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学年统编版必修下册第三单元测试(A卷)语文试题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单元练习
试题
名称
2021学年统编版必修下册第三单元测试(A卷)语文试题(高一必修下 统编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第三单元A卷一、选择题1.下列各句中加粗成语的使用,全部不正确的一组是()①今年上半年城区二手房网上备案量达到1604套,比去年同期小幅增长。但是二手房的交易情况依然不瘟不火。②饶宗颐,这位被称为当代“最后的通儒”的国学大师,与季羡林先生并称“北季南饶”。他拥有百科全书式的深厚学养,令后辈学者难以望其项背。③
试题预览
第三单元 A卷

一、选择题
1.下列各句中加粗成语的使用,全部不正确的一组是(   )
①今年上半年城区二手房网上备案量达到1604套,比去年同期小幅增长。但是二手房的交易情况依然不瘟不火。
②饶宗颐,这位被称为当代“最后的通儒”的国学大师,与季羡林先生并称“北季南饶”。他拥有百科全书式的深厚学养,令后辈学者难以望其项背。
③对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一事,有些网友不仅不赞一词,反而恶语相加,造成了非常恶劣的影响。
④两人的矛盾本来可以通过友好协商解决,他却铤而走险,实施打击报复行为,最终害人害己,锒铛入狱。
⑤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一系列支持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的优惠政策,这些政策在大众创业蔚然成风的今天,为农业发展注入新活力。
⑥追忆孙中山先生,正如中山大学校歌所唱“你是一座高高的山峰矗立在雨天”,虽然先生已逝,但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⑤⑥ D.③⑤⑥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瑜伽虽然深受女性所欢迎,但并非女性专利,其实男士更需要瑜伽来缓解身心压力,印度大多数大师级的瑜伽人物是男性。
B.大型民航客机C919的亮相,标志着我国已成为世界上少数掌握研发制造大型客机的国家之一,同时也意味着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业达到一个全新的高度。
C.在屠呦呦荣获诺贝尔奖之后,各种以青蒿素为名目的保健品也搭上了屠呦呦的便车,被贴上“抗癌杀虫”等极有诱惑力的时尚标签,在网上热卖。
D.海昏侯墓是发现的中国迄今保存最好、结构最完整的西汉列侯墓园,也是江西省出土文物数量最多、种类最丰富的古代陵墓。
3.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提起艰苦的岁月和付出的牺牲,屠呦呦一直没有抱怨,反倒充满怀恋。一位科学家的伟大人格,就这么悄然绽放。从事科学事业是十分辛苦的,要有信仰,有毅力,但也永远不要忽视环境的影响。身处一个好的社会环境和学术环境中,科学家们浑身充满力量;相反________。而且,科学研究充满着魅力,也充满着偶然,有的科学家终其一生,只是证明了“此路不通”,而有些科学家则是幸运地站到了苹果树下。这就更需要一个多元化的支持和评价机制,让每一位科学家都能在温暖中前行。
A.虽然身在一个好的社会环境和学术环境之中,有的科学家也会没有力量
B.只要学术环境和社会环境不好,就肯定会对科学家们产生影响
C.一个不好的学术环境和社会环境,必然会对科学家们产生影响
D.一个不好的社会环境和学术环境,难免会对科学家们产生影响
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这个体系分布到很广大的地区:西起葱岭、东至日本、朝鲜、南至越南、缅甸、北至黑龙江。
B.因此,门窗的位置和处理都极自由,由全部用墙壁至全部开门窗,乃至既没有墙壁也没有门窗。(如凉亭)
C.建筑也有类似的东西,如在路的尽头的一座影壁、或横跨街中心的几座牌楼等等。
D.简单的如台基、栏杆、台阶等等,所要解决的问题基本上是相同的,但许多民族创造了许多形式不同的台基、栏杆和台阶。
5.下列各句,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王明肯定李昊的写作水平:“您的文章真好,本世纪散文百家,您必能忝列其中。”
B.张磊过生日,接受朋友的礼物:“既然你这么客气,又这么真诚,那我就笑纳了。”
C.《南方科技周刊》记者采访年届九旬的诺奖获得者屠呦呦:“屠老,请问您芳龄?”
D.退休多年的老院长说:“好吧,既然诸位如此客气,那么这件事就由老朽做主了!”
二、现代文阅读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天津的开合桥
茅以升
开合桥就是可开可合的桥,合时桥上走车,开时桥下行船,一开一合,水陆两便,是一种很经济的桥梁结构。但在我国,这种桥造得很少,直到现在,几乎全国的开合桥都集中在天津,这不能不算是天津的一种“特产”。南运河上有金华桥,子牙河上有西河桥,海河上有金钢桥、金汤桥、解放桥。这些都是开合桥。为什么天津有这样多的开合桥呢?
对陆上交通说,过河有桥,当然是再好没有了。但是河上要行船,有了桥,不但航道受限制,而且船有一定高度,如果桥的高度不变,水涨船高,就可能过不了桥。要保证船能过桥,就要在桥下预留一个最小限度的空间高度,虽在大水时期,仍然能让最高的船通行无阻。这个最小限度的空间高度,名为“净空”,要等于河上航行的船的可能最大高度。根据河流在洪水时期的水位,加上净空,就定出桥面高出两岸的高度。如果河水涨落差距特别大,如同天津的河流一样,那么,这桥面的高度就很惊人了。桥面一高,就要在桥面和地面之间造一座有坡度的“引桥”。引桥不仅增加了桥梁的造价,而且对两旁的房屋建筑非常不利。这在城市规划上成了不易解决的问题。这便是水陆交通之间的一个矛盾。为了陆上交通,就要有正桥过河,而正桥就妨碍了水上交通;为了水上交通,就要有两岸的引桥,而引桥又妨碍了陆上交通,因为上引桥的车辆有的是要绕道而行的,而引桥两旁的房屋也是不易相互往来的。在都市里,除非长度有限,影响不大的以外,引桥总是一种障碍物,应当设法消除。开合桥就是消除引桥的一种桥梁结构。天津开合桥多,就是这个原因。
开合桥的种类很多,一种是“平旋桥”,把两孔桥联在一起,在两孔之间的桥墩上,安装机器,使这两孔桥围绕这桥墩在水面上旋转九十度,与桥的原来位置垂直,让出两孔航道,上下无阻地好过船。一种是“升降桥”,在一孔桥的两边桥墩上,各立塔架,安装机器,使这一孔桥能在塔架间升降,就像电梯一样,桥孔升高时,下面就可以过船了。一种是“吊旋桥”,把一孔桥分为两叶,每叶以桥墩支座为中心,用机器转动,使其临空一头,逐渐吊起,高离水面,这样两叶同时展开,就可让出中间航道,以便行船。一种是“推移桥”,把一孔桥用机器沿着水平面拖动,好像拉抽屉一样,以便让出河道行船。
开合桥桥面不必高出地面,不用引桥,但开时不能走车,合时不能通船,水陆交通不可同时进行。特别是,桥在开合的过程中,既非全开,又非全合,于是在这一段时间里,水陆都不能通行,这在运输繁忙的都市,如何能容许呢?因此,在桥梁史上,开合桥虽曾风行一时,但在近数十年来,就日益减少了。
那么,开合桥怎样才能更好地服务呢?应当说,有几种改进的可能:一是将桥身减轻,改用新材料,使它容易开动;二是强化桥上的机器,提高效率,大大缩减开桥合桥的时间;三是利用电子仪器,使桥的开合自动化,以期达到每次开桥时间不超过3分钟,如同十字道口的错车时间一样。这些都不是幻想,也许在不久的将来就会实现。
(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引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引桥是建造在河的两岸有一定坡度的桥,其作用是引导车辆驶上正桥。
B.在设计引桥时,需要综合考虑空间高度、桥梁造价、城市规划等因素。
C.引桥方便了水上交通,但会妨碍陆上交通,因为上引桥的车辆必须绕道。
D.在都市里,长度过长、影响太大的引桥是一种障碍物,应该设法消除。
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合桥成为天津的“特产”,与天津河流水位涨落差距特别大密切相关。
B.建桥时,正桥桥面高出两岸的高度等于河流平时的水位加上桥的净空。
C.除平旋桥之外,升降桥、吊旋桥、推移桥这三种都属于一孔桥。
D.改进开合桥的关键是尽可能缩减桥的开合时间,提高通行效率。
3.请结合全文,概括开合桥的优缺点。
7.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①从政治地理角度来看,适宜建都的地点一般有几个层次的考虑,其中有两个层次最为要紧:一是在全国领土范围内的地理区位;二是建都地点本身的地理环境,包括自然条件与人文基础。在第一层次中的考虑又分为两方面,一是选择全国的地理中心或是有利的控内御外的位置,二是与统治集团的发源地是否相近的原则。
②当然从最简单最普通的思路而言,作为一国的政治中心应当位于国家的地理中心位置上,以便于对全国进行行政管理。唐代以前中国的政治经济重心在黄河流域,比较大范围的天下之中就在三河地区,从政治地理上来说就是所谓核心区。而从三河缩小到一个地点的天下之中则是洛阳。所以,从西周到唐代,都有在洛阳建都的事实或打算。虽然王朝领土范围的中心位置是建都的理想位置,但有时却不一定是最合适的现实位置。因为除了理想以外,政治军事经济因素要起着实际的作用。为了王朝的长治久安,一方面要控制内部的敌对势力,另一方面要抵御外部的侵略行为。在这种考量下,首都就可能设在有所偏向的位置而不是地理中心。
③具体而言,在唐代以前,适合这一要求的是西安一带。西安所处的关中平原,对山东地区(即崤山以东黄河下游地区)而言是居高临下,起着明显的控制作用。而这一地区又有四塞之固的地理优势,即使控制不了东方,也能据险保守独立。洛阳则没有这个优势,万一四方叛乱,则难以保全国家政权。这是控内。而对于御外而言,由于唐朝以前,中原王朝的主要外敌威胁来自西北,对于强盛王朝而言,首都偏于西北有利抗敌自保。如西汉、隋、唐都是如此。到了宋以后的外患则来自正北或东北,所以,首都的定位也要受到影响而发生变迁。
④另一个与地理中心有矛盾的因素是政治根据——王朝时代称为龙兴之地。一般而言,统治集团都力图将首都定在与自己起家的政治根据地不远的地方,这个因素十分重要,周秦隋唐如此,辽夏金元清亦无不如此。甚至后梁的朱温,明太祖与明成祖(各选择不同地点),概莫能外。甚至连割据江东的孙吴政权也有“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的说法。
⑤在以上因素之外,首都所在地的经济地理条件也有一定的重要性,虽然首都地区的粮食与其他用品可以从全国调配,但粮食供应却要有最基本的保证,于是都城所在地区要求有一块能生产粮食的平原。五大都城都有这一优势。与经济地理相关的则是交通条件,首都必须位于交通枢纽处,这样既有利于对全国的政治控制,同时又保证对首都的经济供应。
⑥以上这些条件既互相补充,又互相制约,于是中国的都城,尤其是统一王朝时期,就会出现这样两种情况:一,很难有一个地方完全满足这些条件,既然如此,就会产生某一时期在两个地方徘徊建都的情况;二,在长达三千年时间里主要的都城实际上很少,唐以前只有西安、洛阳,开封只是一个补充。金以后至今主要就只有北京,南京只是一种权宜。
(摘编自周振鹤《东西徘徊与南北往复——中国历史上五大都城定位的政治地理因素》)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唐以前中国的政治经济重心在黄河流域,三河地区就处于该流域核心区,洛阳是全中国的中心,因此古人常有在洛阳建都的事实或打算。
B. 西安、洛阳、开封、北京和南京能成为古都的政治地理条件各不相同,但它们所在的地区都有一块保证都城粮食基本供应的平原。
C.明太祖定都南京,明成祖却定都北京,看似不同,实则他们都遵循了要将首都定在龙兴之地或与之不远的地方的原则。
D.西安作为古都,它有地理区位优势,既能居高临下,又能凭借四塞之固据险自保,同时它偏于西北的位置,也有利于抗击西北外敌。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从政治地理角度,先后就地理区位和地理环境两个层面,分析了中国历史上建都存在东西徘徊与南北往复现象的原因。
B.文章举西安和洛阳的例子,分析了建都时出于控内与御外的考虑,都城往往会选在有所偏向的位置而不是地理中心位置的道理。
C.全文采用总分总的结构,第②③④段从地理区位角度分析,第⑤段从地理环境角度分析了经济地理和交通条件对选都城的影响。
D.第④段采用举例论证的方法,阐述了中国历史上大多数朝代为什么都把首都定在距离统治集团兴起地不远地方的原因,很有说服力。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一般来说,处于王朝领土范围的中心位置是建都的理想位置,一方面它能有效控制内部的敌对势力,另一方面,它能抵御外部的侵略行为。
B.选择都城往往要考虑它在全国领土范围内的地理区位,如它是否处于地理中心,是否有利于控内御外,是否靠近统治集团的龙兴之地。
C.从古代帝王把首都选择在与全国领土范围中心有所偏向的位置上看,在既要控内又要御外时,帝王们把重点放在了抵御外部侵略上。
D.中国统一王朝时期,统治者们出于种种考虑,总会在两个地方徘徊建都。
三、语言表达
8.下面是“绿色化学”的示意图,请根据该图为“绿色化学”写一则准确的定义,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00字。
 
四、材料作文
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完成写作。
材料一:智能手机像个人电脑一样功能强大,它集通话、短信、网络接入、影视娱乐为一体,利用它可以进行移动支付、个人信息管理、多媒体应用、浏览网页、智能家电遥控等活动。
材料二:快到春节了,连续多天加班的小王打开手机视频。“妞儿,年底工作忙不忙啊?今年过年小李来家里吗?你妈准备了土鸡土鸭,正等着你们回家呢。”看着父亲满面的笑容,小王笑了,心中充满了激动和幸福。
材料三:火车、地铁、公交车内的“低头族”越来越多,甚至有女子边骑电车边玩手机,以致撞上路边停着的汽车,险些丧命。
材料四:一名司机开车时34分钟内使用手机多达30次,传了16条讯息,注意力不集中导致车子突然失控,以每小时120公里的高速撞上隧道,从而导致司机当场死亡。
阅读以上四则材料不难发现,手机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使用性能优异、功能强大的智能手机能给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带来诸多便利。但也有人对如何使用手机失去理性的判断,只剩感性的执着。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答案:B
解析:①不瘟不火:表演既不沉闷也不过火。此处使用对象不对。②望其项背:指望见对方的颈项和背脊,意谓程度与之接近,多用于否定式,表示难以追赶。③不赞一词:原指文章写得好,别人不能再添一句话;后比喻一言不发。此处望文生义。④铤而走险:铤,急走的样子;走险,奔赴险处。成语指在无路可走的时候采取冒险行动。与语境不合,因为原文已交代有更好的办法。⑤蔚然成风:形容一种事物盛行于一时一地,成为一种风气,含褒义。⑥山高水长:像山一样高耸,如水一般长流。原比喻人的风范或声誉像高山一样永远存在。后比喻恩德深厚。
2.答案:C
解析:A项,“瑜伽虽然深受女性所欢迎”句式杂糅,可将“所”去掉。B项,成分残缺,在“研发制造大型客机”后加“技术”。D项语序不当,“发现的中国迄今”应改为“中国迄今发现的”。
3.答案:D
解析:这段文字是说环境对科学家的影响,横线前面说“相反”。且“相反”前面使用了分号,提示此处的内容应与分号前面的内容相反,前面说“身处一个好的社会环境和学术环境中,科学家们浑身充满力量”这是说好的环境对科学家的影响,那么横线上的内容应是说不好的环境对科学家的影响。A项,“虽然身在一个好的社会环境和学术环境之中,有的科学家也会没有力量”偏离了“不要忽视环境的影响”这一话题。B项,“只要……就……”表达太绝对。C项,前面说的是“社会环境和学术环境”,那么此处应与之对应一致,且“必然”一词过于绝对。排除这三项,故选D项。
4.答案:D
解析:A项,“葱岭”“朝鲜”“缅甸”后的顿号应为逗号。B项,括号放句号前。C项,顿号应为逗号。
5.答案:D
解析:A项,“忝列”,谦辞,有愧于排列在其中。一般是说自己,句中王明是用来说李昊的,故使用不当。B项,“笑纳”,客套话,用于请人收下自己的礼物,用在对方身上。句中说的是自己,不当。C项,“芳龄”,女子的年龄。一般用于年轻女子,犹妙龄,称女子青春之期。句中已经交代屠呦呦“年届九旬”,使用该词不当。D项,“老朽”,衰老陈腐。常喻无用,老人自谦之辞。句中为“退休多年的老院长”自称,使用正确。
6.答案:1.C;2.B
3.优点:一开一合,水陆两便;无需引桥,经济实用。缺点:开时不能走车,合时不能通船;开合过程中水陆交通都停顿。
解析:1.“上引桥的车辆必须绕道”说法绝对。原文第二段说的是“上引桥的车辆有的是要绕道而行的”。
2.“正桥桥面高出两岸的高度等于河流平时的水位加上桥的净空”曲解文意。原文第二段说的是“根据河流在洪水时期的水位,加上净空,就定出桥面高出两岸的高度”。
3.由原文第一段“一开一合,水陆两便,是一种很经济的桥梁结枃”以及第四段“不用引桥”可概括出开合桥的优点,即“一开一合,水陆两便;无需引桥,经济实用”;由原文第四段“但开时不能走车,合时不能通船,水陆交通不可同时进行”“桥在开合的过程中……水陆都不能通行”可概括出开合桥的缺点,即“开时不能走车,合时不能通船;开合过程中水陆交通都停顿”。
7.答案:1.A;2.D;3.B
解析:1.“洛阳是全中国的中心”错,它只是唐代以前中国领土范围的中心。
2.“阐述了中国历史上大多数朝代为什么都把首都定在距离统治集团兴起地不远地方的原因”理解镨误,原文第④段只是列举了这一现象,并没论述为什么。
3.A项,“一方面它能有效控制内部的敌对势力,另一方面,它能抵御外部的侵略行为”属曲解文意,根据原文第①段“选择全国的地理中心或是有利的控内御外的位置”可知,“全国的地理中心”不一定能控内御外。C项,错在“帝王们把重点放在了抵御外部侵略上”,属妄加推断,都城选在与全国领土范围中心有所偏向的位置上,是为了兼顾二者,内外并重。D项,“总会在两个地方徘徊建都”错,“总会”太绝对,原文说的是“某一时期”。
8.答案:绿色化学指使用安全的生产工艺来提高能源的利用率,使用无毒无害原料或可再生资源、应用无毐无害的催化剂和溶剂等进行原子经济性反应或高选择性反应来生产出环境友好产品的一种化学工业生产方式。
解析:解答这类题目要关注两个方面:一是示意图的具体内容。图中圆形上方主要有“安全的生产工艺”“提高能源的利用率”,下方是“应用无毒无害的催化剂”“应用无毒无害的溶剂”,左边是作为反应物的“无毒无害原料/可再生资源”,右边是作为反应产物的“环境友好产品”。根据化学工业的流程,应该是先说“反应物”,然后是工艺流程,最后是“反应产物”。二是下定义的方法。比如可以将“绿色化学是一种化学工业生产方式”作为句子主干,然后把相关内容按照化学工业流程进行排列即可。
9.答案:【佳作展台】
人间有味是清欢
当年象征身份的“大哥大”,而今已“飞入寻常百姓家”。智能手机的普及与使用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诸如“低头族”、开车打手机等不良现象亦相伴而生,一些人对如何使用手机失去了理性的判断,仅剩下感性的执着,结果沦为手机的奴隶,甚至给自身及他人安全带来危害。因此我认为人们应理性使用手机。
理性地使用手机,合理地使用手机,带给我们的将是“利”。
“沉舟侧畔千帆过”,手机技术在快速进步,今天的智能手机已非当年的“大哥大”。一机在手,可查阅资料,收看新闻,交流信息;也可给亲人送去一声问候,报一声平安;也可和朋友共享成功,分享快乐;也可偶尔看看视频,玩玩游戏;甚至可以遥控智能家电,以便回家时能及时享受一锅喷香的粥汤……
可手机是把双刃剑。理性操作,使用得当带来的是“利”;使用不当,一味沉迷带来的将是“弊”。
一部分人包括青年学生,抱着“除却巫山不是云”的执着心态,沉迷于手机世界。乘车,走路,就餐,睡觉,甚至开车时,手不释“机”,争分夺秒。于是“低头族”出现了,他们肆无忌惮地利用手机表达自己,痴迷地与人聊天、购物、刷朋友圈,甚至打网络游戏……但面对现实生活,他们却紧闭“尊口”,不去交流,回避沟通,甚至视亲人亦如陌路。
一味沉迷于手机世界,会在其中迷失自我,玩物丧志,危害极大。这种行为阻碍了人与人之间的正常交往,隔断了人与人之间真实的情感表达,冲淡了人与人之间的亲情关系。一些人因此荒废学业,前程变得渺茫;一些人因此失去真正的朋友,变得孤僻;一些人因此被手机绑架;还有人因此失去了生命。若你我长期如此,这个社会不就失去了应有的色彩,失去了应有的温度了么?
也许有人会说现在事务多,节奏快,压力大,烦恼多,但这绝不是沉迷于手机世界的理由。必要时,使用手机处理业务,让手机发挥它正常的功能我不反对;条件许可,适当借助手机缓解一下压力,放松一下心情我也不反对。可当代人尤其是年轻人对手机可以说是到了痴迷的程度,这显然是不正常的。使用手机要有理性,要合理,要适度,就像我们疲乏时可以用热水泡泡脚,但绝不可用沸水泡脚一样。
人们痴迷手机归根结底在于没有摆正人、机的位置,缺乏淡定的心态。“君子不役于物。”须知,手机只是人们的一种工具而已,应合理使用手机为自己服务,而不是沉迷其中玩物丧志,更不能变成手机的奴隶。
苏轼有诗云:“人间有味是清欢。”人间真正有滋味的还是清淡的欢愉。因此我们应端正心态,淡定面对世界之大、生活之美,不以“物”喜,勿因“机”悲。
牢记“人间有味是清欢”的古训,坚定秉持一颗淡定的心,做手机真正的主人,理性使用手机。
解析:【立意探索】这是一则有明确任务的材料作文。在动笔写作前首先要认真研读材料,弄清材料所写主要内容,分析其含意,这是准确立意的基础。四则材料内容分为两方面:前两则主要讲使用这种功能强大的智能手机能给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带来诸多便利,强调的是正常、理性使用手机给大家带来的“利”;后两则主要讲由于一部分人使用手机时缺乏理性的克制导致种种“弊”端的产生。使用手机的利与弊是材料的主要内容,二者是对立的关系,这就要求学生在写作时要有辩证思维。材料的核心立意是如何理性使用手机,涉及的是人的行为价值取向问题,而不是手机本身。要求学生对正常合理使用手机与沉迷手机的不理智行为有正确的认识,并作出正确的选择。那些只围绕手机的价值与影响来立意和行文的做法显然是不妥的。
【名师点评】文章简单陈述了使用手机带来的“利”和相伴而生的不良现象,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如何使用手机要有理性的判断,不能只剩感性的执着,不能一味沉迷于手机世界”的观点;又从“理性地使用手机,合理地使用手机,带给我们的将是‘利’”“使用不当,一味沉迷带来的将是‘弊’”分别展开论述,驳斥了“事务多,节奏快,压力大,烦恼多”的理由;最后强调中心论点“人间有味是清欢”。本文有破有立,辩证分析,说理深刻,条理清晰;运用排比、对比、比喻、引用等方法,使语言充满文采。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下 单元练习


上一个『2021学年高一必修下册《说“木叶”》同步测试』  下一个『2021学年统编版必修下册第三单元测试(B卷)语文试题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