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江城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卷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月考试卷
试题
名称
吉林江城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卷(高三总复习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吉林江城中学2020——2021学年度上学期12月月考高三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是建设现代民族文化的基础,也是每个民族对世界文化的丰富和贡献。因此,必然要从全人类的视角来看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问题。但是,站在全人类文明史
试题预览
吉林江城中学2020——2021学年度上学期12月月考
高三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是建设现代民族文化的基础,也是每个民族对世界文化的丰富和贡献。因此,必然要从全人类的视角来看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问题。但是,站在全人类文明史的宏观角度来保护为一时一地的人们所拥有的文化成就,这本身就是一件矛盾的事情。对非物质文化的保护,不应将之封闭在某个特定的历史时空中。要尊重非物质文化的传承者在文化保护、传承与发展中的自由选择意志。当地民众往往希望摆脱传统的“包袱”,希望谋求本地区的现代化发展。这种要求本身无可非议,但是其中的得失和代价也许不是每一个人一开始就能清晰认识到的。有时候当事人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抛弃的东西有何价值,并没有意识到这种抛弃会在无意间造成的巨大损失和无可弥补的遗憾。因此,我们必须寻求一种途径以调和社会发展与文化传承之间的矛盾。
个人群体和整个世界一样,对文化的追求都是多样的。当人类为了自身的健康发展而要求保护多样性文化的时候,生活在特定文化中的群体和个人,同样应该有对多样性生存方式的选择自由,不应该也不可能要求他们为了世界保存一种生存方式,而将他们的生活封闭在固定的时空中,使他们成为世界文化多样性追求的牺牲品。否则,对文化传承者来说,显然是不公平的。
我们的追求如果缺乏必要的自省和自律的话,客观上就可能在某种程度上影响或限制了特定群体或个人对文化多样性的自由选择。面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尤其是一些技艺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果舍弃了主体,那我们还能面对什么呢?在讨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时候,我们应该意识到它本身也是我们改进方法和理论的一个契机。只有当我们在工作中把民俗文化的创造者和继承者也纳入到我们工作的视野中来,把他们的主体性现实境遇和要求也切实地考虑进来的时候,我们的抢救和保护工作才可以说真正有了对人的关怀。这个人不仅是抽象的全民族、全人类,而且也是具象的实实在在的生活在我们身边的人。只有兼备了这两种“人的关怀”之后,我们对文化遗产的抢救和保护的立场才是完整的。
尊重传承文化遗产的特定群体或个人,要遵循历史发展的要求,当然亦应很好地协调自由选择与继承传统之间的矛盾。而处理这种矛盾,并不能单纯靠行政命令法律裁决解决,它需要传承者同行政部门、学术界、实业界等多方的平等对话,甚至可能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做出道义上的鼓励和财政上的支持。从局部的和短暂的利益来看,或许可能出现做出某种牺牲的一方;而从全局的和长远的利益来看,所有参与者乃至全人类世世代代都是受益者。
(摘编自刘魁立《论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为谋求本地区现代化发展,当地民众往往希望摆脱传统的“包袱”这种要求本身无可非议。
B.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时,文化传承与社会发展之间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
C.文化传承者可以自由选择生存方式,也要固定自己的生存方式,但不应该成为文化多样性追求的牺牲品。
D.从全局、长远的角度思考问题,能够解决自由选择与继承传统之间的冲突。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文章在论述文化遗产保护的问题时,充分表达了对文化传承者利益的关注。
B.文章从个人群体和整个世界两个方面分析了保护多样性文化差异的有效做法。
C.文章分析问题全面,指出保护文化遗产时要兼备两种“人的关怀”的立场。
D.文章遵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但最后并未给出合理的建议。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以文明史的宏观视角来看,保持一时一地的文化成就是件不可能的事情。
B.传承者与多方平等对话,加上政府和社会鼓励支持,才有可能消除已有的矛盾。
C.只要关注文化继承者的境遇和要求,我们对保护文化遗产的认识就不会存在缺陷。
D.大胆舍弃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主体,我们才能够获得改进方法和理论的机会。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3月7日上午,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新闻中心举行记者会,邀请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刘永富就“破坚克难——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提问。
刘永富在回答记者有关“下一步脱贫攻坚有什么重要部署”的提问时介绍,现在离2020年底还有20个月,脱贫攻坚战的任务很重。尤其要做好今年的工作,为明年的工作打下一个更加坚实的基础,既完成任务,又保证质量。主要做到以下三方面:第一方面,今年要对照“两不愁三保障”的标准,在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和安全饮水这四个方面,在全国进行一次摸底清理,建档立卡,记在账上。逐项,逐户、逐人对账销号,防止出现遗漏。第二方面,聚焦深度贫困地区,贫困人口3万人以上的县111个,贫困发生率在10%以上的县有98个,这“两个一百”就是攻坚克难、攻城拔寨的“寨子”。这就是坚中之坚,要盯着这些地区加大投入、加大帮扶力度,还要落实好深度贫因地区脱贫破坚实施方案。第三方面,坚持问题导向,对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发现的问题和考核评估发现的问题,以及媒体监督发现的问题,进行认真整改,通过问题整改推进工作。现在各地、各部门都制定了方案,正在整改之中,4月底前要向中央提交报告。
(摘编自《中国财经新闻》2019年3月8日)


材料二:             2013—2018年全国农村贫困人口数量统计

 
材料三:截至2018年年底,全国还有农村贫困人口1660万人,还有约400个贫困县、近3万个贫困村。在尚未脱贫的人口中,长期患病者、残疾人、孤寡老人等特殊困难群体和自身发展动力不足的贫困人口占比较高。
“可以说,现在到了任务最重、也是最艰难的时期。”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农科院副院长赵皖平从事扶贫工作20多年,在他看来,“好摘的果子已经摘完”。一方面,截止到2018年年底,未脱贫的贫困户大多是老弱病残贫困户,脱贫路径狭小;另一方面,部分已脱贫户根基不牢,一遇风吹草动,经不起波浪和折腾,返贫致贫风险比较高。
“我在基层调研时看到,几乎每一个贫困户的脱贫材料都有一尺多厚。”赵皖平举起手比划着说,“表格扶贫”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现象依然不同程度地存在。基层扶贫干部有时要应对各种检查、填写各种表格。一些基层扶贫干部向赵皖平诉苦说,自己干得很苦,却在第三方满意率评估上失了分。不少代表委员也在调研中发现,一些第三方评估机构对农村和基层情况不熟悉,但他们打分的结果可能会决定某个基层干部的命运。赵皖平认为,应该对扶贫干部多一些理解,“他们奋战在扶贫第一线,应该给他们更多理解和激励”。
赵皖平提到,要注意一些贫困户享受政策扶持后,自我发展动力不足、不愿脱贫摘帽的问题,要在扶贫政策设计上给予区分,“扶贫不是养懒汉,要从制度上给予激励”。赵皖平认为,如今扶贫攻坚已经进入2.0时代,“不能停留在只是简单地捐款捐物上,而是要通过产业扶贫等方式,让贫困户走出依赖,生成自我造血能力,可以持续奔跑”。
(摘编自《中国青年报》2019年3月5日)
材料四: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当代中国共产党人作出的庄严承诺,付出的切实行动,令世界惊叹。
巴基斯坦参议员、巴议会中巴经济走廊委员会主席穆沙希德•侯赛因了解到,为了实现脱贫,中国共产党的干部会深入贫困人口家中,实地调查他们的需求,并据此制订有针对性的扶贫脱贫方案。他认为,中国政府出台的精准扶贫方略将继续成为中国未来脱贫事业最关键的举措之一。
南非人类科学研究委员会研究员亚兹妮•艾波尔认为,精准扶贫是一门“艺术”,而中国精通这门”艺术”,因为“通过经济改革和工业化,中国成为第一个完成千年发展目标中将‘赤贫人口比例减半’的发展中国家”。
当一些发达国家因失业率攀升引发民众不满、社会动荡时,中国过去5年来累计新增就业岗位超过6500万个。在中国开设律师事务所的比利时比中经贸委员会主席贝尔纳•德威特到过中国很多地方,包括西藏、新疆、青海等地区,让他印象最为深刻的是,无论哪里的中国人都积极乐观,不仅对日益改善的生活感到满意,而且对未来更加美好的生活满怀憧憬。“中国一跃成为经济超级大国确实是历史上最不寻常的故事之一。”美国前财长保尔森如是感慨。
当被人问到世界能从中国的发展经验中学到什么时,英国剑桥大学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彼得•诺兰认为,最重要的是伦理与道德,还有仁。“仁的意思是,尝试为人民谋利益。这在现在这个时代十分有意义。这就是为什么我认为“为人民服务”这一口号十分了不起。”
在巴西中国问题研究中心主任罗尼•林新眼中,中国共产党总是时刻将人民利益放在首位:明白人民真正的需求是什么。并据此制定正确的,有利于人民的政策。他由衷感叹:“这是中国共产党成功的秘诀。”
(摘编自中国网《精准扶贫,中国书写最伟大故事》)
4.下列针对上述材料内容的理解,最为准确的一项是(3分)                 (    )
A.2013—2018年全国农村贫困人口数量统计显示:近五年来,我国农村人口脱贫人数以每年不少于1240万人的速度稳步推进。
B.为彻底完成脱贫攻坚任务,不仅要聚焦深度贫困地区,增加投入比重,攻坚克难,更重要的是要对全国进行摸底清理,建档立卡防止遗漏。
C.现在到了扶贫工作极困难的时期,一方面是未脱贫的贫困户大多是老弱病残贫困户,脱贫路径狭小;另一方面是部分脱贫户返贫致贫风险比较高。
D.当代中国共产党人为扶贫工作作出的庄严承诺和付出的切实行动,赢得了世界的赞誉,其中最关键的举措就是政府出台的精准扶贫方略。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脱贫攻坚既要完成任务,又要保证质量,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为此巡视制度、媒体监督、第三方评估等方面必须齐心协力。
B.全国脱贫攻坚工作虽然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仍然存在着贫困人口自身发展动力不足,不愿脱贫摘帽等问题,不过这些问题我们很快就能解决。
C.精准扶贫战略是中国脱贫事业最关键的举措之一。为世界提供了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部分发达国家给予高度评价并进行了借签。
D.四则材料侧重点相同,都反映了我国脱贫攻坚的决心和信心,预示着我国的脱贫攻坚战略道路将坚定不移地持续走下去。
6. 从材料三看,面对脱贫攻坚的形势和出现的问题,今后要重点做好哪些改进工作?(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粮食
熊立功
一个冷得打寒战的深夜,叶子爹爹又回了,还带着两个人,破衣烂衫的,腰间缠着树藤。相同的是,都戴着八角帽,帽子上都绣了用布做的红五星。
回来了。娘说。
嗯,叶子睡着了?爹爹问。
嗯,我给你们做着吃一点,看把你们冻的。
他们低沉的声音,还是吵醒了稻草中睡着的叶子。几年来,爹爹总是深更半夜回家,多半是拿粮食。
娘揭开锅盖,上了几瓢水,在灶下点着了火。再扳开地窖,舀出一碗米。
一个长个子走过去,拿过娘刚要下锅的米碗,从屁股后面摘下一个袋子,倒进去。回头冲娘笑笑:嫂子,谢你了,这粮食,还是存下吧,随便给我们吃点东西就行了。说完,长个子把灶台上的一把野菜倒进了锅里,那野菜是娘白天带叶子去挖的。
一会,香香的野菜味道弥漫了整个草棚,叶子听到父亲他们滋滋响地吃,馋得吐口水。这几年,家里产的粮食都被爹爹拿走了,就是野菜叶子也没有饱餐过。
     趁爹爹他们吃的空隙里,娘拿出针线帮他们缝补起破衣来。娘像怕人看到光亮一样,把豆油灯放在灶门口,借着微光做。
      爹爹他们出门的时候,拿走了地窖里的所有可以吃的东西。长个子临出门时,又折回来,走向叶子,她连忙闭上眼。长个子用粗糙的手摸了摸叶子的脸,带着愧意说:孩子,苦了你啊。说着,就解开了袋口,也不听爹爹还有娘的劝阻,硬是从中捧出了几捧粮食。并说:不能让孩子饿着啊,以后解放了,还得靠他们建设新中国哩。
      叶子不晓得爹爹他们在外干啥,也不晓得爹爹他们为什么连吃的也没有,她只知道爹爹他们,总是三更回,半夜走。每一次回,爹爹总是都要带走家里好多东西,或者是粮食,或者是衣物。但,叶子通过爹爹他们和娘的对话,偷偷地听到,村子里的大恶霸地主是他们打死的。活该,报应。大恶霸霸占了好多人的田地,还逼死了村子里的几个穷人……能够打死穷人恨的人的人,能够打死没人敢惹的人的人,就是好人!
      第二天,娘把长个子留下的几捧稻谷,研成米粉,想单独为叶子打一个糊糊汤,叶子硬是把米粉存下了,她想,就是饿死,也要把粮食留给爹爹他们吃,吃饱了,好打穷人恨的人。并坚持和娘吃着野菜,在娘面前,她还吃得格外香。
    吃完野菜,叶子就有劲,就天天陪同娘存粮食。白日,陪娘走村串巷,四处讨米讨饭。夜里,娘俩再把讨来的饭啊菜啊,放在锅里炒,放在锅里烘,一直到干,再倒进袋子里,藏起来。
     一天半夜,睡在稻草里的叶子,被吼叫声吵醒。几个拿枪的兵,闯进来,在草棚里到处翻,逼着娘拿出藏的粮食,他们嘴里骂着:你个赤匪婆,快把粮食交出来,不然,捂死你……娘不动,也不开腔。那些兵就对她拳打脚踢。
      末了,没搜出粮食的几个兵,就用绳子把娘绑了,带出了门。上前抱扯娘的叶子,被一个兵一脚踢昏过去……
  那之后,娘再也没回,巴望了几天几夜的叶子,哭着叫着娘,泪哭干了,喉咙喊哑了。慢慢地,叶子不哭不叫了,她开始一个人做着和娘一起做的事。白日,走村串巷,四处讨米讨饭;夜里,再把讨来的饭啊菜啊,放在锅里炒,放在锅里烘,一直到干,再倒进袋子里,藏起来。
     一天又一天,叶子重复着自己做的事。
       又是一个半夜,长个子带着几个人来了,他们依然戴着八角帽,叶子看到他们,就扑上去,哭不出声。
    孩子,苦了你啊!长个子紧紧地抱着叶子说。
    我爹呢?
    长个子低下头,看着长高的叶子,说:孩子,两天前,你爹爹和我们送粮食到前线,遇到了敌人。为保全粮食,你爹爹把敌人引开了,也把子弹引到了自己身上……你,和我们走吧?
    叶子嘴唇咬出了血,老半天,她摇摇头,很坚决地摇摇头。然后,默默地把藏的粮食,拿出来,交给长个子他们,说:以后,你们来拿粮食,就找我吧。
    第二天,荒野上飘动着像一片叶子一样的叶子。那一天,叶子穿着一件绿色的衣服,叶子就成了绿色的叶子……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小说开头一段运用了肖像描写,“破衣烂衫”“都戴着八角帽,帽子上都绣了用布做的红五星”只为了暗示了他们生活的艰苦。
B.小说注重于细微处写人,如“叶子嘴唇咬出了血,老半天,她摇摇头,很坚决地摇摇头”,寥寥数语,叶子内心的痛苦及坚强就显露出来了。
C.小说从孩子的视角来写,比较自由灵活地反映红军战士的斗争生活,同时孩子的形象和其爹娘的形象相互映衬,写了两代人的革命,构思巧妙。
D.故事发生的时间主要都是夜里,“夜”象征当时黑暗的社会环境,有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等方面的作用。
8.请结合课文内容简要分析叶子的人物形象?(6分)
                                                                                      
                                                                         
                                                                         
9. 小说以“粮食”为中心谋篇布局,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说明。(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10~13题。
李子雄,渤海蓚人也。祖伯贲,魏谏议大夫。父桃枝,东平太守。与乡人高仲密同归于周,官至冀州刺史。
子雄少慷慨有壮志,弱冠从周武帝平齐,以功授帅都督。高祖作相,从韦孝宽破尉迟迥于相州,拜上开府,赐爵建昌县公。高祖受禅,为骠骑将军。伐陈之役,以功进位大将军,历郴、江二州刺史,并有能名。仁寿中,坐事免。汉王杨谅之作乱也,炀帝将发幽州兵以讨之。时窦抗为幽州总管,帝恐其有二心,问可任者于杨素。素进子雄,授大将军,拜廉州刺史,驰至幽州,止传舍,招募得千余人。抗恃素贵,不时相见,子雄遣人谕之。后二日,抗从铁骑二千,来诣子雄所。子雄伏甲,请与相见,因擒抗。遂发幽州兵步骑三万,自井陉以讨谅。时谅遣大将军刘建略地燕、赵,正攻井陉,相遇于抱犊山下,力战,破之。迁幽州总管,寻征拜民部尚书。      
子雄明辩有器干,帝甚任之。新罗尝遣使朝贡,子雄至朝堂与语,因问其冠制所由。其使者曰:“皮弁遗象,安有大国君子而不识皮弁也!”子雄因曰:“中国无礼,求诸四夷。”使者曰自至已来此言之外未见无礼宪司以子雄失词奏劾其事竟坐免俄而复职,从幸江都。帝以仗卫不整,顾子雄部伍之。子雄立指麾,六军肃然。帝大悦曰:“公真武侯才也。”寻转右武侯大将军,后坐事除名。辽东之役,帝令从军自效,因从来护儿自东平将指沧海。会杨玄感反于黎阳,帝疑之,诏锁子雄送行在所。子雄杀使者,亡归玄感。玄感每请计于子雄,语在《玄感传》。及玄感败,伏诛,籍没其家。                            
(选自《隋书》)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使者/曰自至已来此/言之外/未见无礼/宪司以子雄/失词奏劾其事/竟坐免/
B.使者曰/自至已来/此言之外未见/无礼/宪司以子雄/失词奏劾其事/竟坐免/
C.使者曰/自至已来/此言之外/未见无礼/宪司以子雄失词/奏劾其事/竟坐免/
D.使者/曰自至已来此/言之外未见/无礼/宪司以子雄失词/奏劾其事/竟坐免/
11.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弱冠:男子20岁称弱冠。源于周朝的“冠礼”,是中国古代的成年礼。男行冠礼,就是把头发盘成发髻,谓之“结发”,然后再戴上帽子。
B.仁寿:是年号,年号纪年是我国古代主要的纪年法之一,如贞观、庆历、康熙。
C.迁、拜、除、擢:是表明官职任命及升降变化的词语,其中“迁”和“擢”仅指升官,“拜”和“除”指的是授予官职。
D.本文选自《随书》,是二十四史之一,二十四史当中《史记》是唯一的一部通史,其余皆为断代史。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李子雄年轻时就胸怀大志,而且屡立战功,周武帝也因他战功卓著而多次授予他官职,在灭陈之后又授予他大将军之职,后又历任郴州、江州刺史。
B、李子雄有勇有谋,在平定汉王杨谅叛乱时,先是设伏兵擒拿了骄纵的幽州总管窦抗,然后才得以调集幽州兵马,最终在抱犊山下力克敌军。
C、李子雄明辨有才,深得皇帝信任,虽然因司法部门弹劾其在和朝鲜使臣谈话时失言被免职,但不久皇帝又重新启用了他。
D、李子雄一生宦海沉浮,屡次去职,又屡次被启用。在杨玄感叛乱时,李子雄遭到皇帝的猜忌,无奈之下逃归杨玄感,杨玄感兵败后,被杀抄家。
1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抗恃素贵,不时相见,子雄遣人谕之。后二日,抗从铁骑二千,来诣子雄所。
                                                                                   
                                                                                     
(2)会杨玄感反于黎阳,帝疑之,诏锁子雄送行在所。子雄杀使者,亡归玄感。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4~15题。
水调歌头
袁去华
鸟影度疏木,天势入平湖。沧波万顷,轻风落日片帆孤。
渡口千章云木,苒苒炊烟一缕,人在翠微居。客里更愁绝,回首忆吾庐。
功名事,今老矣,待何如。拂衣归去,谁道张翰为莼鲈。
且就竹深荷静,坐看山高月小,剧饮与谁俱。长啸动林木,意气欲凌虚。

注:①袁去华,字宣卿,南宋人,绍兴十五年(1145)进士,晚年曾任石首县令
②张翰:西晋文学家,吴郡吴县(今苏州)人,性格放纵不拘。齐王执政,辟为大司马东曹掾,见祸乱方兴,以秋风起思吴中菰菜、蒓羹、鲈鱼为由辞官而归。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A.首二句“度”与“入”从大处起笔,写“鸟影”划过“疏木”,“天势”浸入“平湖”,写出天空的空寂与悠游,和湖光荡漾的夕阳风情。
B.“沧波”二句勾勒出渡口的苍凉与孤清,落笔在一个“孤”字上,具有李白“孤帆远影碧空尽”的意境。
C.上阙写渡口莽莽林木,“炊烟”起处有人家,一缕炊烟冉冉升起,悠游自在,作者十分羡慕这个藏于林木深处的“翠微居”,那隐遁在青山深处的草庐,使得作者不免回首追忆。
D.上阕用了寓情于景的手法。作者渲染了闲适恬静的氛围,同时也为下阕抒发复杂的思想感情做了铺垫。
15.下阕表达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借古讽今,警告人们不仅要哀叹前人失败的教训,更要以前人为鉴的句子是:                       ,                 。
   (2)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用人和物进行对比,反衬出物是人非、人生无常的句子是:                     ,                       。
   (3)《望岳》中,既是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又是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表现作者志向高远、坚定的诗句是: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昆腔作为民间声腔,是一种群众性的集体创作,流传于吴中一带。在众多的曲家之中,最后能         而集其大成,并且把歌唱技法提升到理论高度而加以系统分析的,就是被后世尊为“由圣”的魏良辅。
虽不能说魏良辅是昆腔的创始人,但他苦心钻研,(      ),这个功劳是不容         的。
比魏良辅稍晚,梁伯龙与他齐名,是创作用昆腔演唱的第一部传奇副本《浣纱记》的人。从此,昆腔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梁伯龙的《浣纱记》无疑是昆曲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在这期间足以传世的传奇作品有不少,但最         的则是汤显祖的“临川四梦”(或称“玉茗堂四梦”),而其中的《牡丹亭)更是汤显祖的       ,数百年来一直被奉为传奇的圭臬。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A.去芜存菁    篡改    脍炙人口    得意之作
B.删繁就简    篡改    耳熟能详    得意之作
C.去芜存菁    抹杀    脍炙人口    扛鼎之作
D.删繁就简    抹杀    耳熟能详    扛鼎之作
18.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A.梁伯龙与魏良辅齐名,比他稍晩,创作了第一部用昆腔演唱的传奇剧本《浣纱记》的人。
B.与他齐名的梁伯龙,比魏良辅稍晚,是创作用昆腔演唱第一部传奇剧本《浣纱记》的人。
   C.梁伯龙比魏良辅稍晩,与他齐名,创作了用昆腔演唱的第一部传奇剧本《浣纱记》的人。
D.比魏良辅稍晚,与他齐名的梁伯龙,是创作第一部用昆腔演唱传奇剧本《浣纱记》的人。
19.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A.改良了昆腔,建立了独特的歌唱体系,提高了昆腔的艺术水平
   B.改良了昆腔,提高了昆腔的艺术水平,建立了独特的歌唱体系
   C.建立了独特的歌唱体系,改良了昆腔,提高了昆腔的艺术水平
   D.提高了昆腔的艺术水平,建立了独特的歌唱体系,改良了昆腔
20.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
自然光是由不同波长的光组成的。其中红光波长更长,携带能量更少;蓝光波长更短,携带能量更多。因此,         ①              ,将会接受到更多能量,更容易产生视疲劳。蓝光除了让眼睛不舒服外,        ②             。2014年,一项研究指出,过去几十年间,人均睡眠时长不断减少,睡眠质量不断下降,造成了许多公共健康问题。但蓝光并非有害无益,因为在没有电力的时代,人类在一天当中就是依靠光线来调节身体节律和生物钟的。    ③            ,而夜晚的光线让人感到睡意十足。这其中蓝光起着很大的作用。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月考试卷


上一个『浙江省苍南县金乡卫城中学2021届高三语文寒假限时训练习题(一)』  下一个『江苏省镇江市吕叔湘中学2021届高三下学期3月一模语文试题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