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学年统编版必修下册第3单元模拟检测卷语文试题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单元练习
试题
名称
2021学年统编版必修下册第3单元模拟检测卷语文试题(高一必修下 统编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模拟集训第三单元测试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从某种意义来说,网络文艺主要是以青年创作者和青年受众为主的“圈层”文艺,自诞生以来就具有“圈层化”属性。早期网络文学的分众阅读、类型化创作,近年短视频的内容定
试题预览
模拟集训  第三单元测试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从某种意义来说,网络文艺主要是以青年创作者和青年受众为主的“圈层”文艺,自诞生以来就具有“圈层化”属性。早期网络文学的分众阅读、类型化创作,近年短视频的内容定制、分类推送,以及某些网站深耕二次元文化的尝试,都以互联网用户“圈层”特征分析为基础,深耕垂直题材,作为创意和制作策略。“圈层化”网络文艺也是市场发展的需要。网络文艺需要不断在创新中提升质量,然而,近年市场的资本投入减少,创新试错成本提高,那么在原有高热度的题材和类型中,从特定“圈层”用户需求出发,就成为有效降低风险的商业策略。但网络文艺的“圈层化”也可能造成网络文艺自身价值与审美的窄化。作为网络文艺发端的网络文学,“根”在中国传统文化和精神,但互联网用户的“圈层化”,形成了其不同于传统文学的创作和阅读形态。在网站和移动阅读终端,网文读者首先以性别进行区隔和分流,进入男频、女频后各自细化为一级、二级等百余品类,由此保证快捷、精确地满足读者阅读需求。为了延续类型阅读快感,读者可能长久沉浸于固定类型,网络写手也会依据类型数据库和固定的叙事模式进行规范写作,保障作品在网站上架、被读者选择。因此可能导致读者文学审美和知识趣味的单一化,而写手的自我复制、习惯性写作,也不利于网络文学的良性发展。
网络文艺“圈层化”,还可能影响受众对现实的理解。“圈层化”是互联网时代人与人之间一种紧密的连接方式,互联网在情感和利益的基础上,建立更多人际连接,形成更多“圈子”,“圈子”能强化人的连接,也能分裂和隔绝“圈子”以外的世界。如果过度以“圈层”为文艺创作和传播的思路,就有可能进一步固化“圈层”,不利于“圈子”之间的交流和文化传播。如果不懂“俚语暗号”,普通受众甚至很难进入某些“圈子”交流,青年个体如果不能处理好“圈子”内外的关系,的确存在疏离社会现实和群体的风险,放大“信息茧房”效应。
(摘编自赵丽瑾《突破“圈层化”,迈向广阔现实》)
材料二:
当前网络文艺的紧迫使命就是要深耕时代沃土,回答时代课题,创作出与时代主流价值观共鸣共振的作品,推动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
坚持与时代同步伐,就是要描摹时代现实画卷。近年来,网络文艺的现实题材也逐渐增多,体现出网络文艺创作的观念调整和美学转向。根据阿耐同名网络小说《欢乐颂》改编的电视剧引起很大反响;齐橙的网络小说《大国重工》,聚焦我国重型装备领域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发展历程,是网络文学现实主义题材的重要代表作。这类现实题材的网络文艺皆因关注时代现实生活及人物命运起伏而引起人们的情感共鸣,成为全民热烈讨论的文艺形式。
但网络文艺要想真正有一番作为,需要在数量积累的基础上呈现质的提升。我们要警惕当前网络文艺现实题材的泡沫化、同质化。同时还应看到,一些被归入现实题材的网络文艺作品看似以现实生活为背景,却也是自带网络写作惯有的金手指、操作系统、随身空间等升级技能,不免重复着凡人修仙、穿越重生的游戏套路。这样的想象无法触及现实生活的坚硬和痛感,也就无从谈及把握时代生活脉搏,不能传达出作者对社会历史和现实人生的深刻思考。
坚持与时代同步伐,就是要绘写时代精神图谱。优秀的网络文艺作品在深入描摹社会生活现实、传递时代价值观和精神力量上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当下,不少成功的IP不仅引爆市场,为数字娱乐产业注入了强大的生机和活力,也以健康向上的精神品质和真善美的人文审美价值产生广泛的社会影响。
当然,成功的大IP极易成为产业范本,成为资本力量不遗余力追逐效仿的对象。一时间,水涨船高,虚假繁荣,一些网络文艺作品的精神价值追求让位于娱乐经济效益追求,存在过度商业化、低俗化、平庸化等问题。网络文艺要在注重流量和粉丝经济的同时,脚踏实地地去感受新时代波澜壮阔的伟大变革和气象万千的现实生活,满足人民群众向往和追求美好精神生活的需求。
坚持与时代同步伐,就是要引领时代文化风向。以坚定的文化自信讲述中国故事、展现中国气派、传播中国文化,成为当代文艺引领时代文化风向的使命与担当。近年来,中国网络游戏、网络小说及其改编的影视剧等,纷纷走出国门,成为传播中国文化的重要力量。
但与席卷全球的妤莱坞电影、日本动漫等文化产品成功的文化输出相比,中国网络文学扬帆出海的历程和经验还处于不断探索阶段,对外传播的文化影响力也还不够。尤为需要谨慎评判的是,目前各类翻译平台遴选和推送的诸如玄幻、穿越、宫斗等类型小说,能否足够支撑起海外读者对中国文学的好奇与想象?而这些类型小说与我们期待输出的文化软实力是否还存在差距?未来网络文学若要持续引领文化风向,要在世界文学舞台呈现连接网络空间共同体的目标,除了不断加强原创品质的提升,还应更加敏锐、更加深刻、更加全面地反映时代精神,使中国网络文学真正成为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文化的有力载体。
(摘编自刘桂茹《网络文艺要坚持与时代同步伐》)
材料三:
网络文学能够赢得数亿读者的青睐,内在支撑是“好看”故事适应了大众阅读习惯、审美趣味和情感偏好。分析深受海外读者欢迎的《盘龙》《天道图书馆》等作品,浓郁的中国元素是重要的“看点”。因此,实现网络文学精品化和经典化,要注重从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精神中寻找资源,多角度反映民族优秀传统美德和核心价值观,通过中华文化的“硬核”传统,来提升网络文学的“软实力”。同时,通过IP开发,网络文学中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在影视、游戏、动漫、实体出版物等文化产品中转场传播,增强了在时代生活中的影响力,客观上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开拓了新形式和新渠道。
作为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传统通俗小说中的语言、结构、立意、修辞等均可为网络文学创作提供宝贵的借鉴。网络文学提升艺术水准,应该首先向传统“取经”,之后才谈得上融合媒介特性,创作出既符合中国人的审美方式和阅读习惯,又具有鲜明时代精神和“网络性”的佳作——这也是网络文学实现精品化和经典化的必由之路。
(摘编自桫椤《提升网络文学“软实力”,
中华文化是“硬核”》)
1.下列对上述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圈层化”读者文学审美和知识趣味的单一,很可能导致他们长久沉浸于固定类型的阅读,从而造成网络写手的模式化写作。
B.近年来,绝大多数网络文艺的创作以现实为主要题材,这体现出网络文艺创作的观念调整和美学转向。
C.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可以提升网络文学的实力;同时,在多样文化产品中的转场传播,也可增强传统文化的影响力。
D.要想实现网络文学的精品化与经典化,首先要有鲜明的“网络性”,其次要向传统寻取经验,提高其文学性。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网络文艺的“圈层化”策略有其文化合理性和积极意义,也有其弊端和不良影响,要全面辩证地看待。
B.网络文艺肩负着时代使命,对社会主义文艺的繁荣发展至关重要,所以不能一味地营造“圈子”空间。
C.网络文艺只有坚持与时代同步伐,以坚定的文化自信引领时代文化风向,才能在世界文化版图彰显中华文化影响力。
D.我国当下的一些网络文艺存在过度商业化、低俗化、平庸化等问题,尚不能满足人民群众追求美好精神生活的需求。
3.下列说法中,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3分)(  )
A.“网络文艺继承了传统纸质时代一些基本的艺术规律、思想意志,并通过新媒介手段达成和嬗变。”
B.“阅文集团通过翻译平台、数字出版等形式将中国网络文学传播至海外市场,并掀起热潮。”
C.“网络文艺的内容具有丰富性与多样化的特点,更易于满足不同喜好的受众需求。”
D.“用户在网络文艺生产的创作、改编、观看等各环节的参与愈发全面,也更加彻底。”
4.材料二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4分)


5.网络文艺是否需要在一定程度上突破“圈层化”限制?请结合材料发表你的看法。(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那一片幸存的原始林
梁 衡
①像一场战争突然结束,2014年林区宣布了禁伐令,喧闹的伐木场顿时门前冷落车马稀。在打扫“战场”时,人们意外地发现了一片原始林。2016年盛夏时分,我有缘造访了这最后的一片原始林。
②我们在这里换上迷彩服、长筒靴,每人一把伞。虽然天正降大雨,我们还是义无反顾地向林地进发,不一会儿就消失在茫茫林海中。
③正走着,忽然听见右边不远处有哗哗的流水声。踩着朽木、草墩,钻过横七竖八的灌木。忽然眼前一亮,一条溪流从山上奔腾而下。眼前这条溪流无法与我见过的任何一条流水相比较,因为它没有留下一丝人类活动的痕迹。仰望山顶只见远远近近的山、层层叠叠的树、朦朦胧胧的雨,半山一道歪歪斜斜的激流,跌跌撞撞地碰着那些大大小小、圆圆滚滚的石头,或炸起雪白的浪花,或绕行成一条飘飘的哈达。
④我们退回老林,雨时停时下,云忽开忽合,大家就举着手机、相机抓紧时间照相采景。
⑤人类虽然早已进入现代文明,但是总忘不了找寻原始。这是因为它,一是大自然的原点,可由此研究自然界的进化,包括人类自己;二是人类走出蛮荒的出发的起点,是生命的源头,我们有必要回望一下走过的来路。判断一个地方是不是够原始,一个简单的办法就是看有没有人的痕迹。从纯自然的角度来说,人的创造是对自然的一种干扰和玷污。所以探险家总是去寻找那些还没有人文污染过的地方。没有人来过,无路;奇景第一次示人,无名;前人没有留下诗词,无文。今天我们进入的正是这种“三无”之境,只有你与自然在悄悄地私语。
⑥虽是来看原始森林,但先要说一说这里的石头。国内很有名的一处石景便是云南的石林,那是一片秀气的石柱。还有贵州天星桥,那是喀斯特地貌特有的精巧。而这里的石头一律是巨大坚硬的花岗岩,浑圆沉稳,高大挺拔,无不迸放着野性。石的分布无一定规则,或独立威坐,或双门对峙,或三五相聚,或隔岸呼唤,各具其态。
⑦现在要说一说在乱石间争荣竞秀的苔藓了。这是整个林区的大地毯,是森林里所有生命湿润的温床。它生在地上、树上、石上,绿染着整个世界,不留一点空白。最让人感动的是它的慈祥,它小心地包裹着每一根已失去生命的枯木。那些直立的、斜依的、平躺于地的大小树干,虽然内里已经空朽,你轻轻一碰就是一个洞,但经它一打扮,都仍保持着生命尊严。绿苔与枯树正在悄然做着生命的转换。
⑧老林子中最美的还是大树,特别是那些与石共生的大树。有一棵树,我叫它“一木穿石”,我们平常说“水滴石穿”,可是有谁真的见过一滴水穿透了一块石头?现在,我却见到了一棵树,一棵活着的树,硬是生插在一块整石之上,霸气十足。它的须根向四周摸索,拳握住一点点沙尘,然后蛰伏在石面的稍凹之处,聚积水分,酝酿能量。松树的根能分泌一种酸液,一点一点地润湿和软化石块。成语“相濡以沫”是说两条鱼,以沫相濡,求生命的延续。而这棵红松种子却是以它生命的汁液,去濡润一块没有生命的石头,终于感动了顽石,让出了一个小小的空间。它赶紧扎下一条须根,然后继续濡石、挖洞、找缝,周而复始,终于在顽石上树起了一面生命的大纛。
⑨如果说刚才的那棵树有男性的阳刚之烈,下面这棵便有女性的阴柔之美。它生在一根窄长的条石上,两条主根只能紧抓着条石的边缘向左右延伸,然后托起中间的树身,全树就成了一个丁字形,一个标准的体操“一字马”。那两条主根是她修长的双腿,树干是她曼妙的身躯,挺胸拔背,平视前方。这是我第一次看到一棵树的根与身子长得一般的粗细,一样的匀称,一样的美丽。好一个“幽谷美人”。
⑩我们就这样在绿色的时间隧道里穿行,见证了大自然怎样在一片顽石上诞生了生命。它先以苔草、蕨类铺床,以灌木蓄水遮风,孵化出高大的乔木林,就成了动物直至我们人类的摇篮。这时再回看那艘石头巨舰,是泰坦尼克号?是哥伦布的船?是郑和下西洋时的遗物?都不是。它沉静地停在这里,是特别要告诉我们,假如没有人的干扰,地球是什么样子,大自然是什么样子,我们曾经的家是什么样子。当年我们屈从了这片原始林,现在它给我们友好的回报,留下了一面大镜子,照出了人类文明的进程。以铜为镜,可正衣冠;以史为镜,可知朝代之兴替;以这片原始林为镜,可知生命、人类和地球的兴替。
⑪我下山时,看见沿途正在修复早年林区运木材的小火车路,不为伐木,是准备开展原始森林游。
(节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6.下列对本文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标题“那一片幸存的原始林”中,“原始林”点明了本文的描写对象,而“幸存”一词表现了作者的思想情感。
B.作者一行不顾大雨换上迷彩服、长筒靴,带着雨伞,义无反顾地向林地进发,说明作者一行造访原始林兴致浓厚。
C.作者认为人的创造是对自然的干扰与玷污,所以喜欢原始林的三无境界,在这里可以与自然亲密接触。
D.结尾写作者一行下山时,看见沿途正在修复小火车轨道,不为伐木,而是准备开展原始森林游,作者为此感到欣喜。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本文主体部分的顺序非常清晰,从发现原始林,到进入原始林,再到最后下山离开,有头有尾,脉络分明。
B.作者描写原始林里的石头,写云南石林、贵州天星桥,是为了在对比中突出原始林里的石头野性十足的特点。
C.文章非常注意段落间的过渡,比如第⑨段开头运用过渡句,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使上下段落内容自然衔接。
D.文章依次写了原始林里的河流、石头、苔藓、大树,步步递进,层层深入,为我们塑造了一个立体的世界,让人如临其境。
8.本文中,作者运用多种手法,描写生动,第③段画线的句子运用了哪三种手法?请赏析。(6分)


9.文章在描写景物的同时,还有一些不失时机的议论,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郑当时者,字庄,陈人也。郑庄以任侠自喜,脱张羽于厄,声闻梁楚之间。孝景时,为太子舍人。每五日洗沐,常置驿马长安诸郊,存诸故人,请谢宾客,夜以继日,至其明旦,常恐不遍。庄好黄老之言,其慕长者如恐不见。年少官薄,然其游知交皆其大父行,天下有名之士也。武帝立,庄稍迁为鲁中尉、济南太守、江都相,至九卿为右内史。以武安侯、魏其时议,贬秩为詹事,迁为大农令。庄为太史,诫门下:“客至,无贵贱无留门者。”执宾主之礼,以其贵下人。庄廉,又不治其产业,仰奉赐以给诸公。然其馈遗人,不过算器食。每朝,候上之间,说未尝不言天下之长者。其推毂士及官属丞史,诚有味其言之也,常引以为贤于己。未尝名吏,与官属言,若恐伤之。闻人之善言,进之上,唯恐后。山东士诸公以此翕然称郑庄。郑庄使视决河,自请治行五日。上曰:“吾闻‘郑庄行,千里不赍粮’,请治行者何也?”然郑庄在朝,常趋和承意,不敢甚引当否。及晚节汉征匈奴招四夷天下费多财用益匮庄任人宾客为大农僦人多逋负司马安为淮阳太守,发其事,庄以此陷罪,赎为庶人。顷之,守长史。上以为老,以庄为汝南太守。数岁,以官卒。郑庄、汲黯始列为九卿,廉,内行修洁。此两人中废,家贫,宾客益落。及居郡,卒后家无余资财。庄兄弟子孙以庄故,至二千石六七人焉。
太史公曰:夫以汲、郑之贤,有势则宾客十倍,无势则否,况众人乎!下邽翟公有言,始翟公为廷尉,宾客阗门;及废,门外可设雀罗。翟公复为廷尉,宾客欲往,翟公乃大署其门曰:“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一贵一贱,交情乃见。”汲、郑亦云。悲夫!
(选自《史记•汲郑列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及晚节/汉征匈奴/招四夷/天下费多/财用益匮/庄任人宾客为大农僦人/多逋负/
B.及晚节/汉征匈奴/招四夷天下/费多/财用益匮/庄任人宾客为大农僦人多/逋负/
C.及晚节/汉征匈奴/招四夷天下/费多/财用益匮/庄任人宾客为大农僦人/多逋负/
D.及晚节/汉征匈奴/招四夷/天下费多/财用益匮/庄任人宾客为大农僦人多/逋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洗沐,汉朝制度,官吏五日一沐浴,文中指沐浴更衣。
B.黄老,黄帝与老子,道家以黄、老为祖,称道家为“黄老”。
C.侯,古代五等爵位的第二等,秦汉以后是仅次于王公的爵位。
D.九卿,古代中央政府九个高级官职,如司马、廷尉等。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郑庄行侠仗义,喜爱交友。他解救张羽的危难,声名远播;慰问老友,与宾客交往,乐此不疲。
B.郑庄追慕长者,以礼待人。他非常仰慕德高望重的人,唯恐见不到;对宾客无论贵贱都执宾主之礼。
C.郑庄居官廉洁,不治产业。他廉洁从政又不置办家产,把俸禄和赏赐分赠给宾客,因而死后家无余财。
D.郑庄推崇贤才,仁厚爱士。只要有进言的机会,他就称道天下贤士;从不直呼官吏名字,尊重对方。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年少官薄,然其游知交皆其大父行,天下有名之士也。
(2)始翟公为廷尉,宾客阗门;及废,门外可设雀罗。
14.班固评价《史记》“不虚美,不隐恶”,“不隐恶”在本文中有哪些具体体现?(3分)


【参考译文】
郑当时,字庄,是陈县人。郑庄以仗义行侠为乐事,解救张羽的危难,声名传遍梁、楚之间。孝景帝时,(郑当时)做太子舍人。(郑当时)每逢五天一次的休假日,经常在长安四郊置备马匹,慰问各位老友,迎送宾朋,夜以继日,直到天亮,还时常担心不能访遍好友。郑庄喜爱道家学说,仰慕德高望重的人好像唯恐见不到他们一样。他年纪轻,官职低微,但交游相知的都是祖父一辈的人,是天下闻名的人。武帝即位后,郑庄逐渐升迁为鲁国中尉、济南太守、江都国相,到九卿中的右内史。由于武安侯和魏其侯的议论,(他)被贬为詹事,又调任大农令。郑庄担任太史时,告诫属下官吏说:“客人到来,不论尊贵或低贱,一律不得让人滞留门口等候。”(郑庄)敬执主人待客之礼,以自己的高贵身份屈居于客人之下。郑庄廉洁,又不置办家产,仅依靠官俸和赏赐所得赠给诸位友人,而他所赠送的礼物,只不过是用竹器盛的吃食。每逢上朝,遇有向皇上进言的机会,他必得称道天下德高望重的人。他推举士人和属下的丞、史,确实饶有兴味,时常认为他们比自己贤能。(他)从不对吏员直呼其名,与属下谈话时,好像生怕伤害了对方。听到别人有高见,便报告皇上,唯恐延误。(因此,)殽山以东广大地区的士人一致称赞他。郑庄被派遣视察黄河决口,请求给五天时间准备行装。皇上说:“我听说‘郑庄远行,千里不带粮’,为什么还要请求准备行装的时间?” 但是郑庄在朝中常常附和顺从主上之意,不敢过于表明自己的是非主张。到了晚年,汉朝征讨匈奴,招抚各地少数民族,天下耗费财物很多,国家财力物力更加匮乏。郑庄保举的人及其宾客,替大农令承办运输,亏欠钱款甚多。司马安任淮阳郡太守,检举此事,郑庄因此获罪,赎罪后被削职为平民。不久,暂代长史之职。皇上认为(郑庄)年事已高,让他去做汝南太守。几年后,(郑庄)在官任上去世。郑庄、汲黯当初位列九卿,为政清廉,居家时品行也高洁纯正。这两人中途都曾被罢官,家境清贫,宾客日趋零落。待到做郡守,死后家中没有剩余的财物。郑庄的兄弟子孙因他的缘故,官至二千石的有六七人之多。
太史公说:凭着汲黯、郑庄的贤能,有权势时宾客十倍,无权势时情形就相反,(他们尚且如此,)更何况一般人呢!下邽的翟公说过,起初翟公担任廷尉时,宾客满门;等到他被免官,门外可以设置捕雀的罗网。他再担任廷尉后,宾客们又想前往,翟公就在门上写道:“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一贵一贱,交情乃见。”汲黯、郑庄也有这样的遭遇,可悲啊!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5~16题。
次韵曾吉甫题画屏风
[宋]韩元吉
何许江山发兴长,浑疑庐阜对彭郎①。
胸中丘壑元萧爽,笔下烟波故渺茫。
落落疏松长映座,冥冥飞雨欲侵床。
冷然已作华胥梦②,便有群仙到枕旁。
【注】①庐阜对彭郎:庐山对着江中澎浪矶。②华胥梦:梦境的代称。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这首写屏风上画作的诗将画面与主观想象结合起来,给人身临其画之感。
B.面对画面上的江、山,诗人猜出画家画的是庐山对着江中澎浪矶的景色。
C.江、山是这幅画的两个主要元素,山重在丘山沟谷,江则重在烟波浩渺。
D.诗人领略了画面疏松的逼真,又感受到了松下有似飞雨入室带来的清凉。
16.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这幅画有什么样的评价?(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曹操《观沧海》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绘了海水浩荡、峰峦挺立的景象。
(2)白居易在《琵琶行》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昔日琵琶女在演奏后,受到京都豪富子弟竞相追捧的场景。
(3)荀子在《劝学》中指出,蚯蚓虽然身体柔弱,但用心专一,所以能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读到“三月桃花开”“八月麦子成熟”之类的句子,①________。中国幅员辽阔,南北有差异,东西有差别,桃花在你家三月开,可在别的地方,可能一月开,也可能四五月才开;麦子可以八月熟,也可以四五月熟。若使大家不多心,只要说“桃花开了”“麦子熟了”就足够说明问题。
不仅桃花和麦子,所有的生物都可注释相应的季节,季节是长在植物身上的,②________。桃花开时,所谓的春风还镶着冬天的牙齿,水也冰冷,随时打算回过头去做冰。可青蛙和蛤蟆管不了那么多,只要洒下一阵雨水,便在窗外大声歌唱自己的爱情,它们的歌唱填满了空旷的夜晚。当一群身披黑色缎子的蝌蚪在水中反射着阳光、悄无声息地时聚时散,春天才算坐稳了。
与桃花相呼应的,是布满田野的蚕豆花香。中纬度地区,霜降前后种植蚕豆。蚕豆不择生长的地方,狭窄的田埂边、角度倾斜的坡地上、巴掌大的荒地上、房前屋后,只要有一抷土,只要能容下一粒种子安身,它便蓬蓬勃勃地把命立起来。到这时节,蚕豆茎秆长成两尺来高,半腰上,全是蚕豆花。蚕豆花的香味是不可复制的,清新中有透明,纯粹中有高雅,浓淡适宜,轻重适当。长相也好看,无论是白色的花瓣还是红色的花瓣,花瓣中央都有一对黑色的眼睛。
18.文中第二、三段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3分)(  )
A.比喻、对比、拟人  B.拟人、借代、对偶
C.对偶、对比、通感  D.通感、比喻、拟人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若改写成“田野的各个角落,只要能撒下一粒种子,它就能长得很旺盛”,表达效果好不好?为什么?(4分)


20.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4分)


21.下面文段有四处语言表达的问题,指出有问题句子的序号并修改,使语言准确、流畅。(4分)
①近年来,我国不少城市控烟力度加强,公共场所吸烟现象得到有效遏制。②根据调查数据显示,北京公共场所违法吸烟现象的比率由34.4%下降到4.9%。③不过,各地监督违法吸烟仍主要依靠公共场所工作人员和其他公众。④为了弥补传统控烟手段的不足,⑤近日,深圳启动“电子眼”控烟试点。⑥深圳市控烟办选取禁烟区域测试点安装控烟环境监测器,24小时监控公共场所吸烟行为。⑦从某种程度上说,控烟环境监测器是一种“控烟神器”,可以有效防止在禁烟区域内违法吸烟。⑧从提升城市文明、捍卫法制公信、保护公众健康等角度来说,各地都应采用“电子眼”控烟措施。


22.将下面一段文字内容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5个字。(5分)
中国散裂中子源是由中国科学院与广东省共同建设的大科学装置。在散裂中子源的研制过程中,快循环同步加速器遇到了新的技术难题。当时,我国还没有研制过快循环同步加速器的25赫兹交流磁铁,关键技术掌握在国外大公司手中。我国科研人员与工厂技师咬紧牙关、联合攻关,经过无数次失败后,终于研制出合格的磁铁。研发团队还提出了谐振电源的谐波补偿方法,解决了多台磁铁之间的磁场同步问题,其效果优于日本散裂中子源。不仅如此,散裂中子源的“眼睛”——中子探测器的核心技术也曾由外国掌握,经过攻关,科研人员研发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探测器,各项性能达到国际一流水平。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据报载,一位父亲与儿子签订了一纸“父子协议”,主要内容是:儿子自筹高等教育全部经费,自己解决谋业、创业、结婚等一系列人生大事;父母要自己解决养老费用,自己料理日常生活等各种事宜。这一纸协议在社会上引起了激烈的争论。有人说,这个协议违背了我国传统的父母抚养子女、子女赡养老人的伦理道德;也有人说,传统的双向依赖的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下 单元练习


上一个『《中国建筑的特征》基础测评』  下一个『2021学年统编版必修下册第三单元基础练习(A卷)语文试题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