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黔东南州2021届高三下学期3月高考模拟考试语文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高考模拟卷
试题
名称
贵州省黔东南州2021届高三下学期3月高考模拟考试语文(高三总复习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黔东南州2021届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内容。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句话或被用来证明文学文本意指的不确定
试题预览
黔东南州2021届高考模拟考试
语文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内容。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句话或被用来证明文学文本意指的不确定性和意蕴的丰富性,或被用来印证读者理解文本的差异性,即因为受教育、环境、年龄、性别、阅历等因素的影响,读者们的阅读能力、水平、趣味千差万别,即使面对同一个文本,他们也会产生不同的理解。
如果仅从字面看,“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似乎暗示,一个读者眼中,就只有一个哈姆雷特。然而,弗吉尼亚•伍尔夫在谈到自己阅读《哈姆雷特》的体会时曾说,她少年时就读《哈姆雷特》,后来又多次阅读,却是常读常新,人生的不同阶段对这部经典的理解都有不同,心中的哈姆雷特形象也有变化。关于阅读,中国古人张潮曾有一个绝妙的比喻:“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皆因阅历之浅深,为所得之浅深耳。”张潮的话与伍尔夫的阅读体验相互印证,阐明了一个道理:人生阅历的不同,会带来不同的阅读体验,对文本形成不同的把握方式,产生不同的理解。
如果说“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句话凸显了读者个体之间的差异性,是一种空间向度的阅读差异的话,那么顺着张潮的话,我们则发现了阅读差异存在的另一向度——时间的或者说历时的向度。历时向度的阅读差异为什么会存在?因为人的“理解视野”是生长的。“阅历”其实构成了阐释学所说的理解视野的“先在结构”,自我成长带来阅历的丰富,阅历丰富使这个先在结构更加丰富或者发生变化,先在结构的丰富、变化最终使理解视野扩大、加深或者变化。这样,即使阅读同一文本,不同生长阶段的理解视野也会形成不同的阅读体验,阅读在历时层面的差异性就出现了。
值得注意的是,在当下的理论语境中,还存在着某些走得如此之远以至于几乎无视文学文本这一客观基础的阅读与阐释。张江曾经举例说,同样是阅读《哈姆雷特》,有一位女性主义理论家肖瓦尔特,她看到的却只有奥菲利亚,心心念念的只是“解放奥菲利亚,或者让她成为悲剧的中心”(张江《强制阐释论》)。这样一来,这位读者眼中,一个哈姆雷特也没有了。
应该怎样看待这样的阅读和阐释呢?“强制阐释”批判者认为,这样的阅读与阐释理论先行,立场前置,罔顾原文,是一种“不道德的”阐释。其实,如果这种阐释只是普通读者表达自己的一种见解,倒也不失为有趣的洞见。但问题在于,这是一位理论家的理论认识,并不会满足于作为有趣的洞见而存在,而是要凭借自身的“科学性”(哪怕她或他是反科学主义的)去建构或争夺话语权。强制阐释之所以是强制阐释,就在于它明明已经脱离了文学文本这一科学性的客观基础,却非要说自己比别人更有道理,并要求他人接受。因此,它也的确难以洗刷“不道德的”嫌疑。
总之,从文学接受视角看,文本阅读存在三种可能向度:一种是把文学作品当作非文学的“理论”或“文献”,如此一来,一个读者眼中,可能连一个哈姆雷特都没有了;一种是把文学作品当作“超历史”的文本,所有的阅读都力求还原“真相”,于是,在一个读者眼中,有且只有一个哈姆雷特;一种是把文学作品当作“召唤结构”,期待并允许读者不断去补充、扩展、引申,这样,一个读者眼中便有无数个哈姆雷特。看来,要弄清一个读者眼中究竟有多少个哈姆雷特并非易事。不过,也恰是存在一个读者眼中有多少个哈姆雷特这样的追问,文学阅读才显得趣味盎然,文学经典才能够润物无声。
(摘编自何建良《文学阅读的多维向度》)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学文本越是具有意指的不确定性和意蕴的丰富性,其文学阅读的多维向度就越丰富。
B.不同读者因受教育等因素会对同一文本产生不同的理解,这就是文学阅读的历时向度。
C.同一读者会随着自我成长带来“理解视野”的成长,从而会对同一文本产生不同的理解。
D.肖瓦尔特把《哈姆雷特》文本当作“超历史”文本,因而眼中一个哈姆雷特也没有了。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从“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人手,分析了文学阅读的多维向度。
B.文章直接引用弗吉尼亚•伍尔夫的话来表明一个读者眼中不只有一个哈姆雷特的看法。
C.文章在阐述“理解视野”后用“值得注意的是”转人到“强制阐释”的论述,衔接自然。
D.文章结尾总结了文学阅读的三个向度,并指出了文学阅读多维向度对阅读的现实意义。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句话可理解为不同读者理解文本具有差异性。
B.理解视野的“先在结构”会不断地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到理解视野扩大、加深或者变化。
C.在作者看来,“强制阐释”是“不道德的”是因为它几乎无视文学文本这一客观基础。
D.如果把文学作品当作“超历史”的文本去还原“真相”,那么一个文本只能有一种阐释。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如何做好“十四五”汽车人才规划?《中国汽车报》就相关问题采访了汽车人才研究会理事长朱明荣。他表示,汽车企业需要强化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探索创新的人才发展战略。“我们认为,赢得未来不能靠‘人才争夺’,而应当依靠‘人才经营’。”车企一定要将“人才经营”的理念融入人才规划中,推行差异化的人才管理,此外,车企应当转变人才服务理念,强调人才工作中的“客户体验”。通过树立企业对人才的服务意识,采用“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服务人才,满足人才深层次的精神需求,提升人才的幸福感,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落地生根”。
(摘编自施芸芸《“十四五”汽车人才建设何以提质增效》)
材料二:
光明网数据新闻工作室围绕近两个月以来网上有关“‘十四五’人才培养与竞争”话题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显示,在共计约10.2万条讨论中,热度排名前五位的关注点如下图所示。
 
网友认为,加快创新创业载体建设,打造一批高水平科创平台,搭建重点产业创新创业孵化平台,对促进人才集聚、提升人才竞争力意义重大。网友重点关注创新型企业研发平台如何提质培优,呼吁科技孵化平台体系、国际科创平台体系加快建设。
有网友建议,从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评价激励制度、成果转移转化体系等方面入手,激发创新创造活力,孵化更多科技型企业,充分发挥创新平台对科技人才的集聚作用。
科创型企业在研发初创期,往往面临研发资金短缺投入密集等“拦路虎”,网友期待更多创投扶持政策出台,为企业研发创新注入“活水”,更好地发挥政府对社会资本流入创新企业的引导作用。
网友期待简化创新型企业办事流程,提升政府办事效率。创新户籍政策成为网友突出关切的问题,他们呼吁进一步打破户籍身份对劳动者的流动限制,让人才真正在城市生根发芽,成为城市建设主力军。此外,安居、子女教育、医疗、社保等人才保障政策也备受关注,网友对人才软环境建设的要求更加多样化。
(摘编自马卉《创新人才助力“十四五”高质量发展》)
材料三:
未来人才竞争呈现新趋势。伴随人才竞争白热化,更多省市充分认识到人才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如山东2017年推出了《关于做好人才支撑新旧动能转换工作的意见》等一系列人才政策,明确指出了人才对于新旧动能转换的支撑作用。但近年来,随着我国面临的核心科技难题亟待解决,“人才是引领发展原动力”的认识逐渐深化。当前,相关省市已在围绕人才引领作用制定一系列切实可行的落地措施。
近年来,党和国家科学决策、统筹部署,合理规划城市群规模和布局,已形成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成渝、长江中游等五大城市群,成为人才集聚的强大磁场。“十四五”时期,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城市群将率先实现人才一体化。随着相关规划出台,未来几年国内核心城市群将加快建设高速互联的基础设施,建立产业与人才协调的平台载体,破除人才流动“痛点”问题,促进人才资源共享与一体化建设,进一步抢占人才竞争制高点,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人才”生态圈,提升城市群国际竞争力。
人才“争夺战”初期,部分区域与领域存在盲目竞争现象,忽视了人才与本地区产业的契合度,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区域间恶性竞争。“十四五”时期,国内人才竞争将回归理性,特别是经济发达地区的招才引才将更加注重产才融合,产业战略与人才战略互为支撑,围绕产业链部署人才链,精准实现人才与产业、人才与城市发展战略的双向选择。“十四五”时期,着眼于人才成长与产业发展的双赢局面,人才与产业需求契合度将日趋精准。
(摘编自黄晋鸿、刘晴《人才生态系统作用凸显区域人才共享或成趋势》)
4.下列表述不属于“做好‘十四五’汽车人才规划”的一项是(3分)
A.强化人才是汽车企业“第一资源”的理念,探索创新的人才发展战略。
B.出台比其他企业更优惠的政策,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到汽车企业行业来。
C.对人才实行差异化管理,树立企业对人才的服务意识。
D.满足人才深层次的精神需求,提升人才的幸福感。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大多数网友认为应该打造一批高水平科创平台,特别是创新型企业孵化平台应提质培优,这有利于汇聚人才、提升人才竞争力。
B.有网友建议要充分发挥创新平台对科技人才的聚集作用,可以从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评价激励制度、成果转移转化体系等人手。
C.有少数网友希望有更多创投扶持政策出台,发挥政府对社会资本流入创新企业的引导作用,解决研发资金短缺、投人密集等问题。
D.超过一半的网友希望创新人才服务体系,尤其是改革户籍政策,让农村人才流向城市,成为城市建设主力军,还有网友关心人才保障政策。
6.根据材料,概括说明未来人才竞争呈现的新趋势。(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厨房手札  宋长征
①我家最早的一座厨房,跟堂屋挨着,东首,东山墙上有一个小小的窗户,很高,早晨最早迎接新一天的日光。现在是晚上,我躺在柴草窝里:我一直以为柴草窝才是最好的地方,麦秸软乎,干净,叶子酥脆,躺上去先是一阵竈竈宰宰的声音,灶膛里的火舌舔着,一会儿就能入梦。
②厨房里做饭,也是我家山羊栖息的地方,青山羊,性情温顺,站在墙角抿着嘴里的干草,嚼呀嚼,好像能嚼出一首诗来。诗倒是没有,寒冷的冬夜,我们正在做饭,母山羊咩咩地叫,娘说,怕是要下崽了,赶紧拢了一堆干草,屋外下着雪,从树杈上扯下一把风干的萝卜缨子,催奶。娘给母山羊鼓劲儿,往羊嘴里塞进一根椿树棍儿,让羊咬。一只,两只,三只,四只,娘既欢喜又犯愁,下了那么多小羊羔怕奶水不够,大半夜拉着风箱给羊煮疙瘩汤。
③我对母性的认知,大多起源于养羊。卷毛的、孱弱的、刚睁开眼睛的小羊羔试探着在羊的乳房前跪下来,闭上眼吮吸,大概就是世界上最美好的画面。后来我做梦,地点经常是我家的第一个厨房。灶膛里的火光熄灭,余烬像在黑暗中眨动的眼,羊们安睡,羔羊和母山羊紧紧拥在一起。墙角堆起来的树叶有一人多高,我家的那只老黑狗从柴草窝里爬出来,叼着我的衣角去灶膛口。翻动,必有一只熟透的烤红薯,面色黧黑,深藏暗香。
④乡下建房,风水先生是必要的。包括厨房,厕所,都要选择一个合适的方位。五行金木水火土,厨房的位置一般在南面偏东,厕所在北面偏东。所以习惯上说上厕所下厨房。古代也叫东厨。曹植《当来日大难》:“日苦短。乐有余。乃置玉樽办东厨。广情故。心相于。阖门置酒。和乐欣欣。游马后来。辕车解轮。今日同堂。出门异乡。别易会难。各尽杯觞。”初见这首诗有些心惊,这位后来面对骨肉相残七步为诗,洒脱、预见能力当是天下独步,也就不怪南朝谢灵运对其有“天下才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的感慨了。这是厨房的古代史,穿越千年月光,端坐在时间的一隅。你在想,那些衣着简朴的庖人如何在历史的厨房里出出进进,用烟火喂养丰腴或羸弱的朝代,煎炸烹炒,让文字的光明得以延续,让精神与思想蹒跚或奔跑。不仅仅是活着,即便死后,那些朱门贵族也会将厨房安置在墓室的东壁。山东嘉祥汉墓,小祠堂的东壁画像中间描绘的就是此景:灶上的木杆上悬挂着猪腿,鸡鸭鱼肉,灶前有一人在添柴烧火,他身后的那个人像是在和面,中间的上部师傅正在教徒弟剥鱼,最右边一个人用桔槔汲水,另一个人在剥狗皮。与庖厨图相比,我们村的厨房就显得简陋了许多。父亲坐在灶膛口用左手往里面添柴,然后再用这只手抽动风箱,右手因为偏瘫只能蜷缩在胸前。
⑤火候一词的来历是指根据原料老嫩软硬与厚薄大小的制作要求,采用火力的大小与时间长短。那么,我相信父亲是一个最会掌握火候的人。春节蒸馒头,娘从来不让别人烧火,把柴草备齐,让父亲坐在灶门口。这时灶神已经站在灶前,灶神爷爷干净,灶神奶奶端庄,父亲燃起三炷香,填柴火,拉风箱,一锅锅白白胖胖的大馒头依次晾在竹簿上。父亲啊,47岁偏瘫的人,只能以这样的方式和厨房捆绑在一起。他的心中也有团火,母亲忙里忙外,他就拣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去干,放羊,喂牛,在明亮的月光下一只手掐着稻草,腿弯用力,将时间切割成一小段一小段,过完最后的光阴。一个生在乡间的人,不可能将心中的那团火燃烧得太旺,一点点加温,一点点将光阴熬软,煮透,而后含泪捧出。
⑥我家的第二座厨房在西面,靠墙有一扇角门,直通大街。暮晚时分,炊烟散乱,二娘做的面鱼汤,六奶做的榆钱窝窝,母亲呢,盛了一碗腌制的酱豆放在饭场上,你说西,我说东,你夹我一筷子咸菜,我分你一口鲜鱼汤,好像一个村子里都在一口锅里掀勺子,一口吃得百家香。
⑦现在我还想,我家的这座厨房为什么就建在了西面,想去问,父母已经作古,怕是会成为一生的悬案。我二大爷家就在我家房后,因为家产两家闹僵,到最后也没能锔到一块。有一年,二大爷让探花爷看院子风水,说二大娘有了什么不好的病。探花爷严肃着脸,走到院子中央放下罗盘,东走走,西看看,指着那座低矮的厨房说,扒了吧。轰隆隆一声,随后听见人喊,说二大爷砸在了土墙下,这是我小时候听见最为惊悚的声音。第一次戴孝,有人笑我,我怯生生向黑漆漆的屋里看,和我家闹矛盾的二大爷死了,我父亲的兄弟又走了一个,用袖子掩住面,没让人看见我哭。
⑧第三座厨房又挪到了东面,结婚,有了儿子,厨房没有用太久,现在还在。锅早已生锈,烟囱还在直竖竖指向天空,外墙边的一株老榆树好像动用了洪荒之力一直在生长,每到夏日枝叶葱茏,但榆钱总是结得很少。榆树与厨房拥挤在一起,厨房上的砖瓦被榆树的蛮力松动,怕是风雨飘摇再过几年就要塌了,那时候,空荡荡的院子里,必将烟火无存。
(节选自宋长征《乡间炊事考》,有删改)
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头特意突出“我”家第一个厨房东山墙的窗户以及早晨的阳光,与“我”记忆中第一个厨房带来的温馨与幸福相映衬。
B.“我”认为第二个厨房的墙被扒时是“小时候听见最为惊悚的声音”,这与二大爷被砸在了土墙下给“我”带来的心灵的创伤有关。
C.“乡下建房,风水先生是必要的”与下文“二大爷让探花爷看院子风水”相互照应,批判了乡村的落后与愚昧。
D.文章以“那时候,空荡荡的院子里,必将烟火无存”结尾,表达了“我”对第三座厨房命运的担忧与不舍。
8.请简要赏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现手法和表达效果。(6分)
9.文章是如何围绕“厨房”来行文的?请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刘仪凤,字韶美,普州人。少以文谒左丞冯澥,澥甚推许,遂知名。绍兴二年,登进士第。抱负倜傥,不事生产,于仕进恬如也。擢第十年,始赴调,尉遂宁府之蓬溪,监资州资阳县酒税,为果州、荣州掾。
绍兴二十七年,有旨令侍从荐士,起居郎赵逵举仪凤,称其“富有词华,恬于进取”。宰执上其名,上曰:“蜀人道远文学行义有可用者不由论荐何缘知之前此蜀仕宦者例多隔绝不得一至朝廷殊可惜也。”自秦桧专权,深抑蜀士,故上语及之。寻除诸王宫大小学教授。召试馆职,辞以久离场屋,改国子监丞。宰相以其名士,迁秘书丞、礼部员外郎。所草笺奏,以典雅称。
孝宗受禅,议上“光尧寿圣”尊号册宝,有欲俟钦宗服除者,太常博士林栗谓:“唐宪宗上顺宗册宝在德宗服中,不必避,备乐而不作可也。”仪凤独上议曰:“谨按上尊号事属嘉礼,累朝必俟郊祀庆成然后举行。太上皇帝为钦宗备礼终制,见于诏书。乞候钦宗终制,检举以行,则国家盛美,主上事亲情实称矣。”议者虽是其言,然谓事亲当权宜而从厚,竟用栗议,仪凤复争辨不已。寻兼国史院编修官兼权秘书少监。
仪凤在朝十年,每归即匿其车骑,扃其门户,客至,无亲疏皆不得见,政府累月始一上谒,人尤其傲,奉入,半以储书,凡万余卷,国史录无遗者。御史张之纲论仪凤录四库书本以传私室,遂斥归蜀。
三年十二月,辅臣进前侍从当复职者,上曰:“刘仪凤无罪,可与复集英殿修撰。”起知邛州,未上,改汉州、果州,罢归。淳熙二年十二月丙申,卒,年六十六。
仪凤苦学,至老不倦,尤工于诗。然颇慕晋人简傲之风,不乐与庸辈接,故平生多蹭蹬,一跌遂不振云。
(选自《宋史•刘仪凤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蜀人道远/文学行义/有可用者不由论荐/何缘知之/前此蜀仕宦者例多隔绝/不得一至/朝廷殊可惜也
B.蜀人道远/文学行义/有可用者不由论荐/何缘知之/前此蜀仕宦者例多隔绝/不得一至朝廷/殊可惜也
C.蜀人道远/文学行义有可用者/不由论荐/何缘知之/前此蜀仕宦者例多隔绝/不得一至/朝廷殊可惜也
D.蜀人道远/文学行义有可用者/不由论荐/何缘知之/前此蜀仕宦者例多隔绝/不得一至朝廷/殊可惜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起居郎,古代的官职。主要职责记录皇帝的言行、事迹,以备后人修史之用。
B.大小学,古代称文字学等内容为“大学”,称诗书礼乐等内容为“小学”。
C.服除,旧时礼俗规定,长辈去世后,需在一定时期内服丧,期满除去丧服。
D.四库,中国古代图书分类名称,其中包括“经、史、子、集”四种。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刘仪凤不置产业,淡薄仕途。刘仪凤绍兴二年进士及第,但他不为谋生置产业,对于仕途升迁也很恬淡,考中进士十年后才去做官。
B.刘仪凤恪守礼制,据理力争。太常博士林栗认为给孝宗皇帝上尊号不必回避丧期,刘仪凤认为这不符合礼制,请求等候钦宗丧期满再给孝宗皇帝上尊号。
C.刘仪凤深居简出,爱好藏书。刘仪凤在朝廷十年,每次回家就关门谢客,无论谁都没法见到他;他每次拿到了俸禄,就用一半来收集书籍,共收集一万多卷书籍。
D.刘仪凤为人傲慢,一生坎坷。刘仪凤在政府里好几个月才谒见上司一次,为人特别傲慢,倾慕晋人简慢倨傲的风气,不喜欢与平庸之辈交往,所以一生常遇坎坷。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少以文谒左丞冯澥,澥甚推许,遂知名。(5分)
(2)议者虽是其言,然谓事亲当权宜而从厚,竟用栗议。(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金牛道①中遇寒食②  陆游
乍换春衫一倍轻,况逢寒食十分晴。
莺穿驿树惺惚语,马过溪桥蹀躞行。
画柱彩绳喧笑乐,艳妆丽服角鲜明。
谁知此日金牛道,非复当时铁马声。
[注]①金牛道:川、陕栈道之一,北起沔县,过五丁关、宁强,至广元,现今的川陕公路沿此修建,亦称为“石牛道”。②寒食:节日名,在清明前一天。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中的“轻”字用得很巧妙,写出了春天到来时诗人“换春衫”之后的惬意之感。
B.“寒食”有点题的作用,“十分晴”突出了天气的晴好,也体现了诗人的欣喜之情。
C.“莺穿驿树”,鸟语悠扬;“马过溪桥”,小步徘徊。颔联把听觉与视觉描写结合在一起。
D.人声喧闹,衣服艳丽,颈联描写世俗生活,表现诗人对人们悠闲快乐生活的赞叹。
15.本诗尾联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          ,          ”两句蕴含哲理,表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2)李商隐《锦瑟》中的“          ”和白居易《琵琶行》中的“          ”都运用了“杜鹃”的意象来表达内心的凄苦。
(3)《赤壁赋》中,苏轼和客人饮酒作乐,纵情高歌,其中描写摇桨于月光浮动的水面的美景胜境的两句是“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党中央谋划部署一系列重大国家行为,增强了新时代改革开放的布局和高质量发展的动能,这是树起实干风范的体现,展现出非凡的历史耐心。历史耐心意味着政贵有恒、不急不躁,只争朝夕地干而又不只看朝夕成败,淡定从容又持续不断地有所作为。保持历史耐心,就要鼓实劲、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一张蓝图绘到底,一茬接着一茬干。今天,中国正行进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关键一程上,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要          ,一步一个脚印。(          )。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缺乏历史耐心容易违背实践规律,          ,急功近利不仅难以干成事,反而会受其拖累。保持历史耐心,意味着要有不贪功好利的清醒自觉,要有          的意志品质。保持历史耐心得有“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胸襟和境界,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发展观;得有“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定力和韧劲,踩着自己既定的步伐          ,去奋斗;得有“不畏浮云遮望眼”“乱云飞渡仍从容”的眼光和坚毅,善于登高望远,勇于爬坡过坎。
1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党中央谋划部署一系列重大国家战略,增强了新时代改革开放的布局,完善了高质量发展的动能,这是实干风范的体现,展现出非凡的历史耐心。
B.党中央谋划部署一系列重大国家行为,完善了新时代改革开放的布局,增强了高质量发展的动能,树起了实干的风范,展现出非凡的历史耐心。
C.党中央谋划部署一系列重大国家战略,完善了新时代改革开放的布局,增强了高质量发展的动能,树起了实干的风范,展现出非凡的历史耐心。
D.党中央谋划部署一系列重大国家战略,完善了新时代改革开放的布局,增强了高质量发展的动能,这是树起实干风范的体现,展现出非凡的历史耐心。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实事求是  心粗气浮  锲而不舍  坚贞不屈
B.实事求是  心浮气躁  绳锯木断  坚贞不屈
C.脚踏实地  心粗气浮  绳锯木断  百折不挠
D.脚踏实地  心浮气躁  锲而不舍  百折不挠
19.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保持历史耐心,不仅要一味等待、无所作为,而且要以负责任的态度积极作为、乘势而上
B.保持历史耐心,不是一味等待、无所作为,却是要以负责任的态度积极作为、乘势而上
C.保持历史耐心,并非一味等待、无所作为,而是要以负责任的态度积极作为、乘势而上
D.保持历史耐心,如果一味等待、无所作为,那么要以负责任的态度积极作为、乘势而上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短时记忆又称操作记忆或工作记忆。是指信息一次呈现后,保持时间在1分钟之内的记忆。人们短时记忆某事物,是为了①          ,操作过后即行遗忘;②          ,就须在这一系统内进行加工编码,然后才能被储存在长时记忆中。信息进入短时记忆时,③          ,易被我们意识到,但得不到复述时,其强度会随时间推移而衰减,很快导致遗忘。
21.仿照下面的小诗,另选意象,写一首短诗,要求使用比拟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基本相同。(5分)
绿草
不断地消逝,又不断地再生,
似乎,你永远是一个婴孩,
在大地轻柔的摇篮里,
做着希望的梦,无边无际的绿色的梦。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推开心窗去眺望,阳光洒进湖水。”伴随着少年轻轻吟唱,一幅美丽中国画卷出现在人们眼前——壮美的自然风光、栩栩如生的国画、韵味醇厚的京剧……这是《2035是这young》(由中国青年报社、QQ音乐联合出品)音乐短片中的场景,从青年视角勾勒出的2035年轮廓。歌曲特别邀请了时代少年团,视频中不仅有他们的倾情演绎,还有工人、创业者、医护人员等各行各业年轻人的身影。
在音乐短片中,时代少年团7名成员各自绘制的画都是一块拼图:京剧、航空航天、高架城市、量子通信等,分别代表文化自信、科技创新、新型城市、智能工业、美好生活、对外开放、乡村振兴7个主题,拼接成一幅2035年蓝图。
请综合以上材料,以“我与2035年蓝图”为主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上一个『四川省内江市2021届高三下学期3月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  下一个『山东省枣庄市2021届高三下学期4月模拟考试(二模)语文试题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