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的特征》基础强化训练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课文同步练习
试题
名称
《中国建筑的特征》基础强化训练(高一必修下 统编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中国建筑的特征[基础演练]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帷幕(wéi)      屋脊(jī)翘起(qiào)翘首以盼(qiáo)B.埋怨(mán)接榫(shǔn)厦门(xià)高楼大厦(xià)C.点缀(zhuì)辍学(chuò)角色(jiǎo)凤毛麟角(jiǎo)D.穹窿(qióng)哺育(ǔ)门槛(kǎn)直栏横槛(jiàn)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
试题预览
中国建筑的特征
[基础演练]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帷幕(wéi)       屋脊(jī)
翘起(qiào)   翘首以盼(qiáo)
B.埋怨(mán)  接榫(shǔn)
厦门(xià)  高楼大厦(xià)
C.点缀(zhuì)  辍学(chuò)
角色(jiǎo)  凤毛麟角(jiǎo)
D.穹窿(qióng)  哺育(bǔ)
门槛(kǎn)  直栏横槛(jiàn)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宫殿庙宇 直言不违 和颜悦色 随声附和
B.如鸟斯革 回廊抱厦 额枋梁架 宣宾夺主
C.砖石墁地 繁文缛节 高潮迭起 叠床架屋
D.招摇装骗 梳妆打扮 世外桃源 桃园结义
3.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①我们进行了合理的分工,    ,建立了岗位责任制。
②由于这些条件的吸引,    收费惊人,许多家长依然趋之若鹜。
③与会的很多国家认为,严厉打击国际恐怖活动无可厚非,但草木皆兵,随意扩大战争范围,则    轻率。
A.从而 不管 失之  B.进而 尽管 有失
C.进而 尽管 失之  D.从而 不管 有失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刚刚过去的7月,广东往常的降雨量比现在同期多了将近六成,8月雨水仍将明显偏多,西南大涝已经蔓延到广东。
B.社科院考古专家认为河南安阳曹魏大墓为曹操墓的阶段性结论具有相当的根据,但并非最终结论,要“盖棺论定”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C.虽然惩治腐败是我们党的一贯立场和方针,而且惩治腐败的力度逐年加大,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赢得了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但无须讳言的是,腐败并未得到有效遏制。
D.12月23日,省政府召开全省推行居住证制度工作会议精神,部署从明年1月1日起全省实行以居住证制度为核心内容的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一证通”制度,取代暂住证制度。
5.下面各项组合成文段以后,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如果扶起来,修补好,历史时间随即消失
②在罗马,许多重要的历史文化遗址往往并不在城外或者更远的地方
③相反,把它们当成凝固的历史、有形的岁月、真正的城市文物,不敢去碰它
④因为这是时间老人和历史巨人的行为
⑤谁敢去改动历史
⑥而是在城中,与人们“生活”在一起
⑦但从没人把这些草木丛生的大片大片的残垣断壁视作垃圾,去动手清理
⑧罗马人懂得一根柱子倒了,是不能扶起来的
A.⑧④⑦③②⑥①⑤  B.⑧④②⑥①⑤⑦③
C.②⑥⑦③⑧④①⑤  D.②⑥⑧④①⑤⑦③
6.榫,常用在传统木质结构的建筑或家具中,请根据下面的图示,给“榫”下定义。(不超过50个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内精读]
阅读文本选段,完成7~9题。
这种“词汇”和“文法”到底是什么呢?归根说来,它们是从世世代代的劳动人民在长期建筑活动的实践中所累积的经验中提炼出来的,经过千百年的考验,而普遍地受到承认而遵守的规则和惯例。它是智慧的结晶,是劳动和创造成果的总结。它不是一人一时的创作,它是整个民族和地方的物质和精神条件下的产物。
由这“文法”和“词汇”组织而成的这种建筑形式,既经广大人民所接受,为他们所承认、所喜爱,虽然原先是从木材结构产生的,但它们很快地就越过材料的限制,同样运用到砖石建筑上去,以表现那些建筑物的性质,表达所要表达的情感。这说明为什么在中国无数的建筑上都常常应用原来用在木材结构上的“词汇”和“文法”。这条发展的途径,中国建筑和欧洲希腊、罗马的古典建筑体系,乃至埃及和两河流域的建筑体系是完全一样的,所不同者,是那些体系很早就舍弃了木材而完全代以砖石为主要材料。在中国,则因很早就创造了先进的科学的梁架结构法,把它发展到高度的艺术和技术水平,所以虽然也发展了砖石建筑,但木框架同时也被采用为主要结构方法。这样的框架实在为我们的新建筑的发展创造了无比有利的条件。
7.作者提出的中国建筑的“‘词汇’和‘文法’”指什么?请概括说明。(不超过20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简要指出为什么在中国无数的建筑上都常常应用原来用在木材结构上的“词汇”和“文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用简洁的文字表述出中国建筑体系和其他建筑体系的异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外迁移]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0~13题。
超越四合院
李国文
北京的四合院,无论是深宅大院,还是胡同人家,门户永远都是紧紧关闭着的。我最初从上海到北京,对这个现象很觉新鲜,后来,才明白,这就是四合院人家的风格。其实,读宋人诗,如苏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如王安石“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如刘攽“惟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如李清照“枕上诗篇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至少在宋代,家家户户并不都是“雨打梨花深闭门”的。
所以,中国人要不从心灵里走出这种紧闭着的四合院,要想有大发展,大成就,恐怕也难。直到今天,这种“四合院心态”,还影响着中国人的心理健康。
一条胡同里,有若干独立体的四合院,有的院独门独户,有的院数家共居。除了居委会,也就是被诟为“小脚侦缉队”的老太太,检查卫生,扫除四害,敲门进户,察东看西外,各个四合院之间,院内的各户之间,都本着“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精神,大家保持着一种相安无事的局面。“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屋上霜”,“井水不干河水”,才是四合院里居民敬奉的最高原则。
汉字中有一个“囿”字,住在四合院中,对这个字体会最深。四合院就是这样一个方框,方框里什么都“有”,因此封闭得紧紧的,是四合院最大的特色。由于封闭,便免不了保守;由于保守,自然也就狭隘;由于狭隘,对四合院外的人,院外的事物,必持一种疑惧的态度,也是不可避免的。疑惧的结果,就会拒绝,就会不宽容,就会偏执,最后以至于排它,排外,这就是住得太久以后,潜移默化而成的四合院心态。
王蒙曾经写过文章,说他住的四合院是一个多么惬意的所在,院中有枣树,树下有荫凉,可以作健身,可以打乒乓,但他最近还是搬到楼房去住了,有一次见他,询问他对于新居的感觉,满意之情,溢于言表。五六十年代,我有幸住过几处四合院,总的感觉不佳。最让我捏鼻子的,是厕所;最令我伤脑筋的,是来去自由的猫和耗子,以及说得出名目,和说不出名目的昆虫;最叫我不敞快的,是普遍的采光不足;但是,最使我感兴趣的,却是这几处四合院的安全设施,那大门上的顶门杠、门栓,和暗藏于门栓内的“消息”,以及没有电铃以前的“拉铃”,让我在佩服古代木匠聪明的同时,也能体会到礼貌谦恭的北京人,对于院外一切的那种十分在意的警惧心态。
所以,我一直在思索,中国从汉、唐的外向型开放国家,逐步变为内向型的封闭国家,特别是明末、清末,中国人铁定了心要与世隔绝,虽然是由许多因素促成的,但是,元以后,明清两代人所形成的自闭心理,内向心态,保守精神,惧外情结,与这种桎梏思想、束缚灵魂的四合院居住环境有些什么因果关系,实在值得人们去研究的。
 当十九世纪列强敲开紧闭的中国大门时,在四合院里负暄、踱四方步的大清王朝的官吏,先是由于对世界的无知,愚昧,狂妄,傲慢,以万物皆备于我的天朝自居,一味拒绝,非要外国人跪下来磕头。结果,洋人不但不磕,用坚船利舰跟你对话,吃了败仗以后,立刻从自大到服低,从自尊到自卑,从拒不接触,到拱手让人,从顽固抗拒,到崇洋媚外的一百八十度转变,就是最典型的四合院心态的僵蚕反应。
所以,住在那种封闭的院落里,只有天井那么大小的活动空间,头顶一方天,脚踩一块土,几代人“坐井观天”下来,你能指望院中人生出多大冒险、探索、冲决、开拓的勇气吗?
任何一个城市,如果不能随着时代的进展而变化的话,这座城市就必然要衰落下去。北京城可以建设得越来越现代化,但北京人要是不能超越那种四合院心态的话,就像背负着沉重翅膀的鸟,要想飞得更高更远,那还会是步履艰难的事咧!
(文章有删节)
10.请分条概括北京四合院的人居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文章第四段说“这就是住得太久以后,潜移默化而成的四合院心态”,请结合全文以及四合院的建筑特点阐释这种“四合院心态”。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文章的题目是“超越四合院”,请你结合全文揣摩作者的表达意图。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作者在文章中把中国明清以来的落后归咎于封闭的四合院,你同意作者的观点吗?请阐述你的观点并结合文章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梁思成、林徽因夫妇故居——北京东城区北总布胡同24号院已于2009年7月被部分拆毁,曾经宽阔雅致的院落,如今被一座3层的小楼占据。此情此景,实在令人心痛。建设方的说法是因为梁、林故居不在文物保护单位的名册中,他们只是在“依法”拆迁……你同意这种做法吗?谈谈你的看法。
我的观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把下面一段话补充完整,注意内容协调一致。
我曾经到过江南水乡周庄,为那小桥流水人家的意境而陶醉,那时我真的以为周庄已是江南水乡美之极致了。然而,当我那日邂逅另一座水乡——乌镇,身上沾满了江南温润的水汽,才明白,在这里,多少岁月都会被轻描淡写。如果说周庄是一轴让人流连忘返的灵秀的水墨画卷,那么,            。不管人事如何变迁,乌镇永远是乌镇,在这江南水乡最美的一隅,温润如昨,乌镇,就如黄昏的一帘幽梦,又如            。












基础过关训练11 中国建筑的特征
1.解析:A项“脊”读“jǐ”;B项“榫”读“sǔn”,“高楼大厦”的“厦”读“shà”;C项“角色”的“角”读“jué”。
答案:D
2.解析:A项,直言不违—直言不讳;B项,宣宾夺主—喧宾夺主;D项,招摇装骗—招摇撞骗。
答案:C
3.解析:“进而”,继续往前,进一步。“从而”,连词,上文表原因、方法等,下文表结果、目的等。“尽管”,连词,前句表示姑且承认某种事实,下文往往有“但是、然而”等表示转折的连词跟它呼应,反接上文。“不管”,连词,在任何条件或情况下结果都不会改变,后面常有“都”等副词与它呼应。“失之”与贬义词相关;“有失”常与中性词或褒义词搭配。
答案:C
4.解析:A项,逻辑混乱,“过去”不能跟“现在”比,应改为“广东的降雨量比常年同期增加六成”;B项,表意不明,停顿不同,有两种理解:一是社科院考古专家的看法“具有相当的根据”,一是河南安阳曹魏大墓为曹操墓的阶段性结论“具有相当的根据”;D项,搭配不当或杂糅,应删除“精神”一词。
答案:C
5.解析:注意“不敢去碰它”“相反”等词语。
答案:C
6.解析:示意图中列举了不同种类的“榫”,提取其使用的不同位置的关键词,结合题干中“常用在传统木质结构的建筑或家具中”下定义即可。
答案:榫是在传统木质结构的建筑或家具中,在梁与柱之间,利用凹凸方式相接处突出的部分。
7.解析:在选文的第一段,提出这个问题后,接着进行了回答,提取第二个句子的主干,即是本题的答案。另外,要注意答案的简明、通顺。
答案:人们普遍承认并遵守的规则和惯例。
8.解析:相关信息在第二段的前半部分。
答案:因为这种建筑形式已被广大人民所接受、所承认、所喜爱。
9.解析:相关信息在第二段的后半部分。
答案:①由木材结构过渡到砖石建筑这条发展途径,中国建筑和其他建筑体系是完全一样的。②不同的是其他体系很早就舍弃了木材而完全代以砖石为主要材料;中国虽然也发展了砖石建筑,但木框架同时也被采用为主要结构方法。
10.解析:人居特点主要体现在建筑特点上。
答案:①有深宅大院,也有胡同人家,门户永远紧闭。②一条胡同里,有若干独立体的四合院,有的院独门独户,有的院数家共居。③四合院是一个方框,封闭得紧紧的,由于封闭,便免不了保守。④脏而且普遍采光不足。⑤四合院的安全设施严密。
11.解析:本题必须结合建筑特点来答题。
答案:①“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屋上霜”“井水不干河水”说明四合院人际关系冷漠自私。②封闭得紧紧的,是四合院最大的特色,导致人们封闭、保守、狭隘、多疑、偏执、排外。③四合院的安全设施,让人体会到礼貌谦恭的北京人,对于院外一切的那种十分在意的警惧心态。④在四合院里负暄、踱四方步的大清王朝的官吏,反映出官员的愚昧、狂妄、傲慢。⑤几代人“坐井观天”下来,人们可能会缺少冒险、探索、冲决、开拓的勇气。
12.解析:要从批判和超越两个角度作答。
答案:①批判了四合院居住环境给人们带来的自私、封闭、保守、排外、愚昧、狂妄等性格特征,这种桎梏思想、束缚灵魂的四合院居住环境在某种程度上束缚了个人、城市乃至国家的发展和进步。
②北京城要想飞得更高更远,就应该摒弃这种四合院心态;中国要想发展,中国人就得从心灵里走出这种紧闭着的四合院,增强冒险、探索、冲决、开拓的勇气。
13.解析:开放性题目,只要能自圆其说都可以,但一定不能脱离文章来阐释。
答案:(一)同意。桎梏思想、束缚灵魂的四合院居住环境是一个朝代自我封闭的外在体现,明清两代时期形成的这种建筑格局正反映了当时统治者的懦弱心态。而这种居住环境使深居其中的人们养成了封闭、保守、狭隘、多疑、偏执、排外的“四合院心态”。从个人到整个国家都有“自闭心理,内向心态,保守精神,惧外情结”,“缺少冒险、探索、冲决、开拓的勇气”,所以“要想有大发展,大成就,恐怕也难”。
(二)不同意。四合院仅仅就是一个居住环境,他可能影响居住者的生活心态,但绝不是最重要的,国家的落后,是制度使然;闭关自守、自给自足的生活是时代的特征,非四合院的罪过。“院中有枣树,树下有荫凉,可以作健身,可以打乒乓”,四合院也是一个惬意的所在。因此“与这种桎梏思想、束缚灵魂的四合院居住环境有些什么因果关系”,只能值得人们去研究,而非罪魁祸首。
14.答案:示例:在追求现代居住方式的过程中,我们是不是应该对古城的历史有一些更多的呵护。在推行“光鲜”市政的同时,是不是可以手下留情,为守护古城文化血脉殚精竭虑的故人,留下一份感激和敬重,留下一隅可供追忆的空间?我们应善待这种负载浓浓文化气息的建筑。
15.解析:本题考查仿写句子以及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答题时先分析例句,抓其神韵。一般需要找准其所仿例句的结构形式,如“周庄是一轴让人流连忘返的灵秀的水墨画卷”,下面所仿形式应该是“乌镇是……”;内容方面注意与前后文连贯,并且需要使用比喻这种修辞手法。
答案:乌镇便是那令人一咏三叹的隽永诗篇 晨光中一枝摇曳的蔷薇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下 课文同步练习


上一个『2021学年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下册第三单元评价卷』  下一个『《说“木叶”》基础强化训练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