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学年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检测卷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单元练习
试题
名称
2021学年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检测卷(八年级下册 部编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八年级第三单元检测语文试题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A卷(80分)第I卷(客观题,共24分)一、基础知识(共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行辈(xíng)怅惘(wǎng)绅士(shēn)凫水(fú)B.归省(xǐng)絮叨(xù)撺掇(duo)争讼(sòng)C.糜子(měi)斡旋(wò)幽悄(q
试题预览
八年级第三单元检测
语 文 试 题 卷
(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60分钟)
A卷(80分)
第I卷(客观题,共24分)
一、基础知识(共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行辈(xíng)  怅惘(wǎng)    绅士(shēn)  凫水(fú)
B.归省(xǐng)  絮叨(xù)      撺掇(duo)   争讼(sòng)
C.糜子(měi)   斡旋(wò)     幽悄(qiǎo)   蕴藻(yùn)
D.恬静(tián)   羁绊(jī)      烧灼(zhuó)   冗杂(chén)
A项中“行”应读“háng”;C项中“糜”应读“méi”;D项中“冗”应读“rǒng”。B项全部正确,故选B。
2.下列词语中错别字最多的一项是(    )
A.迁徒  频繁  雾霭  滑翔
B.鸭蹼  试探  暄嚷  弥曼
C.凋零  邀请  赌注  覆盖
D.枯燥  香蒲  狩猎  想象
A.徒——徙;B.暄——喧;曼——漫;故选B。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晚饭后,几个我家的亲戚一起收看正在热播的电视剧《人民的名义》。
B.恐龙灭绝的原因,是地壳运动造成的。
C.表现人性光辉的作品,魅力大多在于其中蕴含的道德力量,而这种力量代表着社会的正能量。
D.读《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只有理解了作品内容,走进了诗人心灵才能读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A.语序不当。应为“我家的几个亲戚”。B.结构混乱。去掉“的原因”。D.成分残缺。句尾加“深意”等。故选C。
4.下面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没有实力,信心不过是无源之水;没有信心,拼搏只能是无本之木。
B.雨果说:“一个有坚强心志的人,财产可以被人掠夺,勇气却不会被人剥夺。”
C.转基因技术的迅猛发展,是给人类带来了福祉,还是给人类埋下了隐患?
D.上海迪士尼乐园的设计方案,融入了海洋、森林、高山、沙漠……等六大元素。
答案:D
二、课内文言文阅读(共12分,每小题3分)
核舟记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
5.下列一词多义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奇:奇妙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奇:余数
B.为宫室   为:成为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为:是
C.高可二黍许   可,大约               珠可历历数也   可,可以
D.东坡右手执卷端   端,东西的一头     其人视端容寂   端,端正
详解:B.“为宫室”翻译为“雕刻宫室”,“为”意思是做,这里是雕刻。
6.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B )
A.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其人端视容寂
B.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
C.中轩敞者为舱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D.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石青糁之
A.    代词,指核舟/指示代词,那;B.    两个“而”都是并列连词;
C.    判断词,是/动词,译为“雕刻”;D.    结构助词/代词,代指核舟;故选B。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
A.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B.石青糁之
C.居右者椎髻仰面               C.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详解:
A.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中的“冠”是名词作动词,带着高高的帽子;
B. “石青”名词做状语,用石青;
C. “椎髻”名词作动词,梳着椎形发髻
故选D。
8.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在文中运用说明和描写相结合的笔法,生动地介绍了王叔远的雕刻作品,表现了他高超的雕刻技艺。
B.作者介绍船尾部分,写舟子两人,一人悠闲自在,一人神情专注,写出了舟中轻松的气氛,跟船头的情景互相呼应。
C.作者对船头上苏轼、黄鲁直和佛印的外貌、神情和姿势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描写,显得非常逼真而生动。
D.核舟背上题名和印章保证了工艺品的完整,反映了艺术的高超。“细若蚊足,钩画了了”是说题名虽然线条不清晰但是笔画纤细,同样彰显了雕刻的技艺。
D.“了了”指线条清晰,所以“题名虽然线条不清晰但是笔画纤细”说法有误。故选D。
第II卷(主观题,共56分)
三、默写(共6分)
9.古诗文默写。
(1)青树翠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柳宗元《小石潭记》)
(2)《蒹葭》中借太阳升之时的水边景物来烘托环境抒发情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以声衬静”是文学创作常用的手法之一,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中运用这种手法写出山里寺院寂静无比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蒙络摇缀    参差披拂    蒹葭萋萋(蒹葭苍苍 蒹葭采茶)    白露未晞(白露为霜 白露未已)    万籁此都寂    但余钟磬音 
四、非连续性文本(共10分)
阅读下面的实用类文本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刚刚过去的劳动节,家长们带着孩子们出去游玩,但又有多少家长在劳动节上好了“劳动”这一课呢?
放学途中,书包在父母长辈的肩上,孩子们却两手空空:午餐时,小学一年级的众多孩子不会剥虾,导致无从下口;更有甚者,大学生不会自己洗衣服,每周带一大包脏衣服回家。
对于劳动,家长们各有说法。      
家长1:儿子从2岁多。开始自己用微波炉热牛奶。4岁多,站在小板凳上煎鸡蛋。现在6岁,可以自己煮西红柿鸡蛋面。 
家长2:儿子10岁了,还不太会系鞋带。每次看他系得那么费动,我很着急。干脆所有的鞋子都买成带粘扣的。男孩就是没有女孩那么细心,生活能力差点儿就差点儿吧。
家长3:作为80后,因为有超能干的妈妈,导致我的个人生活能力很差。我倒是挺想教会孩子一些生活技能,问题是我自己也不太会做。对此我也很无奈。
家长4:我觉得孩子的任务就是读书。只要学习成绩好。长大了自然有出息。至于劳动教育,对孩子没什么意义。
(摘自“校长会”微信公众号)
(文本二)
2017年9月到12月期间,××省在八所中小学对450名师生就学校劳动的实施现状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
××省中小学劳动的实施现状调查统计表
调查项目 统计数据
学生对开设劳动课的看法 很有必要 没有瞎耽误工夫 无所谓讨论
10% 16% 71%
学校劳动教育违约开设情况 开设了 未开设 不清楚
33% 33% 34%
劳动教育课程是否作为考核科目 是 否 不清楚
3% 7% 18%

(文本三)
①劳动教育为孩子的幸福人生奠基,这已成为现代教育的共识。生活靠劳动创造,人生也靠劳动创造。劳动教育是提高中小学生综合素质、成就幸福圆满人生的有效途径。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普指出,“劳动水远是人类生活的基础,是人类创造幸福的基础”。
②劳动教育对于立德树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劳动教育可以促进学生形成勤俭节约、踏实肯干、意志坚定、团结协作的优良品质,使之成为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人。品德修养需要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在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中踏踏实实地磨炼达成。
③劳动可以促进学生形成基本的生活生产劳动技能、初步的职业意识、创新创业意识和动手实践的能力。劳动教育要在增长青少年的知识见识上下功夫,引导青少年在做中学,学中做,在社会劳动实践中增长见识,丰富学识、求真理、悟道理,明事理。
④劳动可以促进学生强健体魄,形成健康身心和健全人格。劳动教育要引导学生在劳动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
⑤劳动教育有利于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形成以劳有美,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育人模式,促进学生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劳动审美观,让青少年学生在劳动创造中形成发现美、体验美、鉴赏美、创造美的意识和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 
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离不开劳动教育的支撑。婴把劳动教育融入劳动课程、校内劳动、校外劳动实践,家务劳动各环节,整体构建起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
(选自《光明日报》2018年10月11日有删改)
10.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文本三第③⑤段内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  )(3分)
A.文本一的第二段列出了有关劳动的种种现象,意在引起大家对劳动教育的关注。
B.“家长2”忽视孩子的劳动教育,这样做不利于培养孩了独立自主的生活能力。
 C.要增长青少年的劳动知识和见识,主要靠社会劳动实践,在做中学,学中做。
D.青少年学生只有在劳动创造中才能形成发现美、体验美、鉴赏美、创造美的意识和能力。
文本三中原文“⑤劳动教育有利于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让青少年学生在劳动创造中形成发现美、体验美、鉴赏美、创造美的意识和能力”,但劳动创造并非唯一途径,D项中“只有”一词使句意发生了变化,表述有误。所以选D。
11.当前不少中小学生劳动能力较差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文本一和文本二作答。(3分)
①相当多的家长不注重对孩子的劳动教育。(或:相当多的家长不重视对孩子劳动技能的培养”也可。②学生不重视劳动教育课的学习。③学校不重视劳动教育课的开设和劳动教育课程的考核。

考查文本内容概括。文本一:劳动节,本来可以借此机会教育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但家长越俎代庖,上演的“家长劳动节”。由此分析当前不少中小学生劳动能力较差的原因,家长有一部分责任。文本二中的××省中小学劳动的实施现状调查统计表中,通过数字对比,当前不少中小学生劳动能力较差的原因,学生也学校也存在一定问题。

12.针对文本中“家长4”关于劳动教育的看法,请运用文本三的相关内容予以反驳。(4分)
“家长4”认为“劳动教育对孩子没什么意义”的观点是错误的。劳动(劳动教育)在培养孩子的优良品质、促进孩子的生活技能和实践能力、形成健康身心、提升审美能力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知识学习不能替代劳动教育。

家长4的观点:我觉得孩子的任务就是读书。只要学习成嗜好。长大了自然有出息。至于劳动教育,对孩子没什么意义。可以提炼出两个信息,第一,学习好就有出息。第二,劳动教育不重型。题目要求反驳,所以反驳内容一定围绕着“劳动教育重要,只有学习好并非能出息”可结合文本三中②③④⑤⑥段的每段首句来反驳。
五、现代文阅读(共20分)

幽幽七里香
①这世界哪怕再叫人失望,也有一种叫美好的东西,在暗地里生长。
②三层小楼,粉墙黛瓦,阅览室设在二层。靠楼梯的一面墙上,满满当当的,摆的全是书。朝南的窗户外面,植着七里香。人坐在室内看书,总有花香飘进来,深深浅浅,缠绵不绝。
③这是当年我念大学时学校的阅览室。对于像我那样痴迷读书而又无钱买书的穷学生来说,这间免费开放的阅览室,无疑是上帝赐予的一座宝藏。在那里,我如饥似渴,阅读了大量的中外文学书籍。
④其实那时,我心卑微。我来自贫困的乡下,无家室可炫耀,又不貌美,穿衣简朴,囊中时常羞涩。在一群光华灼灼的城里同学跟前,我觉得自己真是既渺小又丑陋。
⑤是读书使我的内心慢慢地变得丰盈。那真是一段妙不可言的光阴。每日黄昏,一下课,我匆匆跑回宿舍,胡乱塞点食物当晚饭,就直奔阅览室。看管阅览室的管理员,是个三十多岁的年轻人,个高,肤黑,表情严肃。他一见我跑去,就把我看的《诗经》取出来,交到我手上,把我的借书卡拿去,插到书架上。这一连串的动作,跟上了发条似的,机械连贯,滴水不漏。我起初还对他说声“谢谢”,但看他反应冷淡,后来,我连“谢谢”两字也免了,只管捧了书去读。
⑥读着读着,我贪心了,想把它据为己有。无钱购买,我就采取了最笨的也是最原始的办法——抄写。一本《诗经》连同它的解析,我一字不落地抄着,常常抄着抄着,就忘了时间。年轻的管理员站在我身边许久,我也没有发觉,直到他不耐烦地伸出两指,在桌上轻叩,“该走了,要关门了。”语调冷冷的。我才吃一惊,抬头,阅览室的人已走光,夜已深。
⑦我不好意思地笑笑,归还了书。窗外七里香的花香,蛇样游走,带着露水的清凉。我心情愉悦,摸黑蹦跳着下楼,才走两级楼梯,身后突然传来管理员的声音:“慢点走,楼梯口黑。”依旧是冷冷的语调,我却听出了温度。我站在黑地里,独自微笑很久。
⑧那些日子,我就那样浸透在《诗经》里,忘了忧伤,忘了惆怅,忘了自卑,我蓬勃如水边的荇菜、野地里的卷耳和蔓草。我只是单纯地迷恋着、挚爱着,无关其他。
⑨很快,我要毕业了。我突然收到了一份礼物,是一本《诗集传•楚辞章句》,岳麓书社出版的,定价七元六角,厚厚的一本。扉页上写着:赠给丁小姐,一个爱读书的好姑娘。下面没有落款。
⑩我不知道是谁寄的,我猜过是阅览室那个年轻的管理员。我再去借书,探寻似的看他,他却无毫无异常,仍是一副冰冰冷的样子,表情严肃。我又怀疑过经常坐我旁边读书的男生和女生,或许是他?或许是她?他们却埋首在书里面,无波,亦无浪。窗外的七里香,兀自幽幽地吐着芬芳。
⑾我最终没有相问。这份特殊的礼物,被我带回了故乡。后来,又随我进城,摆到了我的办公桌上。我结婚后,数次搬家,东迁西走,丢了很多东西,但它却一直被我珍藏。每当我的目光抚过它时,心中总有一丝细微的温暖。我知道,这世界哪怕再叫人失望,总有一种叫美好的东西,在暗地里生长。
(丁立梅文,选自《愿全世界的花都好好地开》,有删改)
13.联系全文,体会标题中“七里香”的含义。(3分)
表面意是指窗外种着的七里香,深层意是指他人的友善和关爱让“我”感受到的温暖和美好。

14.梳理全文,根据提示完成下列表格。(3分)
故事情节 阅读书籍 抄写《诗经》 A 珍藏礼物
内心感受 B 愉悦 猜疑 C
A收到礼物;B美妙(丰盈、痴迷);C感动(感恩、温暖)

本题考查对人物的心理进行分析的能力。心理描写是刻画人物的重要手段,对塑造人物形象、揭示人物内心世界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人物的言行是心理活动的自然流露,所以解答此类试题,要通过人物的神态、语言、行动等进行分析,把人物的心理揭示出来。梳理文章的故事情节,写出对应的心理感受即可。
点睛:揣摩记叙文人物的心理,可以从文章的情节入手,结合人物的语言、动作以及神态。要将人物的心理整合到文章中去,要通过人物的神态、语言、行动等进行分析,把人物的心理揭示出来。
15.语言品味。(6分)
(1)读着读着,我贪心了,想把它据为己有。无钱购买,我就采取了最笨的也是最原始的办法——抄写。(赏析加点词语)
(1)本意为贪得无厌,不知足,这里贬词褒用,写出了“我”对知识的渴求(对读书的痴迷热爱)。
(2)我就那样浸透在《诗经》里,忘了忧伤,忘了惆怅,忘了自卑。(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句子)
(2)示例:运用了排比(反复)的修辞手法,三句(个)“忘了”强调了读书(《诗经》)对“我”的影响(改变)之大。

鉴赏文章中富有表现力的语句,一般遵循“方法+效果+情感”这六个字的原则,但是,无论运用什么写作方法,在分析效果时,都必须与人物的形象与情感联系起来,同时还要有全局意识,即联系全文来鉴赏要分析的句子。
16.第二段或第十段的划线句,任选一处,说说有什么作用。(3分)
示例一:选第二段。作用:照应文章标题,交代了看书清雅的环境,烘托了“我”读书时愉悦的心情。
示例二:选第十段,作用:照应前文(标题),交代了看书清雅的环境,烘托了乐于助人者的人物形象。

本题是对句子作用的考查, 要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考虑。内容上一般是对前文内容的总结或补充,或者引起下文。句子位置不同,结构作用不同,表述语言有所不同。第二段画线句子作用:照应文章标题,交代了看书清雅的环境,烘托了“我”读书时愉悦的心情。第十段画线句子作用:照应前文,交代了看书清雅的环境,烘托了乐于助人者的人物形象。
17.猜一猜谁最有可能送“我”礼物,请结合文章内容说明理由。(5分)
可以是图书管理员或坐在“我”身边的男生或女生
示例一:是图书管理员。根据文中“我”每次来读书他熟练地帮“我”取书,可见他知道“我”读书喜好;“我”抄写《诗经》时,他在“我”身边站了许久;夜里“我”下楼时他善意提醒“我”慢点走,可见他是一个表面冷漠内心和善的人;他根据借书证知道“我”姓“丁”;从文章的详略安排看出,“我”在文中对图书管理员花的笔墨最多,所以他送书给“我”的可能性最大。
例二: 是身边的男生(女生)。在阅览室他(她)经常坐在“我”的身边,知道“我”读书的喜好;见“我”衣服简朴,估计“我”囊中羞涩,为了让“我”毕业后还能继续读到古诗,所以送书给“我”。
六、微写作(共20分)
18.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在“五四”运动101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寄语新时代青年要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坚定理想信念,站稳人民立场,练就过硬本领,投身强国伟业。全国上下掀起“学习寄语精神,展现青春担当”的热潮,表达自己青春心向党,建功新时代的决心和勇气。共青团南江博骏学校委员决定各团支部开展一次“学习寄语精神,展现青春担当”主题教育活动。请为这次主题活动写一段200字左右开场白。
























200



B卷(20分)
一、文言文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小题
魏王欲攻邯郸,季梁闻之,中道而反,衣焦不申①,头尘不浴,往见王曰:“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②,方③北面④而持⑤其驾⑥,告臣曰:‘我欲之楚。’臣曰:‘君之楚,将奚为⑦北面?’曰:‘吾马良。’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⑧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⑨者善。’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今王动⑩欲成霸王,举欲信于天下。恃王国之大,兵之精锐,而攻邯郸,以广扬尊名。王之动愈数,而离王愈远耳。犹至楚而北行也。”
(选自《战国策•魏策》)
(注)①衣焦不申:衣着憔悴,形容衣着不整。②大行:大路,③方:正。④北面:向北。⑤持:驾驭,赶,⑥驾:马车,⑦奚为:为什么。⑧用:路费。⑨御:驾驭车马,⑩动:和下文的“举”都是行动的意思。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4分)
(1)中道而反__________          (2)我欲之楚__________
(3)举欲信于天下__________      (4)恃王国之大__________
同“返”,“返回”    往,去    取得威信    倚仗   
(1)“中道而反”的意思是“半路上就返回来”,“反”同“返”,“返回”;
(2)“我欲之楚”的意思是“我想到楚国去”,“之”的意思是“往,去”;
(3)“举欲信于天下”的意思是“每一个行动都想在天下取得威信”,“信”的意思是“取得威信”;
(4)“恃王国之大”的意思是“倚仗魏国的强大”,“恃”的意思是“倚仗”。
2.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标两处)(2分)
王 之 动 愈 数/而 离 王 愈 远 耳/犹 至 楚 而 北 行 也。
这句话的意思是:大王这样的行动越多,那么距离大王的事业无疑是越来越远。这和那位想到楚国去却向北走的人一样啊。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
马虽然不错,但这不是去楚国的路啊。
4.为劝魏王不攻打邯郸,季梁讲了一个故事,这个故事可用下面哪个成语概括?( C )(2分)
A.围魏救赵 B.纸上谈兵 C.南辕北辙 D.老马识途
A. 围魏救赵:原指战国时齐军用围攻魏国的方法,迫使魏国撤回攻赵部队而使赵国得救。后指袭击敌人后方的据点以迫使进攻之敌撤退的战术;
B. 纸上谈兵:在纸面上谈论打仗。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C. 南辕北辙:意思是心里想往南去,却驾车往北走,比喻行动和目的相反;
D. 老马识途:老马认识路。比喻有经验的人对事情比较熟悉;
从“君之楚,将奚为北面”“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等句子可知,季梁讲的故事可以用“南辕北辙”来概括,故选C。
5.这篇文章告诉了我们一个怎样的道理?(3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首先要看准方向,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有利条件;如果方向错了,那么有利条件只会起到相反的作用。
参考译文:魏王准备攻打邯郸,季梁听到这件事,半路上就返回来,来不及舒展衣服皱折,顾不得洗头上的尘土,就忙着去谒见魏王,说:“最近我回来的时候,在大路上遇见一个人,正在向北面赶他的车,他告诉我说:‘我想到楚国去。’我说:‘您既然要到楚国去,为什么往北走呢?’他说:‘我的马好。’我说:‘马虽然不错,但是这也不是去楚国的路啊!’他说:‘我的路费多。’我说:‘路费即使多,但这不是去楚国的方向啊。’他又说:‘我的车夫善于赶车。’这几样越好,反而会离楚国越远!’如今大王的每一个行动都想建立霸业,每一个行动都想在天下取得威信;然而倚仗魏国的强大,军队的精良,而去攻打邯郸,以使土地扩展,名分尊贵。大王这样的行动越多,那么距离大王的事业无疑是越来越远。这和那位想到楚国去却向北走的人一样啊。”
二、名著阅读(6分)
6.《傅雷家书》是一本优秀的青年思想修养读物,是素质教育的经典范本,是充满着父爱的教子名篇。家书主张先做人,后成“家”,主张独立思考,因材施教等教育思想。家书真情流露,感人至深,因此傅雷夫妇也成为了中国的典范父母。(4分)
 
(1)《傅雷家书》是傅雷及夫人1954-1966年间写给两个孩子的186封家信摘编,其中大部分书信写给              (人名)。
(2)选择下列的人物填空。
傅雷        朱梅馥         傅敏        傅聪
① 英语特级教师            ②钢琴大师           ③杰出翻译家            
傅聪 傅敏 傅聪 傅雷
《傅雷家书》是傅雷夫妇在1954年到1966年5月期间写给傅聪和儿媳弥拉的家信,由次子傅敏编辑而成。傅雷,中国杰出的翻译家。大儿子傅聪,1934年3月10日生于上海,8岁半开始学习钢琴,9岁师从意大利钢琴家梅百器。1954年赴波兰留学。1955年3月获“第五届肖邦国际钢琴比赛”第三名和“玛祖卡”最优奖。1959年起为了艺术背井离乡,轰动一时,此后浪迹五大洲,只身驰骋于国际音乐舞台,获得“钢琴诗人”之美名。是钢琴大师,次子傅敏,1937年出生于太行山区红旗渠的故乡——河南林州。傅敏是特级英语教师,他的坎坷人生和他在苦难中始终没有泯灭的正直和善良感人至深。
7.阅读下面语段,完成填空。(2分)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一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这段激动人心、被千千万万青年人引以为座右铭的文字,就出自苏联作家①___________ 的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当时,他双目失明,全身瘫瘓,强忍病痛,在病榻上历时② __________写成的。
奥斯特洛夫斯基 三年;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八年级 下册 单元练习


上一个『2021学年八年级下册《桃花源记》历年中考真题阅读练习汇编』  下一个『2021学年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能力测试卷(120分)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