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2021届高三下学期3月新高考模拟(一)语文试题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高考模拟卷
试题
名称
山东省2021届高三下学期3月新高考模拟(一)语文试题(高三总复习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江西省萍乡市湘东中学语文2021届高考模拟试题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理念,不仅反映中国人民“和实生物”的价值追求,彰显中国坚持开放包容、和平发展的
试题预览
江西省萍乡市湘东中学语文2021届高考模拟试题
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第Ⅰ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理念,不仅反映中国人民“和实生物”的价值追求,彰显中国坚持开放包容、和平发展的坚定信念,也为人类文明进步带来了思想启迪,为世界各国携手和平发展凝聚了广泛共识。既讲求参差多态、各美其美,又注重美美与共、天下大同,世界从习近平主席的演讲中,触摸到了不同文明和谐发展、和平共处的密码。
透过历史长镜头端详,有交流互鉴才有今日人类文明的繁荣多彩。古丝绸之路帆影幢幢、驼铃声声,书写出文明交流、文明共存的典范。近世以降,工业革命开启的现代化进程传播至世界各个角落,印证了互学互鉴、取长补短的可贵价值。有学者曾断言,“文明的冲突是对世界和平的最大威胁”。实际上,冲突并不是不同文明相遇之后的必然结局,傲慢和偏见才是文明交流互鉴的最大障碍。只要秉持包容精神,就不存在什么“文明冲突”,就可以实现文明和谐。一部人类发展史,就是一部多元文明共生并进的历史。中华文明是在中国大地上产生的文明,也是同其他文明不断交流互鉴而形成的文明。
透过世界广角镜俯瞰,交流互鉴是顺应时代潮流、纾解共同挑战、促进和平发展的必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人类将何去何从,未来世界将会怎样,回答好这些问题,首先需要回到文明发展规律中找答案。一方面,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大势所趋,和平合作、开放融通、变革创新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坚持文明交流互鉴,才能让世界这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真正实现共赢、多赢。另一方面,应对军备竞争、难民危机、气候变化、恐怖主义、网络安全等此起彼伏的全球性挑战,任何国家都不可能独善其身,必须选择包容互鉴而不是你输我赢,聚同化异而不是激化矛盾,互利共赢而不是以邻为壑。
聚焦中国,交流互鉴见证中国梦与世界梦的同频共振、相映生辉。正在发生全面深刻变革的中国,超出了文明冲突论者们的预设,以其开放、包容、自信,成为世界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引领者。新时代的中国,不仅注重汲取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也愿意尊重文明多样性,分享发展红利,给世界带来机遇、和平与进步。实践必将证明,中国人民与世界各国人民携手合作、取长补短,丰富多彩的文明成果将谱写出中国与世界互动的华彩篇章。
如果说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理念是一个精彩起笔,那么它所勾勒出的则是人类文明和谐发展的路线图,擘划的则是实现世界持久和平与繁荣、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画卷。以此为指引,“一带一路”越走越宽,中国的“朋友圈”越来越大,支持多边主义、加强国际合作、促进互利共赢的中国倡议得到国际社会积极响应。行之以躬,不言而信。中国垂范在先,真诚以待,推动不同文明的同频共振、交流互鉴,一定能不断推进各国合作共赢,推动建设一个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摘编自《人民日报》,2019-03-29,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
B.不同文明要和谐发展、和平共处,那就既要讲求参差多态、各美其美,又要注重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C.文明交流互鉴理念,反映了中国人民“和实生物”的价值追求,彰显出中国坚持开放包容、和平发展的坚定信念。
D.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只有回到文明发展规律中找答案,才能回答好人类将何去何从、未来世界将会怎样这些问题。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全文以总分总式结构建构文章,提出问题、分析论证、最后概述论证并展望未来。
B.文章第二段以古丝绸之路、工业革命开启的现代化进程等例子论证了文明互学互鉴、取长补短的价值和意义。
C.文章第三段从两方面分析当前的世界形势,又指出了一些国家激化矛盾、以邻为壑的危害。
D.文章既关照历史,又立足时代,联系国内外具体背景,指出了文明交流互鉴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华文明是在中国大地上产生的文明,也是同其他文明不断交流互鉴而形成的文明,这为人类文明的进步带来了思想启迪。
B.面对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大势和一系列全球性挑战,世界各国必须要包容互鉴,聚同化异,互利共赢。
C.中国积极倡导、坚定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充分彰显了中国对于推动人类文明进步、促进世界和平发展的深邃智慧和责任担当。
D.世界各国在交流互鉴中取长补短,在携手合作中共同进步,将建设出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开放包容的世界。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新华社西昌4月1日电(李国利、钱铃奇)3月31日23时51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将天链二号01星送入太空,卫星成功进入地球同步轨道。
天链二号01星是我国第二代数据中继卫星系统的第一颗卫星,将为载人航天器、卫星、运载火箭以及非航天器用户提供数据中继、测控和传输等服务。
天链二号01星和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分别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所属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研制。
这次任务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301次飞行。
(摘选自《我国成功发射第二代数据中继卫星系统首星》 2019-04-01  新华社)
材料二:
 
  
材料三: 
可以说,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完成300次发射任务,实现了从量变到质变的跨越。这靠的是什么?龙乐豪院士认为,靠的是牢牢把握住了创新这个“第一动力”。
火箭技术的不断跨越,带动基础工业和材料科学不断进步。
以长征五号运载火箭为例,在此之前中国火箭直径是3.35米,而长五火箭的直径为5米。虽然只多了1.65米,研制人员却付出了极大的心血,全国各地工业企业也给予了大力支持。未来,比长征五号更大的重型火箭长征九号,将研制9.5米级的火箭箱体,也将带动国内新材料、新工艺、新器件、新装备等向前发展。
绿色环保,也是中国航天人将运载火箭技术转为民用的一个关键词。新一代运载火箭不仅能力强、技术新,而且采用了绿色环保无毒无污染的推进剂,实现了中国火箭动力系统向绿色环保的转型。随着长征六号、长征十一号、长征七号、长征五号等新一代运载火箭先后登场,以及未来还将研制的长征七号甲、长征八号、长征九号、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等,绿色环保推进剂将成为中国火箭的主流能源。
 完成48次国际商业发射,中国火箭更加自信地走向世界。回顾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发展历程,让人们津津乐道的,还包括中国航天不断开放、走向国际市场,使“长征”真正成为响当当的国际品牌。
1985年10月,中国向世界宣布,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将承揽国际商业发射服务。1990年4月7日,长征三号火箭成功发射美国休斯公司研制的“亚洲一号”通信卫星,中国航天从此踏入国际商业卫星发射服务市场。截至目前,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已完成了48次国际商业发射,发射了56颗国际商业卫星,并向国际客户提供17次搭载发射服务,发射了20多个国外小卫星/载荷。
运载火箭是航天技术的核心基础,发射次数代表一个国家的航天规模与实力。在世界上,中国长征系列火箭发射次数位居第三,发射成功率属世界一流而非世界第一,这就需要我们进一步加强自主创新、不断攻克关键核心技术,推动航天强国建设。
根据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的规划,预计在2025年前后,研制成功可重复使用的亚轨道运载器,亚轨道太空旅游将成为现实。到2030年前后,重型运载火箭将实现首飞,为载人登月提供强大支持,并为火星采样返回提供充足的运载能力。2040年前后,航天运输工具能够有效支持大规模的空间资源勘探和开发,小行星采矿和空间太阳能电站有望成为现实。到2045年,天梯、地球车站、空间驿站建设有望成为现实。
(摘编自《长征火箭成为闪亮的中国名片》2019-04-01 《人民日报》)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第二代数据中继卫星系统首星。
B.中国的长征系列火箭中长征二号E、长征三号B是具有4个助推器的串联和并联组合的大推力捆绑式运载火箭。
C.40多年间我国运载火箭的运载能力逐年大幅提升。火箭技术实现更新换代的发展史,也是我国航天事业跨越式发展的一个缩影。
D.2015年长征六号火箭以“一箭二十星”创造了中国航天一箭多星发射的新记录。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中国长征火箭实现了从一箭一星到一箭多星,从发射卫星到载人飞船和月球探测器等一系列重大的跨越。
B.我们积极加强自主创新、不断攻克关键核心技术,使得中国长征系列火箭发射成功率位居世界首位。
C. 自1990年4成功发射 “亚洲一号”至今,中国已完成了48次国际商业发射,在国际商业发射市场已占据一席之地。
D.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完成300次发射任务,把500多颗卫星成功送入预定轨道,成为了闪亮的中国名片。
6.请结合材料谈谈中国如何能实现航天强国的梦想。(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我不告诉你
刘建超
朋友许大明喜欢旅行,每年的大部分时间他都是独自一人在山水间游荡。大明回到老街休整,几个凉菜,一瓶杜康,就会勾起他肚子里道不完的故事。
这次是真的遇险,差点见不到哥们儿了。许大明醇酒微醺,红扑扑的脸膛绽着笑容。
原本就是找个原始森林走一走,到天然氧吧排泄排泄在城里塞满的雾霾杂乱。许大明说他行走在重重叠叠的山脉和遮天蔽日的原始森林里感慨不已。千山万壑中有清澈见底的河流,每条河都很清纯,在绿树掩映下懒懒地流动,悠然、轻盈,真的有飘飘欲仙的感觉。
就在这茂密的森林里随意游荡,直到遇见了一位老者。老者白须过胸,鹤发童颜,手持一根藤杖,藤杖上系着一条鲜红的布巾,我以为遇到了老神仙。
老者警惕地问我是干什么的。我告诉他我爱好旅游,是一名绿色环保主义者。
老者的眼中流露出热情,他说,就在这片原始森林中央有个海子,从没人进去打扰过,纯粹原始,看过之后,一辈子也忘不掉的湖泊。老者看出了我的心思,用藤杖指着旁边的森林说,你就沿着这个方向进去,个把小时的路程。记住了,这个湖泊不要告诉任何人。不然,我的藤杖会去找你算账的。
相遇是缘分,谢过老者,我开始往森林里面走。老者的声音清晰地从林间飘来,记着,无论遇到什么事,都不要怀疑自己的判断,不要怀疑自己选择的方向。
一个人在原始森林中行走是危险的,好在我多年的野外旅游积累了些许经验。我找了一根枯树枝,不停地敲打树木,这种敲打的声音可以惊跑附近的野兽,惊跑潜藏在地下的腐殖中和趴在树上的毒蛇。走几十米,我就折一根树枝放下,朝着一个方向。这样,一旦迷路,我就可以顺着树枝指引的方向走出来。
几个时辰过去了,我看到了那个一辈子都忘不掉的湖泊。湖泊水平如镜,静如处子,羞涩含蓄,如宝石静卧,碧玉镶嵌。湖面四周,树木茂密,葱郁苍茫,映衬得湖水温柔可爱。夏日正午,在万道阳光的照耀下,湖泊波浪不兴,蔚蓝无比。待一阵风吹过,湖面像撒上了一层细碎的银子,水色潋滟。谁知道这个湖泊已经寂然独处了几千万年了。湖水中有黛色的鱼游动,体型不大,几十条、上百条聚一起游,像条黑色的带子在蔚蓝的水面上悠然飘过。这个湖泊无出口又无入口,水却洁净无比;周边是茂密的森林,湖面却整洁得不见一片落叶,从没有见过这么清纯的湖泊,你说神不神?我就这样沿着湖边走着看着,干脆躺在湖边,看着天上飘浮不定的白云,听着婉转啁啾的鸟鸣,恍然觉得这里就是人间天堂啊。
不知不觉迷糊了一觉,当我醒来时居然忘记了来时的方向。
许大明说他沿着湖泊跑来跑去地寻找自己放下的最后一根树枝。哪里有什么树枝?四周都是密密匝匝的树木,往哪个方向看,都一个样子。他慌了,一身大汗。
一大团野蜂朝大明扑来。森林里有几种野蜂,嗅到人身上的汗味就会扑上来蜇人,这种蜂能把人活活蜇死。大明说,遇到这种野蜂,千万不要扑打,越扑打,蜂越多。大明就地坐下,用衣服包住头,如果眼睛被野蜂蜇伤伤了真走不出去了。深呼吸让自己静下来,心静了身上就不会再出汗。没了汗味,野蜂就会飞走。
许大明根据太阳的位置,走进来的时间,判断出自己的方位,调整情绪,开始往外走。
往外走路更难了,磕磕绊绊。算起来,六七个小时没吃东西了,饥肠辘辘。森林里密不透风,衣服被树枝挂得褴褛不堪,一条一条黏在身上,又闷又热。手臂、面庞也被刮破了,汗水一浸,火辣辣地痛。已经走了三个小时,还是不见路。
大明开始怀疑自己判断的方向。大明说,我忽然就想到了老者临行前对我说的话:无论遇到什么事,都不要怀疑自己的判断,不要怀疑自己选择的方向。
在森林里迷路,这种怀疑最危险。大方向一定是正确的,进去时体力好,走得快,现在走得慢,用了几倍的时间很正常。坚定不移地朝这个方向走,断然不能走回头路。继续往前走啊走。
体力耗尽了,天色渐暗,如果天黑前走不到路上,必死无疑。许大明两腿发软,眼冒金星,觉得自己随时会倒下去。
大明说,就在我要倒下去的最后一刻,你猜我看到了什么?藤杖,那根缠着红布巾的藤杖!藤杖静静地立着,红杖巾微微飘动,如一团火焰为我指引着出林的方向。得救了。我对着藤杖拜了三拜。
大明说他走出森林后在一农家睡了三天三夜。看一眼美如玉珠的湖泊,死了也心甘情愿啊。
我也被大明说的湖泊吸引了,说大明,能不能带着我再去一趟那个美丽的湖泊。
许大明坚决地摆摆手,不行,不能告诉你,我答应过老者。你知道吗,每当我回忆这件事情,都会觉得背后有一根藤杖在盯着我。仙境一样的湖泊难道就这样隐藏着,不辜负它千万年的岁月吗?许大明说,等等吧,等咱们有了孙子,让他们也能看到没有被开发没有被污染,没有被惊扰的原始湖泊。
一言为定!我俩紧紧握手。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8年20期,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大明找到湖泊后,对湖泊的美丽进行了详细的描述,既照应了前文老人对湖泊的介绍,又为后文大明沉迷美景导致迷路埋下伏笔。
B.本文用全知视角写故事,但用第一人称写大明在老人的指引下找到湖泊,是想更真实细腻地展现湖泊令人震撼的美。
C.以“我不告诉你”为题,既反映了大明重诺守信的品质,也暗示了人们环境保护需要大家共同维护,过度开发景区是对后代的不负责任。
D.老者对在森林中遇到的大明先警惕后热情,并且告诉了他海子的位置,是因为他有依仗,如果大明泄密,藤杖会去找他算账。
8.小说中许大明这一人物形象有怎样的特点?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9.“藤杖”在文中出现多次,有什么作用?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徒单克宁本名习显,其先金源县人。克宁资质浑厚,寡言笑,善骑射,有勇略,通女直、契丹字。左丞相希尹,克宁母舅。熙宗问希尹表戚中谁可侍卫者,希尹奏曰:“习显可用。”以为符宝祗候。大定初,从右副元帅完颜谋衍讨契丹窝斡。元帅谋衍利卤掠,驻师白泺。世宗讶其持久,遣问之。谋衍曰:“贼骑壮,我骑弱,此少驻所以完养马力也。不然,非益万骑不可胜。”克宁奋然而言曰吾马固不少但帅不得人耳其意常利虏掠贼至则引避贼去则缓随之故贼常得善牧而我常拾其蹂践之余此吾马所以弱也今诚能更置良帅,虽不益兵,可以有功,不然,骑虽十倍,未见其利也。朝廷知其议,召还谋衍,以平章政事仆散忠义兼右副元帅。师将发,贼声言乞降。克宁曰:“贼初困蹙,且无降意,所以扬言者,是欲缓吾师期也。不若攻其未备,贼若挫衄,则其降必速。如其不降,乘其怠而急击之,可一战而定也。”忠义以为然,乃与克宁出中路,遂败贼兵于罗不鲁之地。
克宁为相,持正守大体。世宗尝曰:“习显在枢密,未尝有过举。”谓克宁曰:“宰相之职,进贤为上。”克宁谢曰:“臣愚幸得备位宰辅,但不能明于知人,以此为恨耳。”恳求致仕。上曰:“汝立功立事,乃登相位,朝廷是赖,年虽及,未可去也。” 十二月乙亥,世宗不豫。甲申,克宁率宰执入问起居。上曰:“朕疾殆矣。”谓克宁曰:“皇太孙年虽弱冠,生而明达,卿等竭力辅之。” 二十九年正月癸巳,世宗崩于福安殿。是日,克宁等宣遗诏,立皇太孙为皇帝,是为章宗。徙封为东平郡王。诏克宁朝朔望,朝日设坐殿上。克宁固辞,诏近臣勉谕。明昌二年,克宁属疾,章宗往视之。克宁顿首谢曰:“臣无似,尝蒙先帝任使,陛下即位,属以上相,今臣老病,将先犬马填沟壑,无以辅明主绥四方。陛下念臣驽怯,亲枉车驾临幸,死有余罪矣。”是岁二月,薨,遗表,其大概言:“人君往往重君子而反疏之,轻小人而终昵之。愿陛下慎终如始,安不忘危,而言不及私。”诏有司护丧事,归葬于莱州,谥曰忠烈。
(节选自《金史·徒单克宁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克宁奋然而言曰/吾马固不少/但帅不得人耳/其意常利虏掠贼/至则引避/贼去则缓随/之故贼常得善牧/而我常拾其蹂践之余/此吾马所以弱也
B.克宁奋然而言曰/吾马固不少/但帅不得人耳/其意常利虏掠/贼至则引避/贼去则缓随之/故贼常得善牧/而我常拾其蹂践之余/此吾马所以弱也
C.克宁奋然而言曰/吾马固不少但帅不得人耳/其意常利虏掠贼/至则引避/贼去则缓随之/故贼常得善牧/而我常拾其蹂践之余/此吾马所以弱也
D.克宁奋然而言曰/吾马固不少/但帅不得人耳/其意常利虏掠/贼至则引避/贼去则缓随/之故贼常得善牧/而我常拾其蹂践/之余此吾马所以弱也
11.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致仕”,意为交还官职,即辞官。古代的官员因为年龄或别的原因辞官不做,把官职交还给皇帝,“致事”“致政”“乞骸骨”等也指的是这意思。
B.“崩”,天子死,也叫“驾崩”或“山陵崩”。唐制凡三品以上称薨,五品以上称卒,自六品至平民称死,或者叫“亡”。
C.“朔望”,朔日与望日。“朔”,农历每月最后一天;“望”,农历每月十五。潮汐随朔望而有所变异。 
D.“谥”即谥号,为中国古代帝王、诸侯、大臣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去之后,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而给予的带有褒贬评定性质的称号。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徒单克宁博学多才,智勇双全。他擅长骑马射箭,通晓女真、契丹文字,深得任左丞相的舅舅希尹的赏识。
B.徒单克宁敢于直言,深谋远虑。在元帅谋衍为了私利延误战机时,他敢于直言,分析形势,最终以弱胜强,打败敌人。
C.徒单克宁位高权重 ,深受重用。他任丞相时公正而守大体,积极举荐人才,辅佐世宗、章宗,深得两位国君的重用。
D.徒单克宁鞠躬尽瘁,一心为国。他临死之前留下了遗表,认为国君往往重君子反而疏远,轻小人而最终亲昵。希望陛下始终如一,安不忘危,不涉及私事。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克宁曰:“贼初困蹙,且无降意,所以扬言者,是欲缓吾师期也。”
(2)臣无似,尝蒙先帝任使,陛下即位,属以上相,今臣老病,将先犬马填沟壑,无以辅明主绥四方。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南山田中行
李贺
秋野明,秋风白⑴,塘水漻漻虫啧啧⑵。
        云根⑶苔藓山上石,冷红泣露娇啼色⑷。
        荒畦九月稻叉牙,蛰萤低飞陇径斜。
        石脉水流泉滴沙,鬼灯如漆点松花。
【注释】 ⑴秋风白:古人以白色象征秋天。秋风又称素风,素的意思是白。⑵漻漻:水清而深。啧啧:虫鸣声。 ⑶云根:云雾升起之处。苔藓:青苔。⑷冷红:秋寒时节开的花。泣露:露珠凝聚,有如泪珠。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借用古代民间歌谣形式,在诗歌的开头三句运用了“三、三、七”的句法,长句连用两个迭音词,使得诗歌富有节奏感。
B.四、五句描写了山中的苔藓和花,山间云绕雾漫,似有轻纱笼罩;六、七句描绘了秋天稻子成熟的特点和萤火虫在田埂低飞的热闹情景。
C.诗歌的最后两句,展示了幽冷凄清甚至有点阴森可怖的境界,如“鬼灯如漆”令人毛骨悚然,不过,“点松花”三字又带有生命的光彩。
D.诗人用富于变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秋夜田野图,它明丽、清新、幽冷,使人爱恋,却又叫人忧伤,突出地显示了李贺诗歌独特风格和意境。
15.作者在诗中运用了哪些写作技巧?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作者和琵琶女相似的命运之悲,倾吐了作者郁积心中的政治失意之愁。
(2)李白《蜀道难》中用鸟反衬蜀道雄奇险峻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天祥《过零丁洋》中,诗人回顾自己被捕前经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 Ⅱ 卷 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9分)
春节期间,国产科幻电影《流浪地球》国内票房突破46亿元人民币,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中国电影市场呈现一派生机盎然的图景。电影业好不好、强不强,归根结底取决于好的电影作品。所以电影工作的根本在于抓住创作这个“牛鼻子”。无论是5000多年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14亿人民     的生产生活,还是我们经历的革命、建设、改革的发展历程,还有      的历史典籍和神话传说……中国电影要打造中华民族新史诗,可以用的素材有许多,关键看选取什么样的内容,怎么讲故事。中国电影的中华民族新史诗,不仅要反映我们民族的性格、心理,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同时更需要回答我们民族    、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能够在人类历史的大浪淘沙中不断蜕变、      继续发展的原因,能够在近代和当代走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取得反侵略战争胜利、开启民族伟大复兴进程的原因。当电影精品爆款不是个别现象,而成为普遍现象时,当中国电影在海外市场不是个别热映事件,而能形成一股持续稳定的文化力量时,(         )。
17.下列对文中画横线句子的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电影业好不好、强不强,归根结底取决于好的电影作品。所以电影工作的根本在于抓住创作这个“牛鼻子”。
B.电影业好不好、强不强,归根结底取决于好的电影作品。所以电影工作的根本在于解决创作这个“牛鼻子”。
C.电影业好不好、强不强,归根结底取决于有没有好的电影作品。所以电影工作的根本在于创作这个“牛鼻子”起着决定性作用。
D.电影业好不好、强不强,归根结底取决于有没有好的电影作品。所以电影工作的根本就是抓住创作这个“牛鼻子”。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部恰当的项是(3分)
A.丰富多彩   浩如烟海    生生不息   百折不挠
B.丰富多彩   汗牛充栋    自强不息   坚贞不屈
C.绚丽多彩   浩如烟海    生生不息   坚贞不屈
D.绚丽多彩   汗牛充栋    自强不息   百折不挠
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电影大国就实现了向电影强国转换的目标。
B.中国电影就实现了从电影大国到电影强国的转换。
C.电影大国就实现了向电影强国的转换。
D.中国电影就实现了电影大国到电影强国的转换。
20.下面是一封邀请函的初稿,其中有五处不得体,请找出并修改。(5分)
尊敬的曹文轩教授:
我市寻思于2019年4月12日在萍乡中学体育馆搞个语文教学研讨会。恭请您就“语文教育中的文学阅读”主题聊聊您的高见。请您提前安排好善后事宜,真诚欢迎您的惠顾。
顺祝健康!

                                                   萍乡市教育局
                                                  2019年3月1日
21.下面是某校高二年级开展的一次研学旅行活动的构思框架,请你根据这个构思,以高二学生会主席的身份为全年级学生介绍本次活动的具体安排。要求内容完整,表示准确,语言简明、得体,不超过100字。(6分)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材料一:
习近平在2018年新年贺词中提到,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只有奋斗的人生才称得上幸福的人生,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
材料二:
近日,马云在阿里巴巴的内容工作会上,发表了著名的“996”言论。996指的是工作日早9点上班,晚上9点下班,中午和晚上休息1小时(或不到),总计10小时以上,并且一周工作6天的工作制度。马云认为,能做996是一种巨大的福气,很多公司、很多人想996都没有机会。年轻时不996,什么时候可以996?不996的人就是不懂得奋斗。
材料三:
新华社评论员指出,善待劳动者,让劳动者有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才是对奋斗者的最好致敬,对奋斗精神的最好弘扬。 
读了上面的三则材料,你对“奋斗和996”有怎样的认识和思考?请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上一个『山东省2021届高三下学期3月新高考模拟(一)语文试题』  下一个『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富裕三中2021届高三下学期3月模拟语文试题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