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2021届高三下学期3月二轮复习联考(一)语文试题(新高考II卷)语文试题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高考模拟卷
试题
名称
河北省2021届高三下学期3月二轮复习联考(一)语文试题(新高考II卷)语文试题(高三总复习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河北省2021届高三二轮复习联考(一)新高考卷Ⅱ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上。2.如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
试题预览
河北省2021届高三  二轮复习联考(一)  新高考卷Ⅱ
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上。
2.如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时指出,“在文艺创作方面,存在着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的现象。”这一振聋发聩的论断,引发文艺工作者的诸多省思,也擂响了攀登文艺高峰的征鼓。
我感到,“文艺高峰”问题是个有深度、有难度、有现实意义的课题,特别是放在历史与今天、文艺与社会、文艺发展与创作规律等研究视野里,都会与此话题发生联系。
沿着总书记关于“高原和高峰”这个形象化的比喻,我在想,“高峰”绝非可以短时间内堆垒而成,它是伟大的地球力量使然,是地球板块持续运动和撞击的结果。“造山运动”形成的山系往往以隆起的高原为巨大的底座,在漫漫高原的底座中心,一定会耸立着连绵不绝的高峰。也因此,真正的高峰都不是孤峰,他有众多可以比肩的兄弟,从而形成团结壮丽、向上升腾的景象。文艺发展史上的“高原”和“高峰”,也可以当此理解。
推动形成文艺“高原”和“高峰”的那些力量,从根本上说,来自国家、民族和时代的力量。那些看上去仿佛出自个人之手、团队之手的一部部文艺作品,如果是“高原”和“高峰”,一定是对接、传递、参与、借助并以高超的文艺才华,深刻感受和充分反映了国家、民族和时代力量的作品。国家、民族和时代的力量,或早或晚,一定会选出其最佳的代言人,借腹生子,作为自己在文艺上的形象和表征。文艺作品不朽的灵光,来自孕育她的“母亲”,更来自那个仿佛无形的、不容易发现的、但可能更为关键的“父亲”。文艺家只有深深地融入时代洪流,深入生活的一线,如同那些崛起的伟大山系,在板块撞击最猛烈、最短兵相接的锋面中“受孕”,才可能诞生出具有传奇生命的巨子。
纵观古今中外的文艺发展史,文艺作品高峰往往与社会历史有关:
一是国家、民族、人民面临巨大挑战或生死存亡的关键之际。社会的方方面面会激发出巨大的物质与精神力量,参与到全方位的应战当中。优秀的文艺家当然不会置身事外,而是冲锋陷阵到最前沿,用自己的作品凝聚民族和人民的力量,成为时代精神的化身。
二是开放的盛世。文明互鉴、文化融合,会发生奇妙的化学变化,极大地解放人们的心灵,为文学艺术的创作开辟前所未有的空间和可能,带来骤然绽放的创新和变化。而盛世的优裕、宽容和自信,会在文化冲突和融合中确立坚定的主体地位,在这时,消化和转化能力最强大,生命力和创造力最为旺盛。
三是社会发展进步、变革变化的力量最为丰沛的时代。和停滞、封闭、沉闷、缓慢似乎已经凝固的历史时间相比,技术的进步、生产力的飞跃、生产关系的变革变化、整个社会的日新月异,会带来一种历史速度、一种时代激情、一种强烈的希望。在这时,受到时代刺激和激励的文学和艺术,经受更多的春光雨露,也会成长得更加繁荣茂盛和多姿多彩。
我不及枚举更多,只是感到,文艺的“高原”和“高峰”的出现,可能具有滞后性,可能在尘埃落定、大浪淘沙之后。同时,高原和高峰,往往人烟罕至,并不容易得见和识别,真正触达需要耐心和韧性。文艺创作是历史力量和时代精神的沉淀。他是风之子,扶摇直上,冲在最前面;他也可能是殿后的那个人,聚沙成塔,集腋成裘,默默清扫巨大的历史留出的空场。
(摘编自《文艺高峰出现在大浪淘沙后》)
材料二
古往今来,社会发展的鼎盛时期,都是文艺创作高峰涌现的时期,以文艺名家和经典作品为代表,闪耀着时代精神的光华。今天,时代精神就蕴含在改革开放的社会变革和民族复兴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之中,文艺工作者有责任也有能力创作出聚焦新时代、反映新生活、展现新风貌的优秀作品,这不仅是对人民群众精神需求的回应,也是文艺工作者不断努力和探求的方向。这几年,文艺界在创作思想、观念和方法上有了新的自觉,涌现出一批新的力作,但在新的历史条件和时代机遇中,还缺乏对“高峰意识”的认识和树立,文艺创作的主要问题仍然是“浮躁”与“急就”,因此要提倡顺应时代发展的趋势与特征,深入生活,扎根人民,走出“小自我”,投身“大时代”,在文艺创作中体现深刻的社会关切、现实关怀和思想追寻。要提倡文艺创作专注于认识的高度、思想的深度、视野的广度、表达的精度,以扎实的文艺创作功底和深厚的文艺素养为“厚积”之基,在创作过程中锐意追求“薄发”之境,登广博之峰而造文艺之极。要营造一种远离功利影响、鼓励沉潜钻研的社会氛围,使文艺创作者克服焦躁,真正沉下心来,练功磨剑,创作出饱满而丰厚的“慢工细活”,打造文艺精品,以“高峰意识”朝向“高峰目标”。
(摘编自《文艺高峰如何铸就》)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习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时明确表达了对我国当前文艺创作的极度不满,引发深思。
B.时代不同,精神不同,改革开放的社会变革和民族复兴中国梦的实践是今日时代精神。
C.充分反映国家、民族和时代力量的作品是国家、民族和时代力量文艺上的形象和表征。”
D.开放盛世的文明互鉴、文化融合及盛世的优裕、宽容和自信共同促成了文艺作品高峰。
2.根据材料一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多次提到“我感到”“我在想”等,表明作者并不确定自己的观点,体现了其严谨。
B.高原、高峰作品一定感受和反映了国家、民族和时代力量,同时也与个人、团队有关。
C.文章多处比喻,既使语言生动形象,又有力论证了时代力量推动了文艺“高峰”形成。
D.作者认为,只有我们有耐心和韧性,才有可能看到文艺的“高原”和“高峰”出现。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对文艺创作高峰与时代关系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3分)
A.时代力量推动形成文艺创作高峰
B.文艺创作高峰时期是时代鼎盛期
C.文艺创作高峰能反映时代的力量
D.文艺创作高峰可能会稍晚于时代
4.简析材料一的论证结构。(4分)
5.结合材料内容,分析文艺工作者如何解决“在文艺创作方面,存在着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的现象。”(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文本一
愿每个城市都不被阉割
蔡崇达
应该是在一九九八年的时候,阿爸一度打定主意要把老家小镇上两百多平方米的老石头房子卖掉,到厦门买套六十多平方米的。当时促使他做这个决定的原因是,台湾电视剧看多了,看到电视剧里描述的那种都市生活,无论怎么对比,总觉得那种生活比现在的样式好。
终于阿爸决定要带着我去探路了。他说顺便让你见识一下大城市的生活。当时老家这个海边的小镇还看不到太多的车,从我老家到厦门每天就早上六点半一班,所以小镇的人很多会晕车,包括我。我晕车是受不了那种刺鼻的汽油味。所以从一上车,往厦门的路上,难受就压过兴奋。好不容易到了厦门,下了车我一口吐了出来,我看到的是一排排车屁股对我冒着烟。阿爸以前是海员,见怪不怪,说会习惯的。
当时小孩子的鼻子敏感,觉得这座城市怎么到处都是油味,我试图激起自己的兴趣,比如挤公交车,比如看两旁整齐的绿化带,比如高楼—但显然一切都是在预料中。我知道阿爸也似乎在激发我的兴趣,一路指着,你看这栋楼有几层你数数,我说不数了,电视上还有更高的,他说你看这道路都铺砖,我说这个电视上也有,他说你看好多车,我说我也看过了,你看有红绿灯,我说书本上读太多了。最终我实在提不起兴趣了,城市里似乎太多已知,我老家的一个小水池都有好多未知。
我们去拜访的是表哥家,虽然是表哥但年纪和我爸爸相仿,他有个儿子比我小六岁左右。看我无精打采,便让这个小侄子带我出去走。本来想能有什么好玩的,其实就是四处走,叫我数楼有几层,看地面上的瓷砖。然后还有学规矩,一路上都在叫唤,不准随地扔东西、要排队上公交车、要走斑马线。当时小孩子的我一直在心里庆幸还好自己不是这里的人,而且看着大片大片望不到尽头的水泥地,我觉得好悲哀—没有各种奇特的植物没有长有小蝌蚪和五彩鱼的水池没有可以挖地道的地方。
现在我是在空气更不好的北京写这个东西,当然鼻子已经麻木,闻不出好空气的味道了。不过我觉得曾经的乡土让自己变得相对浑厚些—因为浑浊所以厚实。我所说的浑厚有个最简单的解释,从一个小镇的生活再到一个县城一个地级市一个大城市,顺着这根链条下来,每一个层次的生活都不一样,你经过对比,对以往的更能理解而且吸收,对现在的也更能知道自己所处的位置。而比起一生下来就在城市的孩子们,我们有太多他们觉得奇特和不可思议的故事了。
我并不是说厦门不好,只是我觉得城市不好。特别是中国的城市不好。厦门和中国大部分城市的建设都有个基础—人家国外的城市是怎么样的,以及人们该怎么被组织的,然后再依据这样的标准建设。中国近代的城市不是长出来的,不是培植出来的,不是催生出来的,而是一种安排。因为初期必然要混乱,所以中国的城市也表现出强大的秩序意识,人要干吗,路要怎样。生长在这样环境的人,除了维护或者反抗秩序,似乎也难接受第二层次的思维了。
我一直觉得有生命力的地方在于浑浊。一潭池子里的水和放在观景台上的水,永远是池子丰富也美丽。就一个池子,它里面的各种生物以及各种生活在这世界的故事都可以让一个孩子开心一个下午,而城市里的孩子只能盯着被安排好的景色开心这么一瞬间。
现在国外的建筑师常用一个词来讽刺中国,“千城一面”,无论哪个城市,都只能从国外的标准去解释当时为什么这么建,而不能说出这个建筑这条街道和人群的生活是如何自然地演变融合,骨肉相连的。中国的许多城市就这么仓促地被一个标准给阉割了。
我更喜欢北京而不喜欢上海。在我看来,北京不是城市,而是“世界上最大的农村”。我现在住的地方是王府井旁边的小胡同,从大路走过来还是流光溢彩,突然一拐就是吊嗓子的老大爷,开做茶馆的四合院,蹲着吃东西的大妈,在路边摆棋的老人。我会觉得这样的地方有惊喜,因为你不知道你拐的下一个弯会有什么—因为层次太多,东西太杂。而在上海,第一眼非常喜欢,它已经是城市化的代表,但你在一个角落住一个星期,你就知道这个城市其他所有地方的样子了—都是类似的。
泉州和厦门刚好也构成这样的相对吧。我常这么比喻,厦门是泉州的整容版。在泉州你会看到乱闯的行人和车、粗糙的老建筑,甚至低陋的生活习俗。我是会喜欢环岛路上的精致风景,但绝不是被打动或者感动。感动我的,会是走在泉州石头巷子突然听到随便哪户人家里飘出的悲戚的南音,会是十五佛生日的时候,整个城市家家户户在门口摆上供品烧上香齐声祈祷平安。
文本二
蔡崇达认为,“古老的生活状态是一代代人传承下来的,是一代代文明雕刻出来的,最终形成了固有的生活方式。就像我们泉州一个简单的仪式背后,记载着很多故事,这个就是我们文化的特质”。顽固的精神秩序下慢慢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价值体系、信仰体系和文化体系,就像深埋在地底的根系,是一种束缚,也是一种依靠。“很多泉州人外出闯荡,最终落叶归根想尽办法也要回来,就是因为一种对文化的认同感。”
“这并不是说不要发展,泉州的文化应当朝着多元化这条路走。”蔡崇达表示,现在泉州文化发展的方向是对的,老城区把传统的美好的生活状态保存下来,新城区则尝试一些更国际化的元素,“长出”新的样子。
蔡崇达认为,泉州有着丰富的内涵,只不过没有好好地整理,“比如有些元素就应该时尚化,有些元素就应该古朴化,这些文化又要如何抵达一个合适的人群?还有一个就是泉州的整体形象,这都是如今泉州文化发展所应当考量的”。
(摘编自《泉籍知名文化人访谈系列之五蔡崇达:泉州文化最缺的是营销》)
6.下列对本文一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一次去厦门“我”就很抵触,一路上“难受就压过兴奋”,父亲在厦门买房的计划因此搁浅,我才继续在乡村成长。
B.作者提及“空气更不好的北京”并非刻意去批评北京空气质量,更多的是为了与前文相呼应,使文章衔接更自然。
C.作者认为,“安排出来的”中国近代城市没有独特性,表现出强大的秩序意识,生长在这样环境的人思维也不易突破。
D.一个城市可以因为“乱闯的行人和车”让人不喜欢,也会因为石头巷子的南音、佛生日家家户户的祈祷让人感动。
7.下列与文本有关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本一属于叙事议论抒情结合的散文,既有儿时经历,又有对城市的见解,同时融入对家乡的深情,感性和理性结合。
B.作者用笔精到,“吊嗓子的老大爷,开做茶馆的四合院,蹲着吃东西的大妈……”典型意象排比,北京小胡同跃然纸上。
C.作者善用类比表达自己对城市的喜好,相对于中国城市更喜欢国外城市,相对于上海更喜欢北京,相对于厦门更喜欢泉州。
D.作者在泉州会被感动,与泉州保留着的古老生活方式有关,这些生活方式是一代代文明雕刻出来的、泉州独特的文化特质。
8.蔡崇达希望“每个城市都不被阉割”,结合文本二分析蔡崇达对泉州文化发展的建议。(4分)
9.文本一以第一人称“我”行文,视角却又富于变化,从1998年的“我”写到现在的“我”,请结合文本赏析其效果。(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唐介,字子方。擢第,为武陵尉,调岳州平江令。民李氏赀而吝,吏有求不厌,诬为杀人祭鬼。岳守捕其家,无少长楚掠,不肯承。更属介讯之,无他验。守怒,白于朝,遣御史方偕徙狱别鞫之,其究与介同。守以下得罪,偕受赏,介未尝自言。知任丘县,当辽使往来道,驿吏以诛索破家为苦。介坐驿门,令曰:“非法所应给,一切勿与。稍毁吾什器者,必执之。”皆帖伏以去。入为监察御史,启圣院①造龙凤车,内出珠玉为之饰。介言:“此太宗神御所在,不可喧渎;后宫奇靡之器,不宜过制。”诏亟毁去。张尧佐骤除宣徽、节度、景灵、群牧四使,介与包拯等力争之,又请中丞王举正留百官班庭论,夺其二使。无何,复除宣徽使、知河阳。介谓同列曰:“是欲与宣徽,而假河阳为名耳,不可但已也。”而同列依违,介独抗言之。仁宗怒,贬春州别驾,王举正以为太重,帝旋悟,改置英州。又虑介或道死,有杀直臣名,命中使护之。梅尧臣、李师中皆赋诗激美,由是直声动天下,士大夫称真御史,必曰唐子方而不敢名。数月,召为殿中侍御史,遣使趣诣阙下。帝劳之曰:“卿迁谪以来,未尝以私书至京师,可谓不易所守矣。”介顿首谢,言事益无所顾。他日请曰:“臣既任言责,言之不行将固争,争之重以累陛下,愿得解职。”徙江东转运使。治平元年,为御史中丞。英宗谓曰:“卿在先朝有直声,故用卿,非繇左右言也。”介曰:“臣无状,陛下过听,愿献愚忠。自古欲治之主,亦非求绝世惊俗之术,要在顺人情而已。”介为人简伉以敢言见惮每言官缺众皆望介处之观其风采比疾亟帝临问流涕复幸其第吊哭以画像不类命取禁中旧藏本赐其家
【注】①启圣院:皇家寺庙。
(节选自《宋史唐介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介为人简伉/以敢言见惮/每言官缺众/皆望介处之/观其风采/比疾亟/帝临问/流涕复幸其第吊哭/以画像不类/命取禁中旧藏本赐其家/
B.介为人简伉/以敢言见惮/每言官缺/皆望介处之/观其风采/比疾亟/帝临问流涕/复幸其第吊哭/以画像不类/命取禁中旧藏本赐其家/
C.介为人简伉/以敢言见惮/每言官缺众/皆望介处之/观其风采/比疾亟/帝临问流涕/复幸其第吊哭/以画像不类命取禁中/旧藏本赐其家/
D.介为人简伉/以敢言见惮/每言官缺/皆望介/处之观其风采/比疾亟/帝临问/流涕复幸其第吊哭/以画像不类命取禁中/旧藏本赐其家/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驿即驿站,是古代供传递公文的人中途休息、换马的地方,也指供传递公文用的马。
B.监察御史,隋朝开始设置,掌管监察百官、巡视郡县、纠正刑狱、肃整朝仪等事务。
C.阙下,宫阙之下,阙是皇宫门前两边供瞭望的楼,借指帝王所居宫廷,也借指京城。
D.顿首,古代的一种交际礼仪,是跪拜礼之一,属于正拜,以头叩地后停留而不抬起。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唐介清正自守,不求名利。在担任平江令期间,他审明李氏被诬告杀人的案件,案件又经御史审理,结果一致,御史得到赏赐,他并未请功。
B.唐介坚守正道,处事得法。他处理使者索求无度问题时,亲自坐在驿站门口,发布了明确指令,坚决依法处理事务,切实解决了驿吏的难题。
C.唐介敢于直谏,无所畏惧。在任监察御史期间,他成功劝止用珠玉装饰龙凤车,又联合大臣共同劝止张尧佐升任四使之事,同僚们一直支持他。
D.唐介名动天下,屡得重用。他因直言进谏被贬,但也因正直名闻天下,后来仁宗召他回朝,委以重任,英宗也看重他的正直,将他召回朝廷。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岳守捕其家,无少长楚掠,不肯承。更属介讯之,无他验。
(2)臣既任言责,言之不行将固争,争之重以累陛下,愿得解职。
14.唐介被贬,反而成就了正直的名声,请简要分析其中的原因。(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诗句,完成15~16题。
春日耕者
苏辙
阳气先从土脉知,老农夜起饲牛饥。
雨深一尺春耕利,日出三竿晓饷①迟。
妇子同来相妩媚,乌鸢飞下巧追随。
纷纭政令曾何补,要取终年风雨时。
【注】①晓饷,指送早饭到田间。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句紧扣“春日”二字,点明最先让人感受到春天气息的是松动的土壤。
B.为了赶早去春耕,老农半夜起来喂养饥饿的耕牛,展现了农民日常生活。
C. “一尺”带有夸张意味,意在强调春日雨水充足,正是耕种的大好时机。
D.妻子和孩子前来田中探望和取悦农人,直接展现了农家春耕的紧张忙碌。
16.诗歌尾联有什么含义?请简要概括尾联所表达的感情。(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庄子在《逍遥游》中用“                  ,                  ”两句,以“朝菌”“蟪蛄”为例揭示“小年”的内涵。
(2)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用“                  ,                  ”两句,以比喻的方式说明秦朝的挥霍无度是以对人民的残酷剥削为基础的。
(3)《师说》第二段批判不重从师、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此段为驳论。这一段在论述的时候分三层进行对比论述。第一层是“                  ”与“                  ”进行对比,指出是否从师是他们的圣愚关键。
三、语言文字应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人总是觉得几乎一切鸟都是美的,可爱的。如果只许选一种,以期情能专注,我必选“燕”。
总是公历四五月之间,估计就是去岁那一对,回来了。门外罕有长者车辙的小家小户添了热闹,风门之上,燕飞入飞出,早期是衔泥筑巢或补巢,其后是产卵孵化,再其后是打食喂雏鸟。人也忙,因为正是春种的时候。现在回想,其实不是因为都忙,而很可能是都具有“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大德,才能够如此和平共处。关于和平共处,还可以具体说说。只说两件,都属于克己谅人的,先说燕一方,巢筑在屋顶稍靠后的一根檩上,灰白色,作簸箕形,口敞开,向外偏上,农家早中晚三顿饭都要烧柴,烟气火气上升,推想在巢里必不好过,可是没看见有不安然的表示。再说人一方,吃饭放矮长方桌,位置恰好在燕巢下,小燕黄口待食的时候常有粪便落下,怎么对付呢,照例是饭桌移动位置,而不说抱怨的话。人燕和平相处,(   )。
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可以说是羲皇上的境界,取其诗意,由人方面说是鸟兽可与共群。
B.由人方面说是鸟兽可与共群,取其诗意,可以说是羲皇上的境界。
C.取其诗意,可以说是羲皇上的境界,由人方面说是鸟兽可与共群。
D.可以说是羲皇上的境界,由人方面说是鸟兽可与共群,取其诗意。
19.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第一段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
A.现代诗歌是指“五四运动”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诗歌。
B. “越创悦邮趣”中国邮政文创首届校园产品设计大赛正式启动。
C.科学家仔细研究鲸,发现它的外形是一种极为理想的“流线型”
D.学生会组织领导体制是学生会组织能够顺畅运行的“导航系统”
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在屋顶稍靠后的一根檩上,有一个口敞开的像簸箕形状灰白色的巢,巢的口向外偏上”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3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①劳动教育成为今年教育领域的高频热词:②劳动教育被纳入了教育方针里边,“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③不仅劳动教育是党和国家对教育工作的基本要求,也是社会发展对教育现代化的重要要求。④劳动教育,应该是素质教育最厚实、最质朴、最关键的部分,⑤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以劳创新,能够提高青少年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⑥亦能为其身心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⑦然而,青少年的成长过程,劳动却长期缺位,⑧种种因素也导致劳动教育在推进过程中,遇到不少困难。⑨该如何让青少年发现劳动之美、体验劳动乐趣、创造劳动成果、享受劳动价值,依然是一个待解难题,⑩考验着社会、教育者以及家庭的智慧。
21.上面文段有六处语病,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6分)
22.请以“青少年”为主语,从青少年的角度简要概括为什么要推进劳动教育,要求表达流畅,不超过50个字。(5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近日,江苏省举办的高中生作文大赛中有一道作文题目是《书里书外》,孙善网老师为大赛做指导,他强调:“这里的书,应当是文学名著或者理论经典。”作文收上来,一篇《阅读是自己的》让孙老师一惊,这篇文章有流畅的文笔、神来的表达、至真的呼唤,更有作者内心世界真实的流露。但文章记叙的阅读书目中,没有一本是语文老师眼里的名著,阅读书目包括:《查理九世》《怪物大师》《斗破苍穹》《斗罗大陆》《龙族》等。从文章中可以看出,这些作品作者读得津津有味,对他的影响也是奇妙、独特而又积极的。
班里准备召开一场“中学生一定要读‘名著’吗”的讨论会,对此问题展开讨论,请你写一篇发言稿,阐述自己的观点。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1届高三  二轮复习联考(一)  新高考卷Ⅱ
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意见
1.C  【解析】A项“极度不满”于文无据。B项“改革开放的社会变革和民族复兴中国梦的实践是今日时代精神”错,原文“今天,时代精神就蕴含在改革开放的社会变革和民族复兴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之中”可知。D项“共同促成了文艺作品高峰”错,应该是有助于文艺作品高峰形成。
2.A  【解析】“表明作者并不确定自己的观点”错。
3.B  【解析】主客颠倒,原文是“社会发展的鼎盛时期,都是文艺创作高峰涌现的时期”。
4.①文章由习总书记提问引出问题,既有现实针对性,又从政策层面引人重视。②在论证“文艺作品高峰往往与社会历史有关”时采用并列结构,条分缕析,层次清晰。③文章整体论证结构由“引论、本论、结论”三部分组成,完整严密。(1条2分,2点3分,3点4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
5.①要有“高峰意识”,有意识地去创作反映国家、民族和时代力量的作品。②要深深地融入时代洪流,深入生活的一线。③抓住时代机遇,我们正处于改革开放的社会变革和民族复兴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之中。④要有责任意识,要远离功利影响,打牢文艺创作功底。(条2分,言之成理即可)
6.A  【解析】“父亲在厦门买房的计划也因此搁浅”无中生有。
7.C  【解析】“类比”错,应该是对比。“相对于中国城市更喜欢国外城市”文中没有依据。
8.①要传承泉州的文化特质,让人们有文化认同感;②要区分新老城区,朝多元化方向发展;③认真梳理泉州文化丰富内涵,整体考量,准确定位。(每点1分,3点满分)
9.①以第一人称“我”行文,叙述自己的所见所感,亲切自然,同时也便于直接自由表达思想感情。②前半部分以1998年的“我”为视角,通过小孩子的眼睛来写城市给我的第一印象,充满童趣,真实可感,同时为下文的观点提供事实依据。③后半部分以现在的“我”为视角,通过成人的视角对城市进行理性认知,升华了主旨。④从1998年的“我”写到现在的“我”,视角富于变化,使文章内容也丰富多变,由感性到理性,符合读者认知。(每点2分,任答三点即可)
10.B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上一个『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富裕三中2021届高三下学期3月模拟语文试题』  下一个『贵州省2021届高三下学期普通高等学校招生适应性测试(3月)语文试题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