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一必修下册《装在套子里的人》作业设计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课文同步练习
试题
名称
统编版高一必修下册《装在套子里的人》作业设计(高一必修下 统编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作业推荐》——装在套子里的人一、单选题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鞭笞(tà)丧葬(sānɡ)胆怯(qiè)削铅笔(xiāo)B.祈祷(qí)难堪(kān)怂恿(cǒnɡ)契诃夫(hē)C.孤僻(pì)撮合(cuō)讥诮(qiào)怔怔(zhènɡ)D.滑稽(jī)揉皱(zhòu)辖制(xián)鲜见(xiǎn)【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
试题预览
《作业推荐》——装在套子里的人 
一、单选题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 鞭笞(tà)  丧葬(sānɡ)  胆怯(qiè)   削铅笔(xiāo)
B. 祈祷(qí)  难堪(kān)  怂恿(cǒnɡ)  契诃夫(hē)
C. 孤僻(pì)  撮合(cuō)  讥诮(qiào)  怔怔(zhènɡ)
D. 滑稽(jī)  揉皱(zhòu)  辖制(xián)  鲜见(xiǎn)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A项,鞭笞(chī);B项,怂(sǒnɡ)恿;D项,辖(xiá)制。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辨护 制高点 六神不安 隐隐约约
B. 安分 关禁闭 哀声叹气 心慌意乱
C. 噩梦 孤僻症 兴高彩烈 各行其是
D. 歹毒 乱糟糟 平心静气 预先声明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A项,“辨护”应为“辩护”;B项,“哀声叹气”应为“唉声叹气”;C项,“兴高彩烈”应为“兴高采烈”。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开口“三个代表”,闭口“为人民服务”,这位正人君子台上一套,背后又是一套,实在令人讨厌。
B. 操场上锣鼓喧天,人声鼎沸,可是高三同学安然无恙地坐在教室里,看书的看书,做习题的做习题,谁也没有关注教室外的事情。
C. 王老师为人谨慎,战战兢兢地工作,勤勤恳恳地教书,深受学生爱戴。
D. 班主任告诉我们,下学期我们班的语文将由特级教师王军来上,这真是大快人心的消息。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A项,“正人君子”是两用成语,既指正直有道德的人,也可用来讽刺假装正经的人,A项用的就是讽刺意。B项,“安然无恙”意为很平安,没有受到什么损害,与B句语境不合。C项,“战战兢兢”指极端害怕而小心谨慎,此处应换“兢兢业业”。D项,“大快人心”指坏人或坏事受到惩罚或打击,使人们心里非常痛快。
4、对下列各句所用修辞手法及表达效果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别里科夫就连同他的雨鞋一齐乒乒乓乓地滚下楼去。楼梯又高又陡,不过他滚到楼下,却安然无恙。(用夸张手法再次凸现“套中人”的色厉内荏,既有力地鞭笞了其可厌可憎,又无情地嘲笑了其极端虚弱。)
B. 柯瓦连科在他后面一把抓住他的衣领,使劲一推,别里科夫就连同他的雨鞋一齐乒乒乓乓地滚下楼去。(运用对比手法,形象地表现了新旧两种事物的较量,揭示了沙皇专制统治已处于风雨飘摇之中,行将没落。)
C. 他的脸也好像蒙着套子,因为他老是把它藏在竖起的衣领里。(运用比喻手法,形象地描写了别里科夫怕冷、虚弱的性格。)
D. 我们动身了,他脸色发青,比乌云还要阴沉。(形象的比喻,传神地描绘了别里科夫因他的威严受到嘲弄和挑战后气愤不安的情景。)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考生正确分析把握常用的修辞方法及其作用能力。解答此类题型,要求考生熟悉常用的修辞手法,知道常用的修辞手法的特点,并根据其特点进行判断出是何种修辞,并能结合句子内容分析常用修辞手法作用。本题要求选出“所用修辞手法及表达效果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可以从对修辞格的判定及修辞的表达效果入手进行分析。C项,“运用比喻手法,形象地描写了别里科夫怕冷、虚弱的性格”分析错误,“他的脸也好像蒙着套子,因为他老是把它藏在竖起的衣领里”运用的修辞手法是联想,另外对句子内容的分析太表面、肤浅。故选C。

二、选择题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近年来,“文学式微”频频被人提及,很多人不禁发出“优秀文学作品难觅”的感叹。与此同时,形形色色的文学奖却日渐成为________的话题,人们不仅乐于谈论什么样的作品可以获得殊荣,更密切关注其中是否存在“猫腻儿”。当文学靠文学奖中的争议话题来引起公众关注度时,不得不说是一个“黑色幽默”。从某种意义上说,“文学式微”之所以成为公共话题,文学作品与大众阅读之间的割裂不无关系。一方面,公众抱怨“好书难觅”;另一方面,作家谓叹“      ”。(    )——通过公开、公正、透明的评奖过程,不仅可以向读者推荐优秀作品,而且可以帮助公众提高鉴别和欣赏能力,从而激发全民阅读的兴趣。反之,文学奖如果陶醉于孤芳自赏,不仅与大众阅读_______,其自身也难免沦为圈子里人情世故的温床。文学奖的核心在于“文学”,“奖”应是一种水到渠成的结果,而非苦心经营的收益。如果文学奖能多一些专业和纯粹,作家就能多一些自由和洒脱,公众也不必将宝贵的想象力浪费在文学之外的_______上。
5、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炙手可热  曲高和寡  形同陌路  繁文缛节
B. 街谈巷议  曲高和寡  渐行渐远  细枝末节
C. 街谈巷议  高山流水  形同陌路  繁文缛节
D. 炙手可热  高山流水  渐行渐远  细枝末节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辨析近义词语的能力。辨析近义词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段,把握语境含意,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先看第一空:“炙手可热”指手一挨近就感觉热,形容气焰很盛,权势很大;“街谈巷议”指大街小巷里人们的谈论。此处修饰“话题”,很明显应选用“街谈巷议”,据此排除A、D两项。再看第三空:“渐行渐远”指渐渐离开,越来越远;“形同陌路”指彼此像是不相识的人一样,对象多是人。前者多强调“关系慢慢变远”,后者多强调“彼此越来越陌生”,结合“文学奖如果陶醉于孤芳自赏,不仅与大众阅读……”的语境看,应选用“渐行渐远”,据此排除C项。第二处,“曲高和寡”,旧指知音难得,现比喻言论或作品不通俗,能了解的人很少;“高山流水”,比喻知音或知己,也用以比喻乐曲的高雅精妙,文中应是说作家感叹知音难得,应使用“曲高和寡”。第四处,“繁文缛节”,烦琐而不必要的礼节,也比喻其他烦琐多余的事项;“细枝末节”,比喻事情或问题的细小而无关紧要的部分,文中是说不必将宝贵的想象力浪费在文学之外的无关紧要的地方,应使用“细枝末节”。故选B。

6、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当文学靠文学奖中的争议话题来提高公众关注度时,不得不说是一个“黑色幽默”
B. 当文学靠文学奖中的争议话题来引起公众关注度时,这不得不说是一个“黑色幽默”。
C. 当靠文学奖中的争议话题来引起公众关注时,文学不得不说是一个“黑色幽默”。
D. 当文学靠文学奖中的争议话题来提高公众关注度时,这不得不说是一个“黑色幽默”。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需要注意病句的常见类型。命题这一段文字中选择一个句子,将其修改有病句,然后在题中列出四种修改情形,要求选出修改最恰当的一种。此题题型新颖,但是,只是在词语搭配这个考点上设置陷阱,难度不大。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一是成分残缺,句子缺少主语,“当文学靠文学奖中的争议话题来提高公众关注度时,不得不说是……”缺少主语,据此排除A项;二是搭配不当,“引起”与“关注度”不搭配,据此排除B项。C项,搭配不当,“文学”作“黑色幽默”的主语不恰当,此项应排除。故选D。

7、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本应成为联系读写关系纽带的文学奖,却进一步加剧双方的隔阂
B. 本应成为联系读写关系纽带的文学奖,却成为加剧双方隔阂的罪魁祸首
C. 文学奖本身应成为联系读写关系的纽带,而不应进一步加剧双方的隔阂
D. 文学奖本身不仅应成为联系读写关系的纽带,而且不应进一步加剧双方的隔阂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前后文的照应以及语意的提示,根据前后语境,从括号所处的位置看,括号内所填的句子应是承接上下文的,由后文“反之,文学奖如果.……”可推知,括号内补写的语句的主语应为“文学奖”,且应放在句首,据此排除A、B两项;根据前后文逻辑,补写的两个分句间不是递进关系,据此排除D项。故选C。

三、现代文阅读
勋章
契诃夫
“我有事找你商量。”军事初级中学教员、十四品文官列甫•普斯佳科夫对他的朋友列坚佐夫中尉说,“要不是极其需要,我也就不来麻烦你了。好朋友,请你把斯坦尼斯拉夫勋章借给我。今天,我要到商人斯皮奇金家里去赴宴。你是知道斯皮奇金那个混蛋的;他非常喜欢勋章,他把那些脖子上或者纽扣眼上没挂着什么勋章的人几乎都看成坏人。再者他又有两个女儿.……娜斯嘉和齐娜……我是把你看作朋友才跟你说的……你借给我吧,劳你的驾!”普斯佳科夫的这些话是结结巴巴,涨红脸,不住胆怯地回过头去看房门而说出口的。中尉骂了几句,然而同意了。
普斯佳科夫坐上出租马车,到斯皮奇金家去。他略微拉开皮大衣,看他的胸口。别人的斯坦尼斯拉夫勋章在他胸口金光闪闪,釉子发亮。
“不知怎么,自己都对自己多添了几分敬意呢!”教员想着,嗽了嗽喉咙。“区区一个小玩意儿,至多也不过值5个卢布,却造成多么大的声势!”
普斯佳科夫到斯皮奇金的家门口,解开皮大衣,开始慢吞吞地把车钱付给赶车的。赶车的,依他看来,一见到他的肩章、纽扣、斯坦尼斯拉夫勋章,似乎就愣住了。普斯佳科夫得意地嗽一下喉咙,走进房子里。他在前厅脱掉皮大衣,挺起胸脯,昂起头来,走进大厅里。
可是这时他看见一件可怕的事。他的同事,法语教员尤里•特兰勃良,同齐娜并排坐着。普斯佳科夫的头一个想法就是扯下勋章来,或者往回跑。可是勋章缀得很结实,往后退也已经不可能。他赶紧用右手盖住勋章,拱起背来,很别扭地向大家一鞠躬,同谁也没握手,沉重地在空椅子上坐下,恰好坐在他的法国同事对面。
仆人在普斯佳科夫面前摆下一盆汤。他用左手拿起汤匙来,然而又想起在上流社会不宜用左手吃东西,就声明他已经吃过饭,不想再吃了。
普斯佳科夫灵魂里充满钻心的苦痛和煎熬般的烦恼:汤盒里腾起馋人的香气,清蒸鲟鱼冒出异常开胃的热气。教员有心放开右手,用左手盖住勋章,可是这显得颇不方便。“天啊,只求这顿饭快点结束才好!我要到饭馆里去吃它一顿!”他对自己说。
他胆怯地用一只眼睛瞥一下法国人。发现对方极其忸怩不安,正瞧着他,也是什么东西都没吃。两个人互相看着,越发慌张,就低下眼睛看面前的空碟子。
“他识破了,这个混蛋!”普斯佳科夫暗想。
吃第五道菜了,有人提议:“为在座的女士们的荣华富贵干杯!”宴席上的人乱哄哄地站起来,普斯佳科夫也站起来,用左手拿起酒杯。
“列甫•普斯佳科夫,请您把这杯酒交给娜斯嘉!”有人递给他一杯酒。
这使得普斯佳科夫大为恐慌,他不得不使用右手了。斯坦尼斯拉夫勋章和勋章上那根揉皱的红丝带终于见了天日!教员脸色煞白,低下头去,心虚地往法国人那边瞥一眼——法国人正在看他,眼睛里现出惊讶和疑问的神情,嘴角露出狡猾的笑意,原来的困窘神情也渐渐消失了。
“尤里•特兰勃良!”主人对法国人说,“请您把这瓶酒放回原处!”
特兰勃良迟疑不定地伸出右手去接那个酒瓶,于是……啊,真是时来运转!普斯佳科夫看见他胸前原来也有一枚勋章,而且是安娜勋章!法国人也在捣鬼!普斯佳科夫高兴得笑起来,往椅子上一坐,浑身松了劲。如今再也不必遮盖斯坦尼斯拉夫勋章了!
“啊啊……嗯!……”斯皮奇金看见教员胸前的勋章,哼哼哈哈地说。
“是啊!”普斯佳科夫说,“真是怪事,尤里•特兰勃良!年前我们那儿呈报上去领勋章的人多么少呀!我们那儿的人那么多,可是领到的却只有您和我!这可真是怪事!”
特兰勃良快活地频频点头,亮出他的左边衣领,那上面赫然闪着一枚安娜三级勋章。
饭后,普斯佳科夫走遍各处房间,让那些小姐看他的勋章。虽然他饥肠辘辘,可是心里却轻飘飘的,逍遥自在。
“要是我早知道这样,”他嫉妒地瞧着同斯皮奇金谈勋章的特兰勃良,心里暗想,“那我就会戴上一枚弗拉基米尔勋章。唉,真没想到啊!”
只有这个想法才使得他难过。至于其余方面,他倒是完全幸福的。
(选自《契诃夫小说全集》,有删改)
【注】安娜勋章比斯坦尼斯拉夫勋章高一个等级,而弗拉基米尔勋章又比安娜勋章高一个等级。
8、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因为斯皮奇金非常喜欢勋章,“他把那些脖子上或者纽扣眼上没挂着什么勋章的人几乎都看成坏人”,所以普斯佳科夫特地去跟他的朋友列坚佐夫中尉借来了勋章。
B. “普斯佳科夫得意地嗽一下喉咙,走进房子里。他在前厅脱掉皮大衣,挺起胸脯,昂起头来,走进大厅里。”“可是这时他看见一件可怕的事。他的同事,法语教员尤里•特兰勃良,同齐娜并排坐着。普斯佳科夫的头一个想法就是扯下勋章来,或者往回跑。”这样的描写达到了强烈对比的效果,从侧面写出了人物的性格,推动了故事的发展。
C. “普斯佳科夫高兴得笑起来,往椅子上一坐,浑身松了劲。如今再也不必遮盖斯坦尼斯拉夫勋章了!”当明白了事情的原委后,普斯佳科夫顿时放松了戒心,不再为自己的虚荣心而感到不好意思,这样写使得小说的结尾有了强烈的升华效果。
D. 契诃夫是一位批判现实主义的文学大师,他创作的小说《勋章》同《装在套子里的人》一样,不仅仅是为了嘲讽像“普斯佳科夫”和“别里科夫”这样的教员,更是为了深刻揭露和批判当时俄国的某种社会现实。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和分析表现手法的能力。首先通读全篇,把握作品的主题、手法等,然后对照四个选项,逐一分析比照,最终确定答案。A项,因果关系不当,借勋章只是普斯佳科夫的虚荣心在作怪。B项,“侧面”表述有误,这些都是对普斯佳科夫的正面描写。C项,“这样写使得小说的结尾有了强烈的升华效果”分析不恰当,因为故事到此并没有结束,作者这样写起到了继续揭示主题的作用。D项,考查对作者及本篇小说主题的解读,说法正确。故选D。

9、小说的第1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作者开篇就写这些内容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回答。
【答案】小说的第1段主要写了普斯佳科夫请求他的朋友列坚佐夫中尉借勋章给他去参加商人斯皮奇金的家宴。作者开篇就写这些内容的作用:①交代故事的开端;②交代人物活动的社会环境;③为后面的情节发展做铺垫,制造悬念,使故事产生波澜。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结构的能力。此处主要考查小说开头部分的作用,解答此题要注意从内容、结构两方面考虑,要特别注意段落的位置,并结合段落的内容分条作答。第1段的作用:内容上,“要到商人斯皮奇金家里去赴宴”“他非常喜欢勋章,他把那些脖子上或者纽扣眼上没挂着什么勋章的人几乎都看成坏人”“他又有两个女儿.……娜斯嘉和齐娜……”等,即:交代故事起因或环境背景,即普斯佳科夫借勋章的原因。结构上,引起下文,为下文写普斯佳科夫与他的同事,法语教员尤里•特兰勃良佩戴勋章产生的行为、心理做铺垫。同时,在文章开头写普斯佳科夫借勋章,为小说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10、小说对普斯佳科夫的心理变化刻画得非常成功,请结合作品内容赏析。
【答案】小说中对普斯佳科夫的心理变化刻画得可谓层层深入。①在赴宴前借勋章时,他说话“结结巴巴”,“涨红脸,不住胆怯地回过头去看房门”,内心的急迫、紧张表露无遗;②佩戴上勋章后去赴宴,他一路得意不已;③在宴会上见到同事后,他惊恐万状,丑态毕露;④当他发现同事也挂着别人勋章、坐在商人的女儿身边招摇撞骗的事实以后,他转忧为喜,而且灵机一动,主动和同事演了一出“双簧戏”;⑤欺骗成功后,他后悔没有借别人更高等级的勋章。对普斯佳科夫在不同情况下的不同心态以及他的心理变化,小说既写得具体细致、合情合理,又讥讽得妙趣横生、令人发笑。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的表现手法、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的能力。答题时,首先要对心理描写进行深入的分析,然后总结变化过程,指出其作用。心理描写是小说《勋章》的主要特色,作者以一种“全知视角”,细致地描述了主人公普斯佳科夫的心理变化:①由焦虑到欣喜,如普斯佳科夫先是为没有“勋章”去赴商人宴会而心中焦虑发愁,当他向朋友列坚佐夫中尉借到“勋章”后便得意扬扬;②由得意到紧张,如普斯佳科夫得意地走进宴会大厅,突然看到同事特兰勃良也出现在宴会上时,顿时因害怕被人揭穿而紧张不已;③由害怕到炫耀,如当普斯佳科夫看到同事也是戴着别人的“勋章”来赴宴时,便“高兴得笑起来”,随后便在宴会上到处炫耀他借来的“勋章”。小说通过主人公的心理变化,生动地刻画了普斯佳科夫贪慕虚荣、喜欢炫耀、颇有心计等性格特点。
11、下面是从一封信中摘取的一段话,其中有五处用词不得体,请指出并加以改正。

您的信已收到,寄来的特产我就笑纳了,看到这些家乡特产,我又忆及您对我一贯的关心和爱戴,真是不胜感激。至于您托我为您的犬子毕业联系工作一事,我定会鼎力相助,请您放心。俗语云:来而不往非礼也。过几日,我将托人惠赠给您一件礼物,相信您会喜欢。
答案: ⑴“笑纳” 改为“接受” ⑵“爱戴”改为“爱护”;⑶“您的犬子”改为“令郎”;⑷“鼎力相助”改为“尽力而为”;⑸“惠赠”改为“敬赠”。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核语言表达是否得体的能力。解答此题一般应注意:语言要符合表达者身份和接受者的接受因素,语言表达能符合特定的场台、目的需要,语言表达有分寸感。“笑纳”,用于请求别人接受自己的馈赠,这里用错了,改为“接受”;“爱戴”只能用于下对上,晚辈对长辈,这里用错对象,改为“爱护”;“您的犬子”中“犬子”是谦辞,用错了,应改为“‘令郎”,“鼎力相助”,一般用于请人帮助时的客话,应改为“尽力而为”;“惠赠”,敬词,用于指别人赠送给自己物品,这里不合语境,应该换成“敬赠”。语言表达得体应注意:第一,恰当利用词语的感情色彩。现代汉语中不少词语的褒贬色彩很浓,利用得好,不但语言得体,还能产生极好的表达效果。有时还可以故意改变词语的褒贬色彩。第二,正确使用书面用语和口语。书面用语比较庄重正规,口语比较平和亲近,它们不分孰优孰劣,只是应当使用在不同的地方。第三,正确使用敬辞和谦辞。对上级、长辈等应当使用敬辞,把敬辞用在自己身上就很可笑;谦辞要用在自己身上,把谦辞用在对方身上,就显得不尊重对方;第四,正确选用传达话语的手段。要根据不同的表达目的选用不用的传达话语的手段。第五,根据场合、对象准确造词造句。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下 课文同步练习


上一个『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下)《一个消逝了的山村》同步习题』  下一个『2021学年统编版高一必修下册《装在套子里的人》同步检测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