要文体。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第二章中即以神话与传说为题,探讨了早期中国小说的源流与形态,志怪之作,庄子谓有齐谐,列子则称夷坚,然皆寓言,不足征信……探其本根,则亦犹其他民族然,在于神话传说。这里鲁迅似乎有否认寓言与小说的关系的意思,但事实上寓言在叙述方式、文类特征等方面,比之神话和传说要更接近小说。
明代小说家冯梦龙的一段话,或许可以看作古人对寓言性和寓言化小说的最到位的理解。他在讨论小说作为野史的真与赝的问题时指出,小说不应以所谓真赝而论成废,其真者可以补金匮石室之遗,而赝者亦必有一番激扬劝诱,悲歌感慨之意。事真而理不赝,即事赝而理亦真……其可废乎?这个事赝而理亦真就是一个对现代意义上的“寓言”和寓言性小说的最恰切的解释。它既符合庄子所说的以寓言为广的原意,也符合关于寓言性小说的现代含义。
在西方,“寓言”作为一种文类出现很早,亚里士多德在《修辞学》中将“寓言”看作是举例的两种形式之一,例子分为两类,一类是从前发生的事情,另一类是演说者虚构的事情,后者又分为比喻和寓言。这里修辞学范畴显然将寓言矮化了。亚里士多德说,寓言最宜用于政治演说,历史上的类似例子很难找,寓言却容易编,只要像编比喻那样,能看出事物的相似之点就行了,这个不难从哲学里学习。他还举了很多出自《伊索寓言》中的例子,来说明寓言对于政治演说的作用。亚里士多德虽然也比较轻视寓言,但从他的言谈中,至少可以看出两个关键的意思: 一是寓言的虚构性;二是它与哲学寓意和政治论辩有关。这和先秦时代中国的思想家喜欢用寓言来讲述哲理,是近似的,同时也包含了庄子式的不信任感。
中世纪到文艺复兴时期,寓言也是小说的基本文体,薄伽丘在其《十日谈》的绪言中说,“这部书里讲了一百个故事——或者是讲了一百个‘寓言’,一百篇;‘醒世小说’,一百部‘野史’,你们怎么说都成”。他关于小说的基本观念几乎与中国此时期冯梦龙的小说观念相同。
(摘编自《寓言——当代小说关键词之一》)
【注】金匮石室:中国古代国家秘藏重要文书的地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寓言”即寄寓之言,最早由庄子提出并分类,意为借用他人之说,来阐述道理。 
B.庄子认为借用“寓言”“重言”的表达都有局限性,应更注重使用“卮言”表达。 
C.因认为寓言“不足征信”,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似乎否认了其与小说的关系。 
D.薄伽丘《十日谈》绪言中对其作品看似不做界定的认识,与冯梦龙的小说观念相同。 
2.下列关于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章多次引用文献,用丰富的论据有力支撑了对寓言和小说关系的论证。 
B.文章的第三段主要论证了神话和寓言是中国“前小说”时代的主要文体。 
C.文章在谈对寓言的认识时,涉及古今中外,可见作者学术视野较为开阔。 
D.文章从“寓言”的出处和含义入手,采用递进式结构,思路清晰,论证严密。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庄子喜欢用寓言把自己丰富的思想表达出来,并且创造了一种具有独特魅力的新文体。 
B.据冯梦龙对小说“真赝”问题的理解可知,先秦“寓言”与“寓言性小说”有共性。 
C.亚里士多德将寓言放在修辞学范畴,认为寓言容易编,是他比较轻视寓言的表现。 
D.中西方“寓言”产生后都有长足的发展,明清和文艺复兴时期的小说的繁荣多基于此。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材料一
11月26日,在 2020世界5G大会活动现场,高通中国区董事长孟朴接受科技日报记者专访时表示,5G的应用潜力会远远超过现有想象力,5G会更加深入普通消费者的日常工作和生活。2020年可以称为 5G的扩展年,在过去一年多时间里,5G在中国发展非常迅速。以往是注重5G对用户上网体验的优化,现在要扩展到企业的数字化应用上,也就是推动5G在千行百业得到应用。
“除了消费领域,5G在其他行业的应用速度也会变得非常快。”孟朴介绍,“今年7月,高通公司和中国20多家企业一起联合发布‘5G物联网创新计划’,助力5G在垂直行业起到更大作用,比如工业互联网、自动驾驶、传媒行业、体育行业、农业等。”
目前我国 5G独立组网初步实现规模商用,网络覆盖全国地级以上城市及重点县市。截至今年10月,已累计开通5G基站超过70万个,终端连接数超过1.8亿个,共建共享取得积极成效。
(摘编自《孟朴:5G的应用潜力远远超过现有的想象力》,《科技日报》2020年11月27日)
材料二
从纵向的发展阶段来看,数字鸿沟具体表现为“接入鸿沟”“使用鸿沟”“能力鸿沟”。“接入鸿沟”更多地体现为宽带建设、网络终端设备等硬件条件的差异。“使用鸿沟”具体表现为是否掌握使用数字技术的知识、数字技术的使用广度、数字技术的使用深度等。能力鸿沟”指不再局限于数字技术的发展和使用层面,而是体现为不同群体在获取数字资源、处理数字资源、创造数字资源等方面的差异。
从横向看,数字鸿沟的具体表现形态是多样的,既有微观主体视角下个人、企业层面的数字鸿沟,也有宏观地理范围视角下地区、国家层面的数字鸿沟。
国际电信联盟数据显示,2017年,发达国家互联网普及率达到 81%,而发展中国家仅为 41%。我国 2017 年互联网普及率达到 55%。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2019年我国 9.04亿网民中,城镇网民占比高达71.80%,而农村网民则仅占 28.20%。从东中西部地区来看,《中国宽带速率状况报告》显示,2019 年东部地区 4G移动宽带用户的平均下载速率最高达到24.60Mbit/s,而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则分别较东部低 0.93Mbit/s 和1.58Mbit/s。
国际电信联盟数据显示,2016 年全球网民数量女性比男性少2 亿以上,而且这个差距还在持续扩大。
(摘编自《弥合数字鸿沟,推动数字经济发展》,《光明日报》2020 年8月 4日)
材料三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在各类日常生活场景中,必须保留老年人熟悉的传统服务方式,充分保障在运用智能技术方面遇到困难的老年人的基本需求。
金融服务与包括老年人在内的社会公众密切相关,在破解老年人面临的数字鸿沟方面责无旁贷。《金融时报》记者近日走访调研发现,为加强适老化金融服务,银行业正在积极求变:部分银行网点在养老金支取高峰专门设立绿色通道和老年人服务柜口,同时增加大堂经理人数,指导帮助老年客户使用智能机具;不少银行在充分调研老年客户需求的基础上,对手机银行APP进行优化升级,为老年人提供大字版、简洁版手机银行,突出简单、贴心、专属、安全的特点。
(摘编自《破解老年“数字鸿沟”银行业积极求变》,《金融时报》2020年12月4日)
材料四
破解老年人的“数字鸿沟”,需要全社会尤其是老年人家庭成员的共同努力。
人类学家玛格丽特·米德将人类文化划分为三种类型:前喻文化、并喻文化和后喻文化。后喻文化是指信息时代的“文化反哺”。年轻人通过互联网获取并传播知识,凭借其创新能力成为文化的主导者;而年长者受制于文化背景、知识结构、学习能力等因素,在心态上对使用新技术更保守和慎重,成为时代的“落伍者”。于是,年轻人开始“反哺”年长者,文化的传输呈现逆向化的趋势。这种理论为老年人实现“再社会化”提供了可能性。
(摘编自《破解老人“数字鸿沟”,需要年轻人反哺》,《澎湃新闻》2020年11月27日)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目前,迅速发展的5G,已从注重提升用户的优质上网体验转移到在各个行业的数字化应用上。
B.在不同阶段数字鸿沟具体表现不同,其中“使用鸿沟”侧重在数字技术使用广度、深度等方面。
C.为充分保障在运用智能技术上有困难老人的基本需求,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方案提出了明确要求。
D.信息时代的“文化反哺”,有利于老年人学习运用智能技术,并有可能帮助他们实现“再社会化”。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中,2020年5G在中国发展非常迅速,如果加强国际合作,推动5G在工业互联网、自动驾驶等垂直行业的应用,未来5G应用将取得更大成效。
B.材料二从纵向发展阶段和横向具体表现形态两个方面介绍了“数字鸿沟”,目前我国在互联网普及、城镇和农村网民占比等方面存在数字鸿沟。
C.材料三中,银行业承担社会责任,采取为老年人设立绿色通道和专门服务柜口、对手机银行APP进行优化升级等措施,为老年人提供更好的服务。
D.综合以上四则材料可知,我们要弥合“数字鸿沟”,推动数空经济不断发展,就需要形成从政府到企业、从社会到家庭等共同参与的强大合力。
6.请依据“数字鸿沟”横向表现形态中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谈谈我们怎样弥合数字鸿沟。(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山河故人
王太生
山河是故人,从前的故人,尤其是那几应年轻时爬过的山几条趟过的河,它们还在那儿,还是那么年轻。
20岁,我去了黄山。攀天都峰,在山巅看脚下乱云飞渡:穿过雨雾,将薄衫淋透;倚在一块大石上,面朝那棵“梦笔生花”树。在夜晚的山中,我和一群人坐在石头上唱歌。多年后,再去皖南,从它旁边经过去宏村,夜晚投宿在一位黄山挑夫家里。遥望夜幕中的大山,如故人,在隐约的天际云隙里,低头不语。凝神注视,大山应是认识我。
有些地方,你若再去,景物已不是当初的样子,物是人非,但山河如故。《儒林外史》中的马二先生,半生巡游,多年之后再回金陵时,从前的那些人,那些聚首,都已不见,只有风景如故。
中年看山,与少年不同。少年的山是青山,中年的山是秋山,抱膝闲看,听山中松子落。故地重游,山河成了故人,身形未变,绿苔痕又厚了一寸。
我曾固执地认为,到一个地方旅行,去一次就够了。如果觉得它有意思,可像牛一样,留在胃中反刍。再去的地方,原先的意境和印痕不见,多了荒芜和苍凉。
少年看水,与中年也不一样。少年满眼是生命的浩淼大水,以及远处船头暗夜中的那一盏渔火;中年看到的是大片光阴夹杂着从树上落下的花瓣,随水流逝。
19岁,我在扬州看运河里的船,小火轮轻吐淡烟,觉得它们恍若是从古代驶来的一支船队。后来,我随父亲搭乘一辆解放卡车,回洪泽湖北岸的老家。那是冬天,朔风灌进脖子、裤腿,人像虫子一样蜷缩在车厢里。车子从高邮缓缓地爬上运河大堤,我透过车厢挡板,看到运河里的船,以及拉纤的船夫。
见到洪泽湖时,一片大湖,对一个喜欢写作的年轻人来说,是一种隐喻,让人觉得湖上的双桅船是静止的。水天一色,湖又像是大地上的一双眼睛,飘过如梦帆影。
关于湖,我诗意地想象,浩浩的生命之流,奔泻于纵横山溪。一股来自唐诗宋词,一股来自江南丝竹。美丽的夜晚,点点繁星是灿烂的文化,从轻轻吹拂的天籁之音里,听湖上古老的渔歌。
那时候,我心里老想着骑一匹马上山东,因为我的老祖母、二伯住在济南城里。骑一匹马上山东的最佳路径,是沿着京杭运河一路北上,经过秦少游、汪曾祺的秦邮驿,走过韩信的腾下桥,吃罢刘邦故里的狗肉,过了徐州,我大概会迷路,这时会碰到一位豪爽的山东大汉,热心指路:一直往前通泰山、曲阜,向左往中原。济南看过老祖母,顺便去冻口上看黄河。黄河是一个人必看的河,济南城我去了两次。第一次是陪父亲去,老祖母还在;第二次再去,老祖母不在了。黄河古老而年轻。
一个人的精神原野,总得有几座山,几块开阔大湖做背景,衬托出行旅底色。
在江南,从无锡坐船渡太湖,经由湖州入运河,辗转杭州的水码头,下到西湖去泛舟。
岛上的那个湖心亭里,坐过明朝雪夜看风景的张岱。一座默不作声的古亭,也是山河故人,记得那几个在下雪天出门的人。
这些山与河,都是我生命过往中的故人。
年轻时拜访过它们,山依旧,河依旧,它们从未改变,改变的是人,人的目光和心态。
前几年,读汪曾祺的一部散文集《山河故人》,书中收录了先生怀人忆旧系列散文。文字里,认识了他儿时的家庭成员和学校教员,故乡街巷店铺和坊间奇人,还有昔日西南联大那些气质各异的师生,以及在战乱年代仍有趣地生活着的人们。
有趣地活着,生炉煮饭,烹水泡茶,袅袅升腾起人间烟火,让人觉得生活的欢愉与美好。
在天地间行走,爬过的山、涉过的水,是一个人的私人地理,那些地方风景如画,民风淳朴,又魅力如斯,它们还在原处,等你重游。
山河如故人。
(作品有删改)
7.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从“山”“水”两方面组织材料,叙写了作者的人生经历与体悟,内容丰富,繁而不乱,自由灵动。
B.作者年轻时想像自己骑一匹马上山东,既符合年龄特点,也与前文年轻时看水的心境相呼应,饶有情致。
C.文中画线句子用比喻和借代手法,生动地写出了人生行旅中的“山”“河” 对涵养人精神品性的重要性。
D.从黄山、洪泽湖到湖心亭,作者行旅途中的“山河故人”随着自己年龄和阅历的改变而变化,意蕴深邃。
8.作者说“少年看水,与中年也不一样”,那么二者有什么“不一样”?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9.题目“山河故人”意蕴丰富,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孔光字子夏,孔子十四世之孙也。经学尤明,年未二十,举为议郎。光禄勋匡衡举光方正,为谏大夫。坐议有不合,左迁虹长,自免归教授。成帝初即位,举为博士,数使录冤狱,行风俗,振赡流民,奉使称旨,由是知名。是时,博士选三科,光以高第为尚书,观故事品式,数岁明习汉制及法令。上甚信任之,转为仆射、尚书令。
有诏光周密谨慎,未尝有过,加诸吏官。上有所问,据经法以心所安而对,不希指苟合;如或不从,不敢强谏争,以是久而安。时有所言,辄削草稿,以为章主之过,以奸忠直,人臣大罪也。有所荐举,唯恐其人之闻知。沐日归休兄弟妻子燕语终不及朝省政事或问光温室省中树皆何木也光嘿不应更签以他语其不泄如是。
哀帝初即位,躬行俭约,省减诸用,政事由己出,朝廷翕然,望至治焉。褒赏大臣,益封光千户。时,成帝母太皇太后自居长乐宫,而帝祖母定陶傅太后在国邸,有诏问:“定陶共王太后宜当何居?”光心恐傅太后与政事,不欲令与帝旦夕相近,即议以为定陶太后宜改筑宫。大司空何武日:“可居北宫。”上从武言。北宫有紫房复道通未央宫,傅太后果从复道朝夕至帝所,求欲称尊号,贵宠其亲属,使上不得直道行。
又傅太后欲与成帝母俱称尊号,群下多顺诣,言母以子贵,宜立尊号以厚孝道。唯师丹与光持不可。上重违大臣正议,又内迫傅太后,猗违者连岁。丹以罪免,而朱博代为大司空。光自先帝时议继嗣有持异之隙矣,又重忤傅太后指,由是傅氏在位者与朱博为表里,共毁谮光。
光退闾里,杜门自守。而朱博代为丞相,数月,坐承傅太后指妄奏事自杀。平当代为丞相,数月薨。王嘉复为丞相,数谏争忤指。旬岁间阅三相,议者皆以为不及光。上由是思之。会元寿元年正月朔日有蚀之,后十余日傅太后崩。是月,征光诣公车,问日蚀事。光对曰:“俗之祈禳小数,终无益于应天塞异,无可疑惑。”书奏,上说,赐光束帛,拜为光禄大夫。
光年七十,元始五年薨。谥曰简烈侯。
(节选自《汉书·孔光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沐日归休/兄弟妻子燕语/终不及朝省政事/或问光/温室省中树皆何木也/光嘿不应/更答以他语/其不泄如是
B.沐日归休/兄弟妻子燕语/终不及朝省政事/或问光/温室省中树皆何木也/光嘿不应更/答以他语/其不泄如是
C.沐日归休/兄弟妻子燕/语终不及朝省政事/或问光/温室省中树皆何木也/光嘿不应/更答以他语/其不泄如是
D.沐日归休/兄弟妻子燕/语终不及朝省政事/或问光/温室省中树皆何木也/光嘿不应更/答以他语/其不泄如是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方正,汉选举科目,多举荐“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者”,后为制科之一。
B.高第,指考试及考核官吏的成绩优等,也指品行学识优秀。文中指前者。
C.尊号,古代帝、后在世时的称号,用于外交、礼仪、祭祀等,需要避讳。
D.公车,此处为汉代官署名。汉制规定,臣民上书以及征召都由公车接待。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孔光出身名门,富有才华。孔光是孔子第十四代孙,精通经学,不到二十岁,就被推举为议郎,后又被举荐为谏大夫。
B.孔光为政谨慎,办事周密。皇帝有事询问,孔光就依据经法以认为最合适的对答;上书进言,也总是销毁草拟的奏章。
C.孔光心系国君,维护皇权。孔光担心外戚干政,就建言应另修宫殿让傅太后居住,又坚决反对傅太后违制获得尊号。
D.孔光才干突出,颇有声望。孔光为博土时多次市查冤狱,整治风俗,账济流民;望相后,议者认为其他官员都不如他。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哀帝初即位,躬行俭约,省减诸用,政事由己出,朝廷翕然, 望至治焉。

(2)上重违大臣正议,又内迫傅太后, 猗违者连岁。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李商隐
永巷①长年怨绮罗,离情终日思风波。
湘江竹上痕无限,岘首碑②前洒几多?
人去紫台秋入塞,兵残楚帐夜闻歌。
朝来灞水桥边问,未抵青袍③送玉珂④!
【注】①永巷:宫中长巷,幽闭官女之有罪者。②岘首碑:《晋书》载“羊祜任襄阳太守,有政绩。卒,百姓于岘山建碑,望其碑者莫不流涕”。③青袍:古代读书人穿的衣服,代指贫寒之士,诗人以此自比。④玉珂:马鞍上的玉石类饰物, 此代指达官贵人。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全诗不见一“泪” 字却句句紧扣诗题,纵聚千古伤心人之泪,写法独特别致。
B.首联对句化用屈原《楚辞》中“顺风波以从流兮”一句,写出黯然送别之泪。
C.颈联对句写楚霸王项羽被刘邦围在垓下、兵败身亡一事,写出英雄末路之泪。
D.本诗多用典故,诗人用六个言说世人悲伤洒泪的典故表达了自己的身世之悲。
15.本诗写了七种“泪”,哪一种“泪”点明了诗歌主旨?诗人借此“泪”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作简要分析。(6分 )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论语》(十二章)中“          ,          ”两句, 体现出面对贫寒生活, 颜回与他人不同的态度。
(2)《离骚》中诗人用“          ,          ”两句直抒胸臆,写出了自己对美好品德至死不悔的追求。
(3)古典文学中,“月”意蕴丰富,如白居易《琵琶行》中,“           ”一句借朦胧迷离的月色烘托了离别的伤感,“           ”一 句借明亮洁白的月色表现出琵琶女独守空船的凄凉。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百炼钢做成了绕指柔”,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        期间,对国产“手撕钢”的称赞。“手撕钢” 是一种宽幅超薄的精密不锈带钢。明明是一卷钢材,展开后薄如蝉翼,用手便能轻易撕开。对于这种国家重要新兴领域急需的高精尖基础材料,我国在很长时间内不具备生产能力,面临只能高价进口的困境。近年来,随着航天、核电、新能源等新兴产业飞速发展,使得国内市场对这一产品的需求不断增长,导致关键技术受制于人的供需矛盾日益显现。在这一背景下,国产“手撕钢”横空出世,占据了新技术“高点”,(        )。
从生产            的 “大路货”到制造高端先进的“手撕钢”,背后是企业十年磨一剑的坚守。太钢技术团队历经十余年攻关,先后突破轧制等工艺的极限,生产出厚度为0.015毫米的“手撕钢”。正是这份耐住性子、苦练内功的毅力和心气,才让企业具备了应对变局的实力和底气,最终完成转型升级的华丽蝶变。从中国工业大奖榜单看,不少企业在攻关技术、制定标准的赛道上勇攀高峰,在科技创新、推动技术成果转化等方面先行先试,         了中国制造的硬核实力。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考察    一时    乏善可陈    突显
B.考察    一度    平平无奇    彰显
C.考查    一度    乏善可陈    彰显
D.考查    一时    平平无奇    突显
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变“高价买”为“平价造”,补上了产业链“断点”,更让“卡脖子”问题不再“掉链子”
B.补上了产业链“断点”,变“高价买”为“平价造”,更让“卡脖子”问题不再“掉链子”
C.补上了产业链“断点”,让“卡脖子”问题不再“掉链子”,更变“高价买”为“平价造”
D.变“高价买”为“平价造”,让“卡脖子”问题不再“掉链子”,更补上了产业链“断点”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随着航天、核电、新能源等新兴产业飞速发展,国内市场对这一产品的需求不断增长,关键技术受制于人导致的供需矛盾日益显现。
B.航天、核电、新能源等新兴产业的飞速发展,使得国内市场对这一产品的需求不断增长,导致关键技术受制于人的供需矛盾日益显现。
C.随着航天、核电、新能源等新兴产业飞速发展,使得国内市场对这产 品的需求不断增长,关键技术受制于人导致的供需矛盾日益显现。
D.航天、核电、新能源等新兴产业的飞速发展,国内市场对这一产品的需求不断增长,导致关键技术受制于人的供需矛盾日益显现。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 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馕在中国古代被称为“胡饼”,从汉到宋一直在中原流行,对中原的饮食文化有广泛的影响。   ①    ?按新疆人的划分,只有在烤坑中烤制出来的才叫馕,否则,即使做的形状再像,也只能叫“饼”。    ②    ,主要原料是面粉,制作前要发酵,但不放碱中和而只放少许盐。此外,还有芝麻、洋葱、鸡蛋、清油、酥油、牛奶、糖等辅料。馕为什么成了新疆人的最爱?    ③     。新疆的地域大,出行一次要好多天,必须要携带与之相适应的食品,而馕就成了最佳的选择。加上新疆雨水少,空气干燥,馕是非常适合长期存放的。
21.阅读下面的内容,筛选、整合语段的信息,给“打工人”下定义,不超过70个字,语言简洁、连贯。(5分)
2020年,社交网络流行语“打工人”强势走红,并被《咬文嚼字》编辑部选为“2020年十大流行语”。“打工人” 走红于一名网红发的一条自拍短视频,视频中他做出要出门打工的样子,并说:“ 勤劳的人已经奔上了塔吊,你却在被窝里伸了伸懒腰,你根本没把自己的生活当回事儿。早安,打工人!”
“打工人”代表着千万草根的自嘲,在自嘲中透露出小人物在平凡生活中的不懈追求。面对复杂高压的工作环境,人们常会用自嘲的方式来达到释放情绪、缓解压力的目的。在流传中,“打工人” 适用范围扩大,几乎成了各行各业劳动者的统称。“打工人” 蕴含着劳动价值的回归,以及所有劳动者职业尊严重塑的内涵。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今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校长唐江澎在“委员通道”上的一席话刷屏全网,引发热议。唐校长表示,好的教育应该是培养终身运动者、责任担当者、问题解决者和优雅生活者。
唐校长的话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思考和感悟?请你结合自己受教育的经历,就其中体会最深的一点,以乌鲁木齐市厚德中学高三(1)班李云飏的身份写一篇文章,与同龄人交流。
要求:结合材料,确定立意,自定文体,自拟标题;切合身份,贴合主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乌鲁木齐地区 2021 年高三年级第二次质量监测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试题中凡主观题回答,意思对即可;若与答案不同而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一、(36 分)
(一)(9 分) 
1.B(A 项“由庄子提出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上一个『安徽省马鞍山市2021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教学质量监测(二模)语文试题』  下一个『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第七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